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3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皇帝启程这一天,阿瓦地区所有的男男女女全都来了。对他们来说,能见到皇帝御驾,这辈子估计也就这么一次。这要是不来的话,以后就再也见不到,就没资格给子孙后代吹牛了。

    另外,也有崇祯皇帝的威名,在这段大喜的日子中传得飞快,让洞吾百姓都知道了,原来大明皇帝南征北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任何对手都是惨败结局。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大明皇帝会带这么少一点人马就能征讨他隆王。阎中丞再厉害,那也只是大明皇帝手下一员大将而已。

    特别是大明皇帝爱民如子的名声,也已经传开,洞吾省的百姓都非常期待他们成为大明百姓之后,会有什么生活上的改善。很自然的,他们也想送送如今也已经是他们自己的君主了。

    这边是人山人海的送行队伍,而等崇祯皇帝到达云南时,这边又是人山人海的欢迎队伍。

    因为事先已经有通报,不但以陈奇瑜和沐天波为首的官员赶来迎接,就是没有要求的普通百姓,那也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迎接。

    洞吾带给云南的兵灾,可以说影响了云南多少代的百姓,如今皇上才用了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彻底解决了,谁人会不欢庆迎送?

    在这边陷于欢乐的海洋中时,另外一个地方,也是有非常隆重的欢迎仪式。

    妙书屋


………………………………

694 衣锦还乡

    大明南直隶常州府的州府城外官道上,全是密密麻麻的人头。成群结队的百姓,呼朋唤友的书生,戴着乌纱帽的各级官员全都有。

    就只看这架势,怕是半个常州的官吏百姓都出城来了。看他们的样子,似乎是在等什么人。

    不管是官吏,还是百姓,都在城外等人这种盛况,就算是上一次钦差大臣张大人来了也没见有这么隆重,那么他们到底是在等谁呢?

    有路人经过,看到这个情况很是好奇,便凑过去听他们在说什么。

    “你们说,卢大人离开家乡多少年了,如今总算是回来了啊!”

    “是啊,卢大人为国征战,这一转眼都是多少年了,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天启二年中了进士之后,就再没有回过家乡了!”

    “可不是,崇祯十年的时候,老大人亡故,当时刚好建虏入寇,卢大人被夺情,无法尽孝而为国尽忠了呢!”

    “卢大人忠君报国,如今终于回来了,衣锦还乡啊,是我大明朝继文成公之后第二个文官封爵的,卢大人是我常州府人氏,实乃我常州的殊荣,与有荣焉啊!”

    “……”

    那路人一开始还听得迷糊,不过等到他听到说是大明朝第二个文官封爵的,顿时,他就惊讶地插话问道:“敢问诸位,你们在讨论的,是我大明朝的辽东伯?”

    听到他这话,离得最近的一人,当即带着骄傲之色,昂首回道:“不是辽东伯,又有谁能让本公子甘心情愿跑这城外路边候着,就只为亲眼看上一眼?”

    “就是,辽东伯乃是我常州府的骄傲!”另外也有同伴自豪地说道,“那些当官的怎么样我们不知道,我们这些人,包括所有的百姓,那都是听说卢大人早上会到常州府,因此就早早地来这城外等候,就只是为了看卢大人一眼!”

    听到这话,这路人也是激动了,当即说道:“那我也得瞻仰下卢大人才行!”

    说完之后,回头望了一眼远处,没看到有动静,就回过头来继续说道:“你们不知道,以前的时候,到处都是匪,还有建虏肆虐,真不敢出来做点小买卖。卢大人为大明南征北战,就我记得的,就到过京师、湖广、安徽、陕西、宣府、大同、山西、河北、山东、辽东、朝鲜,没错吧?”

    听到他对卢大人那么尊敬,就立刻赢得了这些人的好感,其中一人便立刻友好地说道:“难得朋友记得这么清楚,没错!”

    “古时有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另外一人跟着说道,“如今我们常州的卢大人,忠君报国,至少十九年都在为国征战,如今,是卢大人第一次回家乡!”

    有一个年轻点的也不敢落后,抢着发言道:“你们不知道,我从小就听说大明各种动乱,那个时候,真担心我长大后这个世道会乱成什么样?后来听说我们常州府有人一直在平乱,虽是进士出身,却比武将还勇,厮杀一线,身先士卒。那个时候,我就想看看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竟然文能中进士,武能冲锋陷阵,勇冠三军。”

    “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那路人听了,立刻兴奋地参与讨论道,“辽东伯真乃我大明之异数也,虽是书生,却能扛鼎……”

    “……”

    他们一如其他人一样,都在议论着卢象升的事情时,忽然,官道上有一名衙役打扮的人,飞骑而来,同时大声喊道:“辽东伯来了,辽东伯来了……”

    听到这个喊声,这常州城外“嗡嗡嗡”的声音立刻消失无踪。所有人都停止了私聊,闻声看向那名报信的衙役,然后又立刻看向官道远处,想要第一时间看到他们想看的人。

    不过很显然,这名衙役快马赶回报信,卢象升并没有那么快出现在视野中。不过就算如此,在这城外等候的百姓,就纷纷往官道两侧拥去。

    看到这个情况,维持秩序的地方军丁顿时如临大敌,连忙喝斥,让他们不要乱。可是,难得见到卢大人的机会,又有谁愿意错过?

    这个劲头,完全可以和后世某中著名的一句话来形容: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在这里,就是换成卢象升了!

    看到这个情况有点不对,如果再这么下去的话,很可能会出乱子。有一名文官见此,眉头皱了下之后,便立刻交代了下去。

    于是,就听到那些维持秩序的军丁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大声地喝问道:“卢大人马上就要到,难道你们想让卢大人看到他家乡人乱哄哄的样子么?”

    还真别说,一听这话,那些使劲往前挤的人,也都不再挤了,原本乱了的局面,立刻得到了控制。

    很明显,他们敬仰卢象升,也就不想让卢象升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

    又过了一会之后,就见官道远处尘土飞扬,有一队骑士往常州城这边飞驰而来。

    “来了,来了,卢大人来了!”之前报信的那名衙役见此,立刻高兴地大喊了起来。

    顿时,场面又起了一点骚动,不过刚才那些军丁的问话还在耳边,因此这种骚动很快就平息了下来。

    虽然如此,却能看到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带着兴奋之情。那眼睛睁得大大的。个子矮一些的,都垫着脚在张望。

    “嘚嘚嘚……”

    急促地马蹄声,隐约传过来,那队骑士的身形也越来越清晰。

    只见为首那人,穿着大红绯袍,非常地显眼。在他的身后,还有一队红衣亲卫。只是远看,就能知道他们骑术一个个都非常精湛。

    能穿着大红绯袍纵马奔驰的,相信在大明的文官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如今会出现在这边的,那就更是只有一人了。

    顿时,所有在等候的官员、百姓都非常激动了起来,一个个伸长脖子想看个清楚。

    没错,来得这个人就是卢象升。

    他奉旨和孙传庭交接了工作之后,终于有机会,回乡省亲,想起自己从崇祯二年开始带兵南征北战之后,就再也没见过家人,就连父亲亡故,都没办法守孝,差点战死在贾庄。想着皇上如此体恤,特意给了省亲的机会,那是真得归心如箭。

    因此,他完全可以说是日夜兼程,昨日连夜放舟顺长江而下,本来是可以入太湖再回乡的。当他嫌坐船太慢,过了长江之后就纵马奔驰,恨不得立刻赶到家乡。

    不过等他到了常州城这边的时候,看到城外站着的密密麻麻的人群,就有点奇怪,不知道这些人是在干什么?

    于是,他便减慢了马速,想要问个清楚。这古代时候,如此之多的人聚集,绝对是有大事的。

    让卢象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一近人群之后,就看到了一张张欣喜的面容,纷纷在向他喊着:“卢大人,我们等您好久了!”

    “卢大人,您是我们常州的骄傲!”

    “卢大人,学生有幸目睹英姿,真乃三生有幸也!”

    “……”

    听到七嘴八舌地话,卢象升顿时就明白过来,原来他们都是在等他,就想着看他一眼。

    一明白这,他不由得激动了,这是家乡父老特意在城外迎接自己啊!

    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卢象升都已经四十六岁了,什么场面没见过。如今在外征战多年,如今终于回到常州府时,突然收到家乡父老如此隆重的礼遇,这让他也非常地感慨。

    他就感觉,保家卫国,所有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由自主地,卢象升放慢了马步,听着乡音,挺直着上身,双手抱拳,左右示意回礼。

    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

    那些在官道上等候的常州城官员,更是快步迎上去,一个个对卢象升施礼,其中官职最大的常州府知府代表他们说道:“下官并同僚,还有全城百姓听说大人要回乡省亲,特意在此恭候。大人为国南征北战,实在是辛苦之极,已在城中为大人设宴接风洗尘!”

    卢象升听了,并没有下马,而是在马背上抱拳还礼,同时抱歉地说道:“诸位真是有心了,本官尽忠王事,乃是本官之本份,如今十七年未曾和家人团聚,未为亡父守孝,实在是归心似箭,还望诸位……”

    说到这里,他又向四周百姓一礼,然后才再次道:“多多包涵,本官务必今日赶回宜兴!”

    听到这话,所有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没想到卢大人为国尽忠,得有机会,便归心似箭,竟然还要赶回宜兴,那可是还有一百多里远啊!先前是忠孝不能两全,如今尽忠之后,便一心尽孝,真是忠孝全在心中。

    要是换了别人,父亲都亡故那么多年,也不急在这一时了。如今衣锦还乡,不就是要在人前极尽荣耀么!

    这么想着,不管是这些官吏,还是边上的百姓,纷纷对卢象升肃然起敬,都没有再开挽留之口。

    就听常州府知府代表他们再次说道:“如今蒙古、辽东都已经平定,就连倭国也被大人打败,战事已经平息,大人当有时间在家乡多陪陪亲人了!”

    听到这话,卢象升看到周边所有人都在附和点头,不由得眉头一皱。


………………………………

695 居安思危

    其他人没有注意到卢象升的表情,难得有见面的机会,忍不住都想表现下自己,纷纷跟着附和了起来。

    “是啊,大人,如今天下太平,是该马放南山,大人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如今之大明,已经是强大无比,威震四方,远胜以往,大人南征北战之功不可没,以后有的是机会回家乡多看看了。”

    “……”

    这些人说话,都是类似,大同小异,这么说着,也显不出个性来,终于,有一个举人提了嗓门说道:“大人为大明杀光了敌人,都让学生们想投笔从戎,学大人之风范都没机会了!”

    他这话,当然是带有一定的玩笑,准确地说,是奉承之意。

    可卢象升原本就已经皱了眉头,不过一直忍着没有说话,但当他听到这话时,终于忍不住,严肃了脸开口说道:“你等皆是如此认为?”

    他这一开口,而且说话间还严肃了表情。这让众人都为之一愣,仔细想想,都觉得自己好像没有说错话,就有点诧异,不过没人敢回话,只是拿着眼睛看着卢大人。

    卢象升看他们的表情,便知道他们心中大概想得是什么。

    于是,他一边扫视眼前这些官吏,一边严肃地大声说道:“说大明强大,可曾比过汉唐雄风?西域如今如何?你们觉得,大明真够强大,可以马放南山,安逸享乐了么?”

    听到这话,众人听得又是一愣,大人的意思,那是还要打西域,重新汉唐时期的疆域?

    他们正想着,就听到卢象升又在说道:“说点通俗点的,以往时候,就一句贫僧来自东土大唐,便会被四夷奉为座上宾。但是,如今我大明百姓出去,可有如此待遇?诸位可能消息不通,就在南洋那边,出去的大明百姓动不动就被西夷屠杀了。你们说,大明够强大了没有?”

    所有人听得张大了嘴巴,他们是万万没想到,卢大人竟然说出了这么一番话。说真的,这些话中,隐含的意思实在是好多,他们一时之间,都难以消化。

    卢象升既然已经说了,他就索性说开了:“为何本官在朝鲜要和倭国打,就是因为倭国想要打我大明的主意!皇上有旨,倭国狼子野心,觊觎我大明已非一朝一夕,如此倭国,留之只会祸害后世子孙,因此要灭之!除此之外,还有红夷,他们不远万里而来,就那么一点人马,可侵我东南沿海不说,这一次还勾结了倭国一起对付我大明。那些红夷,须得要有足够的教训……”

    在他大声说话之后,周围变得非常安静,所有人都在静静地听着。因此,卢象升的话,能传得很远。

    “……皇上曾有言,如今天下局势变化之大,乃前所未有。如果我大明再只局限于国内及周边国家而已,此乃坐井观天。等到他日,远方四夷强大起来了,如若蜂拥而至,而我大明刚好又力弱之时,子孙后人再受之前之苦难?”

    听到皇帝都这样说过,不少人的脸上,不由得惊愕起来。

    卢象升瞧见,当即质问他们道:“不要不以为然!本官问你们,为何大明威力最大的火炮,叫做红夷大炮?因为这是红夷先有的武器!还有,西夷的战船,速度远比我们大明的要快!尔等若懂海战,可知这对大明有多危险!”

    对于江南这边的人来说,当然是听说过,西夷的船只会有多快。更不用说红夷大炮这个事情了。一时之间,听到卢象升说话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就忽然有了一种危机感。

    此时,卢象升双手抱拳,往云南方向示意一下,然后又大声说道:“皇上不辞劳苦,不远万里,御驾亲征滇地、洞吾,为国御敌,守护大明,我等身为臣子,可能有松懈之意,觉得天下太平,可以安逸了?”

    常州府的这些官吏不是不知道当今皇帝正在征讨洞吾,但这个时候,他们是迎接他们地方上的骄傲,想着奉承下卢象升,夸他一夸,说说好听的话。

    结果没想到,卢象升乃是一本正经的人,当即说了一大堆道理出来了。如果换成是洪承畴的话,以洪承畴在官场上的为人处世,就会当听不到,呵呵而过,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至于这些官吏是不是真得这么想,他就不会怎么在意了。

    此时,听卢象升提到当今皇帝的事情,这些官吏不由得都有点尴尬起来。

    不过,卢象升又没有孙传庭的冷脸,我行我素。因此,当他说完之后,看到这些官吏的反应,便和缓了语气又语重心长地说道:“不要说如今的大明还远不够强大,就是真强大了,也得居安思危才好!”

    “对对对,卢大人说得对,下官受教了!”常州府知府连忙作揖回答道。

    其他官吏也是跟着一起施礼,表示听卢象升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至于他们内心怎么想的,就不知道了。

    卢象升见此,便又勉励他们道:“用心官事,造福百姓;用心读书,忠君报国,汉唐雄风,不但要在我等手中重现,甚至还要更胜以往。不用担心学到的本事没有地方用,天下之大,远非你们所能想象!皇上之宏愿,为子孙后代之虑,也远非你们所能想象!明白么?”

    “下官明白了!”众人听了,一起不约而同地回应道。

    见此情况,卢象升便抱拳一礼道:“本官归心似箭,得继续赶路了。你们的好意,本官心领了。希望你们之中,我们常州府内,贤官良将不断地涌现,如此,才是我常州府之荣耀。”

    说完之后,他便一带缰绳,调转马头,就准备绕城而过,赶往宜兴去了。

    众人见此,都是恭敬地目送。

    不过卢象升显然又想起了什么,转身扭头,用非常郑重地语气说道:“皇上英明神武,乃是不世出的君父!如今这个时代,我等恰逢其会,千万不要错过了!”

    说完这话之后,他便转回身子,双腿一夹马腹,“驾”的一声,重新驱马奔驰了起来,很快就远去。

    等到卢象升远去之后,常州城外的所有人才说笑着回城里。当然了,他们之间的谈论,都离不开卢大人。而且,他们都很好奇卢大人停留的时候说了什么话,纷纷打听。于是,没多久,卢象升刚才说得一番话,就以很快的速度传开了。

    “卢大人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愧是我常州出去的好官啊!”

    “那还用说,就只是四个字,居安思危,我们以为天下太平了,可卢大人却知道,我们大明还有不少危机的呢!这眼界,就是不一样!”

    “……”

    从一开始谈论卢象升开始,慢慢地就开始讨论卢象升所说得话,和那些话中所透露出来的意思。

    “本来我以为,我们江南安居乐业就够了,可没想到,卢大人就一句话,我就汗颜了。”

    “什么话?哪一句话?”

    “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远方蛮夷便纷纷奉为座上客!”

    “对对对,这一句话很形象。以前的大唐确实强大!我们大明要想达到当年那样,还是要努力,切不能松懈了!”

    “可不是,当初吕宋岛前后几次屠杀我们明人,有这事吧?如今那些西夷还不是一点事情都没有,拿我们明人当肥羊呢!当初听了都气愤!”

    “你们应该听到卢大人说了吧,当今皇上可是不世出的,洞吾犯边,如今更是御驾亲征。要我说啊,吕宋那边的西夷,也等着皇上的雷霆之怒,早晚要收拾了他们!”

    “那句话叫什么来的?京师那边流传过来的,卢大人好像也说了类似的。好像是……我们……我们生在最好的时代,对不对?就是这句话吧?我等切不可安逸了,更要奋发图强,以免辜负了大好时光,辜负了这个时代!”

    “对,卢大人都说了,希望我们常州府出更多的贤官良将!我们定要努力才好!”

    “说真的,我想投笔从戎,就去西域,为我大明开拓西域,你们说怎么样?”

    “……”

    不得不说,卢象升没有敷衍以对,他的那些话,看似好像不给面子,给他接风洗尘却换来了一顿说教。

    但是,他的地位就摆在那里,是大明开国将近三百年一来,第二个受封爵位的文官,半辈子为大明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又深得当今皇上之信任,乃是常州府的骄傲。

    因此,卢象升的这番说教,反而让很多人听了进去,并为之努力,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如果是洪承畴的话,虽然他的应对,能让常州府知府他们的心理好受,也可能让他们对洪承畴更为钦佩,但却不会改变江南这边人的认知。

    …………

    再说卢象升一路奔驰,终于在傍晚时分赶到了宜兴县的张渚镇。

    夕阳西下,染红了天边云彩。镇边农田,三三两两的农夫在往镇里走。镇子上,炊烟袅袅,一派田园宁静风光。

    勒马停住,卢象升看着眼前的情景,不由得非常感慨。


………………………………

696 卢家忠烈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不知为何,卢象升此时的脑海中,就闪过了这句话。

    天启二年,二十二岁的时候中了进士。随后各地为官,家小倒也在身边。但从崇祯二年勤王开始,就一直扑在了军事上。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妻小在身边不方便,也就回了老家。

    如今已是崇祯十九年,这算一算,已经足足十七年了。在外多年,辛苦么?绝对辛苦!

    然而,在崇祯初年的时候,各地烽火,灾荒,甚至连皇陵都保不住,当今皇上更是连下罪己诏,真得是一片王朝末期的景象。

    这辈子最艰险的一战,应该是巨鹿之战。卢象升记得非常清楚,当时面对建虏之入寇,形势之严峻,真是前所未有,他甚至连给妻子的绝命信都已经写好了的。

    不过幸亏太祖托梦,当今皇上奋发图强,终于重振太祖之威,从此以后,大明就逐步走出了王朝末日的氛围,形势越来越好,到了后来,更是灭了为祸多年的建虏之祸,如今之大明,至少绝大部分地区,已经不再有兵祸、天灾,大部分百姓都是安居乐业,一如眼前所看到这种宁静祥和的景象!

    想着这些,卢象升就感觉,所有的辛苦付出,真是都值了!

    正在这时,忽然有一个诧异地声音在不远处响起:“这位大人,您是来找我家大伯,辽东伯的么?”

    听到这话,卢象升转头看去,却见一个十三左右岁的少年郎,手里握着一卷书,正好奇地盯着自己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