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用他说,两天时间,任何一刻钟都是宝贵的。

    于是,巴图尔珲立刻返回谷内,开始撤离他的部族。

    虽然明国皇帝说不要准葛尔部的牛羊,可不管怎么样,这些牛羊也没法带走!要不然,拖累了行程,别说两天了,就是再多两天,也会被明军追上。

    因此,他让手下杀了一批牛羊,割了肉,能带多少是多少。至于剩下的,他也不敢下令糟蹋而杀了,免得惹怒明军。

    看着底下人都在忙碌,巴图尔珲却又发呆起来。

    僧格注意到这个情况,沿着巴图尔珲的视线一看,便明白他的父汗是在为什么发呆了。

    于是,他也跟着叹了口气,又是一件无奈的事情。

    部族中的老弱,肯定不可能亡命出逃的,甚至还有一些太小的小孩也是。就这情况,除了青壮之外,也就只能再跟着走一些壮妇,其余的,就只能舍弃了。

    也只有抛掉累赘,多腾出一些健马,死命跑路,如此才可能在两天时间内尽可能地逃脱明国骑军的追杀!

    按照草原上的惯例,这些被抛弃的累赘,死是应该不会死,不过会成为奴隶。

    于是,山谷内出现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一幕。

    准格尔部族的人,都陷入了悲欢离合的凄惨处境中,甚至都来不及悲伤,就在匆忙准备跑路的事情。之前作为胜利者的一切,都已经不复存在。

    而其他部族的人,他们没看到外面的情况,不过却知道外面是来了明军,看到准葛尔部族的人如此,都忘记了悲伤,一时好奇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肯定有人会说的,比如什么“你们多好命,明国皇帝都肯为了救你们而放任我们走了”之类的话。虽然他们没有外面的那些族人清楚,可他们却知道一点,就是他们因为明国皇帝的原因而得救了。

    明白了这点,他们当然就激动高兴了。这个好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整个山谷里的被抓牧民就都知道了,一个个喜极而泣,再看向要匆忙逃命的准葛尔部的人,看着他们是那样的惊慌,不由得就份外感激大明皇帝。

    大概一个时辰之后,约有一万五千多的准葛尔部族的人,一人双马,或者三马的,拥到了山谷谷口来,看到明军主力就在十里之外扎营,带着忐忑的心理,不顾他们族里老弱的悲呼,在他们的大汗巴图尔珲的带领下,往西逃窜。

    留守在这里的这队明军见此,便先给山谷外面的牧民解绑。

    每给一队牧民解绑时,这些牧民都是激动地跪地感谢,然后就飞奔向山谷里,去找他们的亲人。几乎所有的牧民都是如此,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然后才去找他们的亲人朋友。

    准葛尔部逃窜的隆隆马蹄声,自然也传到了明军大营这边。崇祯皇帝便带着五千余骑,缓缓地往山谷这边而来。

    当然,少不了会有明军将士先赶到山谷这边,分出人手去搜索山谷,看是否有残余准葛尔部的存在,是否足够安全等这些。

    等崇祯皇帝到达山谷这边的时候,山谷里面的人已经得到消息说大明皇帝过来了,就全都拥到山谷外面来。远远地看到大明皇帝的旗帜,就都跪了下去,一时之间,整个草原上就都是跪着的人。

    男女老少,青壮妇女都有。他们的脸上,都是浓浓地感激之色,虔诚地跪伏在那里,一如到来的崇祯皇帝,乃是他们的信仰一般。

    陪同崇祯皇帝过来的洪承畴,扫视着眼前的一切,又不由得再次在心里佩服崇祯皇帝。

    西域人心,尽收于皇上之手!

    要是随后皇上真能再把准葛尔部给剿灭的话,那这西域之行就十全十美了!当然了,就算准葛尔部逃走,这个部族元气大伤,也翻不起什么波浪来了。

    到了人海前面,崇祯皇帝看着这些救出来的牧民,当即大声说道:“鄂齐尔图卿领你们归附大明,你们就是朕的子民。朕的子民,朕护之。至于伤害你们的准葛尔部,朕在两日之后亲领大军追击,定给你们讨一个公道。”

    不亲自追都不行,毕竟准葛尔部那些头目身上的窃听种子,就只有崇祯皇帝一个人能接受到信息。

    他的话,自然有明军将士翻译过去。这些牧民听了,都是山呼万岁,以此回应皇帝的厚恩。

    随后,自然有明军将士禀告准葛尔部老弱的事情,对此,崇祯皇帝自然不会有什么怜悯,贬他们为奴隶。

    安顿了这些牧民之后的次日,崇祯皇帝便下旨,设立天山省,省会是轮台,任命洪承畴为天山省总督,掌军政大权,扩建轮台,留一万五千来骑给洪承畴指挥,领这些牧民前往轮台。

    而崇祯皇帝自己则留在这里,等到两天时间一到,便领着三万骑军开始向西追击。

    虽然西域广阔,还很少地标,但好在军中本就有追踪的好手,崇祯皇帝撒出去的甲级窃听种子又多,还都是在准葛尔部的头目身上,因此,不管准葛尔部怎么逃,最终都没有能逃脱,在逃到额尔齐斯河流域时,被崇祯皇帝所领大军消灭。至此,准葛尔部除名!

    崇祯二十二年九月十九日,崇祯皇帝领军回到轮台,让洪承畴等人都大为惊讶。没想到皇上这么厉害,竟然这么快就把准葛尔部给灭了。

    那些牧民则更是惊为天人,要知道,给准葛尔部先逃两天,还能在茫茫草原中这么快追上并灭族,就算是长生天指引,估计也不会比这还要快了。

    此时,关内经过哈密转运过来的物资已经有一批到达轮台了,崇祯皇帝在这里也没有多待,得趁着下雪道路难走之前回去。

    临走之前,他特意交代洪承畴。

    妙书屋


………………………………

788 大明的瓶颈

    “这次朕追击准葛尔部,有和沙俄的军队遭遇过。”崇祯皇帝严肃地洪承畴说道,“开始遇到大军夜不收时,他们主动发起了攻击。但等大军一到,便全都跑了。这些沙俄军队,就是会欺软怕硬!”

    洪承畴自然知道,他的下一个对手,很可能就是沙俄,因此就认真地听着。

    崇祯皇帝继续在给洪承畴介绍着:“朕特意领大军,去他们经常活动的地方转了个圈,把他们都吓跑了。估计这个消息会很快传到他们的沙皇那边,基于朕展现给他们的实力,短时间内他们应该会比较安份,不敢东来。但时间长了就不好说。”

    看到洪承畴有点疑惑的样子,崇祯皇帝便又解释道:“据朕所知,他们西进已是不可能,因此一直在东扩。但前些年以来,朕领东部蒙古诸族把他们伸往东边的爪子给砍了,他们肯定不甘心。这西域离他们并不太远,卿也还是要提防一点。要是敢过来,就狠狠地收拾他们,明白么?”

    “微臣领旨!”洪承畴听了,大概对于西部的形势有了个了解,连忙回奏道。

    崇祯皇帝见他回应了,便放下了沙俄的事情,又吩咐他道:“轮台这边,你要尽可能地扩建,那些解救出来的牧民,要尽可能地归化。设立学堂,推广大明官话,整编军队,这些事情都是同等重要,一定要都做起来。”

    对于这个,洪承畴在归化城以及包头那边都见过,皇上再次叮嘱,他自然是记在心里,连忙又做了保证。

    在吩咐完事情之后,崇祯皇帝便领军凯旋了。

    当他出发的时候,所有轮台的牧民,全都来恭送他们的皇帝,虽然很多人连他们本族的大字都不识一个,更不用说大明官话了,此时,他们对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一句,却已是数量地很。

    在崇祯皇帝返回京师的途中,他通过甲级窃听种子知道倭国那边已经差不多了。

    …………

    在本州岛的最北边这边,豪格所部,就犹如疯子一般,正在进攻本州岛的最后一个大名。不过他本人,却并不在前线,而是在八户港口这边。

    这边停着大概五十来艘大小不一的船,渔船、运输船、战船什么的都有。

    太阳才刚刚升起,一队队的武士就开始列队上船,同时也往船上搬运着不少东西。而豪格本人,却站在港口的高处,在往西北方向不时瞭望,神情略微有点焦急。

    边上的鲍承先见了,便开口安慰道:“主子放心,有后光明天皇在,这诈死之计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明军步步稳扎稳打,一路北推,让豪格好几次从噩梦中惊醒。反正好像明军就成了他的梦魔,都已经记不清多少次是被明军追杀中惊醒过来的。这一点,也可能是他从辽东被明军一路追杀到朝鲜,再到九州岛,到本州岛的经历有关系。

    因此,豪格很是担心,如果自己就算逃去了大洋的对岸,明军到底还会不会再追过去?

    为此,还是鲍承先献上了一条诈死之计。

    就是在攻打最后一个大名的时候,假意不敌,战败被杀。幌子是后光明天皇,执行者是图尔格。如今的豪格,就是在等图尔格完成任务回来。

    此时,听到鲍承先的话,豪格看了他一眼,没有吭声。他之所以焦急,除了担心这个诈死之计成功与否之外,还担心图尔格所领的族人能不能平安归来。

    本来剩余的女真人就已经不多了,一路疯狂北攻之后,虽然豪格已经非常注意保护他的族人,可还是不断有死伤。如今算上图尔格所领的那些女真人,一共都不到一百人了。对他来说,每一个都是很珍惜了。

    在他的期待中,终于听到了急促的马蹄声。豪格定睛看去,就见道路拐角处,转过来一队骑卒,只是一看,他就认出,领头的那个,就是图尔格。

    顿时,豪格不由得大喜,连忙快步走近。

    “主子,不辱使命,按计划完成了。”图尔格脸色有点疲惫,不过精神却有点亢奋地说道。

    他们的计划,就是在傍晚之时,假装抵挡不住节节败退,然后趁着夜色,内部放火,引发更大的混乱。与此同时,杀了后光明天皇,和一个豪格的替身。其中豪格会被放火烧得面目全非,但后光明天皇却不会,刻意让人能认出来。

    豪格听到,看到能回来的族人就少了五六个,不由得放心了不少道:“好,这边也已经差不多了,我们早点离开这是非之地!”

    图尔格也是巴不得,他比起豪格,那是更怕明军。从崇祯十二年在京畿之地被明军俘虏之后,明军就一直是他的噩梦了。豪格做出的决策,要逃到大洋的那边去,一次甩开明军,他虽然对大洋很恐惧,可还是非常地赞同。

    上船之前,豪格带着所有的建虏,在临时设立的天照大神前,还有妈祖娘娘像前,都规规矩矩地大礼参拜,乞求保佑他们能平安到达大洋的彼岸。

    至于他们原本的萨满神,又不懂水性,就被他们给忽略了。

    等到了船上,站在船头,看着船只缓缓地离开码头,豪格等人都是默默无语,显然是心情有点复杂。

    换成以前,他们谁能想到,有朝一日,竟然会被明军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甚至都不惜进入他们一直认为非常凶险的大海,只是为了逃避明军的追杀!

    辽东,别了;倭国,也别了,再也不见了!

    此时的他们,就再也没有反攻的心思,只求逃得越远越好!

    “主子,明军应该不会发现我们想去大洋的那边吧?”

    “应该吧!”

    “主子,我们应该能到那个比明国还大的地方吧?”

    “应该吧!”

    “……”

    崇祯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豪格等人坐船离开本州岛,进入太平洋,开始他们跨洋冒险。

    …………

    一个月后,孙传庭领军推进到了本州岛最北边。因为明军不接受武士和大名的投降,那些剩下的大名和武士都逃去了虾夷岛。

    孙传庭并没有再追,因为虾夷岛就目前来说,并没有占领价值。本州岛刚经过战乱,需要张榜安民,恢复民生为主了。

    总体来说,倭国大名的内乱,还有建虏余孽的搅局,让倭国百姓饱受了动乱之苦,大明驱逐了那些武士大名,把倭国从动乱之中解救出来,深受倭国百姓的拥戴。

    这个时候的他们,对于他们这些底层百姓来说,天皇是能吃的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更不用说,据说天皇家族都已经在战乱中灭族了。

    因此,当孙传庭在张榜告示中明确,倭国这个地方,以后就是大明的一个府时,没有人有任何异议,甚至都在互相之间庆幸,庆幸他们能成为大明百姓!

    从公元前六百六十年建立的天皇制度,终于在这崇祯二十二年终结。

    至于传说中,祸乱倭国的建虏余孽,已经在最后一战中被消灭,孙传庭压根就不信。因为他早就知道,建虏余孽疯狂北攻,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在抢船。

    非要到了本州最北部的最后一战才死翘翘,这种诈死之计不要太明显。但这个时候,孙传庭也没有理会。

    因为,建虏要坐船逃到海洋的对岸,首先得能到达对岸才行;另外,皇上原本就已经定下了国策,要远征大洋彼岸,因此,建虏余孽就算能活着逃过去,回头也会有明军追过去的。

    占领了倭国之后,孙传庭就坐镇在倭国,不过捷报却发往了京师。

    …………

    赶在崇祯二十二年过年之前,崇祯皇帝领军凯旋回到京师。

    鄂齐尔图汗是留在京师,没有让他去西域的。原本他还以为,明国皇帝御驾亲征,虽然明军精锐,应该能打赢准葛尔部没问题,可西域广大,说不定这次的战场,要持续个几年。

    崇祯皇帝的凯旋,最吃惊的,就是他了。他是万万没想到,皇上竟然平定了准葛尔部之乱之后,还能赶回京师过年!

    当他得知,崇祯皇帝为了救他的部族,竟然会答应准葛尔部的要求,随后又亲率大军追杀到准葛尔部灭族。这让他很久无语,当天就上了一份奏章,叩谢天恩!

    对此种种,崇祯皇帝都没怎么在意。哪怕倭国那边的捷报传到京师引起轰动时,他也没怎么在意。

    崇祯皇帝在回到京师后,最为在意的事情,还是各地的交通情况。他不但第一时间审阅各省铺路搭桥以及修筑铁路的情况,还下旨甘肃,塞外要优先修筑铁路。

    此时的大明,东边已经征服了朝鲜、倭国,整个辽东乃至白令海峡所在都是大明直辖地;而南方这边,安南、洞吾、吕宋和马六甲海峡以及原巴达维亚都成了大明的一部分。如今西部又扩张到了西藏和天山。

    完全可以说,如今的大明,其实已经扩张到了极限。接下来,交通必须要跟上,否则开拓出来的疆域,最终都是会出问题的。

    ()


………………………………

789 国富论

    崇祯二十二年的年底,朝廷国库收入已经多达八千多万两了。

    和以往相比,主要税收增长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以张溥为代表的核实官绅优免和催缴赋税的差事,已经扩展到全国范围,清理出来的田赋和欠赋以及劳役折算出来的税收,比开始之前整整增加了十倍有余。由此可见,这些官绅趴在朝廷身上吸血之多。

    俗话说,断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这一点,只要成年人,基本上都是知道的。

    当初张溥等人奉旨办这个差事的时候,都不惜自残想要推掉这个差事。由此可知这核实官绅优免和催缴赋税的困难。

    哪怕张溥原本是复社领袖,是那些官绅的代表,可一旦他做了这个差事,立刻就被那些官绅打压,甚至到了后来,更有不惜肉体消灭的举动,要污蔑张溥激起民变,就算当时不打死也肯定会罢官去职。

    类似的事情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向崇祯皇帝提议拆撤驿站减轻朝廷财政压力的刘懋。

    当时他上奏说:“当今天下州县困于驿站的约十之七八,而驿站用于公务的仅十分之二,用于私事的占十分之八。”

    而且当时刘懋的策略并不是把所有的驿站都拆撤,且严格驿站的使用,砍断伸向驿站的手,结果引起了很大的反弹。

    刘懋这么一做,原本官绅甚至其家属出门,都在驿站免费吃住行,没有了;原本那些地方里正之类借助驿站差事奴役各地百姓,捞取好处没有了;还有地方官府常借驿站之名漂没捞好处没有了;诸如此类,不知道多少寄生虫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害,唯独朝廷和普通百姓能得好处。

    于是,官吏群起而攻之,当时的崇祯皇帝又不是来自后世,也没有窃听系统之类的金手指,导致刘懋落了个凄凉下场。甚至在他死后,还要背负一个名声,就说明亡,亡于他的拆撤驿站。

    张溥这个核实官绅优免和催缴赋税,可以说比刘懋所做之事还要损害整个官场的利益,他就是再有能耐,在众多官僚三人成虎之下,很可能会落得比刘懋还要凄凉的下场。

    然而,崇祯皇帝已不是原来的崇祯皇帝,不但来自后世,还有窃听系统在,以强硬手段应对官绅的反扑,不但判下有江南文坛领袖之称的钱谦益为谋逆而满门抄斩,另外还降职问罪一百多个地方主官,以此支持并推动张溥能继续执行他的差事。

    也亏了崇祯皇帝百战百胜,开疆拓土,威望一日高过一日,给了张溥他们以最大的支持,从而在全国完成了核查官绅优免和催缴赋税之策。

    花了这么大力气推行下去,得到的回报自然也是非常高的。不但朝廷对于全国的田产什么的,做到了准确无误,且该收的田赋劳役所得银子,再也没有拖欠,一下就给了朝廷财政以极大的支持。

    第二个朝廷国库收入的大头,就是打仗了。

    这几年来的战事,大部分都是以极小的代价获得了开疆拓土的成功。缴获之类的都不说了,在开疆拓土成功之后极大的商贸需求,就不知道让朝廷收了多少商税。贡献商税最多的线路是江南到南洋以及安南和洞吾这些。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时间,随着辽东、河套平原的人口充实,也会带动北方的商贸。

    当然,大明如今国泰民安,再无流贼之乱,也是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各省之间的商贸。

    此时,崇祯皇帝核实了国库收入之后,便召集内阁和六部,商议加大各地交通投入,不再局限于地方在农闲时用劳役方式来凑足施工人手。而是给予报酬,每日酬劳的方式来吸引人手。另外,还要给予最先完成规划道路建设的民工、地方官吏以奖励。民工的奖励方式,当然是钱了;而地方官吏则体现在考核上面。

    对此,薛国观等人能理解皇上急于把掌控天下的交通早日修好的急切,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多钱给百姓。

    “朕的目标,是要把钱花光,而不是留在国库生锈!”崇祯皇帝给他们耐心地解释道,“钱只有流通起来,那才是钱。朕花出了钱,百姓积极,道路修筑就快;而百姓有钱,就有底气去购买想要的东西,如此一来,又能刺激各地生产出更多的东西,朝廷就又能收到更多的赋税。唯有如此,才能有良性的循环,朝廷源源不断地来钱,而百姓也能源源不断地有钱。”

    听到这话,不少文官都是似懂非懂,最终由薛国观问道:“陛下,天下财富皆有定数,何能源源不断地来钱?朝廷有钱,则百姓钱少也!”

    言外之意,就是朝廷的钱都是收赋税收上来的,朝廷钱多了,百姓不就是钱少了么?

    这种观点,司马光用来讥讽王安石效仿桑弘羊说汉武帝。哪怕到了明朝时期,这种观点在士大夫中也很流行。

    如今大明国库的富有,不就是张溥之流从百姓(其实是指官绅)身上抠过来,从商贾身上收来的么?

    崇祯皇帝听了,呵呵一笑道:“看来朕还得再出一本经济学方面的书给诸卿开开学识!”

    “……”听到这话,一众臣子不由得面面相觑。从皇上一直以来的表现看,该不会又是自己的想法有问题吧?

    看到他们的神情,崇祯皇帝便笑着说道:“朕且问卿等,每年增加的银矿收入,可是来自朝廷又或者来自百姓?”

    银子就是钱,从地里挖出来便是。如今最多的一处,便是夺自倭国的石见银山。薛国观听了,对于皇上的问题没法回答,但不等于他就服气了皇帝的观点,就马上回奏道:“陛下所言,如石见银山,其银子原本是德川幕府,如今归于大明,其总数却是不变的。”

    崇祯皇帝听他偷换话题,不再说朝廷和百姓之间,而是囊括了原本的倭国,他也不恼,便又问道:“都只是铁而已,可如果做成了蒸汽机,价值增了多倍,这钱何解?”

    “自是来自购买之百姓,百姓钱少了。”薛国观听了,想了想便回答道。

    “……”崇祯皇帝听得无语,便只好再问道:“百姓购买了蒸汽机,虽然付出了钱,可他也有了蒸汽机啊,这蒸汽机也是有价值的,他有损失么?”

    “……”这一下,轮到薛国观等人无语了,这个该怎么分辨?

    他转头看了下其他同僚,最后只好说道:“陛下,蒸汽机不是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