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身边的人,又怎么可能知道南岸发生了情况,只能是立刻派人过河去问。

    消息倒是很快有传回北岸这边,说有明军偷袭后营,人数不详,不过估计不会太多,但也给后营造成了很大地混乱。很多明国百姓趁机逃跑了。另外,车辆物资什么的,也有被烧了一些,但不多。

    至于再具体的情况,就不是很清楚了,包括是谁来偷袭,真正兵力多少,什么兵种?报到多尔衮这里来的消息,互相之间都可能是有冲突的。

    对此,闻讯赶过来的豪格就奇怪了:“他娘的,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感觉到处都是明军?后方不是没有明军了么?到底哪来的明军还能突破布置在外围的探马?”

    岳托自然没法回答,他和豪格一起去过后军,可以确认没有明军跟随在后的。就连卢象升率领的那些虚兵,都逃到城池里去躲着了。

    一直到天亮,消息终于得到了进一步地确认,是卢象升领着一支骑军突袭了后营。兵力大概在两三千规模。

    与此同时,损失也出来了。跑了大概两万多明国百姓,虽然事后被追回了一万左右,可还是有一半的找不回来了。粮草被烧掉了二十车,不算多,也不算少了。如果卢象升兵力再多一些,那昨晚的损失就不可估计了。

    多尔衮自然不知道,卢象升在昨晚还用了虚张声势之策。否则真要有两三千的骑兵,就绝对不会只有这点战果了。

    多尔衮这边判断失误,随后,天亮之后他又发现,明军都退守在天津城,但是,只有两万左右的兵力(这一次不用隐藏,自然可以多挤一些兵力了)。没有听到任何马的声音,说明明军的骑军不在城内。还有,不见孙传庭的旗号,就很可能是孙传庭领着骑军躲远了。

    这些消息,都让多尔衮感到头疼。

    可这还没算完,等到中午时分,撒出去地探马就有来回报,说没有发现明国百姓的踪迹,很可能是被安置到各个城池里去了。埋伏也没找到,不知道藏哪里去了。

    原本打算攻打天津城,要灭了这支明军的多尔衮犹豫了。他考虑再三,最终下了军令,全军出关!

    对此,豪格有意见,打了败仗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去了?

    多尔衮听了,只是淡淡地一句话便堵住了豪格的嘴:“你有把握能在几天内打下天津城?粮草管不管了?那些人口还要不要带去关外了?”

    除非建虏有信心能重新掠夺到粮草物资和人口,否则再耗下去,很可能连目前还有的这些都保不住了。

    于是,满清大军劫掠了二十来万人畜和一部分物资,当然,少不了德王一脉,在严防死守之下,小心翼翼地护卫,终于通过清水明月关,出关而去。

    从天津之战后,明军也没有再找到机会,没有合适地伏击地点,正面还打不过建虏,就只能看着鞑子出关而去。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一仗,要比原本的历史上,好了很多很多!


………………………………

169 罪己诏

    满清军队出关,勤王军凯旋,不过还在路上的时候,始于崇祯十一年十月入关的这次对虏战事,大概的损失也统计出来了。

    满清军队流窜两千余里,祸害了河北省、顺天府、山东西部和北部地区,共克济南府之外,另外还有三州、五十五县、两个长城关卡被攻破,蓟辽总督吴阿衡被杀,生擒德王朱由枢、郡王朱慈颖、奉国将军朱慈赏、监军太监冯允许等,还有告老还乡地孙承宗,全家上百口人,都为抵抗满清而战死。无数的百姓家破人亡,其中,光是被掠去辽东的大明百姓,就有将近二十万人。金银珠宝这些就更不用说了。

    此战之后,被建虏肆虐地地方需要重建,解救出来的将近二十万百姓,要重新安置,还有更多的难民,也要妥善安置。战事虽然结束,可要做得事情,却还有很多。

    但不管怎么样,毕竟是有打了几次大胜仗,又救回了不少百姓,比起前面几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鞑子劫掠一番后出关,毕竟已经有了进步。

    更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需要这个胜利,需要宣传这个胜利来鼓舞全国百姓的士气,来提高朝廷的声望,提高他这个皇帝的声望,因此,对于凯旋的勤王军,就一定要隆重待之了。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朝堂上,永远都有斗争。

    这战事才刚结束,朝廷上就有人跳出来,要求追责宗藩失陷之责!这个是大事,摆到了明面上,哪怕是崇祯皇帝,也要认真对待。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各地藩王宗室,也纷纷上奏朝廷,为德王哭诉。

    原本的历史上,崇祯皇帝就为此事开始砍脑袋了。在崇祯十二年八月,把巡抚总兵之流的颜继祖、祖宽、倪宠、邓希诏、孙茂林等一批文武大臣共三十六人,被集体押解到京师西市,当街开刀问斩。

    这些人的名单拟定,以及处决他们的人,就是杨嗣昌。

    面对来势汹汹地为德王讨公道,崇祯皇帝当然要顺应“民意”,就在文华殿内的议事中,怒声表态道:“此事,从我大明开国以来,几未有过。如此骇人听闻之事,朕要不狠狠地收拾那些要为此负责之人,朕就愧对德王,愧对太祖成祖!”

    听到这话,内阁辅臣杨嗣昌笑了。看来这战事打完了,崇祯皇帝就终归是变回原来的那个崇祯皇帝了。卢象升已经用完了,就该收拾他了。呵呵,亏了自己之前还以为皇上改了性子,竟然一直护着卢象升。原来是要用他打仗而已!

    朝堂之上,基本上所有的官员都是这个想法。毕竟在他们看来,卢象升是统领这次勤王军的。在他统领勤王军和建虏打仗地时候,结果却失陷了宗藩,他要不是第一责任人,那谁还是第一责任人?如果要处罚别人的,那卢象升必须要先处罚才行!

    就是基于这个理由,他们认为,等卢象升领着勤王军回到京师,交出兵权之后,就是他锒铛入狱的时候。

    对此,杨嗣昌甚至还“好心”地提醒崇祯皇帝道:“陛下,如今卢尚书手握兵权,以微臣之见,追究责任之事,还是暂且延后才好!”

    “对对对,此事需从长计议!”

    “陛下,臣亦附议!”

    “……”

    听着底下这些臣子一个个都这么表态,好像认定了自己要处置卢象升一样,崇祯皇帝就忍不住心中冷笑。

    呵呵,朕所说得罪魁祸首,所要追究的失陷宗藩之罪,可不是找卢象升,而是杨嗣昌、陈新甲、八大晋商以及其他有关联的人。如果不是你们这些人,建虏何至于如此猖狂!又何至于失陷宗藩!

    等着吧,等朕把勤王军改制,把御马监辖下的军队整编完成,有了可靠地军队之后,就以雷霆之势,把你们都一网打尽!

    不过要完成这个改编,其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孙传庭所部还好一点,他的“清屯充饷”之策,让他有了足够的钱粮。另外,他麾下的秦兵,是他到任陕西巡抚任上之后新组建而成的。因此麾下兵马,都是正兵,并无其他军队所共有的家丁制。

    而三边总督洪承畴的麾下,他并没有新练兵马,都是调集辖下各处能战之总兵等将领作战。而明末这个时候,基本上所有的总兵,都是家丁制。包括曹变蛟、贺人龙等人,全部都是。而这种情况,改编为御马监辖下之后,自然就不能有了。

    当然了,之所以是家丁制了,也不好说曹变蛟等人就是贪腐将领。因此这家丁制的形成,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而不是曹变蛟等人要克扣军饷来养家丁。

    自从明孝宗废除开中法之后,北方边境的军粮储备受到了灾难性的破坏,边军的战斗力大为降低。而蒙古人时常来打草谷,甚至有的时候规模非常大,就更是加剧了屯田的荒废,也壮大了蒙古人。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边军这边自然要采取对应的措施了。

    从嘉靖年间开始,边军就开始了改编。这个改编,就是针对蒙古人的特点。

    而蒙古人的特点,就是先集中兵力突破边墙。在破边之后,就以他们都是骑军的高机动性,分千人左右规模的骑军四处分散劫掠。

    而蒙古人有一个特点,就是穷;因此,他们骑兵的装备和战斗力,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一个等级;而是只有少数骑军是常备军,拥有精良护甲和优质兵器,时常训练,具有很高地战斗力。

    至于那些牧民,其实也就是会骑马射箭而已。一支军队,要想是强军,就必须有良好地军纪,至少要能听从军令,识得军中各种规矩,能协同打仗,有顽强的战斗意志等等。普通牧民,也就是放羊而已,那可能上阵就天然会打仗了。说句不好听的,来犯大明的时候,就只是武装牧民,还是牧民而已。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蒙古人的千人骑军,就往往是少数精锐骑卒,领着一大群武装牧民的劫掠而已。

    另外,蒙古人的人口和他们的物资匮乏等等情况,又决定了他们难以承受精锐损失过大,因此,大明边军就针对这种情况,只要打败或者消灭那些精锐的蒙古骑兵,剩下的那些武装牧民,自己都会吓跑。

    由此,明军就同样组建了一支精锐骑军出来,这支骑军,要求能打赢蒙古地精锐骑军,自然人数就不可能多到那里去。而这些骑军又肯定是跟随将领行动,于是,就很容易演化成了将领的亲兵近随,也就是家丁了。

    家丁制一开始出来也没错,毕竟军饷不足,没法把全军都训练成精锐的前提下,就必须要有一支能打的军队才行。

    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军制地弊端就出来了。军中资源不可避免地倾斜向家丁,让大明的百万边军,就基本成了摆设。

    对于这种情况,其实大明战神戚继光到了北方之后,就一样看出弊端并向朝廷上书过。当时,他在朝中有靠山,也就是抱着张居正的大腿,因此得以放权,新编军队,就没有了家丁制。

    只是很可惜,张居正倒台之后,他作为张居正的一系,也被人清算。他所训练出来的军队,最终因为他的离去而回归原样。甚至到了天启年间,连最后一点血脉,戚金率领的戚家军,也在浑河一战中全军覆没了。

    崇祯皇帝正想着这些事情时,御史杨枝起又出列奏道:“陛下,微臣听说,那些兵痞把皇上征集给他们用的畜力,好多都杀了吃肉。他们丝毫不顾及畜力的宝贵,如此行径,可见其仗着打了几个胜仗,有骄兵悍将之嫌。微臣以为,此次来京,当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朝廷之威严!”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一愣,没想到竟然还有人说这种话出来。

    “臣附议!”另外一个御史廖国遴也跟着跳了出来说道,“朝廷花了那么大的代价,给他们拨去了上百万两银子,还有征集了无数的畜力,那些骄兵悍将指不定尾巴都会翘天上去了,须得压他们一压。领军的三位,不好好管教三军,纵容他们骄横,也应追究其责任。”

    “陛下,臣以为不妥。”这时候,首辅薛国观站了出来奏道,“大军刚打了胜仗,就算吃了点肉而已,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在京师的诸位,可是天天吃肉吧?”

    “……”他的这个话,让大殿内顿时冷场了不少。薛蛮子的嘴巴臭,还真是名不虚传啊!

    稍微楞了下之后,薛国观虽然为首辅,却一下引起剧烈地反弹。

    不少臣子原本还在看戏的,知道自己的同僚羡慕嫉妒勤王军所立功劳为前所未有,想要进行打压,他们也乐得如此,可没想到,薛国观一句话,把他们也喷了,他们自然就要还击了。

    于是,有的人就说薛国观自己也天天吃肉,还有的说了,那些兵痞岂能和他们来相提并论?甚至有人向薛国观逼问,如果勤王军到来,没有骄兵悍将之嫌,不居功自傲的话,他们算输,可要是有居功自傲之嫌的,那薛国观就要把话吞回去……

    大殿内,就因为薛国观一句话,吵翻了天。

    崇祯皇帝对此冷眼旁观,他倒要看看,还有多少人会跳出来指责前方刚拼死厮杀归来的将士。

    他不否认,勤王军有可能因为打了大胜仗,所以可能会有点居功自傲的情况。毕竟这一次,先是秦军围歼了五千左右的建虏步军;而后在天津卫河北岸一战,更是歼灭满清军队步骑一万多人。在随后地卫河消耗战中,也杀死杀伤五千多鞑子。这天津一战,鞑子至少损失两万人马左右。

    总共算起来,鞑子的这一次入关,十万大军死伤应该有三万人马。自从满清崛起白山黑水之间后,什么时候受过如此重大的败仗?大明军队,又有那支军队曾经取得这么骄人的战绩?要是没有一点骄傲,反而有点奇怪了!

    或许这些文官就是估计到了这点,才会拿着这点不放,来攻击凯旋的勤王军吧!

    人都有私心,这些文官眼看着别人立下大功,自然就眼红了。一方面强调失陷宗藩的罪责,另外一方面又开始拿勤王军本身说事。如果崇祯皇帝被说动了的话,功过相抵,哪怕功劳最终没法全部抵消,至少也不会有太多的赏赐提拔了。

    从人性上来说,崇祯皇帝其实也是基于这点考虑,才觉得回头军队改制的时候,会有难度。毕竟从家丁制变为以前的正兵模式,就等于把将领的好处都给扒拉掉了。这些将领刚打了胜仗的,个人利益受到损失,能乐意么?

    然而,他却不知道,有的时候,对人性的一般猜测,也往往会受不少事情的影响而猜不准。就如同这一次的勤王军,崇祯皇帝就料错了,甚至满朝文武都料错了。

    不过此时的崇祯皇帝当然不知道,他心中还得到了另外一个结论,就是薛国观远没有已故首辅温体仁的圆滑,威信也不够,不能服众。以后这方面,还是要注意一点的。

    他在想着,一直等到文华殿内慢慢地安静下来,所有臣子都在等着他的看法时,他才冷声喝道:“皆言勤王军居功自傲,都成骄兵悍将了。那是他们有这资格!朕没想到,你们竟然还想打压他们,那下次建虏要是再次入关,就由你们去杀敌报国,你们愿意去么?你们能做得比他们还好么?”

    崇祯皇帝的这番话,说得大殿内鸦雀无声,谁也没想到,皇帝竟然没有被他们影响一星半点,看来,皇上的主见,好像越来越坚定,不是他们能影响了?

    他们正想着的时候,崇祯皇帝又在冷声说了:“就算你们不能武事,可治国呢?你们是否都把自己的职责做好了?做出成绩了?来来来,给朕看看,你们的功劳在何处?要是也有类似勤王军的此次功劳,朕就允你游街夸功,再来一番状元郎的荣耀可好?你们倒是让朕看到这样的功劳啊!”

    满殿皆静,无一人出声,自然是无一人觉得自己的成绩,可以拿出来反驳皇帝的话。

    崇祯皇帝冷冷地扫视着底下,其实,原本的崇祯皇帝,都已经意识到了文官这个群体到底是什么德行。他曾在崇祯十年下的第二次罪己诏中明确揭露出了官场的黑暗。

    “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便乘机自润。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则以直为枉。阿堵违心,则敲朴任意;囊橐既富,则奸慝可容。抚按之荐劾失真,要津之毁誉倒置。又如勋戚不知厌足,纵贪横于京畿。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之投献。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积恶衙蠹生端而勾引。嗟此小民,谁能安枕!”

    当然了,这份罪己诏,自然不可能是崇祯皇帝自己写的,而是已故首辅温体仁所写。温体仁也正是在写完这份罪己诏后不久,就被削去官职,黯然回乡了。

    对于官场腐败,原来的崇祯皇帝没有能力治理,可现在的崇祯皇帝,却是有信心的。至少,第一步,厂卫这把刀已经磨好了;第二步,军权这块,也马上就达成目标了。这一步步地,都会慢慢地做起来。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一下站了起来,冷声说道:“勤王军明日到达京师,尔等全都随朕出迎,朕就要让勤王军将士知道,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朕都是看在眼里的!居功自傲一点又如何?如果天天有这样的大功,我大明早就安居乐业,威压四方了!”

    说完之后,他当场拂袖而去,显然心中决断,也不容底下臣子反驳,就这么定了!

    薛国观见此,也甩着袖子走了。留下杨嗣昌等人,互相看看,却很无奈。皇帝一旦强势,而且还占着理,他们就没有办法了。

    第二天,勤王军凯旋,到达京师郊外。


………………………………

170 阴招(为月票200加更)

    满清军队出关,京师戒严自然也就解除了。

    相对文官有很多小心思,京师的百姓就简单多了。听说勤王军已经到达城外,顿时蜂拥而出,他们要看看这些打跑了建虏的军队,到底是怎么样的一支军队!

    一直以来,都在说建虏如何地强大,如何地厉害,如何地无敌!如果别得话有点夸张的话,至少建虏野战无敌,似乎是板上钉钉地事情!

    而堂堂大明帝国,却没有一支能和建虏旗鼓相当的军队,传说中最厉害的关宁军,也只能是躲在宁锦一线的坚城里防守而已。每一次建虏来攻,如果有明军去增援,都会被建虏打败,没有例外。

    以前的时候,和建虏对阵,不多的几次胜利,也都是守城守出来的。可大明论军功的首级呢,没有!因为最终胜利的,都是鞑子,鞑子临走之前会抢回尸体,就这样!

    这些流言,传得久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建虏野战无敌,近乎成了神话!

    然而,这一次,这个神话被打破了!

    秦兵出关中,千里勤王,第一战,就打得建虏据城而守。不但如此,建虏最终还用出了卑鄙手段,才免于城池被攻破。然而,秦兵一转头,就伏击了鞑子。而且还是用建虏最擅长的野战方式,歼灭了五千余鞑子,首级堆得成了一座小山,打破了建虏野战无敌的神话。

    第二战,天子劲旅勇卫营,从南边一路打过来,就追在几万建虏大军的屁股后面。而建虏大军却不敢战,望风而逃。甚至为了能逃掉,还把从济南城中劫掠的百姓丢得一路都是。说起来,勇卫营确实不愧为天子劲旅,没有辜负天子地期望,不但军纪严明,还救那些百姓于水火,实在是让人感慨,如今这个世道,这样的军队真是不多了!

    第三战,秦兵和勇卫营的将士联手,就在天津的卫河北岸,出城野战,再次把建虏打得大败,歼敌两万,救下近二十万被鞑子掠走的百姓,这场胜利,可是实打实地,别人想抹都抹不掉。最终,吓得鞑子再也不敢待在关内,惶惶然犹如丧家之犬逃出了关内。

    对大明百姓来说,以前有多憋屈,那么在这个时候,他们就有多兴奋。每个人,都想着去城外看看,去亲眼看看,野战打赢了建虏的朝廷官军,到底是长得什么模样地?是不是一个个都是肩宽腰圆的彪形大汉,看着就像天兵天将下凡?

    京师城外,就在城门不远处,在一片平整的旷野中,搭建有一处高台。周围已经有一些五城兵马司的兵卒在站岗,不让闲杂人等靠近。

    出城了的百姓,看到这个情况,顿时都议论了起来。

    “看这架势,不会是有朝廷官员要来检阅勤王军吧?”

    “本公子觉得也是,这样的胜仗,至少要兵部尚书来吧?”

    “要我说啊,就算内阁辅臣来了,也不过份,对不对?”

    “……”

    就在他们讨论的时候,忽然,从京师城里拥出了大群的五城兵马司兵卒,人数之多,几乎达到了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程度。而且很快,一大群文武官员,在大红绯袍官员的带领下,往那高台而去。

    看到这个情况,围观的百姓不由得又议论了起来。

    “咦,你们看到没,竟然是内阁首辅带着文武百官出来了。这规格,还真是高啊!”

    “可不是,以前的时候,外军过来京师,那可都得远远地驻扎,也就领军大臣,或者为首武将才能入京觐见。可这一次,竟然是文武百官主动出来。哈哈,这么大的胜仗,朝廷也是认得!”

    “……”

    不过,有些比较熟悉官场情况的,就有点奇怪了,忍不住就说道:“这是怎么回事,好像有问题啊!按理来说,应该是勤王军先来列队吧,然后才是文武百官过来。如今怎么是让文武百官来先等着了呢?”

    “是哦,你这么一说,确实有点不正常!于理不合啊!”

    “该不会是勤王军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所以就觉得有这个资格让文武百官来等了吧?”

    “要我说啊,等就等了,毕竟建虏可都是勤王军打出去的。领军的也是兵部尚书衔的卢尚书,还有三边总督洪总督,陕西巡抚孙中丞,这可都是我大明的封疆大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