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想着,他便又转头看向陈新甲,对他说道:“总督大人,大清皇帝那边,对于我大明官场上的消息,也是很看重的。这个,还是大人方便一点。只要大清皇帝高兴了,利润都能多给一层,这些可都是归大人的,最好在我们出关之前,多搜集一些。”
其实,这边提供的消息多了,更能获得大清皇帝的好感,对于他们做生意来说,也是有帮助的。否则,他也就不会刻意提醒了。
黄运发也跟着对陈新甲说道:“大人,张家口那边,没有军队调动吧?”
陈新甲听了他们的话,想起又将大笔来钱,脸上便露出了笑容道:“诸位放心,这些事情,你们都不用操心。你们要做的,就是尽快凑集多一些物资。不过提醒你们一点,这一次大清军队劫掠极多,所需的量就很多。记住,量多无需打折,而是多要点反而更好,这和你们做普通生意可不同的。”
“呵呵,大人,这生意上的事情,你就放心好了,交给我们没错。”田生兰听了,当即笑着说道。
其他人,也都跟着笑了起来,会客厅内,其乐融融。
大明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却为能在大明身上吸多血而沾沾自喜着。
就在这时候,总督府管家忽然闯入,“哐当”一声,顿时就吸引了所有人注意。
这一次,管家没有跑到陈新甲耳朵边说事,而是一推开门,就带着一点急迫地说道:“老爷,勤王军大捷,天津一战,歼敌两万余人,救下二十来万百姓,大清……”
他的话还没说完,顿时,会客厅内就犹如时间停止了一般,所有人的表情都一下凝固在脸上,显然对这个消息非常震惊。
范永斗首先回过神来,不等他说完,就立刻打断追问道:“怎么会这样,你有没有听错?大清野战无敌,就凭勤王军,如何能打败大清军队?”
“是啊,什么时候明军会变得那么厉害了?”黄云发跟着惊讶问道,“还有,怎么跑去天津那边了?”
……
事关这些晋商的如意算盘,一个个都是急得不行,不过其他人想跟着问话时,就听陈新甲忽然一声大吼道:“肃静!”
会客厅内总算安静了下来,陈新甲一脸严峻,就好像听到的,不是他自己这边的军队打赢了一般:“到底怎么回事,大清军队是如何败了的?都说具体点!”
他也是想不通,怎么大清军队会打败仗呢,而且还是野战打了败仗,损失了那么多人马,简直不可思议!
他曾经在关宁军中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对大清的了解自信也是很多了。连大明最为精锐的关宁军都只能躲在城里而已,大清军队怎么会野战吃了这么大一个败仗?
想不通,实在是想不通!
那管家此时已经稍微回过神来,先转身关好门,而后就站在门口那里,把刚刚送来地军情消息,详细地当众说了出来:“大清军队要出关,卢象升不甘心,就征集周边城镇的畜力……最让人没想到的是,皇上和卢象升想一块去了,同样在京师征集了所有的畜力,并且还下旨给沿途各城,因此勤王军精锐就一下绕到了大清军队的前面,埋伏在卫河北岸,半渡而击……如今的消息,大清军队损失了一半的收获,已经出关去了。而勤王军这边,也已经回京师了。”
听完了整个经过,陈新甲不由得露出那种恨铁不成钢地表情,连声说道:“大意,真是太大意了!那多尔衮平时不是很精明的一个人么?怎么就这么大意!竟然会被明军半渡而击,而且还如此没有防备,呀,真是太可惜了!”
“谁说不是呢!怎么就这么不小心!早知道这样的话,我们应该在京师那边留人,这样可以给大清报信……”
“呀,你说范记钱庄这事,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偏偏遇到了谋逆之案,要不然,吾弟定然会派人报信的。”
“……”
这些人感慨了一番,最后都把目光转向陈新甲。
………………………………
174 御前对话之建虏强军(为月票四百加更)
就见陈新甲沉默了片刻之后,皱着眉头感慨道:“皇上竟然能把京师的马匹都给征集了,看来,如今的京师,不太平啊!”
“如今勤王军大胜,怕是能冲抵之前失陷宗藩的罪责,至少不可能达到预期那样了。”陈新甲说到这里,看向范永斗等人又说道,“本官告诉你们,我们当今皇上是比较冲动的。如今有这么一场大胜,很可能热闹一热,就会干出什么事情来。平时可能会听人劝,可这段时间大概率不会。又有可能,如果朝中有人蛊惑的话,很可能会不顾一切做事情。”
听着这话,范永斗等人一时不明白他想说什么,就只好静静地等待他的下文。
“范记钱庄的事情,我们不能冲在最前面。”陈新甲又继续给他们说道,“本官记得,范记钱庄名义上就只有你们范家的吧?和你弟是否有分家?”
“没有!”范永斗听了不明其意,便实话实说道。
陈新甲一听,连忙对他说道:“你立刻和你弟分家,至少表面上要如此。如果厂卫来查,本官说得是万一来查的话,就说早已分家,相应账册田亩什么的,都做好一份备用。京师那边一旦开始挤兑银票的话,反正你这边不能出。且你最好比一比,不要让人找到。正主不在,就算有疑惑也没办法。本官再替你们说个话,不至于会强行乱来。”
说到这里,他又看向其他人道:“我们其他人有干股的这个事情,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对外,我们就说那是我们存在钱庄的钱。回头等别人先去挤兑,等看情况,我们再去。至于银票,相信你们应该能印出来吧?多印点也没关系,回头就说钱庄的账目不清。”
听他说着这些,八大晋商都明白过来,连忙点头。其中范永斗回答道:“那我先回一趟老家,躲上一阵再说。不过辽东那边的事情怎么办?”
一直以来,都是他在牵头和辽东的生意一事,故此他有此一问。
“这个你先不用操心。”陈新甲当即对他说道:“大清军队此次出关回到辽东,肯定会忙上一阵,毕竟是打了大败仗过了。等到大清皇帝理清了其国内之后,再去辽东交易也不迟。”
这意思,他们听出来了,他是指大清皇帝会追责关内的事情,涉及大清国内的权力斗争。这种事情,确实不好参合。等他们忙完了再去,是明智之举。
看到他们在点头,但陈新甲还是严肃着脸,又对他们众人说道:“不能让皇上太顺了,你们该花的银子还是要花,把各种糟心的事情都捅出来,各处被大清军队劫掠后地惨状,也都要鼓噪起来,朝堂上,民间都要有,造出声势。如此一来,皇帝伤脑筋地事情多了,焦头烂额了,他才会没时间操心范记钱庄的事情。”
他说了这么多,这些晋商也反应过来了,便都点头答应。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就当是做生意的成本里面好了,该花得钱还是要花的。
“如今勤王军得势,朝中肯定有人不满的。”陈新甲的点子不少,想了一下又道,“可以联合那些人,一起寻找些错处弹劾卢象升等人,皇上发现自己的信任又被辜负,说不定会迁怒于他们也不一定。反正不管怎么样,一定要乱。只有朝局乱了,皇上昏了,我们才能得到足够地好处!”
对此,这些晋商自然是同意,而后就立刻按照陈新甲的建议开始行动了起来。该躲得躲,该造假的造假,该去京师的去京师……
他们自然不知道,他们所讲述的这一切,都被陈新甲身上的窃听种子如实反馈给了远在京师的崇祯皇帝。
而此时,崇祯皇帝刚好摆驾回宫休息一会,毕竟外面寒风呼啸地,确实是有点冷的。就这当口,他顺便看了下窃听种子,就第一时间看到了他们的商讨内容。
看完之后,崇祯皇帝稍微想了一会,忽然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有的时候,不立刻抓他们,让这些猪一样的对手,推动自己想要地革新,也是极好的。
就比如,陈新甲和那些晋商在商量着,让范记钱庄的顾客闹事,让有范记钱庄银票的人来求情。而回过头来,他们这些股东就撇清了关系,那范永斗还要藏起来,又对外宣称分家。
这种种事情,表面看起来是给自己添乱。毕竟不管存钱的还是有银票的,全都是大富大贵,或者有一定权势财力的人。至于平头老百姓,估计一辈子都见不到一张银票。这些人通过各种手段闹起来,对于原本的崇祯皇帝来说,肯定是会头疼的。那么多人忽悠忽悠,说不定就忽悠瘸了。
可是,对于自己来说,这岂不是一个最好的机会,把所有私人钱庄印制银票的权力都收归到大明皇家银行所有,至少也要让他们存放一定额度的储备金到大明皇家银行,同时也要接受朝廷的监督。
毕竟私人钱庄有像范记钱庄的这种风险,说倒就倒了。大明皇家银行,除非是改朝换代,否则不可能会倒。
回头的时候,再让厂卫去查查,类似这种私人钱庄挤兑破产或者卷款潜逃的事情,肯定也有,就趁机一起宣传。如此一来,银票收归大明皇家银行的事情,以前不容易办,可这一次,却十之八九应该能办成了。
至于陈新甲出主意,要大肆宣传满清军队入关以来的惨状,企图以此来攻击卢象升等人的责任,对自己来说,也是一次助攻。等这舆论闹到极点时,自己再公布,最大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通虏卖国的晋商。
呵呵,到时候,全部抄家灭族,也不会有人说自己心狠了吧!更有可能,是拍手称快!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就决定,让那群跳梁小丑先跳欢腾着,自己先把军权给牢牢掌握再说。
正想着曹操时,曹操就来了。内侍前来禀告,勤王军统帅卢象升、洪承畴和孙传庭等候觐见。
于是,崇祯皇帝立刻在文华殿单独召见他们。
在见礼之后,崇祯皇帝便先关心地问勤王军的情况。
“陛下放心,众将士都高兴着呢!”卢象升笑着回奏道。
崇祯皇帝听了,便开门见山地对这三名股肱大臣说道:“朕欲重建御马监辖下军队,勇卫营不变之外,再改编出三个营,每个营都按勇卫营一般,设两总兵,一万余人。主要作战目标,就是辽东建虏,至少眼下是这样的。不知道诸卿有何看法?”
卢象升和其他两人互相看了一眼,显然对崇祯皇帝这个问题已经有所准备,毕竟皇上已经两次提过这个事情了。
按照官场上的惯例,最终由官职最大的卢象升回奏道:“陛下,臣等对辽东建虏多有讨论,特别是此次交战三个多月,更是有感触。另外,这次俘获了一些建虏,也获悉了不少事情。因此,臣等以为,陛下如若改组御马监辖下来对付建虏的话,不妨先了解建虏之军。”
崇祯皇帝原本还想着说就按照戚继光的兵书来做便是,不过此时听了卢象升的建议,倒也是点点头道:“知己知彼,这个朕知道,卢卿说给朕听听。”
“微臣遵旨!”卢象升严肃着脸,而后便开始给崇祯皇帝介绍了起来。
“陛下,如今我大明之辽东大敌,实为建州女真。而以前的时候,建州女真之强,只是强在其重装步卒。相对此等单一兵种来说,其实不足为虑,只是我大明未曾认真对待,被其壮大了起来。”
“建州女真之前奴酋努尔哈赤先是吞并了叶赫女真部,而叶赫女真部是以重骑兵闻名,由此,建虏军中补上了重骑兵这兵种。而后,建虏又拉拢吞并草原部族,得到了蒙古的轻骑兵,还攻打朝鲜,强征了两万左右的火铳手。另外,东江叛将的投敌,又为建虏带去了重炮和水师船队。由此,建虏军中各兵种皆已完备,实为我大明之劲敌也!”
卢象升说劲敌,其实还是为了照顾皇帝的脸面。要是说难听点,建虏军中兵种之齐备,其实是完爆明军这边的。
卢象升说到这里时,并没有自己一个人说完所有的,而是看向了洪承畴。
洪承畴会意,由他接着给崇祯皇帝介绍道:“除卢本兵所述之外,建虏装备之精良,也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其精锐之白甲兵,每逢战事,穿三层甲,防护力极强,刀剑难伤,箭矢难穿,很不好对付。”
“除此之外,如建虏之火铳,炸膛之事极少,做工皆很精良。还有建虏所用普通之长枪,也比我军所用还要长几尺。我军将士还没刺到敌人,建虏的长枪便已刺中我军将士了。如此种种,微臣说句不好听的,建虏之军械装备不但精良,且针对我军将士还特意改良过。每次战场上,我军在装备军械上都要吃亏不少。”
洪承畴的这些话,崇祯皇帝有的知道,有的是第一次听说,不由得很是吃惊。从这能看出来,建虏能崛起,确实是用心了的。
这么想着,他转头看向孙传庭,觉得他应该也有话说。
果然,看到皇上看向他,孙传庭便也恭声奏道:“不止如此,建虏对打仗的军卒,不但待遇极厚,且赏罚分明,军纪严明。就连名声最差的朝鲜火铳手,到了建虏军中之后,也变得骁勇起来,敢于正面和我军将士对射而不后退。”
说到这里,他便给皇帝举了个例子道:“奴酋皇太极当初以汉人为兵丁组建炮兵营时,一等炮手赏银八十两,二等炮手赏银五十两。而我军精锐之夜不收,一个月也不过二两银子而已。当然,这是极限,虽然不代表全部,可却能说明奴酋之魄力,也是如此,我大明之军卒,原本一触即溃之军队,一旦投敌,反过来攻打大明的时候,却是变得骁勇善战起来。他们所劫掠走的财物,奴酋也会分一部分给他们。这种种手段,皆是让人难以置信,这如何会是边陲蛮夷能想出来的!”
听到这种夸奖奴酋的话,崇祯皇帝并没有生气,而是认真了起来。
后世有一种观点,说满清最终夺取了天下,实在是偶然的机会太多,是走了多少狗屎运才中了这么大一个头彩。可一旦身临其境,这么仔细分析之后,崇祯皇帝却认为,满清最能夺取天下,并不全是运气。
要说满清很烂,只是大明蒙古更烂,这种说法其实也不妥当!
满清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只是一群蛮夷,就因此看不起他们,这显然不是正确的看法。以前席卷全世界的蒙古帝国,他们最初不就只是漠北的小部族而已么!到后世嚣张到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英格兰,不也只是区区一个小岛国家而已么!
听着三个臣子的分析,崇祯皇帝在心中不由得对辽东建虏的认识,又更深刻了一些。
见到孙传庭说完,卢象升这边接过话题又奏道:“此次臣等能建功一二,实则不是我军实力胜过建虏,而是陛下运筹帷幄之功,远超建虏平时对我军的印象,才有了这个机会,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取得了这么一个胜利。真要比建虏强大的话,臣等早就把剩下的百姓救回来,把剩下的那些建虏消灭在关内了。”
他说这话,确实是真心实意,并没有一丝拍崇祯皇帝马屁的意思。如果不是崇祯皇帝,那明军就还是原来的明军,就算个别骁勇善战又如何,兵力不及建虏,照样会被建虏所灭。
就比如说以前的戚家军,白杆军等等,对于大明来说都是一等一地强军了,可最终还是被建虏打了个全军覆没。不管其中有杀伤多少敌人,可终归是建虏赢了。
看到崇祯皇帝在思索的样子,卢象升并其他两人都齐声向崇祯皇帝建议道:“陛下欲建对虏之强军,须得对症下药,不下大决心,大精力,只是抽调此次勤王军的敢战之士,怕是不够的!”
………………………………
175 不小心就秀了一把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严肃地说道:“朕发誓必灭建虏,剿灭流贼,中兴大明,诸卿但有想法,尽且说来朕知便是!”
如果是以前的崇祯皇帝,恐怕他说得话,这三个封疆大吏也只是听听而已。说大话而已,那个皇帝不这样!
可是,在这次的勤王战事中,崇祯皇帝已经身体力行,已经向这三个臣子证明了他有做这个的决心和能力。因此,在他说完这话之后,就立刻有了回应。
只见卢象升恭声奏道:“陛下,我大明要对付建虏,其实也有一大优势,就是我大明人口充足,而建虏人丁稀薄,一个可行之策是分化瓦解建虏中的各方势力,并且消耗建虏人口,不求一次杀掉建虏多少,积少成多,建虏也是吃不消的。”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这个是显而易见的,这条计策要是可以的话,当然要用了。
之前的时候,他听卢象升等三人分析了之后,就再也不相信后世网上看到地,出了燧发枪,所谓的排枪党,然后就能横扫建虏的了。
“蒙古各部族,以前都是和建虏敌对的,是拿我们大明银子去和建虏打仗的。如今在建虏麾下,也只是利益结合而已。”卢象升继续侃侃而谈道,“还有朝鲜那边,是迫于建虏淫威,签订城下之盟才给出了两万左右的火铳手。另外,辽东汉人,除了那种死心塌地为建虏卖命者之外,也有很多是迫于无奈才投降了建虏。”
说到这里,他郑重地提高了点声音说道:“如若分化出这些势力,则靠建虏本身,就没有多少可战之军,死一个少一个,最多也就只是一个大部族而已,迟早被我大明耗死!”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点点头道:“此事,朕会考虑的。对于建虏中的不同势力,会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陛下,就算要分化建虏,那也必须是在打了胜仗的前提下,让那些势力看到,建虏不再能压着我大明打,不再有以前的那种威势,如此一来,人心浮动,哪怕是要分化他们,也会容易很多,更可以由我大明来提条件了!”
对这个说法,崇祯皇帝再次点头表示赞同。求来的分化,只会让他们趁机漫天要价,而且也不靠谱,转头反悔又能奈之何?
“陛下,如要在局部战事中打赢建虏,首先必须是军械装备皆是精良。”洪承畴跟着开口奏道,“我大明同样做到这点,再加上奖罚分明,那我大明将士,多得是忠勇之士,未必就不如建虏,正面堂堂正正地打翻他们,沉重打击建虏的士气,也不是不可能!”
崇祯皇帝听了,再次点点头,他也理解这点。
建虏这次虽然吃了一个大败仗,可他们应该没人会认为,是真得打不过明军!他们只会认为,是他们大意了!
如果是堂堂正正地实力来碾压他们,就能打出明军的气势,打垮建虏的士气。这对于以后和建虏的会战,会有很大的好处。当然了,这和用上计谋,也并不冲突。
军队打仗,只要能赢,各种手段都用出来,从军事角度来说,其实就是这样的。
他正在想着,忽然孙传庭就面无表情地开始泼冷水了,就听他奏道:“陛下,这些说着容易,可实际上……实际上怕是很难做成的。别的不说,国库没钱,只是军械装备精良,就无从叹气了,更不用说,军卒军饷的按时发放了。因此,臣建议,在全国实施清屯充饷之策,至少能保证将士们能吃饱肚子打仗!”
听到这话,卢象升和洪承畴不约而同地在心中叹了口气。分析地再好,展望地再好,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皇上又不是神仙,又如何能做到呢?
可没想到,崇祯皇帝听了孙传庭的话之后,不但没有一点尴尬之色,反而微笑着说道:“这些事情,朕早就有解决之道了。孙卿的清屯充饷之策,乃是祖制传下来的,也确实该严格执行才行。不过要全国推行的话,朕可不相信那些地方官真能做到实处,没有足够的可信人手,暂时没法在全国推行的。”
见皇帝有一个清醒地认识,一边的卢象升不由得心中又多了一分惊讶。
相对于孙传庭所搞得清屯充饷之策,他自己曾经搞过的因粮之策,就更是要依赖执行官员的节操了。也因此,他没有向皇帝提出来向全国推行的事情。
听到皇帝的回答,孙传庭也不在意,反而带点疑惑地问道:“不知陛下有何解决之道?”
文华殿内就这三个股肱之臣,另外就是自己培养地四个贴身内侍了,因此崇祯皇帝也不瞒他们,至少要给他们一点信心不是。
于是,他就对他们说道:“之前京师发生的事情,相信你们也有所耳闻。原武清侯府抄出了四十万两银子,原嘉定伯上缴了三十万两银子;还有原成国公府抄出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原临淮侯府中抄出了一百万两银子。这其中,还不算田产商铺之类。这些银子,除了用来赏赐此次勤王军所立功劳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就可以用来给将士们发军饷,改良军械装备等等了吧?”
说到这里,洪承畴似乎想开口,崇祯皇帝料到他会说这军备上的花费,银子如流水一般地用掉,听着银子虽多,也终归会有用掉的时候。因此,他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而后对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