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里,洪承畴似乎想开口,崇祯皇帝料到他会说这军备上的花费,银子如流水一般地用掉,听着银子虽多,也终归会有用掉的时候。因此,他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而后对他们说道:“另外,朕估摸着,还能抄出上亿的财富,如此,可够卿等有一番作为了吧?”

    听到这话,三个人,不管他们家境如何,经历多丰富,全都大吃一惊,上亿的财富,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

    卢象升在震惊之余,很快回过神来,连忙担心地提醒道:“陛下,这怕是不妥吧?这么多银子,那是要抄多少家了?这……”

    之前勋贵是犯了谋逆大罪,被抄家灭族,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可要是经常动不动就抄家灭族,那这样的皇帝,哪怕是卢象升等人,也是怕得了。

    “卢卿放心便是!”崇祯皇帝一听,便微笑着说道,“朕是那种不讲理的人,是会随便抄家得人么?等他日朕准备好之后,公布罪状,相信卿等只会叫好!”

    听到这话,卢象升张了张嘴,就不好多说什么了。不过孙传庭却是直性子,他还有话要奏道:“陛下,抄家所得终非正途,赋税这些才是长久之计!”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对于这种直肠子的臣子,他还是很喜欢的,就对他们说道:“三位爱卿皆是朕之心腹,那朕对未来的计划,就对三位爱卿交个底好了。”

    听到这话,卢象升、洪承畴和孙传庭都不由得很是好奇,看皇上这样子,好像很有把握一样,对未来也有一个清晰的想法,可是,这个钱的时候,不就是历朝历代以来最难以解决的事情么!皇上到底有什么想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农事是一个国家地根本,如果粮食不够,则百姓无以为食,如今流贼之多,粮食不够就是明面上的主因。”崇祯皇帝说这话时,脸色认真了起来道,“因此,在朕的想法中,要控制粮食,价格不能上涨太多,就如建虏入关以来,粮食暴涨,朕现在有精力了,对于这种囤积奇居的做法,必然是要出手的。不过要是一直压制着粮价,就会如同江南那边一样,农民自己就改稻为桑,种植起更值钱,收入更高的其他农作物了。”

    “因此,等未来朝廷有了实力之后,就会逐步减少田赋,朝廷平价收购粮食,就能始终控制住粮价了。”崇祯皇帝说到这里,见面前的三个人都面露吃惊之色,特别是孙传庭嘴巴一张,又想说话时,便伸手一拦,同时继续说道,“同时,朝廷要对经济作物征收相应的赋税,以及朝廷对于一些不想让其快速发展的,都要征收高额赋税,也就是说,以后的趋势,用赋税的高低来控制我大明的买卖产出,而不是再向以前一样,对什么都只是一刀切地收税,对什么地区都只是一个标准,还没钱了就加征,这些都要废除。”

    听到这话,孙传庭终于开口说了,不过却是一脸诚恳道:“陛下英明,西北百姓土地贫瘠,实在是被赋税给压垮的,而不是西北百姓天生就是叛逆。如今流贼肆虐之势头,虽已被臣等镇压,可依臣之见,他日必定死灰复燃。如若朝廷以后从根子上解决,微臣敢保证,流贼平定,指日可灭!”

    这三人中,其实要论起学问,当属洪承畴最高。他从小家境贫寒,是从偷听别人上课开始地学习之路,从小就有神童之称。可是,他对崇祯皇帝所说得经济方面地阐述,却听得半懂不懂的,不由得也问道:“如今光是赋税都已经征集到很多年后了,陛下还想减少田赋,难道朝廷靠征收其他赋税,就能补上不足?”

    崇祯皇帝听了,呵呵一笑道:“粮田产出,其实还真未必有多少价值,最主要的,其实还是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以后朕会鼓励其他高价值行为,另外,再成立朝廷控制的商铺,专门用来做一些会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生意。嗯,就是卿等所想,这些事情就是要与民争利,或者说,民就不能参与进来,这是底线!”

    看到三个臣子都想说话,崇祯皇帝便对他们三人摇头,同时解释道:“比如,朕刚才说过得粮食生意,朝廷也要做这生意,如同此时,粮商囤积奇居,抬高粮食的话,朝廷控制地粮商就保持价格不变,如此一来,那些黑心地粮商自然无利可图,就影响不到百姓生活了!”

    这个例子算是浅显易懂,卢象升等人听了,便沉思了起来,不再想争辩了。这个国企地概念,他们算是初步接受了。

    本来崇祯皇帝还想从货币发行再来阐述,但这个对于这个时代地人来说,可能还难以理解,他也就放弃讲解了。

    “另外,朕会鼓励大明百姓创新,鼓励买卖,也只有买卖红火起来,才能带动货物的流通,从而让货物卖出更高的价值,进而带动货物更多的产出,赋税也就将更多。”

    “举一个简单地例子,就如同丝绸,在江南是一个价,在京师这边,又是另外一个价,那么去了海外,比如那些西夷地国家,那又将是个高价,如果能卖去那些地方,则商人必定大赚。以前的时候,他只能赚一两银子,朝廷要是收他一两银子的税,他会愿意么?可如若他能赚五两银子了,那朝廷收其一两银子,他乐意吧?高赋税不一定会让百姓反对,只是看怎么个收法!”

    这个例子很直白,让三个领兵大臣都是点点头,一脸若有所思地样子。

    实在是他们受时代的局限,眼光只能看到自家地一亩三分地上,只能着眼于粮田上。如今被崇祯皇帝这么一开眼界,自然就给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赋税世界。

    崇祯皇帝此时,转头看了下殿外照进来的光线,知道自己已经说了很长时间,便不再细讲,总结道:“总之,卿等放心,抄家灭族的事情,朕必定是十恶不赦地人,才会如此对付他们。抄家之银子,只是解决目前朝廷之急需。朝廷财赋来源,也是另有规划,三位爱卿不必担心!”

    听到这话,卢象升等人不约而同地奏道:“陛下圣明,学识渊博,高瞻远瞩,臣等不及也!”

    如果说之前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敬重皇上,并为皇上能成为他们强大的后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而感受到了崇祯皇帝的个人魅力,那么从此时开始,崇祯皇帝的学问见识,也让他们感到震惊和钦佩。崇祯皇帝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便是更上了一层楼。

    崇祯皇帝对此,只是微微一笑。今天讲得很多内容,对于后世来说,其实也就是一个常识而已。可提前了四五百年,这么一说出来,就能震慑这个时代的精英人物了。

    这个事情,其实不是今天的重点,他也没想着装逼,而是要讨论军队革新地事情,只是被孙传庭等人给扯远了。

    于是,此时,他就再提军队革新。卢象升、洪承畴和孙传庭三人没有了后勤上的疑虑,便开始针对建虏军队的情况,给崇祯皇帝提出了一条条具体的建议,从而让御马监辖下的军队改制,有了具体的框架。

    君臣四人,一直商议到天黑,才算有了个结果。而后,崇祯皇帝提拔王承恩为御马监掌印太监,开始随同卢象升等三人改编勤王军,先把具体的事情做起来。

    。m。


………………………………

176 军权在握(为月票五百加更)

    有了崇祯皇帝透露的银两数目作为打底,卢象升和洪承畴以及孙传庭便针对建虏的情况,提出了几个方面的改编。

    骑兵要组建,也同样分为轻骑兵和重骑兵两种。另外,又分出善骑射的轻骑兵以及骑马步兵两种。

    这其中,重骑兵的作用就不用说了,当然是用来冲锋陷阵,冲垮敌人阵型用的。

    善骑射的轻骑兵,主要是牵制骚扰以及追击溃敌用。

    骑马步兵,主要用于机动,并且随时可用来保护或者抢占重要地点,己方军阵用。

    火炮营也要组建,从红夷大炮到最小的虎蹲炮,都要有,以适应不同作战需求。基于建虏目前也已经有轻重不等的火炮,因此明军这边,数量上最好具有压倒性地优势,至少要胜出,对算互相消耗,必然也要达到耗死敌人的目的。

    火铳手也要大量配置,这其中,火铳的打造一定要精良,绝对不能出现一用就炸膛的情况。

    另外,车营也要组建,当然,这其中也要分轻重车营。所谓的重车营,自然就是能携带重炮,车辆非人力可拉,需要配置畜力牵拉的那种。这种机动性会差一些,可随大军行动。不过轻车营配置相对重量较轻的火炮,可人拉,又或者能用较少的畜力便能较快速地机动。

    冷兵器部队自然也要有,比如长枪兵这种最普通,却又非常实用地兵种。不过长枪兵必须都要携带弓箭,临阵之时,长枪插于地,先快速射出尽可能地箭支,而后取长枪在手列阵迎敌。

    基于此,御马监辖下军队,除勇卫营之外,再设磐石营,骠骑营。说直白点,勇卫营就是步军营了,而磐石营则是车营,骠骑营自然是骑军营。这其中,以勇卫营人数最多,设两万余人;磐石营次之,一万余人,骠骑营不到一万人。合计一共是四万人左右。

    勤王军如今能战的将士,就算包括了原勇卫营的人马,也才三万人左右,缺口还差一万。框架起来了,原勤王军中的各军最合适什么营这个,也讨论出来,不过各营总兵这个,都是空缺,他们无权决定,但会根据其擅长和所立军功加以标注。就这么着,整个改编方案经过两天地忙碌之后,终于报到了御前。

    而崇祯皇帝这边其实也在忙碌,他下旨给内阁着六部商议卢象升、洪承畴和孙传庭等人的奖赏,却迟迟没有结果,吵翻了天。甚至崇祯皇帝的案头,更是有很多弹劾这三位领兵封疆大吏的奏章,理由要找,自然是有的。

    比如说,孙传庭和洪承畴两人直到十二月底才赶来勤王,这是对君王的怠慢,勤王不力,不加以重处,何以警示他人,何以彰显君王之威!

    至于卢象升这边的理由就更好找了,让建虏掠走了多少百姓和物资,还有失陷宗藩,虽然有小胜,可是过大于功,如若不严惩,何以对得起德王,对得起那些被建虏祸害了的无数百姓。

    甚至还有人弹劾他们三人对武夫过于宽容,是居心不良,建议厂卫严查!

    ……

    对于这些奏章,崇祯皇帝都懒得驳斥,告诉陈宝庭等几名贴身内侍,凡这种奏章,把上奏的名字记下来,奏章就留中不发。

    而另外还有一些奏章,则是京师到天津沿线的地方官,快马上奏说,建虏已经退去,粮食紧缺,再不处理那些百姓,就要出事了!

    对于这个,崇祯皇帝一边下令把之前筹集起来作为军粮的粮食,拨出一部分发过去。另外,也让各衙门,包括户部和厂卫都想办法,尽量再凑集多一些粮食。

    可是,反馈回来的消息并不好,粮价奇贵,京师都有不少百姓吃不起粮食在饿肚子了。

    崇祯皇帝正想着这个事情的时候,卢象升等人的奏章就上来了。

    他看了之后发现,他们这份奏章的大概内容,其实和戚继光到蓟镇练兵时组建军队的思路差不多。琢磨片刻之后,便御笔填上了总兵之名。对武将的提拔,不经过兵部,直接乾坤独断了。毕竟这是御马监辖下的军队,外廷管不着。

    于是,受封

    勇卫营设四总兵,分别为黄得功,周遇吉,杨国柱,卢大。

    骠骑营设两名总兵,主要负责重甲铁骑的总兵是原大同总兵虎大威;负责轻骑的是贺人龙。

    磐石营设两总兵,正兵,也就是车营本部的总兵是孙应元;奇兵,也就是护卫车营的骑步兵总兵是曹变蛟。

    这其中,卢大原本只是游击,一跃而为勇卫营四总兵之末,一是他领天雄军死战,虽残不退,救下卢象升之战中功劳很大,本身能力就够了。另外,也有沾了卢象升的光,这点虽然没有明说,却是不少人能猜到的。

    周遇吉和贺人龙原本也还不是总兵,不过两人在勤王战事中功劳都不小。其中周遇吉在天津之战中,阻击卫河南岸建虏增援是为此次战事的首功;而贺人龙则在秦军第一战中,包括城下之战和围歼五千鞑子步军的战事中立下不少功劳。因此,他们两人都被崇祯皇帝点了总兵。

    曹变蛟、虎大威、杨国柱三人,原本就是总兵,不过都是地方总兵,此次调任为天子近卫的总兵,也算是升级了。在官衔上,也有加封为都督同知。

    至于黄得功和孙应元两人,原本就是南下剿匪有功,又参与此次勤王战事有功,因此加封左都督衔。

    如此一来,御马监这边的军队改制算是有了一个结果。

    王承恩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辖下统领勇卫营、磐石营和骠骑营三军,总兵分别有黄得功、孙应元、周遇吉、杨国柱、卢大、曹变蛟、虎大威、贺人龙共打尽,而不用担心他们的反扑。

    要是没有这支军队的话,崇祯皇帝都没法想象,该派谁去山西抓晋商,还有那些和晋商勾结的武将。

    没有一支可靠的军队,而是派现成地任何一支军队,或者衙门,比如厂卫,都不能保证不泄露风声。

    没有一支精锐的军队,还有哪支军队能力压山西那边的军队?厂卫抓抓个别人还可以,像这种官商勾结,特别是和地方军队勾结的,就根本不够看了。

    一旦抓捕走漏了风声,晋商和地方军队将领得到了消息,携款潜逃,就不是崇祯皇帝希望看到的事情了。要是再糟糕一些的,直接据城而守,再勾引来建虏或者关外的蒙古人,搞不好整个山西都要没了。如果山西被建虏占据,那建虏居高临下虎视京畿之地,大明怕是只有迁都一途了。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便大声说道:“朕刚已下旨,追赐戚总兵为武毅公,何也?”

    听到这话,大头兵们都还好,站在各方阵前面的总兵们一听,顿时都楞了下,很快回过神来,知道皇上所指得戚总兵应该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嘉靖年间扬名的戚继光。

    他们这些总兵,对于戚继光的大名,自然是久仰的。不过他们也知道,戚继光最后是被罢免官职回乡郁郁而终,结局不算好。

    原本的时候,武将落得如此地步,其实他们也都是习以为常了。因为武将在战场上,会有文官拖后腿,要受文官管辖,根本没有一点地位可言,如果被文官攻击,压根就没有还手之力。

    可如今,他们听皇帝说最赐戚继光为公爵,还是武毅公,虽然只是死后荣耀,可这不就表明了皇帝对武将的态度!

    想到这些,他们顿时又是一阵感动,同时也看到他们的前方,应该是真有封爵的机会在等着他们。

    崇祯皇帝倒没想过他们想那么多,而是在问出话之后,又自己回答道:“武毅公是我大明朝的战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更为难得是,每战的战损极小。朕就希望有朝一日,你们这支军队,也能做到如此,不再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因此,朕亦会时常过来看看,希望尔等多以武毅公为榜样,好好练之。朕期望,当朝廷剿灭辽东建虏时,还能见到你们的每个人!”

    这支军队,其实王承恩就是个摆设。就他的能耐,也不可能去统领这支军队。而崇祯皇帝又有志于手握军权,学太祖成祖,金戈铁马,踏平四方强敌,因此,军营自然是要来的。

    另外,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窃听系统。如此一来,两军对战,只要远观敌阵,把窃听种子撒出去,就等于这边对敌人的动静,基本上能做到料事如神的地步,打起仗来的时候,自然就有针对性,也就轻松多了。

    这个系统,不像以前在后世看得有一本什么聊天群的金手指,可以把消息用聊天的方式实时告诉前线将领。也因此,崇祯皇帝必须在军中,才能第一时间了解敌情并作出对应措施。

    此时,勤王军将士们听到皇帝会时常驾临,更是高兴地不得了。天天都在皇帝眼皮底下,那还有谁敢对这支军队动什么想法!


………………………………

177 大明皇家银行之银票

    果然,大明将士们刚想着这个事情,就又听崇祯皇帝大声说道:“朕今日前来,乃是给你们兑现军饷以及奖赏的。来啊,抬上来!”

    听到这话,这些天子劲旅的将士们不由得更是高兴了,特别是原来非勇卫营的那些将士,大部分人都多少年没有摸过银子是什么东西了。此时听到,甚至有不少人都眼珠子转动,想要看看,那一箱箱银子抬上去的壮观场面。毕竟有皇帝在这里亲自坐镇,谁敢克扣银子,肯定是实打实的,那么,这银子怕是有几十万两了。

    确实,这支天子劲旅的普通将士的军饷,每个月二两银子,比其他任何军队都要高,军职越高,还有兵种不同,都会在这个基础上加钱。另外这次勤王战事中,所立下地功劳,那奖赏也是非常多的。

    然而,让校场将士们有点惊讶地是,随着皇帝的这份旨意一下,有锦衣卫抬着几个箱子到了军前。这箱子的数目远低于他们所想,且这箱子也不大,怎么可能装得下那么银子?

    不过他们奇怪归奇怪,只是看着,难不成这箱子是个无底洞,可以变出足够的银子来?有皇帝在,又有谁敢漂没银子?

    崇祯皇帝自然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便让那些锦衣卫打开了箱子,自己走上前去,从中拿了东西出来,而后展现给校场将士们看,同时说道:“银子分发极其不方便,且携带也是不便,因此朕特意开了一家大明皇家银行,也就是钱庄,银子都存在钱庄里,这是银票,是大明皇家银行开出的银票。朕知道,第一次用这银票,大家心里可能会有点不放心。为此,朕已特意交代过银行那边,只要你们去兑换银两,就有专门兑换地点给你们兑换,无需和其他人去排队。”

    “另外,不止是你们,就是其他人等去兑换,都要求即时兑付,不得找借口拖延。”崇祯皇帝扫视过场下每个人的眼睛,继续大声说道,“如若出现这样的情况,朕来军营时,准尔等直接向朕告发,是谁的问题,朕要他的脑袋!”

    如果崇祯皇帝从一开始就说,这种纸币是大明宝钞,这样的话,哪怕这些大明将士对皇帝多么狂热,心中都会打了个折了,毕竟大明宝钞的名声已经是太臭了,谁都知道,那东西不但不值票面价值,甚至是远远低于票面价值。

    可是,如今崇祯皇帝并没有一步到位,直接发行纸币,而只是银票。虽然都是纸质的,但其中却是有区别的。

    纸币的话,就是用于市场流通,币种就不可能大,甚至连多少文铜钱的面值都要有,这个有大明宝钞的先例在,名声很不好,就算换个名字,大家也不是傻子,难道还认不出张三改名叫李四就不是张三了?

    而银票,虽然是纸质的,可面值一般都是比较大的,一般都是以银两为单位,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用不上银票来买卖,一般都是大宗交易。而且在这个时代,银票已经是很普及,所有人都知道的。换句话说,就是银票在别人的运营下,已经该有一定的信誉基础了。

    别人不知道崇祯皇帝的根本目的,其实不是银票,而是纸币;不过他没想过要一步到位,而是先从银票开始,让社会上的有钱人都习惯了大明皇家银行发行的银票之后,再逐步推出纸币,这样的阻力才会小一点。

    此时,他这么说出来,这些大明将士们都有点惊讶。他们没想到,皇上竟然也开了钱庄出来,还搞了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不过想想也是,皇帝开得钱庄,又怎么可能和那些普通人开的钱庄一个档次,自然连名字都要有所区别才行!

    基于对崇祯皇帝的狂热,他们虽然心中惊讶,或者一些人还会有些疑惑,可堂堂大明皇帝,就在这么多人的面前,已经保证过这些银票的真实可兑换,就算底下有人为难他们,都可以直接向皇帝告御状。如此一来,绝大部分将士都在心中接受了皇帝开的钱庄银票。

    随后,御马监辖下官员和陈宝庭等内侍一起,分多处开始按照花名册分发军饷以及奖赏。而皇帝就在点将台上坐镇,亲自看着,并没有离去不管。

    这让大明将士们又安心了不少,一个个听到自己的名字,便上前去领钱。当他们拿到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时,不由得又非常意外。

    虽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并没有拥有过银票,可是,至少看到过银票的。

    以前的银票,或者其他钱庄的银票,不管是纸质还是印刷,一看就知道有种粗制滥造的感觉。

    可如今,他们手中拿到的银票,却都是纸张考究,印刷精美,简直就和画一样。更为夸张的是,这银票上的画,竟然还有凹凸感,这真是奇怪地很。

    他们当然不知道,崇祯皇帝从一开始就已经下旨寻找印刷方面的人才,也亏了对方名气大,又刚好在京师这边,就被他给找来了。他就是明末有名的书画篆刻家、出版家。这有凹凸感的,是拱花印刷,乃是他自己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