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想着,他特意转向阿济格,仰着头颅,鼻孔对着他出气,一脸地鄙视。

    其他建虏头目,对于多尔衮的这个战果,也是相当满意的。毕竟开创了建虏历史上的好几个第一了。

    唯独阿济格,脸色有点难看,虽然可以说掠回的人畜数目,和他相差不大,可其他战果辉煌啊!综合起来看得话,确实多尔衮的战果要更辉煌一些。

    就这样,中军帐内,气氛倒是不错。甚至有几个都忘记了皇太极坐在那里,更是呵呵地点评了起来。

    “这次竟然还活捉了藩王,这明军还真是够无能的。回头我们再入关,干脆把明国皇帝也掠了来好了!”

    “对,就和我们先祖一样,当初可是掠了宋国的两个皇帝,还有无数妃子,啧啧!”

    “……”

    一直以来,建虏都是以后金自居,却不知道,后世会扒了他们这层皮,证明他们压根就不是后金。

    上面坐着地皇太极,一开始看多尔衮的奏章时,脸色还是笑呵呵地,可是,慢慢地,那脸上的笑容就少了,最后,甚至是阴沉着脸,就仿佛跟狂风暴雨来临前的天色一样。

    突然,就听到“啪”地一声响,顿时吓了中军帐内的这些人一跳,那些说话的建虏头目立刻闭嘴,带着一丝不解和惧怕,转头看向帅座上的满清皇帝。

    只见那封奏章被拍在案几上,而皇太极冷着一张胖脸,似乎在努力压抑自己的怒意。

    阿济格一见,心中一喜,眼珠子一动,立刻奏道:“不知何事让陛下如此生气?”

    皇太极闻声盯了他一眼,盯得阿济格心中涌出一股惧意。

    他可是知道,这位皇帝可是心狠手辣的,要是恶了他,不要看他表面上可能会和你笑呵呵,那手中可是会随时握着刀子捅过来的。

    不过让他松口气的是,皇太极没有再盯着他,而是扫视中军帐内的众人,冷声喝道:“多尔衮辜负朕意,十万大军入关,竟然损失了将近三万人马。大清何时有过这么大的损失!”

    一听这话,顿时,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甚至阿济格和多铎都没有了互相笑话互怼的心思,纷纷看向皇太极。

    这些建虏头目,都是从小打仗打出来的,没有一个是没上过战场的草包。因此,他们每个人都清楚,损失了将近三万人马,这个数目是非常恐怖的。一般情况下,损失接近三成,军队士气都会崩溃的。

    而皇太极显然比他们更为精明,不但军事,包括政治、民生等等事情,都可以算是精通的。因此他更是明白,这一次多尔衮带十万大清军队入关,竟然损失了将近三万,这背后会给大清带来多大的不利影响!

    一直以来,大清对明国一直是屡战屡胜,光是士气方面,就保持了巨大的优势。大清军队的将士,见到明军就会勇三分,而明国军卒,见到大清将士就会怯三分;这一来一回,对于战事的胜负,是会起到非常巨大作用的。

    而如今,入关的大清军队,先是被全歼了五千步卒,而后又被明军伏击,损失了一半的战利品不说,人马也损失了将近两万,更有像图尔格这样的大清高层战死。这些事情,对于入关的大清军队绝对是个打击。而对于那些打赢了大清军队的明军,又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以后再次相遇,那支明军会很难对付。

    战事的经过,多尔衮不敢对皇太极隐瞒。因此他也一清二楚。正是如此,他心中就更是有点不安。

    那种情况,他是有自知之明的,哪怕是他自己去领军,都很有可能会上了明军的胆。谁能知道,明军对上大清军队的时候,会那么骁勇善战,悍不畏死?谁能知道,明军精锐明明是在后面尾随的,又如何能突然埋伏到了前面去?

    从这些事情中,皇太极嗅到了很不一样的东西,一种让他担心的东西。他心中有了决定,等回头,一定要联系晋商那边,把这次明军突然变化的关键原因搞清楚。明国官场上,不知道会有什么新情况出现?

    这么想着,时间过了一会,皇太极也缓了过来了。他扫视着底下,忽然脸上又是云开雾散,露出笑容道:“不过损失的人马,多是包衣奴才,我大清的主力并未有多少损失。这一次,奉天大将军领兵在大明关内纵横驰骋,甚至还连藩王都给朕抓来了,呵呵,不错,好!”

    看到他的这个变化,中军帐内的人,一时之间都反应不过来。

    多尔衮的这次入关,到底是好是坏啊?

    他们自然不知道,皇太极心中对于这次的入关,是非常、非常地不满意,对多尔衮的意见非常地大。可是,他不能这么表现出来,否则对大清军队的士气打击会很大。因此,他就做出了决定,尽量淡化这次入关的负面之事,多说说这次入关所带来的好事。

    这个是哑巴亏,吃了就只能吃了,不能声张。

    至于暗地里,皇太极肯定是要追责的,另外,也要好好调查这事明军突然变得悍勇起来的原因。回头再对上明军的时候,一定要狠狠地打回来。

    多尔衮已经回来,这里也就没有必要再继续待着了。继续围困锦州城已经失去了意义。

    于是,他连夜派出使者,赶去交代多尔衮那边,交代细节。他相信,那边的人,也肯定不愿意把打败仗地事情公布出来。幸亏他们掠回的物资人口都不少,至少还有东西能说,且损失的,大部分也确实是包衣和蒙古人,这些都是容易补充的。否则的话,想掩盖都难。

    第二天,皇太极传旨回盛京,同时把多尔衮活抓明国藩王地事情,还带回将近二十来万人畜的事情传遍军中,只是不提那将近三万人马的损失。

    只是,皇太极不知道,他寄予厚望的晋商,还想通过晋商查出明国朝廷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却是不可能了。因为晋商如今自身难保!

    蝴蝶翅膀的扇动,让多尔衮的这次入关,改变了很多。

    对于建虏来说,也算是有点好事的。至少在原本的历史上,岳托会在这次入关感染了天花,死在了关内。但是,在这个位面,他活着回了辽东。

    这天亮之后,建虏大军开拔,留下一地狼藉,回盛京去了。而在大明京师,担心了一夜的文武官员,在上朝的时候,终于慢慢地了解到了昨晚厂卫搞出那么大动静的原因。

    “什么?御史刘美才涉嫌谋逆?这怎么可能?”

    “有什么不可能,他和那些被抓的谋逆粮商可都是一伙的。”

    “可那些粮商也不可能是谋逆吧?”

    “那要是杨阁部也参与了其中呢?”

    “不会吧,杨阁部?你说杨阁部也被抓了,谋逆?”

    “不止杨阁部,还有好多个御史呢,全都被厂卫抓了,呀,也不知道厂卫还会不会抓人?”

    “这……皇上这么乱抓人就不怕闹出大乱子么?”

    “……”

    类似这样的讨论,一开始在小范围内的讨论,后来,就慢慢地扩张到整个衙门。很多人都很担心,不知道皇帝发了什么疯,竟然一下抄家抓人了那么多,而且还多是御史。

    这俗话说得好,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御史其实就是一张嘴而已,要说朝中有人造反,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是御史吧?

    就这么想着,很多人都担心,皇帝是得了失心疯,乱来了。那么一个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皇帝是不是还会继续抓人,下一个,是不是会抓到自己头上?

    为此,他们纷纷去找各自衙门的主官,想要有个明确说法。

    衙门主官也都担心啊,就大着胆子一级级地找上去,很快就有新的消息传回来了。说是御史刘美才、廖国遴、杨枝起和内阁辅臣杨嗣昌涉嫌谋逆,其他御史只是被查出,贪赃枉法。

    按理来说,那些被查封抄家的并不都是谋逆之罪,说明皇帝是有区分的,应该不是失心疯,他们应该能放心一些了。可事实上恰恰相反,他们没想到皇帝因为那些个御史都是贪赃枉法被抓,就更担心了。

    这个世道,谁没有做过一些亏心事?那皇帝回头是不是还会抓自己?毕竟昨晚之前,好像一切都还是好好的,突然就抓上了!

    一时之间,朝廷各衙门,基本都无心办公,忧心忡忡,互相之间唉声叹气。

    等到中午时候,趁着用膳的间隙,聚集起来的官员,就有开始商议起来了。

    “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总不能皇上说谁是谁,想抓谁就抓谁吧?”

    “那有什么办法,又不是让刑部衙门去抓人,要不然,刑部衙门还可以找理由抗旨,或者由六科给事中驳回旨意。如今这次,是厂卫在抓人。据说,连驾帖都没有,直接抓人的。”

    “皇上这是不讲规矩了啊,这……这天下是皇上和我们士大夫共治,难道……难道皇上不管不顾,要当暴君了么?”

    “不行,不能这样任由皇帝乱来,我们身为臣子的,一定要规劝皇帝,做好臣子的本份才行!”

    “对,我们必须做点什么,可千万不能让皇上遗臭万年!”

    “……”

    就这样,他们慢慢地达成了共识,虽然不可能明面上去反对皇帝,但他们自然有他们的手段。

    有的臣子,开始上书,询问厂卫动静,要求公布证据,否则如此大规模抓人,必将导致京师人心惶惶。

    有的臣子,开始以各种理由请假,或者头疼脑热,或者腰酸背痛,反正只是找个理由请病假,都散伙回家。你皇帝独断专行,那行,所有事情你自己干去。

    如果只是一个两个官员这么干,那就是大海里的浪花,压根翻不起什么浪。可是,但罢工的官员多了,这事就严重了。特别是如今战后,百废待兴之举,还有难民嗷嗷待哺之时,一旦朝廷陷入罢工危机,那势必会引发一连串的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做这种事情,在皇帝那里肯定会留下不好的印象。可是,如今这些官员人人自危,都担心因为自己也有做过那些贪赃枉法地事情,而被厂卫抓了去。相比这样的后果,装病回家算什么?再者说了,大家都这样,法不责众,你当皇帝的,难不成还能把所有人都抓了不成?

    哪怕那些在京师等着升官、等着做官的人,也多有行贿之举。要是因为别的事情,只是抓了个别人,那这些人估计也没有顾忌,反而会拍手称快,腾出官职来了。

    可如今皇上一次抓了那么多人,还抄家,那这些人也不敢在这时候凑上去。否则的话,信不信立刻会有人把行贿的事情捅破,你皇帝到底抓不抓这样的人?

    抓的话,那就还是没人当差,衙门就还是瘫痪的。不抓的话,何以他们就能这么干,别人就不行?你皇帝失了抓人地理由,这就有问题了!

    等到第二天地时候,在京师的大明官员,罢工地越来越多,已经开始影响衙门的运行。

    当然了,在大的舆论方面,这些官员还不会那么笨,把他们同样贪赃枉法的事情摆出来,说皇上你不能处置这个;明面上的理由,都是纷纷对这次的谋逆一案提出了各种各样地质疑。

    粮商造反?这可能么?

    御史造反?这是个笑话吧?

    杨阁部这样的重臣造反?他连当个权臣都没人相信吧?

    这种质疑,他们是质疑的理直气壮,因为他们觉得,皇帝以谋逆之罪把这些粮商和官员抓了,又怎么可能让天下人信服?只要抓住这一点,天下人必定质疑四起,哪怕是当皇帝的,在这么大的压力之下,必然也不可能扛得住!

    皇帝你想任性是吧,那就等着瞧好了!这天下,已经不是皇帝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了!

    对此,崇祯皇帝在第一时间已经获悉了这些事情。对此,他其实早有预料。

    。m。


………………………………

192 欺君之罪(为堂主songsky加更2/2)

    为什么要换了身边人,从内书堂捞了一群被欺负的宦官当贴身内侍?

    为什么要整顿内宫,裁撤人员,同时借助成国公谋逆案打击和宫外有联系的宦官宫女?

    为什么要对御马监下手,施恩于勤王军,改编整顿成三大营?

    为什么要把大汉将军换成伤残的勤王军将士,让他们来护卫宫禁?

    ……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崇祯皇帝为了能在面对群体事件的时候,有足够叫板的实力,哪怕是所谓法不责众的情况,也有足够的底气去应对。

    而如今,预料中的法不责众,终于出现了。

    对此,崇祯皇帝毫不客气,立刻采取了行动。

    首先,对于那些质疑谋逆一案的声音,他给出了答复:勇卫营、骠骑营就是去抓谋逆主力。谁要是敢担保如今抓了的这些粮商、御史或者杨嗣昌没有一点关系的,他可以放。但回头等勇卫营和骠骑营回来了,证据公布天下,证明了这些粮商、御史或者杨嗣昌就有参与其中,那么担保的人就同罪!

    这个答复一出,所有为之前抓了的人喊冤、质疑皇帝的人,顿时一个个都变成了哑巴。有些刚上了奏章,估摸着还没到皇帝手中的,一个个飞奔通政司,求着把奏章拿回去。

    谁能有那个胆子,敢确保这些被抓的人,真没参与到谋逆中?就算是亲兄弟,怕也不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担保,更何况是这样一群心怀鬼胎的官员!

    紧接着,崇祯皇帝又派出大群东厂番子,声势浩大地出了紫禁城。

    不少人看到这情况,顿时又是胆战心惊。

    这刚过去的一夜,缇骑四出,已经抓了不少人了,这会怎么又出动了这么多东厂番子,难不成又去抓人了?

    几乎每个看到这么多东厂番子出动的人,都是心中惊惧。不过,同时他们也更是有点不解。

    因为在东厂番子的队列中,有好多个番子都抬着牌匾,非常显眼,金色字体,上书“国之栋梁”四个字。只要有点经验的,看这架势,应该是能看出来,搞不好就是皇帝御笔亲题。更为让人惊讶的是,这样的牌匾有好几块。

    由东厂番子带着这样的牌匾,这是怎么回事?为首那人,不是最近很得意的东厂提督曹化淳么?可他为什么是紧绷着脸,怎么看都不像是送这种牌匾的神态啊!

    还有,紧跟在牌匾后面的,还有三名御医。

    这御医混在东厂番子之中,这又是怎么回事?

    如果没有昨天发生的事情,如果不是曹化淳那张要吃人的脸,搞不好看到这情况的人都会想,该不会皇帝是要派御医去给朝中重臣看病,顺便再送上一块“国之栋梁”的牌匾吧!

    越看越奇怪,越奇怪心中就越痒痒,于是,很多人不顾东厂威名,都跟在后头瞧热闹。

    没有多大功夫,他们就发现,曹化淳领着东厂番子是去吏部尚书田维嘉府上。顿时,他们不由得都议论上了。

    “对了,听说田天官上书称病在府,没有上朝,皇上这是派御医来给他看病了,真是简在帝心啊!”

    “可不是,你们看,还带了国之栋梁的牌匾,这圣宠,也真是没谁了!”

    “如果不是厂公送过来就好了,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你们看,还有好几块牌匾,不知道还要送去哪里?”

    “看这架势,想想看,还有谁是有病没有上朝的?”

    “今天没有上朝的可多了,该不会,也有我家老爷的一份吧?不行,得赶紧回去禀告老爷,回头说不定还能拿点赏赐呢!”

    “……”

    就这么说着话,不少人撒腿就跑,都赶回去报信了。

    而在田维嘉府门口,门房听到动静已经先出来看情况了。

    第一眼看到大批厂卫过来时,吓得那腿都软了。不过好在他随后又看到了显眼的牌匾,心中顿时定了定。

    “去禀告田尚书,厂公奉旨带御医来给他看病了!”一名东厂番子对那门房大声喝道。

    听到这话时,他也已经看到牌匾后面的几名御医了。

    顿时,这门房就高兴了,连忙答应一声,然后转身立刻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了起来。

    此时,田维嘉正在喝着闷酒,琢磨着这风云突变。

    他是有资格经常见到皇帝的,毕竟是吏部尚书,尊称天官的。

    这几个月来,皇帝仿佛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让他再也没有了熟悉的感觉,心中一直有点不安。

    这一次,在听闻了厂卫大肆抓捕京师官员,其中有不少是有名的贪腐官员时,他心中就更是紧张了。心虚之下,不敢上朝,就称病在家了。在他的暗示下,吏部衙门更是有很多人都跟着装病。吏部衙门,几乎就已经是停摆了。

    “希望这样能让皇帝有所顾忌吧!”田维嘉想到这里,自言自语地说道。

    他当然也知道,不止他一个衙门是几乎停止运转的。如果不是各衙门跟着一起这么做,他也不会当这个出头鸟。如今大家都这么做了,在这个时代,法不责众的道理,大家都懂,也就不怕了。

    喝了一口酒,夹了口菜后,他又开始想了起来。

    如今的皇帝行事,实在是太难以揣测了,一个不好,要是翻了船就麻烦大了。

    这么想着,他就立刻想起了一个人。吏科都给事中吴麟征!

    这人太不识相了,分给他的银子,竟然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他就不知道,这么不合群的后果是什么么?

    听说他竟然还在暗中调查自己,呵呵,真以为自己能扳倒衙门主官,堂堂吏部尚书了?

    想到这里,他又喝了一杯闷酒,把心中的怒气压了压,又有点担心了起来:在眼下这个时候,要是他真捅出来,会不会有点危险?早知道如此的话,应该在之前就把他给想办法捋了才好。

    他正想着,忽然就听到外面有人快步跑来,同时带着惊喜地声音喊道:“老爷,老爷,皇上派御医来看您了……”

    听到这话,田维嘉刚端起来的酒杯,一下掉回了桌子,脸色明显有点惊慌。

    皇帝派御医来看自己?这是什么意思?

    “……老爷,还有一块牌匾呢,国之栋梁啊,皇上还让人送来了国之栋梁的牌匾……”

    说话间,来人已经到了门口,没敢入内,就站在门口那喘着气说道。

    听到这话,田维嘉的想法立刻又变了。

    上奏章称病不上朝,皇帝派了御医来探视,顺便还送来一块“国之栋梁”的牌匾,这怎么想都是好事啊!

    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先例。一般都是皇帝重视的大臣如果有病不上朝,皇帝就会派御医以示对臣子的关心。

    想着这些,田维嘉就高兴了,没想到自己在皇帝的心目中,竟然有这么重要!

    这么想着,他立刻兴奋地说道:“快,快快有请!”

    说完之后,他又立刻喊道:“快点拿茶来!”

    至于到底是不是真得有病,一般来说,又有谁会较真?

    年纪大了,多少有点体虚什么的,反正借口到处都是。一个小小的御医,难道还敢乱说话?

    于是,很快他就用茶水漱口,尽量减少酒水的味道,而后躺去了卧房,就等着待会,勉强起来叩谢皇帝的赐匾隆恩。

    可是,他没想到,没过一会之后,竟然有大量地脚步声传来。听这声音,人数之多,有点超乎意料啊!

    管家先行推开门,而后闪身到一边道:“老爷在里间,厂公里面请!”

    厂公?田维嘉一听,有点意外,脑子甚至稍微楞了下,是曹化淳么?他来干什么?

    正想着,就见面无表情的曹化淳已经走进了里间,在他的身后,还有三名御医。

    看到这,田维嘉傻了。怎么是东厂提督过来了,而且一次还是三个御医?

    这情况不对啊!

    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见曹化淳那鼻子动了动,而后冷冷地说道:“来啊,给吏部尚书田维嘉会诊。”

    三名御医听了,躬身向曹化淳一礼,而后就走到床边去。

    这个时候,田维嘉就是再误会,也不至于看不出来,这似乎是来者不善!

    这么一来,他就担心了,便连忙说道:“有劳皇上挂念,本官只是偶染小恙,并无大碍,并无大碍的……”

    然而,这三名御医事先已经得到旨意,并不管他说什么,为首那个,抓了他的手就想诊断。

    田维嘉一见,就想挣扎,可是,就在这时,却听曹化淳阴恻恻地喝道:“怎么,莫非田天官是想让咱家派人帮御医的忙么?”

    这一刻,田维嘉可以非常明确,曹化淳满满地都是恶意,顿时,那颗心就凉了。

    不是说好的“国之栋梁”么?为什么会这样?

    他不相信,他的仆人会撒谎,也就是说,“国之栋梁”的牌匾一定是有的!

    就在他想着时,第一个御医已经诊断了起来。

    田维嘉几次想挣扎,可看到曹化淳冷眼看着他,最终还是放弃了。唯有在心中祈祷,自己身体应该多少有些毛病的,没事!

    第一个御医看完了,就闪到一边去,埋头开始写起东西来。

    第二个御医上前,诊断,而后,也到了另外一边去写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