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话第一编年史-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睿谑蔷欤谷巳ヘ┫喔蛱⒋蟪迹奕酥浪斡胫贫āI杏兴鼍伲淙死葱唬彩兰创蠛蓿晕傧脱∧埽皇潜痉郑裁匆此叫唬勘纠匆簧碚瓜窠岬秤搅恕R虼司芫胫赐T幸焕晒Ω卟坏鳎匀ジ嫠甙彩溃彩阑赜λ担壬Ω撸髦魉N顺颊咦鍪拢挥Ω米晕倚铩R蚓芫恍怼2痪么死晒簧ā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内心不能自安。为其子延寿求出补官,皇上以为北地太守。过了岁余,皇上感到安世年老,生恻隐之心,复征延寿为左曹太仆。
夏四月丙子,立皇子刘钦为淮阳王。皇太子年十二,精通论语孝经。太傅疏广对少傅疏受说:我听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如今仕宦至二千石,官成名立。如此不去,恐怕以后会后悔。即日父子俱称病,上疏乞骸骨。皇上答应了父子的请辞,并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另赠五十斤。公卿故人设祖道齐聚东都门外送行。前来相送的车辆有数百乘。道路围观的人都说,二位大夫真是贤者。有人叹息为之泣下。
疏广疏受归乡里,每日令家人卖金供具,用得来的钱宴请族人故旧宾客。和他们每日燕乐。有人劝疏广用金器为子孙置办产业,疏广说,我岂是老悖不念子孙的人,我原来自有产业,只要令子孙勤劳守持,足以共衣食,与其他人等同。今日如果为他们增加财富,就如同教他们怠慢堕落,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加他的过失。过分的富有,是令人生怨的理由。我既没有什么可以教化子孙,不希望增加其过而生怨,再说这些金器,是圣主用来惠养老臣的,因此愿与乡党宗族共享其赐。以尽吾余生,不可以吗?
于是族人悦服。
………………………………
卷二十五 汉纪十七(6)
颍川太守黄霸,使邮亭乡官皆畜养鸡猪。以用来赡养孤寡穷人。然后制定教条,设置父老师帅伍长,颁行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农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浮淫之费,其为政之要,近于繁琐,但其事宜行。其聪明处理事务,吏民不知所出,都称神明,毫厘不敢有所欺。奸人都逃入他郡去了,盗贼日少。黄霸力行教化,而后才辅以诛罚。务在成就保全长吏。许丞年老耳聋,督邮上言要驱逐他,黄霸说:“许丞是廉吏,虽然年老,尚能拜起送迎,虽有点耳背,但不失大体,只要我们大家同心相助,是不会失去贤者之名的。”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理由,黄霸回答说:“经常变易长吏,不仅徒增迎来送往之费,而且还会助长奸猾之吏趁机毁坏簿书,侵盗官物的风气。如此公私费耗甚多,而这些费用又出于民众。而所换的新吏,又未必贤能。也许不如以前的旧吏,只不过徒然相益为乱罢了。大凡治道,只要将特别不称职者换掉就可以了。”
黄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之心,户口每年都有所增加,治能为天下第一。徵守京兆尹。不久又坐法被贬秩,有诏令复归颍川为太守,以八百石居官。
四年春正月。诏令年八十以上,若非诬告杀伤人,它事不须坐法。右扶风尹翁归卒。家无余财。秋八月下诏说,翁归廉平乡正,治民异等。赐翁归子黄金百斤,以奉祭祀,
皇上令有司求高祖功臣子孙失侯者,得槐里公乘,周广汉等一百三十六人,皆赐黄金二十斤。复其家,令奉祭祀。世世勿绝。丙寅,富平敬侯张安世薨。
当初,扶阳节侯韦贤薨,长子韦弘有罪系狱,家人矫韦贤令以次子大河都尉韦玄成为后。玄成深知这不是韦贤的本意,即佯为病狂,卧于便所,假装言语昏乱。韦贤既葬,当袭爵,因为病狂不能应招。大鸿胪上奏情状,使丞相御史按验,按事的丞相史致书玄成说:古代的人辞让,一定会选择比较文雅的方式,这样才能垂荣于后。今先生却自坏容貌,自蒙耻辱为狂癡,使自身光耀阴暗而不宣于世,先生所托之名也实在太微小了,鄙人素所愚陋,忝为丞相执事,愿先生还是道出实情。否则,恐使先生有伤高节而带累鄙人成为小人。玄成的朋友侍郎章,也上疏言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应该优养玄成,勿枉其志。使他能够自安于衡门之下。而丞相御史遂以玄成实不病,劾奏之。有诏勿劾。引拜。玄成不得己,受爵。皇上高其风节,以其为河南太守。
车师王乌贵出走乌孙,乌孙留之不遣。汉遣使责让乌孙,乌孙送乌贵旨阙,当初,武帝开河西四郡,隔绝羌与匈奴相通之路,斥逐诸羌,不使他们在湟中地区居住。及皇上即位,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巡行诸羌,先零豪杰说希望能渡过湟水,到北边百姓没有种田的地方畜牧。安国将这事上报朝廷,后将军赵充国劾奏安国奉使不敬。后来羌人依据前言,冒死偷渡湟水,郡县不能禁。既而先零与诸羌中豪杰二百余人,放下彼此仇恨,交质结盟。皇上得到消息,问赵充国。赵充国回答说:羌人之所以易制,是因为他们内部派别多,经常自相攻击而不能抱成一团。往前推三十余年,西羌反叛的时候,也是先解仇合约,进攻令居,与汉兵相距,过了五六年才平定。匈奴多次引诱羌人,欲与他们共击张掖酒泉等地,使羌人居住。后来匈奴困于西方,怀疑他们更遣使于羌,与其相结。臣恐羌变并不止眼下这些,他们还会连结其他小股势力,应该在他们还没有兴起时就做好防备。
后过了月余,羌侯郎何果然遣使至匈奴借兵。欲攻击鄯善,敦煌以绝汉道。充国以为郎何不能独造此计,怀疑匈奴使已至羌中。先零䍐开,乃解仇作约。到秋马肥,变乱必起。应该遣使者巡行边兵,早做准备。并敕示诸羌,不令解仇。以便及早发觉其谋。
于是两府再次上书希望遣义渠安国行示诸羌,分别善恶,是时每年都是丰稔之年,稻谷一石五钱。
………………………………
卷二十六 汉纪十八(1)
神爵元年春正月,皇上始行幸甘泉。郊祭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祀后土。皇上颇修武帝故事。谨斋祀之礼,采用方士之言,增殖神祠。听说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至。于是遣谏大夫蜀郡王褒持节而求之。起初,皇上听说王褒有俊才,召见,使他作圣主得贤臣颂。其辞大意说:贤能者,是国家的器用之才,所用之人贤能,则省心而见功,器用利,则用力少而效益大。因此工人用钝器,劳筋苦骨,终日劳作而无所成,及至巧冶铸干将,使离娄督绳,公输削墨,虽崇台五层,延袤百丈而不乱,这是因为功用相得的缘故。庸人御驽马,虽用坏鞭策,亦难行远途。及至驾良马,由王良执靶,韩哀附舆,则可周流八极,万里一息。何等辽远啊,这是人马相得的缘故。有清凉的丝绸之服的人,不会为盛夏的奥热而苦恼。有温暖的狐逑的人,不会担心寒冬的凄凉。为什么呢?因为他有度过寒冬与酷夏的衣服,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贤人君子,就是圣王用来治理海内的备用丝绸或者狐逑。当初周公以吐脯之劳,故有刑措不用之功。齐桓公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天下之功。由此看来,君人者,勤于求贤,而逸于得人。人臣也是如此,当出现这位遭遇是,图事划策,但君王不用其谋。陈见实诚,但君上不会信任。进仕不能施展才能,遭受斥逐又并非是因为自己有过失,因此伊尹勤于鼎俎,太公困于鼓刀。百里奚卖身为奴,遭遇种种患难。及其遇明君遭圣主,运筹合上意,谏诤即见听。进退得显其忠。任职得行其术,剖符受封,光耀祖考。因此,世上必定先有圣知之君,然后才有贤明之臣。故虎啸而风冽。龙兴而致云。蟋蟀鸣于秋夜,蜉蝣出于阴暗易经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诗经说,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因此世平主圣,俊艾将自至。明明在朝,穆穆布列,聚精会神,相得益彰。虽伯牙操递钟,逢门子弯鸟号,尤未足以喻其义。故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功业,俊士亦候明主以显其德。上下都有所求,欢然交欣,千载一合,论说无疑。此时君臣交汇如同鸿毛遇顺风,居鱼进入大海沟,其得意如此,则无禁不止,无令不行,化溢四表,横被无穷。如此圣主不需要自己亲历亲行,而天下事已经明了于心。太平盛世可期,悠游天下的愿望得以实现。休徵自至,寿考无疆。又何必偃仰屈伸期彭祖,句嘘呼吸如乔松,渺然绝俗求离世呢?
当时,皇上颇好神仙之术。因此王褒的回答提及此事。京兆尹张敞也上疏进谏说:愿明主尽快忘记车马服玩之好,斥远神仙方士之虚语,多多留心于帝王之术,则天下太平,庶几可以中兴。皇上于是悉罢尚方待诏。
当初,赵广汉死后,为京兆尹者皆不称职。只有张敞能继其旧迹,其方略耳目不及广汉,但颇以经术儒雅为辅。
皇上大力修饰宫室车服,仪仗胜于昭帝时。外戚许,史·王氏贵宠。谏大夫王吉上疏说:陛下躬圣质,总万方,惟思世务,将兴太平。诏书每下,百姓欣然若更生。臣伏地而思,此可谓至恩。但不可称之为本务。一心求治的明主不世出,公卿幸得得遇明主,言听谏从,然而却没有建立万世基业的长策,三代之隆的明主,其务在于期会,薄书,断狱,听讼而已,这并非太平之基业。臣听说民弱而不可胜,愚而不可欺。圣主独行于深宫,得则天下称颂。失则天下非议。因此应该谨选左右,审择所使。左右用来正身,所使用来宣德。这才是本根。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并不是一句空言。王者未制礼时,引用先王之礼中适用于当下者而用之。臣愿陛下承天心,发大业,与公卿大臣以及儒生叙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进入仁寿之域。如此则治比成康,殷王高宗。窃见当世事务不合于道者,谨以条奏希望陛下裁择。愚臣以为世俗聘妻送女无节,穷人无财,聘娶不起,因此往往不能生育后代。又汉家列侯尚公主,国人娶诸侯女,使男事女,夫屈于妇,逆阴阳之位,故多女乱。古人衣服车马,贵贱有章。今上下错位,人人皆无节度,因此贪财逐利,不畏死亡。周朝所以能把国家治理的刑措不用,是因为他能够禁邪于冥冥,绝恶于未萌的缘故。又有人说舜汤不用三公九卿世子而举皋陶伊尹,则谗逆者远离。如今却使俗吏得任子弟,大都骄奢淫逸,不通古今。这些人无益于民。应该明选求贤,废除任子之令,外家及故人,可以厚赐钱财,但不宜居于官位。去除角抵之戏,减乐府,省尚方,明示天下以俭。古人工不造雕琢,商不通侈靡。并不是工商之道独贤,都是政教使之然也。
皇上以其言为迂阔,不甚宠异。王吉遂谢病归。
义渠安国至羌中,召先零诸豪三十余人,这些人都是特别桀骜不驯的,用计皆斩之。纵兵击其部属,斩首千余级。于是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等怨怒,不再信任汉室,遂劫略周围小部落背叛。犯塞攻城邑,杀长吏。安国以骑都尉将骑二千屯备羌,至浩亹为羌虏所击,失亡车重兵器甚众。安国引还,至令居上闻。当时赵充国年七十余,皇上以为他老迈不堪出征,就使丙吉问他谁可为将,充国回答说,没有人能比得过老臣。皇上遣人问计,说,将军以为羌虏何如?出征当用几人?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羌戎小夷,逆天背畔,灭亡不久。愿陛下将此事交给老臣,勿以为忧。
皇上笑着应诺。于是大发兵诣金城。夏四月,遣充国将兵进攻西羌。
六月,有星孛于东方。
赵充国至金城,兵满万骑欲渡河,恐为虏所遮击,即夜遣三校衔枚先度,渡河后先立营栅,天明营盘已立毕。遂按顺序渡河,羌虏数十百骑往来出入军旁,充国说,我士马新倦,不可驰逐。这些都是骁骑难制,又恐其为诱兵,击虏以歼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下令军中不要惊动他们。遣侦骑四望,并没有发现敌人的大部队。于是趁夜引兵上至落都山。
………………………………
卷二十六 汉纪十八(2)
赵充国引兵趁夜上落都山,召集诸校司马,对他们说:“我知道羌虏不能为兵了,假使敌人发数千人守住杜地要塞,制住陿中,我们的大兵岂能得入?”充国经常以派出斥候侦缉周边敌情为务。
每行必为战备,止兵必先坚固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西至西部都尉府。
每天只是令士卒休养生息,并不出战,士卒皆愿为之所用。敌军数次挑战,充国只是坚守。
捕得生口,说是羌豪之间相互指责,说,说是你不要反吧,你不听。今天子遣赵将军来,年龄已经八九十了,善为用兵。
如今请求欲一斗而死,也不可得,该怎么办呢?开始的时候,䍐开豪杰靡当儿使其弟雕库来告诉都尉说,先零欲反,后数日果然反。
雕库的族人,有很多都在先零人的领地里,都尉即留雕库为质,充国以为无罪,就遣他归告各宗族豪杰,大兵诛有罪者,希望能明白自别,不要自取并灭。
天子告诉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斩者除罪。并以功劳大小赏赐钱财。所捕之人的妻子财产可以尽数赐给他本人。
充国之计,是欲以威信招降䍐开及劫掠者。解散虏谋。待其疲剧,再进攻之。
当时皇上已经征发内郡兵屯边者,合计有六万余人。酒泉太守辛武贤奏言,郡兵皆屯备南山,北边空虚。
势不可久。若至秋冬才进兵,此虏在境外为栅,如今此虏朝夕为寇,此地土地寒苦,汉马不耐冬,不如在七月上旬,准备三十日粮,分兵出张掖,酒泉,合击䍐开在鲜水上的兵众。
虽然不能尽诛,但夺其畜产,虏其妻子,复引兵还。至冬再攻打他。大兵频出,虏必震坏。
天子将他的上疏发给赵充国,让他讨论这事。充国以为一马自负三十日食,为米二斛四斗,麦八斛。
又有衣装兵器,难以追逐,虏必能够从容进退,稍稍引去,逐水草,入山林,我们随而深入,虏军即据前险,守要道,绝我粮道,如此必有伤危之忧,为夷狄所笑。
而武贤以为可夺其畜产,虏其妻子,这也是一句空言。并非完美之计。
先零首为畔逆,而其他部落遭受劫掠反而跟着叛乱定非本心。故臣愚计,想要赦免䍐开暗昧之过,眼下先隐秘而不要声张,只是先行先零之诛。
以此来震动他,如果他知道悔过反善,就赦免其罪。选择知道羌人风俗的长吏辅助他,这是全师保胜安边的良策。
天子将他的疏文交给公卿评议,议者大多以为先零兵盛,又自恃䍐开之助,若不先破䍐开,则先零未必可图。
皇上于是拜侍中许延寿为强弩将军,即拜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
赐玺书嘉纳其策。以书敕责让充国说,今日转输并起,百姓烦扰,将军将万余之众,不早趁秋季水草之利,争其畜食,反而要等到冬天,这时虏军皆有储备之食,并多藏匿山中,背倚险阻。
将军士兵苦寒,手足冻裂,那有什么利可言?将军不念中国之费,想要久历年岁而胜敌。
作为将军谁都希望这样,今诏破羌将军武贤等将兵,七月攻击䍐羌。将军引兵并进,不要再有疑虑。
赵充国上疏说,陛下前日曾经赐书,欲使人告谕䍐开,大军当至,汉不诛䍐开以解其邪谋。
臣因此遣开豪雕库宣天子至德,䍐开的属民,都已经闻知名诏。今先零羌杨玉。
阻依山林,侯便为寇。䍐开未有所犯,如今却越过先零,先击䍐开。释有罪,诛无辜,起一难,造就两个坏处。
诚然不是陛下的本意臣听兵法上说,攻不足者守有余。又说,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如今假如䍐开将要入寇敦煌酒泉,我们应该历练士马待其自至,坐得致敌之术。
以逸击劳,这才是取胜之道。今恐二郡兵少,不足以守,而却打发他们行攻取之道,放弃致虏之术,而从为虏所致之道。
臣愚以为不便。先零羌虏欲为背畔,故与䍐开解仇结约,然而他在私下里,不能不怕汉军至而䍐开背叛他,臣愚以为他们的计策一定是先急䍐开之所急,以坚其约。
先击䍐开,先零必定助他。如今羌虏马肥,粮食方饶,击之恐不能伤害他。
反而使先零得到机会施德于䍐开。坚其约,合其党,虏交坚党合,以精兵二万余人去胁迫诸小部落,归附他的人就会越多,有些不知何故的小部落,轻易也不能离开他们的联盟了。
如此虏兵就会越来越多,再想诛之又会多用数倍力量。臣恐国家忧累,不止二三年,甚至十数年才可。
依臣之计,先诛先零,先零已诛,则䍐开之属,不烦兵革就会屈服。假如先零已诛,而䍐开不服,则可以过了正月攻打他,这时得计之理又正当其时,如今进兵,实在看不出利在哪里,戊申,充国上奏。
秋七月甲寅,玺书报请从充国之计。充国即领兵进至先零在所,虏兵长久屯聚,已生懈驰。
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路狭窄,充国徐行驱赶。有人说,逐利应该速行,今行太迟。
充国说,此是穷寇,不可紧迫。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会回头拼命。诸校皆称善。
虏军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虏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
………………………………
卷二十六 汉纪十八(3)
兵至䍐地,下令军中不得杀烧抢掠,人民得以自由地在田野中放牧。䍐开闻讯大喜,说,汉军果然不会攻击我。酋豪靡忘使人来言,希望能够还复故地。充国将他的要求上报,还没有得到回报,靡忘来自归,充国赐之饮食。遣他回去告谕部落中人,护军以下的将领都争着阻拦说,这是反虏不可擅自遣返。充国说,诸君但怀私心,不是忠心为国家考量。话未说完,玺书到,令靡忘可以将功赎罪,后来䍐羌竟然不烦兵革而下。皇上诏令破羌强弩将军诣屯兵之所。约以十二月与充国合兵进击先零。当时,羌人降者已有万余人了。充国自度先零必败,欲罢骑兵屯田,以待其弊。作奏未上,这时进兵玺书已到,充国子中郎将赵卬惧。使其客谏充国说,假如真的兵出破军杀将,以至于使国家倾亡,将军坚守是可以的。但目前局势,出兵与不出兵的利与弊,各占一半,将军又何必强争呢?一旦不合上意,遣繍衣来责将军,将军之身不能自保,何来国家之安?
充国叹息说,你为什么说此不忠之言?若从开始就用我的计策,羌虏怎么能是现在这个样子?以前让我举荐可巡行羌地的人,我举荐了辛武贤,丞相御史却令皇上派了义渠安国,竟沮败了行羌之计。金城湟中谷每斛八钱,我告诉耿中丞,应该买下三百万斛稻谷,羌人见我军粮充足,必定不敢妄动。耿中丞请求买谷百万斛,才得批下四十万斛。义渠再次出使,又费去了一半,如此一来,羌虏才敢妄动为逆。这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啊。当然已经如此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只是今日兵久不决,四夷但有动摇相因而起,虽有智者,也不能够独善其后了。如此一来,值得忧虑的就不止羌人这一处了。因此我才会以死力争。相信明主是会理解我的忠言的。遂上屯田奏说:臣所将吏士马牛所食用粮谷,调度甚广,而兵革久不能解。如此徭役不息,恐生他变。为明主考虑,此诚非素定庙胜之策,况且羌易以计破,但难以兵碎。故臣愚心,以为击之不便。臣粗略计算了一下,临羌东至浩水,羌虏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垦之地,有二千顷以上。其间邮亭多有败坏,臣前日部署士卒入山,砍伐林木六万余枚,现放在河水边。臣愿罢骑兵,留步兵一万零二百八十一人,分别屯守要害之处。通过河水漕运,将木材运到各处,以修缮乡亭,深治沟渠修理湟水以西道路上的七十余座路桥。使路可通于鲜水左近。至春出营营田,人可耕三十亩。四月草生,发郡骑及属国胡骑各千余,出就水草,顺便为营田者的游兵。并将他们扩充进金城郡。如此可增加积蓄,减省很大一部分费用。如今大司农所转运而来的粮草,足够万人一年之食,今日谨奉上屯田处所,及器用用度的明细。
皇上报书说:假如就用将军之计,那么,羌虏当何时伏诛?兵当何时得解?该如何才好?希望你能复奏。充国上状说:臣闻帝王之兵,以考量万全取胜。因此贵用谋而贱盲目而战。百战而百胜,并不是善用谋的人的最佳选择。因此先做不可胜的事,以等待敌人可以战胜的时机。蛮夷习俗,虽与礼仪之国有所不同,但是其欲避害就利,爱亲戚,害怕死亡的心态,是和我们一样的。如今敌人失亡其美地丰草,发愁于寄托远遁,骨肉分离,人有畔志。而明主班师罢兵,万人留下屯田是为顺天时,因地利。如此以待可胜之敌,虽不能使其立即伏诛,但最后胜利可綦月而望。羌虏瓦解,前后降者有万七百余人,及受言离去者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