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白话第一编年史-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侍赵忠,宋典等书说: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如今与天下党人谋诛先帝左右,扫灭我曹。但以我蹇硕典禁兵,因此才沉吟未发。如今应当共闭上阁,赶快捕诛他们。

    中常侍郭胜与何进同郡。太后及何进贵幸,有郭胜不少功劳。因此亲信何氏。与赵忠等商议,不从蹇硕之计,并将蹇硕书信给何进看。庚午,何进使黄门令收捕蹇硕并诛杀他。因悉领其屯兵。骠骑将军董重,与何进权势相害,中官挟董重以为党助,董太后每欲参干政事,何太后都遏制禁塞,董后愤怒的大骂说:你如今这么嚣张,不过是依仗你的兄长罢了。我敕令骠骑断何进之首,易如反掌。何太后闻言就告诉了何进。五月,何进与三公共奏孝仁皇后使故中常侍夏恽等交通州郡,辜较财利,悉入西省。故事,蕃后不得留京师。请求迁宫本国。奏可。

    辛巳,何进举兵围骠骑府,收捕董重,免官自杀。六月辛亥,董太后忧怖暴崩。民间由是不附何氏。

    辛酉,葬孝灵皇帝于文陵。何进有惩于蹇硕之谋,称疾不入陪丧,又不送山陵。大水。

    秋七月,徙渤海王刘协为陈留王。司徒丁宫罢。袁绍又对何进说:以前窦武欲诛内宠,之所以反为所害,只是因为言语泄露,五营兵士皆畏服中人,而窦氏反而利用他们,因此自取祸灭。今将军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为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这可是天赞之时。将军应当一为天下除患。以垂名后世。时机不可失。何进于是白太后,请求尽罢中常侍以下。以三署郎官补其任。太后不听说: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是汉家故事,不可缺废。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要衣冠楚楚的和天下士人共事呢?何进难违太后意,而且欲诛其放纵者,袁绍以为中官亲近至尊,出纳号令,今日若不悉数废黜,后必为患。而太后母舞阳君及何苗数受诸宦官贿遗,知道何进欲诛杀他们,数白太后,为他们障蔽。又说大将军专杀左右,擅权以弱社稷。太后疑以为然。何进新贵,素来敬惮中官。虽外慕大名,而内不能断。故事久不决。袁绍等又为划策。多招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迫太后。何进以为然。主簿广陵陈琳进谏说:谚语说掩目捕雀,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何况国家大事。怎可以诈而立?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这如同鼓洪炉燎毛发,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归顺。如今却要委释利器,更徵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罢了。

    何进不听。
………………………………

卷五十九 汉纪五十一(2)

    何进听袁绍之言,欲徵外兵胁迫太后,主簿陈琳谏止不听。典军校尉曹操闻之笑着说:宦者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应当假之以权宠。使他们以致如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用一狱吏也就足够了,何至于纷纷召集外兵呢?欲尽诛之,事必宣露。我看他一定会败的。

    初,灵帝徵董卓为少府。董卓上书说,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都对臣说军供不至,粮草不备,妻子饥冻,牵挽臣车,使臣不得行。羌胡憋肠狗态,臣不能禁止,只好将顺安慰,等待粮草充足再入朝。朝廷不能制。及皇上寝疾,玺书拜董卓为并州牧。令其将兵归属皇甫嵩。董卓复上疏说,臣误蒙天恩,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熟弥久,迷恋臣的畜养之恩,愿为臣奋一旦之命。乞求将他们带到北州,效力边陲。皇甫嵩从子皇甫郦对皇甫嵩说:天下兵柄,只在大人与董卓之手。如今怨隙已结,势不能共存。董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这是违抗诏命。他认为京师政乱,故敢踌躇不前。这是心怀奸诈。这两条为刑法所不赦。况且他凶戾无亲,将士不附。大人今为元帅,应当仗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无有不济。

    皇甫嵩说:违命虽有罪,专诛也有罪责。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裁定。于是上书以闻。皇上责让董卓,董卓也不奉诏。驻兵河东,以观时变。何进召董卓使将兵诣京师。侍御史郑泰进谏说: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其凶欲,必危朝廷。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诛除有罪,实在不应当借董卓以为资援。且事留变生,殷鉴不远。宜在速决。尚书卢植也说不应当召董卓。何进皆不从。郑泰乃弃官去,对荀攸说:何公不易辅助。何进府掾王匡,都尉鲍信,都是泰山人,何进使他们还乡里募兵。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兵成皋。使武猛都尉丁原将数千人寇河内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

    董卓闻召,即时就道。并上书说,中常侍张让等,窃倖承宠,浊乱海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撤去薪柴。溃痈虽痛,胜于内食。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今臣辄鸣钟鼓,进军洛阳,请收捕张让等,以清奸秽。

    太后犹不从。何苗对何进说:开始一道从南阳来都是贫贱之身。都是依靠省内才得以富贵。国家之事,亦谈何容易?覆水不收,希望兄长深思。还是与省内讲和吧。

    董卓至渑(mia

    )池,而何进更有所狐疑。使谏议大夫种邵宣诏制止他们。董卓不受诏,遂前至河南。种邵迎劳之,因譬令还军。董卓疑有变,使其军士以兵挟持种邵。种邵怒,称诏叱喝他们。军士皆披靡。遂前去质责董卓。董卓辞屈,于是还军夕阳亭。

    种邵,是种嵩之孙。

    袁绍怕何进变计,因胁迫他说:如今交构已成,形执已露。将军还要等待什么而不赶快做出决定?事久变生,就将会和窦氏一样了。

    何进于是以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袁绍使洛阳方略武吏,伺察宦者。而促使董卓等驰驿上奏,欲进兵平乐观。太后这才恐慌。悉罢中常侍小黄门。使他们还居里舍。唯留与何进有交情的人以守护中省。诸常侍小黄门皆诣何进谢罪。听候他的处置。何进对他们说:如今天下汹汹,正是因为你们在朝中为患。如今董卓垂至,你们何不早日归封国规避呢?袁绍劝何进便于此时决断此事。至于再三,何进不许。袁绍又发出书信布告诸州郡。诈宣何进之意。使他们捕案中官亲属。何进的计谋不久也就宣露无疑了。中官惧而思变。

    张让的儿媳,是太后之妹。张让向儿媳叩头说:老臣得罪,当与儿媳俱归私门。只是受恩累世,今日当远离宫殿,情怀恋恋,希望能够再入宫中侍直,得以暂时奉望太后陛下颜色,然后退就沟壑,死亦不恨了。张让儿媳告诉舞阳君。入白太后。于是诏令诸常侍皆复入宫侍直。

    八月戊辰,何进入长乐宫。请示太后,请求尽诛诸常侍。中常侍张让,段珪议论说:大将军称疾不发丧,不送葬。今日入省,想要干什么?莫非窦氏之事将要复起吗?使人在屏后窃听,尽知何进之意。于是率其党数十人持兵,窃自侧门入内,埋伏于宫省门外。待何进出,使人诈以太后诏召何进入坐省阁。张让等诘责何进说:天下愦馈,也并不只是我曹的罪过,再说先帝尚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是我曹涕泣求解,各出家财千万为礼,和悦上意,只是为了托庇你的门户而已。如今你却要灭我曹种族,不是太过分了吗?

    于是尚方监渠穆于嘉德殿前斩何进,张让段珪等为诏书,以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尚书得诏板,狐疑说:请大将军出省共议。中黄门将何进的首级掷给尚书说:何进谋反,已伏诛。何进部曲将吴匡,张璋在外闻何进被害,欲引兵入宫。宫门闭。虎贲中郎将袁术与吴匡一道砍门进攻。中黄门持兵守阁。正好到了晚上,袁术因烧南宫青锁门,,欲因此挟出张让等。张让等入白太后,说是大将军兵反。烧宫门,攻尚书省。因挟持太后少帝及陈留王,并劫省内官属,从复道逃往北宫。尚书卢植,执戈在阁中拦阻,仰面数落段珪,段珪惧,于是放开太后。太后反身投入阁中,于是得免。袁绍与叔父袁隗矫诏召樊陵许相而斩之。袁绍及何苗引兵屯守于朱雀阙下。捕得赵忠等,斩之。吴匡等素怨何苗不与何进同心,而又疑其与宦官通谋,于是下令军中说:杀大将军者,即是车骑将军(何苗时为车骑将军)。吏士能为他报仇吗?吏士皆流涕说:愿为大将军致死。吴匡遂引兵与董卓弟奉车都尉董旻攻杀何苗,弃其尸于苑中。袁绍遂闭北宫门,勒兵收捕诸宦者,不论年老年少皆杀之。凡二千余人。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袁绍因进兵排宫,或上端门屋,以攻省内。

    庚午,张让段珪困迫,遂挟持少帝及陈留王数十人步出谷门,夜至小平津。六玺不自随,公卿没有能够跟从的。只有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夜至河上,闵贡厉声指责张让等,并且说:今天你不速死,我将杀你。因挥剑斩数人。张让等惶怖,叉手再拜叩头,面向少帝告辞说:臣等将死,陛下请自爱。遂投河而死。闵贡扶少帝与陈留王连夜追逐荧光南行,欲还宫,行数里,得一民家露车,一道乘坐,至洛阳传舍停止。

    辛未,少帝独乘一马,陈留王与闵贡共乘一马,从洛阳传舍南行。公卿稍有至者。

    董卓至显阳苑,远见火起。知道有变,引兵急进。未明,到城西。听说皇上在北,因与公卿往逢迎于北芒陂下。少帝见董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群公对董卓说:有诏退兵。董卓说:公诸人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簸荡,何退兵之有?董卓与少帝说话,少帝战惧无语。于是更与陈留王说话,问其祸乱因何而起,陈留王回答自始至终,无所遗失。董卓大喜,以陈留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董卓自以与太后同族,遂有废立之意。

    是日,少帝还宫,赦天下,改光熹为昭宁。失传国玺。其余玺印皆在。以丁原为执金吾。骑都尉鲍信,自泰山募兵正好还都,对袁绍说:董卓拥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应当趁其新至疲劳袭击之,必定可以成擒。袁绍畏惧董卓不敢发。鲍信于是引兵还泰山。
………………………………

卷五十九 汉纪五十一(3)

    董卓入京时,步骑不过三千,自己嫌兵少,恐怕不为远近所服,过四五日,辄潜出军于近营,至第二天又大张旌鼓而还。给人制造西兵又至的假象。洛中之人没有知道的。俄而何进及其弟何苗的部曲都归于董卓,董卓又阴使丁原部曲司马五原吕布杀丁原而并其众。董卓兵于是大盛。于是讽喻朝廷,以久雨策免司空刘弘而代之。

    初,蔡邕徙朔方,遇赦得还。五原太守王智是王甫之弟,奏蔡邕谤讪朝廷,蔡邕遂亡命江湖。积十二年。董卓闻其名而辟之。称疾不就,董卓怒骂说:我能族灭人家。蔡邕惧而应命,到署祭酒,甚见敬重。举高第,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迁为侍中。

    董卓对袁绍说:天下之主,应当选取贤明之人,每当想起灵帝,都会使人心生愤恨。董侯(刘协)似乎可当重任,我如今想要立他,你以为能胜过史侯(少帝刘辩)吗?人有小智大愚,也知道该如何做才恰当。何况,刘氏之种也不应当再有遗传了。

    袁绍说:汉家君天下四百多年,恩泽深厚。兆民爱戴,今日皇上富于春秋,并没有不善宣明于天下,公欲废嫡立庶,恐怕大众不会服从你的建议。

    董卓按剑呵斥袁绍说:竖子竟敢如此大胆,天下之事,岂不在于我一个人掌握?我欲为之,谁敢不从?你以为我董卓的刀不锋利吗?

    袁绍勃然大怒说:天下健壮之人,岂是只有你董公?因引佩刀横揖径出。董卓以新至,见袁绍大家,故不敢加害。袁绍悬节于上东门逃奔冀州。

    九月癸酉,董卓大会百僚,奋首而言说: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如今欲依照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如何?公卿以下朝臣,皆惶恐莫敢对。董卓又抗言说:昔日霍光定策,延年按剑。有敢沮败大议者,皆以军法从事。坐者震动。只有尚书卢植说:昔日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王罪过千余条。故才有废立之事,今皇上富于春秋,行无失德,不能和前事相比。董卓大怒,罢坐,将杀卢植。蔡邕为之求请,议郎彭伯亦谏董卓说:卢尚书是海内大儒,是为人望所归。如果今日先害他,将会使天下震怖,于明公不利。董卓这才打消念头。但免卢植官,卢植遂逃隐于上谷。

    董卓将废立之议展示给太傅袁隗,袁隗回以同意此议。甲戌,董卓复会群僚于崇德前殿,遂迫胁太后,策废少帝,说: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今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袁隗解取皇帝玺绶,奉与陈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太后鲠涕,群臣含悲,无人敢言。董卓又议太后促迫永乐宫,至令忧死,逆妇姑之礼,于是迁太后于永安宫,赦天下。改昭宁为永汉。

    丙子,董卓酖杀何太后,公卿以下不布服。会葬,只是素衣而已。董卓又发掘何苗棺木,搬出他的尸体,**节断,弃于道边。杀何苗母舞阳君,弃尸于苑枳落中。诏令除公卿以下子弟为郎,以补宦官之职。侍于殿上。

    乙酉,以太尉刘虞为大司马,封襄贲侯。董卓自为太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更封郿侯。丙戌,以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

    甲午,以豫州牧黄琬为司徒。董卓率诸公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事,悉复其爵位,遣使弔祠。擢用其子孙。 自六月雨。至于是月。

    冬十月乙巳,葬灵思皇后。白波倏芎佣壳财浣8ㄌ只髦3酰系ビ谟敕雎藜攘ⅲ松逼涓刚咚炫选9擦⑿氩饭嵌己钗ビ冢敕雎抟桡谧运希崃榈郾溃煜麓舐摇S敕雎藿镉氚撞ㄙ合兵寇略郡县。当时民间皆保聚,钞略无利,因此大兵遂挫伤,复欲归国,国人不受。于是停兵于河东平阳。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一年而死,南庭遂虚其位,以老王行国事。

    十一月,以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十二月戊戌,以司徒黄琬为太尉。司空杨彪为司徒。光禄勋荀爽为司空。初,尚书武威周毖,城门校尉汝南伍琼,说董卓矫正桓灵之政,擢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董卓从之。命令周毖伍琼与尚书郑泰长史何顒等沙汰秽恶,显拔幽滞,于是徵处士荀爽,陈纪,韩融,申屠蟠。复就拜荀爽为平原相。行至宛陵,迁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自被徵命,及登台司,凡九十三日。又以陈纪为五官中郎将,韩融为大鸿胪,陈纪,是陈寔之子。韩融,是韩韶之子。荀爽等皆畏董卓之暴,无敢不至。独申屠蟠得徵书,人劝其行,他笑而不答。董卓终不能屈,年七十余,以寿终。董卓又以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孔伷(zhou)为豫州刺史。东平张邈(miao)为陈留太守,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董卓所亲爱之将,并不处显职,但是将校而已。

    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

    董卓性残忍,一旦专政,据有国家甲兵珍宝,威震天下,所愿无极,对宾客说:我的面相贵重无上。侍御史扰龙宗见董卓说事,不解剑,立刻檛(zhua)杀之。是时,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充积。董卓纵放兵士,冲突庐舍,剽虏财物。妻略妇女。不避贵戚。人情崩恐,不保朝夕。董卓购求袁绍急切,周毖伍琼对董卓说:废立大事,非常人所能及。袁绍不达大体,恐惧出奔,非有他志,今日急购之,反而激其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了。不如赦免他,拜一郡守,袁绍喜于免罪,一定不会再有什么祸患。董卓以为然,即拜袁绍为渤海太守,封邟乡侯。又以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袁术畏惧董卓,出奔南阳。曹操变易姓名,间行东归。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送县,当时县里已得董卓书信,只有功曹心知是曹操,以世道方乱,不宜拘天下雄杰,因说服县令将他释放。曹操至陈留,散家财,合兵得五千人。是时,豪杰多欲起兵讨董卓。袁绍在渤海,冀州牧韩馥遣数部从事守住他,防之起兵。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数董卓罪恶,说是为其所逼迫,无以自救。期望义兵解国患难。韩馥得移书,请诸从事前来议事,问他们说:我们今日应当助袁氏呢,还是助董氏?治中从事刘子惠说:如今兴兵为国,哪来的袁氏董氏?韩馥有惭色。子惠又说兵戎乃是凶事,不可为首。今日应当去看看别的州郡,如果有发动的,我们应和他们也就是了。冀州比起别的州,不算是弱的,别人之功不会有在冀州之右者。韩馥以为然,于是作书与袁绍,数董卓之恶,听其举兵。

    孝献皇帝甲

    初平元年春正月,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袁绍自号车骑将军。诸将皆板授官号。袁绍与河内太守王匡,屯兵河内。冀州牧韩馥,留守邺,给其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兵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张邈弟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俱屯兵酸枣。后将军袁术屯兵鲁阳。众各数万。豪杰多归心袁绍,鲍信独对曹操说:方略不世出。能拨乱反正者,还是将军你啊。苟非其人,虽强必毙。将军难道是天所派来的使者吗?

    辛亥,赦天下。

    癸酉,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酖杀弘农王刘辩。董卓议大发兵以讨山东。尚书郑泰说:为政在德,不在人众。董卓不悦说:如卿所言,兵是无用之物了?郑泰说:不是这么说。只是以为山东不足以施加大兵而已,明公出自西州,少为将帅,闲习军事,而袁本初,只是公卿子弟,生处京师,张孟卓,是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临锋决敌,不是明公的对手。况且王爵不加,尊卑无序,若恃众怙力,将各自闭营以观成败,不肯同心共胆,共进退。况且山东承平日久,民不习战。关西常遭羌寇,妇女皆能挟弓而斗,天下所畏者,无非就是并凉之人与羌胡义从。而明公拥有他们并以之为爪牙。这就如同驱虎豹以赶犬羊,鼓烈风以扫枯叶。谁敢抵御?无事征兵以惊天下,使害怕服役的人相聚为非,弃德恃众,是自亏威重啊。董卓于是大为欢悦。
………………………………

卷五十九 汉纪五十一(4)

    董卓以山东兵盛,欲迁都以避之。公卿皆不愿迁而不敢言。董卓表河南尹朱儁为太仆,以为自己的副手。使者召拜,朱儁辞不肯受。因说:国家西迁,必孤天下之望。以成山东之势。臣不以为这事是可以的。使者说:召君受拜,而君拒绝。没有问你的事,你却说了这么多,这是为什么?朱儁说:副相国,不是臣所能堪任的。迁都的事也不是当今急务,辞去其所不堪,只论事之能否,这是为臣子者所应当做的。因此坚决不肯为副相国。

    董卓大会公卿计议说:高祖定都关中,已有十有一世,光武定宫洛阳,也有十一世了。案石包谶,应当迁都长安。以应天人之意。

    百官皆默然。司徒杨彪说:移都改制,天下大事。故盘庚迁亳,殷民胥怨。昔日关中遭王莽残破,故光武更都雒邑,历年已久,百姓安乐。如今无故捐弃宗庙园陵,恐怕百姓惊动,必有糜沸之乱。石包谶是妖邪之书,岂可信用?

    董卓说:关中肥饶,故秦得以并吞六国。且陇右材木自出,杜陵有武帝陶窑,若并力经营,可一朝而办。百姓何足与议,若敢有人挡我去路,我将以大兵驱散之。

    杨彪说:天下动之至易,安之甚难。希望明公谨慎考虑。

    董卓作色说:你要沮败国计吗?

    太尉黄琬说:这是国家大事,杨公之言似乎也应当考虑。

    董卓不答。司空荀爽见董卓意壮,恐怕加害杨彪等,因从容说:相国岂是喜欢这样?山东兵起,非一日可禁。因此应当迁都以求缓图之。这是当初秦汉相持的情势啊。

    董卓怒意稍解。黄琬退,又上驳议之章。二月乙亥,董卓以灾异奏免黄琬杨彪等。以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毖固谏迁都,董卓大怒说:董卓初入朝,二君劝用善士,故董卓相从。而诸君到官,举兵相图,这是二君出卖董卓。凭什么辜负于我?

    庚辰,收捕伍琼,周毖,斩之。杨彪黄琬恐惧,诣董卓谢罪。董卓亦后悔杀伍琼周毖。于是复表杨彪黄琬为光禄大夫。

    董卓徵京兆尹盖勋为议郎。当时,左将军皇甫嵩将兵三万屯扶风。盖勋密与皇甫嵩计谋讨董卓,会董卓亦徵皇甫嵩为城门校尉。皇甫嵩长史梁衍对皇甫嵩说:董卓寇掠京邑,废立以自己的喜好,今徵将军,大则危祸,小则困辱,如今趁董卓在洛阳,天子西来之机,以将军之众,迎接至尊,奉令讨逆,徵兵群帅,袁氏逼其东,将军迫其西,董卓可成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