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到燧皇时代-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船儿所说,柯儿对这治疗红伤颇有研习啊,不知这伤口化脓所为何因?老朽经过观察,这附魔一说实难验证。只能是说,这不明就里的病因,就是附魔罢了。”
“洪爷爷真是洞若观火,柯儿十分佩服。”我是边说边赞叹着。
想来,据后世七千年前,就有人意识到了,伤口的化脓是一种病,这本身就十分了不起。这微生物感染之事,在现在的条件下,说了也无益。干脆就从外因说起吧。
“爷爷,柯儿以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的,发生了外伤,这皮肤就被破坏了,里面的红肉没有了皮肤的保护,就暴露在外,直接受到冷热干湿的影响,自然也就会化脓了。所以,柯儿治疗红伤,就是先去除有问题的脓血,再用这药膏或药粉,覆盖其上,起到皮肤的保护作用。就是这个物事。爷爷的山贴根,就是最好的临时皮肤。即便是体内出血,也可以内服,堵住体内出血的地方。”
“柯儿所言,的确有些道理,看来老朽的‘病从口入’的结论,这‘口’一字,还要加上伤口的意思。你说对吧?柯儿。”
听闻此言,我是万分震惊,这病从口入的结论,中华先民在七千年前,就已经掌握到了。
我连忙点头,不住地说:“洪爷爷您所说的‘病从口入’,柯儿完全赞同。”
“不过,老朽以为,这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相生相克而已。所以,要想治病,这首选的物事也还是‘治从口入’的办法。老朽就是遵从这个法则,毕生研习能够治病的药,特别是可以吃的药。想来,也有了一些心得。既然,柯儿也对这疗伤的物事有心得,那老朽就多啰嗦几句。”
说着,对着葫芦又喝了一大口,砸吧了一下嘴唇,接着说道:“老朽刚才说‘病从口入’,那要是我们不吃不喝行不行呢?肯定是必死无疑。所以,这吃饭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老朽以为这就要把握一个度。老朽曾经对两只兔子进行喂养,它们都是一胎所生,一只整天让他吃的饱饱的,另一只则每天都吃个半饱。柯儿,你猜会是怎样的结果?”说完,爷爷用考问的目光看着我。
“我想,吃的多的一定体重更大,吃的半饱的一定活得更长。”我一边思索,一边说道。
洪爷爷用惊异的目光看着我,不住的点头认可。
“看来,柯儿小小的年纪,对这医理之道,探寻的可不浅呐。”
我哪有什么探寻啊,全都是后世的学识积累罢了,再深入的医学知识,对我来说,那就如同天书了。
“爷爷,柯儿也是猜的,因为,柯儿要是吃得太多,就会没有精神,在半饱之时,精力最旺盛。”
“这就是说,人没有食精(营养)肯定不行,但食精过多,就会生病。可是,柯儿你看我和船儿两个人,即便是在同等年纪,身体块头和食量也是不同的。老朽以为,这食精为后天之精,而这先天之精也就是原精,就应该是娘胎里给的。柯儿你看,这就好比这河水,发源于这瀑布奔流之水,先天就强劲,尽管后天有沟壑、山石所阻,但依然会奔流向前。而这涓涓之泉所得之水,即便是河道在平坦,也难成奔流。这就是原精的差异。”
洪爷爷喝了一口酒,继续说道:“不过,以老朽的观察,这原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身体的骨骼和肌体上,与这思考物事好像关系不甚明显。比如老朽,孩童的时候也是一无所知,所知道的物事,都是在后天的习学和实操中不断积累而成。看来,这习练才是增长知识的源泉。而且这习学并不太费食精,老朽的习学多少与这饭量大小关系不大,但是,食精的多少与体力物事则关系密切。依老朽之见,这补充知识和补充体力,并不是一回事。可是,在人类的群体中,有知识比有体力更管用。毕竟,体力可以用牲畜和天时地利来代替,而这些恰恰是知识需要发挥的情形。”说着,洪爷爷又喝了一口。
“这让老朽很惭愧,一生苦苦的探寻,至今,也没能找到补充知识的药物,这老朽的平生所学就要付之东流了。”
“洪爷爷不必伤心,依柯儿之见,既然爷爷都找不到补充知识的药物,那这世上就应该没有这样的药物。爷爷还不如专心教习孩童们习学知识,不是更好?”
“柯儿说起来容易,这真做起来,老朽这残缺之躯,一张老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爷爷您等一下,柯儿去去就来。”说着,我就起身向洞外的车厢跑去。
“爷爷您看,这是赵姐给爷爷带来的虎皮外衣,您穿上它,能抵挡风寒。”
“柯儿,穿上虎皮外衣,也不可能增长知识啊?这又不是祭祀活动。”
“爷爷您误会了,您看柯儿手里拿的什么?”说着,我把南都的规划图,摊在溶岩构成的台板上。我手指着地图,详细的介绍着,即将建设的南都布局和具体内容,洪爷爷看的是津津有味。
爷爷边看边自语道:“看着这绘图,就好像身临其境一般,柯儿,我明白了,这就是补充知识的‘灵精妙药’。老朽可以把知识都画在这地图上,孩子们通过习学图画,就可以补充知识了,对吧,柯儿?”
“爷爷真不愧是一代仙翁,在这图纸上不仅能够绘制图形,还可以写字记录物事,这样相互补充,能够更好地记录知识。爷爷您说是这么个物事吧?”
“好好好,今日老朽能够认识柯儿,是格外的高兴。柯儿,拿笔纸来,老朽要把这平生采药所经所看的物事,都记录下来。柯儿,你可别忘了,老朽可是被大家尊为‘武罗’的山神,最擅长的就是这地形地物的详熟,我们的部落几起几落,弱就弱在武备的物事上。所以,老朽借着采药之机,遍访这大山南北,大河上下。征伐贵在时机,这天征物候尽在老朽的脑子里,来来来,老朽今夜就边画边说,咱们爷孙就在这深山溶洞里,纵论天下。哈哈哈!”
洪爷爷边说边画着:“柯儿你看,大河纵贯南北,萯山依河成山,山后洛水横贯,再后则厘山相望,再后则伊水复出,再后则济山(伏牛山)拱卫。大河北岸,薄山护岸。河西有鬼门关(三门峡)扼住大河,河东有孟津沙洲挺立河中,萯山与薄山二山相抱,屏蔽大河。这一带就是我们国族之所在。”
说着爷爷又喝了一口酒,边画边说道:“我们有了这横跨东西,一河间一山,山河相间的绝佳地势。向东可万马踏平川,向西则劲旅扼雄关,向南可俯视大江南,向北则屏蔽外风寒。任何一地,都是迎阳背阳,面水背山。柯儿,你说这不是得天独厚的绝佳地势,又能是什么?”
我一想的确如此,这里正好是中华地理南北分界,东西区别的交接地带,中华文明两大母亲河的分水岭,中华民族伟大父亲山——秦岭,插入到东部富饶广袤冲积大地的触手。我们不仅是大河的砥柱中流,我们还将是民族的砥柱中流。难道说孕育中华文明的始祖,就是这‘一夫二妻’呢?各种正统的文献记载似乎应该如此,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之一。
但是,一部神奇的《山海经》,打破了这种中心开花式的中华文明发源史,随着我自身穿越经历的增长,必将会有更多的发现和认知。
“柯儿,你再看,从爷爷所在的这青腰山(《山海经》里要和腰不分)发端的谷水(涧河),向东一路下行,汇入洛水,这就是直下龙门(洛阳)的轻车便道。翻过山腰向西则是函幽之天险。穿过函幽,或偏离大河直达潼谷(潼关),西去寿麻之国。或沿大河至风角弯(风陵渡),逆流北上,可达大菊之国。柯儿再向南看,翻越拱卫的济山,即可直驱大江之畔的东渚国。沿北面的薄山一路向东,进入莒国,即可顺条谷(太行山),走朝哥(燕山)临望东海。”
“爷爷,听您这么说,我们这里可是四战之地了,四邻尽是强国。经爷爷这么一说,柯儿才知道,原来这莒国的地盘这么大呢?”
。。。
………………………………
第八十九章 东山探望泰逢仙翁
第八十九章东山探望泰逢仙翁
“莒国不足虑,它是咱们燧明国的好邻居,是我们的盟友,就像我们西面,大河东岸的申弥国一样。我们应该建立统一征伐盟约,一致对外。申弥国已经面临强邻压境,是有求于我们,莒国素无天险,与我们结盟有利无害。而北面的一臂国和独眼国正在内战,且还隔着大漠瀚海和崇山峻岭,应该无忧。更何况在莒国的四周,还有很多**的部落,这才是莒国的当务之急。”
“那依爷爷之见,我们现下应该如何应对呢?”
“除了结成盟邦之外,首先就是要‘厉军秣驿’加强自己的物事建设,这是根本。逐步将国家的中心转移到这大河南岸,这里的山川河流都是我们的屏障,毕竟我们的首要威胁,是大菊国的入侵。其次就是在这西面的函幽关口设置关隘,防备寿麻国的侵袭。其三则是伺机准备南出,迎击东渚国的挑衅。当然上上之策,则是寄希望于大江上下的两个国家,寿麻国和东渚国开战,这对我们最为有利。战事一开,我军应抓住这个时机,联合申弥国进击大菊国,力争一举铲除这个威胁。一统北方之后,那就是我们的物事了。”
好家伙,中华大地如此浩瀚的大会战,就在这咫尺溶洞里,笔矛图盾的描绘着。
这世上要是没有战争该多好,哎!没办法,要想制止战争,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以战止战。
“柯儿,切记爷爷说的首要物事,就是要自强。据老朽探知,这大菊国以骑射强悍打天下,而寿麻国则以器物锋利指江山,东渚国更是船巨水宽领风骚,我们则是人和物丰后劲强。如果我们这军务也能独树一帜,那就更好了。”
我看着爷爷已经绘就的中华草图,与后世的地图大底相同,只不过是,都以山脉和大河为标志物。仔细一想也只能这样。我们既没有城市又没有公路,还能用什么来作地标呢?《山海经》能以山水为标志,进行图绘,这已经是古人非凡的创造了。
听着爷爷富有远见的论断,看来我这一生坎坷的路,才刚刚起步。
“好了,柯儿和船儿这一日长途跋涉,也十分的疲劳,大家先就此安歇吧,有事明日再说。”
说着,我和船哥就去车厢里搬厚麻被,准备在这溶洞里安歇。大家也许是太累了,很快就在船哥的鼾声和洞外瀑布轰鸣声的交响乐之中,进入了崆陇的梦乡。
次日起来,大家都食着薯蓣(一种类似于山药的根茎类植物,淀粉含量高)和鸟蛋汤,就着腌制的山野菜,大吃起来。
“洪爷爷,船儿就喜欢吃这薯蓣,绵脆适中,清香可口,还抗饿。哈哈哈!”
“船儿,吃饭还大笑,小心噎着。”二叔沉声训斥道。
吃过饭,我好船儿都有一句挂在嘴边上的话,不知道怎么开口。
“好了,船儿、柯儿我知道你们的心思,不过在走之前,我要去东山看一下泰逢仙翁,你们要是愿意,也可随老朽一起去。老二,把家里都收拾好,随后,你也赶过来。”
说着就骑上白鹿,沿着山间小道,行进在漫山的山桃花海之中,我们按照二叔的嘱咐,各自骑上一只白鹿,跟在了洪爷爷的身后。
我们在起伏的上路上,一路上行,渴了喝点山泉水,饿了就吃揣在怀里的薯蓣粉野菜团子。天黑之间,来到了一棵大树旁边。
这棵树可真大呀,需要六个人才能合抱。船儿扶着洪爷爷慢慢的下了白鹿,洪爷爷拄着拐,一步步的走向大树的背面,很快就不见了人影。
我好奇的牵着白鹿,来到树后,原来这是一颗空心的大榆树,里面容纳三个人过夜,绰绰有余。
我们把白鹿拴在大榆树的树杈上,白鹿则有滋有味的吃着大榆树的榆钱花。船哥很有经验的到附近拔了很多一人高的野草,全当是我们过夜保暖的遮挡。今夜,这树洞就是我们的房舍。
半夜里,一阵紧似一阵的鹿鸣,把我惊醒。我刚要起身,洪爷爷把我按住。原来,船哥已经出去了,不一会儿,外面就燃起了两堆篝火,看来,富有经验的爷爷早就把点火器带上了。随着燃烧的火光,白鹿们安静了下来。
不一会儿,船儿一头汗水的钻了进来。爷爷从背囊里取出一块麻布,递给了船哥。
“爷爷没事了,是一只野狼,天黑我也看不见,点两堆火,吓唬吓唬得了。”
我说爷爷睡觉这么放心呢?原来这机警的白鹿,就是我们的哨兵。
大约天快亮的时候,白鹿又开始鸣叫,船哥钻出去,往篝火上又加了一些柴火,熊熊的火光让白鹿又安静了下来。
我们一直睡到大天亮,为了不打扰忙活了一夜的船哥,我悄悄的起身,扶着爷爷走出树洞,把菜团子,架在炭火堆上烤,我则提着葫芦,去到不远的溪流边取水,刚要弯腰把葫芦放进水里,就见一条花蛇,呲溜溜的窜进了草丛,登时把我吓了一跳。
等我取回来水,菜团子也烤热了。还别说这烤的外焦里黄的菜团子,吃起来还真是别有风味。
一会儿,船哥揉着睡眼朦胧的眼睛,钻了出来,我估计是闻到菜团子的香味了。
但见,船哥快速的跑到下游的溪流边,解裤带放起水来,接着在上边一点的溪流里捧着清凉的溪水,清洗着睡意未散的困乏,然后,一个转身跑过来,从炭火上面取走烤热的菜团子,两只手来回倒换着,嘴里一边呼哧,一边迫不及待的吃着。
接下来,我们再次上路,船哥告诉我,今天就能到了。晚上我们可以吃烤鸟蛋,还有炖野兔子汤,说的船哥自己是一脸的兴奋。
在太阳西斜时分,我们登上了一座山脊,我放眼四望,这是一处山顶小平原。满山的松树覆盖其上,而在这山顶的南侧,有一处突兀的岩石,上面固定着一个摇把辘轳,缠绕着长绳,绳底系着一个不大的木桶。我明白了,这礁岩的下方一定有一个水潭,这是泰逢仙翁取水的地方。我正要往前走,爷爷骑在鹿上,伸手拦住了我。然后把手放在嘴里,用力的吹了一声口哨。
很快,一位白发仙翁健步走了出来。
“我就知道是你这瘸子来了,来就来吧,干嘛还把这雨水也带过来了。”
“你这白毛,净说些疯话,这大晴的天,哪来的雨水?是不是又想着偷懒,不打水啊?”爷爷打趣的说道。
“那好,瘸子咱们赌点什么?”
“行了,老白毛,我还给你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呐。”
“哦,这我倒没有猜着,那好吧,赶快进屋吧,不然一会儿下雨就来不及了。”
说着我们就来到了密林里的小木屋。
这木屋顶棚是用半竹片,正反压接着,一面倾斜式的房顶,上面还有大松树遮挡着。
“来来来,船儿,帮我把这炭盆加把火,再把外面的木柴放到树洞里,赶快回来。”
看来船儿和这泰逢仙翁十分碾熟,物事也十分清楚,应该是常来常往。
正想着,哔哩啪啦的雨点就掉了下来,船哥赶快钻了进来。
“泰翁,放心吧,干柴都放好了。”
说着,船儿用洪爷爷递过来的麻布,擦着头上的雨水。
这山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快就雨过天晴了。
好,我们正好去东边观雨后彩虹,看沃野千倾的伊洛两河平原。说着,泰逢仙翁就率先走了出去。
来到东边的尽头,在斜阳的映照下,半环形的彩虹,挂在天际,清洁的空气,我们可以直接望见蜿蜒的河水,从三个方向汇于一片丘陵之中,在里面七转八回,从东北面流了出来,直奔大河而去。
啊!这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古都――龙门(洛阳),这就是被誉为河洛文化的荟萃之地,中华民族的两河文明发祥地(从小范围来讲,中华民族的两河文明,就是这伊河与洛水交汇的附近地区。但是要从大范围来说,中华文明的两河流域则是黄河与长江。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一带都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带之一)。
“柯儿见过泰翁,您老可好?”
“很好,比这瘸子过的要好,哈哈哈!”泰翁白胡子乱颤的大笑着。
“柯儿?不会是燧明国的柯儿吧。”泰翁笑过后,突然问道。
“不是他,还能是谁?”洪爷爷得意的说道。
“哦,我明白了,这老瘸子要出山了,这是来跟我辞行的,对吧?”
“闲话就不多说了,老白毛咱们对这天下事,已经谈论过很多次了,你就不想在有生之年,展现一下,平生所学所得?”洪爷爷催促着说道。
“那好,我倒要问问这个大名鼎鼎的柯儿,这变换的气候,与这争霸天下有何关系?”
“常说天道有常,这风雨变幻无常。风可助火势,也能阻行进。雨可灭山火,也能泛泥泞。云能遮星月,雾可障视线。顺风则可逆水行舟,得雨便能喜逢甘露。不知柯儿所言然否?”
“那我再问你,对这呼风唤雨之术如何看?”
“柯儿以为,这人为的呼风唤雨,其本质应是了解了风雨的规制,善于运用罢了。”
泰翁和洪爷爷对望了一眼,相视一笑。
“嗯,柯儿是个明白人,这就好,我泰翁答应你,需要的时候,定然会出山相助。但现下还不是时候,再说了也没这个必要,是吧,老瘸子。”
“好了,有老白毛这句话就行了。”
正说着,二叔赶着我的鹿车过来了,我很诧异,这路无法走车啊?
“柯儿,感到奇怪是吧。二叔我是从谷水步道绕过来的,一夜未停,现下才到,这不,与这只白鹿互换着赶路行进。”
“老二,你来的正好,你就留下来,好好照顾这个老家伙,别让他学熏池老东西,溜了。”
“放心吧,洪叔。赵二我一定会保障泰翁老人家身体康健的。”
“对了,间隔十日、八日的,可以回去看看,也可以带着老白毛,两地之间走走,别老在一处傻练。”
“这哪是照顾我,这是让我给你看地方呐,你这个狡猾的老东西。”
“两位仙翁爷爷,既然都愿意指教柯儿,为国足的强盛发挥不世之功,那柯儿也表个态,决不让爷爷失望,为了国族的兴旺,柯儿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我仰头用坚定的光看着两位仙翁爷爷。
泰逢爷爷摸着我的头,许久没有说话。西斜的太阳已经躺卧在了大山的顶上,耀眼的光芒,从雨后祥云之中喷薄而出,洒落在这松林礁岩之上,照射着我们爷孙三代挺立在这高山之巅的身形。
“好吧,咱们现下也别赴汤蹈火了,还是先生火煮汤,喂饱肚子吧。”熏池爷爷幽默的话语,顷刻间驱散了现场沉闷的气氛。
“好,船儿我去取绳套上的野兔子,二叔您打水,生火准备吧。”说着,船儿就拉着我,往林地边上的草丛中跑去。
“船儿,别到处乱跑,记住我跟你说过地上的暗号,回来的时候,带些野山椒过来。”
我在船哥的带领下,在林地附近的草丛中,沿着既定的路线,搜寻了一圈,收获了五只灰色的大兔子,给我的感觉,现下的兔子比后世的野兔子要大一些。
原来兔子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生活习性,那就是来回都走一条道,而且,兔子走路是一蹦一窜的跳着走。我们只要在这兔子必经的草丛里,事先系上细绳套,把绳子在树枝上绑牢,兔子一旦窜进去,就会拼命的往前跑,这样绳套会越勒越紧,兔子最终就窒息而亡。
“柯儿,怎么样,五只大兔子,足够咱们饱餐一顿了。对了,我还要去地里摘些野山椒,柯儿,走吧。”
是啊,这山里也不产食盐,有了辣椒更容易下饭,这山里的食盐,都是山下大河边上,盐碱滩收集后,运上来的。早知道如此,我们就该带些食盐过来了。
我跟着船哥,高高兴兴的回到茅舍。船哥开始剥皮,刨膛,清理兔子,我则在灶台简易棚架下,帮助二叔烧火。我们很快就享受到了,辛辣醇香的薯蓣炖兔肉大餐。
夜晚,大家都挤在茅舍里,就着一盘炭火入睡。深夜里,我们又听到了急促的鲁鸣之声。我赶忙起身,很快就被泰翁爷爷,给按住了。
就听普通的一声,有什么东西掉下去了,紧跟着就是‘嗷,嗷’的哀嚎之声。
“船儿,点上火把,拿着我的枪矛,去看看。”泰翁爷爷沉声命令道。
船儿和我赶忙穿好衣物,把火吧在火盆里点着,举着火把,拿着枪矛,往哀嚎声响的地方走去。来到近前,原来是一个陷兽坑,坑里都是尖尖的竹签,一只野狼掉了进去。身体被竹签穿着,动弹不得。船哥举起长矛,就结果了它的性命。然后用长矛挑起了死狼,重新伪装好陷兽坑,把野狼的尸体挂在了坑后面的松树杈上,吩咐我继续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