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争战三国-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等待片刻,就见曹纯领着五六百人到来。

    仔细打量一番,曹操缓缓问道:“尔等何人领头?”

    一瘦小之人出列恭敬道:“回主公,小人董德,是此部领头之人。”

    身材瘦小,双臂颇长,眼露精光,不像久经沙场之徒,可为何会进入飞熊军,难道其中有什么秘密。

    而且此人刚只道名号,却没有报上军职,这更不是一个军人所为。

    曹操小眼微转,对董德说道:“你随本候来,本候有一事问你?”

    嗯?

    难道他发现了?

    不会啊,做的如此隐秘,他怎么可能发现。

    董德心怀不安,小心翼翼的跟随曹操身后。

    一路急行,来到一无人之处,曹操突然转身冷冷道:“李傕已经一五一十告诉本候了,你好大胆子!难道不怕死吗?!”

    李傕?

    怪不得他会知道。

    曹操突然加重声音,吓的董德战战兢兢跪拜道:“主公,小人也是逼不得已,都是董卓、李傕逼的,我等也知此事有违常论。”

    曹操道:“既然如此,你就一一道来,本候自有分辨。”

    保命要紧,董德赶紧道出来龙去脉。

    原来董卓在洛阳大肆搜刮皇陵后,就突生一法,从大军中挑选出数百人,组成挖掘小队,专门盗取那些大型陵墓陪葬品,已供军资。

    为了消息不被泄露,这些人被安排到飞熊军中,已防他们逃离。

    而董卓死后,李傕顺理成章接管飞熊军,自然这些人也一并收下。

    李傕能在长安坚持如此之久,全靠他们盗来珠宝,换成粮草供应大军所需。

    曹操听完,小眼认真的看着董德。“嗯,看来你说的有理。”

    董德紧张的心稍安一些道:“主公英明、主公英明。”

    曹操道:“不过,眼下本候,也面临缺粮之危,想让你献上一策。”

    听闻此话,董德心里已是清楚,赶紧说道:“主公,小人可带着兄弟,为主公分忧解愁。”

    曹操缓缓点头道:“好,既然如此,就封你为摸金校尉,统领本部,筹集粮草,不得有误。”

    虽然没有逃脱盗墓命运,但董德还是满心欢喜,毕竟曹操承认了他们,封给官位,证其身份。

    对比在董卓、李傕麾下,那可是天翻地覆,想当初他们就是一群,不待人见的过街老鼠。


………………………………

第368章 驰援许县

    喜悦过后,董德道:“主公放心,未将一定不辱使命。”

    曹操满意点头道:“好,只要你立下大功,本候可许你发丘中郎将之职。”

    中郎将?

    那可是大官!

    董德所做,都是见不得光的,曹操如此许诺,怎能不让他心动。

    此时此刻,董德只想立刻召集兄弟,出去大干一番。“主公,那未将何时可以离开?”

    曹操道:“放心,从此刻起,你等随时可以离开,本候会给曹纯打声招呼。”

    董德道:“多谢主公,未将一定尽快做出成效。”

    本只是出来巡视军情,那想会将困扰许久的难题解决,曹操心情大好,领着董德回到点将台。

    见曹操脸露笑容回来,曹纯也是一脸疑惑,不知道两人说了什么。

    “子和,董德所部,今后可随便出入军营,也不用训练。”

    听闻曹操命令,曹纯更加疑惑,但还是拱手领命。“是。”

    曹操扭头对董德道:“你先下去准备,尽快要有收获。”

    “是,主公放心。”董德面带喜色,转身急步离去。

    曹纯看着离去背影,忍不住问道:“主公为何如此器重此人?”

    “不该问的,就别问。”曹操喝斥一声,转问道:“飞熊军现在有多少兵马?”

    曹纯紧张道:“回主公,除了董德所部,有两千四百余人。”

    曹操思考一会道:“太少了,你明日让曹仁,前往各军中,挑选精锐将士,凑齐五千兵马。”

    曹纯拱手道:“是。”

    曹操道:“另外飞熊军这个名号,也该改改,不如叫虎豹骑,子和以为如何?”

    虎豹骑?

    曹纯轻轻念道一句,回答道:“主公,此名威风凛凛,让人一听,就心生恐惧,确实不错。”

    见曹纯赞同,曹操道:“去旧迎新,希望子和对的起这个名字,别走了飞熊军老路。”

    曹纯跪拜道:“主公放心,未将一定会打出属于虎豹骑的威名。”

    “好,那就不打扰你。”曹操交待一句,心情愉快,度着小步离去。

    骑着战马,曹操晃悠悠的回到临时府邸,就见毛阶、荀攸等人向自己奔来。

    “主公终于回来了,杨太尉来了。”

    “是啊,好像还挺着急,应该是许县有变。”

    ……

    杨彪来了,刘协就挡不住了?

    曹操翻身下马,将手中马鞭交给一旁兵士,大步领着手下等人,前去接见杨彪。

    来到屋外,见杨彪坐立不安,曹操脸带微笑迎上。“太尉大人远道而来,辛苦啦,孟德已命人略备薄酒,为大人消除疲劳。”

    杨彪站起道:“许县危急,还请曹州牧速派大军驰援。”

    曹操微微停顿道:“可是陛下亲自下令?”

    杨彪道:“曹州牧放心,陛下已告知老夫,此次就是让曹州牧前去主持大局。”

    杨彪一来就进入主题,看来情况要比传回的消息糟糕一些。

    曹操道:“好,太尉大人先去休息,本候这就安排。”

    见曹操承诺下来,杨彪也心安不少,跟随曹操唤来的兵士,离去休息。

    杨彪一走,曹操让麾下等人落座,准备商议出兵之事。

    曹操道:“杨太尉如此心急,看来许县已是万分危急,陛下若落入袁术手中,只怕会有性命之忧。”

    程昱赞同道:“主公言之有理,昱不才,愿率兵即可出发,前去支援。”

    曹操点头道:“好,那你即可前往军营,让夏候渊、曹洪率二万大军,随你前去支援。”

    “是。”程昱拱手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已有大军先行,曹操心中稍安。“袁术大军集结许县,汝南必是空虚,本候欲从陈留出兵,袭击谷阳,从陈郡直逼汝南,让袁术首尾难顾,使其退兵,诸位以为如何?”

    荀攸点头道:“袁术所部激战连连,麾下将士肯定已是厌战,主公此法,必可寒其军心。”

    “可汝南袁术安排大将纪灵把守,只怕也不好拿下。”

    曹操皱眉问道:“公达,本候欲派元让率大军一万随你前去,你可有把握拿下?”

    夏侯惇?

    此人擅长急奔袭击,若快速行军,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汝南,几率还是很大。

    荀攸道:“若有夏候将军,倒是可行。”

    曹操道:“好,那公达速行,尽快拿下汝南。”

    “是。”荀攸拱手一礼,转身离去。

    曹操思考片刻道:“许县危急万分,诸位即可离去,明日随大军出发,驰援陛下。”

    “是。”

    “是。”

    ……

    看着离去的背影,曹操无奈的摇摇头,这刘协真是让人失望,本以为他能坚守到寒冬,那想这么快就来请援。

    不过也好,尽快将他掌握手中,也可号令诸侯,从中谋划便利。

    曹操大军频频调动,各方势力探子得知,赶紧将消息传回。

    数日后,许县城池已是残破不堪,刘协也与大臣做好逃离准备。

    城楼上,徐晃率领数千残军,正做最后坚持。“将士们!曹军就要支援来了,坚持住。”

    这个话,守军不知道听了多少遍,早已没了效果。

    见没起到多少作用,徐晃只有带头冲杀,已振军心。

    连日的激战,徐晃已费尽心神,此时冲入袁军中,手中大斧根本没有章法,只靠一股气强撑。

    见徐晃持斧冲来,袁军出现一阵骚动,吓的不敢上前,生怕惨死在大斧下。

    徐晃的带头,让守军终于鼓起一丝勇气,向袁军冲去。

    可徐晃只有一人,只能能稳住一门,无法顾及其余三门。

    多日激战,袁军也早摸透这点,派人缠住徐晃,加大兵力猛攻其余三门。

    随着兵士不断传来的捷报,袁术心中狂喜,苦攻一月有余,终于破城了。

    见擒拿刘协就在眼前,袁术心中激动不已,不顾麾下等人劝说,一意孤行随大军前往城中。

    可那想刚一进城,就得知曹操麾下大将曹洪,率军突袭大营。

    听闻消息,袁术当即一愣,脸色微红,对着身旁一将命令道:“尽全力拿下城池,将刘协擒住,据城死守。”

    那将脸露难色道:“主公,徐晃那门,恐怕一时半会,攻占不下。”

    “啪!”袁术一扬马鞭,抽打着那将身上。“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一定要占住城池,否则按军法处置。”

    “是!”祸从口出,无故被抽一鞭,那将无奈的拔马离去传令。


………………………………

第369章 大将军曹操

    “驾!”袁术一夹马肚,向前飞奔数十米,突然又勒停战马,拔马出城。

    袁术突然选择离去,让城中将士心生退意,一时进退犹豫不决,也给守军留下短暂的喘息之机。

    而此时唯一在徐晃手中的北门,已聚满残兵,和皇宫退来的刘协、众大臣。

    徐晃身上盔甲布满血迹,杀退一波袁军进攻,就赶紧向刘协走去。

    “陛下,袁军进攻放缓了,应该是曹操援军到了。”

    惊魂未定的刘协听闻此话,当即向城外望去,见袁军分成两部,一部向大营集结,一部向城门冲来。

    “嗯,看来还真有可能。”刘协道:“徐爱卿,禁军暂交于你,配合曹军夺回城池。”

    徐晃拱手道:“陛下放心,臣这就去。”

    城中徐晃所部趁机反击,城外曹洪偷袭大营,袁术大军腹背受敌,一时混乱不堪。

    败像已显,不管袁术如何咆哮,命令指挥,袁军就是无法组织有力反击。

    战局突变,大营被破,袁术被部下架起,急匆匆后撤五十里,重新安营扎寨。

    见袁术退走,曹洪收拢将士,押着俘虏进入城中,与徐晃一起把持城池。

    苦战月余,兵马损失大半,眼见大功告成,可被曹洪突插一手,袁术气的暴跳如雷。

    主寨刚一立好,袁术气急败坏的召来麾下诸将,将他们骂的狗血淋头。

    发泄完心中怒火,袁术怒吼道:“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明日一定要将城池夺下!”

    “是!”

    “是!”

    ……

    见袁术怒火当头,诸将赶紧站起领命,生怕触了霉头,无故惹火上身。

    可做为袁术谋主的阎象,他不得不承着怒火,出来劝言。

    “主公,兵势已疲,不可再战,否则曹操兵出陈留,恐怕主公此战聚起的声势,会荡然无存。”

    见好就好,袁术心中也想,可这个好,没有达到他所想要的。

    “阎主薄休得危言耸听,汝南有大将纪灵率三万大军把守,并有杨奉等人帮忙,就算曹操想攻,也要耗费大量精力。”

    “而曹操若分兵陈留,就无兵支援许县,孰轻孰重,曹操怎会不知,所以他必会聚重兵赶来支援。”

    “若本州牧赶在他的前头拿下许县,曹操就会无功而返,此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袁术自以为是的看法,让阎象脸露无奈。“主公,曹操已占据司隶诸郡,又接收李傕残部,实力必是大增加,不可小瞧。”

    袁术不悦道:“就算曹操真的兵分两路,只要先破城池,他也只能无功而返。”

    “唉!”袁术心意坚定,阎象叹气无奈,摇头不语。

    袁术看了一眼阎象,也不在言语,反正不拿下城池,他是不会甘心。

    虽然袁军急时后退五十里,并未造成多少损失,可一直憋着的士气,确随着撤退,烟消云散。

    从徐州转战许县,他们已是激战一年有余,虽然苦战也就短短数月,但他们思念亲人的思绪,确越发越重。

    得知袁术还要攻城,袁军大营弥漫着一股悲伤,和一股急切的思念之心。

    次日一早,袁军重新集合,垂头丧气的向许县冲去。

    战鼓一响,袁军浩浩荡荡的发起猛攻,可守军经过一夜休息,又有援军到来,早已士气满满。

    此消彼长,袁军苦攻,连城池都上去,就留下遍地尸体。

    袁术得知情况,心中也是怒火横生,不顾众人劝谏,连斩数将,已振军心。

    破城无望,军心涣散,将士离心,一切的隐患,正在萌芽中,快速成长。

    苦攻三日,曹操也率大军到来,袁术只能无奈收拢将士,缓缓退去。

    损兵折将,最后还是退走,袁术麾下将领,更是心怀异心。

    袁术还未退回汝南,一个更糟糕的消息传来,汝南被夏侯惇奇袭,纪灵、杨奉率军退守陈郡。

    接二连三的失利,让袁术声望急速下降,一些部下也趁机脱离出去,占据城池,不听号令。

    一战毁一生,应在此时袁术身上,最合适不过,为了挽留颓废之势,袁术也是绞尽脑汁。

    目光重回许县,因曹操到来,许县此时局势也是变幻万千。

    经历十余日,许县才从战后恢复过来,一切步入正轨。

    当初意气风发、自信满满的承诺,刘协也默默吞下苦果,毕竟事实证明,曹操比他更强。

    除了皇宫由禁军守卫,刘协将大权全部给予曹操,并封他为大将军,总管天下兵马,自己安心的在朝中发号施令。

    而曹操提出的,刘协也全部一一答应,其中包括召回幽州使者,纳曹操长女为后,改许县为许昌。

    一系列的变化,曹操显然已成为刘协之下的第二人,并且军权全部掌握他手。

    而做为此战的大将徐晃,也被刘协闲置虚职,看来重出战场已是无望。

    光阴似箭,又迎来新的一年,这日曹操闲来无事,决定去看望想见已久之人。

    许昌经过此战,踩着袁术的身上,做为都城的声势,也渐渐繁荣起。

    人来人往,叫卖声络绎不绝,可曹操知道,缺粮的状况,还是没有解决,恐怕往后一年,发不起新的攻势。

    一路走来,曹操对眼下局势,还是相当满意。

    见前方徐家大宅映入眼前,曹操挥退跟随亲卫,独自上前。

    “咚咚咚。”

    “何人?”

    敲门声响,屋内徐晃声音传来,曹操并未答话。

    “咯吱。”大门微开一点,徐晃见来乃是曹操,当即疑惑问道:“大将军此来,可有何事情?”

    曹操微笑道:“公明就是如此待客,难道不请孟德进起坐坐?”

    徐晃道:“大将军万金之躯,寒舍怕无物招待。”

    看来徐晃此人还真是忠心,曹操摇摇头道:“公明这是何必,眼下诸侯四起,正是用人之际,难道公明愿碌碌无为,度此残生。”

    习的一身武艺,徐晃自然想征战沙场,听闻曹操之言,也是脸露犹豫。

    曹操看着眼里,继续说道:“公明,你我同为陛下效力,有何必计较阵营。”

    徐晃恢复常色,打开大门道:“大将军,请进。”

    见已有成效,曹操微微点头,大步踏进府中。“公明若愿领军,可随时前来大将军府。”

    身后徐晃一顿,望着曹操背影,双眼微转。“徐某不才,率军喜一人行事,恐大将军不愿。”


………………………………

第370章 蛟龙出海

    独领一军,不是亲信,确实有些为难,曹操停下脚步,扭头道:“公明要求,倒也是可行,只要不违背大局,统帅一军,也不为过。”

    曹操答应了?

    徐晃心中有些质疑,但事实摆在眼前,让他不得不信。“大将军气魄,徐某佩服,若有需要之处,尽管吩咐。”

    对于徐晃之言,曹操也不意外,但愿听从调令,也算不错收获。

    曹操转移话题,开始与徐晃闲聊一些军事见解,再也不提领军之事。

    在徐府待了数个时辰,也大致了解徐晃才能,曹操方脸带笑容离去。

    各方势力经过数番激战,好像又重新回归平静,不过寿春突然传来的一个消息,彻底又将平静打破。

    袁术为了制止颓废之势,并提高声势,竟然自称为帝,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分封各路诸侯,建号仲氏。

    消息一经传出,仿佛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惊起千万层水浪。

    许昌皇宫,刘协紧急召集百官,准备讨伐袁术。

    朝堂上,刘协握着袁术给他下的诏书,脸色冷青的掷于百官脚下。“看看吧,寡人要成汉王了,尔等也要成亡国之臣了!”

    曹操看着眼里,出列向前捡起诏书,拿起扫了一眼,交给一旁的太尉杨彪。

    “陛下,臣以为,应下诏命扬州孙策、徐州刘备,率军夹击袁术逆贼,臣再亲率一军,与袁术决一死战。”

    刘协挥手道:“寡人只要尽快见到袁术首级,和大汉的传国玉玺,其余一切由大将军做主。”

    曹操恭敬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辜负厚望。”

    刘协看了一眼曹操道:“好,寡人等着喜讯传来,散朝。”

    本想喝斥曹操几句,可见他一口应下,刘协只能离去。

    得了刘协任命,曹操派出使者,前往孙策、刘备处,让他们起兵讨伐袁术,若是不从,就将他们视为袁术爪牙。

    大汉威望虽然日薄西山,可在百姓、寒士等有学之士眼中,还是正统血脉。

    所以孙策、刘备,为了今后发展考虑,还是决定出兵,顺便瓜分袁术地盘。

    面对三路大军讨伐,袁术并不慌乱,而是自信满满,派大将纪灵抵抗孙策,另派杨奉等人率部抵抗刘备,自己率军亲自迎战曹操。首发

    中原四方诸侯陷入混战,再无力顾及北方,而此时一个危机,正慢慢来临,这也是李惠义苦等的契机。

    李惠义经过数年的养精蓄锐,又派毒士贾诩前往各异族部落,说服各部来降,可谓兵强马壮。

    此时得知中原混战,李惠义敏锐的嗅觉,决定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战机。

    右北平,经过商业的改革,已是繁荣无比,来往客商,络绎不绝,已然成为李惠义的大本营。

    李府,做为李惠义门面,经过多番改造,已是成为城中数一数二的大宅。

    李府若大的议事房,此时已坐满人,文左武右,各落李惠义两侧。

    看着越发壮大的队伍,李惠义充满自信。“如此着急召诸位前来,是因本候决定,出兵剿灭公孙瓒、袁绍。”

    “请主公下令,我等已准备多时。”

    整齐一致的回答,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看着众人期待目光望来,李惠义开口说道:“张燕、陈宫听令,命你二人统神武军,兵出邺城,攻打清河,随本候会兵青州,若有突发情况,无需上报,可自行定断。”

    磨刀数年,只争朝夕,张燕自投靠以来,就只与袁谭激战一场,并还是以撤退收场。

    此时听闻进攻命令,当即激动的泪流满面,跪拜道:“主公放心,未将一定尽快赶到青州。”

    李惠义上前扶起,交代一句。“好,张将军遇事不可着急,多与公台先生商议。”

    张燕点头道:“主公放心,未将必会听从陈军师之言。”首发

    “嗯。”李惠义点点头,双眼落向已是成熟不少的赵云身上。“赵云,命你率骑兵师,潜伏于太行山脉,若发现曹军踪迹,可自决是否迎战。”

    赵云站起领命道:“是,未将决不放曹军一人,进入翼州。”

    骑兵师?

    它的组建还要从数年前的刘豹说起。

    当时刘豹派亲卫前往部落,按李惠义要求,让呼厨泉聚集五万精壮,送往翼州。

    可想而知,呼厨泉当然不会同意,并斩杀刘豹亲卫,当作不知此事。

    而李惠义经过一段时间等待,也失去耐心,刚好为了配合贾诩震慑异族,使他们不敢产生异心。更新最快电脑端:/

    于是派大将赵云远奔匈奴腹地,将匈奴部落驱逐千余里,并掠夺牛羊无数,俘虏近万精壮而归。

    而这支骑兵师,就是赵云抓的匈奴俘虏所组。

    书归正传,李惠义望向高顺说道:“高顺,命你大军屯于太原、上郡,虎视河内,若曹军有兵马调动,就大军直逼河内,伺机拿下。”

    高顺站起领命道:“是,未将一定不让曹军破坏主公大计。”

    “嗯。”李惠义道:“若有犹豫不决之事,可问元皓先生。”

    高顺点头道:“是,未将牢记于心。”

    时不待人,李惠义有意一举拿下翼州,并顺势吞并青州,自然不会如此简单。

    双眼望向新投的黄忠、徐庶,李惠义说道:“为了尽快剿灭公孙瓒,有劳黄将军、元直,率白虎军团,做为先锋,包围渤海,务必将公孙瓒大军调动起来。”

    黄忠为何会留下,那还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