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争战三国-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抛砖引玉,李惠义借酒意叹气道:

    “现如今十常侍当道,朝廷大臣无一敢站出说话,都本着明哲保身,天下百姓流离失所,活不下去,都上山为贼,以打劫为生,如此下去,大汉江山岌岌可危啊!”

    中年男子眉头一皱,说道:“小兄弟何出此言,大汉江山自汉太祖,高皇帝立国以来,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休养生息,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打的匈奴不敢下漠北,虽有王莽之徒,可有光武帝收复汉室,小兄弟为何危言耸听?”

    来了,这就像面试一样,这位肯定也是个大才,不然元直不可能对他如此言听计从,搞不定要有大收获。

    李惠义摇摇头回答道:“先生可闻朝廷买卖官位,贪污者一路高升,一心为百姓者锒铛入狱,长此下去朝廷全是溜须拍马之辈,有能者多数归隐山林,剩下者郁郁寡欢,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李惠义停顿一会,见二人正紧盯自己,赶紧接着说道:

    “人在生死关头就会爆发,现如今只是山贼为祸,如有一人带头造反,那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朝廷兵马久未操练,必让各州郡自募府兵,到时就算叛乱得以镇压,也会对朝廷威望产生巨大冲击,到时各地拥兵自重,不听朝廷号令,就算叛军以失败告终,也会形成州郡割据、汉朝名存实亡不可挽回局面。”

    震惊!

    不过中年男子没有多久,就已缓过神来,看着李惠义说道:

    “小兄弟见解独特,只是说的如此多,老夫还有一事不明白,请小兄弟解答?”

    “先生但说无妨?”

    “好,敢问那带头之人,是为何人,如今山贼只为求生,并无联盟,也成不了气候”。

    李惠义回答道,“敢问先生一路走来可听闻大贤良师?”

    中年男子心中咯噔一下,但还是面无表情说道:“小兄弟也知道大贤良师,他们为百姓治病,传太平道教,并无不妥之处。”

    李惠义摇摇头回答道:“先生欺我,那太平道教张角以自身的医术救助百姓,得了许多人的拥护,现在百姓对朝廷已失去信心,若张角振臂一呼,先生应该可以想象到那局面?”

    中年男子心中一慌,动容问道:“那以小兄弟之言,该如何去做?”

    李惠义心中一喜,心中狂笑有戏。

    “好,那小子就大言不惭一回,小子如今白身,所以目前应前往洛阳谋取一官半职,最好能在北方为官,到时招兵买马,苦练杀敌之术,待中原有变,提一支精兵匡扶汉室,保大汉江山永存。”

    中年男子想了想,露出嘲讽说道“:老夫看小兄弟是在志得这大汉江山,还把自己说成忠臣良相,实在可笑,可笑!”

    听闻此话,李惠义心里当时就不爽,不高兴说道:

    “就算如此,可听说过,王侯将相焉有种乎,汉室江山也是从秦朝手中打下来的,能扶尽力扶之,扶不了,取而代之,先生以为如何?”

    中年男子仔细的看着李惠义,想看此人到底是哪来的勇气。

    四目想对,李惠义毫不退缩,中年男子称赞说道:

    “好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乱世之奸臣,盛世之能臣,可惜可惜啊,你就不怕老夫告发于你?”

    李惠义心想,说了半天,这老头就是不说正题上,看来古代的文人都要人请,还是和他明说吧。

    李惠义微笑回答道:“先生别装傻了,先生不想知道,小子与先生讨论这么多的目的何在吗?”

    中年男子面无表情的说道:“不知道小兄弟是何意思,老夫已经老了,无心天下大事,只想平平凡凡过完一生。”

    李惠义回答道:“先生先别说那么早,小子和先生赌上赌,不知道先生可敢否?”

    中年男子来了兴趣问道:“不知道小兄弟要赌何物啊?”

    李惠义说道:“先生,小子现在白身,在大乱来临之前,必当为一郡之守,到时希望先生来辅佐于我,不知先生敢赌否?”

    中男子想一会说道:“不知道小兄弟怎么称呼?”

    李惠义回答道:“在下李惠义,字惠义,代县人,敢问先生字号”。

    三字?

    贱名?

    寒士?

    中年男子心中思考片刻,回答道:“在下陈宫,字公台,东郡东武阳人,旁边这位是徐福,字元直颍川长社人。”

    哈哈,捡到宝了,都是两个重量级别的军师,可以带兵打战,也可以治国安邦,发财了。

    陈宫是吕布重要谋士,早期跟过曹操,因为曹操的宁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和曹操闹翻而跟了吕布,后因吕布战败不降被杀,是个真正的有气节的文人。

    李惠义强忍喜悦说道:“原来是公台先生,一直听闻公台大名,今日一见,实乃三生有幸,不知公台敢赌否?”

    陈宫微微点头回答道:“惠义敢有如此想法,老夫又有何不敢一陪。”

    李惠义激动的对两个人说道:“好好好!先生一言为定,待惠义为郡守之时,一定坐等先生到来,不知元直兄可否一起?”

    听闻拉上自己,徐福回答道:“惠义兄,元直才疏学浅,怕帮不上大忙,刚好又准备前往颍川学院求学,若是惠义不弃,待学业有成时,到时可以与先生一起同往,前去相助,不知可否?”

    李惠义高兴回答道:“好好好!有公台、元直,大事可成,来来饮满此杯,今天不醉不休!”

    说完三个人大喝起来,李惠义边喝边想,哎!这都是看不起人,才会抱着观望态度。

    事到如今,该说已经说了,在说不去就得不偿失了,看来要尽快谋取一席之地,才会有人跟随。

    挥手脑海抱怨,李惠义心想不管将来如何,今天一定要喝好,给他们留下好的影响。

    “来来来!喝完这杯,再来三杯……”

    三个男人有喝有说,留着娟妮子一人在旁边干看着。
………………………………

第4章 洛阳蔡府之行

    经过一路上的交谈,李惠义发现陈宫对汉室现在所做之事,也失望透顶。

    想求一明主,可是明主并不好找,千里马时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为了加重感情,李惠义一路对陈宫实行狂轰滥炸。

    这不,有找借口,与陈宫搭话。“公台大哥此去洛阳,是为何事?”

    陈宫回答道:“惠义有所不知,老夫和那蔡先生有约,现去洛阳看望老朋友。”

    李惠义回答道:“可是那蔡伯喈,蔡中郎大人?”

    陈宫回答道:“惠义也知道,正是他。”

    陈宫一搭理,李惠义开启自言自语模式。

    “蔡邕谁人不知道,他那救琴典故已传遍天下。”

    话说有天蔡先生路过吴地,看见有人把一块桐木“噼噼啪啪”当柴火烧,赶紧跑去说道:

    “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块做琴难得的好材料啊!说完就用手把那着火桐木从灶堂抢救下来。”

    “后来蔡先生用它做成了一张琴,可以弹出美秒的乐曲,因为它的琴尾被烧焦了,故叫它焦尾琴。”

    说着说着,李惠义有陷入脑海回忆。

    蔡邕有一个名垂千古的女儿,只是命运可悲。

    蔡琰、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

    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已图青史留名。

    可惜东汉末年,中原百姓流离失所,蔡文姬不小心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该死的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凌辱不堪的生活和痛苦,还生下一儿一女。

    多年以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他的教诲,就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

    蔡文姬回来以后,曹操把她嫁给了董祀,生活稳定下来以后,想起胡人的不堪往事,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

    《悲愤诗》是当时诗歌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如此一代才女,可惜生逢乱世。

    也罢,此行刚好可以去见见庐山真面目。

    李惠义收起思绪说道:“公台兄,小弟也想去见见蔡老先生的容颜,公台可否引荐一下?”

    陈宫微微一笑,回答道:“惠义到时可以和老夫一起前去,只不过在酒馆之事,不可再说”。

    李惠义高兴回答道:“多谢公台,天下大事,自然与同怀天下人议,公台放心。”

    几日后。

    来到洛阳,作为东汉首都,洛阳还是很繁华喧闹,大街小巷的叫卖声源源不断。

    娟妮子就像刘姥姥进城一样,这看看那瞧瞧。

    此时看到稀奇古怪东西,娟妮子欢快的说道:“惠义哥哥快来看,这有好多好看的,好多好玩的,快来看啊”!

    李惠义追上去说道:“娟妹妹走慢点,别到时走丢了”。

    李惠义摇摇头,扭头对陈宫说道:“公台兄,娟妹妹从来没有来过大城市,让公台见笑了。”

    陈宫哈哈一笑说道:“没事,这才是女子天真本性,正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

    陈宫双眼望上前方,遥指一酒楼说道:“惠义,前面有一家酒楼,我等先住一晚,明日再去蔡大人家中拜访”。

    “好。”李惠义应了一声,赶紧招呼娟妮子跟上。

    第二天,李惠义和陈宫一早来到蔡府。

    陈宫交代李惠义几句,就上前敲门。“咚咚咚。”

    敲门声停下,门打开出来一下人,看了二人一眼问道:“两位找谁?”

    陈宫拱手回答道:”请帮忙通报一声,就说陈宫故人来访。”

    下人听后回答道:“好的,先生请稍等一下。”

    下人离去,二人没等多久,就听见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

    “公台兄,终于想老朽啦,快进来,快进来,哈哈哈!”

    见一多年故人迎面而来,陈宫高兴回答道:“蔡朗中还是和当年一样啊,可喜可喜啊。”

    “你还不是一样。”蔡邕说完,突然目光落在李惠义身上问道:“这位小兄弟是……”

    见蔡邕发问,陈宫这才想起说回答道:“哦,忘记了,这位是惠义兄,是宫的挚友,听说来拜访蔡朗中,特意来一睹容颜。”

    蔡邕笑着说道:“不敢当,不敢当,快进,快进,刚好朝中大臣一起呤诗作乐,公台可以一起。”

    领着二人来到大堂中,见已坐满宾客,蔡邕赶紧安排下人加座,迎陈宫二人入坐。

    二人刚一坐下,其中一人指着两人说道:“蔡公可否为我等介绍一下,在此堂中,都是文学有名之辈,可不与偷鸡摸狗之辈同堂。”

    “哈哈哈!”

    “哈哈哈!”

    一来就有人为难,刚好可以拿你来出风头,李惠义站起反问道:“敢问你是何人。”

    只见那人不屑的回答道:“在下王允王子师。”

    李惠义哈哈一笑说道:“未成听说过,只知有人出身宦官世家,却斗不过一个阉党,不知道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李惠义最讨厌这种人,虽然在历史上他有浓重一笔,使用美人计,让吕布与董卓反目成仇,让大汉江山得到一点苟延残喘的时间。

    可是牺牲一个女子幸福,来换他的荣耀,就像现代吃软饭的,又有何区别。

    “你你你,山村野夫不配与老夫交流,不配交流!”王允说完,愤愤不平的坐回位置。

    见气氛尴尬,有人赶紧出来缓合说道,“王允大人,别生气,来来来,喝酒、喝酒。”

    可能刚太过猖狂,整个大堂竟然没有人理李惠义二人。

    李惠义看着眼里,心中也是后悔,他是来求官的,这样下去别说求官,死在洛阳都有可能。

    做为东家的蔡邕,此时带头说道:“哈哈哈,诸位都是文人,今日作诗伴酒,不言他事,老夫先开头,就拿青衣赋来抛砖引玉。”

    金生沙砾,珠出蚌泥。叹兹窈窕,生于卑微。…………思尔念尔,惄焉且饥。

    一首念完,堂上纷纷响起喝彩声。

    “蔡大人文彩依旧。”

    是啊!……

    就在这时,王允又站出来说道:“有些人嘴巴伶俐,就不知道有没有真材实学?!”

    刚要瞌睡就送来枕头,看来这个王允也不是很坏,正烦恼刚刚表现的太过狂躁,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那想他就给送来这个机会,这次一定要好好表现,让众人对自己印象改观。

    李惠义站起客气说道:“既然王允大人开口,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自己北方出身,刚好借此诗比喻从军之心,看你们还不来膜拜,李惠义心中美滋滋的YY着。

    一瞬间,堂客仿佛静止一般,过了一会方才有一身材矮小的走出来说道:

    “好好好!如此大才,大汉可兴,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李惠义回答道:“在下李惠义,字惠义,请问兄台大名”。

    嗯?

    三字,不过只要有才,也不用看他出身。

    那人也回答说:“在下曹操,字孟德,兄弟大才,为何不出仕?”

    卧槽,刚盗取他儿子的诗,这老子就来,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李惠义心中嘀咕一句,赶紧上前说道:“孟德兄,久仰久仰,在下也想,可惜无报效之门。”

    也对,三字想要出头,还是要有一些关系。

    曹操点点头回答道:“惠义兄,有时间可以来曹府做客,到时细聊可好?”

    李惠义心中一喜,赶紧回答道:“多谢孟德兄,在下有空一定去拜访。”

    “那孟德就在府中坐等惠义兄到来。”曹操说完,回到他的坐位。

    李惠义收回目光,对着王允打趣道:“王允大人,可否满意?”

    看着王允憋出内伤的样子,李惠义心中高兴坏了。

    王允一句话说不出来,只能佛袖而去,他知道再留下来,只是丢人现眼而已。

    蔡邕并未阻挡王允离去,反而对李惠义说道:“小兄弟可否在府上住上几日,一起探讨探讨诗词?”

    李惠义赶紧回答道:“谢谢蔡大人,小子恭敬不如从命,只是在下还有一小妹在酒馆,不知可否一起接到蔡府来小住几日。”

    蔡邕挥手开心说道:“好好好,无妨无妨,尽情来住。”

    大堂宾客见此,无不羡慕,能得蔡大人如此看重,将来名气必是不小。

    李惠义经过此事,堂上之人无不一一前来交好。

    这让李惠义信心百倍,看来人还是出名好,这下名有了,来洛阳的目的,也已经完成一半。

    酒宴过后,李惠义和陈宫回到酒楼。

    一路上,见陈宫都不言语,李惠义好奇问道:“公台为何不语?”

    看了一眼李惠义,陈宫缓缓回答说:“过刚则断,刚极易折,不知惠义可是明白?”

    李惠义心中一惊,看来今天确实有些过于猖狂。“多谢公台提醒,惠义铭记于心。”

    见李惠义已是明白,陈宫哈哈一笑说道:“不过没想到惠义有如此文采,老夫很是期待,希望你我之约快点到来。”

    李惠义听后心中一阵狂喜,看来陈宫已经被今日的表现所收服。

    果然文人好骗,看来穿越过来还是有资本。

    一路傻笑回到房内,李惠义兴奋的睡不着,脑中想着明天的蔡府之行。
………………………………

第5章 入住蔡府

    “娟妮子起床啦”!李惠义一大早就来到娟妮子房前,因为着急去看传说中的蔡文姬。

    蔡琰可是汉朝第一才女,美貌有可能比不过甄宓,但是才华可是三国女子第一,还是琴棋书画无一不精。

    惊走了睡眠,娟妮子打开门不耐烦说道:“惠义哥哥,一大早干嘛啊,还让不让人睡觉,真服了,昨天那么晚回来,精神还那么好。”

    李惠义看着被吵醒的娟妮子说道:“今天要一起去蔡府,有可能要住一段时间,快收拾收拾。”

    娟妮子听后立刻睡意全无,高兴的回答道:“惠义哥哥,这么快就找到地方啦?”

    李惠义打趣说道:“嗯,快去收拾吧,别磨蹭了,晚了就不带你去啦!”

    “哼!惠义哥哥就知道欺负人,等回去以后告诉爷爷”。娟妮子边说边跑去收拾。

    李惠义看着眼里,笑了笑前往陈宫住处。

    “咚咚咚。”

    来到门外,李惠义敲了一下门轻声说道:“公台兄起来没有?”

    陈宫此时早已醒来,正在屋中看书,听闻李惠义声音回答道:“进来吧惠义。”

    李惠义听后推开门,在陈宫左侧坐下,缓缓问道:“公台,此去蔡府可有注意事情?”

    见李惠义担忧此事,陈宫微笑的说道:

    “惠义放心吧,蔡大人最看重有学问者,此去可以好好表现,对你将来可是受益无穷。”

    “多谢公台,此去必定好好表现。”

    李惠义心中已安,也就不在多想,与陈宫闲聊一番,就前往蔡府。

    经过昨天之事,蔡府门童也对李惠义、公台二人有些记忆。

    所以两人到来,下人并未阻拦,反而在前带路,将他们迎进府中。

    而蔡邕听闻两人到来,连忙出来迎接。

    半途中相遇,蔡邕脸带微笑说道:“公台、惠义等你们许久,自从昨晚一别,好是想念。”

    陈宫哈哈回答道:“伯喈兄可是想惠义吧,某可没这么大的面子”。

    蔡邕听后笑着回答道:“公台你这是在打趣老夫,你啊、你啊,多年还是未变。”

    两人互相闲聊两句,蔡邕扭头对一旁下人说道:“王管家,去把珍藏多年的茶拿来。”

    那名叫王管家的下人拱了一手,赶紧大步离去。

    陈宫看着眼里,微笑说道:“多谢伯喈,某可多年未喝过上等好茶啦。”

    “那好,等会喝个够。”蔡邕回了一句,见已到书房,摆手做示众人快点进屋。

    李惠义见此,上前突然说道:“蔡大人,可否安排一下舍妹住处?”

    蔡邕听后,轻轻的拍了一下脑门,笑着回答道:“哦,忘了,倒下小老头急了,没想到此处。”

    随手招呼一下人带娟妮子离去,蔡邕客气的接着说道:“惠义不用大人、大人的叫,多见外,就叫先生吧,实在不行,就叫伯父。”

    李惠义听后抱拳说道:“多谢蔡大人。”

    蔡邕一听,满脸笑容的迎着三人进入书房,各自入坐。

    一进书房,看着满屋的书,陈宫当时眼睛都直了,失声说道:“伯喈,那些书可否让借于一观。”

    汉朝书都是世家大族把握,从不外流,所以寒门子弟想要自学成才,是非常困难,还要机遇。

    蔡邕回答说:“你啊,还是多年未变,想看,尽管看吧,惠义也可以。”

    “多谢先生”。

    “多谢伯喈兄”。

    蔡邕摇摇头的看着二人,随后回好像想起什么,开口问道:“惠义此行来洛阳可有打算?”

    李惠义对书籍并没有多大兴趣,所以还在位置未动,此时听闻发问,赶紧回答道:“蔡先生,惠义此行想要谋取一官半职,不求荣华富贵,只求报效国家,做那马革裹尸还。”

    蔡邕缓缓点头,回答道:“惠义有如此想法,老夫定帮上一把,待来日早朝,在陛下面前推举于你”。

    李惠义心中一喜,行了一礼说道:“多谢先生,先生大恩,惠义铭记于心。”

    “惠义无需客气。”蔡邕摆摆手,突然又一转话风问道:“惠义对如今天下可有何看法?”

    这是出考题目吗?

    李惠义双眼微瞄正在翻书的陈宫,见他微微点头,于是开始说道:

    “如今朝廷宦官当道,朝廷官官员升迁一律要经过十常侍之手,眼下他们的门生故史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人敢管,已造成百姓成群结队的逃入山中为贼,到时若有一人振臂一呼,必为大祸。”

    蔡邕听后,脸色一变说:“惠义此话严重了吧,现在百姓安居乐业,虽有瘟疫爆发,但已根处,再者宦官之祸自古就有。”

    李惠义微微摇头回答道:“先生有所不知,天灾已治,人祸难处啊,我等一路走来,看过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逼不得已落草为寇者比比皆是。”

    蔡邕闭目沉思,许久才睁眼问道:“不知道惠义可有办法解决?”

    做为一个穿越者,这都是小事一桩,李惠义于开口说道:“现有上中下三计,不知道先生想选那个?”

    “哦,惠义说来听听。”

    “上计是宦官之祸,从古到今都有,陛下给他们生死大权,才使他们猖狂到如此地步,只需陛下令剪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