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争战三国-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刘宏脸色苍白的躺着床上,床边围满了太医,其中一太医正为刘宏诊断,只见那太医眉头紧锁,摇摇头起身离开,换了一人,接着诊断。
董太后早在一旁等待许久,现见太医更换几个,也未见说话,心中着急问道:“你等到底诊断出来没有,宏儿到底怎么啦!”
在场太医互相望了一眼,皆跪拜说道:“臣等学医不精,诊断不出陛下所犯何症,磕请太后恕罪!”
董太后听后心中一惊,赶紧问道:“恕罪、恕罪,就知道恕罪,你等废物也要告诉本宫宏儿身体到底如何!”
一太医看了身旁要同僚一眼,磕首说道:“陛下脉搏看似平稳,可是脸色苍白,心跳加快,如此下去只怕难活、、难活三个月。”
董太后听闻太医之言,只感觉天昏地暗,差点摔倒在地,还好旁边伺候的宫女眼疾手快,见状连忙扶着董太后走到一旁坐下。
董太后坐下恢复一会,哭哭啼啼的开口问道:“宏儿还如此年轻,你等太医如若不想出续命之法,就留下性命陪葬。”
太医们听后,赶紧互相商量,过了一会一太医说道:“回禀太后,臣等也无十全之策,只能开药静养,或许会慢慢恢复。”
董太后见还有希望,于是好言安慰,让众太医放心医治,如若刘宏恢复,众人皆有赏赐。
太医们听后,一番磕谢,就下去开药取方,准备调理刘宏身体。
旁边何皇后早对刘宏不满,见此时情景,就起身告退回到寝宫,匆匆召来兄长何进,告其刘宏病重,有可能会驾崩。
何进听后,与何皇后商量一番,决定如若陛下宴驾,就接收宫中军权,扶皇子辩登上大统。
就在何进兄妹商量之时,各大臣也得知刘宏病重消息,纷纷传书信告往族中,已求别错过此次重新分配的利益。
就在大臣与世家各怀鬼胎之时,刘宏在众太医的调理下,竟然满满恢复,已能下地走路。
那些心怀鬼胎之人,见此纷纷上书恭祝陛下康复,同时停下手中一切动作,恢复乖乖模样。
刘宏在身体完全恢复后,就耐不住寂寞,不顾太医拼死反对,又开始服用神药,在宫女身上勤劳耕耘。
众太医见状,心知刘宏如若再次发病必死无疑,于是纷纷辞官,回往家乡做一个平常朗中。
一个月后,在刘宏毫无节制的掏空身体下,再次病倒卧床,董太后得知刘宏再次病倒,连忙召集太医医治,可惜那些真材实料的太医都已辞官,只剩下一些滥竽充数者。
董太后见刘宏病情一天天加重,处死大批太医,再下令各州官员寻找名医。
中平五年七月十二日夜晚,刘宏在病床坚持数月,最终还是未等到名医到来,临死前大喊:“寡人乃是大汉天子,必可长命百岁!”
刘宏喊完口吐暗黑鲜血不止气绝身亡,一旁宫女、小黄门见状,纷纷哭喊:“陛下驾鹤西去,陛下驾鹤西去!”
一些早已被人收买的宫女、小黄门见场面混乱不堪,就偷偷离去,前往自己效忠的靠山报告。
何皇后得知刘宏驾崩,连夜召集何进前来商量,两人商量后,准备明日带兵在灵堂之上拥立皇子辩。
而董太后得知儿子驾崩,当场哭晕在地,身旁宫女、小黄门一番手忙脚乱的抢救下,终于将其救醒。
上军校尉蹇硕一直得刘宏信任,此时见董太后没了分寸,于是劝说其应当尽快诛杀何进,收其兵权,再立皇子协为帝。
董太后在宫中多年,心知政权交接的风险,刚刚只是让悲伤蒙蔽了心智,此时清醒过来,赶紧让蹇硕连夜召集何进进宫,以商量刘宏后事为由,准备诛杀何进。
何进早已与众人商量完必,此时听闻董太后召见,冷笑不止,然后召集大军前往宫外等候天明。
董太后、蹇硕得知何进屯兵宫外,吓的不敢前往刘宏灵殿,只能让蹇硕领兵守在寝宫不出。
何进本想领兵前去诛杀蹇硕,但是手下曹操、袁绍等人劝谏,此时应当册立新君,再诛杀宦官蹇硕等人。
何进听后,就取纳曹操、袁绍等人之言,在刘宏灵前拥立皇子辩为帝,统领大汉江山。
皇子辩登上帝位,何进就召集手下众人商量,准备一举铲除为祸宫廷已久的宦官。
十常侍等人得知,就跑去何太后处求救,希望何太后看着以前的功劳,饶众人性命,再把责任都推给蹇硕一人。
(刘辩当上皇帝,何皇后就是何太后了)
何太后想起以前张让等人的帮助,心中升不忍,于是召何进进宫,让其只诛杀蹇硕一人,饶过张让等人。
何进本不想饶过张让等人,但是奈不过何太后苦苦哀求,只能答应饶过其余宦官。
何太后见兄长答应饶过,就让张让等人前来谢罪。
张让等人见此,就诛杀蹇硕,把其人头献给何进,再发毒誓以后一定唯何大将军马首是瞻。
何进见十常侍等人信誓旦旦效忠,就决定饶其性命,张让等人见此,纷纷磕首拜谢。
张让从宫中回府后,就书写一封书信,让人连夜赶往辽东,交给左将军辽东候。
………………………………
第146章 十常侍之乱(求收藏求收藏)
董太皇太后见何进诛杀蹇硕,就不再理会自己,以为何进害怕自己身份,于是心中开始不安分起来,找来十常侍等人问计。
十常侍等人已经尝过权力的美好滋味,如今大权被何氏兄妹二人夺去,心中自然不甘。
此时听闻董太皇太后问计,就心生一计,让其临朝摄政,已求和何进平分朝堂大权。
董太皇太后取纳十常侍之言,来日早朝摄政,并封自己侄子董重为骠骑将军,已做外援,对抗何氏兄妹。
何进见此,也不想与一妇人计较,毕竟其还有太皇太后身份,搞不好还会落人把柄。
于是就让妹妹何太后前去告戒,那想董太皇太后并不领情,还扬言要让骠骑将军董重诛杀自己兄妹二人,气的何太后拂袖而去。
何进从自己妹妹何太后处得知消息,心中气愤无比,好歹如今自己手握大权,就算袁隗等世家大族也不敢如此言语,你一个无权无势的太皇太后竟敢如此放肆。
何进一番思考,就以董太皇太后原为藩妃之由,押回封地河涧处死,并派兵围攻骠骑将军董重府邸,董重惧怕何进,就在府中服毒自杀。
何进处理完董氏一族,就召集手下等人前来商议,袁绍早听闻何进诛杀董氏一族,此时见何进说起,于是心生一计。
“大将军,本初以为一妇人那有此等魄力,肯定是十常侍等人怂恿,如若要清处祸根,还是要铲除宦官为主。”
何进心中也想清处宦官,怎奈自己妹妹何太后拼命阻拦,于是叹气说道:“唉!老夫也想清处宦官,可怎奈太后不许。”
袁绍见何进此话正合自己心意,心中大喜说道:“大将军既然不好自己出手,何不召集天下英雄,带兵进京诛杀宦官,到时就容不得太后不许。”
旁边曹操听后,心中大惊,连忙劝阻何进。“大将军要诛杀宦官,只需一狱卒拿下为首之人,为何还要召集边防大将进京,此乃惹祸之根本。”
何进听闻袁绍之话,本来心中大喜,此时见曹操反对,就取笑曹操是宦官之后,心存同情,曹操那受的如此之气,当场就拂袖而去。
何进气走曹操,就让主薄王琳诏旨传告四方,一时有想法的各州郡守,纷纷举兵前往洛阳。
朝中一些心存大汉者听闻此事,纷纷跑去劝说何进,那知何进心意已决,于是纷纷辞官归隐。
十常侍等人得知此事,心中惧怕无比,于是准备先下手为强,跑去何太后面前求饶,让其召何进进宫,已求当面原谅。
何太后心想董氏一族已灭,如今后宫已无对手,再加上十常侍等人平日乖巧,使用起来方便,心中也不忍杀害,于是就答应召何进进宫。
十常侍见此,就以准备谢罪酒宴为由离开,然后召集宫中兵马,等待何进到来。
何进得知何太后召见,就让人备好车驾,准备前往宫中,曹操听闻消息,赶紧赶来相劝。
“诛杀十常侍等人之谋已泄,此时十常侍召大将军进宫,肯定意图谋害大将军性命,大将军千万不可进宫!”
何进听闻曹操之言,嘲笑说道:“孟德此言好笑,本将亲胞妹召见,难道会和宦官谋害自己兄长?”
曹操见何进取笑自己,心中大怒,但还是退步劝说,让何进召十常侍等人出宫,再行进宫。
何进见曹操阻拦,心中烦恼无比,怒斥其乃小儿之言,然后就拂袖而去,前往宫中。
曹操见何进不听劝告,心中着急万分,思考良久,就前去召集袁绍等人,集合兵马赶往宫中。
何进进入宫中,见气氛不对,暗自心中安慰自己,某乃大将军,掌管天下兵马,十常侍等人必不敢下手谋害自己。
何进心中胡思乱想之时,就见张让领着十常侍等人,正带兵围向自己,于是转身欲走。
那知身后也有兵士围来,吓的赶紧拔剑欲杀出重围,那想兵士太多,直接被乱刀砍死。
张让诛杀何进后,心中正得意洋洋,就听闻宫外曹操等人呐喊。“请大将军上马!请大将军快出宫上马!”
十常侍等人见状,就让人割下何进头颅,抛往宫外。“大将军何进无故毒杀太皇太后,意图谋反,现已伏罪诛杀,尔等快快退去,已免惹祸上身!”
袁绍见何进人头,心中大喜,赶紧怒喊:“宦官谋杀大臣,随本将杀进宫去,屠尽宦党,已根处此祸!”
曹操见何进人头,心知大汉江山必乱,此时听闻袁绍之言,心中也是愤怒无比,跟着领兵杀入宫走。
袁绍等人领兵攻入宫中,就下令发现没有胡子者,无需过问直接斩杀,一时错杀者无数。
张让见何进人头没有吓住袁绍等人,于是赶往何太后寝宫,携带天子刘辩、陈留王刘协逃往宫外,准备前往辽东。
曹操此时已经清醒,见袁绍等人领兵诛杀无辜,无奈的摇摇头领兵前往何太后寝宫。
曹操赶到何太后寝宫之时,发现何太后昏迷一旁,于是上前一番抢救,见何太后正慢慢苏醒,就起身站着一旁。
何太后醒来连忙看向四周,未见天子刘辩,当时放声哭喊,曹操见状,心中一惊,赶紧让人出宫寻找天子、陈留王。
曹操见众人走后,就上前好好安慰何太后,让其安心等待,天子一定可以寻回。
何太后此时刚失去依靠,如今见曹操安慰,心中难免升起一丝遐想,当时脸色微红。
曹操见何太后脸色发红,以为其身体不适,就欲召太医医治,何太何见状,白了一眼曹操,赶紧制止。
张让携带天子、陈留王狂奔逃窜,现见身后追兵将至,心知已无法逃离,无奈的选择跳河自尽。
张让自尽后,手下等人纷纷逃离各处,留下天子刘辩、陈留王刘协二人在荒郊野外。
天子刘辩、陈留王刘协二人因年纪尚小,此时又在荒郊野外,而且天色已晚,吓的伏在草丛不敢乱动。
袁绍在宫中一番大肆屠杀,见时机已成,刚好又有兵士来报,说张让携带天子、陈留王出宫,目前去向不明,于是就领兵出宫寻找。
袁绍等人在外寻找天明,才在一处荒郊野外找到天子刘辩、陈留王刘协,于是就命令人扶二人上门。
众人找到天子还未高兴半刻,就见前方烟尘滚滚,数万大军正飞奔而来,当时心中各是一惊。
………………………………
第147章 董卓霸占京师(求收藏求收藏)
等大军来近处,只见董字旗帜鲜明无比,众人见来人乃是西凉董卓,心里又是一惊,只有袁绍一人暗暗自喜。
天子刘辩见董卓领大军到来,心中慌张的向着大军前方喝问道:“尔等是前来救驾,还是意图谋反?”
董卓在军前听闻声音,赶紧下马来到跟前跪拜回答道:“臣西凉董卓领军到来,自然是来救驾,怎会谋反。”
天子刘辩见此,心中稍安,想起董卓曾讨伐黄巾失利,于是开口问罪道:“寡人乃是当今天子,曾听闻你讨伐黄巾失利,损兵折将,你可自罪?”
“臣知罪!”董卓见天子问罪,心中一慌赶紧回答,说后有细想一番,现如今自己领大军而来,为何惧怕这年幼天子,于是脸上露出不喜。
陈留王刘协见董卓不喜,开口安慰道:“朝廷新受十常侍之乱,你救驾来的及时,此乃大功一件,所以前往两事,概不追究,希望你以后多立新功。”
董卓见陈留王安慰,脸上恢复常色,领命告谢站着一旁,天子刘辩见此,就令众人回宫。
董卓进京以后,安排好兵士,就领谋士李儒前往袁隗府中,二人在袁隗府中待到天黑方才离去。
洛阳各大臣得知此事,纷纷心中选好队伍,并告知族中,避免到时被清处瓜分利益局面。
自此董卓毫无阻碍的接收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的大军,一时掌握京师二十万兵马。
董卓手握重兵,就开始心中有了异想,于是召集谋士李儒前来商议。“唉!贤婿,如今为父手握重兵,怎奈还要听命那袁隗。”
李儒见此,心知董卓不甘人下,于是思考一会说:“既然如此,小婿以为岳丈大人应该立一大功,方可在朝廷站稳脚跟,然后与袁隗平分朝堂。”
董卓见李儒说出此言,必是心中已有对策,于是追问道:“噢,那功有从何来,贤婿快快说来。”
李儒见董卓着急,就说出心中想法。“小婿以为如今天子有失威颜,不如陈留王刘协聪明伶俐,岳丈大人何不废之,转立陈留王,行那伊霍之事,成就千古名相,已求名流千古。”
董卓早就对天子有些不满,如今听闻李儒之言,点点头说道:“贤婿啊,为父也有此意,怎奈我等久居西凉,朝廷之上并无根基,怕到时众臣反对,你我死无葬身之地。”
李儒笑笑说道:“岳丈大人放心,此次已立救驾大功,再携兵威册立新君,到时朝廷之上,何人胆敢不从。”
“哈哈哈!秒计,秒计啊!”董卓狂笑一番,突然停下皱眉说道:“此计尚有一些漏洞,那袁隗处又该如何应付?”
李儒心中早有对策,此时听闻董卓问起,随口说道:“到时如若袁隗反对,岳丈大人自需说让其主管政事,我等主管军事,小婿以为袁隗必会同意。”
董卓开怀大笑:“好好好!贤婿不愧是为父的左膀右臂,此计若成,天下兵马都归我等手下,到时何人敢不臣服脚下。”
李儒见董卓忘了自我,赶紧劝导说:“岳丈大人,此计虽然有利,可还有害处。”
董卓听闻害处,收起轻狂之心,疑惑问道:“有何害处,贤婿尽管说来。”
李儒见董卓恢复常状,点点头说道:“自章、和二帝起,凡掌握朝廷大权者,无不遭横死暴亡。”
董卓心中细想,开口说道:“贤婿放心,既然有前车之鉴,为父必不会犯同样错误。”
李儒见董卓已放心上,就不在多说,于是下去准备酒宴,请朝中大臣前来商议。
王允自从大牢失踪后,就一直躲藏袁隗府中,刘宏一死,就被袁隗重新举荐为官。
新帝年幼上位,此时还需仰仗朝中大臣,见袁隗举荐,当时就封王允为司徒。
王允经过此事,已没有以前轻浮,收到董卓请谏,也不知是何意思,就找来袁绍等人商议。
袁绍等人来到王允府中,见王允问起此事,也不明白是何意思,只道董卓是想借酒宴与同僚增加近乎,几人听后,也就不做多想,起身前去赴宴。
洛阳接到董卓请谏的,见袁家已派人前往,于是纷纷不疑有他,携带礼物前去赴宴,
董卓见洛阳大臣都有派人前来,心中大喜,连忙招呼众人落坐,然后宣布酒宴开始。
宾客见此,纷纷向前祝贺董卓救驾有功,将来必得陛下重用,希望其以后多多关照。
董卓见此情景,脸上笑容满面,纷纷答承,然后让人尽情开怀饮酒,酒宴气氛一下进入高潮。
不久后,董卓见众人已酒足饭饱,也微有醉意,于是开口说道:“如今天子甚无威仪,有失皇家颜面,老夫欲废天子转立陈留王继承大位,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本以为只是一个寻常酒宴,此时听闻董卓之言,无不胆战心惊,坐在一旁不语。
董卓见状,心知众人惧怕自己,于是微笑说道:“既然诸位无有异议,那明日早朝……”
袁绍见董卓如此,心知其手握重兵,已有异想,当时喝止道:“董大人,天子乃是先帝嫡子,如今有无过错,如若枉自废议,只怕会落下乱臣贼子之名。”
董卓也饮一些酒食,此时正是酒意上头之时,见袁绍一个小辈喝止自己,心中愤怒无比。
“如今老夫掌管京师二十万大军,如若谁敢不从,今天就别想走出一步!”董卓说完,拔出随身长剑看着众人。
袁绍年少气盛毫不相让,拔出长剑迎上说道:“董贼,如若要废天子,就是与袁家为敌!”
李儒见二人刀剑相向,赶紧说道:“主公息怒,息怒,今天酒宴之处,不议国事,不议国事。”
董卓听闻李儒之言,转头望去,见其正向自己使弄眼色,酒意一下清醒,可也不好服软,只好冷哼一声,收回长剑。
袁绍见状,心知今日已得罪董卓,于是收回长剑,匆匆赶往袁隗府中报告此事。
王允见袁绍走后,起身恭敬说道:“董大人,废立乃是大事,不易酒后相商,子师先行告退。”
众人见状,纷纷起身辞行,董卓冷眼看着眼前众人,心中已知一二。
袁绍回到袁府,就向袁隗说起酒宴之事,袁隗混迹朝堂已久,早就做了两手准备。
此时见袁绍着急,于是缓缓说道:“本初莫急,叔父早有准备,必不会把希望放在一人身上。”
袁绍听闻还有后招,赶紧问道:“叔父快说,好让侄儿放心。”
袁隗挥手让其伏耳过来,然后小声言语,袁绍听完,脸上露出喜色,心中也不在慌张。
来日早朝,董卓说起废立之事,吓的天子刘辩当场瘫坐龙椅之上,而朝堂一些忠汉者纷纷出来反对。
董卓见此,也不理会,只是向袁隗望去,袁隗见状,就找借口拖延,已求来日再议。
董卓见此,也就不再多说,转身走出殿外,留下不知所措的满朝大臣,袁隗见状,就宣布退朝。
天子刘辩散朝以后,被宫女扶往何太后寝宫,刘辩见到何太后,在也忍不住心中害怕,上前抱着何太后哭泣。
何太后从刘辩的断断续续哭诉中,得知朝堂之事,也是留下悔恨的眼泪,但是见刘辩哭泣,还是故做坚强安慰。
何太后让人送走不再哭泣的刘辩,坐在寝宫想起某事,脸上微红,就让人召曹操进宫,说有事商量。
曹操听闻何太后召见,心中想起那哭的梨花带雨的脸,竟然升起一点生理反应,但随后就压制下去,暗怪自己禽兽。
曹操收拾好心情,就随传诏之人进入宫中。
何太后见曹操到来,就挥手让人全部离开,然后关上寝宫大门。“此次召曹大人前来,是想让曹大人救救我等孤儿寡母。”
何太后说完,哭的泪声俱下,曹操看的心中升起怜爱之心,上前准备扶起何太后。
不知何太后是否有意,就在曹操扶起她时,竟然双脚一软,瘫痪在曹操身上,吐气如兰的说:“曹大人,妾身无已报答,只有已身相献。”
何太后说完,慢慢退去身上衣裳,曹操此时是血气方刚之年,那受的这些,…………。
(请大家支持一下正版,别让一个月才二块五,谢谢了,不然真不知道该如何坚持。)
一个时辰后,就见曹操匆匆的打开寝宫之门,慌慌张张的赶回府中。
董卓回到府中,就召李儒前来,说起今天朝堂之事,让其出策该如何解决。
李儒听闻董卓之言,心知袁隗有拖延之意,但是不知其意在何处,于是让董卓亲自前往袁隗府中拜访。
袁隗得知董卓前往来拜访,心知肯定是逼迫自己表态,于是就称病不出,继续拖延时间。
董卓听闻袁隗不见自己,心中大怒,好歹自己现在掌握京师大权,竟敢闭门不见,于是就准备回去领兵前来问罪。
李儒得知消息,连忙前往军营制止,告其想在京师站稳脚跟,暂时还需袁隗相助。
董卓听后,强忍心中之气,询问李儒该如何解决此事。
李儒思考一番,让董卓在明日早朝散去,半路截住袁隗,带来府上询问,董卓想了一会,就取纳李儒之言。
………………………………
第148章 吕布首斩八将(求收藏求收藏)
董卓本来满怀美好心情前去早朝,可是走到朝时,未发现袁隗身影,心中当时愤怒无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