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争战三国-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儒见此,就上前献计,告诉董卓不可纵涨此法,要天子下令缉拿逆贼曹操。

    董卓取纳李儒之计,来日早朝向天子说起此事,并告戒朝中大臣,如若让其发现一人,只要有关者,无论有无参与,全部诛灭三族。

    天子年幼惧怕董卓威颜,只能答应,而朝中大臣得到董卓警告,更是乖的像兔子一般。

    曹操见已远离洛阳,心中以为安全,于是就前往县城,准备好好吃顿酒食,休息一日再走。

    那知缉拿曹操画像已传到此处,曹操刚吃到一半,就被县令领人逮个正在,关入大牢,等候明日送往洛阳。

    第二天曹操被押往洛阳路上,正好被赶来接应的夏侯渊等人救出,并一路护送曹操前往老家豫州谯县。

    曹操回到家中,得知父亲已变卖家中所有家产,心中甚是感动,于是让人传告四方,希望各路英雄豪杰前来相助除贼。

    董卓缉拿曹操不成,反为曹操打响名气,自此豫州等地,听闻刺杀董卓的曹操招兵买马,纷纷前来相助。

    曹操一时名声大起,大量文臣武将来投,附近百姓得知,也纷纷涌跃前来参军除贼。

    曹操见此,心中并未着急动手,而是让众人抓紧训练兵士,等待某些心急之人号召。

    一个月后,果然不出曹操所料,渤海太守袁绍传来消息,邀请曹操等人共同起兵讨伐董卓。

    曹操心中早想诛杀董卓,接到邀请,就领大军连夜开拔前往洛阳附近,于前来讨伐的大军相聚。


………………………………

第151章 赌约(求收藏求收藏)

    辽东李惠义在刘宏刚刚去世不久,就接到十常侍张让的书信,让其领兵前往洛阳,诛杀外戚大将军何进。

    李惠义早就知道洛阳之事,如今接到书信,心知事情已经偏离历史轨道,但还是不想参与此事。

    李惠义下定决心,就扣留前来送信者,等待事情后续的发展,看是否有回到历史轨道。

    随着天眼一道道消息传回,李惠义知道事情又像历史一般,看来自己穿越并未多大影响历史,只不过让其提早一些。

    袁绍来到渤海,再加后面被封为渤海太守,这一切都在李惠义掌握之中。

    袁绍刚刚传告天下豪杰,举兵共商讨董大计,李惠义就得到消息,当时就耐不住心中骚动,召集众人前来商议。

    李惠义看着这些跟随自己已久的老人,缓缓的开口说道:“如今董卓祸乱京师,惠义想领军前去随讨董大军一起,已求获取名利,诸位以为如何?。”

    陈宫听闻李惠义想去伐董,当时就激动的出来劝谏说:“主公,那讨董大军之中,想要主公性命者比比皆是,主公为何要立危墙之下,请主公三思啊!”

    众人见此,纷纷附和陈宫之言。“我等请主公三思而行!”

    李惠义早知会有人反对,但是没想到都会出来制止自己,当时脸上有些不悦。

    “惠义知道诸位是为惠义安全着想,但是诸位可有想过,如若此次讨董未去,那天下之人该如何看待我等?”

    李惠义说完,见众人并未答话,继续加重声音说道:“到时天下人会以为我等胆小怕事,只敢称霸这辽东苦寒四郡,如若真是那样,到时中原平定,我等将在无去处,只能任人宰割!”

    陈宫还想出来劝说什么,就被田丰强先说道:“主公说的不无道理,既然如此,主公可想带何人前去?”

    陈宫听闻田丰之言,赶紧向其望去,见田丰正看着自己点头,心知田丰已有对策。

    李惠义听闻田丰询问,当即说出心中想法。“此去洛阳,不需要太多兵马,只需陷阵营即可,随行将领就带典韦、高顺,元皓你看可行否?”

    田丰点点头道:“可以,不过元皓以为还需一人,方可保主公安全。”

    李惠义好奇问道:“哦,不知元皓所说何人?”

    田丰摸摸胡须说道:“主公此行,所带兵士皆是精锐,将领也是有万夫莫敌之勇,但是身旁无人出谋划策,元皓不才,愿随主公前往。”

    李惠义经田丰提醒,心知确实如此,于是笑着回答:“元皓此言有理,不过元皓身上还有大任,不已远行,不如另选一人。”

    陈宫正想出来说话,就见李惠义挥手制止说:“辽东一切刚刚步入正轨,此时不得有半点闪失,所以在坐的各位都有重任在身,惠义就不从其挑选。”

    田丰见此,心知李惠义已有人选,于是笑笑说道:“主公是否想带奉孝前往?”

    “哈哈哈,知我者,元皓也!”李惠义笑着回答,然后看着众人说:“此事就这样决定,各位下去忙吧!”

    众人见此,纷纷下去准备,只有陈宫一人看着李惠义欲言又止,然后轻叹一声准备离开。

    李惠义看着眼里,心知陈宫担心自己,于是说道:“公台,惠义马上就要出发,不如留下吃个家饭,曙儿也想舅舅。”

    陈宫听闻李惠义之言,再也忍不住心中想法,开口问道:“此行危机重重,主公为何一定要去,如若主公有半点损失,那公台又有何面目面对娟夫人母女。”

    李惠义见陈宫还在为此事纠结,于是认真说道:“危险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如今董卓才是天下共敌,就算讨董大军对惠义有想法,也不敢光明正大下手。”

    陈宫细想一番,感觉有一些道理,心想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真是太急反而蒙蔽了自己的心智吗……

    李惠义见陈宫已慢慢恢复,于是笑着拉着正在思考的陈宫前往后院,陪伴李曙玩闹。

    吃饭时,李惠义告知几日后要前往洛阳讨董,娟夫人表示自己在家等候李惠义归来,让其照顾好自己,千万别受伤。

    蔡文姬得知李惠义出准备前往洛阳,当时脸色一变,可是并未说话,只是吃饭时频频走神。

    李惠义看着眼里,心知其担心蔡邕,于是准备等吃饭过后,和她好好谈谈。

    蔡文姬吃完饭后,就匆匆一人回到屋中,李惠义得知,就前往蔡文姬房间。

    “文姬,开门啦,是我惠义!”

    蔡文姬正在一人坐在房间伤神,听闻屋外李惠义声音,赶紧起来前去开门。

    “惠义哥哥怎么来了,可是有何事情?”

    李惠义见蔡文姬眼睛红红,于是温柔说道:“文姬妹妹不请惠义进去坐坐?”

    蔡文姬听后,赶紧迎李惠义进去,两人坐下,李惠义开口说道:“文姬是否担心洛阳的蔡老先生?”

    蔡文姬点点头叹气说道:“唉!是啊,文姬出来已有几年,如今洛阳经此大乱,也不知父亲大人怎样?”

    李惠义安慰说道:“文姬放心,惠义所知,蔡老先生目前没有危险,还得董卓重用,如若文姬放心不下,惠义此去,就把蔡老先生接回辽东。”

    蔡文姬听闻李惠义要接蔡邕到来,高兴的跳起来说:“惠义哥哥说的可是真的,不可骗文姬哦!”

    李惠义起来摸摸蔡文姬脑袋说:“惠义这么多年,可从欺骗过你,你就放心吧!”

    蔡文姬听闻这话,脸色暗淡下来说:“没有吗?那当初洛阳誓言,惠义哥哥就未实现。”

    李惠义见蔡文姬要掉下眼泪,心知已耽误其不少青春年华,是时候该做决定了。

    “文姬妹妹放心,此次接蔡老先生回来,惠义就给文姬一个交代。”

    蔡文姬听闻此话,脸上有恢复笑容,开心的问道:“惠义哥哥,这可是你说的,文姬可没逼你。”

    李惠义见蔡文姬已恢复开朗性子,就准备告辞离去,毕竟现在还未迎娶,如若让人传出,恐怕有损蔡文姬名誉。

    蔡文姬见李惠义要走,赶紧上前拉住说:“惠义哥哥何时出发?文姬求子龙哥哥一同前往,免得惠义哥哥遇见危险。”

    李惠义听闻蔡文姬之言,心想赵云也无事情,不如让其一起前往,也好会会天下豪杰,于是留下出发时间,就笑着离开。

    李惠义离开蔡文姬屋中,就走出府外,前往田丰府上,来到田府门口,就直接被下人迎进厢房。

    “元皓先生,此局你又要输了,哈哈哈。”

    田丰放下棋子,看着开心的郭嘉说道:“奉孝棋艺精湛,元皓自愧不如。”

    郭嘉头也不抬的收着棋子说:“元皓先生夸奖啦,小子与先生相比,那是不值一提。”

    田丰心知李惠义今天会来,于是准备先做一些铺垫。“奉孝既然有如此大才,为何不留在辽东辅佐主公,可是心中已有他选?”

    郭嘉停下手来,收起玩世不恭的样子,认真说道:“人生择主,好比一场豪赌,如若轻易选择,只怕会丢了性命。”

    田丰见郭嘉并未正面回答,于是开口说道:“奉孝此言有理,只是不知奉孝以为当今天下,何人可以为主?”

    郭嘉思考一会说道:“本想到处寻找一番,可是如今被困辽东,只能从消息判断,所以奉孝以为袁本初可以为主。”

    田丰听闻郭嘉之言,认真说道:“袁本初确实不错,但是其四世三公之名,必定有大量人才前往,奉孝此去,只怕难得重用。”

    郭嘉自信回答说:“如若有真才实料,难道还会怕明珠蒙尘,元皓先生多虑啦。”

    李惠义早就来到门外,听闻屋内二人谈话,就制止准备进去的下人,然后挥手让其下去,自己一人在外旁听。

    此时李惠义听闻郭嘉之言,放声大笑走进屋中。“哈哈哈,恐怕要让奉孝失望了。”

    郭嘉正见田丰无言已对,以为自己说的有理,此时听闻李惠义笑声,当时心中有些不悦。

    “辽东候为何发笑,难道觉得奉孝说的不对?”

    李惠义见郭嘉已有出仕之心,决定打磨一下郭嘉自信,让后布下套路,力求收服郭嘉。

    “奉孝真是夜郎自大,那袁家乃是世家之首,更是有四世三公美名,袁绍麾下也大多是名门人杰,想你一寒门学子,还想得其重用?”

    郭嘉不服说道:“奉孝自有真材实学,可不像那些世家大族,沽名钓誉者。”

    李惠义见郭嘉不服,接着说道:“对,奉孝确有才学,就是因为有才学,才更会受人合力挤兑,难道奉孝还不知此理?”

    郭嘉脸色微变,但是还是不服气说道:“只要袁本初看重,就算有人挤兑,那有何用?”

    李惠义见已差不多,于是问道:“既然奉孝如此自信,敢否和惠义赌上一赌?”

    郭嘉心中本来就不服,此时被李惠义一激,毫不做思考说:“有何不敢,辽东候尽管说来。”

    李惠义见郭嘉答应,心中笑出花来,但是未表现出来,只是冷冷说道:“好,既然如此,等过几日,惠义要领军前往洛阳,与袁绍等人共讨逆贼董卓。到时奉孝与我前往,可自行拜访袁绍,如若袁绍确是奉孝心中名主,那惠义就放你前去,决不阻挡奉孝前程。”

    李惠义停顿一下,看着郭嘉接着说道:“如若奉孝看不上袁绍,惠义希望奉孝留着辽东,从今往后,听从惠义号令,你可敢赌?”

    郭嘉看着李惠义,心想袁绍大名如今天下共知,难道会比不过小小李惠义。

    郭嘉考量一番,开口说道:“好,奉孝就接下此赌,希望辽东候说话算话。”

    李惠义严肃回答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希望奉孝到时可别后悔。”

    郭嘉毫不相让的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奉孝原话奉回,希望辽东候到时可别阻拦。”

    “哈哈哈!好!好!好!那惠义就不打扰奉孝,等来日大军开拔相见。”

    李惠义见此行目的已经达到,心情愉快的哈哈大笑离开。


………………………………

第152章 十九路诸侯(求收藏求收藏)

    中平六年七月,随着袁绍的号召,天下豪杰纷纷领兵前往洛阳相聚,已商讨董大计,随便从中谋取利益。

    前来洛阳讨董的分别有汝南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长沙太守孙坚、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

    袁绍随着众人的到来,就以人多令杂,恐大军调度有异,于是让众人推选一盟主。

    众人见此,纷纷以袁绍带头号召为由,让其当此盟主,袁绍心中正有此意,于是推辞一番,就接下此令。

    袁绍接任盟主,就准备歃血为盟,起誓如若有异心者,人人皆可诛杀,再择一良辰祷告上天,已求讨董成功。

    这日祷告仪式已准备妥当,袁绍手拿祷文,正准备登坛祷告时,就见远方烟尘滚滚,吓的赶紧让人前去查探。

    袁绍还未等待来人报告,就见大军已来到营外停下,然后一人领着十余骑进入营中,直往众人而来。

    “哈哈哈!还好赶上,辽东候李惠义领军前来,与各位英雄豪杰共商讨董大计。”

    因辽东路途遥远,李惠义命陷阵营日夜赶路,生怕错过此次联盟,此时见才刚刚开始,心中担忧一扫而空。

    袁绍听闻来人乃是李惠义,当时脸拉了下来,不悦说道:“本初好像没有请辽东候吧,为何辽东候不请自来,难道是董贼那厮派你来的?”

    旁边袁术见此,拔剑说道:“本初何必与他废话,管他是不是董贼派来,乱刀砍死即可!”

    “放你娘的屁,我家主公千辛万苦前来相助,尔等还不识好心,看某不教训教训你,让你满口喷粪。”

    典韦说完,就欲拍马冲出,李惠义见此,赶紧拦住说道:“袁氏兄弟,菜鸡一对,恶来有何必与他们一番见识。”

    典韦虽然不明白菜鸡意思,但还是停了下,李惠义见此,就看向袁绍等人说道:“既然如处,本候自立一营即可,也省得袁氏兄弟害怕,哈哈哈!”

    “你、你……”

    “你、你……”

    “惠义莫走,莫走!”

    袁绍、袁术二人气的说不出话来,曹操见到李惠义到来,当时就想向前叙旧,怎奈袁绍强先发话,此时见李惠义要走,赶紧出声挽留。

    曹操边喊边上前拦住李惠义去路,李惠义见曹操挡着马前,只能翻身下马,随行亲卫见此,也跟着下马守候一旁。

    李惠义也多年未见曹操,此时也是万分激动,但是心中还是不快刚才之事。

    “孟德你我多年未见,是该好好聊聊,不如这样,等惠义在旁安好营寨,再请孟德前来聚,你看如何?”

    曹操见李惠义说完又要走,赶紧上前勾住肩膀小声说道:“惠义兄,那袁本初小肚鸡肠,难道你也要和他一般见识?”

    李惠义也小声回答道:“孟德啊,要是今天惠义向其示弱,就算能留在盟军之中,只怕也是无任何发言之权,那还不如另起炉灶,免得受人白眼。”

    曹操拍拍李惠义肩膀,笑着轻声说:“惠义放心,孟德起誓,保证不会让你受气,这总可以了吧。”

    李惠义见此,就不在言语,曹操见李惠义不再说话,就拉着李惠义走向盟军中。

    “袁盟主,讨董乃是天下大事,再说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辽东候领精兵到来,我等应该夹道欢迎,怎能为点私仇,而不顾大义。”

    曹操话音刚落,就见孙坚出来说道:“是啊!辽东候不远千里而来,如若让其另外安营扎寨,只怕会寒了将士们的心。”

    孔融这时也出来附言道:“孙将军此言有理,到时董卓见此,也会取笑我等。”

    陶谦见此时正是向李惠义示好的时机,赶紧向前小声的向袁绍说道:“既然大家都让辽东候留下,那盟主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免得伤了和气。”

    袁绍听闻陶谦之话,心知此时在不见机下坡,只怕有损自己盟主形象,于是只能点头同意。

    曹操见袁绍点头,就让夏候渊带领李惠义手下前去安营,然后领着李惠义上前。

    袁绍见此,就让人修改祷文,然后重新宰杀猪羊祭天,一切准备妥当,就拿起祷文,登坛祷告。

    袁绍祷告完必,就领众人回往营帐,众人各自入位坐下,袁绍就开始发布命令。

    “本初得诸位看重,担任此盟主,如今联盟已成,是时候开始讨董,现在命令汝南太守袁术主管三军粮草,已供大军所需,长沙太守孙坚、辽东候李惠义为先锋,领本部大军开路,其余人等随后跟上,不得有误,否则定斩不赦。”

    众人本以为会商量一番,怎想袁绍直接就发布命令,当时心中不喜,可顾及联盟刚成,只能不悦的称是。

    李惠义见众人虽然不悦,但还是应答,心想别人惯你袁绍,某可不会拿将士性命惯你。

    “启禀袁盟主,本候领兵星夜兼程赶来,此时将士已无力气,不如这先锋另选一人。”

    袁绍见李惠义不听号令,当时就要发火,怎奈曹操先行抢答说:“是啊,辽东候此言有理,不如就换一人。”

    袁绍心知众人不满自己独断,如若此时再和曹操、李惠义争吵,只怕会让人反感。

    “好,既然如此,那辽东候就留下,让孙太守一人前往,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皆知先锋乃是危险苦活,万一自己被包围,不知这袁绍会不会派兵来救,此时听闻让孙坚一人前往,个个点头称是。

    孙坚乃一武将,心中只知为大汉建功立业,此时听闻让自己一人前往,也不在意。

    袁绍见再无人反对,就让袁术准备好三军粮草,然后让孙坚赶紧开拔,争取早日攻下洛阳。

    孙坚大军开拔后,袁绍就让探子潜进洛阳,在城内散布盟军十九路诸侯领三十万大军来攻,已求让董卓兵士胆寒。


………………………………

第153章 孙坚大败(求收藏求收藏)

    联盟刚成,洛阳的董卓就得到消息,此时听闻满城流言袁绍盟军有三十万大军,心中着急无比,赶紧让人召来李儒商量。

    李儒见董卓慌张,当时安慰说道:“岳丈大人莫慌,那十九路诸候各怀鬼胎,必不会同心来攻,如今可派大将领军先行,稳住局势。然后我等把城中散布流言者清处,再集合大军随后赶到,必可一举击溃。”

    董卓听闻李儒之言,细想一番,觉的有理,于是就取纳李儒之言,让华雄领五万大军先行。

    华雄领大军走后,董卓就让吕布诛杀散布流言者,吕布得到命令,就让人潜伏城中百姓中,只要发现谈论盟军二字,皆可就地斩杀。

    在董卓、吕布的命令下,洛阳城中一时无辜枉死者比比皆是,吓的满城百姓都不敢走出家门,胆小者在家都不敢言语。

    孙坚领本部军马一路凯歌,连下几城,袁术看着眼里,心想如若功劳都让孙坚一人所得,那其不是白忙一场,于是命令手下停止孙坚所部粮草。

    孙坚见大军士气正盛,于是决心一举拿下临汝,大军逼进汜水关,那想刚准备命令兵士埋锅造饭,就得知粮草不足。

    孙坚心中好奇,粮草一直是袁术押送,往日都正常到来,为何会出现粮草不足,于是召来粮官询问。

    孙坚从粮官口中得知,袁术已有近十天未送来粮草,当时气的破口大骂,眼看就要兵指洛阳,怎奈无粮草支撑。

    孙坚骂完以后,就让人前往袁术处催粮,然后命令大军原地安营,等待粮草到来。

    而此时董卓先头部队已经到达,领兵大将正是其麾下西凉猛将华雄。

    华雄领大军进驻临汝,就命令兵士出城打探,得知盟军先锋孙坚领部驻扎城外不远,并且营中好像已经断粮,当时兴奋不已,决定领军一举奸灭孙坚。

    华雄下定决心,就让李肃领兵把守城池,自己领本部西凉铁骑五千,直冲孙坚大营。

    孙坚见华雄领军攻来,连忙召集大军抵挡,那想兵士腹中无粮,根本无力厮杀,西凉铁骑几个冲杀,就出现全面溃败。

    孙坚见手下兵士被人如砍菜切瓜一般的屠杀,当时悲愤不已,准备上马与华雄决一生死。

    手下大将祖茂见孙坚已被冲昏头脑,赶紧让亲卫架着孙坚杀出,然后自己换上孙坚头盔,往另一方向杀去。

    华雄见孙坚大军溃败,生怕跑了孙坚,于是领兵到处寻找,此时在乱军中见得祖茂头戴孙坚头盔,立即命令大军围杀而上。

    华雄调大军前去围杀祖茂,才让孙坚等人轻易杀出,孙坚被人架着杀出重围,心知祖茂九死一生,心中悲愤不已,领残军赶往盟军营中问罪袁术。

    华雄追上祖茂,见不是孙坚,当时气的让人乱刀砍死,然后削下祖茂头颅,拾起孙坚头盔,就领大军而回。

    华雄领兵回到城中,李肃得知大胜,深知盟军已离此地不远,如若驻守此地,必定大败。

    于是劝说华雄,此次大胜,已寒盟军之心,应该及时领兵前往险关汜水关把守,等待董卓领大军到来。

    华雄思考一番,觉得此次已立下大功,如若再驻守此地,怕盟军携怒而来,只会得不偿失,于是听从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