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拐个皇帝回现代-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儿再一次送进宫来做皇后。
冯家的地位,岌岌可危。
所以,当务之急,是必须巩固跟朝中势力最大的咸阳王的关系。
亲人,家人之间,其实也一直是利益集团的关系。
冯妙莲不能怪她们的见风使舵,是她这个舵手没有掌握好航行的方向。
她的声音非常平淡:“夫人,我建议你还是不要和咸阳王的王妃走得太近。”
冯夫人一惊:“为什么?”
初夏的风把四周的帷幔吹起来,慢慢卷卷,飘飘忽忽。冯妙莲觉得很冷,身子一阵一阵的颤栗。
“我的孩子没了,就是他们捣鬼。”
冯夫人不敢置信。
她捂着嘴巴:“这……这怎么可能……怎么会?”
当然不会。在外人看来,她冯妙莲才是最大的奸妃,侍宠生娇,连自己的亲妹妹都容不下,赶打出皇宫,废黜潦倒。
不但如此,还指使陛下把太子废黜了,又把彭城公主赶出去改嫁边疆……真正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天下,还有哪一个女人的心会比她更黑??
自己人一旦恨起自己人来,那是比外人更不能原谅一千倍的。
冯妙莲一看冯夫人的脸色时,就明白了这一点。原来这些年下来,他们从不曾真正的从内心深处接受过自己,谅解过自己。自从冯妙芝被废黜的那一日起,自己和冯家就成为了真正的敌人。平素,他们不敢得罪自己,只是为了从自己这里捞取一些好处。而现在,自己蒙难了,便一个个慌不迭的了。
反正,冯老爷也要死了,自己和这家人,其实还有什么关系??
她也不觉得任何的悲哀。
冯夫人却震惊得无以复加,声音很小,而且一直在颤抖:“皇后娘娘……这可是真的??陛下,他知道吗?”
。。。
………………………………
第1965章 番外:黑幕重重3
冯妙莲仿佛被人狠狠地揍了一拳。
陛下,他知道吗??
拓跋宏,他知不知道这一切???
她觉得很疲惫,其实,他知不知道,又能如何??现在,咸阳王已经随他出征了。咸阳王是前方大将,又是他的亲兄弟,大战当头,他还能如何???
她慢慢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又放下去。
“来人……”
侍女们捧上来一只巨大的珠宝盒。打开,里面的首饰却不多,只中间几枚珍宝灿然生辉,令人不可逼视。
“我历年的私房体己钱都给了陛下……”她看着冯夫人愕然的神情,语气很温和,“陛下御驾亲征,需要军饷。女人在后宫享福,有吃有穿,拿着太多珍珠宝贝有何意思?又吃不得穿不得,戴在身上还冷冰冰的,也没什么意思。我就把我的那一份,都捐做军饷了。这几枚剩下的,你带回去。还有一点山参和补药……”她扫一眼桌上,都是咸阳王妃送来的。
“这些东西,你都带回去。如果父亲还用得上,你就给他用……”
她顿了顿。
看到冯夫人眼圈通红,眼泪留下来了。是啊,冯老爷也许是用不着了。他比冯夫人的岁数大得多,已经七十岁的人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且,冯老爷这些年来,酒色财气无度,所以,这一切,都是很正常的。
但是,他也许是这世界上唯一对自己有一星半点挂念的人了。
冯妙莲也沉默了一会儿,但是,她没流泪,不知怎的,眼眶很干,无论出现什么催人泪下的场合,她都没法流泪,也没有这个心理诉求。
只是把匣子递过去:“冯夫人,这点心意,你收下好了。”
冯夫人急忙推辞:“这怎么好……娘娘,还是你自己留着吧……我们都没有捐献出任何军饷……这东西,我不敢收……”
冯妙莲淡淡一笑:“军饷只是我的一点心意,陛下也并不是到了非要向皇亲国戚搜刮的地步。国库还能支撑这一年的战争。夫人,你就不用推辞了,这点珠宝……唉……你就拿去转送给妙芝吧……再怎样,她也是我的妹妹……”
冯夫人跪了下去,更加战战兢兢。
“娘娘……妙芝没有恨你……真的,她不敢恨你……她这两年老老实实地呆着,从不惹事生非……她决计没有做出半点危害你的事情……”
看吧,这便是她的家人对她的评价――冯妙莲苦笑一下,看着自己盒子里的珠宝。就算你别无用心,人家也觉得你别有用心。
“好吧,如果妙芝不要,那就给父亲办丧事好了……夫人,我这样子,父亲的丧事,我就不回来了。”
她伸手,把冯夫人扶起来。
冯夫人的目光还是很惊疑。冯妙莲笑得很虚弱,一挥手,提高了声音:“送客。”“
冯夫人走出门口的时候,悄然回头,但见帷幔飘忽,贵妃椅上坐着的女人,面孔莫某模模糊糊,甚至于看不清楚了。她忽然慢慢地醒悟道,这便是跟交代后事似的。
她停下脚步,冯妙莲依旧没有看她。
冯夫人的身影,彻底消失了。
冯妙莲这才慢慢地站起来,看着空空荡荡的帷幔。
一股极度的虚空席卷而来。
此时,她终于察觉,自己再也没有任何的倚靠了――冯老爷死了!!冯老爷死后,她便再也得不到任何的倚靠了。
无论他是怎样的不爱她,不在意她,可是,他还是她的父亲。只要他站在那里,别人便多少有个忌惮,弹劾之前也会多考虑几分。
但是,他死了呢??
冯老爷死了之后呢???
放眼这天下,还有谁还可能成为自己的靠山????
每一个皇宫里的女人,哪一个不是有着极其深厚的背景?娘家的权势决定了在皇宫里面的地位,如果没有权势的,则只好忍气吞声。当年的冯妙芝,仗着冯老爷的家世,横行无忌;当年的高美人,仗着高丽国以及和咸阳王的私交,也能够摆平许多事情。如果是得不到家族支撑的,在后宫稍微犯下一点事情,根本等不到对方直接跟你交手,对方的家族,父兄,就会发动他们的同党,三番五次的上奏折,让你被小山一般的奏折所淹没。
当年她在家庙的时候,冯妙芝和好多妃嫔的斗争中取得胜利,皆是如此。
如果单单靠帝王的宠爱,那是不行的,也不现实。帝王也斗不过无数大臣的权威。如果这个帝王不是暴君的话,就更不好办,他必须分分钟注意自己大臣的动静,注意自己是否受到申讨。有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为了维护自己的真正至高无上的明君的地位,一旦遇到无数逼宫的事情,他显然是会选择让女人忍气吞声的。
高美人之所以死,便是她的势力没有斗过当时以冯妙芝为首的皇后的势力。
甚至于,她冯妙莲也是帮凶之一。
她缓缓地起身,去御书房。
这是她怀孕之后,第一次走进御书房。
在这里,拓跋宏每天都会工作得很晚很晚,他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中年时代……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都是在这里消磨掉的。
对一个皇帝来说,不能有任何的业余爱好,也不能有任何的私人情感,他必须是一个铁面无私的机器人,才能达到臣民渴望的理想明君的高度。
她慢慢地在龙椅上坐下去。
案几上是堆积如山的奏折。
她随便捡起几张,摊开。
都是紧急军情之类的。
又看另一堆,拿起一封看了,就面色雪白。那是一封弹劾她的奏折,再拿起其他的一看,好家伙,居然有十几封。
这十几封奏折,按照惯例,都是由一些地位很低的言官先行发难,然后,再由中级官员,再然后,是高级官员……这是结党的利益集团,要扳倒另一个利益集团常用的手段。
冯妙莲一边看,手一直在颤抖。
她再是精明能干,但毕竟是个女人,而且早年一直是个受宠的女人,危机感不强,所以,压根就没想到,自己有这么多的大罪:
横行后宫,挑拨离间,威逼太子……
一桩桩,一件件,在这些官员们的笔下,她十足地成了一个苏妲己一般的女人。
她一边看,一边愤怒了。
当看到一封最新的奏折,上面居然写,因为她冯妙莲心狠手辣,才让腹中的皇太子夭折……
她手抬起,正要把那封奏折撕得粉碎,但是,却生生地停下来,目光落在上书人的名字上面。
那个名字很陌生,她从未听过。
但是,她可以肯定,这是咸阳王的爪牙。
。。。
………………………………
第1966章 番外:黑幕重重4
趁着她丧子之痛,趁着冯老爷病危,这个利益集团已经判断出,她的所有的王牌都出尽了,手上只是一把烂牌了。
这个时候,才是他们一鼓作气干掉她冯皇后的时候。
她的手一直都在发抖,拿着轻飘飘的一封奏折,居然重若千钧。
但是,她居然没有撕碎这些东西,而是一封一封,仔仔细细地看了。
是的,跟她判断的一模一样,她是后宫的敌人,是六宫妃嫔的公敌,现在,她一落难了,那些妃嫔们当然不会自己动手,而是立即发动自己的父兄动手。
无论拓跋宏多么宠爱她,,但是,他不可能不顾忌这背后巨大的舆论压力。
每一个皇帝,都是一个公司的老板,除了他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大小股东,他必须对股东们负责。
在女人的斗争里,男人,无非是一个道具而已。
此时,她才悚然心惊,自己在后宫横行这么些年,无形之中,靠的还是这个家族,以及冯太后的余威。
就算当这一切都不复存在的时候,还有拓跋宏。
如果不是他的真心诚意,凭借自己做下的那么多事情,岂能呆到今日?
当肚子里怀着孩子的时候,她一直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但是,肚子里的孩子没有了。
那本是他和她连接的最最亲密的纽带,是二人之间修补裂缝的最后一支强心剂。但是,这支强心剂,已经破灭了。
现在,只剩下一个干瘪瘪的皮囊的时候,这一切,还如何能自欺欺人下去???
就连叶伽都走了。
以前,他是国师。
就算他没有实权,但是,他也是万人敬仰的国师,有他在,潜在的敌人多多少少都会对他忌惮三分。
但是现在,他们把叶伽都打倒了。一盆脏水覆盖在他的身上,让他的名誉,永永远远都得不到恢复了。
而且,他没见到她。
准确地说,是拓跋宏不让他们相见。
在她醒来之前,就把叶伽赶走了。
这一辈子,都不会再给他们见面的机会。
她知道,隐隐约约里,明白一种挥之不去的恐惧。
但是,她表达不出来。
她在越来越暗淡的光影里坐了许久许久。
这个世界上,仿佛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人。
风吹来,带着一股热气,她的颈子上,额头上,全是汗水。但是,一点都感觉不到热。直到宫女们跑到身边,拿着帕子不停地给她擦拭,惊讶地大声喊:“娘娘……娘娘……您在出虚汗……娘娘,您在出虚汗……”
帕子擦湿了一张又一张,冯妙莲坐在贵妃椅子上,慢慢地,看着天黑了。仿佛她自己的生命,就像一朵花,迅速地盛开又枯萎。
距离京城已经一百里了。那是一处极其隐蔽的地方,日暮,尚未亮灯。
一骑快马逍遥而至,马上之人跃下来,纳头就拜。
一个戴着大斗笠的人走出来,接过火器封好的密件,顾不得多说,立即走进屋子里,左右亲信,立即把屋子的门关上了。
一灯如豆。
灯下之人急忙把信取出来,就着昏暗的光线仔细读完,一边看,眉宇之间一边笑,很快,这种欢笑就变成了大笑,无可抑制的,在屋子里回旋往复。
旁边的亲信侍女也陪着笑。
“公主,何事如此兴奋??”
彭城心情大好,竟然对着侍女们也大笑,态度前所未有的温和:“哈哈哈……那厮贱妇……终于得到了报应……她难产了,哈哈哈,那个孽种没有生下来就死了……死了……哈哈哈……她的孽种终于死了……”
“公主,该上路了……”
“她也有今天?真没想到,那个贱妇居然也有今日……哈哈哈哈……死得好,死得好啊……真是上天也对她的嚣张看不过去……是上天要成全我们拓跋家族的江山,看不得这个贱妇当道啊……”
“公主,我们该启程了……”
宫女又催促了一次。
走了这么多天,才走了一百多里。
她战战兢兢的:“李大将军已经到了北疆六镇了,他来信催了好几次了,问公主因何耽误,要公主赶紧去北疆六镇……”
彭城公主冷笑一声,她废了很大的力气,才设计在中途甩掉了李大将军,借口自己有事情,让李将军先去北疆六镇,然后,她便长期悄悄地滞留下来。
如今,得到了这样的密报,怎么还肯离开??
“不行,我决不能走,现在才是扳倒那个女人的绝好的机会。我不能走,必须一鼓作气,把她搞死。”
前方战事,如火如荼。
御驾亲征的拓跋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的对手。这一次,南朝换了一名十分厉害的将领,人称刘大将军。
这位刘将军用兵如神,一扫昔日南朝将领的孱弱和纸上谈兵,两军相持不下,等他赶去的时候,情势依旧没有任何的好转。
所幸的是,拓跋宏一到,当时的中书令高闾也正好率领十万大军从太行山赶来。两只人马会师一处。
高闾是三朝元老了,也是冯太后时期的名将。他的到来,更加增强了拓跋宏的信心。
南朝的军队早已把江淮的战略必争之地寿阳包围得水泄不通。这一日,得到战报,发现北国的主力军队到来,刘将军便立即撤离了沿线的包围,寿阳城,自动解围。
困扰多时的围城,不战而解。鲜卑士兵都高声欢呼陛下大人威风赫赫,这一来就把南朝军队吓退了。
拓跋宏在距离寿阳10里外的大本营里,殊无喜色。他当然不相信部下们的阿谀逢迎,刘大将军不是个蠢才,哪有一闻得对方的皇帝御驾亲征,就望风而遁的事情?最有可能的是,刘大将军另有准备。
这一日,他召集随军将领商议。
咸阳王等人首先称赞陛下德行震天,一来就吓退了南朝大军云云,说什么陛下是当今天下百年不遇的才俊,南朝黄口小儿,不是敌手云云。
河南王说:“从上次弘文帝亲征江淮到现在,已经二十五年了。中间的十几年里,太后忙着变法,整顿,发展生产,对南朝很少用兵,双方都是处于休养生息的阶段。但是,没想到南朝现在居然敢来主动惹我们……”
。。。
………………………………
第1967章 番外:黑幕重重5
咸阳王立即接口:“正好,趁这个机会,一定要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
拓跋宏问:“你们认为,现在进攻的胜率有多少?”
几名鲜卑大臣七嘴八舌:“南朝军心动荡,惧怕陛下威风,我们不应错失良机……”
“对,军事有云,就要趁着敌人军心不齐,趁胜追打,等他们缓过气来就不好了……”
咸阳王也说:“我也认为大家的说法有道理,我们不如一鼓作气打过去,如果失去了这次机会,恐怕以后让南朝养虎为患,就更不好攻打了……”
拓跋宏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看着对面的高闾和中书令谢贤。尤其是谢贤,他是一个和拓跋宏差不多岁数的年轻人,是南朝投奔过来的名士,也是显赫一时的南朝名门大族,谢迁的后人。
他貌不惊人,沉默寡言,当群臣振奋不已的时候,他一句话也没有说。
拓跋宏问:“高闾,你认为下一步该怎么打?”
高闾说:“陛下,老臣已经在这里驻守了二十几年了,和南朝的战争基本上有一个规律:冬春作战,一般是我们占上风,说穿了一点也不稀奇,因为这两个季节,天气寒冷,淮河惯例结冰。只要结了冰,我们北方战士耐寒,在冰层上一马平川,如履平地,所向无敌;而到了夏秋季节,南朝军队则往往占据上风,因为他们精通水性,可以在淮河边上排兵布阵。所以说,目前并不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几名鲜卑将领一听急了。
“高闾,你为何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你没看到陛下一来,敌人就不战而溃?”
咸阳王十分激动:“我们该趁此天赐良机打到建康去,完成太祖太宗以及太皇太后的遗愿,统一神州,建立一个天下一统的最大帝国,超越秦始皇……”
“……”
拓跋宏沉思着,并没有理睬众臣的争议。在他出征之前,冯妙莲就对这个情况做过分析,而且是不止一次地劝阻他。
此时,来到了前线,他变得分外的冷静,竭尽全力,把“杨坚”这个名字摒除自己的脑海里。现在听得大家热烈争论这个问题,他忽然问:“南朝军队里,是否有姓杨的将领?”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
“没有。”
“的确没有,现在南朝的厉害将领有萧大将军,刘大将军,陈大将军……但是,从未听过有什么姓杨的将军……”
谢贤是从南朝过来的,他对南朝的名门望族了如指掌,也慢慢道:“陛下,南朝军队里的确没有什么姓杨的将军。”
拓跋宏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谁也不理解的笑容。
他转头问高闾:“高闾,你为何一言不发?”
高闾的面色有点难看。
“陛下,老臣是在担心南朝军队有什么大的行动。”
“哦?说来听听。”
“自从陛下到来之后,寿阳解围,我们现在的大本营北山就和寿阳连为一体了。在这一共十五里的连绵地带,我想,如果南朝要进攻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我们的几十万大军分为两截。”
咸阳王打断了他的话:“高将军何出此言??我们占据的是南北两处高地,南朝岂能从中间穿过截断我们??他就算能绕道出其不意地到了中间,可是,我们到时一俯冲,两面夹击,南朝军队岂不是一败涂地?刘大将军如此厉害,他岂能出此下策?”
其他将领也纷纷道:“这不可能,没有人会蠢到这么干。”
高闾便不再说什么了。
拓跋宏下令大家解散,各自准备布防迎战。
当天傍晚,拓跋宏召集高闾、谢贤等人陪着出去巡视营地。
一路上,君臣等人随意聊了一些情况,到返回的途中,拓跋宏忽然道:“高闾,你今天是不是有话没有说完?”
高闾恭敬道:“老臣知道,什么都瞒不了陛下。不过,这话藏在心底,实在是不舒服,老臣必须说出来。”
他随手一指四周:“陛下,你看看周围,怎么这北山周围十几里地根本看不到什么大树和石头,这不是很奇怪么?”
拓跋宏放眼四周,果然,这北山号称是山,但是到处都是光秃秃的,此时正是盛夏季节,草木茂盛之季,怎会这样?
他一惊:“难道是南朝派人把大树和石头都搬光了?”
“对。老臣这几日亲自去考察了周边环境,发现到处的大树都被砍走了。我担心的是他们在淮河下游筑起大坝。”
“他们为何要筑大坝?”
“陛下,这是有深意的。现在正是盛夏,正是淮河水流量最大的时候,您想,这大坝一旦修起,淮河水就不能下泄,必然倒流回来,水位升高。到时候,我们抢夺的寿阳就会变成孤岛,北山就成了河岸,中间低洼的地方就成了水田。这时候,岂不是就将我们一分为二,各个击破了??”
拓跋宏大吃一惊。
他低下头,但见四周的草田里都是水。因为最近连续下了好几天大暴雨,才雨过天晴,他还以为是大暴雨的缘故,但是仔细一看,怎样的暴雨,也不会抬高这么多的水位。
果然,当夜,草田里的水就把草丛彻底淹没了。
两天之后,驻军地变成了赵侧地,五天后,北山的低洼地变成了湖泊,不到半个月,湖面就变成了大河,几乎和淮河海天一色,分不出陆地了。
高高的寿阳城彻彻底底变成了一片孤岛,而大本营北山,刚好就成了河岸。
不谙水性的北方军队,一见这个阵势,顿时乱成一团,加上又被分割成了两大部分,首尾不能兼顾。此时,南朝的军队趁势派出上千艘大小舟船,连民间的渔船都出动了。这些小船一起冲过来,勇不可挡地向北方军队发起疯狂的进攻。
这些旱鸭子哪里是对手?十几天下来,宽阔的河面上,北朝军队,死伤无数,尸体漂浮在水面上,像密密麻麻的水草……
昔日不可一世的鲜卑将领们都晕了,大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
………………………………
第1968章 番外:黑幕重重6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