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刁民-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承甲端着一碗米汤爬上来,递给赵期昌,咧嘴笑着:“叔父,刚问了一些个弟兄,弟兄们不怨叔父多事。”

    双手捧着黑瓷碗,赵期昌饮一口米汤,摇头:“若连这点良心都无,这捕倭军有还不如没有。这世道就这样,有多大本事,就该有多大脾气,否则一个个都以为你好欺负。”

    张承甲听了笑了笑,笑的勉强,点头:“也是这话,不少弟兄累坏了,可心里头就是痛快甩那姓吴的知府一耳光,想着这心坎儿里就舒爽。”

    赵期昌抬手拍拍张承甲手臂,安慰道:“别担心什么,一时半会儿没人能奈何我什么。这做官还是做人,有退路是好事,可退路太多就没了前路。而路子太多,又会挑花眼迷了路。做什么,愚钝一些比朝三暮四要好,就像我说的那个猴子摘桃子一样。摘一个丢一个,不如吃一个。”

    张承甲只是点头,并不接话,得罪正管的知府太老爷,想着就不是太美妙的事情。

    中所城内两条街道上的人影汇入门院,人影踪迹渐稀,只有西门处还有排队入城的牛马、车辆。而东门处,十余骑陆续奔入,停在校场寨门前纷纷下马。

    当首一骑正是李昼,站在营门前拱手,仰着头:“将军张知县已动员三班衙役,五更时就能运抵犒军牛酒。”

    赵期昌慢悠悠喝完黑瓷碗中米汤,亮了亮碗底,握着披风一角擦拭唇角笑道:“弟兄们风餐露宿为国出力,乃本份。可不是为了那么一顿牛酒”

    李昼猛地单膝跪地,俯首;急声道:“将军吴府台已得悉此事,甚是赞扬将军有古之名将风度。或许,此事另有内情。这不吴府台得悉后,便急着令张知县筹备牛酒。这是向将军赔罪啊”

    不见赵期昌言语,周围三五成群坐在马扎上的军官各自吃喝着,并无开口劝谏的。

    李昼只能又说:“将军吴府台毕竟新来,颜面比什么都重要。能令张知县三更而起,已是难得的让步了卫里做什么绕不开府里,若将军领着弟兄们逞一时意气,就怕那吴府台恼羞成怒,说动省里,给咱卫里设立二三巡检司,到时一切可就迟了”

    他可是知道赵期昌对巡检司的抵触有多大,当时赵期昌什么地位,捕倭军什么身价现在再设立巡检司,不说赵期昌,光捕倭军就抹不下面子。到时候为了面子,会跟省里掰腕子,胜负在李昼看来是很明显的。

    赵期昌听着努嘴,挑眉问:“这姓吴的什么来头”

    李昼这才抬头,道:“贵州卫世袭百户出身,乃监生拔贡,以县典史起官,屡任河南、山东府县佐贰、正职,此前是卫辉府同知,已有五十余岁。”

    赵期昌点头,如果李昼没说谎,说明这位姓吴的混了大半辈子,并无什么传统硬靠山。这种拔贡监生能升到知县已经是稀奇,能熬到五品以上,不会钻营、来事情,那就别想有什么作为。不管怎么说,光拔贡监生的本钱能混到这一步,说明这人本事还是很不错的。

    他左右看一眼,那边坐在马扎上喝茶的张茂会意,干干笑着:“可军士疲敝呀。”

    赵期昌也是点头:“李镇抚,李家世兄,咱都是卫里人,也就不说虚的。别指望眼前军士调头向西,待弟兄们休整两个时辰。张知县这人不错,他来犒军后也就到了正午时分。如果那位吴知府能在正午举行检阅、夸功一事,弟兄们还是可以咬咬牙回府城转一圈。至于小弟,思家心切,若是吴知府给我面子,改日可来朱高城议议本府军民备倭一事。”

    李昼重重抱拳:“将军所虑,下官明白。”

    赵期昌的幕僚白庆丰、李羡则是互看一眼,不觉得如此做会有大麻烦。毕竟是那位吴知府先招惹的捕倭军,捕倭军不好集体追究这一点误会,那赵期昌本人如此做驳了人家面子,又留下关于政绩的线索,不愁吴知府翻脸问题。

    吴知府的屡历摆在那里,说明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最起码是个十分熟悉官场规矩并老于世故的人。赵期昌可以接受他的这一点点诚意,毕竟捕倭军军士需要游街仪式满足虚荣心,可他嫌这个麻烦,只想早日赶回朱高城。

    当然,他这么不去见吴知府,也能算是坚持耍脾气,不给人家面子,挣来的不是赵期昌一个人的面子,而是卫里、捕倭军的面子。

    说的简单了,登州府这边,吴知府是民事主官,而赵期昌是实质上的军事主官。卫里进行城东开荒大计后,已经不缺土地,有了土地自然会拥有一切,不求府里什么。反倒是卫里掌握武力,代表的就是军功。

    现在登州卫、捕倭军就是这么个情况,看你顺眼带你一起玩,看你不顺眼,那么抱歉,你一边儿待着去。

    当然,这是卫里、捕倭军的情况,不是赵期昌的。他真正的心腹武装只有二十四甲骑,另有二十八步军。作为领头羊,赵期昌划分好战利品分配原则,那这个集体构建的武装,将会一直握在他手里。

    再说卫里动员的四千丁壮已经在朱高城集结数日,筑城才是他眼前最为紧要的差事。还有就是在家中地域内好好转转,尽可能详细了解这次夏收的成果。

    稍后赵期昌委任赵显管带中军,与张茂、王文泽一起负责游街夸功、以及各部归建的事情。也不休息,他领着二十余甲骑继续向东。

    朝阳坡,朝晨阳光挥洒,各处栽植的树木存活的成排成列,兴兴向荣。

    东坡上,赵期昌坐在厚厚苜蓿丛上,抓一把碎小如繁星泛紫的苜蓿花,握着花嗅了嗅,两条腿伸的直直,五郎、七郎俱是一身土青黑边道童打扮,以网巾束发,跪坐在赵期昌两侧争着、抢着讲着自己学到的东西。

    心思宁静空明,赵期昌躺下正对着朝阳,眯着眼享受和煦、温暖的阳光,也听着两个小家伙献宝,不时轻嗯一声算是回应。

    未及几时,赵财、赵禄领着六名少年赶向坡面,这些少年人人怀抱账册,紧步跟随。这都是赵氏子弟以及赐赵姓的家生子,是赵财、赵禄二人选拔跑腿的少年,也是一种培养体系。这些少年若坚持下去,今后最不济也能在外为主家看管一家店铺充任掌柜。

    赵财等人见礼后,就跪坐在坡下,赵财开始讲述家中夏收状况:“今岁夏收,因土地新开,是故多种植高粱。而主家、附属六家一共开垦一百二十六顷余十七亩五分地除去主家周边三十顷油菜,余下各处收成稍低于往常二成三分左右”

    赵期昌听着抬起手臂,赵财停口,就听赵期昌含含糊糊道:“账册拿来,说说家中事务。”

    报账这种事情繁琐,家中会议时必须通报,可现在没必要搞这一套。

    清了清嗓音,赵财继续说:“自老爷领兵离去时,家中至今只有两件事稍大,老奴等不好擅专。其一是福山刘家族老刘希孟路过此处,来家中观夏收进程。老奴作陪时,七爷七爷游戏而过。这位刘希孟似乎看中七爷,欲嫁孙女于七爷。”

    赵期昌听着一骨碌起身,抬手抚在七郎脖子上压了压,见七郎一脸迷糊,笑着:“好事,只是来的迟了些。过时不候。”

    赵财点头露笑:“老爷这话极是,错了那村,也就没了那店。”

    的确,若是半年前,乃至是三个月前,甚至是北曲山战事刚结束时,刘家有这打算,自然可以应允。现在要吃现成的美食,岂有这般道理

    联姻是亘古不变的发展手段,两个弟弟是赵期昌手里好牌,哪能这么随意的打出

    见赵期昌扬了扬下巴,赵财继续说:“这第二件事,则是武城赵氏有商队过朱高城,留下拜帖,说是六月上旬会来拜谒老爷。老奴不敢决断,武城赵氏来人也算体贴老奴,说是月底时再来递送拜帖。”

    赵期昌听着努嘴,心中奇怪便问:“我督军行进以潍县、掖县、黄县官道为准,若是商队,怎么没见消息”

    武城在济南府北,若要在登莱行商,过了青州府益都,只能走潍县、掖县直抵蓬莱县这一条官路。

    赵财微微欠身解释:“是收购药材而来的,四月中旬时经潍县、平度州去的即墨等处,估计会沿着海转一圈经蓬莱折返。或许是听闻老爷威名,这才分出人手来拜谒。”

    赵期昌听了微微颔首:“且由他去,来了再说来了的话。”

    武城赵氏为山东赵氏此时最为兴盛的一支,与刘家联姻一事一个性质。半年前若武城赵氏跑过来要与登州赵氏联宗,就是作为分家,赵期昌也是乐意的。

    至于此时,无非两句古话,此一时彼一时与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他现在图谋吞并掖县赵氏,对于武城赵氏还是敬而远之为妙。不是怕武城赵氏要吞并他,因为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因为这年头的宗族联宗图的都是抱团取暖,很少有人会如赵期昌这样,生出吞并对方的心思。

    这也不怪赵期昌,谁怪掖县赵氏与登州赵氏血缘如此接近

    在赵期昌看账册时,庆童纵马前来,跳下马笑道:“家主,张家小娘欲前往中所迎接张守备。路过朱高城歇脚,得悉家主已来”

    赵期昌听了露笑,微微点头看向赵财、赵禄:“准备热汤,洗一洗再见。”

    庆童急忙道:“大军在外,错过兰花浴。张家小娘那里,似乎带了两篮兰花。”

    说着,目光狭促瞥一眼赵期昌,赵期昌只是摇头笑笑。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兰花浴

    第一百八十九章 兰花浴

    五月初,端午前后正是山野兰花盛开的时节。 :efefd而兰花象征高洁,一个洁字自然也意味着干净、健康,寓意美好。故而,民间有五月初洗兰花浴的习俗。

    对于兰花浴赵期昌并不陌生,只是四年没洗了,噩梦一样的四年。而这阔别已久的兰花浴,也显得稍微特殊一些。

    白石墩,家宅中后院灶房里。

    赵期昌泡在澡桶里,张祖娥双袖挽着,双手搓着皂角汁液落在赵期昌头上,纤纤素指落在赵期昌头颅发间轻揉轻按,搓洗赵期昌满是油垢的尺长黑发。

    赵期昌闭着眼睛,讲述着一路见闻,包括那位固堤店的秀才周是问。当他率军离去后,固堤店就发生了一件大事,不过与他无关,只是李知县认为赵期昌可能与周是问有点关系,派人通告了一声,只是撤军路上的小小插曲。

    “那位周秀才早年贫寒,参与府试时连文房四宝居然也是凑不齐整。若无河东军所赠一支笔,也就无那秀才功名与温饱生活。”

    对于这个社会的风气,赵期昌已有了足够的经历,笑贫不笑娼。

    别看读书人地位高,实际上还只是清高。乡人所谓的尊敬,只是一种生活的技巧。没人会去得罪一个读书人,因为读书人的未来充满变数。故而再落魄的读书人,也只有私下的嘲笑,而无当面的讥讽。

    某种意义上来说,宦官、读书人在民间都是一样的,暗地里不知道被骂了多少,当面或外人那里,是不会有人开口骂什么不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之类的话。

    一个小小的秀才功名,让周是问得到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吃饱肚子不看人脸色的尊严,以及自己坚持所得到的认可,而产生的一种宿愿得偿的满足感都是只有本身经历者才能明了的东西。

    “而固堤店韩氏一族旁支,有人眼红孤儿寡母名下财富,竟生出续娶河西君,吞并主家家财的心思。”

    赵期昌说到这,张祖娥轻笑:“如此呆蠢之人,确系罕见。”

    赵期昌也笑了,按着国法,虽不禁止寡妇再嫁,可政策上不鼓励,反倒对再嫁寡妇所生育后代有一些科举歧视,牌坊从各个方面鼓励寡妇守节。一旦熬到期限,家中免税还会赐予种种好处,更兴建牌坊让寻常百姓家也能有那么一丝抬高门楣的机会。

    被朝廷建牌坊而表彰的寡妇,真的是非常的抢手。毕竟朝廷赐下的不仅仅是实打实的好处,还有修建的牌坊,这代表着在乡野的名望。一个受朝廷表彰的贞洁烈妇,提高门楣还附带种种好处,这也导致闹出不少笑话。

    比如寡妇年轻时婆家、娘家都想着逼迫其改嫁;或者得到朝廷认可后,婆家、娘家又会为争夺寡妇代表的种种好处而大打出手。乡野之间的宗族械斗,爆发原因也就围绕水源、婚姻或者仇恨。

    然而,固堤店韩氏一族的旁支的想法,只能说是太蠢了。尽管河西君这女子与丈夫并无夫妻之实,可毕竟是受法律、道德承认的夫妻。那韩氏子若要娶河西君,还娶到手,那么韩氏一族没有劝阻过这事,只要在三服之内的亲族,最轻也是杖刑一百,稍稍运气不好就是充军、流放。

    因为这乱了常伦,河西君毕竟是韩家之妇,又不是妾,岂有兄终弟及的说法儒家兴盛以前,这种事情不算少,可现在是儒家盛行一千八百年的时代。

    到时候别说韩氏一族的产业,能把命保住就不错了。就连那位李知县,也会因为民间这种荒唐事而倒霉。纲伦纲伦,这是社会道德的根基。

    周是问也没做旁的事,只是在赵期昌撤军当日的清晨,在河边弥漫雾气时听到河西君呼救,他跑过去将那韩氏子一锄头放翻。打死逞凶的韩氏子,其实周是问也没多大的罪,毕竟是人命官司,必须由刑部上奏,皇帝朱批钦定才算销案。

    赵期昌详细讲述,周是问投案后,基本上能说的都说了,就连他放出流言诽谤赵期昌的事情也说了。他只是想借捕倭军的势头,将韩氏一族旁支的龌蹉心思向官面揭露,又不想暴露自己,到时不用赵期昌,李知县自然会狠狠警告韩氏子,还河西君一个安宁日子。

    说罢,赵期昌感叹:“这是个感恩之人,只是过于惜身。”

    他也知道周是问以秀才身份揭露乡邻之间的丑闻会造成什么结果,必然被固堤店上下排斥,认为他胳膊肘往外拐。因此,左近乡邻恶意满满,周是问背负骂名的同时,河西君也会被连累。

    张祖娥拿着布巾汲水,在赵期昌头顶拧着,思量着说:“终究是人言可畏。”

    赵期昌点头,伸出水面下的手擦拭脸上水迹,歪着脑袋说:“修身最难。”

    他的一条手臂被张祖娥握着,她另一手握着湿布巾擦拭,摇着头;突然神情低落起来:“家家有本难经,苦了三郎。”

    赵期昌侧头,看一眼垂眉的张祖娥,抿嘴一笑:“珠珠姐,世上除了投胎投的好,旁的人想要富贵,那是三言两句话就能成的与其承荫父祖,不若自开一脉。”

    张祖娥莫名的难过,赵期昌瞥一眼,他也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去安慰,他最不擅长的就是安慰女子。

    从赵期昌身上的污垢,张祖娥也看到了父兄的幸苦,而她的男性亲属基本上都在吃刀口饭。眼前这还是顺利,若不顺利又该如何

    赵期昌握着布巾擦洗水中腿脚,就听张祖娥道:“三郎,你说如今家业兴旺,为何不从捕倭军里退出来”

    神情一愕,赵期昌想了想还是摇头:“我也想过安稳日子,可走到这一步已没了退路。珠珠姐,除国初时,以及两京勋戚子弟,可见过十一岁的正三品武职”

    使劲搓着脚后跟,赵期昌慢悠悠道:“朱应奎、还有老仙长,就连捕倭军各处,看好我的前程,才会心服我这个将军。他们考虑的不是自己得失,而是子弟未来。我若要退,必死无疑。何况,人生难得一世,不杀出个侯伯富贵、青史留名,那未免糟践了这为人一世。”

    张祖娥抚着赵期昌脊背,细细观摩,薄薄的皮肉下面,是结识匀称,又略粗大于同龄人的骨架。

    片刻后,张祖娥才开口:“三郎好志气,可姐姐与娘亲自出军后,便日夜忧虑。家中富贵已足够子孙用度,就想着家中团聚,安稳过日。”

    这话让赵期昌皱眉,便说:“眼前绝无可能,十年后军中根基稳固,也就无所谓在军,不在军里生活。待我名扬天下时,也就能从容进退。眼前退出去绝无好日子可过,谁也不会知我赵期昌何许人物。就等名扬天下后,我赋闲在家,朝中也不敢忘却我这么一号人物。”

    在澡桶中转身,赵期昌上下打量张祖娥,见她双目微红,强忍着不哭。便挤出笑容:“到明年此时,我会专心修建朱高城。捕倭军也需时间裁汰内部,精缮军械、完善战术等等,只有如此,我才能安心带着他们走出山东,并带着他们回家。”

    看着赵期昌消瘦面容,张祖娥双手捧着他脸颊,低声又似呢喃:“何时才算名闻天下”

    张家也是在张茂、张节兄弟手里起来的,她从小的记忆就是与母亲、兄长在一起,很少见张茂。张茂在外混荡十余年,什么名堂都没闯下,眼前还是在卫里得到了根本性的发展。

    她无法想象,所谓的天下闻名,究竟有多么的远。那么多的天纵英才为此而奋斗终身,而赵期昌固然神异,可这个许诺,还是让她觉得遥远。

    看着她的双眸,赵期昌神色平静:“冠礼之前,出名要乘早。”

    张祖娥还是不相信,垂着头神情委屈,看着赵期昌,缓缓摇头。

    赵期昌只能抬手,压住张祖娥双手,露出得意笑容:“半年前,这话我不敢说。而此时,我敢说这个话。三年后,我当视天下英杰为草芥。”

    张祖娥一听三年后,不由脸颊绯红,眉宇忧色一扫而空,赵期昌自然知道是什么原因,只能感叹这女人,真是不容易猜测。

    在赵期昌目光下,张祖娥心跳加速,微微垂首避开那直勾勾,又平静的目光,忍不住又抬头偷看一眼,耳根赤红发烫,又略略期待。

    赵期昌只是稍有些管不住手,抚着她脸颊,嘴角抿着。

    良久再无动静,张祖娥低声,声音若蚊:“三郎还真是个君子。”

    赵期昌掐了掐她脸颊,真是一个大胆的少女,手探前勾住张祖娥颀长脖颈,尚未用力,张祖娥就自己停停顿顿将头埋了过来。

    面对面,张祖娥也抚着赵期昌左脸颊疤痕,薄薄双唇开启:“君有美德,稀世难寻。”

    “卿亦佳人,夫复何求。”

    唇合唇分,四眸对视,一双眼眸不复以往平静,熠熠生辉;另一双眼眸漆亮,透着似水柔情。

    只是片刻,一对嘴唇又合在一起,如初生小牛吃乳笨笨拙拙却锲而不舍,又似久旱禾苗乍逢甘霖,不过一切汲取水份。

    隔着澡桶,张祖娥怀抱赵期昌,双手交叠扣在赵期昌肩背,赵期昌双手死死扣住那颗如玉光滑的脸蛋,如狼似虎攻城拔地。
………………………………

第一百九十章 巡抚心思

    第一百九十章 巡抚心思

    当日下午,赵期昌来到朱高城工地。 :efefd

    他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工程就没怎么进行,卫里调拨来四千徭役在这段时间里也就完成了居住问题,并将原先烧好的青砖、红砖搬运分散码放,为后续工作提供便利。

    卫里人做事最方便的一点就是有组织度,赵期昌不需要重新划分组织关系选拔头目什么的。他一抵达,近百余的卫里赋闲军官就列队迎接。

    卫里军官编制编满,也只有三分之一人有实际差事可干,另外三分之二有世职有编制的,却没有实职可干。所以冗杂现象严重,好处也就是有充足的后备军官可用。

    军官不是你一提拔那就是军官,一个合格的军官除了自身素质外,最重要的就是威信。赋闲的军官那也是有世职的军官,带领卫里军余做事情,天然有统御力。

    赵期昌虽然与张祖娥之间有了历史性的进展,可这只是早晚罢了。让他心情不好的是这次出军造成的牲畜损失,尤其是拉车的牛,回到中所后大面积病倒,患有消化问题。处置不好,极有可能导致数十头牛的损失。

    朱高城中,赵期昌翻开厚厚的花名册先将在场诸人认识了一遍,这才开口:“修筑朱高城,是省里心里惦记的事情。修好这座城,受益的非是我赵期昌一人。诸位,今后卫里就不止一个备倭城操守官的位置,还会多出一个朱高城守备官位置。三年一转任,就算卫里人能占据一半的机会,那每十年最少有两人能转升守备、游击。旁的也就不说了,且都用心想上一想。”

    见有人不为所动,赵期昌便说:“或许一些世职百户、总旗人家不以为意,那本将就这么说,卫里上头人都通过备倭城、朱高城外调他地,空出的位置还不是由你们这些百户、总旗及子弟来填补”

    “其实,本将也无须说这些,本将以军法治众,也不怕尔等生事情。安心听令,事后自有酬谢。若有欺上瞒下,渎职者,本将也事前言明,卫里做事那就是军事,一切都以军法为准。将爷今日要杀你,你便看不到第二日的太阳”

    好话硬话说罢,赵期昌看一眼选拔出来的十余名头目,一帮人跟着他离去。

    登上城墙,随行的庆童从竹筒里取出筑城图纸,铺开后,赵期昌指着城中道:“城中目前已完成排水暗渠铺彻,卫里此次出丁役做事,主要围绕两样。第一是修筑房屋,一切房屋规格想来尔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