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小刁民-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文泽拱手:“下官推荐赵副千户,赵副千户为人在卫里也是响当当的。再说如今中所荒败,急需一位有手腕的掌印。赵副千户精擅货殖之术,经营有方。有赵副千户掌印,想来中所日子会好过不少。”
卫里来回就那么十余家蹦跶,城东开荒计划戚继光自然有所耳闻。
见余下四家有三家推荐赵鼎明他也见怪不怪,卫里官职变动都是如此,买好票基本上一波就能过。
赵鼎明也不推辞,上前从戚继光手里接印后,坦然坐在黄允良还没坐热的位置上。
四周一片恭贺声,赵鼎明抱拳还礼,面容带笑心里却在流血。
这是升迁之喜,前面花的钱,再加上稍后散会后的宴席,前前后后花出去的都是钱。他的家底这一波后,就彻底光了。
隶属在中所的一帮管事百户不下二十人,一个个都僵笑着与赵鼎明一样心里在流血。赵鼎明新任,他们这些管事百户不表示表示,以后日子自然不好过。
待中堂内平息后,戚继光道:“现在都说说,旧马营一事。”
说着看向赵鼎明,现在这片子在赵鼎明治下,赵鼎明敛去笑容,神情郑重环视各处:“此事之根由,大家也都是明白的。府城要发展,才开口和卫里要土,设立一个市肆。都司府都已下令,卫里硬拖着只会令戚掌印不好做人。”
然后看向戚继光,赵鼎明抱拳:“下官这里有一个不是法子的法子,那就是旧马营戍堡可以撤编戍堡编制,但必须隶属在卫里。可以租凭土地给商户,但土地必须归属在卫里。”
又环视堂内,赵鼎明一字一顿,态度坚定:“卫里,不能再丢土了,否则如何向子孙交代”
坐在八名佥事下面,左首第五的张茂也开口,神情庄重:“就是这个话,我军户身兼保家卫国之重担,若无存身之土如何生存养活一家老小没了活路,谁来拱卫国朝社稷连家里的土都保不住,还谈什么保卫国朝之疆土”
他下首,刘文清也开口:“为保卫国土我卫所子弟战死沙场为国捐躯者无数,捍卫我乡土,儿郎们自然能提的起刀,杀得了贼。”
旧马营撤编干系最大的是临近的左千户所,那位王千户王梁道:“下官附议,旧马营戍堡编制可以撤,但旧马营之土不能割给府里。若如赵佥事所言,旧马营设立市肆后,各家身为东道地主人人享利,也能方便过往商旅买卖,此乃皆大欢喜两全齐美之策。”
他更是戚继光的舅舅,戚继光夫人王氏的远房叔父,他一开口,戚继光便不会当场否决
赵期昌观察堂上主位的戚继光,见他沉吟思索。
赵期昌也知道,府里对旧马营一带势在必得,卫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拖不了几年。建立城外市肆,也是登州发展的必要一环。
西城已经设立一个市肆,形成一个附郭小镇,论繁华不在南城之下。旧马营市肆的设立,府衙门早就发了告示,主要是骡马、牲畜买卖为主。将西城外市肆的买卖分流,更好的维护西城外市肆的洁净。
其实最适合做市肆的地方是北城外,北城沿海就是蓬莱八景,游人众多又有码头方便货物转运。可如今海禁,登州水城就在北城外,这一片如今是禁地,只能打南城外旧马营的主意。
戚继光缓缓点着头:“此事换个步骤,的确有商议的余地。暂且押后,稍后再议。几位所佥事这两日就留在城中,方便与县衙门沟通,变通。”
旧马营戍堡撤编一事,从他上任开始就是一件烦心事,原则上来说这东西撤编后的确利于府城发展,可损害的是卫里的利益。
其后讨论的是蒙山田启业招安后安置问题,这其中左右、前三个千户所不关心。因为他摊派的差事是组建班军番上京畿,给朱应奎这个道员十个胆子,也不敢把田启业部编入这三个所。
这三个所人力不足,也会花钱拉其他所的军户顶上去,外人就别想进去,出了意外其中风险实在是太大。
否则田启业部充作班军番上京畿,惹出祸患来,朱应奎这个登莱两府第一人,绝对会死的连渣都剩不下。武官犯错常常罪不至死,还有剥夺官职允许前线带兵戴罪立功的说法;至于文官管你军户进士还是民户进士,大明皇帝杀文官就跟杀狗一样。
城西那两个所也不可能,这是通往莱州府潍县,进而与济南府相接的主要道路。田启业部贼心不死手痒痒再做下一笔买卖,追究责任就是卫里的责任。
南部山区也不可能,田启业部刚从山里出来,再安排到中左千户这一片,岂不是摆明了逼田启业部重操旧业
所以唯一能安置田启业部的只有前千户所和中千户所,几乎没有任何异议,田启业部划归到中千户所。
看的赵期昌有些傻眼,卫衙门政通人和效率之高高的有些不可思议。这摆明要割中所各家肉的命令,怎么就没一个人有异议
他扭头看一旁张承翼,低声询问:“世兄,田启业部安置,是不是有些草率”
张承翼咧嘴笑笑,探头过来低声道:“中所三十年前,有一家姓田的副千户。田启业招安,朱道员也只能往咱登州卫安置。此前种种,权当不知。”
咽了一口唾沫,赵期昌明白了,田启业这哪是招安,分明是混出头准备回老家过安稳日子。
张承翼继续说:“都说今年倭寇会来,田启业部并入中所,卫里八百捕倭军也就有了一战之力。”
口风一转,张承翼低声哂笑:“倭寇这杀千刀的东西,谁他娘知道会啥时候来这事传的有鼻子有眼,家里老汉推敲,觉得是田启业放出的风声,为的就是招安顺利。”
挑眉,赵期昌微微摇头:“都是一帮子人精,你我兄弟还有的学。”
张承翼摸摸鼻子:“慢慢来,活到老学到老”
坐正身子,也不再言语。
两人短短谈话间,议事的那些人就将八百捕倭军的坑给填上了。其中有三百人已经陆续集中在城东中千户所校场,归戚继光直属;张茂承担三百兵役坐镇备倭城,防守卫东区域。还有二百缺额,则由田启业部充任。
而实际上的捕倭军八百编制福利依旧分散在各家与中千户所各军官手里,其中张茂这边的三百人是实打实的三百捕倭军,由张、赵、刘、王各家凑集。
戚继光手里的三百人,都是八个所各家分摊凑上来,多是军余。为的是用这三百人做场面给城中士绅看,方便捞取第二次资军钱粮。
戚继光自然要卯足劲操训这三百人,最怕的是练好这三百人,转眼就被各处眼红抽走。所以这场会议中,戚继光再三重申,这三百人三年内不能擅离,否则以逃军论处。
这三百人平均下去每个百户所分摊四人以及其操训钱粮用度,这类钱粮用度也是光明正大的路子,可以走捕倭军部分公款,实际支出也不大。为的就是捞取后续的资军钱粮,也有拼凑武力,威慑府里士绅的意思。
所以也都当众答应,形成公议,把戚继光的心病解决。
随后散会,一帮副千户,占据四分之三的各种管事百户离开。
赵期昌与张承翼出来还没走几步,又被戚威喊了过去。
大堂内,此时气氛轻松。
戚继光坐在上首,抬手随意一指示意赵期昌坐,跟着进来的戚威也随意找了个椅子懒洋洋坐下,闭目养神,响起张茂清朗声音。
“旧马营撤销戍堡建制,中所多出这个建制不用也就白瞎了。咱的意思就是提升白石火墩为戍堡,将八角嘴火墩归入白石堡。”
张茂在卫里集议时话语权低于所佥事,可实际上却是卫里戚继光下面第一人。就凭张茂是操守官,就凭张茂手里握着四家凑集的三百实打实捕倭军。
扭头看一眼赵期昌,张茂继续说:“白石墩提为戍堡,原因有以下三个,第一是白石墩当年重建时就是依着戍堡规格建立,可以节省卫里钱粮;其二,白石墩地控险要,加强这里守军军力理所当然;第三,白石墩隶属于芦洋百户寨堡,距离遥远,实际又贴近刘家旺戍堡,军情、调动不变。析卢洋寨百户寨为两个百户寨,足以防备本卫腹心。”
戚继光缓缓点头:“白石墩那里,本官也见了,升格为戍堡是形势所使然。毕竟卫里钱粮不充,另建戍堡力有不逮。若不建,一个戍堡空着,都司府责问起来的确不好交代。”
一名所佥事开口,笑着,目光探索戚继光反应:“旧马营戍堡撤编,是都司府的意思,重建一个戍堡,都司府那里也好说话。一个戍堡重建,成本也在七百石到一千石之间。升格白石墩,卫里大伙都知道白石墩是现有的格局,可都司府不知道。这重建白石墩戍堡一事,或许大有可为。”
其他所佥事一个个抚须沉吟,都在等戚继光开口。赵期昌自然反应过来,不是自己运气好被卫里看重,而是白石墩运气好,运营的好,卫里能扣下给都司府的近千石粮食。
守军与墩军待遇是不一样,墩军还要缴税,守军缴的比墩军少,同时守军编制更大。卫里收上来的钱粮除了部分支用在,还有将多余的运输到都司府。
所以都司府自然不喜欢看到下面卫里有太多的戍堡编制,这都是占钱粮度支的项目。他们最喜欢的自然是墩军、屯军编制。
所以没有更上一级的命令,卫里就别想新建戍堡编制,就是改换编制也不是容易事。现在都司府要撤旧马营戍堡编制,是都司府对不起卫里,卫里转移编制到军事意义更重要的白石墩建立新的戍堡建制,都司府也不会说什么。
反正卫里上缴的钱粮是公款,都司府只是握着使用权,甚至还要服从巡抚衙门的决议,由巡抚衙门度支钱粮。卫里只要名义正当,抠出近千石的工程支用,似乎不难
戚继光皱眉,见下面一个个眼睛发亮等着他,缓缓说:“事情不能做的太过,白石墩升格修建戍堡,所耗钱粮以八百石为限。其中本官要度支四百石用作练军,也算公用。余下的,各家看着分配。”
戚继光是个能变通的人,这一点不需要解释。
众人释然,人人喜悦,赵鼎明作为中所佥事,当即表示会做一份经得起推敲的工程预算。戚继光还要拿着这份预算去找朱应奎,这里通过后再去都司府请求批准。
实际上,因为都司府欠卫里的,也就是过去走走过场,就是报备一下。
至于朱应奎那里是否通过,戚继光也有把握。
………………………………
第四十九章 戚家图什么上
第四十九章 戚家图什么上
白石墩因为堡垒修建在礁石上,属于有墙无池,缺少标准一丈宽的护城河。 有墙无池算不得城,所以戚继光割走四百石练军,张茂、赵鼎明也给赵期昌割来五十石粮食用来修建护城河。
实在引不来水,也要挖掘堑壕把样子摆出来。毕竟白石堡建好后,都司府要派人来视察验收,并记录规格,如墙高度厚度,周长多少,墙外池的宽度、深度,几个门等等都要记录在案。
余下的三百五十石,则由八名佥事、张茂九人瓜分,与其他家族没关系。
这只是初步分赃,还有进一步的分赃款项,不过已经与赵期昌没关系了。进一步的分赃体现在旧马营撤编设立市肆上面,赵鼎明的提议在卫里得到一致好评,虽然撤编卫里显得被动,可到底撤不撤由卫里说话,所以最终主动权在卫里。
和县衙门谈判,其中好处多多,这是一茬子好处。
随着田启业部到来,卫里八百捕倭军便能实打实凑出八百人巡视各处,这样一来上能应付都司府审查,下能安抚人心,对中间来说,也算是治军有力,卫里可以试着与白家接触,谈谈第二批资军事宜。
散会后,赵期昌等人走出中堂,赵鼎明老神在在,腰间沉甸甸的佥事印让他心里踏实,笑着问:“老三,今儿个会议里,可瞧出些什么”
四个老一辈中年汉子都关注着赵期昌,赵期昌右眉微皱:“水到渠成,一切顺利的有些出乎意料。”
赵鼎明缓缓点着头,看着眼前石板地面道:“除了弄翻姓黄的一事我等没有把握外,其他的事情,提前都已通气,大伙心里都有底,这才一口气走完过场。也因为各处心里有底,才愿意看到为兄顶替黄允良。”
双手负在背后,赵鼎明咧嘴笑着:“在衙门里是谈不出什么东西来的,真正的事情都是通气后决定的。待年关前,你那里也就稳妥了。到时候来城里,与各家好好走动走动。”
“兄长教诲的是。”
赵期昌拱拱手,也对着张茂、刘文清、王文泽三人分别拱手,最后与张承翼相互拱手笑笑,暂时分别。
戚继光还要找他谈话,他也有事找戚继光。戚威领路,赵期昌来到后院正堂。
后院正堂里,戚继光正打开箱柜找着东西,见赵期昌进来,扭头笑着:“老弟喜欢什么老哥这里只有龙井、毛尖以及碧螺春。”
衙门里的茶属于正常公务消耗,每年有一定额度的公款购买。以大明朝表面上的扣皮来说,这点公款真的只是一点点,否则中堂会议时人手就能一碗茶。
“寻常清茶,对这个小弟不挑剔。”
赵期昌落座,将腰间绑着的日本刀解下,立在右首桌边。
戚继光端着木盘坐在主位,两个茶碗揭去盖,一截发黄雕花的竹筒上贴着红纸写着龙井两个字,从竹筒里取出一小包宣纸包裹的茶叶,戚继光一分为二倒入茶碗,又在碗里各放了三个捏碎桂圆,戚威提着水壶进来添水。
将一碗冲好的茶推给赵期昌,赵期昌双手接住,戚继光一直不言语观察赵期昌的神态,见他不骄不躁静静等待,本就属于半个闷葫芦的戚继光喜欢同样言语不多的赵期昌,这才开口:“今日中堂会议,卫里格局大变。这一点老弟涉身其中,如何看待”
赵期昌稍稍想了想,神色平淡:“各处一致同意,可见各家心里是乐于看到如此局面的,自然是好事。”
这时候戚威端着木盘进来,放下一碟点心,一碟梨子又离开。
戚继光抓了个梨子递给赵期昌道:“都是前两天买的,本来是招待朱道员的,可这位生性跳脱不拘一格,倒是白花了老哥几十文钱。”
赵期昌接住梨子掏出手绢低头擦拭,嘴角翘起:“这位朱道员是个奇人,也是个好官。”
点头,戚继光也抓起一个梨子捏起披风一角,低头看着擦拭:“的确是个好官,不同于其他官员。自朱道员就任以来已有两岁,卫里每年能省下二三百石左右的额外度支,卫里人对朱道员,是打心眼里敬服。”
朱应奎也很受戚继光推崇,赵期昌在市井时也多听朱应奎相关风闻。这人在赵期昌看来就是个实打实的宅男,除了不得不动身的公务外,其他时间就猫在登州水寨写书。
一个不喜欢作威作福,胡乱生事情的顶头上司,对登莱两府上下来说,的确是一种幸运。
戚继光咬一口梨子,汁水四溅,话锋一转道:“对于你赵家这段日子的手笔,我戚家也是赞同的。卫里如同一潭死水,城东开荒计划也由来已久却迟迟无从下手。那么多地平白荒着,多少军余、军户温饱不足,也让咱倍感揪心。”
赵期昌缓缓咀嚼梨子,继续听着戚继光表态:“你赵家要做的,也是本官,也是先严一直想做的。若八百捕倭军配不齐,此事必须延后。没有这八百弟兄压着,开田后被人抢了,卫里上下就彻底没了心气,只能浑浑噩噩混吃等死。好在,捕倭军凑齐了。”
“城东开荒计划你们可以做,但务必记住,隶属备倭城的三百捕倭军不可下田,必须给本官扎在那里,狠狠操练。卫里这八百捕倭军有起色,府城这边,还有上头都司府都不敢落卫里面子。”
按戚继光这个话,备倭城的三百捕倭军在接下来的开荒计划中就彻底搭不上手。这可是三百精壮劳力,而且持续操训更会消耗各家钱粮,降低劳力,平白增加钱粮消耗一增一减下来,各家开荒必然钱粮、人力吃紧。
赵期昌微微皱眉:“此事,小弟岂能做主戚掌印这话,小弟只能传过去。”
“既然还认我这个掌印,那就按我说的办。班军废了,各处守军、墩军也废了,捕倭军是卫里最后的脸面。若捕倭军也废了,你们开出多少田,都保不住。本官不在意你们各家损失,在意的是卫里各家的心气。”
狠狠咬一口梨子,戚继光绷紧的面皮放松,目光看向院外薄云笼罩的天空:“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新开军田政策、田亩数量上,本官可以进行补助。”
军民开荒免税是既定国策,戚继光真正给出的补偿是卫里帮着瞒报新开田地亩数,这可是源源不绝的好处。
以现在各处的情况来说,上头人根本不敢进行大检地,进行检地清查田亩工作,满朝官员、勋戚都会亏损,等于与朝野做对。
所以报多少田地,就是多少田地。大明开国至今一百五十年,官方数据里,人口还是国初的六千多万,田亩增长的也有限
何况戚继光也说了,这是强制任务,给赵期昌提及这件事,不是让赵期昌做主点头,而是让赵期昌把他的命令传过去。他不需要张赵刘王四家的商量,要的是执行他的命令。
让自己传话,属于非正式谈话,是一种留有余地的通气方式,赵期昌微微思索就能明白。
就与旧马营改建市肆一个道理,是府里的意思,可实际上卫里愿意谈,也是和蓬莱县谈,府里并不直接出面,留下可供缓冲的余地。
赵期昌点头应下,他就是个传话筒,没必要与戚继光谈什么条件。他不够资格,戚继光也不会给张赵刘王四家这个资格。
一个梨子吃完,戚继光又塞了一枚点心过来:“还有白家资军一事,与旧马营撤编一事也能并为一件事。卫里进行让步,八百捕倭军出现在卫里公干,白家会有所动作。”
拿着点心小咬一口,缓缓咀嚼,赵期昌问:“戚掌印的意思是指,若谈的好,白家会通过资军补偿卫里”
“不,是威胁。”
戚继光端起茶碗,右手拿着碗盖拨着茶汤缓缓吹了吹,抬头看着门外云层:“有捕倭军在,都司府好说话,府里也会好说话。可真正获益并不是都司府、府里,所以府里给出的好处有限。市肆改建,决定权不在府里,而在于城里各家。他们满意卫里的条件,府里才会点头答应卫里的一些条件。可卫里各家的额外好处,则需要城里各家补充。”
他扭头,看着赵期昌:“或许白家老爷资军,就存了这方面的意思。故而,这件事情麻烦着呢,一方面卫里要与县里谈,一方面还要通过白家老爷与城里各家谈。哪一面重要,你应该能看明白。”
赵期昌听完缓缓点头,吃一口点心,压一口温热茶水:“掌印的意思下官明白了,稍后就找白老二谈谈。”
戚继美眼角眯起,抿嘴嘴角上翘点着头:“明白就好,老弟机灵能做大事,卫里缺你这样能挑梁的。”
另类的封官许愿
赵期昌说不上淡然一笑,只是笑意更为明显:“掌印安心就是,明日一早下官前来复命。另有一事,是关于辖地内开山引水的,需要火药,想请卫里批一些。”
戚继光眨眨眼,伸了个大拇指:“你那建庄计划很不错,比备倭城规划的好看。至于火药,这东西卫里没有,只能给你硝石、硫磺五十斤,再借一个擅长火器的家丁与你配置火药。前提就是谈好白家这一茬子,否则光着五十斤,你觉得该值多少”
硝石、硫磺都是治疗皮肤病杀虫的药材,市面上可以买到但纯度、数量都是问题,对赵期昌而言价格也是个大问题。他自然清楚这五十斤的价格,没有十五两根本弄不来。
至于火药,都是现用现配。原因就是配好的火药保存是个隐患,意外爆炸是个问题,受潮也是一个问题。
………………………………
第五十章 戚家图什么下
第五十章 戚家图什么下
卫衙门后院中堂,戚继光孤伶伶一个人,闭着眼睛沉思。
戚威进来收拾桌子,他就在门外听着,五十斤的硝硫可不是小数据,虽然是卫里的东西,可拨出去可就没了,戚继光做主给赵期昌的是公物,可赵期昌却是要办私事。
这种事情很常见,按规矩,赵期昌应该掏出价值这批物资三分之一的价钱给卫里由戚继光给各家发下去,最不济也该请各处一起吃一顿。
这么平白给,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若卫里有人不满,把这事捅上去,对戚继光而言多少不光彩。
“老爷,如此是不是对赵百户过于优渥了”
看一眼端着盘子要走的戚威,戚继光摇头:“不是咱心软有意成全,而是卫里欠他的。白老二是个邪性人,除了赵期昌卫衙门里没人能说动白老二。旧马营这边,后续资军,种种好处都与他没关系,各家也都门清,不会拿这批火药说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