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刁民-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掏着鱼鳃,双手在冰冷的水里涮着,刘磐思索片刻:“赵三,你说说何鳌这人。”

    王道成看向赵期昌,赵期昌苦笑:“咱一个小小百户,嘴上无毛,哪知道何鳌是什么人。”

    王道成扬扬下巴:“说说看。”

    “若是朱道员举荐,这是好事;可何鳌平妖僧之乱将近两月,动用近万人徒费钱粮,还走江湖关系图谋刘大哥手中祥瑞。从公来说这人本事不行,从私来说这个人品德不行,不是托付的好人选。”

    赵期昌说罢,扭头问:“刘大哥怎么看”

    刘磐提着两条鱼过来插好搭在火堆上,笑笑:“你说的有理,可正因何鳌无能,这才是一个好去处。咱的意思,可懂了”

    赵期昌一愕,王道成端起酒碗:“那就听公子的,有官身,日子也好过一些。”

    一个游击将军印的话题,对一旁煮蛇的刘瘸子来说已经是滔天大事,对煮水烹茶的孙孟娘来说更是大到没边的事情。

    只有庆童就当没听见,将割好的芦苇束抱来,坐在一旁垂头烤火。

    也只是一愕,赵期昌就想明白了,刘家又不是积年将门,否则也不会保不住旧部王道成。王道成退伍,那与刘家的关系就淡了。现在一省巡抚启用,刘家地盘又在辽东、九边,也干涉不到。

    说到底还是当官好,刘磐为什么要阻止又有什么能力阻止

    王道成给面子问一问,不给面子刘磐一个半流放的人又有什么资格管人家
………………………………

第五十六章 视察

    第五十六章 视察

    嘉靖二十五年九月大,九月二十日霜降,距离霜降已经过去七天。

    又是一月,九月底的登州并不冷,尤其是靠海区域。

    红石山下,受训家丁队伍暂缓操训,军纪、队列训练暂告一段落,稍后会重新编组训练战阵结阵战法。

    现在的家丁两人一组,喊着号子打着土坯泥砖,一块块六寸宽,一尺长,三寸厚的泥砖摔打成型后晾晒,品相好的塞入砖窑里烧砖,品相不好的作为土坯砖作为里层用砖砌墙。当然,烧好的砖,自然是包在墙外头的。

    外围的土垣墙壁也挖好墙基,没有水泥的时代,修建房子、墙壁什么的赵期昌就是个监工,没有什么建树。

    卫里人对于土木活天生就擅长干,就如这土垣墙壁挖好墙基后,以砍伐来的歪瓜裂枣树木在火里过一遍烧焦表面用作防腐,立着扎进墙基里,填入石块固定。

    墙基上就出现一排耸立的烧焦树干,然后将一根根圆直的圆木堆叠如同木筏做模子,固定在树干墙心两侧,高一丈二,宽两尺。接下来的活就简单了,由健妇、少年将一筐筐土倒入,一层层夯实。

    然后拆了固定在两面的木筏,沿着树干墙心平移,继续填土、夯实。如此,一道高一丈二,厚两尺的土垣便出现了。若讲究一点,可以在表面砌一层砖做装饰。若还觉得不过瘾,可以继续加厚土垣,在现有基础上,加厚这个工作量会降低不少。

    不过土垣修建进度差强人意,还要修中间的房子,集训的家丁也抽不出人手,受限于人力,每日也就能修三四丈左右的长度。

    赶在开春,就能大体上将土垣修好。

    没有院墙的房子算不得家宅,没有外墙的村庄,也算不上合格。就连宫殿,每一座殿也是有墙围起来的。居住环境缺乏必要的防护,在这个国度是难以容忍的缺陷。

    墙意味着安全,也是规矩所在。被侵掠的历史沉淀在血液记忆中,民族本性中对于危险的预防,在建筑中体现的淋漓至尽。

    庄子外围的墙什么时候修好,才表示这个庄子建立。

    庄子里现在已修好一排十二所房屋,都是最简陋的修筑方式,板筑的土墙,木梁架上铺盖茅草、麦秸草帘子,不留窗户,完全就是应急的产物。

    赶在十月底,再修建一排十二所,才能缓解墩里紧张的居住环境。现在墩里,赵期昌都要和张承甲拼床睡,更别说下面人。基本上都是男女分开,睡的多是大通铺。

    陈明心也领着一帮子人在山坡上修建,准备给老道士修建一座新的道观。新的道观在坡南,坐北朝南。前院一座大殿,两处侧殿,后院就是老道士起居所在。已经挖土埋下大量竹鞭,一座竹林似乎过一年就能生出。

    山坡正中,自然是属于赵期昌家宅后花园的建筑区域。这里依旧荒着,完成庄子外围土垣修建,修够房屋,将庄内空闲土地开发完成后,才会开始大力修建他的大宅院。

    最快,也要再等一年。

    九月二十七这日,戚继光领着家丁前来视察白石堡修建工作。

    山坡背后,渠沟已经被填上,积蓄了一个小小的水泊。水坝垒砌工作还需要等一个月才会动工,等天冷后不能修建土垣、墙壁时,才好把人手抽过来。

    厚度大约在七丈的山岩之中,两头分别挖出一个一丈深岩洞。赵期昌弄来的火药成了摆设,负责打洞的两户人家,方法也简单,堆起柴木烧半天,凉水往滚烫岩壁上一浇,大块的岩石就裂了。

    一天烧一次,这个进度也是很不错的。在年底前,完全能将饮水岩洞打通。年关左右,也能完成石坝垒砌工作。

    不影响开春春耕引水灌溉,进展良好,各处也都铆足了劲。

    说的难听了,一天三顿饭管饱,只要有事情干,这个年头的百姓就能孜孜不倦的去干。

    新开的二十四顷霜降后,也是翠绿翠绿一片。受限于土地新开,也缺乏劳力拔草,但一片片地里的东西不是假的。

    大面积的白菜一团团的,密密麻麻不甚齐整,芹菜一片片缺乏养护,墨绿色的萝卜叶子更是铺满了一地。

    戚继光握着马鞭站在山坡上俯观,缓缓点着头,心中感叹不已,隐隐生出一丝嫉妒。

    这才两个月,赵期昌从无到有,如今名下有土地二十余顷,手里握着三百余人口,还有近五十人的武装。再给两年,按照现在的发展形势,翻倍也是正常的。

    而他呢

    父亲不会做人,有好名声却没多少真正可靠能让子孙依赖的人脉,他父亲又不喜欢仗着权职地位经营产业。现在留给戚继光只有一批要养的家丁,唯一的收入就是二百亩地,以及勉强能生活的俸禄。

    他不得不嫉妒赵期昌,这个月若无赵期昌给的那十两银子,他必然会破产。

    他也有心效仿赵期昌,加入城东开荒团队,可他不愿意,这是与他父亲戚景通教育相违背的东西。

    他嫉妒的不是赵期昌段段时间经营出的如此大好局面,嫉妒的是赵期昌没有那么多掣肘的东西,可以自由随心的发展。

    不像他,要顾忌种种外在的名声,还要顾忌内心的原则。

    不过,他日子过的再窘迫,他也甘心。戚景通留下的产业虽少,可戚继光拿的心里踏实;家里日子虽然窘迫,可妻子愿意跟他过苦日子,所以他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

    如赵期昌得到一个机会才有了眼前这一切,戚继光也相信,自己完善自我做好准备,抓住机会后,会做的比赵期昌还要出色。

    田地里,老人和少年少女还有一帮孩子拔着萝卜,擦干泥土后装筐,洗净后要拉到城里贩卖,换取目前最紧张的粮食。

    赵期昌这里即将断粮,戚继光这回过来,就押送了五十石粮食。这批粮食只够赵期昌用到下月底,也就是说在十一月时,赵期昌就要断粮了。

    白石墩一切发展离不开粮食,一日管饱三顿饭,支出压力实在是太大。

    更恐怖的是,赵期昌找不找新的粮食来源途径。贩卖萝卜、大白菜也换不来多少粮食,除了留下冬季吃的外,多出来的蔬菜撑死能换来一个月的用度。

    没法子,他这里人口越来越多,老弱虽然吃的少,可平均下来一人一天要吃五合米,十人就是五升,百人就是五斗,三百人则是一石五斗。五十石,只够一个月用度。

    这里发展的所谓奇迹,就是赵期昌将摊子铺的太大,大到他无力供养,难以维系。

    他在刀尖上跳舞,他最少还需要五百石粮食才能彻底补上窟窿,撑到明年夏收,这里才能步入健康的循环。

    赵鼎明作为中所佥事,陪同戚继光巡视中所下属各百户寨、火墩。

    两手缩在暖袖里,站在戚继光与赵期昌中间,点着头吐着白气夸赞着:“好啊,白石墩短短两月发展,已不差刘家旺多少。就是军械不足,补齐军械后,与刘家旺足以扼守卫里腰杆子。”

    登州卫沿海东西铺开,西边是城池和水寨,军力鼎盛不惧外敌;东边福山所、奇山所和备倭城连成一片互为犄角。最大的防守漏洞就出现在刘家旺这一片,是蛇的腰腹区域。

    登州卫升格后,增设刘家旺三寨十五墩为的就是弥补防御上的空缺。可一步步衰败,三寨十五墩体系已经跟不上形势变化。

    不将腰腹区域的守备工作做好,城东开荒计划也让人心里不踏实。

    升格白石墩为堡,在赵鼎明看来还是不够,最好修建一座千户级别的所城,与备倭城同级别。如此才能有效威慑海上来的贼寇,安抚内部人心,震慑城里士绅。

    不过这里发展要一步步来,他开口,戚继光就理解了,重点是补足军械四个字。

    握着马鞭遥指大片田亩,戚继光看着赵期昌:“赵百户屯垦得利,此事本官业已上报朱道员。有功要赏,待朱道员批准后,本官再拨下一批兵甲。”

    赵期昌拱手道谢,询问:“掌印的意思是,报备十顷军田”

    卫所衙门里,能打仗是军功,会操训军士也是军功,开荒增加生产也是军功。

    戚继光摇头:“报备十顷,包含白石墩原有五顷田地。新开四顷田,也是一笔不小的军功。”

    说着,戚继光看向赵鼎明。报备上去的田亩在头几年有免税政策,后面就要纳入卫所黄册,进入收税的范畴。至于没有报备的,自然不需要纳税。

    赵鼎明点头:“如此也好,就依掌印。”

    戚继光颔首,笑着:“京东开荒这么大的地界,不拿出一些报备,卫里也不好向上面交代。”

    赵鼎明拱手,心中却是暗骂戚继光贪心:“掌印所言甚是,下官家中,开春时会报备二十顷,掌印在任一年,每年报二十顷。”

    报备的田亩都是要缴税的,进不了戚继光的口袋,可也是戚继光的政绩所在。赵鼎明没得选,戚继光肯开口要,对他来说就是好事。

    原因太简单了,赵家名义上得到了二百顷荒地处置权,眼馋的太多。将戚继光的条件摆出去,不少人的动力会降低,也会摆明关系,即戚继光是支持城东开荒计划的,你们别想玩玉石俱焚,损人不利己的把戏。

    戚继光笑容更甚,对赵期昌缓缓点头,握着马鞭在手里晃着,大步离去。

    赵家得到名义上二百顷做表率,每年拿出二十顷做表率,那其他开荒家族也有了一个榜样和标准,城东开荒计划每年报备的新田,大概也在五十顷。

    一年五十顷的垦荒政绩,三年内戚继光想不升官都难

    赵期昌的态度是无所谓,这么大的盘口赵家吃不下,与谁瓜分都亏,唯独与戚继光合作不会太亏。

    仔细计算后,他现在只能撑到十一月低。找不来新的财源,他就会破产,几年后的东西对他来说有些遥远。
………………………………

第五十七章 一个机会

    第五十七章 一个机会

    下午,天色黑的较早。

    戚继光领着一帮家丁观察操训进度,他的家丁不缺大规模训练经验。可戚继光缺,他父亲老年得子,作为将门子弟的戚继光错过了一笔最大的财富,那就是在军中历练的机会。

    如果他早生十年,在戚景通手握大军时,足以攒够大规模军队操训、行军、调度、指挥经验。他本人缺这类操训经验,缺的是实际操作经验,账面上的经验他却不缺。

    实际上也不是很缺,中所大营的三百捕倭军也在操训,戚继光在这里学习观摩,也只是采他人之长罢了。

    他父亲留给他的家丁是一笔很大的财富,现在戚家这批年青家丁都是筛选后留下的种子,在义乌南塘老巢里,还有大量经验丰富的中老年家丁等待着戚继光。

    只要戚继光得到一个机会,他立马就能拥有大量的骨干家丁。

    一个机会,在风平浪静中已经摆在了戚继光面前,他必须要抓住。

    墩中校场里,四十五名受训家丁手握木枪,依着旗号喊着噫嚯号子。

    常信平站在木台上,左手拄着红缨枪,右手握着红旗招展挥动,四十五人分作三排齐吼一声噫踏步朝前刺击;常信平手中红旗一收,又齐吼一声嚯,退步收枪。

    赵鼎明已不在这里,与赵财在屋子里谈着墩中发展,他要时刻了解三房的情况。三房摊子铺的大,大房铺开的也不小,必须协同发展,降低不必要的消耗。

    戚继光眯着眼,其中有三十名家丁穿着黑色为主红色收边,胸前背后挂着四方白底红边黑色趙字补子的号衣,这三十名家丁以黑巾包头,服装整齐,一个个看着也像那么一回事,操训时没有嬉皮笑脸,一个个神色严肃、专注,这在戚继光看来,已经算是强军之基。

    更让他欣慰的是这些人服从军纪,不断有教员在刺击停顿时进入队列扬着竹鞭抽打,没有人逃避,也没有抵抗,挨了鞭子不影响操训。

    这种严肃操训,服从军纪管制的队伍,虽说军械简陋,没有战阵经验,可这种精神却是最为难得的。

    在军制摊派中,山东属于北军序列。北军重视骑军、重甲以及枪阵,山东的特产兵种就是长枪手。而山东多响马,常常又有白莲教鼓动的流民军作乱,所以山东的长枪手部队是在步军对付马队、大兵团作战冲垮流民军两个核心作战思想下,长年累月形成的。

    因为只有精锐的枪兵,才能同时完成这两个作战任务。当然了,与枪兵组建的低成本,易维护也有极大的关系。

    “立定,半时辰后解散。”

    常信平走下木台,右臂握着红缨枪突然对一名家丁刺出,红缨划出一道红线。

    戚继光猛地把眼睁开,就见常信平手中红缨枪枪刃停在那名家丁耳侧,红缨悬在这家丁左肩,这家丁一动不动。

    “尚可。”

    常信平收枪,每天这么作弄几个人,鞭子抽下去,该有的胆量、对军纪的服从,已经训练出来。

    戚威侧头低语:“老爷,有何感想”

    戚继光看着一名名站直身子柱枪的赵家家丁,眨眨眼睛:“比赵鼎明的强,不出半年,这伙人能一股冲溃赵鼎明。”

    赵鼎明的家丁是卫里为数不多能全员披甲的家丁,虽然多是开国时留下的老古董,可你不能否认老古董的威慑力。

    见识了家丁操训场面,戚继光才相信赵期昌的话。此前他很难相信赵期昌日子紧巴巴,怎么可能放着精壮不干活,却徒费钱粮去操练。

    就是操练也该是三天一操或者五天一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力的使用对得起消耗的钱粮。像赵期昌这么操练家丁,在戚继光看来这种高烈度高频率高投入的方式,也只有边塞大帅玩得起。

    一个下午的操练,让戚继光才真正相信赵期昌是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的在训练家丁。

    操场边上,赵期昌坐在小凳上提笔誊抄武经七书里用得着的段落,戚继光过来坐在一旁长条圆木上,将头盔取下抱在怀里,他头上包着御寒厚布头巾正散着白色热气,额间裹着一条青绸抹额。

    赵期昌也收笔,扭头问:“老哥,咱的弟兄如何”

    戚继光抿嘴点头,眼珠子斜着看了片刻站立的家丁队列,道:“可以,不比京营大操差。”

    说着抬手打断跃跃欲试的赵期昌,戚继光摇着头:“你想的事情没必要说了,毛遂自荐的故事也应该听过。咱的意思是将这支精锐藏好,作为杀手锏放在暗面,若拿出来显摆,你能有什么好处”

    这次请戚继光过来,赵期昌为的就是让戚继光以视察的名义组织周围守军、墩军进行操演,最好进行演武。

    只要狠狠将周围墩军、守军收拾一顿,他赵期昌的名头也就立下了,可以缓解卫里各家狼一样的攻势。增加赵家谈判底气,赵家确实要谈一谈。

    三房、大房都没钱了,让出一部分荒地换取眼前实利是不得已,也是卫里人情关系所在要必须的。赵家威势强,自然能在后续谈判中占据有利形势。

    戚继光指着西南边,道:“龙山一带有大虫出没,八月吃了一人,九月初八日,一对入山采风的主仆也丧命虎口。死的是个秀才,县衙门三班衙役入山捕虎毫无进展。这事情可能要落在卫里,你的人擅长枪阵,做好准备一旦军令下来,咱除了这头恶虎。”

    赵期昌皱眉,他、赵家都急需立威,入山捕虎是一件大事情,杀虎英雄的份量远远比不上打虎英雄,更别说是一大帮子全副武装的军士杀虎。杀这样一头虎,根本无法完成立威的要求。

    看戚继光模样应该早有准备,而且捕虎这种事情三班衙役足以应对,顶多花点时间,没道理要出动卫所。

    卫所再落魄,也是国朝制军,不是能轻易驱使的。

    赵期昌问:“到底怎么个事情”

    戚继光鼻音重重出了一口气:“嗯衙门里的仵作验伤,那秀才的书童会武技,尸体不全可几处致命伤细细查看后,能确认是刀伤。”

    说着眼皮上翻看着坐在小凳上的赵期昌:“刀伤深可见骨,伤口有伪作痕迹。这已经不是凶兽伤人,是谋财害命,是人命大案。登州水寨那边也验伤,确认是细长刀类所伤。不是雁翎刀,就是倭刀。”

    日本刀虽然是舶来品,是番邦贡物商品,看着精贵实际上在大明是二流货色,流通广泛。雁翎刀形制与倭刀类似,可是有档次的玩意儿,是中高级军官才用得起的好家伙。

    这里的中高级军官不包括戚继光,是战兵体系的中高级。等戚继光再升一级,成为即墨三营指挥的时候,才有资格佩戴雁翎刀。

    军里的规矩很多,你可以收藏雁翎刀,可品级不到你乱用超出规格的刀,会被孤立、抵制的。刀是这样的,就连将官戴着凤翅盔也有这种潜在的规矩,凤翅盔的凤翅大小,多少,有类似军阶的意味。

    登州卫不见得能有几口雁翎刀,赵期昌低声问:“倭刀倭寇”

    戚继光缓缓点头,神色无比严肃:“老虎要杀,倭寇也要查出来。也不瞒你,被害的那名秀才叫朱国榕,浙江湖州吴兴人,祖上就是三国朱治,吴地四大家中的朱家。江南千年望族之一,能媲美的只有张氏、王氏,顾氏等寥寥几家。”

    赵期昌咽了一口唾沫,戚继光语气低沉:“咱登州,摊上大事了。”

    戚继光来之前就没想着拉赵期昌一起干,但赵期昌这边家丁操训的不错,有资格加入这场盛宴。在戚继光看来,这的确就是一场盛宴,眼前只是故作沉重给赵期昌制造压力。

    “倭寇”

    赵期昌皱眉,扬着下巴咬字极重:“怎么又有倭寇”

    他脑海中思维飞快闪着,他突然明白了,自己能看在陈明心的面子上将跑海的一帮汉子放下海,自然有人能拿着好处将海里人三更半夜放上来。

    见赵期昌愤怒,戚继光也明白原因,赵期昌一家遇害前,倭寇也是突然出现,沿海一系列火墩、戍堡毫无察觉,甚至连倭寇怎么跑掉的都不知。

    他更明白,所谓的倭寇极有可能如卫里各家推测的那样,是过往好汉或者周围积年老匪伪装的。

    戚继光沉住气,等待赵期昌自己开口加入还是退出。

    赵期昌扭头环视一圈,见周围只有戚威、庆童两人,扭头看向戚继光,右目眦圆:“我与倭寇,不共戴天。若卫里出兵,我赵三出二十人。”

    戚继光也是双拳捏紧:“老弟有这心就好,这件事情朱道员亲自操刀,出兵文书一到,卫里就出兵。”

    看着赵期昌,戚继光低声道:“老弟做好准备,这件事情棘手。怕的不是倭寇,是家贼。此次兵出五路,待文书一到,这里所需的军械便会运抵。老弟这两日,多制干粮以五日为限。驻扎所需的营帐、一应药剂、消耗粮秣都由朱应奎负责。这是国事军务,也是朱应奎的私仇。”

    赵期昌点着头:“哪五路”

    “卫里四路,老哥率二百人,张操守率二百人作为先锋从东西两面包抄龙山一带。田启业部一百人,你赵家也凑一百人,直插龙山建立据点封锁要路。最后一路是朱应奎,将亲率健骑百余,以作别部游兵。”

    戚继光眯眼:“此次务必行军迅捷,彻底封死龙山后,卫里会再次动员千余人加入。不弄死一头虎,不杀几个倭寇,卫里无法向朱应奎交代,朱应奎也无法向朱家交代。好好想想,一个十五岁的秀才就这么死了,朱家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要么弄死这些禽兽,要么我等让朱家弄死,再无第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