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小刁民-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氖浅槎 ⑷肆Α
三成租子不再管卫里抽税,对这些佃户来说与耕自家地一样,唯一的额外要求就是出丁。
可军户也好,民户也罢,除了纳税还要摊派徭役。徭役就是抽丁,还不管伙食。从各个方面来说,赵期昌这里的待遇比衙门里还要好那么一些。
毕竟,赵期昌可以给地让他们种,保护他们的地;可衙门不会给地,也不会热心肠拼命保护他们的地。他们的地就是赵期昌的地,很简单的关系摆在这里。
在这个土地就是一切的时代里,赵期昌握着土地,哪怕是空头支票,也能拉来这么多人。
………………………………
第六十二章 增租子与庄头下
第六十二章 增租子与庄头下
赵期昌始终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地主,合格的地主应该如赵鼎明那样精打细算。 可没法子,赵期昌将摊子铺的太大,自己实力不济只能选择眼下最适宜,也是自己最能接受的一种方案执行。
他不求将来如何如何,只求眼前一步步踩下去的同时,能安安稳稳吃饱肚子。将现有资源尽可能转化成自己能控制的资源,才是他最直接的追求。
让他意外的是这四家掌事的只是彼此交头接耳片刻,便接受了他的新契文。答应的速度有些快,让他感觉自己或许还可以得寸进尺一番,比如三成租子变成三成五或四成
赵财则是心里苦笑,赵鼎明那边都在劝赵期昌提高租子,他也再劝可他一个家奴有什么底气强行规劝
赵鼎明也好,赵财也罢,都被赵期昌那一席话给吓着了。现在赵家的确不是精打细算心存长远的时候,是尽可能增加战斗力的关键时刻。
两成的租子虽然低,却能解决赵家最大的问题。
所以赵期昌今天提高租子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的底线是两成五
可他两成租子的条件实在是太过优渥,山里来的四家也不觉得这种优渥能长久,早就有退步的打算,他们的底线更低,四成租子
至于抽丁,真的不是难事,农闲时有个事情做,还管饭,这不是灾难,是福利
所以说的难听了,四成五的租子这帮人都能接受。
至于反抗、闹事,根本不可能。他们是山民,天生低卫里人一等,他们闹事情卫里不会帮他们,就连县衙门都会帮他们。
穷山恶水出刁民,只要闹到衙门里,他们一开始就会处于被动局面。更因为来自山里,正因为他们是刁民,他们比卫里破落军户、周边佃户还要恐惧赵期昌,惧怕赵期昌背后的武力。
这武力陈家寨只是小小一滴水,卫里各家才是大头。现在的五家联合真要闹事情,拉起丁壮能短短时间扯出三四千丁壮,谁敢与五家联合闹事情
一个不合格的地主,就这么将最宝贵的财富分享出去,获得了他最想要的人力。
这四家掌事的态度变化之快,让赵期昌隐隐觉得自己亏了,可他不知道自己亏在哪里
一式三份的契文就在这里正式签定,各持一份,一份上缴中所衙门。
契文签定,这帮人彻底是松了一口气,才有胃口吃饭。
赵期昌说起第二件事:“这有了尊卑上下,咱也就是一家人了。现在要定的是方圆规矩,也不麻烦,主要是落实出丁事务。”
“也都知道,我赵期昌不太喜欢经营产业,咱的心思在为国杀敌谋取朝廷赏赐富贵上。所以这第二件事情,也就是抽丁则是一件大事。”
赵期昌说着看向文三成,这位彻底是不想开口接话了。
这四个人也觉得诧异,百亩抽丁这是既定的,他们出的人赵期昌满意才能算完事,有必要这么隆重讲述
按人情世故来说,这种事情由管家赵财讲述才对,他们才有讨论的资格。现在契书签定,赵期昌就是他们的东家、主家、老爷。
老爷开口那自然不容置疑,毫无商讨的地步,既然这样,还要他们开口什么开口反对再提条件山民不傻,身为山民的头头自然更不傻,都精明着呢。
可赵期昌想的不一样,他那名义上的荒地处置权将这四家弄到名下,名义上主从,实际上是合作者。甚至这四家山民集团,每一家能动员的丁壮都比他多。
实力代表一切,一些规矩就应该彼此协商、定下。可这不是乱世,这是一个稳定的世道,体系严明秩序浩然,处于极端不利地位的下头人没资格谈条件。
稍稍冷场无人开口,赵期昌认为是这些人尊重他愿意听他的,赵财也觉得是自家老爷厚恩,这些人懂规矩识趣。
所以赵期昌将手中早就写好的选丁标准递出去,赵财很完美的演绎了狗腿子的标准,双手接住又递了下去,山羊胡子一抖一抖很是神气:“几位都看看,若无问题就按此选人。”
下面四个人世袭官职最高,还现役的是刘甲长刘文可。也勉强认几个字,拿起一页纸像那么回事看了起来,其他三个人脸苦成一团。
城里市民还能认个千八百字看个激情小说放松放松,山野之民真没这方面的需求,私塾普及也落后平原、市镇,自然也忍不了几个字,学会写自己名字就行了。
赵期昌见这模样也知道自己为难这些人了,饮一口茶道:“选丁方面要求也不多,第一是身形健壮,年十七到二十六岁青壮为上;其次在于身高,以五尺二寸为最低限度,若有勇力过人却身形低矮者,也可;第三,以憨厚、寡言者为上。具体就这三个方面,赶在年底前选出丁壮,到时候咱会编队,选出伍长、什长。”
四个人互看一样,也不觉得这东西为难人。山里人身体不好的早就病死了,在山东地面想要找几个低于五尺二寸的成丁,也是一件难事。所以前两个要求对山民而言形同虚设,至于第三条才是重点。
赵期昌也没法子,与戚继光几次讨论练兵事宜,两个人的观点是一样的,练兵首重选兵,就跟育苗选种一个道理。
戚继光深受其父影响,认为油嘴滑舌的兵只会坏事情,一个个闷葫芦才是好兵。油嘴滑舌的人必然心思活络,可打仗拼命这差事就得要死心眼子。
你心思活络不想死,还会油嘴滑舌拉着别人一起畏战。
平时操训时这类人能说会道善于交朋友,拉帮结伙是好手。这会严重干扰指挥编制,下面人抱团上面人还怎么指挥你是当头的,还是我是
为了免麻烦,最好在选兵这一环节,将这类人剔除出去,杜绝后患。
可问题是,山里人与天斗与地斗为的就是活命,哪有闲情逸致如城里人那样没事坐在一起谝传子侃大山
不难得到一个结论,在古代军事中,山里人等于最佳兵源
又不是技术兵种,要文凭之类的做什么
见都不反对选丁要求,赵期昌便开口:“今日的第三件事情也简单,四家庄子铺开立在刘家旺一带,联成一体。大伙也知旱田是比不上水田的,明年春耕之后咱第一要干的事情就是开渠引水,使得渠道纵横,如此田亩必然高产,对各家,对我来说这是好事情。”
“开修渠道是一件大事请,也是一件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大事情。地里产量多,也就家家殷实,子孙后人也跟着享福。故而,咱会在各家田庄设立管事庄头,主抓开修渠道一事,平时也干些调解纠纷、抓贼缉盗的事情,为的还是各家日子踏实。”
这下下面人坐不住了,这是赤果果的干扰各家家务。
像赵期昌所说的缉盗、调解邻里矛盾事情,早就有人在干,这类人存在了两千多年,专业称呼叫做乡老。
宗族聚落而居,这类乡老自然是族老。
刘文可忍不住最先开口:“东家,此事家中长者足已分忧,何必劳烦东家再遣人手”
其他三个人也纷纷响应,要谢绝赵期昌的好意。
庄头、族老,干的都是一样的差事,代表的是最底层的执法权。
赵期昌没想到什么执法权,他只是不想给自己惹麻烦。麻烦来源有两个,第一这地主权归他,有大盗悍匪潜匿被揪出来,他难逃连带问责;第二还是地的主权问题,他不派人怎么证明地是他的这可是没有报备的土地,开好后归属权归谁眼前当代人都明白,过个一代人看看
赵期昌看着刘文可伸出指头晃了晃:“我也知乡情规矩,可这地是我老赵家三房的。这地上的规矩从头到尾,都归我老赵家说了算。鸡毛蒜皮没小事,你们各家各户都是我老赵家的佃户,你们之间的纠纷、麻烦,除了我赵家有资格裁决外,还有谁”
说着双眼眯着,赵期昌声音低沉:“此事断无商讨的余地,我赵家的地,就得我赵家人说了算。若我赵家连自己地面的事情都做不得主,这地还是我赵家的地”
王屋山村迁过来的王明亨苦着脸:“东家的意思,确确实有些为难我等。若我等答应,恐难向家中上下交代。”
赵期昌摇头:“你们为难,我也为难。这事不定下来,我不好向家中交代。我是赵家三房的掌事人,这个家早晚还是要传下去。设立庄头干系重大,直接意味着这地的归属。在你们四家庄子里设置庄头,我才能心安。”
见四人沉默不答应也不反对,赵期昌也知道这件事的确要做通工作,说到底宗族聚落的庄子内执法权一直是千百年没变化的,都由本姓族老干这个差事。
赵家也不例外,庄子里真正管事的是祖祠里的族老,这个老头的话在赵家庄比赵鼎明的话顶用。哪怕赵家庄上下全依赖赵鼎明,可人家族老就是说话管用。
现在出现这个问题,就在于他招募佃户为了省事情,不是一户户拉来重编的庄子,而是拉来四个家族由他们去建庄、开荒。
从四个正在破土动工的庄子施工开始,庄子里佃户就是一族人,是抱团的。
各处望族发展基业,一代代家生子繁衍哪来这种问题
意兴阑珊心中不快,赵期昌摆摆手示意这些人先吃。
待这些人兢兢业业吃完,他们的确心亏理亏,按着土地归属和彼此身份来说,赵期昌的要求是正当且合理的。
他们就是鱼肉,毫无选择权,一切优渥的待遇都是赵期昌给与的。可庄内裁定权真的不能交出去,交出去他们这些人也就权势大跌。
赵期昌可以通过庄头,绕过他们直接管理下面佃户。
“我家中基业越发的大了,家中有两位管家,管家下面空缺厉害难以支撑家业运转。若是四位愿意,可在家中做管事,以管事身份充任庄头,庄头下面再设两员干事。”
留下这么一句话,赵期昌就将这四人送走,裁判权在族老那里,可不在这些人手里。他感觉前面自己亏了,那这些人就赚了。赚了自然不会轻易舍弃,弄掉族老的裁定权,向他低头也是不难想通的事情。
再说契文都签了,想要半途抽身哪有那么简单族老不愿放权那就滚蛋,下面人可不会走。
桌上还有一叠文书,是两成五租子的书契看来也是白写了。交给赵财妥善保管,可这是上厕所离不开的东西。
………………………………
第六十三章 于家应对
第六十三章 于家应对
九月二十九,一大早,五艘鹰船悬停在白石墩外一处海浪较稳的海域,五艘丈长小船分别由两名水军划着,载着木箱、麻袋向白石墩划来。
赵期昌一袭四面镜甲挂在肩上,身上挂着小号绿色披风。
军中披风,军士以黑色为主,低级军官是绿色披风,再上面就是红色。跟官员常服一个道理,是分辨官衔军阶的重要标识。
军官可以在平时甲胄、官服上逾越一点,这点小小的放肆在上面人看来不是问题。但战时,重要的识别标志如披风、盔旗、所部旗帜形制、色泽,都有严格要求。弄错了会造成指挥识别错误,是乱军之罪。
五艘小船先后靠在礁石海岸浅滩上,乙组十五名家丁在赵大忠带领下帮着卸运。
一箱箱军械搬到礁石岸上,摆成一排,赵期昌微微侧首示意。
常信平握着长枪上前挑开木钉固定的箱子,整整一捆抹着油迹的白蜡杆子红缨枪躺在箱子里,其他箱子也纷纷打开。
堆叠的藤牌一面面检查后摆开,红缨枪五根扎成一堆立起来,一口口腰刀抽出半截排成一片。
二十副半身罩甲扎进束甲绳立在那里,每副罩甲配备的勇字盔就搭在罩甲颈部,朱红色勇字盔还泛着防锈油迹。
戚威从最后一箱里取出一杆四尺长火铳,拿着配套铁钎捅了捅,掏出备好的火折子点燃火绳试了试成色,对着赵期昌点头。
负责押运军械的是龚显,他很受刘岷看重,刘岷对他来说恩同再造。可再亲也只是主仆,被刘岷送给了刘磐。
龚显今日一袭水手打扮,穿着黑色厚布短衣头上裹着红色布巾,挂着刀将胸怀布兜里的文书取出,双手拿着送到赵期昌面前:“这就是我们老爷的诚意,赵百户看看。”
“红缨枪三十杆,罩甲二十副,腰刀三十口,藤牌三十面,铳五杆火绳十丈,铅二十斤米五石,麦五石。”
还有配套的火器使用器具,如铁钎、烧制弹丸的小工具、铳规,专门给铳兵盛装火药的百宝合叶箱一副。
此外还有铜号一副显得有些年头,还有两枚类似牛角的铜制号角。不要小看这铜制号角,这东西可是宝贝,比铜号值钱。这东西吹出来的声音类同天鹅声,效果与后世基层班长使用的哨子一样。
还有一杆旗枪,白蜡杆子一丈四的长度,配一尺长枪刃,扎着长三尺宽一尺的青帜。
赵期昌还没资格使用旗,只能用长条帜,没有任何的字迹表明部属编制,青帜上只有一团黑色朱雀团纹象征大明官军身份。
很普通的一杆青帜,分明是水寨战船上的牙旗,这东西一艘中等战船上能拉扯出一捆,不算什么宝贝。
算价值,这批军械价格约在百两左右,具体多少由火铳质量决定。大明的军械分作军器和神器两种,前者制作简便以冷兵器为代表,后者专指各种纷杂,种类繁多充满想象力的火器。
赵财取出随身携带的墨砚,赵期昌提笔签字,吹干墨迹递给龚显:“刘大哥那里,几时出军”
收好文书,龚显心情不好拱手:“这个小的不知,赵百户这里多做准备。近的话,可能就在明日一早。”
他对刘岷忠心耿耿,可转眼间就被送人,心里哪能想得通
刘岷是入赘到四川那边,已经不算卫所流官,人家现在是世袭的土司官,只是在四川卫就职罢了。
四川卫所比较特殊,与云贵甘肃属于羁縻卫所编制,很多卫所就挂个卫所名头,实际上世袭军官多是土司,掌握本卫军政财大权,根本不鸟事所谓的都司府。
龚显说罢就走,船队还要去备倭城,给出军的张茂送好处。
毕竟是报私仇,出军的各家都要给够幸苦钱,这其中就包含了可能出现的抚恤。
以登州水寨的战力,足以踏平整个龙山。
可这是战兵,何鳌答应调兵调卫所军难度不大,绥靖本地是登州卫本职所在,何鳌点头就行。战兵这编制,何鳌不方便调动,十万火急如藩王造反之类的情况下可以,但现在不行。直接调动,事后御史必然弹劾何鳌。
除非何鳌挂兵部侍郎衔下放,或者挂将印有紧急调兵权限。
这是调不动,即便能调动,龙山是登州卫的地盘,登州卫不点头,水寨战兵上岸搜查,也会起冲突。
想要登州卫点头,掏好处做买路钱就行。
如今卫里八百捕倭军建制圆满,话语权也就落在捕倭军掌控者手里。这回出军,就是以捕倭军为主。
而稍后登州水寨出来的人,不是兵,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朱应奎选出的雇佣军。顶多算是穿着盔甲放假休息的军士,而不是成建制出动的军队。
哪类军队有战斗力,哪类军队就有非常多的限制,跟坐牢一样。
西边卢洋寨那边,田启业已经开始动员。对他来说是鸟枪换炮,部下总算拿到了一批制式装备。
他现在的情况有些特殊,卫里知道他是回家来的,可毕竟走的是招安路子。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这类招安的,就代表战斗力。现在还处于观察期,只要渡过观察期,他必然会进入战兵体系,当个操守官是很简单的事情。
备倭城,张茂得到军械后立马分割,他是盟主,得到的军械要分给备倭城驻守的各家捕倭军。赵家这边三十余人分到新军械,带着自家军械装车后,以轮番换值的名义向白石墩移动。
中左千户所,于家寨。
于承嗣双手负在背后,站在方石垒砌等胸高的院墙边,眯眼看着,实际上已经走神了。
他的大儿子于学孝趴在院墙上,搭在石板上的指头无意识谈着。他脸上两侧各留着一条粉白疤痕,眉宇间满是抑郁。
案发地点就在于家寨东侧山上的林子里,这里是重点搜查对象。
寨中家丁正挖掘着一口新井,挖出的泥土直接填掉旧井,也就是矿洞所在。
矿洞枯井已经决定废弃,里头即使矿脉还未枯竭,可采挖困难。连着里头终年不见阳光的可怜矿奴,一起填埋。
龙山一带已经被衙役封锁,县衙门壮班衙役十二人封锁各山路,快班衙役往来巡查,都配备军余协助封锁。
家将于广恩驾车回来,跳下车辕跑到山坡上,隔着院墙拱手:“老爷,陈捕头那里咱好话说尽,还是出不去。”
女子妇孺可以出入,男子尤其是练武的男子一律不准通行。是否练武,看一看手掌就知道真假。
“衙门里,这是什么意思”
于学孝嘀咕一声,这里被封锁后,他带着弟弟过来看看家里情况,结果他正好在禁足范围内。弟弟于学礼回去了,衙役不让他离去,除非强冲出去。
有军职在身的卫所军官可以自由出入,可于承嗣根本不敢离开这里,必须在这里稳定人心。他若提前一走,这里基业就彻底崩了,金矿暴露他于家上下妥妥的抄斩满门。
私盗金矿的罪名与造反没差别,这里又死了说不清的矿工,只要暴露,彻底玩完。
各路好汉惹急了敢强闯,给于家十个胆子也不敢闯。有一个人强闯,顺藤摸瓜下来,那么多人有一个管不住嘴皮子,也是全部玩完的下场。
于承嗣根本不敢安排下面人强闯,他还要约束下面人,给下面人打气。
再说,于家寨妇孺、少年根本不知道山林里发生的事情与他们有关,只有涉事家丁知晓。
没人回答于学孝,就连他也不知道这件事情根由。
秋后的日头落的比较晚,于承嗣感到阵阵寒风吹来,这才开口:“老二那里如何了”
于广恩头垂着,脸色难看:“二少爷那头已选出三人。”
“三个人,应该够了。”
于承嗣转身,一步步走回正房,于学孝赶紧跟上去。
夜色下,登州北城,戚府。
王氏握着布巾细细擦拭一件架子上刚拆分下来的鱼鳞罩甲,目光一丝不苟检查着甲片压叠之处,尽可能保证这件内穿罩甲的可靠性。
戚继光才十六岁,若穿着三层盔甲作战只会拖累武技发挥。所以内穿鱼鳞罩甲,外罩皮铠就是戚继光明日出军的扮相。
侍女绿裳则拿着针,在油灯下对戚继光红色披风刺绣着。
红面、黑底两层厚布,中间夹杂几块铁丝网,就是军中披风的标准制作方式。
戚继光也忙碌着,他的钩镰枪卸下枪头,握着枪头在磨刀石上磨刃。
双手按着枪刃首尾两端,一推一拉有条不紊,只是双目眯着,显然也是神游物外另有所思。
他不需要自己的枪刃有多锋利,要的是耐砍、坚固的枪刃,是一种钝刃,也叫做斧刃。
他的钩镰枪虽在十八般常规兵器之中,但形制稍稍迥异,能算是奇门兵器。分为枪刃、侧枝、枪杆三部分。侧枝左右各一,左边的向前突出,如丩,右侧的向后突出,如h。
这是偏向于格挡、防守的一种钩镰枪,自然也是戚继光的武技特点所在,也能体现出本人特性。
大明的武将阶层不流行枪,普遍流行的是威力大,易学的大关刀,骑战、步战都称手,而且是重头兵器,可以破甲。
槊杆上蒙上崭新的红缨,套上侧枝压住红缨,再将磨好的枪刃插进去。两名家丁打下手固定住钩镰枪,戚继光握着六面铁锤敲打将侧枝套筒上的铆钉接好。
挥了挥钩镰枪,戚继光打发家丁早点休息,提着钩镰枪进了屋子。
他轻叹一声:“娘子,这倭寇来的稀奇。”
坐在那里,他有些无助,搞不好明日就是一场卫里人的混战。
王氏将拆分出来的鱼鳞甲披膊、环臂甲、抱肚、甲裙、腿甲、虎头鞋等配件一一摆入箱中,扭头应了一声:“是啊,哪来的倭寇潜匿在卫里这么久,真抓住几个,朱道员那里的麻烦解决了,卫里的麻烦才刚开始。”
倭寇潜匿那么久,治戚继光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