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小刁民-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戚继光眯着眼,望着越来越近的登州水寨:“打这种主意的人不在少数,若李孟所部越战越弱恐怕轮不到我部出手。”
谁都会打这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算盘,论亲近关系,盐商集团优先选择一定是那些此前一直有业务合作的军队。这帮人一个个蹭上去磨,一个磨掉李孟一点血皮,一帮人轮着磨,也能磨死李孟。
戚继光估计,现在李孟威名正盛,各处军队不敢先上去送死。所以盐商集团看中近在咫尺的捕倭军,想要让捕倭军当第一批炮灰。
赵期昌听了努嘴,扶了扶头上毡笠,双目看着戚继光:“大兄,打仗不一定要明刀明枪。估计人家对咱捕倭军也没按好心思,咱捕倭军上下图的就是卫里强盛,家家殷实过好日子罢了。卫里如何,才是咱该第一考虑的。至于盐商、各处军将,他们与咱何干”
“若是可以,我率黑旗二百、辅军二百先行入山,寻觅李孟所部。说不得,这最后的好处,能落到咱捕倭军手里。”
这只是赵期昌试探性询问,若是能通过,他准备悄悄资助李孟,狠狠干翻其他盐商集团的打手。
在他看来,盐商集团不一定非要杀死李孟一伙人,要的只是李孟一伙人被消灭。只要李孟这伙人消失,那登莱盐户也就没了盼头,会老实接受被剥削的命运。
戚继光思考片刻,摇头:“需从长计议。”
赵期昌要当探路先锋,这差事真那么好做戚继光自然知道先锋差事不好做,而且赵期昌做先锋,各种条件都是不用谈,必须优先补充赵期昌所部,各种盐商送过来的前期好处,就能让赵期昌吃的肚子圆滚滚出征。
他已经看明白赵期昌的心思,这个人为了钱似乎什么事都敢干。
刚才赵期昌那话啥意思典型的要坑害友军,是为虎作伥,说的狠了就是窝里反。
可赵期昌想的更简单,这次各处出军干的都是私活,都是雇佣军身份。最后的红包只有一份,彼此都是竞争者,哪来的友军
赵期昌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他已经看明白了形势,卫里捕倭军要出动,必然要各家集议。这个很危险回报很大的先锋差事,他拿定了。
两个人各怀心思,用朱应奎的回帖进了登州水寨。
这次拜见朱应奎,是赵期昌行程规划中必须的一环。表述自己愿意跟着朱应奎干事情的态度是一回事,探听各种消息不让自己当瞎子、聋子也是一回事。
这是个消息封闭的时代,李孟在山南端闹那么大事情,若不是戚继光从省里回来,可能赵期昌对李孟的消息,还停留在北曲山、所部四五十人的概念上。
任何的消息渠道,明的暗的,在这年代想要干一番事业,都要消息的帮助。没有消息就无法判断形势,形势不明再怎么努力,也可能是南辕北辙,一头撞到枪阵上。
若不是他这回来卫里,说不得戚继光这边的消息会一直对卫里隐瞒。直到上面正式通告要设立巡检司,到那时什么都迟了。
甚至,连盐商雇佣打手平乱的事情,赵期昌都不会知道。
正调整作息恢复正常作息,梦到自己睡了一天一夜来不及更新,唔那种感觉还真刺激。求月票,,求书评意见,,拜托了。
………………………………
第一百一十八章 小包工头
第一百一十八章 小包工头
这次拜访朱应奎,朱应奎只是在在前院偏房接待,以谈论公事的意味更多一点。
朱应奎穿着五品绯红白鹇补子,腰间玉带虚扎,乌纱帽两端软翅灵活摇着摆动:“这是你们登州卫的事情,本官是不赞成捕倭军入山剿匪。但捕倭军坚持,本官也不会反对。”
端着茶碗,朱应奎看着眼前两名少年,戚继光是卫掌印,赵期昌又能代表卫东五家,基本上一起来就能代表捕倭军的态度。
这是一场初步的磋商,捕倭军要接盐商集团的单子,不能自己去谈,要通过朱应奎进行交接,让朱应奎时刻把握住捕倭军动向比对彼此都好。
戚继光坐在左首,神色慎重:“朱公,您对卫里的关心,下官等人是感受的到。可卫里艰难,若无必要也想安安稳稳屯垦司业。只要报酬合适,对得起弟兄们流的血,这差事卫里就能干。”
朱应奎抚须,沉吟:“既然如此,本官可出面与省里交接,请一份调兵剿匪的文书。”
这场买卖的流程是这样的,捕倭军接单子,是通过朱应奎的线,由他实际直属上司巡抚何鳌与盐商去谈。而战后的红包,也是经手何鳌、朱应奎、卫里再到下面的军士。
环节多了两层,最少一半的红包收益就会落入这两个环节。这也是规矩所在,难道登州卫捕倭军自己接单子,让上头人干瞪眼
明面上,则是山东巡抚衙门下令登州卫捕倭军剿匪,成功后卫里能获得兵部认可的军功,能拿到朝廷微薄的奖励以及被吃拿卡扣的红包。否则捕倭军在登州府跨辖区作战,戚继光这帮人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何鳌、朱应奎动动嘴皮就捞钱,对卫里也是没有好处,最起码买卖做成后,受益的何鳌会看重戚继光,看重捕倭军。而且最关键的是,走这条路子能保证事后盐商集团不会违约。
登州城距离首府历城在官方地图上是一千五十里,这类急着灭火的差事,军情往来一趟三天时间就够了。何鳌那里再费点时间,大约五天就能得到出兵文书。
就是这么快,大明的衙门做私活时效率都是极快的。
这笔买卖朱应奎也知道,有人需要捕倭军去当炮灰,他是不希望捕倭军去干的。捕倭军在他眼皮子底下重组,是个什么成色他大致也明白。他更希望捕倭军磨剑三年低调发展,由他做上头代言人。
将来他朱应奎领军,调捕倭军归于帐下组建中军标营。有这么一支精锐,很多兵部里的差事就好办了。就凭他锦衣卫籍出身军户进士的身份,他说不想当兵部尚书,别人都不信。
不过眼前捕倭军要去啃硬骨头,朱应奎也没必要硬拦着。吃点亏的捕倭军,更会依赖他。
他干巴巴一句帮忙去和上面谈,反倒让戚继光为难了,按照剧本应该坐在一起谈谈红包问题。何鳌是一级包工头,朱应奎是二级包工头,卫里负责做事,戚继光等人就是工头,很简单的承包关系。
稍稍犹豫,戚继光道:“朱公,李孟此獠所部凶悍剽捷。我捕倭军尚缺若干军械,还需最少两月时间研习破敌之术。况且,此战艰难,战后儿郎们的抚恤也是一笔大数据。”
朱应奎微微皱眉,他只是二级包工头,是无法与盐商集团去提条件的。何鳌那里给多少,他才能有多少。
闭着眼睛,朱应奎计算得失,片刻后开口:“戚将军,这样可好本官这里在平乱一役中挂个总司后勤调度的名义,一些钱粮什么的也就补助给下面办事的弟兄身上。至于战后抚恤,卫里按着规矩报,本官这里一概批准。”
走朝廷的抚恤方案,即军士战死免除家中十年徭役,每年给与大约五石左右的抚须,若是家中只有孤儿,则由卫衙门抚养成丁。军官阵亡,抚恤更高一点。运气好还能将子弟送到两京在京营里混,稍稍运气再好一点,朝廷会赐个锦衣卫世职。
卫里不是没钱,而是收上来的大部分要交给都司府。如果抚恤被批准,就能截流这部分度支所需的钱粮。说白了,就是用公家的钱,养干私活而阵亡的军士子弟。
朱应奎的意思也简单,他不要自己那部分抽成,红包收益由卫里与何鳌分,按着历来规矩何鳌讲良心刮走两成,一般也就刮掉三成。
而朱应奎要的是平乱总指挥的名义,毕竟这次出军走的是平乱的公文,是大大方方、会在兵部备案的战役,获得的军功自然也是兵部认可的。
由御史系统转任兵部体系,也是文官的特色。朱应奎就是准备积攒军功,准备明年底入京述职后,留在兵部工作。
戚继光与赵期昌互看一眼,赵期昌微微颔首,戚继光对朱应奎抱拳,感激笑容笑的灿烂:“朱公仁厚,事后犒赏军士一事,还得劳烦朱公费费力气。”
赵期昌则就带了一对耳朵过来,戚继光的意思他懂,让朱应奎战后主持红包发放工作以及军功评定,坐实朱应奎总指挥的名头,并表示自己等人接私活不是为了给自己捞钱,而是为了卫里上下的生计。
朱应奎露笑抚须,笑吟吟:“捕倭军缺乏一些破敌经验,戚将军可要抓紧时间操训。不过军械一事,还缺多少”
唔,戚继光表现上道,朱应奎也投桃报李会力所能及的做些表示。赵期昌眨着眼睛,分析着谈话艺术。
戚继光有些为难道:“朱公,此番入山正值严冬,捕倭军重建正好需要一套冬装。军帐、牛、驴、驽马缺额也在二百之数,运输所缺的车辆也不低。还缺各类辅助军械,如火药、铁蒺藜、铁锹、镐子、拒马等物。”
胃口不算大,朱应奎心中一动,笑着说:“回去写一份公文报上来,此番拨下去的军械若是此战打的漂亮,就归你登州卫了,若是打的难看,拨下去多少就要补回来多少。本官施政登莱已历两岁,态度一向就是如此,谁能打仗能为国分忧,本官就给谁撑腰。”
都是拿公家库房里的东西做人情,戚继光心中也是喜悦,捕倭军最缺的零碎物件总算是补上了,这些东西若让卫里补充,花钱是一回事,能不能置办齐全又是一回事。
起身,拱手:“朱公明睿,下官敬服”
赵期昌稍稍一愣,也起身抱拳跟着重复一遍。
一手抚须,一手抬起摆着做下压手势,朱应奎笑的两眼眯着:“莫要多礼,本官也只是本份行事,是职责使然,职责使然”
他心里也估计着,大概文官领军就是这么一回事,在一帮军头里找出有本事的,把好处给有本事的人,靠有本事的人来驾驭庸才,然后就是杀敌、领军功,升官一条龙。
唔,重在识人之明,以及慷慨尺度
心中也有一种释然,难怪边军常常闹出督抚瞒报或压下不报帐下悍将功勋,导致悍将与督抚生别扭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看来不是那些督抚短视,而是没拿出该有的好处安抚能打的人。
朱应奎觉得自己距离督抚、兵部大司马又近了一步。
官场、民间喜欢将兵部尚书、侍郎称之为大司马。
这笔买卖算是完成了初步谈判也都相互表态,彼此关系更近一步。
朱应奎开始为捕倭军摘果子筹算,劝着戚继光动筷子,询问捕倭军所需的各方面要求,他力所能及为捕倭军做好准备,能不能摘果子就看捕倭军到前线的表现了。
反正死的也是捕倭军,他花的也是公家的东西,胜了有军功,败了他也能获得经验,怎么都不亏。这就是高位者的优势,他们能选择的方面太广,只要不犯傻都会有得赚。
“既然要出军,就不能延后。月底前,巡抚军令下达,捕倭军必须有一部先行入山。给上头一个表示,方不会为人所诟病。”
朱应奎说着,心中思索山东境内有资格抢果子的队伍,马贼队伍合在一起算一股,但江湖人一贯而言是不会参与这种平乱任务的;即墨三营里即墨营已经被打了一棍子整个登莱两府各处,应该没有军队想去触霉头。
再远一点,沂州卫杨家一贯强势,说不得会派一枝兵马来看看情况碰碰运气;而整个山东其他兵马因为何鳌指挥的那场丢人军事搜捕活动产生了不少因补给、天气情况造成的减员、折损,战斗力损失和士气折损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弥补的。
唯一还能插手的估计也就兖州府曹州兵、东昌府临清兵以及济南府泰安兵。这都是战兵营,都没参加何鳌主持的军事活动,都保存着元气。
他隐约觉得,此时真有实力吃掉李孟所部的最有可能的是登州卫捕倭军。不仅是因为近,最重要的是战斗心气不一样。
不用想,其他地方出兵来作战,好处多会落在将领手里,下面军士的士气不高,缺乏动力。
而登州卫戚继光表态很清楚,是看重战后报酬才出兵,还请他这个外人来主持缴获分割工作,说明好处是上下共享,换句话来说捕倭军上下都有战斗意向。
朱应奎还是担心让人摘果子,嘱咐戚继光派先遣部队去站位。这让戚继光内心苦笑,看来这个先锋一职还真会落在赵期昌头上。估计除了赵期昌,也没人想干、敢干这个差事。
苦笑着,戚继光给赵期昌打眼色,赵期昌拱手:“朱公,可觉得下官做这先锋一职,可能胜任”
打量自信、沉毅的赵期昌,朱应奎笑着:“或许能成,本官不管捕倭军是怎么打的,只问结果。对于军事,本官说起来也是一个生手,若是刘家贤弟在,说不得还能给点主意。”
赵期昌露笑:“那下官就当这个先锋使了。说起刘大哥,他离去时还见了下官一面。”
徐承贞的死讯赵期昌也摸清楚了,只能说刘磐运气好,朱应奎竟然将尾巴收拾的干干净净。这也让他心生警惕,真让自己人弄死,弄个醉酒沉水溺亡的理由也算是死的冤枉。
朱应奎也知道刘磐见过赵期昌最后一面,轻咳一声瞥一眼戚继光,戚继光识相告退。
而现在,刘磐在哪里
………………………………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言两句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言两句
让赵期昌感激,让朱应奎恨不得掐死的刘磐逃跑过去一个多月,现在的这位还在登州府。
也怪他命不好,入山与赵期昌交代了一些事情,抄近路想走栖霞、莱阳、胶州官道,再从青岛找关系坐两淮盐商的运盐海船南下,到了江南后再溯江而上直赴四川。
走海路转长江航线,远要比路上赶路轻松、速度快,可能他人都在南京家里转了一圈,而海捕文书却在路上。
计划是很好的,可捕倭军封山时,南面那边李孟已经闹的风风火火。很不幸,单骑而行又一身铠甲的刘磐,险些让杀红眼的李孟开膛破肚。
北曲山可是大山,大山连绵根本不是龙山那边密集丘陵地带能比拟的。
山中有一座雕虎洞,这时候的刘磐在一帮人中呼喝着,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俨然成了李孟团伙里的重要头目。
重要头目都是将他看低了,人家现在是大当家的。
李孟只是一个退役长枪手,在外面学了本事,将世世代代盐户想干而不敢干的事情干了一次罢了。一路拼杀至今,后路已绝血仇也报了,只能好吃好喝过眼前的日子。
甚至对未来根本没有一个可供研究的计划,基本上就想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能活多久是多久。
刘磐之所以能入伙,多亏他跳涧虎的名号。李孟这里人员成份越发复杂,也有登州那边的汉子加入,才让李孟相信刘磐这个跳涧虎。
这个浑人根本不怕事大,也学着江湖人不用本名混,混江湖或造反的人看起来都是一条龙王二、阎罗张三的,实际上都有正规名字,担心连累宗族才用家中排序或搞个别名。
担心自己叫刘二被朱应奎察觉,反正很多人只知道他的诨号是跳涧虎,索性弄个了假名字刘虎跟着李孟落草。
现在这伙人随着各路好汉加入已经不是单纯的盐户队伍,刘磐本事又大名声还会打仗,又比李孟会来事情。
一个多月来捻转各处,不该惹的一点都不惹,截获的盐都和地头蛇换了钱粮、兵器。甚至几次大嵩卫派人通报军情,救了这支队伍。
如今名声越发响亮,稍稍有点不安分有点理想的豪杰草莽就几人一伙十几人一伙那么上山落草。
以至于,队伍越发庞大,唯一的结果就是各处对李孟所部的实力严重判断不足。就连实际上的大当家是谁都弄不明白,还都以为大当家的是李孟,只是个寻常退伍长枪手。
现在刘磐领着人躲在高山密布的北曲山一带,这里大山连绵的同时也有较为开阔的场地进行操演。刘磐也知道这事情不能长久,抱着玩票的心思一点都不心疼钱粮,抢多少就花多少出去,下面人得了实惠自然看刘磐越发的亲切。
甚至刘磐还砸钱给大嵩卫,让大嵩卫制作了一批号衣。五百多汉子穿着号衣操练,看着也很像那么一回事。
结果就是下面人都觉得大当家的豪气,懂兵法又会心疼弟兄,连统一号衣都置办了,摆明了要干大事情啊
最夸张的是,穿着刘磐设计的黑底红边号衣的汉子下山后,可以在周围山村与山民买卖物资,近一个月来,日子别提多红火滋润了。
现在刘磐要考虑的是,要不要再去大嵩卫置办几百套号衣,投奔他的各路汉子、穷苦汉子数量的确比较多。
他还考虑的不少,人非草木,一个多月下来带着仰慕他的弟兄一路拼杀,也有了感情。他也知道适可而止,也知道再闹下去绝对落不了好处。
现在日子滋润,是因为他把各处打疼了,没人愿意做出头的椽子。
等各处回过神,统一意见后,那苦日子就开始了。
所以他一边壮大队伍的同时,开始考虑退路问题。于是,他才在北曲山一带落草,这里距离登州卫非常近。等和朱应奎悄悄搭上线后,再考虑招安的事情。
招安不成,也要想法子给弟兄们一条活路。反正他真的不愿意和朝廷死磕,面对战争朝廷穷的当裤子也要打下去。
可现在一帮子深受世道迫害,饱受水浒洗脑的汉子一个个都想着跟着大当家的杀出一个前程来。他若学宋江招安,搞不好会被下面人剁了
连一个心腹死士都无,被一帮子既然造反落草就要坚定造反,绝不走宋江背叛革命道路的汉子重重包围,刘磐是即享受又痛苦
这些汉子对他唯命是从,刘磐很想给这些人弄一条生路,偏偏他又不敢说,说了担心这些跟着他要干大事业的汉子反手就将他剁了。
一切,都要怪水浒惹的祸。
文人士子看水浒,会夸一声忠义,稍稍用脑子就知道宋江不招安不行。可江湖人恨死了宋江这种只顾自己升官,害的弟兄死的死残的残,结果还什么都没捞到的假忠义。
在江湖人看来,水浒集团就应该坚定不移的造反,说不得真能打下一个天下来。有水浒前车之鉴,北曲山集团内部也排了交椅,设立了聚义厅,就差立个替天行道的大旌旗
毕竟这里是山东,水浒更深入人心一点
而刘磐,只能慢慢发展,等下面这帮脑袋发热的人看到事业艰难、前途不明后,再行招安之事。
刘磐这里为将来的出路做筹算,整个登州卫也运作起来,开始为即将开始的入山平乱行动做准备。
一转眼的时间,五天后,冬月二十,冬至日。
一大早,赵期昌领着庆童、赵显离开白石墩,小跑着运动前往朝阳坡。
此时赵鼎明、王文泽所部隶属的捕倭军已集结在朝阳坡,二百右总右把捕倭军穿着黑色棉袄集结,也准备着长跑。
相对于行动快捷的捕倭军,陆续召集而来的辅军则效率不高,还在整顿队列,衣色也杂乱。
负责造饭的墩中健妇早起,已开始生火做饭,炊烟袅袅。
作为先锋部队,危险性不言而喻。赵鼎明是不敢与赵期昌一起冒险,王文泽则带着家中二子、三子作为赵期昌副手,参与行动。
卫里、捕倭军内部称呼赵期昌这一把为黑旗队,专业点在战场上的简称应该是黑旗中队,与大队千总,小队哨做区别。
把总赵期昌,左哨哨官陈明理,右哨哨官常信平,书吏赵普益这是捕倭军内部构成,王文泽负责带队二百辅军,辅军成员以封山时隶属于右军的辅军成员中选拔。有当时的花名册,这批人也算熟悉赵期昌的风格,召集、指挥起来不困难。
现在的辅军也陆续赶来,月底前就能编满。在出发前,大约辅军会接受一个月的军纪强化训练。后续操训,会在山里落脚后进行。
朝阳坡下,立着一顶中军圆帐。
赵期昌坐在主位擦汗,翻开桌上花名册一页页数着,道:“派人再催,五日内辅军必须编满。”
赵普益是不会起这么早的,庆童提笔记录,写完后递给赵期昌看一眼,连派什么去催都写上了,赵期昌点头,庆童握着百户官印盖下去。
花名册放到一边,赵期昌环视帐中,辅军把总王文泽,主要四个哨官,八个总旗官都在。现在操训上了正轨,已经不需要主官跟着监督。
而且特事特办,赵期昌上次是从登州水寨乘船过来的,带来一百套水寨损毁的军械,以及五百石米麦,黑白两色布五十匹,棉花八百斤。后续卫里又押送捕倭军二百石补助,以及一百石辅军补助粮。
现在不怕训练粮食不够,就怕这帮人吃撑着影响训练进程。
赵期昌开始一天例行训话:“还是那个意思,辅军队列不重要,重要的是体能、跑得快打赢了,跑得快可以追捕溃敌,吃了败仗,弟兄们也好保住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