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刁民-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家酒楼,隔着将近一里地,窗外煌煌烈焰照耀,站在二楼广厅双手扶着护栏的一名披红挂绿女子,影子清晰,拉的很长。

    南门大街,粮库周边的居民扶老携幼,在衙役、守军、捕倭军维持秩序下,一片哭喊中向外逃着,也有奋不顾身往里面冲的军士,一片杂乱。

    吃酒吃醉了的白庆喜双手撑在窗台上面南而视,摇晃着脑袋,打着酒嗝,看着那冲天而起的烈焰。不知是饮了酒,还是火太旺,他今夜感觉不到一点清凉。

    不远处,院中白庆丰咧嘴似乎笑着,表情僵着,双臂垂着,仰头:“啧啧,真敢干呐”

    白家老爷子则是眯眼望着,拄着拐杖,只是一声叹息,这是他这辈子第二次见这种事情了。

    休养在白家,伤势较重的军士也相互搀扶,看着那冲天大火,相顾无言。

    距离火灾较近的德胜楼,令狐宏基端着水晶杯轻轻摇晃酒液,斜倚着窗户,独自一人时面容平静,神态冷酷无情,缓缓饮下暗红色、透亮的酒液。

    而他旁边的客房里,陈扬揽着一名穿青色衣袍家丁打扮的绝色少女腰肢,隔着二百余步似能感受到热浪迎面袭来。

    他眯着眼,感受到因巨大火灾而恐惧、轻颤的柔软身躯,微微露笑:“不怕本事大,就怕不贪钱。可惜,就是岁数小了些。”

    寅时四刻天亮,卯时、辰时还在燃烧,巳时火势减小,临近午时才被扑灭。官仓修建时就有防火隔离措施,只是风吹的火星点燃了另一座粮库,并点燃了左近两家院子的柴房,并无什么人畜损失。

    走在烫脚的废墟周边,赵期昌看着所部军士将一桶桶水浇到燃烧的炭灰里,水蒸气带起的飞灰到处飞扬,一个个都被染黑。

    赵显突然走过来,指着一处,什么都没说。

    赵期昌走过去,就见庆童握着长枪在地上攒刺,不是什么灰烬,而是一堆沙石。沙石被刨尽后,下面是一层被高温焖烧而发脆的焦黄麻袋碎片。而下面,还有一麻袋,上面有着黑色的戳印,记在这袋粮食入库记录,经手人、麻袋编号等等。

    庆童阴着脸,又是一枪刺出,里头还是沙石。

    赵期昌努嘴循着哭声看去,那边钱知府花白的胡须已经被扬起的黑灰染黑,一张老脸混着泪水染得乌七八糟,在那里大声嚎哭真情上演,无非对不起君上,辜负朝廷重任等等。

    看着无趣,赵期昌仰头耸耸肩,一张脸已经被飞灰染黑:“散了,损失多少,听府里的意思。”

    赵显龇牙嘴角翘着,点头:“家主放心。”

    办事的都是老弟兄,自然不会有人到处瞎嚷嚷。就算嚷嚷出去,整个官场也不会有人听你瞎嚷嚷。
………………………………

第一百六十七章 滕子京旧事下

    第一百六十七章 滕子京旧事下

    随后一帮文官去审问奸细,如赵期昌说的那样,对这些奸细也是好吃好喝供着。 这类人绝对是死罪一条,一个个免受皮肉之苦,好好享受最后的日子,也好好配合审问,彼此都好过。

    眼前,赵期昌最缺的就是时间。捕倭军不可能封锁太长时间,撑死三日。三日后不说外部商旅压力,光是内部夏收压力,就必须解散军队。

    蓬莱气候还是不错的,小麦过后完全来得及如江淮一带那样种植一茬水稻,自然也有夏收之后的双抢,即抢收抢种,时间抓的很紧。

    只要这帮人认罪态度端正,短时间内制好案宗上报历城三司、巡抚衙门,那整个山东境内就会在这期间动手捕杀。至于耽误各处夏收,那就不是赵期昌该想的事情了。

    朝廷是很重视夏收的,各地夏收、秋收时衙门都会关门停业,免得干扰百姓夏收后双抢。

    也不要觉得赵期昌手握五百子弟兵很厉害,实际上这已经是赵家的潜力所在了,很多都是不脱产的。真正脱产的只有赵期昌的五十名家丁,以及各卫、各地投奔过来的百余庄客,也就是门客。

    其他的人,农忙时节都要解散归家操持地里的生计。

    只要省里给的补偿足够,捕倭军就会放下农忙活计,在整个登莱地区进行拉网式的搜查。其实这帮奸细也好抓,因为都是外地人,还都是宣大一带的,故而特征明显。

    在农村也不好扎脚,乡村宗族排外情绪是很强烈的,这也是这帮人扎推躲在城中的原因所在。

    而赵期昌则去洗澡,披着头发看战损报告,心中疑惑还是问:“君美先生,常青先生所言的滕子京旧事,大概是什么”

    一旁李羡研墨,诡异笑着:“将军怎么关心这事”

    赵期昌提笔在报告文书上签字,盖印:“怎么能不关心等这帮官老爷审好后,就要忙活这事,咱心里有个准备也好应付。”

    李羡拿起用印后的三份一模一样文书过去在自己桌子上分门别类归放,笑着:“这事情说起来就复杂了,不过这帮老爷真敢这么干,那将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好处。这可就不是三千石的事情了,所料不差,这些人最少要给将军前后上万石封口费。只是没想到,这钱知府临致仕,竟然准备干一票大的。”

    端起茶水抿一口,李羡眯眼回忆,缓缓道:“腾宗谅,字子京,以字行于世,与范文正是同科进士,好友。在修岳阳楼前,这位就在西北任职接替范文正做庆州知州,遭人告发贪墨,亏空十六万贯。于是,上头派人调查人还在路上,这位滕子京一把火将官库烧的干干净净,什么都没了。朝中又有范文正、欧阳修辩白,于是去了巴陵,兴办教育,修水利,重修岳阳楼。”

    “这位靠寻大户借钱重修岳阳楼后,去信邀请范文正为岳阳楼做记以留后人。于是岳阳楼成为名楼,范文正也名声大涨垂留青史。我等这些后辈,也记住了这位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

    李羡歪着脑袋笑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呵呵,诚可为千古名言。”

    赵期昌听了咧嘴笑笑,神色严肃下来:“原来如此真这么干事,省里追查,可就不好交待了。”

    他算是大致明白了,估计接替范仲淹的滕子京所谓的亏空十六万贯,应该有很多的历史积弊,这位很干脆的一把火烧掉官库,给多少前辈擦了屁股,自然不会下场特别惨。这把火,估计就是个投名状。

    李羡看一眼赵期昌,绕过桌子落座后,将茶水往砚台里倒了点,研墨说:“钱知府当了快九年的知府,他若致仕,接任者将担负一个大包袱。若来的人脾气刚烈一点,钱知府也就别想安稳归乡享那天伦之乐。故而,一把火烧掉一些东西,在大明朝也不算离奇。反正今日已擒杀奸细八十余,罪证确凿。逃匿奸细点火烧掉几处官仓,料来也是情理之中,不是意外的意外,自然能让省里满意。”

    提笔,翻着统计资料进行汇总,李羡开始书写军械损失统计文书,边写边说:“钱知府高门出身,家财无数,自然看不上这点钱财,他怕的是麻烦。而其他的老爷,也想着将身上的包袱甩干净。其实也烧不掉多少,给将军一笔封口费,府里的老爷们也落不了什么好处,依旧是两袖清风,甩掉的只是麻烦罢了。”

    “至于省里,下面出个可以谅解的意外是小事,怕的也是陈年旧账被人翻出来。实际上,各处烧官仓,也屡见不鲜了,就看胆量大小。”

    赵期昌听着点头,笑道:“君美先生数年游学在外,这见识就是比咱高超。”

    李羡听了摇头笑笑:“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各处士子汇聚,什么消息都有,用心听,总能学会一些手段。”

    赵期昌听了也是笑笑,长呼一口气:“这当官门道也多。”

    李羡接话:“可将军已经入了门道,积累学识就足以应对。”

    赵期昌只是点头,拿着布巾擦着头发,随后束发后,披着大红披风出门,在一处营房里找到审案的这帮文官老爷,开始计较。

    也就几句话的事情,钱知府指出两座已经空了的官仓作为目标,其后纵火的事情就是赵期昌的事情了。

    半夜二更时,城南西南角胡同内人影晃动,伴随着杀喊声,火把林立、移动,被追杀的四名奸细被围堵拦截,一路奔逃窜进库房。

    而这座粮库内,地上撒着火药线,一头连接草束,一头接着燃烧缓慢的火绳。

    夜风吹拂呼呼作响,有心人的视线中,窜起一团团浓烟、火团。

    “铛铛铛铛”

    南门城楼上军士率先敲打铜盘:“走水了”

    漆黑,止有点点灯辉、星辉照耀的窗外,在陪伤兵交谈的赵期昌走出营房,见隐约黑烟在火光照映中摇曳,随后视线远处发红,一片片敲锣敲盆声响起,嘈杂呼救声传来。

    火苗越发壮大,西南角粮库内一座座高四五丈的粮囤燃烧着,火魔在风中左右摇摆。

    火势越发凶猛,隔得远远一里半外,赵期昌漆亮双眸中折射着红黄相间的火焰,明亮亮。

    一旁李羡双拳捏紧,鼻息粗重,双目眦圆,真是敢干呐

    另一处营房,裹着轻软丝被坐在椅子上的钱知府钱学古看着火起,一声轻叹,缓缓起身道:“来人,传令各处,速速派发军士速速灭火”

    赵家酒楼,隔着将近一里地,窗外煌煌烈焰照耀,站在二楼广厅双手扶着护栏的一名披红挂绿女子,影子清晰,拉的很长。

    南门大街,粮库周边的居民扶老携幼,在衙役、守军、捕倭军维持秩序下,一片哭喊中向外逃着,也有奋不顾身往里面冲的军士,一片杂乱。

    吃酒吃醉了的白庆喜双手撑在窗台上面南而视,摇晃着脑袋,打着酒嗝,看着那冲天而起的烈焰。不知是饮了酒,还是火太旺,他今夜感觉不到一点清凉。

    不远处,院中白庆丰咧嘴似乎笑着,表情僵着,双臂垂着,仰头:“啧啧,真敢干呐”

    白家老爷子则是眯眼望着,拄着拐杖,只是一声叹息,这是他这辈子第二次见这种事情了。

    休养在白家,伤势较重的军士也相互搀扶,看着那冲天大火,相顾无言。

    距离火灾较近的德胜楼,令狐宏基端着水晶杯轻轻摇晃酒液,斜倚着窗户,独自一人时面容平静,神态冷酷无情,缓缓饮下暗红色、透亮的酒液。

    而他旁边的客房里,陈扬揽着一名穿青色衣袍家丁打扮的绝色少女腰肢,隔着二百余步似能感受到热浪迎面袭来。

    他眯着眼,感受到因巨大火灾而恐惧、轻颤的柔软身躯,微微露笑:“不怕本事大,就怕不贪钱。可惜,就是岁数小了些。”

    寅时四刻天亮,卯时、辰时还在燃烧,巳时火势减小,临近午时才被扑灭。官仓修建时就有防火隔离措施,只是风吹的火星点燃了另一座粮库,并点燃了左近两家院子的柴房,并无什么人畜损失。

    走在烫脚的废墟周边,赵期昌看着所部军士将一桶桶水浇到燃烧的炭灰里,水蒸气带起的飞灰到处飞扬,一个个都被染黑。

    赵显突然走过来,指着一处,什么都没说。

    赵期昌走过去,就见庆童握着长枪在地上攒刺,不是什么灰烬,而是一堆沙石。沙石被刨尽后,下面是一层被高温焖烧而发脆的焦黄麻袋碎片。而下面,还有一麻袋,上面有着黑色的戳印,记在这袋粮食入库记录,经手人、麻袋编号等等。

    庆童阴着脸,又是一枪刺出,里头还是沙石。

    赵期昌努嘴循着哭声看去,那边钱知府花白的胡须已经被扬起的黑灰染黑,一张老脸混着泪水染得乌七八糟,在那里大声嚎哭真情上演,无非对不起君上,辜负朝廷重任等等。

    看着无趣,赵期昌仰头耸耸肩,一张脸已经被飞灰染黑:“散了,损失多少,听府里的意思。”

    赵显龇牙嘴角翘着,点头:“家主放心。”

    办事的都是老弟兄,自然不会有人到处瞎嚷嚷。就算嚷嚷出去,整个官场也不会有人听你瞎嚷嚷。
………………………………

第一百六十八章 被赏识

    第一百六十八章 被赏识

    次日,五月初三。

    朱应奎抵达登州城,就连省里也派了人过来调查,相距千里初一日飞骑千里急递,两天一夜的时间,省里派来的人昼夜兼程,总算是来了。

    来的是按察使司副使贾应春,朱应奎名义上的上司。

    几乎同时抵达,一同提审奸细,将近下午时又一同前往失火的官仓。

    官仓现场,赵期昌就住在附近的一座小院里,带着城中动员起来的军户子弟清理废墟。

    失火官仓几乎被烧成白地,没烧干净的也被赵期昌打扫干净,就连铁钉之类的东西他都没放过。相对来说,大明朝还是不缺铁的。

    在洪武十八年、二十八年因为官库里的铁太多了,两次下令裁减官营铁厂规模,又允许民间自由冶炼,铁产量十五税一,而宋朝民间冶铁是五税一。

    永乐时期因为战争需要一个月就能造一万五千杆火铳,全天下名声较大的冶炼厂二百多处。光嘉靖中期,民间私营的铁产量大约就在九百多万斤左右。

    听着也就四五万吨的铁产量,供应全国是不是不够要知道,工业革命初期的英国,到中期经过一代人努力,还不到两万吨产量。

    实际上光这四五万吨的铁产量,已经竞争显得激烈了。对于民间来说,铁制品又不是什么消耗品,一代人也不见得能用掉一口菜刀,一口铁锅,铁锅纵是坏了也能修修补补。

    富裕的铁产量,又促进了钢的成规模冶炼,此时最有名的冶钢地点在于江南,叫做苏钢。手工锻打、几吨重的铁锚泡在海水里几百年,后世挖出来防海水侵蚀性能还是很不错的,各项指标如含碳量与后世工业钢材没什么差距。

    这还不算,两广地区又有特产的合金钢,这是领先世界数百年的东西,有一门技术叫做中空合金铸炮,欧洲那边工业革命后才达到这门技术要求。

    而此时市场上不缺铁制品能说是供大于求,但赵期昌所需的铁锭依旧算是一种紧缺物资。

    因为各处冶炼厂很少出手铁锭,人家都是开矿、冶炼、打造一条龙产业将上中下游利润一口吃掉。购买铁制品再融了打造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成本太高。官府手里才有大宗铁锭,而民间都是以铁制品而存在。

    这也是赵期昌敢融刀造犁原因所在,这个时代不缺铁,他可以走官方路子弄到低成本的铁锭,再不济也可以自己用新锅换旧锅的凑集铁料。

    烧毁的废墟处,贾应春懒得去深究,不论是意外还是故意,下面人敢做必然有周全的准备,查是短时间查不出什么的。在现在的形势下,追捕山东境内的奸细,才是头等大事。纵是赵期昌等人白天纵火烧官仓,也没人愿意去追究。

    因为失火第一责任人是钱知府,人家都快致仕的人了,按着官场规矩是不会有人现在发难的,犯不着急着赶走一个即将要走的人。

    前日战斗的小院外,朱应奎与贾应春一同到来,稍稍驻步看着院中。

    院中几名军户少年排着队,脚下放着半背篓搜集来的铁钉,固定木结构的u型大铁钉或者其他一些烧毁的铁制品。

    一辆牛车就停在院中,两名军士抬着木杠吊起背篓,大秤上称重,赵普益坐在一旁提笔记录,念着:“二十八斤过一些,扣除背篓,算二十四斤。”

    一旁一名军士数出铜钱递给满头大汗咧嘴笑的少年,另一名军士上前提起背篓走到牛车上,叮叮哐哐将零碎废铁倒入车中,抖了抖背篓后,抛给那少年。

    两人背后八尺宽胡同里,不断有来往的军户男丁或健妇,背着背篓装着灰烬往南门大街那里的牛车运输,满满一背篓灰烬也是一文钱。

    这些灰烬赵期昌昨日下午就拉了一趟,今天大概就能全部处理完。不要以为运到城外一倒就完事,都是要拉回自己地盘,给土地施肥的。

    贾应春见领了钱的少年并无怨言喜滋滋擦着汗离去,下面人做事竟然没有什么克扣,露笑道:“丽明,你这学生上行下效,一处如此可知各处,收了个好弟子呀。”

    朱应奎抚须,颇为自得:“东阳公,莫要过誉。三郎这孩子意气用事,有奸细就有奸细,先盯着等过了农忙再捕杀不迟。您看如今,弄得省里不上不下不好处置。”

    说谈间进院,赵期昌也得到通知急忙出屋迎接:“弟子拜见师尊。”

    又有些疑惑看一眼身穿便服的贾应春,朱应奎道:“这位是省里臬司副使贾公讳应春,三郎以东阳公称呼便可。”

    赵期昌会意,又作揖道:“后学末进赵期昌,拜见先达东阳公。”

    明显是先叙私交,私交关系定好,再讲官面上的事情也就方便了。

    贾应春笑着拂手:“毋须多礼。”

    贾应春在前,朱应奎慢半步,赵期昌展臂领着路,进了屋中。

    屋里还有明显的战斗痕迹,拨弄算盘来回记账核算的李羡、白庆丰同时放下手头事,起身行礼。

    赵期昌又一一介绍,贾应春抚须笑着接受后辈的礼仪,分别勉励两句,就入了屏风后的后堂。在他看来,两名年青的秀才在军中历练,可比整日吟诗作赋的才子要对国家有用的多。

    很快,当值的陈明心进来送茶。

    贾应春坐在主位,道:“小赵将军行动迅捷,毕功于一役。此时案情明朗,鞑虏用心深厚而险恶。省里那边儿已开始着手,只要案宗送抵,将会发动各处海捕各处奸细。而本官,在意的是登莱两府肃清一事。”

    朱应奎道:“登莱这边,各卫环海密布,也是奸细侦查重点所在,由各卫缉捕奸细。其他各县,下官的意思是登州卫捕倭军集结,向西直扑莱州府府城掖县,肃清掖县后分军三部,分别清剿平度州、潍县、昌邑三处;另一路从即墨出军向西,以高密、胶州两处为主。”

    即墨三营在北曲山战事中损失惨重,各卫也士气大降,贾应春微微皱眉担心力量不够,却说:“登州卫捕倭军清查掖县、平度州、潍县、昌邑一共四处,本官怕又力有不逮。”

    朱应奎看向赵期昌:“三郎,五日内,可否荡平四县城中奸细”

    赵期昌微微估算,道:“师尊,卫里捕倭军能凑出马队三百,潍县较远今夜出发,明日下午可抵。只要潍县这边将门关上,北边各处的奸细将无路可逃。然后大队陆续清查余下三县县城,余下的事情可由地方团练、乡勇彻查。故而,五日内弟子有把握完成。弟子所虑,就是马力消耗过大,并耽误捕倭军家中抢收、抢种,进而军心涣散。”

    贾应春直接拍板:“既然无问题,那就刻不容缓当即执行。至于捕倭军夏收损失,省里自会减免部分课税。”

    朱应奎也道:“稍后派人来水寨领取通行、号令各县乡勇之相关公文。至于马力消耗东阳公,可否从益都马场拨付二百匹马匹归捕倭军用度”

    卫里的公用马匹也就五十多,都是下面马户按期缴纳的。每匹官马根据性能会规划等级,盖火印进行编号,标明隶属单位和用途。如驿站系统的马匹流通性较大,比如卫里班军轮番时,可以借调官马代步,再由遣散归来的班军带回来。

    而现在捕倭军内部的马队编制除去军官用马外,其他的都是各家私有之马。赵期昌这里自家有马队一百,陈明理那里也有百余骑,然后张茂那里能凑百余骑,田家百余骑,整个捕倭军内部能凑出五百人的马队。可都是私人所有的马匹,这么长途疾驰,对马力消耗实在是太大,没有补偿没人愿意干。

    宁愿将马留在家里,两条腿跑过去。可眼前,省里最怕的是肃清奸细不力,闹出什么奸细攻克县城的闹剧来。

    唔,几十个奸细一口气攻陷县衙门,城中士民惊慌逃遁,也能算是一次攻陷。一切朝廷赐下官印,标明统治范围的官印所能治理的土地,都是信地。丢失一块信地,哪怕是暂时的,新的巡抚彭黯就会受牵连而滚蛋

    贾应春稍稍沉吟,点头:“稍后本官在水寨,小赵将军差人领取公文时,本官会暂调益都马场二百匹马以供捕倭军用度。要知,马场归太仆寺、御马监统管,不是省里能做主的。不过本官也把话说明白,只要你捕倭军此次肃清奸细有力,登莱两府未出什么篓子,省里便拨你二百匹官马。”

    益都马场最好的马匹如宝马一级都是送到宫里的,次一级的战马会由中枢调拨补充到各精锐军队,再次一级的良马、驽马地方才有一点可怜的份额。

    而实际上益都马场产马最高的不是官营牧场,而是承包给私人的那部分牧场才是产马主力所在。官营牧场,省里管都不敢管,所谓给赵期昌调度马匹,可能就是私人马场主凑一批马送过来。

    至于质量如何,是不看这些牧场主的良心,而是看赵期昌的威名。他狠,那些挖朝廷墙角的马商自然不会糊弄他,他好欺负,给他送来二百头驴子也不是不可能

    赵期昌见两个人的意思都是他派人去取令文,不需要他本人自己去,便已经感受到这两人或者省里的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