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刁民-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期昌见两个人的意思都是他派人去取令文,不需要他本人自己去,便已经感受到这两人或者省里的急迫。分明就是让他赶紧组织军队,做好开赴莱州府北四县的准备,得令后就连夜动身。

    稍稍考虑就点头,道:“东阳公、师尊,弟子会督率马队轻骑先行,还请让沿途的黄县准备粮秣、豆料。稍后莱州府北四县,每县务必度支我部三日粮秣用度。”

    贾应春听了不做考虑挥手:“这本是题中自有之意,小赵将军即刻准备出军事宜。你捕倭军在登莱境内作战,岂有从蓬莱不远数百里再运粮的道理天黑前,你部必须出城向西进军”

    赵期昌起身拱手:“得令。”

    朱应奎也跟着贾应春起身,询问:“三郎,还有什么需要”

    赵期昌道:“张茂部在东设卡,弟子的意思是张茂部抽三百人分军向西为全军后继,另二百人向东沿海协助各卫清查奸细。”

    贾应春听着不由更为满意,赵期昌一共就三个问题,第一是马力消耗这是为军队士气做考虑,省里不做表示就别指望下面人出死力气。下面人心疼自家马匹,自然不会顾忌你省里的考虑;第二是军粮问题,这是一个军将必备的,也是做什么都要首要考虑的大事;第三则是张茂左军分兵一事,这是关心各卫清查力度,算是大局观。

    与朱应奎去水寨的马车上,贾应春道:“京里友人来了消息,余不日将调任陕西。”

    朱应奎微微颔首,看明白了,贾应春是主张河套收复战事的,这才能被夏言提升去陕西做事,点着头,拱手:“收复河套乃朝野心声所在,恭贺东阳公有了这用武之地。”

    贾应春只是笑笑,便说:“余到了陕西,估计不是三五年就能走的。丽明若有心,他日不妨来陕西做事。若是可以,余想以小赵将军为标营中军将,历练历练这孩子。”

    朱应奎微微沉吟便笑着颔首:“在东阳公手下做事,是难得的机会。晚辈自会与三郎说明白,能得东阳公真传,着实是他的造化。”

    贾应春笑着抚须,他不可能一升官就当巡抚,自然也没有亲兵标营。他只是给了朱应奎一个极为鲜明的信号,那就是他这次去陕西能混到督抚一级,省一级官员在一个地方待十余年,又是陕西这种战事密集的地方,意味着什么朱应奎自然理解。
………………………………

第一百六十八章 被赏识

    第一百六十八章 被赏识

    次日,五月初三。

    朱应奎抵达登州城,就连省里也派了人过来调查,相距千里初一日飞骑千里急递,两天一夜的时间,省里派来的人昼夜兼程,总算是来了。

    来的是按察使司副使贾应春,朱应奎名义上的上司。

    几乎同时抵达,一同提审奸细,将近下午时又一同前往失火的官仓。

    官仓现场,赵期昌就住在附近的一座小院里,带着城中动员起来的军户子弟清理废墟。

    失火官仓几乎被烧成白地,没烧干净的也被赵期昌打扫干净,就连铁钉之类的东西他都没放过。相对来说,大明朝还是不缺铁的。

    在洪武十八年、二十八年因为官库里的铁太多了,两次下令裁减官营铁厂规模,又允许民间自由冶炼,铁产量十五税一,而宋朝民间冶铁是五税一。

    永乐时期因为战争需要一个月就能造一万五千杆火铳,全天下名声较大的冶炼厂二百多处。光嘉靖中期,民间私营的铁产量大约就在九百多万斤左右。

    听着也就四五万吨的铁产量,供应全国是不是不够要知道,工业革命初期的英国,到中期经过一代人努力,还不到两万吨产量。

    实际上光这四五万吨的铁产量,已经竞争显得激烈了。对于民间来说,铁制品又不是什么消耗品,一代人也不见得能用掉一口菜刀,一口铁锅,铁锅纵是坏了也能修修补补。

    富裕的铁产量,又促进了钢的成规模冶炼,此时最有名的冶钢地点在于江南,叫做苏钢。手工锻打、几吨重的铁锚泡在海水里几百年,后世挖出来防海水侵蚀性能还是很不错的,各项指标如含碳量与后世工业钢材没什么差距。

    这还不算,两广地区又有特产的合金钢,这是领先世界数百年的东西,有一门技术叫做中空合金铸炮,欧洲那边工业革命后才达到这门技术要求。

    而此时市场上不缺铁制品能说是供大于求,但赵期昌所需的铁锭依旧算是一种紧缺物资。

    因为各处冶炼厂很少出手铁锭,人家都是开矿、冶炼、打造一条龙产业将上中下游利润一口吃掉。购买铁制品再融了打造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成本太高。官府手里才有大宗铁锭,而民间都是以铁制品而存在。

    这也是赵期昌敢融刀造犁原因所在,这个时代不缺铁,他可以走官方路子弄到低成本的铁锭,再不济也可以自己用新锅换旧锅的凑集铁料。

    烧毁的废墟处,贾应春懒得去深究,不论是意外还是故意,下面人敢做必然有周全的准备,查是短时间查不出什么的。在现在的形势下,追捕山东境内的奸细,才是头等大事。纵是赵期昌等人白天纵火烧官仓,也没人愿意去追究。

    因为失火第一责任人是钱知府,人家都快致仕的人了,按着官场规矩是不会有人现在发难的,犯不着急着赶走一个即将要走的人。

    前日战斗的小院外,朱应奎与贾应春一同到来,稍稍驻步看着院中。

    院中几名军户少年排着队,脚下放着半背篓搜集来的铁钉,固定木结构的u型大铁钉或者其他一些烧毁的铁制品。

    一辆牛车就停在院中,两名军士抬着木杠吊起背篓,大秤上称重,赵普益坐在一旁提笔记录,念着:“二十八斤过一些,扣除背篓,算二十四斤。”

    一旁一名军士数出铜钱递给满头大汗咧嘴笑的少年,另一名军士上前提起背篓走到牛车上,叮叮哐哐将零碎废铁倒入车中,抖了抖背篓后,抛给那少年。

    两人背后八尺宽胡同里,不断有来往的军户男丁或健妇,背着背篓装着灰烬往南门大街那里的牛车运输,满满一背篓灰烬也是一文钱。

    这些灰烬赵期昌昨日下午就拉了一趟,今天大概就能全部处理完。不要以为运到城外一倒就完事,都是要拉回自己地盘,给土地施肥的。

    贾应春见领了钱的少年并无怨言喜滋滋擦着汗离去,下面人做事竟然没有什么克扣,露笑道:“丽明,你这学生上行下效,一处如此可知各处,收了个好弟子呀。”

    朱应奎抚须,颇为自得:“东阳公,莫要过誉。三郎这孩子意气用事,有奸细就有奸细,先盯着等过了农忙再捕杀不迟。您看如今,弄得省里不上不下不好处置。”

    说谈间进院,赵期昌也得到通知急忙出屋迎接:“弟子拜见师尊。”

    又有些疑惑看一眼身穿便服的贾应春,朱应奎道:“这位是省里臬司副使贾公讳应春,三郎以东阳公称呼便可。”

    赵期昌会意,又作揖道:“后学末进赵期昌,拜见先达东阳公。”

    明显是先叙私交,私交关系定好,再讲官面上的事情也就方便了。

    贾应春笑着拂手:“毋须多礼。”

    贾应春在前,朱应奎慢半步,赵期昌展臂领着路,进了屋中。

    屋里还有明显的战斗痕迹,拨弄算盘来回记账核算的李羡、白庆丰同时放下手头事,起身行礼。

    赵期昌又一一介绍,贾应春抚须笑着接受后辈的礼仪,分别勉励两句,就入了屏风后的后堂。在他看来,两名年青的秀才在军中历练,可比整日吟诗作赋的才子要对国家有用的多。

    很快,当值的陈明心进来送茶。

    贾应春坐在主位,道:“小赵将军行动迅捷,毕功于一役。此时案情明朗,鞑虏用心深厚而险恶。省里那边儿已开始着手,只要案宗送抵,将会发动各处海捕各处奸细。而本官,在意的是登莱两府肃清一事。”

    朱应奎道:“登莱这边,各卫环海密布,也是奸细侦查重点所在,由各卫缉捕奸细。其他各县,下官的意思是登州卫捕倭军集结,向西直扑莱州府府城掖县,肃清掖县后分军三部,分别清剿平度州、潍县、昌邑三处;另一路从即墨出军向西,以高密、胶州两处为主。”

    即墨三营在北曲山战事中损失惨重,各卫也士气大降,贾应春微微皱眉担心力量不够,却说:“登州卫捕倭军清查掖县、平度州、潍县、昌邑一共四处,本官怕又力有不逮。”

    朱应奎看向赵期昌:“三郎,五日内,可否荡平四县城中奸细”

    赵期昌微微估算,道:“师尊,卫里捕倭军能凑出马队三百,潍县较远今夜出发,明日下午可抵。只要潍县这边将门关上,北边各处的奸细将无路可逃。然后大队陆续清查余下三县县城,余下的事情可由地方团练、乡勇彻查。故而,五日内弟子有把握完成。弟子所虑,就是马力消耗过大,并耽误捕倭军家中抢收、抢种,进而军心涣散。”

    贾应春直接拍板:“既然无问题,那就刻不容缓当即执行。至于捕倭军夏收损失,省里自会减免部分课税。”

    朱应奎也道:“稍后派人来水寨领取通行、号令各县乡勇之相关公文。至于马力消耗东阳公,可否从益都马场拨付二百匹马匹归捕倭军用度”

    卫里的公用马匹也就五十多,都是下面马户按期缴纳的。每匹官马根据性能会规划等级,盖火印进行编号,标明隶属单位和用途。如驿站系统的马匹流通性较大,比如卫里班军轮番时,可以借调官马代步,再由遣散归来的班军带回来。

    而现在捕倭军内部的马队编制除去军官用马外,其他的都是各家私有之马。赵期昌这里自家有马队一百,陈明理那里也有百余骑,然后张茂那里能凑百余骑,田家百余骑,整个捕倭军内部能凑出五百人的马队。可都是私人所有的马匹,这么长途疾驰,对马力消耗实在是太大,没有补偿没人愿意干。

    宁愿将马留在家里,两条腿跑过去。可眼前,省里最怕的是肃清奸细不力,闹出什么奸细攻克县城的闹剧来。

    唔,几十个奸细一口气攻陷县衙门,城中士民惊慌逃遁,也能算是一次攻陷。一切朝廷赐下官印,标明统治范围的官印所能治理的土地,都是信地。丢失一块信地,哪怕是暂时的,新的巡抚彭黯就会受牵连而滚蛋

    贾应春稍稍沉吟,点头:“稍后本官在水寨,小赵将军差人领取公文时,本官会暂调益都马场二百匹马以供捕倭军用度。要知,马场归太仆寺、御马监统管,不是省里能做主的。不过本官也把话说明白,只要你捕倭军此次肃清奸细有力,登莱两府未出什么篓子,省里便拨你二百匹官马。”

    益都马场最好的马匹如宝马一级都是送到宫里的,次一级的战马会由中枢调拨补充到各精锐军队,再次一级的良马、驽马地方才有一点可怜的份额。

    而实际上益都马场产马最高的不是官营牧场,而是承包给私人的那部分牧场才是产马主力所在。官营牧场,省里管都不敢管,所谓给赵期昌调度马匹,可能就是私人马场主凑一批马送过来。

    至于质量如何,是不看这些牧场主的良心,而是看赵期昌的威名。他狠,那些挖朝廷墙角的马商自然不会糊弄他,他好欺负,给他送来二百头驴子也不是不可能

    赵期昌见两个人的意思都是他派人去取令文,不需要他本人自己去,便已经感受到这两人或者省里的急迫。分明就是让他赶紧组织军队,做好开赴莱州府北四县的准备,得令后就连夜动身。

    稍稍考虑就点头,道:“东阳公、师尊,弟子会督率马队轻骑先行,还请让沿途的黄县准备粮秣、豆料。稍后莱州府北四县,每县务必度支我部三日粮秣用度。”

    贾应春听了不做考虑挥手:“这本是题中自有之意,小赵将军即刻准备出军事宜。你捕倭军在登莱境内作战,岂有从蓬莱不远数百里再运粮的道理天黑前,你部必须出城向西进军”

    赵期昌起身拱手:“得令。”

    朱应奎也跟着贾应春起身,询问:“三郎,还有什么需要”

    赵期昌道:“张茂部在东设卡,弟子的意思是张茂部抽三百人分军向西为全军后继,另二百人向东沿海协助各卫清查奸细。”

    贾应春听着不由更为满意,赵期昌一共就三个问题,第一是马力消耗这是为军队士气做考虑,省里不做表示就别指望下面人出死力气。下面人心疼自家马匹,自然不会顾忌你省里的考虑;第二是军粮问题,这是一个军将必备的,也是做什么都要首要考虑的大事;第三则是张茂左军分兵一事,这是关心各卫清查力度,算是大局观。

    与朱应奎去水寨的马车上,贾应春道:“京里友人来了消息,余不日将调任陕西。”

    朱应奎微微颔首,看明白了,贾应春是主张河套收复战事的,这才能被夏言提升去陕西做事,点着头,拱手:“收复河套乃朝野心声所在,恭贺东阳公有了这用武之地。”

    贾应春只是笑笑,便说:“余到了陕西,估计不是三五年就能走的。丽明若有心,他日不妨来陕西做事。若是可以,余想以小赵将军为标营中军将,历练历练这孩子。”

    朱应奎微微沉吟便笑着颔首:“在东阳公手下做事,是难得的机会。晚辈自会与三郎说明白,能得东阳公真传,着实是他的造化。”

    贾应春笑着抚须,他不可能一升官就当巡抚,自然也没有亲兵标营。他只是给了朱应奎一个极为鲜明的信号,那就是他这次去陕西能混到督抚一级,省一级官员在一个地方待十余年,又是陕西这种战事密集的地方,意味着什么朱应奎自然理解。
………………………………

第一百六十九章 莫名少女

    第一百六十九章 莫名少女

    动员城中捕倭军后,赵期昌立刻给张茂部、王文泽部发去调动军令。 :efefd随后差人去水寨取公文,自己披甲后来赵家酒楼。

    二楼一处单间里,张承甲仰躺在床上,手里握着一册书慢慢看着,也算津津有味。

    赵期昌进来,张承甲赶紧把书塞进被窝,牵扯到伤口,疼得龇牙咧嘴,只抽冷气。

    饶有兴趣打量两眼故作疼痛而表情夸张的张承甲,赵期昌坐在一旁圆凳上,道:“少看这类没用的,今夜我就要出兵前往潍县。临走,过来看看你,看你这架势,应该不需要担心了。”

    张承甲悻悻做笑:“叔父省里的军令”

    赵期昌点头:“好生养着,这期间也好好自己想想,今后是想领军还是想经营产业,等我回来给个答复。”

    垂着脑袋,张承甲闷闷不乐:“叔父觉得我是什么料子”

    努嘴,赵期昌道:“人家陈明理归入家中做事以来,忙里偷闲手不释卷。可你呢虽然血勇,可也就是个百人将之材。还是留在家里专心产业为好,械斗你是好手,可打仗你不行。”

    张承甲脑袋歪过去不看赵期昌,慢悠悠道:“赵显那些人也比咱适合领军”

    赵期昌点头:“赵显神勇,庆童英勇,陈明理则算是智勇。人这辈子还长着呢,如行慎所言,十年后你再投军也不迟。家里不缺兵书,也不缺注解,打仗不是敢杀人就能成的,这是动脑子的事情。十年时间,够你学的了。有空也可去武学里转转,或者到营里参与操练都是可以积累经验的。而眼前,就这样吧,昨日芸娘那样子你也见着了,别光顾自己的想法。”

    想到昨日芸娘从白石堡那边赶过来的样子,张承甲也揪心、难受,眨着眼睛:“今日父亲和二郎来看咱了,父亲想让二郎投到家中做个幕僚历练学识。”

    赵期昌听了露笑一哼:“二郎也是可以的,这事咱应了。”

    张承甲却摇着头:“叔父,我是前日受的伤,他们今日才来想着有些难受。若当初与芸娘没这婚事,现在孤身一个也无牵挂,一心投军也该是好事。”

    赵期昌摇头:“若无这婚事,你张家不收留我兄弟三儿,恐怕眼前也就没我这赵期昌了。别多想,你明日托人给卫衙门替我传个口信,就让二郎先去卫衙门做事积攒经验。大概十日后,我就能回来。”

    张承甲点着头,再无言语。

    很快,得到消息的赵芸娘便急着赶过来,她已经看到二楼广厅里落座的甲士,问:“叔父大人,听李先生说又要去潍县”

    赵期昌点头:“省里的意思,稍后就出军。我过来就是看看大郎伤势,顺便从家里拿些粽子。”

    赵芸娘扭头给跟来的侍女绿裳吩咐两句,埋怨道:“省里怎的如此不近人情明日端午,明日出军也不耽搁什么。”

    “这就是军情如救火,家里营生就靠这碗饭撑着,没旁的选择。”

    赵期昌说着起身,扭头看一眼张承甲:“这这样定了,好好休养。”

    赵芸娘跟着出来,又问:“叔父,父亲大人那边也会出军”

    “嗯,估计会在莱州府汇合。最快十日,就能撤军。”

    见她还是一脸担忧,赵期昌补充道:“奸细多在府城一带活动,那边最难地方是掖县,其他地方光地方衙门就能处理。也别担心什么,军队一到便可振奋当地人心,区区奸细自难成就什么气候。”

    赵芸娘颔首,勉强一笑:“那叔父稍后,侄女去催催伙房。”

    明日端午,赵期昌假公济私给酒楼下了五千枚粽子的订单,其实也就五十两,比市价多了三十多两,自然这粽子也不是简单的粽子。他过来可不仅仅是为了在家里吃粽子,而是领取这部分粽子作为行军干粮,给下面弟兄弥补一些遗憾。

    贾应春那里答应地方给军队支付粮秣,赵期昌可不想因为扯皮的事情而造成军队缺粮。缺粮不是没吃的,到了没吃的时候这支军队也就等于陷入绝地。他要最低保证全军有五日储备干粮,出军前在白石堡就备了五日干粮。

    在城里时也是边吃边补充,始终保证这最重要的一条生命线能有五日缓冲。虽说在大本营内不需要如此紧张,可这种习惯必须培养好。

    落座,赵期昌看着窗外街景,菜市大街上已经被军士站满,三五成群或倚靠着门墙,或一帮人席地而坐,彼此低声聊着笑着,看着并无什么怨言。

    他侧头问:“显,弟兄们那里可有问题”

    一旁桌上赵显摇头,笑着:“跟着家主打仗,下面弟兄无什么异议。都听说这次去潍县公干,不少弟兄反倒积极响应。”

    赵显旁边的常信平端着茶杯,歪着脑袋饮茶:“很多弟兄没去过外地,一辈子就待在府城周边。这回去的潍县又不远,一路吃喝有人管,还这么多兄弟去,就当一次游山玩水吧。何况上次在栖霞打仗,老爷不许弟兄们入城滋扰,这回可以耀武扬威的入城,弟兄们自然喜悦。”

    赵期昌皱眉道:“此次行军又是连夜拔营,行程三百五十多里,可会有什么遗患”

    赵显微微沉吟道:“家主,不妨通知掖县那边,弟兄们抵达后不妨洗个热水澡。这能有效防范水土病,严禁弟兄们私下吃喝,同宿同食,可有效避免疫疾。”

    赵期昌点头:“还有什么意见”

    他对面的白庆丰也开口:“学生以为,当多带解热、避暑之药。我蓬莱人夏季无酷暑,冬季无酷寒。此时我蓬莱气候只是温热,而潍县那边相距不过三四百里,却有夏暑之忧。”

    赵期昌缓缓点头,白庆丰有些不适应身上盔甲,扭着脖子笑道:“学生已准备了五百斤甘草,一百斤藿香,每日熬煮饮下,能解暑,也可预防水土痢疾。”

    其实对于莱州府那边奸细,所有人并不在意,登州城这边前后逮到八十多,是因为登州水寨的原因。这帮奸细侦查情报是一方面,留在本地扎根想混到军队里也是另一个意图,所以才多一点。

    而莱州府那边有什么军事重镇水寨、即墨三营都在登州府,主要的沿海卫所也密布在登州府。所以整个莱州府翻个底朝天,也不见得能抓到五十人。

    实际上,还是省里怕这帮奸细铤而走险,攻破县城弄出一场不好向朝廷解释的闹剧。

    一帮军汉谈话间,一处客房门拉开,一名肩披红色素纱披巾,一袭月白色袄裙,纤细腰肢扎着淡淡黄绿两掌宽,正好能束腰的女子走出。

    素装淡抹,昏黄天色下看不出具体面容,走动时高扎云鬓上两支黄金蝴蝶发钗格外引人瞩目,精工打造的蝴蝶发钗上两对四支蝶翅灵动张合栩栩如生折射金辉,晃得人眼珠子会不由自主看过去。

    赵期昌只是瞥一眼就根据身段纤细断定为少女,可这少女高的有些离谱,隐约有五尺二寸的样子,再加上高高束起的云鬓,远远一看足有五尺六七寸。

    这女子对着左右两行桌上的甲士微微欠身施礼,便莲步轻摇,领着一名扎着双马尾的,一袭鹅黄衣装似是侍女的小女孩儿跟着下楼,这小女孩儿还吃力抱着褐橙色缀饰黑红细碎花纹绸布包起的琵琶。

    人走过,留下淡淡香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