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墨雨仙尘-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鸿冷笑一声,算计南宫枫,入儒林面壁,这事算是成功了一半。
眼看座中之人,官威隆重,一股浩然正气充斥四周,将在座之人衬托的好似神灵一般,若是平常人到了这里,估计说不到三句话,定会大汗淋漓。不过这些在云鸿面前,都是置若罔闻,这些人虽是名副其实的大儒学士,但论修炼浩然正气,云鸿才是始祖级的人物。
云鸿朝着几人行了一礼,垂首在堂中站好,规规矩矩,一点都不张扬。
“诸位大人传学生来此,所为何事?”云鸿问道。
“听说你初来国子监,就跟同窗不和,滋生事端,可有这事?”右司业周青问道。
这周青是收了南宫家的好处的,上次南宫枫与同窗打架,便是左右两司业为其辩护,司空浩然才决定给他一次机会。而如今,这事又扯到南宫枫,周青力保南宫枫,自然对云鸿没有好感,纵然他是今年秋闱的解元。因此问话时,就将屎盆子直接扣在了云鸿的头上。
孙武一听这话,脸色忽然变化。
这件事的全部经过,他都目睹,若论审问,也该是他最有发言权。而周青的一句话,明显是将所有的问题都推给了云鸿,有失公正,望了一眼司空浩然,便要站出来说话。
谁知话还没出口,云鸿却道:“不错,确实有些矛盾。”
周青听他这么回答,心下一笑,便要拿“不睦同窗”这条罪名来做文章。
还未开口,又听云鸿道:“学生初来国子监,本想和诸位同窗和睦相处。只可惜出身有别,有些矛盾自来就有,按常理,学生本应在家苦练武道,实在不该在国子监与同窗争夺功名,但月前,祭酒大人相邀,盛情难却,学生争光,考入国子监进修。而在学堂里,学生也是处事低调,虽知对方理亏,却多忍让。学生只想好好读书,奈何有些人不可理喻!”
云鸿这话扯到司空浩然,意思也就是表明了,自己是祭酒大人亲自请来的人,如今发生这事,专管学风的监承还没表态,祭酒大人也未开口,你一个司业,何时轮到你说话?
周青阅人无数,自然听出云鸿的话外之意,一脸黑线,却又无话反驳。
他这个理由说的一点都不错,公侯贵族与仕族世家之间的矛盾本就存在,绝不是因为云鸿而引起的。你堂堂司业,不论青红皂白,就将屎盆子往云鸿头上扣,如何说的过去?
司空浩然听云鸿这么一说,淡淡一笑,显得很无所谓。
云鸿笑道:“不过事情发生,学生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还请祭酒大人严惩!”
'小说网,!'
………………………………
第七十章 初入儒林
云鸿初来国子监,除了跟司空浩然有一面之交,绝无其他后“台”。
历经两世,云鸿对司空浩然了解的相当透彻。
司空浩然胸中有道,洞悉世事,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实则通天彻地。如今,云鸿把难题推给了他,也是尊敬前世的恩师,云鸿相信,对于此事的处理,司空处理绝不会刁难他。
而刚才的一番话,正为此事扣上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身份不同,这是阶级矛盾,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话也得到了孙武的认同,毕竟南宫枫之前也是这么说的,此事全因阶级矛盾而起,于是便提议道:“云鸿所言属实,若不防患未然,日后必出大乱,还望祭酒大人决断。”
周青冷哼一声,脸色有些发青。本想先发制人,将屎盆子扣到云鸿头上,可如今被云鸿一番反驳,却又将屎盆子重新扣了回来,这阶级矛盾,可不是他一个司业能处理的。
“那依孙监承的意思,此事应该如何处理?”周青问道。
“阶级矛盾,自古就有,绝不是我国子监能够化解的,既然不能化解,那就只能尽量去避免,就将云鸿、南宫枫二人隔开,让他们其中一人离开太学院便是。”孙武说道。
周青一听,脸色骤变,离开太学院,这不就是开除吗?
立刻反驳,道:“南宫枫这孩子虽有顽劣,但本性不坏,上次打架受了教训,今日便没有出手伤人,况且他今天又没犯错,若因此事将他赶出太学院,实在没有道理!”
这话说的孙武眉头直皱,赶忙抬手,按照国子监校规,今日南宫枫、云鸿二人,都没有违反纪律,理论上不可将任何一个人开除出去。何况他一个监承,论官位,还没有司业来的大,赶忙纠正道:“周大人你误会了,本官的意思,是让云鸿去国子学进修。”
国子监分七学,便是: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管、律学、书学、算学。
其中国子学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是整个国子监的最高学院。而太学院掌教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若说太学院中是一般的贵族,那国子学中基本就是皇亲国戚。云鸿虽然考上举人,但其父亲云封只是三品公侯,除非通过年度考核,否则云鸿是无法进入国子学读书的。不过这规矩是死的,司空浩然掌管国子监,只要他点头应允,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除此之外,孙武也想不到什么更简单的法子了。
广文馆入学的门槛是举人,四门管规格太低,掌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及庶人子弟,让云鸿去这两个地方,实在有辱身份。要避免云鸿和南宫枫接触,只能把云鸿塞进国子学。
反正云州侯的官位只差半品,云鸿天纵奇才,到国子学进修,反而更有前途。
云鸿到是无所谓,他的目标只是获得正气炉,至于去国子学,还是广文馆,这都没有放在心上。但若是到了国子学,就能跟皇亲国戚打交道,一旦跟皇亲国戚打成一团,日后办事,还不是水到渠成?不过在那里,皇子、公主之流一大把,一旦陷入其中,将寸步难行,云鸿有自知之明,权衡利弊之后,他宁愿去广文馆进修,那里学风浓厚,反显得安宁。
正欲开口说出自己的观点,却听周青道:“祭酒大人不可,国子学只招收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让云鸿进入国子学有违规矩,只能让他去四门馆!”
云鸿一愣,眉头即刻皱了起来。
他愿不愿意去国子学,那是他的事,若司空浩然让他去广文馆,他也就认了。但这话从周青的口中说出来,还是去四门管,纯粹变了味,让人一听就觉得这是在侮辱他。
“让我去四门馆,难道这符合国子监的规矩?”云鸿冷笑道。
孙武虽身为监承,但也爱才,即刻说道:“周大人,这不妥,云州侯云封好歹也是从三品的开国公侯,云鸿身为侯府的嫡长子,若是被安排在四门管,实在有辱他的身份!”
云鸿听着两人对话,笑而不语,目光投向了首座上的司空浩然。
“云鸿,日后跟着我,去国子学进修。”
一直不动声色的司空浩然,在这一刻终于开口说话。
在他眼里,云鸿身上有着惊人的儒学天赋,若好生栽培,将来或许能成为儒门的继承人。对于这样一个人才,怎能放在四门馆中埋没?自己一生追求的,不就是那儒道至善之境吗?只可惜皇帝有眼不识泰山,眼下,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儒道知音,岂能轻易放过?
周青听司空浩然这么一说,也不愿再去争辩。
他跟云鸿往日无怨,近日无仇,既然保住了南宫枫留在太学院,云鸿是生是死,与他何干?冷哼一声,与司空浩然辞别,说是与故人有约,便拂袖而去。主簿听了司空浩然的安排,当下给云鸿办了升学证明,盖了行章,将那张代表他学籍的宣纸,塞入了国子学里。
“祭酒大人,此事学生犯错在先,还请责罚。”临走前,云鸿说道。
司空浩然笑了笑,这件事的处理上,云鸿的确有冲动之处,理应责罚。不过司空浩然本有就此歇过的意思,奈何云鸿再三提议,这便道:“去儒林面壁三日,不得进食。”
云鸿暗自一笑,领了命令。
主簿即刻开了一份字据给云鸿,后山儒林乃是国子监的禁地,常人不允许随意进出,只有持有字据的学生,才能进去面壁思过。云鸿收了字据,与众人辞别,离开了这里。
走的时候,孙武特意追上来,说道:“云鸿,祭酒无心罚你,你为何要自找苦吃?儒林那地方,毒虫密布,鬼气森森,你这小身板,进去三日,还不准进食,可有得你受!你要是后悔,我现在去给你说说情,或许祭酒大人念你是初犯,能网开一面,免去这惩罚。”
“监承大人不必担心,君子坦荡荡,此事我有错在先,理应接受惩罚。”
云鸿再次强调这点,显得格外洒脱,正好掩饰了自己去儒林,寻找正气炉的真相。
孙武无奈,只好点了点头,向云鸿投去赞许的目光。如今世态炎凉,像云鸿这样刚正不阿的学生,极为少见,不由道:“好样的,日后若遇到什么麻烦事,尽管来找我!”
两人寒暄一阵,云鸿便与之分道扬镳。
回到太学院的学堂时,恰好是午时三刻,赶上学堂放学。云鸿一眼就看到满脸铁青的南宫枫,看样子他为了买下那把牛角弓,花了不少银子,云鸿冷笑一声,懒得理他。
见静萱正在那里收拾书本,这便走上去。
将他要在儒林面壁的事情简单交代了一下,这便道:“萱,今明两日,你就不用回侯府了。杨韵那厮对你有所觊觎,我放心不下,这两天,你就去长安街我母亲那里住。”
“行,公子保重。”静萱收拾完东西便走了。
此刻方才日中,艳阳如豆,天气出了奇的好。见时日尚早,云鸿先去客栈吃了顿饭,毕竟要在儒林中呆三天,三日不进食,凭借现在的功力,实在有些难熬。大吃大喝一顿后,将腹中的食物,通过《君子浩然行气录》全全转化为精力,方才朝儒林的方向走去。
依前世取得正气炉的经验,国子监的儒林,其实是一个天然的幻阵。
儒林依山而建,是历代大儒死后沉睡的地方。
不过,那地方说的好听叫做儒林,说的不好听,就是俗话称的乱葬岗。
沿着遍植青竹的小道,一路前行,这些竹子有粗有细,有短有长,大者粗过手腕,小者细如手指。随着地势越来越低,仿佛身临幽谷,竹林纵横交错,将蓝天都遮了起来。四面愈加阴暗,竹子的种类,也从青竹变成了观音竹,再从观音竹,变为了色泽暗淡的紫竹。
云鸿细细观察着四周竹林的变化,不过多时,一块门牌映入眼帘。
这刻着“儒林”二字的门牌极其雄伟,高约四五丈,左右共三层,青石所砌,黑瓦堆成。残缺的腾龙雕饰,杂乱的枯花败草,这些陈迹,无疑都显示出了这儒林沧桑的历史。
见两个看守儒林的童子,倚在墙上打瞌睡,云鸿走上前去。
将主簿给予的字据与两个童子过目后,便孤身进了儒林。
一路前行,天光愈加幽暗,这儒林本是上古大儒死后的埋葬之地,阴气十足。建在国子监的身后,也是为了借国子监中充盈的浩然正气,镇压鬼气。此刻,虽是正午,但走在这儒林中,却浑如傍晚。一阵幽风吹过,竟在耳边响起一道鬼哭狼嚎的哀怨之声。
两旁山壁上,开满了一种淡蓝色的小花,走在路上,花香四溢,淡淡的香味不断扰乱着行人的思绪,让人迷失其中。云鸿博闻强记,一眼就认出这是传说中的幽兰花。书中记载:幽兰来自鬼界,与彼岸花、曼陀罗华合称为“幽冥三味”。此花生有异香,能够迷失人的心志,使人活在幻想之中。云鸿也感到精神有些萎靡,浑身一震,浩然正气迸发而出。
浩然正气秉天地之正,本是这些邪魔妖道的克星。
果然,正气一出,花香渐散。云鸿小心翼翼的打量四周,不敢有丝毫分心,脚下继续朝儒林深处走去。山壁上不断有光亮发出,雾蒙蒙的,给这儒林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便在这时,阴风一转,眼前出现了一块宽阔的空地。
'小说网,!'
………………………………
第七十一章 悟道破阵
竹林幽静,碑石耸立,此地是儒林尽头,也是那些上古大儒安葬的地方。
云鸿前世曾研究过这碑林的来历,据说是先秦时,崇尚法学,焚书坑儒,在神州大地上卷起一场浩劫,无数大儒含冤而死,终便被乱葬此地。而后百年,逢大唐开成年间,儒道兴起,这才有文人墨客发现此地,为怀缅大儒之死,便将十二部经书刻在石碑上,被称为《开成石经》,其中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等十二部经书,计六十五万字。
除此之外,还有唐玄宗李隆基亲写的《石台孝经》一卷,合十三经。
随着时代发展,盛唐被大幽所灭,后世之人又将一些上古大儒的作品刻在石碑上,而后大幽国子监设立,见此地碑石如林,发人深省,便成了学生犯错后,闭门思过之处。
这碑林之后,便是茫茫一片竹海,依山而生,不知尽头何处。
一般人行至此处,见背后茫茫深山,少有人去。但不乏有人好奇,深入探之,往往行走半日,却又返回原地,故以为此路不通。久而久之,这碑林便公认为是整个儒林的尽头。
云鸿深吸一口清气,缓步迈入这一千多块石碑之中。
云鸿对这些石碑上刻着的经文十分熟悉,刻写经文的书法,各式各样,美轮美奂,篆、隶、草、真、行,琳琅满目,无一不有。特别是有些名家的书法,比如欧阳询、颜真卿、张旭等人,以手笔刻石,尤为真贵。云鸿一边欣赏着书法雕刻,一边在阅读经文的内容。
前世,云鸿在此地面壁,正是无意中触及了一块石碑,才发动了儒林中的幻阵。
这碑林看似是儒林尽头,实则是幻阵门户,真正的宝藏,便藏在幻阵中。
云鸿依稀记得,蕴含阵法机关的那块石碑,上面镌刻的内容,正是《大学》中的一段:“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可相隔两世,这块石碑所处的位置,云鸿已经依稀记不清了。花了近一个时辰的光景,才在一处偏僻角落里发现这块石碑。
这块石碑立于阴暗处,常年受阴风侵蚀,石体开裂,边角也残破不堪。
就连上面刻着的文字,都有些看不清了。不过有几句却能勉强看清,“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修身必先诚其意。”当云鸿看到这两句后,便确定了是这块石碑,体内的浩然正气,隐约悸动起来。
根据前世的记忆,自己是触碰了碑石上的某个文字,这才触发了机关。
那时,机关触动后,忽然天摇地动,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脑门就好似被什么重击了一下,猛地昏死过去,醒来的时候,正气炉已经在自己的手中了。至于自己是触碰了哪一个字,云鸿实在不知道。如今,云鸿正依借前世的方法,正在石碑上,逐个触摸字迹。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当云鸿触碰完所有文字后,碑林却没有任何动静。
“这是为什么?难道是时机未到?”云鸿皱了皱眉。
前世云鸿获得正气炉,是在五年之后,而如今提前了五年,难不成因为时间差距,导致灵宝尚未出世?云鸿苦苦思索着,目光忽然看到旁边一块石碑上,记载着《孟子》的相关篇目,其中说道:孟子通过培养浩然正气,使自己刚正不阿,从而神气盛旺,气贯长虹。
云鸿心中忽的一惊:“难道说,上古大儒就懂得修炼浩然正气?”
像孟子这般,通过浩然正气,使自己达到气贯长虹的境界,着实称得上仙人,而以儒入仙,可叫儒仙!云鸿惊骇,本以为儒仙之道,自古以来没人能走的通,但看这石碑上的记载,眼前豁然开朗,自己绝不是儒仙之道第一人,儒仙的修行,早在上古年间就有了。
云鸿闭上眼睛,回想起自己十余年读的书,眼前登时一亮。
原来文人墨客,在读书、写字、作画、奏乐等过程中,也可以进入一种状态,儒道的修炼,并非一定要通过读书、存夜气的方式来修炼浩然正气,若是将意念全部集中在书、画、字、乐上,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天人合一,照样能起到与存夜气一样的功效。
以前云鸿总认为,《君子浩然行气录》是修炼浩然正气的唯一方式。
其中讲了三点,便是:广泛读书、求放心,存夜气。
而存夜气与读书,更是浩然正气最直接、最寻常的修炼方法。
因此云鸿也误认为,修炼浩然正气,必须要通过读书、存夜气。如今才知道,浩然正气寄托于天地之间,无色无味,无形无质,《君子浩然行气录》只是提供了三种修炼的方法,并非唯一。而通过奏乐、写字、作画等,若功到极致,照样能起到修炼浩然正气的效用。
云鸿这一瞬间的顿悟,让他打开了儒仙之道的大门。
不知不觉,云鸿竟然盘膝坐了下来。
左手不经意间触碰在石碑上,石碑似乎通了灵,忽然闪出一丝光亮,低头一看,左手手心正掩盖着石碑上一个模糊不清的“仁”字,体内本就升腾的浩然正气,一阵翻涌。
下一刻,只觉天旋地转,眼前一黑。
不知过了多久,云鸿悠悠转醒。
入眼的事物,让他大吃一惊。眼前幽暗,万道荧光将天地衬成紫色,细细一看,竟有千根紫竹倒立而生,将空间塞得满满的,四周迷蒙,脚下虚无,仿佛站在云端之上。云鸿前世虽能御气升腾,飞行的感觉早已习惯,但如今看到这一切,还是吓得浑身一阵哆嗦。
稳定下情绪,不禁疑惑,前世获取正气炉时,完全没有出现过如此情景。
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小心翼翼的迈出一步,脚下虽是一片虚无,但却如同踩在实地上。
不断躲避着四面的乱竹,走了半天,折来折去,却仿佛回到了原地,云鸿意识到,这紫竹排列成了一个阵法。凭借着记忆,云鸿看出,这竹林正是碑林后面那片竹林的倒影。自己如今身在幻境之中,需尽快破阵。静下心来,盯着竹林看了很久。他想到这种紫竹,生长时间越久,竹身的紫色越浓。于是仔细一数,发现紫色浓郁的竹子,共一百零九根。
云鸿将这一百零九跟竹子看在眼里,细细想了一会,便发现这些竹子的排列是上古时期的一种阵法,名为:九曜八星阵,只是有一根竹子多了出来,但顺着这跟竹子一看,整个阵法又浑似一种名叫:三环六连阵的阵法。而两个阵法的重叠处,就是那根多余的竹子。
云鸿想了半天,确定这根竹子就是阵眼,走上前,猛地将它折断。
果然,折断之后,剩下的阵法,便是九曜八星阵和三环六连阵的组合。云鸿欣喜,悉心计算着方位,脚下小心翼翼的前行着。看似短短的路程,云鸿足足走了半个时辰。
直到最后,眼前豁然开朗,云鸿来到了一处洞天福地。
眼前是一座恢弘的石宫,却因为岁月侵蚀,变得残破不堪。整座宫殿和身后的紫竹林都包含在一个巨大的光幕之中,透过光幕,云鸿依稀看见头顶上是一片混沌星空。
历经两世,云鸿从没见过如此玄妙的情景。
混沌星空,传说只在三十三天上才能看到,那是飞升上界的仙人才能涉及到的地方,如今的云鸿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就算勉强懂得一些元神道术,但与仙人却是相差甚远。
四周透着一股阴森的鬼气,大地开裂,万物枯竭,仿佛阴曹地府。
云鸿定了定神,缓步走上前去,宫殿正门上,赫然写着三个漆金大字:儒仙居。
云鸿大惊,没想到在这种地方,竟有以“儒仙”为名的宫殿,可想定与儒门有关。偶然间,联想到国子监儒林的前身,乃是先秦时,焚书坑儒,历代大儒的葬身之处。
“难道这儒仙居,就是上古大儒的坟墓?难怪这般阴森!”云鸿暗道。
绕着宫殿四周走了一遭,发现一块石碑立在东面,上面刻着一段文字:“吾道号广成子,乃原始天尊门下金仙,修行一万四千年,下界寻缘,偶遇秦王坑儒,实则无道。奈何仙凡有别,无力挽救,特设此儒仙居,聚陨落儒门之高士,传儒道精髓。殿中有藏有儒门九宝之正气炉,可聚天下正气,肃清乾坤。能入此地者,通过心性考验,殿前有九曜八星阵和三环六连阵守护,破此二阵者,必是才思不凡之辈,入仙居者,通过考验,可获传承。”
云鸿看完这个石碑上的内容,顿时明白了此地的由来。
走完剩下的路,回到石殿门口,再也没有发现别的东西。云鸿往身后看了看,那片紫竹林的幻境已经消散,如今身后没有退路,只有从儒仙居的正门往里面走,别无选择。
“广成子大仙说,入仙居者,通过考验,可获传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