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太平道的日子-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李中郎解惑,这些足够了~~”于毒终于露出一丝敬意,“如此太平盛世,如此国家真的能如愿吗?”

    李勋站起身来,“只要我等按着《黄天大道书》的指引,只要我等同心协力、彼此信任,加上《天书》的辅助,要实现这样的宏愿并不是难于登天。只是刘汉气数未尽,尚有如皇甫嵩、朱儁、卢植这样的忠臣良将在。当年武王伐纣,也是等纣王众叛亲离之时,如今我的所作所为,正是效法武王,希望于毒兄弟和众黑山兄弟能明白~”

    于毒哈哈大笑:“为了过上这样的ri子,于某愿意效犬马之劳~只是~~”

    “只是什么?”李勋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于毒

    “属下想请主公赏赐属下瞻仰一下的天书~”于毒又是一阵爽朗的大笑

    张焉也笑道:“也请少帅赏赐给张焉这样的机会~~~”

    众人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于毒带来的黑山军与太平道的黄巾军有所不同,他们几乎完全是由战斗人员组成的,没有太平道那么多妇孺老幼。而且于毒本人及黑山军小头目陶升、杨凤、损轻都擅长山地游击战,当年官军几次进山围剿,都被于毒牵着鼻子在鹿肠山里转了个晕头转向,最后丢下一地尸体狼狈逃窜。

    虽然得到了这样一支有战斗力的劲旅,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以张焉的资历和于毒的黑山派系力量,两人应封为军帅是毫无疑问的。李勋一共建立了五军,而五军的军帅都已经有了任命。于是,李勋将五军任命和布防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前军军帅司马俱镇守瓶形寨】;【后军军帅徐和守卤城县】、【左军军帅昌豨守雁门关】、【右军军帅管亥守原平县】、【中军军帅白绕领兵屯驻忻口】调整为【张焉任右军军帅,驻守卤城,并管理卤城的盐务,于毒驻守瓶形寨,归张焉节制】、【前军军帅司马俱驻守广武县,李乐驻守雁门关,归司马俱节制】、【中军军帅白绕驻守原平县、周仓驻守忻口关,归白绕节制】;后军军帅徐和、左军军帅昌豨和被张焉取代的管亥原先所辖三军解散,平分到【前】【中】【右】三军,他们将出任正在广武县进行cāo练的新兵的军帅。

    对于以上的任命,众人都无异议,尤其是管亥,他整天想的就是上阵厮杀,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冲锋陷阵可以,统领大军就所托非人了。而且管亥本来在太平道中的职位就低于张焉,管亥也自认才能不及张焉,所以由张焉取代自己,管亥心服口服

    这一年年末,也就是光和七年十二月末,皇帝刘宏以蛾贼之乱已平,取中兴太平之意,改光和七年为中平元年

    这一年的年末,李勋也做了另外几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件大事就是正式即位为太平道第二任掌教,原因在于徐庶提出的“名正言顺”论。徐庶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令不行。太平道中还有许多事情要规范起来,比如称呼。有称呼李勋叫少帅的,有管李勋叫主公的,甚至陈大之辈还称呼李勋为东家。在徐庶的建议和规划下定了新的规矩,但凡出席宗教场合的,如太平道的祭祀活动,则一律称呼李勋为教主,其他场合的一律称呼为主公。李勋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军事、政治首脑。

    第二件事,就是继续暗中传播太平道的教义,只是发展对象时更加隐秘。而且李勋对于毒描述的黄天乐土的美好景象,被这些有着丰富传到经验的讲师们灵活运用,不光对已经是太平道教徒的人如此宣讲,并且在发展新的教徒时,也是上哪家的山就唱哪家的歌。对贫苦百姓传道时就说耕者有其田;对落魄书生传道时就说唯才是举;对工匠传道时就说凭手艺能致富;对商人传道时就说可以ziyou行商、没有苛捐杂税等等。

    第三件事,就是派出人员去各地设置情报站,人选有两个,那就是卞喜和王越。
………………………………

第四章 量才而用

    之所以选择卞喜和王越也是有原因的,卞喜早年是梁上君子,而且长期混迹于青楼楚馆、茶寮酒肆、赌坊市井之间,而这些鱼龙混杂的地方正是情报的绝佳来源。至于王越,他从一开始的志愿就是在雒阳开一家武馆,开馆收徒,把自己的武学发扬光大,后来受牵连也被纳入李勋一系,但是没有被列出姓名,而且江湖中人也不知道此事,只道他是云游去了。

    对于王越,李勋是放心的,而放卞喜一个人去雒阳,李勋就不放心了,得找个人看着他。找来找去,李勋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人选,那就是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徐和。不过,徐和却有些不太乐意。在当时的人看来,做间谍这种事情是鬼蜮伎俩,最被人瞧不起,与鸡鸣狗盗之辈无异。

    李勋只能耐心地劝道:“徐大哥,这情报工作也是重中之重,你的一条情报,可以救许多兄弟们的xing命~”

    “但是此种鬼蜮伎俩,偷鸡摸狗的事情,实在有失大丈夫所为~”徐和还是有些不乐意

    “那怎么叫归于伎俩和偷鸡摸狗呢?”李勋说道:“自古兵书上就有兵不厌诈、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之语,而且《孙子兵法》之中都有专门的篇章讲述如何用间。可见自古将帅们就是视这些间谍为体己心腹的~”

    “可是~一说到细作、坐探~~都是面目猥琐之辈~”徐和还是有顾虑

    “原来徐大哥担心的是这个啊,那咱们就不叫细作、坐探~就叫~~特务~”李勋说道:“或者是特工~”

    “特工?特务?”徐和念了两遍新名字

    “特工、特务就是执行特殊工作、特殊任务的人~”李勋解释道

    “还是叫特务顺口一些~”徐和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多谢徐大哥,那就由徐大哥任雒阳特务站站长~~卞喜为副,为太平道在雒阳收集刘汉朝廷的一切情报~”李勋终于松了一口气

    徐和问道:“站长是何职?”

    “呃~职同军帅~”李勋很肯定地回答

    徐和这才行礼道:“属下定不负主公所托~”

    至于王越,李勋就只能完全用商量的口气了。不过鉴于童渊和李彦的情面,又见李勋拿出大笔钱财给自己开武馆,王越很爽快地答应了李勋,为其在雒阳收集情报

    任务分配完毕,徐和、卞喜、王越三人带领着三十名jing干弟子立刻动身,李勋要他们在今年的chun节前务必将各自的门面开起来。

    第四件事情,就是妥善安置一路裹挟来的各sè工匠。

    李勋从青州一路到雁门,沿途向各个城池shè入箭书,说交出一批童男童女以及工匠,就不攻打城池。所以,各城长官们为避战祸,纷纷搜罗各sè工匠充数,其中铁匠、木匠、漆匠、造纸的、搓麻绳的,各sè工匠都有。其中铁匠和木匠最先被送到冶铁坊做工,随后由于工作做的不够细致,不少工匠被稀里糊涂地编入屯田部队中。徐庶心思缜密,第一个发现了这儿问题,将各个壁坞的工匠们挑选出来,打算建立一批手工作坊进行安置。

    徐庶让工匠们按照各自的专长分类,然后各种工匠各自派出一个代表来觐见李勋。第一个代表生的面相慈善,五十来岁。他首先上前说道:“小人刘武,临淄人,家中世代做铜镜为生。”临淄自chun秋战国的齐国时代开始,就是山东铜镜的主要制造基地,到了汉代,这种势头丝毫没有减弱,汉代铜镜多产自临淄,甚至还远销海外。

    徐庶在一边说道:“主公眼下虽有三县,其中更有卤城井盐之利,但是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既然有这么多工匠,那就更应该大兴百工,与周边郡县互通有无,增补裨益。”

    “是啊~”刘武接下徐庶的话茬说道:“小人听说在黄天乐土之国中,咱们手艺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手艺过活,还能致富,小人斗胆问一句主公,此言是否属实?”

    李勋点了点头,“这话是我说的,当然属实,而且将来还要鼓励尔等从事百工之事。让所有勤劳之人都过上富足的生活。”

    刘武大喜,又说道:“不是我等懒惰,实在是术业有专攻,我等不善种田,只有这么点手艺还能上得了台面,还请主公量才录用,让我等从事百工之事~”

    李勋其实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只是之前军事斗阵和屯田之事更加紧迫而已。“尔等放心,军师自会安排此事。只是~~”

    听到“只是”二字,刘武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行礼道:“我等只要管吃管住就成~~”

    “哈哈哈~~”李勋哈哈大笑,“那怎么可以?要马儿跑,就得喂马儿吃草。我的意思是,这作坊五年年之内是公办,在这五年时间里,赚得钱六成归公库,四成归尔等。五年之后,作坊归尔等所有为民办,盈亏自理,照章纳税。如何?”

    刘武眼珠一转,说道:“主公,五年是不是太长了,要不这样,以三年为限,三年之内,赚的钱七成归公库~”

    “七成?”周围几个行业的工匠代表都觉得这个标准太棘手

    “六成五吧~”李勋答道

    “多谢主公~”刘武松了一口气,其余众工匠代表也是松了一口气,广武县有丰富的铜矿蕴藏,加上这些熟练的铜镜工匠,有理由相信这将是未来一条可观的财路

    第二个工匠代表自称是烧陶的工匠,名叫严观,他还拿了一个自己的作品进献给李勋。

    “这是陶器?明明是瓷器嘛~~还是青鼬~”李勋将这个瓷罐子拿在手里,这个罐子直口平唇;丰肩;肩上安4个等距条形横系;上腹微鼓;下腹斜收成平底。,胎质坚细呈浅灰sè。该罐采用浸釉法施釉;因而施釉不到底。釉质晶润透明;胎表面有制作时留下的麻布纹;釉sè呈较为纯正的青sè;泪痕状流釉处釉层较厚呈翠绿sè。正意义上的瓷器,是在东汉晚期出现的,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原料粉碎和成型工具的改革,胎釉配制方法的改进,窑炉结构的进步,烧成技术的提高等条件下创新的产物。

    那严观欠身行礼,说道:“小人是会稽郡人,这烧釉的手艺乃是家传。”

    “你还会烧制其他颜sè的釉sè吗?”李勋似乎看到了又一条财路

    “其他釉sè?”严观摇了摇头,“小人才疏学浅,只会烧青釉~”

    “哦~”李勋点了点头,“那就先这么烧着,改天会教你怎么烧制其他釉sè的瓷器~~”原平县有丰富的粘土矿,发展烧制陶瓷业很有潜力

    “那小人们的作坊是不是也参照铜镜匠刘工师他们一样?”严观问道

    “不光是你,所有的作坊全是一样,三年公办,之后变为民办,盈亏自理,照章纳税~”李勋笑道:“军师,那么其余工匠也劳烦元直了~”

    徐庶一拜,“诺~~属下一定安排的妥妥帖帖~”,随后,做金银首饰的、做漆器的,各种工匠都按照三年公办,第四年民办的原则进行了安排

    徐庶领着工匠代表们刚刚离开,司马俱就来请示李勋,“主公,马上要过chun节了,咱们上次从马邑的了不少牲畜,是不是让大伙吃上一顿肉?”
………………………………

第五章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只是光咱们带来的太平道子弟就有二十几万了,哪里有那么多牲畜呢?”李勋有些为难

    司马俱笑了笑,“此事属下早就想好了,只宰杀几千头猪和羊,用大锅煮了做羹汤,每人分一碗,尝尝意思一下就行了,牛除了祭祀地母的太牢之外一头也不杀,全部用作屯田。”

    “司马大哥想的周到~”李勋赞道

    司马俱一拱手,说道:“至于剩下牲畜,除马匹编入骑军外,其余的属下想建立几个大圈,使其生殖~~”

    “好啊~~你不说,我都差点忘了~”李勋心想黄巾军到底是农民出身,对于耕田养殖之事比较上心。不过这样也好,以后这种事情可以交给黄巾系将领们掌管,而行军打仗的事,就由职业军人来做。

    过chun节在尧舜时代据说已经存在,在汉代得到基本定型。按照当时的习俗,过chun节要举家饮酒,汉代崔寔《四民月令·正月》中有:“正月之朔,是谓正ri,及祀ri。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小无大,以次列坐先祖之前,子、妇、孙、曾各上椒酒于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在新年第一天早晨,先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一年风调雨顺,阖家平安。不分尊卑,全家列坐在先祖神位前,然后开始饮酒,从最小的一位开始。因为小孩新年长一岁,是家中的希望,要先饮,年长的人新一年留下的时间又少了一年,是失岁,故要后饮。以后由于时代发展,许多繁琐的程序被简化。又由于科学的进步,早晨饮酒对人并不好,故早晨饮酒的习惯慢慢改变了,但饮酒习俗越发盛行。

    只是,这时的酒价格不菲,况且黄巾军么连吃的粮食都成问题,哪里有余粮酿酒?再说大清早喝酒也不利于健康,所以李勋决定这个仪式不要了。另外贴门神的习俗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当然当时的门神不是现在的印刷品,而是用桃木刻成的,没钱的人家就用两块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两位门神的名字,挂在门上,鬼就不敢来了。古人认为桃木是有神xing的,能避邪。除了放门神,还有挂苇索,也就是草绳子。绳子能捆人,自然在人们的理解中也能捆鬼,所以鬼怕绳子。另外就是放爆竹。爆竹是鞭炮的前身,最早是往火堆里扔竹子,竹子遇热爆炸,认为这样可以驱鬼。在宫廷中还要跳傩舞来驱鬼,李勋根据太平道的特sè,把傩舞驱鬼变成了身穿八卦衣,手拿桃木剑和铃铛、符文驱鬼的道士。

    这一年的chun节,是太平道将士们一年多来的辛苦之后,过的第一个chun节,大家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虽然那肉羹汤里只有几条肉丝,可对往年一年都吃不上一顿肉的人来说,这是比龙肝凤胆还美味。

    司马俱虽然自称是chun秋齐国名将司马穰苴之后,不过经过这么多代更迭,司马家早就是普通农户了,司马俱在青州老家时就是为地主种田和放牛养猪的。司马俱找来擅长农事的汜诚一起,在在广武县城西北勘察地形

    “这里地势低洼,种植麦粟并不适宜,倒是可以种些芸薹~”汜诚环抱双手,手指洼地说道:“在低洼之处还可以挖些鱼塘,养些鸡、鸭、鹅~”我国古代油菜称芸薹,东汉服虔者《通俗文》中,“芸薹谓之胡菜”。最早种植在当时的“胡、羌、陇、氐”等地,即现在的青海、甘肃、xinjiāng、内蒙古一带,其后逐步在黄河流域发展,以后传播到长江流域一带广为种植。

    司马俱手指洼地中地势略高一些的地方说道:“这里可以搭建猪舍,猪粪可以拿来肥田,田肥草多,草多猪壮~~一举两得~~”

    汜诚笑了笑,说道:“何止啊~猪粪可以让蝇虫生蛆,将蛆虫烘干磨粉之后混入饲料喂养鸡鸭、猪等,非但不易生瘟病,而且还长的膘肥体壮~”

    “呃?这是为何?”司马俱不解道

    汜诚遗憾地摇了摇头,“只是家传的《汜胜之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至于为何,先祖也没有记载~”中国古代的很多科技发明就是这样,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完全靠经验主义,而没有形成系统的分析和归纳

    “哦~原来如此~”司马俱点了点头,“即便如此,令祖也是值得敬佩了~~”司马俱微微欠身

    汜诚也微微欠身答礼,说道:“其实要让猪长的膘肥体壮,还有其他的办法,《氾胜之书》有云:以瓠瓤、梓叶和桐花饲猪肥大易养。《淮南万毕术》有载麻盐肥豚法:取麻子三升,千余杵,煮为羹,以盐一升著中,和以糠三斛饲豕,则肥也。”

    司马俱奇怪地望着汜诚,“汜兄,这士家子弟不是都读经学典籍,你怎么尽读些闲书?”

    汜诚也是大笑,说道:“所以那些士家子弟都高官厚禄,汜某只能在这边郡当个别田令史~”

    “不对,主公已经升你为农都尉了~”司马俱提醒了一句

    ◆◆◆◆◆

    “到底是老咯~”第三屯田壁坞的别田令史马三福松开扶着耧车的手,捶了捶有些发酸的腰间,虽然用这种三条腿的耧车播种既轻松又快捷,可毕竟岁月不饶人。马三福看着面前那头健壮的牯牛,“十八年前老子比它还壮呢~哈哈哈”马三福自嘲道

    东汉崔寔《政论》中描述耧车“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ri种一顷”,这种农具虽然先进,但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的小农无力购买这样的器材。而有财力购买这样器材的豪强地主,则因为有大量可以压榨的僮客,也无须使用这种先进农具。

    不过,在李勋的屯田壁坞里,连造带修复兼购买,倒是添置了大批耧车、曲面铧式犁、翻土农具二齿耙、三齿耙、扬谷用的风扇车、利用杠杆原理和人的身体重量作功的踏碓,以及利用水流为动力“役水而舂,其利百倍”的水碓,还有灌溉用的手摇翻车。

    一个中年壮汉赶着一头牛,拉着耧车经过马三福身边,“哟~~三大爷,怎么啦?”那壮汉关切地问道

    马三福笑了笑,“到底是老了~~没事,歇一歇就成~”

    那壮汉哈哈一笑,“三大爷,我这边的田差不多了,要不你老歇了,你那点田我包了~”

    马三福直了直腰杆,“小子,瞧不起你三大爷啊?”马三福笑骂

    “哪敢啊~~”壮汉笑笑,赶着牛继续播种去了

    在田边一块空地上,一个壮汉正在用一根大木棒搅拌一个水缸里的黏稠物体,不时散发出阵阵臭味。用斫碎的马骨一石,加水三石共煮,煮沸三次后,漉出骨渣,把附子五枚放在骨汁内浸渍。三、四天后,取出附子,用分量相等的蚕粪和羊粪加进骨汁内搅拌,使之成为稠粥状。播种前二十天,就把种子放在里面搅拌,使稠汁附在种子上,成为麦饭那样。溲种的时候最好选择在天气干燥时进行,这样干得快,可以薄薄地摊开,多次搅拌,可使它更容易干。第二天再这样溲种,yin天不要搜,因不容易干。前后共溲过六、七次就停止,随即晒干,妥善贮藏,不要使它受cháo湿,到了播种之时,把剩下的稠汁再溲一次后播种。经过这样处理的种子种出来的庄稼不但不容易被虫子啃噬,而且收成也好从而能使人们获得加倍的收成。

    这便是《汜胜之书》中记载溲种法,是现代种子包衣技术的祖先。经过这样处理的种子形状规则,装在耧车中更方便播种,而且还能提供种子发芽初期的养分。
………………………………

第六章 微服去太原

    就在司马俱和汜诚探讨养殖技术的时候,李勋却在烧陶匠的作坊里,严观正在演示他是如何制作瓷器的。虽然此时严观做的青釉瓶子已经是属于瓷器的范畴了,不过严观依旧称其为陶器。

    中国瓷器著名传统颜sè釉。亦称“青瓷釉”。古代南方青釉,是瓷器最早的颜sè釉。青釉都以铁为主要着sè元素,以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加了氧化铁的sè釉,在氧化焰里烧成黄sè,经过还原焰才成为青sè。

    经过选取和处理原料、制坯、干燥,对各种形体的坯胎进行装饰、上釉,最后入窑烧制。几个时辰之后,一个表面光滑细腻的罐子就被放在木盘里,奉到李勋面前。所谓“青釉”,颜sè并不是纯粹的青,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sè。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sè,一统称为“青sè”,所以李勋眼前这个带着泛着蓝sè和淡绿sè的瓷瓶还是算作青釉。

    其余的烧陶工匠显然对这个比陶器更加jing细的“陶器”很有兴趣,纷纷过来围观,“我说,这真是陶器吗?我怎么看着它身上上有层亮晶晶的玩意儿~”此罐直口短颈鼓腹平底,肩部有四个等距离的横系,用以系绳提水,肩部饰一圈水波纹,全由自然生动的曲线构成,丝毫不嫌呆板。器表施青黄sè釉,光泽度强,胎质吸水xing低,透光xing好,胎釉结合紧密。器底未施釉,露出的瓷胎证明它已具有瓷器的特征。从各方面看,此罐都已达到真正瓷器的标准,是中国最早的青瓷产品。此罐无论胎质釉sè,还是造型烧成技术,都还露出中国瓷器的童年气质——稚气而生机勃勃。但它又确是一件划时代的产品,它的出现,是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改造取得又一个伟大进步。从此,中国的瓷器制造业走上了一条兴旺之路。

    “这要是拿到雒阳市集上去卖,可以卖得好价钱~~哎呀,严兄,你会这门手艺要是赶上太平盛世,非得成财主不可~”有的工匠一边咂舌,一边拍着严观的马屁

    李勋大声说道:“谁说非得在太平盛世这手艺才能发财?现在照样可以~~严工师,如果我要你烧陶坊所有的师父都学会做这样的瓷器~需要多久?能大量制造这样的瓷器,又需要多久?”

    严观似乎有些顾虑,古代的工匠向来秘技自珍,不愿外传,很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改良。严观也不例外

    李勋似乎看出了严观的顾虑,“严工师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