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侯爷贵性-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其惨烈。
何其悲壮。
文武百官对此事噤若寒蝉。
没有人知道是谁出的手,更没有人知道太子是为何而死。
其时,乐信在西北领兵打仗,避过了牵连。
储君之争,日趋白热化。三皇子党与五皇子党,在朝堂里斗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
两雄逐鹿,未知鹿死谁手。
百官或沉默,或投机站队。
命运最是爱开玩笑。柴佑与柴佟斗得两败俱伤,最后荣登大宝、龙袍加身的,是一直默默无闻的四皇子柴俨。
淳昭二年,庞籍获升迁,重回京城。
四月的汴京城,海棠花依旧。
他无数次想象过,重遇之时,乐信会是如何态度?
是颓然若失?抑或愤然慨世?
……
思绪回到眼前,身旁传来伶人的低声吟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庞籍转过头来,盯着那伶人问姚宏逸道:“他唱的是甚么词儿?”
姚宏逸答他道:“是《临江仙》,《汴京小刊》所连载《三国故事》的题词。”
“啊,说的是三国。”
庞籍恍然。
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曾是年少时最爱读的书。
但年岁渐长,越发不敢读。
不是不爱,是不敢了。
曹操大奸大勇,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韬光养晦,收揽人心;东吴孙家三代奋进,孜孜不倦。
吕布无敌天下,董卓废帝立帝、袁绍虎踞四州。
诸葛亮鞠躬尽瘁,关羽忠义无双、张飞豪气干云。
司马懿坚忍半生。
这最聪慧、最勇猛,最仁厚、或者最阴险,最善战,又最隐忍的所有人,都没能实现各自抱负,没能匡扶社稷、统一天下。
他们一个个老去、一个个死去。
最后统一天下的区区鼠辈司马炎!
徒增笑而。
庞静轻轻跟着那伶人吟唱:“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是非成败转头空。
乐信那样英明神武的人,也有踌躇失策的时候。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然而,仅仅于怀的,却只有庞籍自己一个。
……
那日大庆殿上重见乐信,他依旧是初见的模样。
一瞬间,庞籍又见到那在榕树下写书法的翩翩公子。
冷漠、淡然如昔,只是一双眸子愈发深沉了。
“安国侯有何高见?”
百官奏表完事宜,官家柴俨问道。
乐信的惊才风逸,英名远扬,柴俨亦不免看重他三分。
“丞相高瞻远瞩,臣并无异议。”
乐信却是目无表情道。
既无奉承,已无孤傲。只是平淡如水,仿似官家问的不是他,仿似他回应的人不是官家。
——“安国侯向来是这样的性子,状元郎莫要见怪。”
庞籍想起柴仪当日说的话。
是的,乐信就是这般性子。你是攀蟾折桂的状元郎,你是高高在上的储君,抑或是衣衫褴褛的灾民,甚至天皇老子,他乐信便是乐信,绝不会有别的颜色。
柴仪是懂得他的。
柴俨却不懂。
“那便依丞相的法子去办吧。”
柴俨冷冷道,似有不悦。
乐信神色如旧,但在一旁细细观察他的庞籍,却捕捉到一闪而逝的不耐烦。
果不其然,隔了不久,便传来乐信辞官的消息。
这事情,微小得在那死气沉沉的朝堂里,都翻不起一丝波澜。
只是那日,庞籍在吏部交接文书之时,听得有两个同僚在闲谈。
“他辞官了?”那年少一点的官员问道,语气却是毫不讶异,似闲谈邻家的细碎。
“是啊,”年长一点的官员答道:“有人漏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平常事而已。”
年少官员不屑:“他学什么陶渊明,不过是废太子的宠臣门人而已,什么真才实学也没有。”
“嗯,‘四全公子’,不过尔尔。”
那年长官员说罢,觉到身后有人,转过头来,却看见庞籍脸色铁青,青筋现额。
好不吓人。
他不知这新任的吏部侍郎因何而怒,手足无措。
而庞籍的内心早已翻江倒海般愤怒。
他情愿这两人诋毁的是他自己。
乐信不过尔尔的话,那他算什么?
庞籍愤然转身,往那宫门外奔跑而去。
他要找到乐信,他要劝服他。
他们还要一决胜负!
更重要的,这样经世无双的人物,岂能寂寂无闻,泯然于世人!
……
………………………………
第五十三章 难为知己
得月楼。
和想象中的金碧辉煌不同,这闻名遐迩的酒楼,装潢却份外朴素。
乐家的得月楼在汴京城中闻名遐迩,但来过的人却不多。原因无他,价格昂贵罢了。
贵到哪般的程度?
贵得连京城第二富的陶家公子也咋舌。
庞籍寻得乐信身在此处,便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
得月楼外,一茶色的水磨砖群墙,下铺墨石台矶,门栏窗槅,均非细雕精砌,只觉浑然天成,更添雅致。
进了楼内,并无小二上前招呼,更不见有桌椅台凳,正在疑惑之际,却见一人上到前来。
庞籍细认,方发觉是六年前赈灾之时,跟在乐信身边的侍卫。
“庞大人。”
那侍卫不卑不亢道:“侯爷得知您来拜访,特命卑职给您引路。”
乐信知道自己前来拜访?
庞籍疑惑。
他不过前去安国侯府拜访打听,乐信远在这得月楼,他是如何得知自己寻他的?
侍卫领着他穿过大堂,入一园中,迎面是见白石崚峻,葱木掩映。
走过一道小径,忽见奇花闪灼,不远处是一座二层高的小筑,上有一匾,书曰:“松涛林海”四字。
庞籍随侍卫到了二楼,室内珠帘绣幕,桂楫兰桡。
乐信就坐在那窗边的位置,托着腮,侧耳细听窗外松涛,好不舒适写意。
侍卫已把人带到,便悄声退下。
室内只余他们二人。
庞籍径自走到那窗口边,在乐信对面坐下。
他好奇往窗外望去。
只见微雨轻点着庭院方池的水面,却涟漪不生。池边的荼蘼花怒放。
一带清流,自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间。远处是一片茫茫无际的松海。
庞籍万未料到,在繁华喧嚣的京城里,竟有如此幽雅怡人之处。
眼前人风姿隽爽,穿一身素色的绞缬绢直裾。
白衣胜雪,儒雅不羁。
庞籍心中这样慨叹着。
“你寻我何事?”
冷不丁地,乐信开口问他。
“我……”
许是气氛太过静好,庞籍一时也忘了自己为何前来。
想了想,他才问:“我今日在吏部交接文书。”
乐信往他跟前的杯子了里倒满茶水,又用自己的杯子碰了碰:“以茶代酒,恭贺你荣升。”
庞籍青黑着脸道:“我听到他们在闲谈你。”
“他们?”
“吏部的两个吏员。”
乐信不由得笑了起来,但这笑也是淡淡的,似云一样轻。
他道:“换在几年前,该是六部的尚书们在议论我。”
庞籍顿时语塞。
乐信说这话的时候,既非自怨自艾,更非愁眉苦脸,只当是在说别人的事情,比那两个吏员闲谈他的时候还要淡然些。
“你知道他们说你甚么吗?”
“浪得虚名、惺惺作态、金玉其外、不思进取,胸无大志。”
乐信想了想,又补充:“大概,还有穷奢极侈、骄奢淫逸?”
他抿一口茶,笑说:“我又未做过甚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们能说道的,大概也就这些罢了。”
“那倒是没有说这些,他们说你‘四全公子,不过尔尔’罢了。”
“哈!”乐信点头道:“吏部的人,还算是有口德。”
庞籍问:“你不恼?”
乐信道:“恼甚么?乐某夏炉冬扇、过时黄花,尚可为他人提供闲谈话资,亦是荣幸。”
庞籍黯然:“你明明不是他们所说那般。”
乐信摇头,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庞籍奈他没法子,只好道:“你我约定好,还要在朝堂里一绝胜负。”
乐信又用自己的杯子碰了一下庞籍的茶杯,道:“恭喜你大获全胜。”
说罢,一饮而尽。
大获全胜?
庞籍愠怒。
应是不战而胜,不,是不战而败。
眼前人一日不回朝堂,自己便永远没有法子胜过他。纵然他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心中亦是戚戚然。
庞籍跟前的茶杯纹丝未动,他冷冷看着乐信道:“你要置这江山社稷不顾了?”
“这江山社稷没有了乐某,亦并无任何不妥。”
庞籍皱着眉,心头苦涩得无以名状。
在河东西路的六年里,他想方设法,寻得乐信的策论文章拜读。
乐信的策论言之有物,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又细致入微,设想周到。
他是真正的鸿猷懋着、鹏翮高抟。
这样的人,辞官而去,岂非明珠暗投,暴殄天物!
“有你与无你,大大不同!”
庞籍忽而激动起来:“你策论里的方田均税法,对百姓何止大有裨益!还有募役法、兵部的革新……”
他只觉得嗓子一阵沙哑,几乎是带着哭腔道:“这些革新,绝不能无你!”
乐信却挑眉问道:“你对我的策论似乎很熟悉?”
何止熟悉!
庞籍在心里呐喊。
简直倒背如流。
他有时会很心酸地想,太子薨了之后,他庞籍可算是最熟悉乐信的人了。
可惜,他与乐信是永远做不成知己的。
因为他嫉妒乐信。
但是,他们也成不了仇人。
因为他敬佩乐信。
难为知己。
难为敌。
他们是惺惺相惜的对手。
而最熟悉自己的人,往往不是知己,而是对手。
这是他唯一觉得自己胜过了柴仪的地方。
……
………………………………
第五十四章 白露茶
清劲的凉风吹过窗外。
申时的午后,分外寂寥。
“你对我的策论似乎很熟悉?”
乐信挑眉,含笑而问。
庞籍不答反问:“难道你不想把这些策论变为现实?”
乐信轻轻摇头,说道:“如今不想了。”
被微雨湿润的空气中,漂浮着松针的味道。
隐约有风吹过松林的声响。
庞籍怊怅若失。
自己这番前来,似是一拳头捶在了软绵轻柔的棉花上,一点儿用处也没有,徒增气恼。
他万般无奈,几近哀求地劝道:“官家虽有些稚嫩,却也是个仁君,你是有真才实学的,假以时日,他必定对你另眼相看。”
乐信冷笑:“他英明得似尧舜禹汤,抑或是昏庸得如夏桀商纣,又与我何干?”
一时间,搁在二人之间的,是难以言明的沉默。
一两只春蝉,在低声鸣唱。
隔了大约一盏茶的时光,才听得乐信道:“我曾与你说过,乐某只为太子所用。”
他望向庞籍,目光厉然:“此话,至今不变。”
话已至此,庞籍只得放弃。
乐信处事通达,但骨子里,却是他见过的最最固执的人。
只是,可惜了这一身的文韬武略。
庞籍摇头叹息,苦笑道:“那便莫要谈这些了,此番前来,权当贺你辞官归故里吧。”
乐信亦笑道:“如此甚好。”
说罢,又指了指面前的一菜一汤,道:“试试这得月楼的招牌菜。”
庞籍细细看了看这两味菜肴,甚是平平无奇。
左边的一碟,似是鱼肉切片,白花花的摆成了莲花状。右边的一小盘,装着的竟是清清寡寡的白菜汤。
“你竟吃的这般朴素?”
庞籍好奇地调侃。
乐信道:“你先尝尝。”
庞籍半信半疑地夹过一块鱼肉片。
至今,他也想不出有什么词儿能确切表达那种美味。
难以言喻的鲜甜,入口嫩滑,还有淡淡的、若隐若现的桂花香。
“这是甚么?”
他惊而问道。
“这味菜,名唤‘桂花莲’,是用桂鱼肉做成。”
“桂鱼?”庞籍讶然,桂鱼他爱吃,也常吃,但从未吃过这般惊世难忘的。
乐信细细解析说:“这桂鱼需自小以桂花喂食,方能有这淡淡的桂花香味。”
“原来如此。”庞籍恍然。
桂花鱼从鱼苗养至成鱼,起码三四个月,那得多少桂花来喂殖?
奢侈,实在奢侈。
乐信又道:“而且……”
“而且什么?”
“只取鱼脸颊那里的月牙肉而制。”
月牙肉?!
庞籍大惊:“那这般一碟‘桂花莲’,岂非要二、三十条桂花鱼?”
这何止是奢侈?
简直骄奢淫逸、挥霍无度。
庞籍又指着那盘清水问道:“那这盘也定必不是普通的白菜汤。”
他径自勺了一口来尝。
清爽,鲜美。
这奇异而美妙的口感,也是他从未尝试过的。
“这又是什么?”
“清水白菜。”
“不,”庞籍不信:“白菜绝对煮不出这种鲜甜。”
乐信笑答:“必须是将熟未透时的白菜,只取其嫩心,将鸡、鸭、干贝、鲜蚝放入,炖两个时辰,再打去肉沫,隔至汤色清如水。”
……
简直骄奢淫逸、挥霍无度。
庞籍又指着那盘清水问道:“那这盘也定必不是普通的白菜汤。”
他径自勺了一口来尝。
清爽,鲜美。
这奇异而美妙的口感,也是他从未尝试过的。
“这又是什么?”
“清水白菜。”
“不,”庞籍不信:“这白菜绝对煮不出这种鲜甜。”
乐信笑答:“必须是将熟未透时的白菜,只取了其嫩心,将鸡、鸭、干贝、鲜蚝放入,炖两个时辰,再打去肉沫,隔至汤色清如水。”
……
简直骄奢淫逸、挥霍无度。
庞籍又指着那盘清水问道:“那这盘也定必不是普通的白菜汤。”
他径自勺了一口来尝。
清爽,鲜美。
这奇异而美妙的口感,也是他从未尝试过的。
“这又是什么?”
“清水白菜。”
“不,”庞籍不信:“这白菜绝对煮不出这种鲜甜。”
乐信笑答:“必须是将熟未透时的白菜,只取了其嫩心,将鸡、鸭、干贝、鲜蚝放入,炖两个时辰,再打去肉沫,隔至汤色清如水。”
……
简直骄奢淫逸、挥霍无度。
庞籍又指着那盘清水问道:“那这盘也定必不是普通的白菜汤。”
他径自勺了一口来尝。
清爽,鲜美。
这奇异而美妙的口感,也是他从未尝试过的。
“这又是什么?”
“清水白菜。”
“不,”庞籍不信:“这白菜绝对煮不出这种鲜甜。”
乐信笑答:“必须是将熟未透时的白菜,只取了其嫩心,将鸡、鸭、干贝、鲜蚝放入,炖两个时辰,再打去肉沫,隔至汤色清如水。”
……
清劲的凉风吹过窗外。
申时的午后,分外寂寥。
“你对我的策论似乎很熟悉?”
乐信挑眉,含笑而问。
庞籍不答反问:“难道你不想把这些策论变为现实?”
乐信轻轻摇头,说道:“如今不想了。”
被微雨湿润的空气中,漂浮着松针的味道。
隐约有风吹过松林的声响。
庞籍怊怅若失。
自己这番前来,似是一拳头捶在了软绵轻柔的棉花上,一点儿用处也没有,徒增气恼。
他万般无奈,几近哀求地劝道:“官家虽有些稚嫩,却也是个仁君,你是有真才实学的,假以时日,他必定对你另眼相看。”
………………………………
第五十五章 雪球花
夜。
一盏茶,一段话,又一盏茶,再一段话。
不知不觉,已是戌时。
窗外夏虫脆鸣。
夜,如黑沉沉的浓墨,层层涂抹天际,连星星的微光也没有。
池里的菖蒲间,隐约有萤火虫飞过。
一闪一闪。
姚宏逸问:“恩师,乐松是个怎样的人?”
坐了许久的庞籍悠悠地站起来,舒展筋骨,踱步到水榭上,临池而立。
乐松此人,他竟是丝毫不情愿忆记起。
庞籍转过身来,冷声问姚宏逸道:“作为我的门生,你自问如何?”
姚宏逸微笑谦虚道:“晚生愚鲁,蒙恩师教导,大有精进。”
庞籍长呼了口气,摇头道:“老夫桃李满天下,你是我第二聪明,第二勤奋,第二有慧根的弟子。”
姚宏逸心领神会:“那第一聪明、第一勤奋,兼且第一有慧根之人,必定是乐松了。”
庞籍点头。
……
在同一片夜幕下,一辆马车驶过长街,不紧不慢地往那城郊的方向驶去。
车厢内,竟是乐琳与柴珏。
深秋,寒意渐浓。
柴珏裹紧身上的披风,双手捧着汤婆子,方才暖和了些。
汤婆子是黄铜做的,冬日里,灌上热水,放在被中可以暖被窝。
乐琳看他畏寒的模样,不由得打趣道:“习武之人,不是不怕冷的么?”
柴珏也不恼,笑道:“这冷风来得太急,我们又走得太赶忙了,只穿了件薄衣。”
今日编辑会议结束后,他本打算到“乐琅”府中喝杯茶、赏赏花,过后就回宫的。
午后,他们正在偏厅里赏茶,却见石氏带了几个婢女进来,每人手上都捧着偌大的篮子。
石氏对柴珏的到来也是习以为常了,说笑道:“三殿下今日又来喝茶?”
柴珏礼貌道:“打扰老夫人了。”
乐琳心里不由得为石氏抱不平。
石氏不老,她才不过是二、三十岁的女子,但儿子袭爵做了侯爷,大伙儿便都得尊称她“老夫人”。
她望着那几个婢女,问石氏:“娘,她们篮子里的是什么?”
“啊,这是……”石氏从篮子里取了一支甚么出来,五、六寸长,不似花,也不似果,顶端是白花花、软绵绵的毛团,毛团的四周,有些褐色的硬壳。
石氏道:“这是城郊那庄子新送来的雪球花。”
“雪球花?”柴珏好奇问道。
宫中搜罗了天下的名花异卉,但他却是从未见过这“雪球花”。
一旁的乐琳却是怔住了。
石氏细细解释说:“本来上两旬就长开了的,但茯苓听庄子里的老农说,这雪球花晒干了可放得久一些,便让他们晒干了再送来。”
说罢,又令那几个婢女把偏厅里的黄菊全换下来,插上这“雪球花”。
柴珏看“乐琅”呆呆的,不由得推了下她:“你怎么了?”
乐琳回过神来,往最近的婢女那儿拿来一支,细细打量。
是棉花。
小枝疏被长毛,叶阔卵形,花单生于叶腋,蒴果卵圆形。
棉球色泽乳白。
虽然花球比后世见到的要小,但真的是棉花。
这个年代有棉花吗?
乐琳也记不清楚。
她只记得,因教人制棉和推广“错纱配色,综线挈花”技术,而被尊为布业始祖的黄道婆,是宋末元初人。
乐琳连忙问石氏道:“这是我们侯府的庄子所种的?”
石氏点头笑道:“你又糊涂了,他们每年都有送雪球花来的啊。”
“那别人家的庄子可有种这个?”
石氏轻轻摇头,苦笑道:“你爹爹生前把这雪球花当宝贝一般,一找着空,就爱往那庄子里考究这些,他怎舍得把这花种传予别个?”
乐琳闻言,从那黄花梨的衣架子拿起一件薄裘披风,径自往外大步而去。
“你要往哪儿去?”
柴珏赶忙跟上,急急问道。
乐琳停了下来,后面的柴珏刹步不及,撞了个满怀。
“娘!那庄子在何处?”
女儿的神经兮兮,石氏早已见怪不怪了,她答道:“城郊登夏山的陶然庄。”
乐琳转头,对柴珏朗声道:“走,去陶然庄!”
“去干甚么?”
“去赚钱。”
“赚甚么钱?”
“赚大钱!”
……
柴珏在车厢里暗自叹息。
自己一听到“乐琅”说能赚大钱,便兴冲冲地跟了过来。
唉,真是近墨者黑,近得这好友多,自己也变得贪财了?
柴珏抽了抽鼻子,对“乐琅”怨道:“你可要详细给我说说,这赚的是什么大钱,怎么个赚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