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空系列丛书-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髅餍闹泻艿ㄇ樱从制白骱苡赂业难樱绻饰杼ㄉ夏承┳畈灰车哪腥耍髅髯约壕褪亲钆滤赖呐撤颍从制薇瓤袢鹊叵蛲秸醋诺匮罢易鸥髦指餮慕杩诜⒍淮斡忠淮蔚恼秸闹皇怯帽鹑送纯嗟纳胍骼粗っ髯约盒榧俚挠赂摇
其实很多年轻人之所以喜欢装酷,摆出一幅桀骜不顺独立独行的样子,只是因为他们潜意识里就争强好胜,表现欲强,而其本身在人群之中又全无过人之处,想好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不得以,只好胡作非为,为非作歹,换着法子标新立异,像抽烟喝酒打群架什么的,无非都是想引起别人注意受到他人重视而已。
以前跟着出去打架时,言羽心里经常会打鼓,就像正邪双方在交战一样,心里明明知道有些事很不对,不应该去,可是所谓的兄弟义气,让让他的嘴巴不由自主却说:“那好吧,我们走!”
而其实很多架,完全就是帮完全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所谓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找公道之类的,完全就是凑热闹,因为个别人喜欢打架而去帮忙,其实反而是在帮倒忙。如果一件小事的矛盾双方都没有这些喜欢打架的所谓朋友,或许小事情早就和平解决了根本不会演变成很多的恶性群体事件。
因为从小受柯氏双雄兄弟俩的影响,言羽很早就迷上了练功习武。柯氏兄弟送了他好几本练武的书,因为没有实战,翻过一阵也就不看了。如今因为时常在外打架斗殴,每次如果不小心吃了亏,一回家就会把旧书翻出来学习,对照着书上的人形图画认真比划,分析总结,学习探讨更好的防身及制敌之道,甚至还专门去找柯氏双雄兄弟俩请教。
弟弟柯地裂很喜欢和言羽解招拆招,互通有无。
但是大哥柯天崩知道言羽在外打架以后却很反感,坚决不肯再教言羽任何武学技艺,因为他说这样是违背了武德。
他后来送给了言羽一本书,从书里言羽慢慢了解到,原来习武不仅可以给人以坚强的体魄,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人拥有伟大的心灵。
从中言羽知道了什么是侠义精神,知道了什么是大勇和小勇的区别。明辨是非善恶,匡扶正义,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危济困,即为“大勇”之举。相反如果是非不分,黑白不明,见利弃义,逞强斗勇,恃强欺弱,以武谋私,则为“小勇”,亦即“匹夫之勇”。能征服人心的,是勇气和侠义,是武德的力量,而不是拳头的力量。
言羽想到平日里种种恶行,不禁汗颜,后来终于决定悔改,不再跟随赵劲松四处鬼混。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宣公十二年》中就有了“武有七德”的论述——“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这里的“武”,指的是军事。由于军事与武术是同根共源,交叉发展的,后来武术也就将“武德”纳为己用了。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也称为功夫,民国初期称为国术,被视为中国汉文化之精粹,故又称国粹。
由于历史发展和地域分布关系,中国武术衍生出不同武术门派,修炼之法各门各派不尽相同,但大体上都包括了基本功、套路、内功和外功。尤其是其中的内功和外功都被各派视为最重要的内容,素有“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不肯轻易示人,即使自己的徒弟也不见得倾囊相授。
就内功而言,主要的中医理论基础是中医的经络学说。中医认为,“经络为脏腑之表,脏腑为经络之里”,修炼经络,会对脏腑产生调理、巩固、增强的作用。中国武术的内功主要练的是内气,而经络是内气运行的通道,内气在经络中按一定方式运行,会对经络本身、相应的脏器以及身体的整体产生调理、巩固、增强的作用。
就外功而言,很多外功的修炼要借助药物作为辅助。
中国武术的内容包括搏击技巧、格斗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术。当中又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范畴。理论有不少前人经验和拳谱记录,而实践带来了体育、健身、和汉族武术独有之气功、养生等重要功能。
武术的运动形式有套路和对抗等。因此,它体现了武者对攻防技击及策略上的理解,除了以自立、自强、健体养生为目标的自我运作,练习拳术、刀、枪、剑、棍等套路时可显示出身体动作之优美姿态,也可在激烈的对抗中克敌制胜。
中国武术往往带有思想冶炼的文化特征、及对生命真理探索的人文哲学的特色、意义,对中国的大众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商周时期,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
周代设“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御,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很重视格斗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
齐桓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在这时期,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秦汉时期,盛行角力、击剑,有宴乐兴舞的习俗。鸿门宴中即有项庄舞剑。其形式更接近于今天武术的套路。
汉代枪的应用达到颠峰,各种枪法开始出现。
据传华佗首创“五禽戏”,是中国武术的滥觞。
(荀子。子道有云:“昔者江出於岷山;其始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滥觞”一词;典故于此,指水源所出;其始甚小;只能浮起酒杯;后来就把“滥觞”比喻为事之开始。)
而中华民族积极的入世精神,优良的道德品格,几千年来如薪传火,连绵不绝,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毫无例外,道德素养在军事领域中,也长期被置于首要地位,成为兵家思想的一种精神力量。
《孙子兵法》关于将帅修养提出了“智信仁勇严”五条标准,又从反面提出了“将有五危”,即:“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虑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意思是说:只知死拼可能被诱杀,贪生怕死可能被俘虏,急躁易怒可能中敌人轻侮的奸计,廉洁好名可能入敌人污辱的圈套,一味“爱民”可能导致烦扰而不得安宁。
《孙膑兵法。将义》又进一步发挥说:“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三军之利不得。故德者,兵之手也。”
《吴子》则把将帅的“五德”概括为“理、备、果、戒、约”。总之,优良的品德是为将的首要标准。
自古以来,“兵家尚武德,修身重养性”,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相辅相成。中华武术其实包含了很多武德文化在其中,如尊师重道、讲理守信、勇敢仗义、坚韧笃实、刻苦求进、虚惊自然、舍己从人等:
《周易。乾》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以及很多武德规范:
“自强不息;尚武崇德;修身立本;习文弘道”。
“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拳先习德。”
“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
“戒骄奢*。”
“练武先练德,教人先教心。”
。。。
读好书做好人,言羽的武德之心,也正是因为读了柯天崩所赠的一本《逝去的武林》,终于开始爆发式的觉醒。
这本书的作者李仲轩,是一位在西单守门近50年的老者,也是抗击八国联军英烈之后、三大武学宗师的闭门弟子,是中国武术界的一位至尊前辈,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他的三位师父唐维禄、尚云祥、薛颠都是民国武林的巅峰人物,在武林中的地位与当时张大千与徐悲鸿在美术界的地位相当。
而他34岁退隐江湖、*时期倍受迫害、历经10余年天津劳动改造,老年才著书,揭示了中国武道的无上境界,其实就是“禅”的境界。
书中有武技理论、有实战格斗经验、有做人的道理,立意很高,传达了中国武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
明清之际,姬际可无意中在一破庙发现了半卷《武穆遗书》,并由此创建了内家拳的第一个拳种——形意拳,《武穆遗书》也作为形意拳的镇派之宝世代相传。金庸的小说中只是引用了这个典故,而《逝去的武林》一书却真正提供了《武穆遗书》的详细习武口诀。
武术本来源于道家文化,而后世往往将两者分离,使武术失去了上通道学的途径,而此书则把两者沟通在一起,说出了武术的无限进境,让言羽后世一生之中,文武之道,水*融,受益匪浅。
………………………………
《平凡的世界》第一篇 《浪漫生活一百年》 第二章 少年 第九节 斑蝥的钥匙
小升初之前,爸爸妈妈问言羽,如果升学考试考好了能考上重点中学树德九中想要什么奖励。
言羽毫不犹豫就说要自行车,因为从小就经常被爸爸妈妈用自行车接送常坐自行车,发现骑自行车很方便快捷,可以自己去更多的地方探险游玩,而不会像两脚走路那样又累又慢还走不了多远。
虽然那时的自行车很贵,但是言羽惊天大逆转考上了树德九中以后,爸爸妈妈还是兑现了承诺给了他一辆自行车。
因为言羽营养不良,个头极矮小,爸爸妈妈给他的第一辆车是一辆轮子极小的二手女士自行车,骑起来刚刚好。
喜欢骑自行车,上学放学都喜欢飙飞车。在人群车从中穿梭,感觉棒极了。
而且有了自行车很方便,还可以带妹妹到处去玩。
后来教会了妹妹骑自行车,又把女士车让给妹妹,自己就骑爸爸妈妈的大车。
虽然妈妈二六的凤凰自行车大小更合适骑着更平稳,不过言羽却更加喜欢爸爸的二八永久自行车,虽然刚开始只能从横杆下面侧跨过去骑,骑得有点儿累,但是感觉车好高大好威武,骑起来好爽。
后来慢慢习惯了,就可以跨过去站着骑,如果不站着,坐在座椅上,每次脚踏板转到下方下半圆周时,脚尖就够不着了,只有依靠惯性等它转上来再翻踩下去。
有些事确实是和基因有关,是有天赋的,比如男孩子生来机械悟性就比女孩强。比如李老酸、斑蝥等,都和言羽一样,也很喜欢骑自行车。
李老酸家里比较有钱,也是个喜欢惹事生非的家伙,他骑车时看到前面有自己的同班同学,最喜欢从后面掩杀过去,狠狠拍一下别人后脑勺然后就飞快地掠过。挨了打的同学暴怒之下有时就会奋起直追,但挨了打才提速起步慢,一般都没他骑得快追不上他。于是经常能看到穿着蓝色树德九中校服的同学骑着飞车在大路上追追打打,还好那时汽车不多,所幸没有酿成什么事故。
因为骑自行车,家远路烂,时常颠簸,车经常会没气或者脱链滑丝什么的,言羽不得不推车去修理。经常看师傅修车补胎换链条换猫耳丝什么的,慢慢的自己也就会了,有时候遇到骑自行车的女同学车坏了,就主动帮忙,帮着看看上上链条什么的。
有一次遇到女同学的车坏了,知道修不好,于是让她坐到自己的车后,右手握着她的车左边把手,就慢慢启动两车平行一起走。
远远看去,一个半大的小男孩子,左手单手骑着个大车,后面搭了个姑娘,右手单手还带着姑娘的自行车两车并行。一路骑过,迎面而来的都是诧异和赞许的目光。
那时候学校流行跳霹雳舞,流行一个词,叫“酷”;但言羽从来不觉得自己很“酷”。
后来听女孩子说起自己骑双车搭美人的事,才知道,原来这就叫酷。
言羽从小都兴趣爱好广泛,对舞蹈也很有兴趣,很认真地买了霹雳舞的书,跟着学振动、滑步之类的机械舞、太空舞步,慢慢也跳得很好。
而且言羽发现,因为习武,有些武术拳法的套路,竟然可以改一改增加到霹雳舞的动作之中,比如他以“仆步穿掌”等长拳套路,又融合了“骑龙步压肘”、“骑龙步冲拳”、“虚步鹤嘴手”等南拳套路,自创出一套奇妙的动作,演变成好像有一个篮球滚过肩顶及手臂的“篮球霹雳舞”,大家都很喜欢看,配合着太空舞步,如行云流水一般,感觉特别爽。
言羽很喜欢跳霹雳舞跳得浑身发热、微微出汗,喜欢那种酣畅淋漓、身心舒爽的感觉。
言羽也很喜欢踢足球,打篮球,打乒乓。虽然经常在厂里和很多叔叔及小朋友一起打篮球,投篮还挺准的,但因为个子矮小身体单薄,在激烈对抗中十分吃亏,所以后来就更多踢足球和打乒乓了。
言枫很喜欢逛书店,虽然从不偷书,但是很喜欢到处翻阅,蹭书看。
有空的时候,不是骑着车去城市和周边到处乱跑猎奇探宝,就是泡到书店里看书。
喜欢去龙池等书店,觉得古意盎然。
还有新华书店,也挺不错。
除了看神话传奇和历史典故,言羽也很喜欢看小时候爸爸妈妈给自己讲过的一些寓言故事和民间故事。
比如阿凡提的故事。其中印象很深的有一个,就是一次国王和贵族的聚会上,有一个游戏,过关的人每个人都可以从礼品中挑选一样物品,很多人都挑选的是书、笔、弓箭什么的,唯有阿凡提,却独取了金币。
众人就嘲笑他,说你怎么只贪图财物,却不注重提升技能和修养。
没想到阿凡提却说:“你们挑你们喜欢的,我挑我喜欢的,这样也才是合理的,因为人都是这样,总是各取所需。一般谁最缺什么,就最想要什么,我最缺钱,所以我就选金币,你们最缺知识,所以你们就应该选书。”
众人听了,哑口无言,因为阿凡提确实说得在理。
。。。
有一次课间,言羽出去玩了回来,正想走回到自己座位上,斑蝥就拦住言羽问道:“你是不是拿了我的自行车钥匙?”言羽感到很诧异,回答说:“没有啊,我没事拿你车钥匙干嘛?”
斑蝥却很肯定地说:“李老酸说是你拿了,说肯定在你这儿,你快还给我!”
言羽听了哭笑不得,心想肯定又是李老酸拿了钥匙藏起来;然后赖在我头上,于是对斑蝥说:“怎么会在我这儿呢?我刚才出去了啊,绝对没有拿你的车钥匙;肯定是李老酸藏起来还骗你的,你该去叫他还给你啊。”
斑蝥却不依不饶,一口咬定就是言羽拿的,扭着要言羽赶快还他。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在座位上坐好了,可斑蝥还是拉着言羽不松手。言羽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只好对斑蝥说:“我对天发誓,真没拿你的车钥匙!你的车钥匙真没在我这儿,要是在我这儿,是我拿了你的钥匙不还,那我就是一头猪!你天天叫我猪我都答应!”
斑蝥却说:“你的话我才不相信!李老酸刚才也发过誓的,他说钥匙绝对在你那儿,不在你这儿他就跟我姓。我不管是不是你拿的,反正钥匙肯定在你这儿,你快把钥匙还我,不然我放学就只有去告老师了,你不会是和李老酸一起串通了来耍我吧!”
言羽一看英语老师都走进来了,同学们都看着自己,赶紧对斑蝥说:“钥匙真的不在我这儿不是我拿的,行行行我知道你钥匙丢了,你快放了我,一下课我就去找李老酸问清楚,不管他藏哪儿,我保证让他交出来放学以前一定把钥匙还你,成了吧。”
斑蝥看到老师也进来要上课了,这才松了手赶紧回自己座位。
言羽也松了口气,一屁股坐回自己的椅子准备上课。
这是一节英语课,是言羽最喜欢的课之一。言羽刚打开抽屉盖想拿出英语书,却一眼看见了放在书上面的一把自行车钥匙。
言羽登时就傻眼了,连忙拿了英语书,慌乱地把刚打开的抽屉盖又合上;生怕其它的同学看到钥匙。
言羽这下犯难了:究竟该怎么办呢,难怪李老酸敢发誓说钥匙在我这儿,这厮的真毒啊,肯定是他趁课间我不在偷偷放进抽屉里的,李老酸这狗东西也太坏了,简直让人百口莫辩啊,呆会儿我怎么跟斑蝥说呢。。。
结果一整节英语课言羽都心神不宁。心里就像敲起了阵阵鼓点,翻江倒海般乱成一团。
一会儿想着下课了要不要偷偷找个机会把钥匙放回到斑蝥或者李老酸课桌里去,一会儿又想着直接叫上李老酸当面对质跟斑蝥讲清楚,或者干脆交给老师说是捡到的。
终于下课铃响了,言羽还来得及行动;斑蝥就已经跑来站到言羽身边,又要言羽还钥匙了。
这下可要命了,刚才想的办法一个都不行不通了,言羽一时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上课前才矢口否认钥匙在自己这里,可现在却已经知道钥匙就在自己抽屉里,那该怎么办呢?如果现在拿出来给他,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斑蝥又会怎么看我呢?岂不是以后天天要叫我猪?要不干脆还是撒谎说没有,等会儿再找机会扔李老酸抽屉里?
这时候,看到斑蝥着急的样子,言羽脑中灵光一闪,忽然间就做出了决定。
因为他一下子想到了最近语文课上才学到的“知错能改”的故事,想到语文老师讲的,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犯错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不反思自身,却一再强调其他客观理由,然后一个错误出来了,就用更多的错误去掩盖,结果越错越多,越错越大。而只要知错能改,错误就会越来越少,路就会越走越宽,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好。
所以言羽想到,之前确实是自己错了,自己虽然没有拿斑蝥的钥匙,但是也没检查抽屉就说钥匙不在这里,还乱发誓说不然自己就是猪,看来自己还真够笨的,被李老酸坑惨了,简直就是一头大笨猪啊。
而最初自己不知道错了也就算了,现在既然已经知道了钥匙就藏在自己抽屉里,如果再撒谎骗斑蝥说不在这里,那和是自己拿了钥匙藏起来不给斑蝥又有什么区别呢,而且反正都错了就应该承担责任,何必让斑蝥再担心着急呢。
于是言羽立刻把钥匙拿出来给了斑蝥,然后实话实说地告诉斑蝥,是李老酸把钥匙藏在这儿的,自己也是上课的时候才看到。本来还担心斑蝥误会真的是自己存心戏弄他,可是斑蝥听完就相信了他,一点儿也没有怪言羽,而且以后也没天天叫言羽猪。
言羽就想,原来老师说得对啊,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遇到困难想解决问题,有时候直接认错改错,直接说出实话,可能反而是最好的办法,比想方设法地撒谎欺骗更来得简单更为有效。
语文课上,那时正好学到了周处知错能改的故事: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这是一个真实的典故,讲周处年少时,为人蛮横强悍,打架斗殴,为当地一大祸害。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三害当中属周处最为厉害。于是有人便问周处: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何不去杀死猛虎蛟龙,证明一下你的实力呢?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击毙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纷纷出来庆祝。结果周处杀死蛟龙,提着它的脑袋从岸边爬起。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实际上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不禁满面泪流,萌生悔改之意。遂往吴郡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恰巧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并说:“自己想改正错误,可岁月皆已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可言。”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并努力去做,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听后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孝子。
而“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其实最早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