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系列丛书-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个好朋友听了,觉得有道理,都义气勃发,连声说好,叫上一大帮人,挽起袖子就准备出去动手。一些胆子小的,还有很多想看热闹的同学,也都跟在后面,以壮声威。

    于是几十号人一起,浩浩荡荡地就出门了。

    言羽走在最前面,径直走到校门外等候多时的冯兵面前,对他说:“兄弟,对不起了,我也知道那天我踢球不小心踢着你了你很不高兴,但是当时我也给你说过对不起,你后来也用球在后面暗算过我,咱们就算扯平了。既然大家都是一个学校的,即使你有什么不舒服,我们也应该内部解决,你现在找外面的人来想打架,大家都觉得你不地道,如果要打架,我们俩单挑,我也不怕你,你真要斤斤计较,我也奉陪到底。”

    “冯兵,你如果这么小心眼儿校内这么点儿小事也非要和言羽过不去还拉外校的人来打架,那你以后最好永远别上学校的足球场,否则的话,我们都不会让你好看。”言羽身旁和他经常一起踢球的朋友们也趁机大声叫嚷。

    冯兵虽然强壮,但也不是没脑子的人,一看这么多光着膀子的汉子都围在言羽身后,也知道今天这架是没法打了,于是对言羽说:“既然你已经道了歉,那也就算了,以后不要再惹我,不然我对你不客气。”

    说完就带着一帮小混混灰溜溜地走了。

    这下言羽简直高兴极了,感觉自己像打了胜仗的大将军一样威风凛凛,觉得能有一帮朋友撑着真是太好运了,后来经常请他们喝汽水。

    那时,言羽除了和妹妹天天分工洗碗挣零用钱,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当学霸,考试进前几名,爸爸妈妈就会有奖励。

    而且那是自己读书努力挣来的钱,比其它靠偷抢骗得来的钱感觉好多了,花起来也特别开心。

    有钱了,就想买书、想买磁带,但是更多的还是用来买吃的。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小时候言羽经常梦到捡钱,这儿一张五毛,那儿一张一元,一转身又是一张两元,捡得好高兴。梦醒了发现都是空欢喜,但是仍然觉得很高兴,梦里捡到钱笑得嘴都合不拢的那股高兴劲儿似乎还在,心里暖乎乎的。

    中学时代流行互送贺卡。言羽很喜欢那些精美的贺卡,最好的铁哥们儿从来不送,只送些喜欢附庸风雅以文会友的小男生小女生。

    有个叫乔的女孩子手工精巧,喜欢在硬纸上手工画出迷人的美女,末了再贴上自己用红纸剪的连笔剪字,言羽收到她送的画和字时,感觉棒极了,而且觉得女孩子就像画中的少女一样美丽动人。

    老师就要选班干部,中学选班干部全部是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的,言羽因为数学和物理成绩好,先后当过数学和物理科代表。不过言羽很贪心,心里想,自己英语和化学也拿过很多竞赛奖的,要是也能轮着当当英语和化学科代表就好了。

    还是学生时代的言羽,就充满了理性思维,对很多事有一种独特的感悟,班主任燕羽老师对言羽的周记批改非常仔细,经常指出其中偏颇之处。

    每次逃课出去打游戏,都是燕羽老师亲自去学校附近的游戏室把言羽和李老酸揪出来。

    每次被老师从很偏僻难找的游戏室里抓出来的时候,言羽都觉得很感动,虽然燕羽总是批评他,可是言羽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因为言羽知道,这都是自己不对。以前听爸爸妈妈讲,*说过一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羽觉得说得很好,一直铭记在心。

    后来言羽才知道,这句话其实最初并不是*说的,而是*引用了朱子评论他曾经评论过“皆为糟粕”的四书五经之中的话。

    《论语•学而》有云:“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而宋•朱熹《集注》中评论:“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从一点可以看出,*虽然嘴上在批评四书五经,实际上内心却对四书五经极为认可,所以烂熟于胸,随意引用。

    每次犯了错,其实言羽每次都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懊悔,但言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就这么没有自控能力,虽然明知道逃课是不对的,可是却总是难以抵御游戏的诱惑。每次跟在老师后面乖乖回学校的时候,言羽都会忽然觉得,燕羽老师就好像自己的妈妈一样,高高的头发,宽宽的背影。

    每次一想到亲爱的妈妈对自己的期望,言羽就会觉得非常非常的伤心,心里忍不住就想哭。不禁会问自己:“言羽啊言羽,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什么时候才能自己管得住自己?!”

    其实知易行难,有些人的勇气只停留在嘴里,而有些人的勇气却付诸于行动。

    *也曾在《讲堂录》引用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原句也出自《论语•学而》,其中孔子告诫弟子先要躬行“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然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借此说明行事比学文更重要的道理。

    而言羽之所以特别关注*和他说过的一些话,有很多的原因:

    比如爸爸妈妈都是党员经常要学习《*语录》什么的;

    还有那时候的政治题或各种文章等常常不管答什么题写什么文都要在前面加一句,“在*思想的正确领导下”;

    而且在言羽看来,能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总理,那此为国为民,也甘愿为其效力,那么他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不过真正让言羽最能感受到伟人*的影响力的,却另有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小时候最好的两个兄弟,柯天崩和柯地裂的名字。

    言羽小时候很笨,很多事反应很迟钝。一开始他经常见到两兄弟抄起明晃晃的刀枪棍棒就敢*真刀地表演打斗,只见哥哥柯天崩把手中明晃晃的刀皮舞得哗哗做响,不断朝弟弟柯地裂的头顶狠狠砍去,柯地裂就不断低头,然后不断把手中红樱枪尖尖的长枪向柯天崩刺去,把言羽看得紧张之极,大气都不敢出,只觉得两兄弟配合很默契。两人心意相通,配合默契,一挥刀一低头,一举枪一侧身,毫厘之间堪堪躲过,简直称得上是天衣无缝。

    言羽以前一直以为这种完美的演出,只是两兄弟多加练习的原因,后来和他们一起配合学习各种拳法套路,才发现并不只是熟能生巧的原因,而是因为他们俩之间有心灵感应,换成言羽,根本就不敢和他们这样用真刀*进行表演。

    不过这种心灵相通的默契感,在学拳法同样的套路时,言羽就发现了差异。同样的拳法套路,三个人都同时一起学习一起练习,言羽就没法和他们配合得那么好,甚至和其中任何一个事先练习很多次,也不如两兄弟从没练习过第一次就真接对打那样能配合得很好。

    后来言羽才知道,原来两兄弟竟然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双胞胎,只不过因为他们长相并不是完全一模一样,所以蠢笨的言羽竟然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是双胞胎这种可能。

    知道了他们是双胞胎以后,言羽仔细观察,才发现他们俩长得真是太像了,比一般的兄弟俩是还要更相像一些。

    柯天崩和柯地裂这对双胞胎之间,有很强的心灵感应,一个人如果受了伤,另一个人无论在多远的地方都会感应到同样的疼痛。

    他们之间的这种现象,经常让言羽觉得神奇不已。

    而最让言羽吃惊的,却是兄弟俩告诉他,他们原本不叫柯天崩和柯地裂,原名是叫柯自强和柯自立,只是因为在他们2、3岁时的一天,1976年9月9日,*突然在北京逝世,而他们的爸爸听到这个噩耗,感觉如天崩地裂一般,于是决定将柯自强、柯自立的名字改名叫做柯天崩、柯地裂。而1976年,同样还发生了几件天崩地裂的大事:1月8日*总理逝世,7月6日*委员长也以90岁高龄与世长辞。而7月28日,一场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将唐山夷为一片废墟。而最后9月9日*的去世,终于让两兄弟连名字都改了。

    正因为如此,言羽觉得伟人*实在是了不起,竟然因为他的去世,可以让柯叔叔把自己两个儿子的名字都改了,由此可知人民对他的景仰和怀念。

    而随着初中物理和化学的科学实验,言羽越来越体会到了*所说的很多话都确实饱含哲理,比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言羽也发现了传统教育中纯理论教育的很多错误。

    比如小学美术时学到,三原色是红、黄、蓝,这三种纯正的颜色属于原生颜色,理论上用其它任何颜色都是无法调出纯正的原色的。而理论上这三种原色之间的不同比例组合,再加上明度因素可以得到其它所有的颜色。

    三原色调色原理即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红+黄+蓝=黑。通过不同比例的色彩增减,得到可以得到千变万化的色彩。

    其中蓝色是三原色之一,也是少数无法由其它颜色交汇形成的颜色之一,天青的蓝色不仅清澈,还有一种冰凉的感觉,仿佛生来就带了孤傲的性格,让言羽十分喜欢。

    所谓原色,又称为第一次色,或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三原色分为两类,一类是色光原色,称为加色法三原色;另一类为颜料(染料)三原色,又称为减色法三原色。美术书中所述的是后一种。

    颜料三原色的混合,亦称为减色混合,是光线的减少,两色混合后,光度低于两色各自原来的光度,合色愈多,被吸收的光线愈多,就愈近于黑。所以,调配次数越多,纯度越差,越是失去它的单纯性和鲜明性。三种原色颜料的混合,在理论上应该为黑色,实际上是一种纯度极差的黑浊色,也可以认为是光度极低的深灰色。品红与绿、黄与紫、青与橙,各组颜色的混合都接近黑。

    美术教科书讲三原色主要是为了学习绘画颜料的混合使用,大多数教材及著作中都称红、黄、蓝为三原色。然而言羽因为从小就爱在小学印刷厂捡牛皮纸包书、折子弹、做防水实验等,经常观察学习印刷厂的油墨和彩印技术,结果发现在美术实践中和生产操作中的情况与美术教科书上说的并不一致。后来发现,彩色印刷的油墨调配、彩色照片的原理及生产、彩色打印机设计以及实际应用,并不是以红黄蓝色作为三原色,而是以品红、黄、青作为三原色。

    按照定义,原色应该能调制出绝大部分的其他色,而其他色都调不出原色。美术实践证明,品红加少量黄可以调出大红,而大红却无法调出品红;青加少量品红可以得到蓝,而蓝加白得到的却是不鲜艳的青;用黄、品红、青三色能调配出更多的颜色,而且纯正并鲜艳。例如:用青加黄调出的绿,比蓝加黄调出的绿更加纯正与鲜艳,而后者调出的却较为灰暗;品红加青调出的紫是很纯正的,而大红加蓝只能得到灰紫等等。此外,从调配其他颜色的情况来看,都是以黄、品红、青为其原色,色彩更为丰富、色光更为纯正而鲜艳。所以,无论是从原色的定义出发,还是以实际应用的结果验证,都足以说明,把品红、黄、青称为三原色,比将红、黄、蓝作为三原色更为恰当。

    而初中二年级开始,树德九中等很多重点中学已经可以接受计算机启蒙教育,那时,言羽第一次接触到了后来改变他和儿子命运的神奇的计算机。

    那时最初学的是BASIC语言,命令很简单,却能完成很复杂的计算,让言羽感觉非常的神奇。特别是计算机上可以玩很多极其弱智的小游戏,比如吃豆子,言羽玩得开心极了,经常泡在学校实验室里不出来,总是乐此不疲。

    学习计算机,发现三原色竟然又是红、绿、蓝。言羽就觉得很奇怪,明明记得中小学美术、物理课学的三原色都是红、黄、蓝啊,怎么又变了呢。同学们也都说不可能,于是和他们打赌请吃饭,然后去查资料,大家才发现言羽说得对,事实果真如此。

    后来言羽专门查阅了有关光的资料,获益非浅。1966年牛顿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发现光线被折射后分离出不同颜色的光,此现象被称为色散。后来由此确立了三原色理论,三种基本色其实并没有特定组合,唯一标准只要求任一颜色不可由其它两种颜色相加而成,且三种基本色能配出的颜色越多越好。计算机显示器的光源,因此选择了红绿蓝,与传统的反射光和折射光的红黄蓝不同。

    其实在没有光线的条件下,所有物体都是黑色的。只有光照射到物体,物体由于自身特质产生了反射或透射,才会有色彩的特征。

    那时的中国社会,还没有手机和平板之类的东西,对那时的小朋友来说,最怕的不是没有电,而是没有光。

    言羽虽然从小就在医院的解剖楼和停尸房里穿来穿去,十分大胆,但是他自己知道,自己也和很多人一样,内心之中,其实都十分惧怕黑暗,因为感觉黑暗世界中,隐藏着无数神秘的未知。

    后来他终于知道,一个人的心中,如果失去了希望,没有了光亮,那么人体就会变得如行尸走肉一般,沦为失去了灵性之光的死魂灵。
………………………………

《平凡的世界》第一篇 《浪漫生活一百年》 第二章 少年 第十四节  流浪的太极

《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

    言羽的脑子似乎从小就有些问题,7岁之前,全无记忆;14岁才真正下定决心要在人生之中做成一件事。

    而他的人生之中,竟有不少记忆裂痕,在很多时期都留下了大段大段奇异的空白。

    不过也有些事,却记忆非常清晰,或许这些都是他灵魂深处潜意识里觉得最重要的事吧,所以记忆如此深刻。

    比如他记得,小时候,夏天吃完饭,爸爸妈妈很喜欢出门散步。

    爸爸常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还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虽然妈妈很反感,爸爸还是喜欢一边走一边抽烟)。

    言羽小时候不觉得抽烟有什么不好,也很喜欢跟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散步。但是他不明白爸爸妈妈怎么能走那么慢,总是走不了一会就受不了爸爸妈妈的龟速前进,干脆甩开爸妈就自个儿玩去了。

    除了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最喜欢一个人去河边玩。

    爸爸常说的“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这是言羽人生学会的第一句有关养生之道的话。

    后来言羽知道,伏尔泰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而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动静结合,相互作用,“动中取静”、“静中有动”,从而实现“不妄作劳”。

    自古以来,“兵家尚武德,修身重养性”,文武之道,动静相合,一张一弛,相辅相成。言羽因为习武,反而习得了很中国的传统武德文化,比如尊师重道、讲理守信、勇敢仗义、坚韧笃实、刻苦求进、虚惊自然、舍己从人等等;而且因为学到了武学中的内功练气之法,从而初窥人生养生之道。

    养生必须修德养性,对增进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黄帝内经》的首篇《上古天真论》中就指出,修德养性乃是养生长寿之道。

    《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在中医看来,“性”是一个人品德的深层表现。只有修养心性才能驾驭情感,培养出一种心平气和、谦虚谨慎、顺其自然、清静寡欲的道德情操,这样就能增强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范围和强度,具有抵抗疾病的能力。相反,必然使人的精神气血衰败,容易产生各种严重的疾病。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有云:“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涩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若酒色财气追求无度,患得患失终日不宁,必将损害健康,既病之后若仍不知节制,其病将难痊愈。

    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千金要方。养性论》指出:“夫养性者,所以习以成性,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恶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经也。”

    要做到既不招灾又不惹祸,关键是要做到与世无争,豁达大度。反对争名夺利,蝇营狗盗,所谓“名利杀人,甚于戈矛”(《无字真经养真篇》)。

    对于世事,明朝王象晋说得好:“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见识。”(《清寤斋心编》)王象晋这四“看”,核心是只看破名利。

    同为明朝人的胡文焕,也有几句诗是金玉良言:“何必炼丹学驻颜,闹非朝市静非山。时人欲觅长生药,对境无心是大还。”(《类修要诀》)所谓“大还”,乃是气功修炼术语,指达到一种恬淡虚无,返璞归真的境界。

    吕岩《吕帝文集》记述了一个神仙吕洞宾的“三剑”故事,可以作为此种修养心性的注脚。吕洞宾听了人们误传他用飞剑杀人的传闻后,笑道:“慈悲者,佛也。仙犹佛耳,安有取人命乎?吾固有剑,盖异于彼:一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此其三剑耳。”

    中医学强调的养性并不是单纯的“恬淡虚无”而心无所想和无所事事,而是要求首先做到“形劳而不倦”(《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即劳逸适度,亦弛亦张;其次是要求精神专一、正直,排除各种杂念的干扰。这样,即使工作、学习比较紧张,仍然可以使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灵柩。本藏》中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孙思邈之所以能写出鸿篇巨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对中国医药学做出重大贡献,被后世尊称为“药王”,正是与他善于修身养性,从而保持体魄健全、思维敏达分不开的。而他寿逾百岁,也为其倡导的养生之道增强了可信度。显然,中医的“养性”理论,实际是一个人生观的问题。一个人的精神寄托只要做到境界高远而不患得患失,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与人为善,宽宏大量,自然能长命百岁。

    《万寿丹书。安养篇》:“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烦,而我小记;众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俗事累意,不临时俗之仪,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道。”

    即恬淡虚无,与世无争,精神内守,则气血调和,邪无所容,百病不生,所以能健康长寿。

    古人舒畅情志的方法,以静坐第一,观书第二,看山水花木第三,与良朋讲论第四,教子弟第五。认为人生的十大乐事为谈义理字,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这种怡情养志的养生之道,其实内中暗含深义。

    言羽还记得,初中时,有一次在河边荒地上,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正在用一个很大很黑的不锈钢圆盅煮粥。

    言羽就一言不发地在一旁站着,看着流浪汉一边搅动着一边往粥里加野菜。

    篝火的烟子很熏人,但是粥煮出来的味道却非常非常香。

    流浪汉问言羽:“香不?”

    言羽说:“香。”

    又问:“想尝点儿不?”

    言羽想都不想,就说:“好啊!”

    于是流浪汉拿出两个勺子来,两人共饮稀粥,边吃边聊。过了很久言羽都一直记得那顿野菜粥的滋味,真是鲜美,人间美味啊,经常想起来都要流口水。

    问流浪汉粥里加的是些什么菜,流浪汉就告诉了言羽几个很奇怪的名字,也教他怎么认在哪儿去摘,可言羽压根儿没听懂,后来就全忘了。

    第二天言羽又去荒地玩,再次碰到流浪汉,于是又和他一起玩。流浪汉说他要去摘点儿野菜,让言羽帮他守着粥,别熬糊了。言羽就不时拿勺子在圆盅里搅两下,有一次时间隔得久了,下面糊上了搅不动,言羽稍一用劲,大圆盅就吊在木架上晃来晃去,言羽生怕粥荡下来,伸手就去抓圆盅的把柄,结果一下子被烫惨了,疼得嗷嗷大叫,苦不堪言。

    流浪汉回来以后知道了,就笑言羽,说你别看我可以在火上扶着锅把手搅饭,你不行,你还是小孩儿,细皮嫩肉,哪像我的手,你看,我的手上都是茧子,粗皮老茧,不怕烫。

    接着他又给言羽讲,大自然的篝火,比家里用天然气烧的火温度要高一两百度,所以煮出来的东西味道也要好一些,食堂里炒菜的土灶也是如此,如果用天然气火炒菜,火候不足,自然会差些味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