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空系列丛书-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会加速向前飞出。
在1980年,美国西屋公司为“星球大战”建造的实验电磁炮基本就是这样的结构。它把质量为300克的炮弹加速到了每秒约4千米。如果是在真空中,这个速度还可提高到每秒8~10千米,这已经超越了第一宇宙速度,具备了作为一种新型航天发射装置的理论资格。
而将这一理论上的可能变为实际,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那台实验电磁炮的加速度太大,人无法承受。这个问题只有一个解决方法,那就是延长加速时间,而这必须以采用更长的轨道为代价。
由于人体只能承受大约3倍重力加速度的长时间加速,满足人体耐受能力的电磁炮所需的轨道长度,经计算,为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约需1000公里!
所以,要想到遥远的太空星系中做星际旅行,人本身必须先通过灵能修行扬升生命节奏,使肉身的强度得到锻炼,也让生命的时间得到无限的延续,这两样都必不可少。
同时,一方面先灵派科学家通过建造超巨型的星际架构舰队,大大拓展了可发射电磁炮的轨道长度;
另一方面,先灵派科学家也发现,通过灵能修行,使人的肉身和体内能量平衡,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化,能以类似能量体的模式,将灵能者的人体耐受能力大幅度提高,从而可以大大缩短电磁炮的轨道长度在几十公里以内,从而最终使电磁炮的高速发射成为现实。
人们已在宇宙观测到了超过一千亿个星系,其中最大的是河外星系。
宇宙中没有两个星系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每一个星系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但是由于星系都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范围内形成,因此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使人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大体的分类。在多种星系分类系统中,天文学家哈勃于1925年提出的分类系统是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
哈勃根据星系的形态把它们分成三大类:椭圆星系、旋涡星系和不规则星系。
大部分的星系都是椭圆星系,许多椭圆星系相信是经由星系的交互作用,碰撞或是合并,产生的。她们可以长成极大的体积(与螺旋星系比较)而且巨大的椭圆星系经常出现在星系群的中心区域。星爆星系是星系碰撞后的结果,可能导致巨大椭圆星系的形成。
椭圆星系分为七种类型,按星系椭圆的扁率从小到大分别用E0…E7表示,最大值7是任意确定的。该分类法只限于从地球上所见的星系外形,原因是很难确定椭圆星系在空间中的角度。
在椭圆星系中,比E7型更扁的并开始出现旋涡特征的星系,被称为透镜星系。透镜星系是椭圆星系向旋涡星系或者椭圆星系向棒旋星系的过渡时的一种过度型星系。
旋涡星系也被称为螺旋星系。在螺旋星系,螺旋臂的形状近似对数螺线,在理论上显示这是大量恒星一致转动造成的一种干扰模式。像恒星一样,螺旋臂也绕着中心旋转,但是旋转的角速度并不是常数,这意味着恒星会穿越过螺旋臂,螺旋臂则是高密度区或是密度波。当恒星进入螺旋臂,他们会减速,因而创造出更高的密度;这就类似波将在高速公路上的车速延缓一样。螺旋臂能被看见,是因为高密度促使恒星在此处诞生,因而螺旋臂上有许多明亮和年轻的恒星。
地球所在的银河系,是一个有巨大星系盘的棒旋星系,直径大约三万秒差距或是十万光年,厚度则约为三千光年;拥有约三千亿颗恒星(3×1011)和大约六千亿颗太阳的质量。
棒旋星系是中心呈长棒形状的螺旋形星系,一般的螺旋形星系的中心是有圆核的,而棒旋形星系的中心是棒形状,棒的两边有旋形的臂向外伸展。旋涡星系分为两族,一族是中央有棒状结构的棒旋星系,用SB表示;另一种是无棒状结构的旋涡星系,用S表示。
这两类星系又分别被细分为三个次型,分别用下标a、b、c表示星系核的大小和旋臂缠绕的松紧程度。不规则星系没有一定的形状,而且含有更多的尘埃和气体,用Irr表示。另有一类用S0表示的透镜型星系,表示介于椭圆星系和旋涡星系之间的过渡阶段的星系。
属E0型椭圆星系的NG*552。该星系位于室女座。
NG*486,同样位于室女座,属E1型椭圆星系。
NG*479属于E4型椭圆星系,位于室女座。
NGC205椭圆星系,属于E6型,位于仙女座。
位于六分仪座的NGC3115,一个透镜星系。属E7型椭圆星系,也有把它归为S0型的。
位于狮子座的NGC3623,属Sa型旋涡星系。
属Sb型的NGC3627旋涡星系,位于狮子座。
猎犬座的NGC5194旋涡星系,属Sc型。左侧是一个矮星系。
NGC3351位于狮子座,属SBb型棒旋星系。
SBc型棒旋星系NGC3992,位于狮子座。
银河系的卫星系“大麦哲伦云”,属不规则星系。
NGC3034不规则星系,位于大熊星座。
或许男女有别吧,很多星舰队中的女士都最喜欢狮子座中的几个最完美的S型环状星系类型,因为它们确实看起来很美。即便是灵能超强的唯一一位女性副舰长也不例外。
而巴拉克。晋。11想去的,NGC3115,正是属于六分仪座矮星系的透镜星系;正处于椭圆星系向旋涡星系或棒旋星系过渡的过渡关键时期。它是1787年2月22日发现的,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3;200万光年,它的大小数倍于银河系。
六分仪座是双子座和长蛇座之间的暗星座,是波兰天文学家赫维留斯为纪念他长期用于测量天体高度的“六分仪”而设置的,为赤道带星座之一。
………………………………
《暗黑世界之永生之门》 第一篇 《重返微星》 第二章 《木神之音》 第二十八节 可悲的先行者
《哪里是你的拥抱》
星空下有没有地方
能停放我的悲伤
时间流淌怎么收藏
与你一起的时光
你的泪每一次落下
都经过我的心房
忽然天空不再明亮
是你经过我的盛放
伸出手放在你脸上
不想忘记你的模样
黑夜无情孤独仰望
亲爱的你是那最远的星吗
前方的路崎岖漫长
为寻找你出现
为你抹去流下的眼泪
却抹不去悲伤
你总出现在我梦里
不论心在哪里
我会将你永远珍藏
在心中最明亮的地方
哪里是你永远的拥抱
爱很痛吗
如果只是梦
怎会有如此的痛
忽然天空不再明亮
难道是给我的奖赏
伸出手放在你脸上
不想忘记你的模样
黑夜无情孤独仰望
亲爱的你是那最远的星吗
前方的路崎岖漫长
为寻找你出现
为你抹去流下的眼泪
却抹不去悲伤
你总出现我梦里
不论心在哪里
我会将你永远珍藏
在心中最明亮的地方
哪里是你永远的拥抱
。。。
言枫一个人独自站在窗边,看着脚下和头顶无边的星空,想到星际舰队昔日的同事兄弟,和*人巴拉克。晋。11的未来旅行,内心不禁波涛汹涌。
英国科学家克拉克曾提出“克拉克基本定律”,其中定律三竟与先灵派的太极万有统一理论不谋而合:
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
这也是为什么先灵派科学认为科学其实和宗教万有一统,源于一体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先灵派提出了太极万有一统理论之后,复古了世界各国神话传说中隐藏的先进科学,引导了全球科学的全面突破和爆发式大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统世俗眼光中的魔法奇迹。
比如一种特殊的金属合成物,轻薄………坚硬………柔软………光滑,这种神奇的类软体金属可以在手里随意揉捏成玩具,不玩了放回去,又可以变身为坚硬的金属。
又如特殊材质的纳米衣,可以实现很多特殊的功能,楞利用视频采集成像和显像技术,实现在任何地方的完全隐身。
还有自由能源,如今人人家里都有一个能源发生器,它稳定而高效的工作,几十年上百年也不需要更换和修理,不再需要燃烧煤炭和石油,人人不必花钱购买能源。事实上这个自由能源的技术早在几百以前就被特斯拉等很多科学人士所掌握,不过因为会破坏以前庞大的利益链,所一直无法推行。
后来先灵派科学家利用先灵智脑,控制改变关键人物的思维导向,才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自由能源。
推行之后,因为传统人类很多的表面繁荣都建立在传统的能源网络之上,自由能源一旦普及,原有旧系统就会随之土崩瓦解。随之而来的,是人们逐步摆脱了钱财的物质束缚,转而追求精神成就,也因此变得更加平等,不再有明显的高低尊卑。
然而那些失去财物优势的传统垄断权贵势力,也因此对先灵派科学家们十分仇恨,伺机报复。所以先灵科学家也不断提升自己的灵能,正是为了保持对原来这些势力的威慑力和感化力,不断对抗和感召这些昔日权贵,并感召他们不要再沉迷财物,转向精神精进和心灵修行。
过去科学和宗教总是水火不相容,然而先灵派的科学实践最终却证明,佛本是道,所有的现代自然科学,其实都源于宗教,源于东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佛道本源,和人们喜闻乐见的神话传说之中。
而中国佛道虽然为宗教信仰最初的本源发源之地,却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变故,迷失了自己最初的宗教信仰。
这也导致了现代自然科学竟然最先诞生于西方,不过自然科学的诞生,也与西方文化中有着浓厚的宗教感情和十分丰富的魔幻传说有关,比如古希腊神话传说。
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各个时期不同时代的人们,看到了自己无法理解的先进技术时,都只能凭自己的理解力将这些科学技术描述为魔法或神话,从而形成了远古时代世界各地都对关键事实描述完全一致的各种宗教信仰,比如共同提到的大洪水、光电雷神、机甲战士、神秘座驾飞行器等。
而人类的感官系统其实是很奇妙的。
比如说对高度的感觉:
站到高楼楼顶,我们会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会感到心悸心寒,手脚发软,哪怕仅仅10米高、7。5米高、5米的游泳池跳台,也有很多人一生不敢从上面跳水跃入水中;
乘坐上升到几百米的热汽球上,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令人头昏目眩;
但如果从一架在二三万米高空飞行的客机上向下看,这种高度感反而减弱了;
而从几百公里高的轨道上运行的航天飞机上向下看,人体感受的高度感反而更加弱了;
而飞行到三十多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再回望地球,就无论如何也到不到任何让人恐惧的高度感了,这时的地球在人们的眼中,就只是一个可爱的蓝色水球小玩具而已;
而如今身在银河系中俯瞰星河,那就更是一种奇妙的感受在心头。
没有经历过星际旅行的传统人类,就好比是井底之蛙,其实对超大尺度的感官把握是十分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人类仅仅把椭圆星系分为七种类型,按星系椭圆的扁率从小到大分别用E0…E7表示的原因,该分类法只限于从地球上所见的星系外形,一旦飞行到星系上空,就会发现椭圆星系在空间中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呈现,其实有着更多更细致的分类之法。
又如,人类对银河系的理解,觉得它是无比广阔宽大的的,举个例子,以飞行速度来说,从地球出发:
使物体能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速度,被称为第一宇宙速度,7。9km/s;使物体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最小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11。2km/s;使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的最小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16。7km/s;人类于1948年达到第一宇宙速度,1955年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969年达到了第三宇宙速度。
近百年来,随着先灵科学的迅速发展,已经修正和增加了更多的宇宙速度:
使物体摆脱银河系引力束缚,飞出银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叫第四宇宙速度,约为120km/s。
使物体飞出该星系群的最小速度大小,被称为第五宇宙速度,受星系群变化略有变化,约为2000km/s。
1/2光速,被先灵派称为第六宇宙速度。
99%光速,被先灵派称为第七宇宙速度。
使物体脱离该宇宙的引力,被称为第八宇宙速度,受该宇宙变化而变化,同时跟目的维度有关,并非定值,但多在光速以上。
使物体脱离该宇宙群的引力,被称为第九宇宙速度,受该宇宙群变化而变化,应在光速以上,目前先灵派亦无法测知。
而即便能够达到这样的宇宙速度,和能够真正实现脱离,还有很远的距离,这是真正很远很远的距离:
一年有60×60×24×365=31536000,约3千万秒,一光年约有9万亿千米。
如果达不到光速,即使以第四宇宙速度120km/s飞行,一年只能飞40亿千米。
而太阳系直径约3000亿千米,约1/30光年。也就是说,要飞出太阳系(不是被太阳吸附的九大行星内系),需要约40年。
而银河系直径约12万光年,若仅以第四宇宙速度飞行,约需1500万年。即便以第七宇宙速度的光速飞行,也需要6万年。
所以人们总觉得银河系太宽大了,就是以光速前行,也要有几万年的寿命才有可能亲眼见到飞出银河系的那一刻光景。
可实际上呢,银河系其实在宇宙之中是极小极微的,银河系的直径仅仅只有10万光年,在庞大的宇宙星系群之中,甚至小到就连房间中的一颗绿豆大小的颗粒都算不上。
所以言枫想到之前先灵派科学家使用传统的亚光速飞行方式发射的许多的载人探测飞船,包括对银河系两端天鹰星座和天琴星系两个主要生物文明星系进行探索的飞船等,不禁感到深深的悲哀。以前是这样的模式:一艘载有灵能者超人的宇宙飞船,在漆黑寂静的太空中飞向一个遥远的目标,利用初期电磁炮发射和反重力装置的初始动力,再用几千年的时间加速,保持巡航速度几万年,再用两千年减速,最后才能到达目标,而这之中的灵能者,实在难以忍受如此之久的孤独和寂寞,不得不借由电脑设备,帮助自己实施长时间的休眠和的最终的唤醒。
然后最让人感到不幸的是,其实有些目的点,或许经过时空虫洞的捕获和创造,已经可以实现最新的超光速曲速空间折叠技术很快飞行到达,换言之,等他们数万年后到达苏醒之时,会吃惊地发现早有更先进的科技人类已经先于他们数万年到达并且早已建立了全新的星际文明,换言之,之前他们数万年的努力都已经白费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哀啊。。。
言枫不禁回想起几十年前和最初的队友分别之时,和每一个兄弟都一一拥抱,久久不放。回想当年和他们一起共事的美好时光,当时送他们登上远征的星际飞船时,是那样的羡慕,却又是那样的感伤。
而如今的自己,却刚刚和巴拉克讨论了,是否要将*人巴拉克。晋。11以超光速飞行的方式输送到之前已经派出探索飞船正在朝它飞的NGC3115透镜星系。
如今自己独自在黑夜里无助地仰望,心中不想忘记当年拥抱着一一送走的兄弟的模样,亲爱的兄弟们,前方的道路是如此漫长,冬眠沉睡中的你们,可能感知我无尽的悲伤?
想到这里,言枫心里,不由得一阵感伤,突然之间心中就升起一首词来:
《乌夜啼》:
无言回望星球,
忆神州,
寂寞兄弟长眠解千愁。
剪不断,
理还乱,
多烦忧,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
《暗黑世界之永生之门》 第一篇 《重返微星》 第二章 《木神之音》第二十九节 宇宙的闭合性
在浩瀚的星辰宇宙面前,人类是那样的渺小和无知。
过去,传统人们总认为宇宙是无边无尽没有边界的。
而先灵派科学家在复古中国先灵博大精深的易理科学时,却发现了宇宙时空的闭合一体性。
可以这样说,宇宙虽然是有边界的,但它是一环套一环的,而环的结尾,又是宇宙的开头,周而复始,永无止尽,所以也可以理解为所有的事物都无始无终,无穷无尽。
如果把时间抽象为一条直线,在时间直线上任意取一点,这一点就是现在。点的一边是过去,点的另一边是未来。过去与未来在无限远处交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闭合的时间。关于时间的闭合性,可以从干支纪年法中得到例证。
中国祖先发明的干支纪年法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时间的闭合性;二是时空一体性;三是时间对空间的支配性。
关于时间对空间的支配性,天干地支便是明证。时间的闭合性表现在以六十为一个周期,时空一体性又可以推论出空间的闭合性。
以八卦为蓝本的时空坐标系,是一个多元坐标系统,与常规概念上的空间坐标及罗盘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时空坐标体系中,时间依一定的规律,做周而复始的变化。由于时间对空间的支配作用,空间参照系数依时间的变化而作出同步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爻变、卦变及其它方式的变化上,卦变与多变的意义,在于指示预测者应选择的时空点。
在四柱预测法中,预测的基本依据是四个时间单位。并参照两个时间变量因素(大运、流年)在四个不变的时间单位中,以日干为主坐标层点,以其它干支为子坐标。通过时间变量因素对主体坐标及子坐标的影响,推断出一个人一生的荣辱。
时空坐标原理在六爻预测中体现得更为充分。一卦出来后,卦中诸爻形成了一个时空坐标群落。以世身或用神为主坐标,由六亲组成子坐标系统。世身及用神与日、月、六亲构成了个复杂的关系网络。由于参照点众多,所以断事十分详尽。有些断卦高手主张六亲活看,即对每一爻,每个子坐标逐一进行分析,犹如纵横于天地之间,可以说是深得时空之奥妙。
易学文化作为一个纵贯古今的文化体系,内容十分广博,除阴阳学说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伴生系统五行学说。把五行生克图分开来看,各自都有着与时空相同的闭合性。其实五行学说就是爱因斯坦先生作梦都想创立的“宇宙统一场”。统一场反映了宇宙中能量状态的分布,产生于宇宙运行的惯性作用,而在中国文化中的天干正是用来表示这种能量态的运行。
爱因斯坦留下了一个著名的公式E=mc2。其中E代表能量;m代表物质的质量;C代表光速。这个公式说明,能量与物质是可以相互转换与共存的。
如《道德经》中所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气是能量与物质相对于平衡的条件。通俗地讲,任何物体都存在着物质与能量两种状态。只不过能量态是人类的眼睛观察不到的。天体在运行过程中会对地球上的物体产生影响。例如月球与地球的引力场相互影响,产生了地球海水的潮汐变化。引力场具有能量,通过能量转换,转变成了海水的动能。五行场虽然也具有能量,却与天体的运行无关。可以说天体的运行也在受着五行场的支配。因为五行场属于宇宙的背、景能量。它对一切事物的影响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在现代的科学技术领域里,人们对场的认识仅限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而在五行场中,同性的不一定相斥,异性的不一定相吸。其中有同性制化与异性制化的问题。五行场究竟通过什么方式对人及事物产生影响,应该如何用现代观点进行解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黄帝内经•素问》中曾谈到,当病邪侵入人的肝经后,由于肝经属木,遇庚辛日病情会加重,遇壬癸日或甲乙日,病情会减轻或痊愈。说明古人对宇宙背、景能量的运行规律及对人体的影响是早有认知的。所以从《易经》中衍生出来的一切预测方法,不但可以测出一个人一生的荣辱,还可以测出一生中的健康状态。
世界上的物体既然存在着物质与能量两种状态,人自然不能例外。骨、肉、血液等属于物质状态,人体的能量状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力量,一种是思想。把思想看成是能量的表现形式,可能不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实际上思想正是生命能量的释放过程,现代的气功修炼,可以看成是对思想能量的开发。毫无疑问,人体内的能量要进行交流与传输,有自己的交流渠道,同时人体内的能量也要同宇宙的背、景能量进行交流,古人就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