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俏皇后扰君心-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吗”赵匡胤露出了担忧的神色,又吩咐王继恩先让太医给我看看腿伤,再安排我到大殿做事。

    我谢过了他,他又嘴角一挑:“你倒明白事理,知道自称奴婢,不算笨,朕身边刚好要你这样的婢女。”

    心中欢呼一声,刚好过关。

    王继恩倒是不忘圣旨,非让御医帮我查看了烫伤的地方,开了方子才引我入殿,吩咐我做事。其实我要做的事很简单,就是负责管理整个大殿的清洁,顺便照顾赵匡胤的起居,我不受任何人管辖,只听从赵匡胤的命令。

    说白了,就是贴身侍婢。

    晌午以后,赵匡胤坐在殿中批阅奏折,我则立在他身边侍候。他看奏章之时,目光炯炯有神,寸步不离的凝着折子看。

    神情专注的样子犹如同古希腊雕像一般深沉笃定,我自是惊若天人,偷偷看他专注的模样。

    “咳”赵匡胤轻咳了一声。

    我听着揪心,急忙上前:“皇上,秋季燥热,不如喝一杯菊花茶降降火。”

    赵匡胤放下奏折,目光寻向我:“就依你。”

    我转身进内殿泡了一壶菊花茶,又用凉水泡了杯子,让水温恰好不烫嘴。赵匡胤摸了一下杯子的温度,又喝了一口菊花茶,微笑道:“有心了。”

    来之前我特意找大姐,大姐找了赵光美打听了赵匡胤的喜好。这样饶了一大圈,才弄清楚赵匡胤喜欢吃甜食的习惯,我在菊花茶内放了些甘草和蜂蜜,使得菊花茶中淡淡清苦之味被蜂蜜和甘草的清甜取代。

    这时,王继恩进殿,他行了礼才说道;“皇上,南唐作战的赞善大夫樊若冰上奏书信给陛下。”
………………………………

第八章 浮桥计策1

    “呈。”赵匡胤道。

    王继恩恭恭敬敬的双手将信封放在赵匡胤宽大掌中,赵匡胤拆信阅读,眉宇间不由露出喜色:“这个樊若冰真是好样儿南国有这等贤才不珍惜,落在我大宋手中,一定要好好加以利用。”

    王继恩这时候便大拍赵匡胤马屁:“皇上是千古明君,自然慧眼识英雄。”

    我垂立在他身边,目睹了这封信的内容,这封信是一封献策信,大宋的船要渡“天险”长江攻打金陵。赵匡胤口中的樊若冰就想到了军舰相连做成浮桥,让士兵通过。

    三国曹操赤壁之战大败,正是因为利用船只连相作战来克服水土不服,才会被周瑜一把火烧的全军覆没,这个樊若冰还真是大胆。

    就在这时赵光义在殿外请求进殿,赵匡胤伸手准了,赵光义进殿后,看到赵匡胤手中的书信,脸色微微一变:“皇兄,樊若冰不可重用,他是南唐之人,很可能是南唐派来的细作。”

    这一句极为唐突,他进殿后既无行礼,也无请安,出口就是一句弹劾樊若冰的话。

    可赵匡胤似乎并不生气,走下龙椅扶起赵光义:“光义,你可要改改你的急脾气。”

    “臣弟是听说皇上要重用樊若冰,故而寝食难安,才会慌慌张张闯入大殿。”赵光义抬眼之际恰好看到我垂立在赵匡胤身后,微微有些吃惊,目光变得有些冷。

    “王继恩赐坐。”赵匡胤一声令下,王继恩就马上命人搬了一张沉香木雕花椅。

    等赵匡胤坐上龙椅后,赵光义才坐上那张雕工精细的椅上。

    朝前议政,众大臣只能站着议政。

    而此时此刻,四下无人。在赵匡胤一人面前,赵光义依旧享有“坐”的权利,可想而知他在赵匡胤心中的地位。

    我退后了几步,转身进了内殿,用热水泡了一壶碧螺春,又在茶水中加了一枚青梅。

    青梅降火,生津止渴,最适合现在的赵光义。

    待到赵光义接过我手中的茶盏,品了一口,眼色渐渐柔了下来:“皇兄身边可真是多了个可人儿,青梅泡茶,不伤茶之原味,入口清新,回甘之时更是回味悠长。这李府的千金果然不同一般的宫女。”

    赵光义这番话从他口中说来,和这杯中的青梅一般,酸溜溜的。

    我低头谦逊道:“王爷谬赞了。”

    又听赵匡胤笑道:“朕这个皇弟,嘴可挑的很,肯开口夸人就更是少的很。他可是从来不懂得谬赞,苏柔大可不必过于谦逊。”

    “谢过皇上,是皇上用人不疑,才有了苏柔的今天。”我跪下行了个大礼,心中暗暗揣揣不安,自古便是女子不得干政,我方才算是打了个擦边球,利用自己来推荐皇上用樊若冰,疑人不用。

    这一句话果真一语说穿了赵匡胤的此时的心思,他陷入了沉思。

    赵光义蹙着眉,独自饮茶,他眯着眼看着杯中升起的烟雾,还有烟雾后我做贼心虚的眼。

    “王继恩。”赵匡胤喊了一声王继恩,把书信交到他手中,随即目光一转看向赵光义,信就被王继呈到了赵光义手中。
………………………………

第八章 浮桥计策2

    赵光义只看了一眼,嘴角就露出揶揄可笑的笑容:“皇兄不会觉得此举可用吧。”

    “但试无妨,朕向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赵匡胤微笑道。

    “三国时,曹军正因用此计,才使得八十万大军灭于赤壁,望皇兄三思。”赵光义起身抱拳请求道。

    赵匡胤听了过以后,也是微微蹙眉:“朕也想过这个问题,可南国并无诸葛,也无人懂夜观天象测风。而大宋有樊若冰自小长在长江边,熟识水性。”

    “此举虽然可行,却十分冒险,难道皇兄要拿一千三百名归圣军的性命当做儿戏吗”赵光义一脸担忧,在圣驾前诚恳的请求:“这是几位大人和臣弟的联名的陈情书,还望皇上三思。”

    我的目光瞟向了赵光义手中的陈情书,努力想着宋朝和南国之战的这段历史。想了一会,便一阵脱力,宋朝攻打南国从来就没遇到什么阻碍,只听说宋朝攻占了金陵,生擒了李煜。一切都是一帆风顺,更没有哪个大臣为了攻打南唐而造成意见分歧。

    这时偏巧不巧,赵匡胤开口问王继恩:“王继恩,你跟在朕身边南征北战。朕素知你勇猛,善于带兵打仗,你可有什么建树”

    王继恩也愣了:“臣是一介粗人,只知道如何带兵杀人,其他的”

    “哎叫你们平时多读写书,一个个都推脱自己是武将,一遇到事情都让朕来圣裁。朕要你们这些废物何用”

    王继恩吓得浑身都打了哆嗦,他忽然看向我,灵机一动:“皇上,苏柔姑娘从小饱读诗书,又是李将军之后,定有建树。”

    建树你妹

    什么叫卑鄙无耻嫁祸于人,我今天算懂了,这个王继恩自己想不出好的计策就一推四五六嫁祸给我。万一我说错了,那可就是千古罪人。这样的重罪,我李苏柔还受不起。

    我慌张的看了一眼王继恩,王继恩则是抿着唇微微含笑,我低头暗骂了他一声老狐狸。下跪道:“皇上,奴婢不敢。”

    “有何不敢的说错了朕不治你罪就是了,你且起来。”赵匡胤应了王继恩的意见,和颜悦色的说道。

    我跌跌撞撞的起身,差点又跪坐在地上,赵光义眼神中流露出担忧。

    “朕又不是老虎,你怕朕”

    我用手撑了一下地面,心砰砰的跳,女子参政,其罪当诛。而赵匡胤分明就是试我敢不敢插言。我若不装的惊慌失措很难蒙混过关,又看向赵匡胤,他正在凝眸等我回答。

    我顿时知道,这个问题是非答不可了。

    答也是罪,不答也是罪。

    一咬牙,说道:“以浮桥飞架南北,变通天堑。听则有些不可思议,但正因如此,也让南国主李煜放下戒心。”

    正在喝茶的赵光义动作一滞,目光中露出一丝凶光,我身子略微向后一缩。

    樊若冰不过是唐朝落地的举子,赵光义与他定然没有十分关系。我刚才一言一定影响了赵光义对南唐将领的部署,不然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他是未来的大宋皇帝,在称帝前一定会有很多铺垫,和南唐一战,对于赵光义来说,是一个机会。

    在我面前的两个人都是大宋最杰出的君主,得罪了谁,我的下场都不会好。王继恩这招嫁祸于人真是害死我了,我简直是欲哭无泪,小小的李苏柔哪有什么建树啊方才一言,只是我在知道宋一定会灭唐的情况下,情急之下信口胡诌,其中的道理并不深,现在改口真的是来不及了。
………………………………

第八章 浮桥计策3

    赵匡胤的目光不断变化着,似笑非笑的表情令人捉摸不透,心中不由暗呼倒霉,进宫的第一天就闯祸了。古人言:伴君如伴虎。说的一点都没有错。

    我还来不及把肠子悔青,就见赵匡胤放下茶盏,茶杯的瓷底碰到桌子,放出一声浑厚的钝响。空荡荡的大殿,就只剩下这刺耳的回音。

    就连在他身边多年的王继恩都吓得跪在了地上。

    我脸上的表情比哭还难看,又软软的跪倒在地上:“奴婢在圣上面前胡言乱语,罪该万死,还请圣上仁慈,奴婢一命。”

    天威难测,只怕赵匡胤一个不高兴就把我的脑袋的斩了。什么浮桥飞架南北,说的樊若冰的浮桥真有神通一样。

    这该死张烂嘴,说什么不好,说这些话。可现在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谁也救不了我。我只能默默的等着赵匡胤大发慈悲,念在我老爹和他是哥们的份上饶了我。

    “皇兄,不是说就算李苏柔说错了,也恕她无罪吗”从赵光义为我处理伤口的那日起,我就知道这个赵光义对我情深意笃,但我想不到,我说的话影响了他的计划。他依旧不计前嫌,在赵匡胤面前为我求情。

    赵匡胤忽然露出一脸好笑:“看来京中对你的传言果真不实。”

    “大哥。”赵光义躬身。

    赵匡胤挑了挑眉:“东京城里的百姓都传晋王对女子甚是薄情,是五大三粗的白丁汉子,不懂怜香惜玉,更不懂风花雪月,阳春白雪。看来这些都是误传,朕还没把李苏柔怎么样呢你就急着为她求情。”

    赵光义蹙眉不答。他被赵匡胤一激,深怕我出事,想都不想就上前为我开罪,此刻分明就是中了赵匡胤的激将法。

    赵匡胤又道:“光义,难道你喜欢上苏柔了”

    “绝无此事”我和赵光义异口同声的否认。

    和赵光义不由对视一眼,我的小心脏轻轻一缩,移开了目光,没想到赵光义也同时移开目光,两人的动作出奇的一致。

    这简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亏得赵匡胤没把此事放在心上,只是一笑而过,让王继恩替他更换了一件衣裳,就摆驾垂拱殿,与大臣们议政。

    我和王继恩一人抱着一摞奏折,走在最后。赵光义跟在赵匡胤身后侧,几乎与他并肩。只听赵匡胤问道:“如果不考虑你手下的猛将潘美,进攻南唐的大将,还谁合适”
………………………………

第八章 浮桥计策4

    “曹彬可以。”赵光义回答道。

    赵匡胤随口道:“那就曹彬做主帅,潘美为副。”

    “是,皇兄。”

    又听赵匡胤说道:“光义,朕方才其实并没有怪苏柔的意思。樊若冰自小在江边长大,他的能力朕新的过。如果樊若冰此计可行,南唐的李六李煜排行老六,这是赵匡胤对他的蔑称。自负,一定以为我们干不成,到时一定会沉沦佛道两学之中,对我大宋军队放松警惕。”

    赵光义目光一亮:“皇兄深谋远虑。”

    王继恩在赵匡胤身后,可是把他和赵光义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不禁陷入思忖。我心道这老狐狸跟在君圣身边定然消息灵通,也不知此刻正在酝酿什么鬼主意。

    行至御花园,赵匡胤和赵光义流连御花园的美景,脚步有些放缓,王继恩趁此便冲我露出一丝带着歉意的笑:“苏柔姑娘,方才真的是对不住,你也知伴君如伴虎,继恩有愧。”

    我心中知道王继恩有王继恩的难做,况且我在赵匡胤眼皮子底下做事,王继恩即是赵匡胤的袍泽,又是赵匡胤极为信任的心腹。得罪他可没好处,反而是和王继恩搞好关系,是在赵匡胤混下去的基本前提。

    “能为王公公排忧解难,是奴婢的本分。”我露出善意的笑。

    见我我没有丝毫怨言,王继恩点点头,领着我继续前行。

    随着赵匡胤到了垂拱殿,垂拱殿的巍峨高大,日晖下屋顶的金色琉璃金光闪闪,耀眼非常。垂拱殿的阶梯在正门两侧,我依照旧时的习惯,默默数着阶梯的个数前行。

    不经意见抬头,才见殿内群臣聚集,看来都已经等候多时了。

    “苏柔姑娘,皇上上去了。”王继恩善意的提醒发愣中的我。

    我急忙跟上,一时就忘了脚下输过的阶梯数字,有些魂不守舍。好容易才跟上王继恩的脚步,心中想着,这些阶梯恐怕得有五十多级。右脚落地,竟然踩空,不仅手中的奏折天女散花一般落下,就连我自己也如同滚地葫芦一样往下滚。

    脑中顿时一片空白,向下滚的惯性冲力让我放弃一切自救的举动,默默等着摔到最后一级。忽然有人抄住了我的腰肢,将我垂直抱起,我刚刚站定,就看见满地奏折散乱,内心无比的心酸,我怎么第一天进宫,就宋太祖面前就出了这么多状况

    连看都没看了一样扶我的人,怨妇一样拾起地上的奏折,匆匆进了垂拱殿。见赵匡胤早已在殿中,群臣叩首参拜。我急忙顺着右侧的墙根走到赵匡胤龙椅边站定,耳边响起赵匡胤如洪钟一般的声音:“众爱卿都起吧。”

    殿外又走进一人,身着白色蟒袍,面如玉冠,身长玉立。

    “臣弟参见陛下,皇上万岁。”

    赵匡胤口气微愠:“光美,你怎么又来晚了”

    只听赵光美朗声道:“臣弟并非有意来晚,只是看见殿外有只小兔子从楼梯上摔了下来,臣弟就顺手帮了她一把。这只小兔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慌慌张张就进了大殿,她似乎还落了东西没捡。”他举起手中一本黄色封面的奏折,笑盈盈的看向立在赵匡胤身边的我。
………………………………

第九章 杯茶巧化兄弟结1

    赵光美一席话惹得肃静庄严的殿内笑声连连,就连一脸威严的赵匡胤也忍俊不禁,唯有赵光义黑着一张脸站在群臣之首,仿佛别人欠了他几百万一样。

    赵匡胤看向我,那眼神好似在说,李苏柔,你又摔了。朕救了你一次,你又要朕的四弟再救你一次。

    不过这都是小插曲,赵光美奉命起身后,偷瞧了我一眼,便立在赵光义身边。

    殿上,赵匡胤提出樊若冰的设计,在长江上建一座浮桥。一言之下,群臣议论纷纷,在江上立桥又是谈何容易。

    我随王继恩进内殿,王继恩说了一些注意事项,比如皇上不吃猪肉,后宫内也不许杀猪,所以宫内所有菜肴都不能含有猪肉。皇上除了吃食喜欢甜食,用的笔墨也十分讲究,用墨只用龙香剂,用笔好用鼠须,所以王继恩要我一定要记住。

    又进茶房,房内清香扑鼻,柜中摆满了布满青花纹路的瓷罐,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我小心翼翼的走进茶房,仔细扫视着四周的陈列,这里随便一件瓷器,到了现代拍卖场,至少能卖出百万之数。王继恩让过去的斟茶丫鬟和侍茶太监在平日里多教我些,又吩咐我煮茶的时间不要过长,赵匡胤对茶的口味要求十分严格。

    再进香房,房内陈设简洁,两边窗户打开,保持着良好的通风。各类的香料都用牛皮纸包好,用一根绳绑着从天顶垂下,进门便能问道各类香气扑鼻而来。香房最怕走水和潮湿,所以王继恩特地再三嘱咐我不得在香房使用明火。

    王继恩又把赵匡胤寝殿的规矩一一说明,才肯放我去殿前随侍。

    原本垂拱殿的殿前侍茶一直是王继恩的干儿子小顺子,自我进宫后,侍奉赵匡胤的事就不用别人操劳了。

    小顺子在茶房煮好一壶龙井,将茶倒好,我用凉水去了热度,才逢到殿前。

    赵匡胤与群臣议政早已口干舌燥,我一上茶,他便端起来喝了一口。然后又见他蹙眉,王继恩立刻端了空盂上前,赵匡胤把茶吐了。

    我顿时吓傻了,原来赵匡胤口味那么叼啊刚开始他赞我泡的菊花茶好,现在好好的龙井又吐了。

    王继恩退下时,让我也跟上,他没有骂我,只是把他的干儿子骂了一顿:“小顺子,你是第一天伺候皇上吗咱家只要一闻就知道库房里的龙井受潮,这样的茶也敢拿出来给皇上喝。”

    小顺子立刻涕泪齐流:“干爹啊好龙井都被太子要去了,孩儿实在拿不出好茶来。”

    “你”王继恩气的说不出话来,一甩衣袖:“你自己好自为之吧皇上若要治你的罪,咱家可保不了你。”

    王继恩出去了,我看了一眼小顺子,把他扶起来。又命人重新烧一壶水,我取了一个茶罐嗅了嗅味道,觉着应是没有问题,才叫人泡下。

    我偷眼瞧了一眼正殿的情形,殿中议政大臣散的七七八八,只剩下赵光义和赵光美两人还在为樊若冰的设计僵持不下。赵光美以为樊若冰的计策可行,却有些繁复,建议拆了石排镇的浮桥用在采石矶。
………………………………

第九章 杯茶巧化兄弟结2

    赵光义却无论如何也不肯同意,石排镇的浮桥若是拆了,石排镇百姓的利益就会受损,又言,到时候石排镇修建浮桥劳民伤财。

    皇上答应命潘美最副将,赵光义才做出让步同意听取樊若冰的建议。

    赵光美一怒之下,大声道:“大哥,你看三哥,自小就欺负我,现在又欺负我”

    这三人各有所持,都不肯轻易退让。赵光美对国事很有建树,但是为人莽撞,孩子气。赵光义除了对赵匡胤有些敬畏,对任何人都十分强硬。而赵匡胤对进军南国之事十分在意,所以才会在垂拱殿召集群臣专门议论发兵南唐的事。

    我端着托盘从内殿走出来,福了福身:“皇上请饮茶。”

    “给齐王和晋王也倒一杯吧。”赵匡胤说道。

    我点头应是,招了招手,命宫女再去两盏茶杯。又将宫女取来的茶杯一并放在圆形的托盘上,三盏茶杯相对而立,恰好是个品字形。取了茶杯在托盘上沿着圆周转了一圈,举壶倒茶,一边完成壶身的三叩首。

    殿内顿时茶香四溢,赵光美轻轻嗅了一口:“真是好茶,大哥,我怎么不知大内还藏着这等好茶。”

    赵匡胤饮了一口,嘴角上挑:“这是江南的贡茶龙井,风味的确与众茶不同,不过朕更加关心炮制手法。朕的茶,朕最了解,这茶若放在小顺子手里,定然不会出现这般风味。”

    赵光义最后喝,小饮一口,也顿了下来:“方才见你将茶壶在盘上游了一圈,有何由头。”

    “这些都是些花枪把戏,只为博皇上和王爷一笑,方才奴婢那一巡是关公巡城让茶叶充分在水中摇动,倒入杯中时又三叩首,表达了奴婢对天子的敬意。凡事心诚则灵,自然好喝。”茶道本身就麻烦,我也不是特别精通此道,只是才入门,知道些火候水温。说起来又十分繁复,我这才半真半假的说了泡茶的过程。

    在我心中泡茶不过是掩人耳目的把戏,借此转移三人的注意力,也好化解赵光义和赵光美两人间的矛盾。既然答应了赵光义要助他,岂能光说不练

    赵匡胤似乎很满意我的答案,哈哈哈大笑起来:“如此典故,有意思,有赏。”

    原本三兄弟僵持不下的情形,此刻变得松弛下来,我也跟着松了口气。

    待王继恩送赵光义和赵光美出殿,早已夕阳西斜。赵匡胤用了晚膳,按照旧习回福宁宫歇息,王继恩则在福宁宫偏殿为我安置了一处小院,又招了宫中的倩儿做我的贴身侍婢。这样一来,除了为皇上斟茶倒水,我倒成了宫中享福的大小姐。

    接连的一月有余赵匡胤上朝后,都在垂拱殿与群臣议政,几乎很少休息。宋对唐用兵,几乎每天都有前线来的新折子,赵匡胤夜里熬着看前线递来折子,常常咳嗽,身形也日渐消瘦。
………………………………

第十章 赵光义病重1

    “真是气死朕了,金陵未破,刘继元就趁乱进犯我边界。”赵匡胤不自觉狠狠拍了一下桌面,一双鹰眉紧蹙,似是延绵的丘陵。

    朝廷正在对南唐大举用兵,军务繁忙,而北汉见宋对南唐用兵,便趁机骚扰边关,以只北部边塞也一度狼烟四起,战火纷飞。

    我蹑手蹑脚的走到赵匡胤身边,放下茶盏,准备站在殿外守夜。

    他顺手取了茶杯,饮了一口,顿时放下了奏折:“这茶”嘶哑疲倦的声音令人揪心。

    我不敢离去,垂首听命。

    赵匡胤缓缓走到我身边,目光在烛光下似真似幻,我有些迷茫。他想靠近,犹豫了一下,又止步了:“三儿,你年华正好,可为何甘愿虚度在宫中”

    这问话可真没头没脑,我见他没有要听我答案的意思,便一头雾水。

    他问我又似在自语,我刚好不知如何回答,干脆就装作聋了,闭嘴不语。当初只因对赵匡胤的仰慕,才会在御前大胆出言跟在赵匡胤身边。此刻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