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俏皇后扰君心-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问我又似在自语,我刚好不知如何回答,干脆就装作聋了,闭嘴不语。当初只因对赵匡胤的仰慕,才会在御前大胆出言跟在赵匡胤身边。此刻月光竹影,他再问我,我再无勇气在答他。

    “豆蔻年华豆蔻年华三儿是豆蔻年华。朕老了,老了。”

    大宋君王一声叹息,心忽然似裸在风中,冷透了,却无处躲藏。他是天之骄子,是一朝天子,也有服老的一天。我从未想到,李苏柔的青春年少,反而伤了君王的心。

    大概是赵匡胤突然的伤感,触动了我内心的柔软。此时正月,却不知我那年迈的高堂是否有人照顾,一时之间身上一丝气力也提不起来,竟直直的跪下,低垂着头看着烛光下缓缓晃动的影子。

    摸了摸脸颊,一丝泪缓缓滑落。身在异世,孤独、清冷我本以为每天融入大宋的生活,就会忘却异世而来的孤独。

    赵匡胤的一时感伤,同时也感染了我思念现代的心。

    “你去歇息吧。”赵匡胤拜了拜手,让我下去。

    我偷偷擦了擦泪,低声说:“皇上不睡吗”

    “朕还有些奏折要看马上就要正月了,而大宋的南北依然有战事,这些打仗的士兵,背井离乡,深陷战火,甚至连除夕都赶不及回家过,朕如何睡的着。”

    我心中感动,记起中学时候历史老师说的一句话: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全看运气,因为这都要看当时在位皇帝的自身素质。

    而赵匡胤正是一个可以把国家带向兴旺的君主。

    “陛下为国事操劳,奴婢愿意陪着陛下”

    我还没说完,就被赵匡胤强行打断:“朕让你走,为什么不走你是豆蔻少年,朕纳你,是害你”

    “皇上,奴婢没有非分之想。”

    “可是朕有”

    我真是笨啊在赵匡胤身边随侍了一个月,竟然还没看出他眼神里的用意。屋外缓缓下起雪来,我跪坐在原地,看着赵匡胤的背影。我单纯的对他崇敬、爱戴。没想到却牵动了他对我的情愫。

    偷眼看了一眼赵匡胤,他将热气早已散尽的茶杯放在鼻尖嗅了一下。修长的手指在桌上敲打了几下,一双唇抿着,似是在思忖什么。又忍不住犯愁,他喝没合出茶中的不同如果没喝出来就好了,我不想在他面前邀功。

    “今夜,你斟的茶味道和从前不同,有些清苦,却又发着涩涩的甜。”赵匡胤的语调又变得沉稳平静,他缓缓扶起我:“朕问你,今日这茶又有什么新由头”
………………………………

第十章 赵光义重病2

    果然,我还是太天真了,我居然小看天子的舌头。我想赵匡胤早就猜到了茶中多了什么少了什么只是不说。

    “这几日皇上熬夜的时候总会咳嗽,所以奴婢斗胆加了些枇杷叶。”起身后,退了一步,轻言道。

    赵匡胤听罢,脸上的表情带着些许感动,还有一丝挣扎。站在原地良久,身子微微颤了颤,朝我伸出手,似是要摸向我的面颊。可就在此时,王继恩冒着风雪赶来,匆匆进殿,赵匡胤反应极快,立刻坐回了龙椅。

    “何事”赵匡胤睥睨着王继恩问道。

    王继恩抬头,一脸焦急:“皇上,晋王风寒症更重了,御医说若熬不过今夜,恐怕就”

    “混账晋王的病不是说见好了吗”赵匡胤一怒之下,怒目睁圆,怒看着王继恩骂道。

    王继恩小心翼翼的回答道:“皇上,听说四个月前,王爷下过水,身上让寒气入侵了。宫中的御医一时没有诊断出来。待到细问府中丫鬟, 才知王爷在这之前已经被寒气入侵,落了病根。”

    四个月前下水平日里看赵光义好好的,倒不像是寒气入侵。

    脑海中不断的重复着赵光义救我上岸的画面,难道他是下水救我才染的风寒吗是古代医术不够发达吗王继恩的口气就像赵光义得了重感冒就会死掉一样。不自觉摸了摸被烫伤过的大腿,大腿被烫伤的地方已经全好了,甚至连一块疤痕也不曾有。

    又听王继恩说道:“听说王爷为了证明齐王的方法有效,特意去了金陵,金陵水土湿润,王爷一去,就大病回来。”

    他还真是固执,为了证明齐王和樊若冰的一个设计,就亲自去了金陵。

    我紧张的看向王继恩,想开口问赵光义的病情,可又咽了下去。我是以什么身份问赵光义的病情李家三小姐赵匡胤的侍婢还是他未婚妻的名义虽然赵光义对我情深意笃,可我心中并没有他,我唐突之下问他的病情,一定又会被误会。

    赵匡胤的眼顿时沉了下来,抬头望月,月已西斜。

    “已经这样严重了吗”赵匡胤喃喃似问王继恩,又似自问,脸上的表情带着十分的忧虑。

    王继恩回答道:“咱家看过,王爷烧的厉害,眼睛都睁不开了。”

    接下来赵匡胤的行事绝对是雷厉风行。眨眼间,他便大声吩咐了一声,命我取了他的大麾,又叫小顺子去马房牵马,冒着风雪上马前去探视赵光义。

    所有的动作都是一气呵成,没有半分迟疑。

    虽然赵光义一个劲儿的劝他雪天路滑,又是深更夜半,外头天寒。但赵匡胤执意要走,王继恩就拼死跪在赵匡胤马前,死活不让道儿,这时的赵匡胤失去了君王的判断力,不去管地上的王继恩,一扬马鞭就冲进了大雪天里。

    王继恩被马踢了一脚,昏倒在地上,我本也要随赵匡胤而去,但看王继恩倒在纷飞的雪中,心中迟疑了片刻,赵匡胤的身影就消失在黑暗中。

    我在原地暗自懊恼,心烦意乱之下丢掉手里的马鞭,愤怒的看着赵匡胤消失的地方。

    “小顺子,你干爹晕倒在雪地里了。”我大喊了一声,小顺子就从殿里跑出来,他见王继恩躺在雪里,急忙扶起王继恩,送进温暖的殿内。

    小顺子为人十分机灵,半句都没有多问,静静的守在王继恩榻前。

    我看了一眼昏迷中王继恩,恨不得掐死这个老太监。如果不是王继恩阻挡赵匡胤,我现在早就跟着赵匡胤的脚步去了晋王府。心下想恨王继恩,又恨不起来,他也是关心赵匡胤。

    心下懊恼又担心,只得找个安静的地方自处。
………………………………

第十章 赵光义重病3

    雪夜后的早晨,我到茶房的窗烧了一壶茶,袅袅的青烟顺着壶顶的透气口散出,阵阵茶香沁人心脾。这时,在内殿寝房休息的王继恩醒了,他走进茶房嗅了一口,不由的赞道:“苏柔,你泡茶的功夫真是天下无双。”

    我恭敬的起身:“王公公。”

    顿了顿,为他沏了一杯,双手奉到他面前。他顺手接过,喝了一口,神情有些陶醉,我趁他陶醉之时,缓缓说道:“皇上今天恐怕不能上早朝了。”

    王继恩一口茶差点呛死,他放下茶杯,捶胸顿足:“真是吃茶忘事啊姑娘的茶实在太香了。咱家可要赶去晋王府,圣上一个人外出,咱家可真是不放心”

    “王公公。”我唤他:“马上要早朝了,王公公不妨在朝上向群臣讲明,让群臣先散了,免得超朝中多有非议,再带了我一起去晋王府上。”

    王继恩愣了一下,露出笑容:“苏柔姑娘可真是懂事的可人儿,有您在圣上身边,圣上可省心多了。”

    小顺子把事儿已经通知了皇后,皇后向来都是由着赵匡胤行事,居然没有半分表示。她是出名的贤良淑德,只剩得我和王继恩,没了主见像热锅上的蚂蚁。

    待王继恩说明了由头,朝上群臣纷纷退走。

    我同王继恩一同去宫里的马厩牵马。牵马时,我有些揣揣不安,我骑术本就不好,只在驯马人的带领下在马场巡过几回。成亲之时上马游行,速度也不快,现在要赶去晋王府,速度就慢不得了。

    宫中骑马是大不敬,我和王继恩只能一直牵马到了宫门。

    宫门的侍卫见了王继恩的腰牌,立刻就放行了,我跟着王继恩轻轻松松就出了宫门。

    我怕王继恩知道我不会骑马,不带我去晋王府,便佯装老手利索的上马,王继恩赞赏的看了我一眼:“不愧是虎将之后,伸手如此敏敏捷。”

    王继恩刚说了一半就卡壳了,我上马扬鞭没跑出多远就摔趴下了,手掌接触到坚硬的地面,顿时冒出了血液。好疼以前看八卦娱乐没少听说某某明天拍打戏坠马,死亡,瘫痪,变白痴

    内心万分纠结的时候,王继恩立时下马,二话不说查看我身上的伤势。他侧着脸,眼中全是专注,粗糙的手掌布满了老茧。他为我查看伤势的时候十分的仔细,表情凝重而又深邃。

    “姑娘手掌上的伤只是普通的擦伤,没有大碍。只是姑娘脚上扭伤,恐怕一时半会儿好不了,一时是无法上马。”

    “听说王公公带兵极为勇猛,这一手老茧定是戎马生涯的佐证。苏柔今日才知公公的医术也不弱,对查看伤势还如此精通,苏柔真的好生佩服。”我忍不住说道,早就听说王继恩即是皇上跟前的太监近臣,又是领兵打仗的好手,看他手中的老茧就知道没少握过枪杆。

    王继恩愣了一下:“咱家也是为了保家卫国,和敌人打仗的时候,想着国家和亲人,手底下的气力就自然大了。”

    听完王继恩一眼,我顿时佩服的五体投地。

    王继恩又言:“苏柔姑娘,你的脚恐怕不能再起马了,现在咱家赶着去看皇上了王爷,不能送你回去。如果苏柔姑娘不介意,可以和咱家共乘一骑。”

    他伸出一双掌心长满老茧的手,掌心有两道丑陋而又粗长的疤痕。

    如果王继恩不是太监的话,可能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将军,名垂青史。常年的宫中生活虽然磨灭了他军人桀骜的棱角,却抹不去他目光中威严与浴血奋战中留下的沧桑和冰冷。他这一双为皇上端茶倒水的手,不知道杀死了多少侵略大宋的敌人,也不知为大宋疆土的拓展杀伐了多少生灵。

    我自然不介意,握住王继恩伸过来的手,坐在王继恩身后,骏马飞快的奔驰着。

    晋王府。

    许是天儿太寒,即便屋里燃着四盆炭火,床上的赵光义依旧打着寒颤,重度昏迷的他不断的呓语着。俊逸的脸泛着婴儿般的红晕,丰满的唇干的起了皮,眉也紧紧蹙着似是受着极大的苦痛。

    而赵匡胤连半分君臣的样子都没有,坐在床前侍候赵光义喝药,药汁顺着赵光义的嘴角溢出,脏了赵匡胤黑底红色龙纹的衣衫。王继恩知道赵匡胤自戎马生涯以后,在宫中素爱干净,急忙拿了干净的绢帕为赵匡胤擦去身上的药汁。
………………………………

第十章 赵光义重病4

    如果赵光义在这么烧下去,又滴水未进,迟早会撑不下去的。我心里头难受,倚着门,不敢看他。他病成这样,有一半的原因在我。

    看着重病的赵光义,赵匡胤将药碗放在一边,眼中溢满了水花。他又猛的转头,目光中一丝怒意:“晋王府的郎中,因救治王爷不利,死罪,王继恩你去拟旨,顺便让宫中最好的御医来。”

    王府的郎中跪在门外多时,一听皇上要斩他,吓得浑身发抖,急忙大叫:“宫中御医来此恐怕要耽误时间,奴才奴才有一方法,皇上饶命。”

    “有方法,为何早不用。”赵匡胤冷冷的看着他,一字一句的说道:“朕的三弟若是死了,那你全家老小就得跟着一起陪葬,明白吗”

    真是个杀人魔王,我怜悯的看了那个郎中一样,淡漠的转开头。这里是大宋,只有明哲保身才能活下去,按从前的性格,我定会帮他开脱。可在御前这几日,我眼中看的,我耳中听着,才知道人力在这里是微不足道。

    而现在,就权当我是贪生怕死之人。

    “皇上,可用艾叶烧灼之法,驱散王爷身上的邪气。王爷的病本是由邪气入体所导致的,艾叶有驱散邪气,拔出阴气之功效”

    “朕没空听你讲医经,有办法就快给朕治。”赵匡胤眼中闪过一丝杀意,那郎中吓个半死,急忙用烧烫的艾草在赵光义身上用热灸。

    赵匡胤手快,拦下了郎中,淡淡的说道:“先在朕身上试。”

    郎中登时手上一软,手中的滚烫的艾草落了地。

    “没用的东西,你听不懂朕说话吗灼过的艾草滚烫,不可直接用在光义身上。”赵匡胤大骂那郎中没用,有微微痛心的看向赵光义,竟缓缓坐了下来,声音忽而就变得嘶哑:“光义,你我兄弟情深,朕无论如何也会治好你的。”

    王继恩回宫请御医,我在边上随侍,手里端着药碗和艾叶。

    郎中哆嗦着为赵匡胤用了热灸,这才往赵光义身上用,一针一针下去,我和赵匡胤在一旁看着,眼中都露出一丝挣扎。

    赵光义用针后,脸上的红晕渐渐退去,只是一双浓眉依旧不展。

    我扶着赵匡胤到小桌旁休息,赵匡胤守了一夜,也是累了,高大的身躯不自觉的靠在我身上。

    努力回想了一下现代治疗感冒的方法,突然发现我这个现代人面对一个普通感冒发热的人竟然手足无措。这里是大宋朝,没有阿司匹林,没有退烧药,没有打点滴的吊瓶。

    赵匡胤擦了擦汗,默默坐在桌边。我看他擦汗,才发现,大雪天的,我在室内也流了不少汗,马上就想到如果病人发烧的话,室内的温度过高会导致病情加重。

    “皇上,屋内过于闷热,倒不利于病,不如撤两个炉子。”我小声提议。

    进宫后,我一直在王继恩手底下学,自然而然学乖了,平时甚少多言。此刻王府中郎中都没说要撤火炉,我出言后,反而使得我不够本分。

    赵匡胤没工夫理我,见郎中施完热灸,立刻上前用手在找光阴的额前试温,模样凝神专注。
………………………………

第十一章 情深意重1

    见赵匡胤无视我,心下着急,怕室内的温度加重赵光义的病情,也不顾许多,又说了一遍:“皇上,请撤去火炉。”

    这一遍我说的极为大声,房中的婢女家丁都侧目看我。

    赵匡胤才蹙着眉回头,有些质疑的问道:“你懂医”

    “懂些皮毛。”我垂头。

    “来人,来人啊”赵匡胤大声喊道,门外立刻窜进来两名王府的家丁,就听赵匡胤恶狠狠的看向可怜的郎中:“把他给我宰了,说是热灸有用,朕才信你。王爷并无好转,你这是欺君。”

    “皇上饶命啊学生学艺不精,待日后修行,尚可报答皇上”

    “拉下去”赵匡胤依旧毫不容情的喝道,这般中心诚恳的话连我都动容了,可怜的郎中医不好赵光义就要死

    “皇上饶命啊。”那人叫着凄惨,我的心也是一紧,说不定哪天我也和他一样,被赵匡胤拖出去砍了头。

    看着府里的郎中被家丁拖下去,恭恭敬敬的在赵匡胤面前磕了一个响头:“王爷为人爽直,曾在李府救过小奴婢一命,奴婢用以自己一命换王爷一命。”

    “你不怕死”赵匡胤眯着眼。

    我摇摇头:“不怕。”

    他点点算是默认了,我立刻起身挥手让两名婢女撤去了两个火炉,又命人将紧闭的窗户开出一条细缝。窗外的新鲜空气进到房间,连赵匡胤自己也忍不住深深一吸,床上赵光义的呼吸也没有那么急促了。

    我坐在赵光义身边,随侍的婢女一名手中捧着银盆,一名替我端着赵光义的药。

    赵光义浑身滚烫如烧,我冰凉的手指触到他的额头都感觉被烙铁烫到一般,如果不马上让体温降下来,后果真的难以想象。

    现在只能采用物理降温,遂看了一眼赵匡胤,说道:“请恕奴婢无状。”

    赵匡胤沉着眼,点了点头。

    我将赵光义身上的衣物褪去,用银盆中浸湿的冷毛巾小心翼翼的擦拭他的腋窝和额头。他身上的温度很高,冰冷的毛巾在他的身上不到片刻,就变得温热。打水的人顿时忙碌起来,侍婢们轮流换着银盆里的水。

    毛巾下赵光义的肌肉结实有力,充满了爆炸力。我小心擦拭,压根忘记了自己活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古代。

    我咬着唇一遍又一遍的为他擦拭高热的部位,抬眸便能看见赵匡胤阴郁的脸,我不敢多看他,低头继续完成手中的动作。

    赵匡胤的目光寸步不离的看着我,眼中的情感别扭不清。

    大概过了三四个时辰,赵光义有些清醒了,见我坐在他的床头。深深看着我,我有些受惊,小声道:“王爷你醒了。”

    也不知是不是烧迷糊了,他竟然握住我的手死死的不松开。

    一旁的赵匡胤眯起了眼睛,我忍不住用眼角的余光去看他,心里不断地祷告赵光义不要在迷迷糊糊的时候说些胡话才好。

    刚想到这里,就听他虚弱的说道:“苏柔,你来了,你来了,我就知道你不会不理我。天哪,苏柔,你的手掌受伤了,什么时候受得伤,呜呜呜呜好可怜。”

    尴尬的看了一眼手上的伤口,就是不懂装懂,打肿脸充胖子的报应。

    “王爷,你松手。”我轻松就挣脱了病的没有半分力气的赵光义,继续用毛巾为他擦拭额头。

    “苏柔,你别走。”此刻的赵光义可怜巴巴的看着我。 那样子就像吃不着糖果的孩子,等着一双大眼,咬着干裂的嘴唇,赌气似的瞪着我。

    我怕赵匡胤发怒,连忙哄到:“我没走,我没走,王爷,你看皇上都来看你了。”

    “皇兄也来了吗”赵光义顺着我的目光看去,他脸上不禁露出一阵失望。
………………………………

第十一章 情深意重2

    我见他失望,心中不由的恼怒起来:“皇上听你得了寒症,在这里守了一夜。刚刚怕你被热灸灼伤,又先替你先试了。”

    我说着,可心里又怕他体温又升高,垂头为他擦拭腋窝的时候,他竟然偷偷吻了我的侧脸,我脸上羞红,可是圣上在此根本发作不得。只能发脾气把毛巾丢入盆中,没好气的说道:“来人,给王爷喂汤药。”

    此刻药已经凉了,赵匡胤忽然开口:“让朕去煨热了,再亲自喂他喝。”

    赵光义看见这一幕,忽然潸然泪下,泪水顺着他的眼角落下,竟一时激动从床上滚了下来,爬到赵匡胤脚边,抱着他的鞋靴嚎啕大哭。

    我有些发窘,这两人都是成年汉子,有经历过铁血杀伐,面对兄弟情谊时又是这般脆弱。又想起烛影斧声的典故,心下有些寒,赵光义可能是病的厉害,所以才会这般脆弱,等他病好,心有该硬起来了。

    “哥,你是一国之君,国事要紧。没必要为了我浪费时间,没必要”他哭的悸动,嘶哑的嗓音像被烈火烤了一样。

    赵匡胤脸上露出一丝兄长的慈祥的笑,慢慢扶赵光义上床:“不管朕是不是君王,朕只知道母亲的在世的时候要朕照顾你,要朕疼惜手足之情。无论什么情况,朕永远都是你的兄长,而不是皇帝。”

    赵匡胤让我坐在赵光义床边随侍,又独自出去煨药。

    赵光义挪动了一下身子,将头枕在我的大腿上,我念他是病人不与他计较,只是用毛经轻轻为他降温。他忽然搂住我的腰,轻轻的说道:“苏柔,当初要是没有杀了花蕊,就不会这样。”

    “那会哪样。”我的毛巾擦过他的腋窝,他现在醒着,被我擦到“**”部位,登时脸就红了。

    憋了半天,他才叹了一口气:“如果当初没有杀花蕊夫人,你会是我府里的正妃,我与他便不会有那么多嫌隙。”

    “杀都杀了,便没有什么好后悔的。”我扶他躺好,换了张毛巾敷在他的额头,他是北宋未来的君主掌握着生杀大权,杀一个花蕊夫人又如何

    史书对历朝皇帝褒贬时有出入,更有百家观点,其实若非亲身经历,许多观点都不足为信。我同他相处的日子虽然不长,可我知道他是个好人。虽然我不更知道他与花蕊夫人的是非曲直,但是他杀花蕊,一定有他的理由。

    这时,赵匡胤进来,我起身挪个空位给赵匡胤,赵光义挣扎的起来,却被赵匡胤拦下。我在赵匡胤身边有些日子,立刻接过赵匡胤手中药碗,赵匡胤亲手扶赵光义起身。

    那药碗起码有九分烫,我刚拿在手中差点烫的丢出去,心下更加敬佩赵匡胤。

    赵匡胤拿了我手中的药碗,在嘴边吹温了,才喂到赵光义嘴边,赵光义目光挣扎了一下,迟迟不肯张嘴。

    “花蕊夫人的事,朕从来没怪过你,不管是何原因,任何一个女人,在朕眼中都没有兄弟来的重要。”赵匡胤一语说中了赵光义的心结,看来赵匡胤在门外听见我和赵光义的对话。

    吃完药赵光义就睡下了,宫中御医又来给他看过症,开过方子,过几日复诊的时候赵光义的病情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只需修养几天。

    不久之后,赵光义的病痊愈,可我脚上了扭伤足足过了半个月才好。
………………………………

第十二章 寿礼风波1

    开宝八年,三月。

    正是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北汉少了契丹国的支持气焰小了不少,南唐国主沉沦道学,金陵外城被破而不能自知。

    对于大宋朝来说,绝对是好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