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旖旎-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楔子

    昭和二十三年,大炎帝都,洛城。

    倾盆大雨在下了连续月余后,终于在这日黄昏霎时而止。

    阴沉的天幕裂开一道口,两道金光从裂缝中倾泻而下,如出鞘的名剑瞬间劈开了浑沌苍穹。

    久违的太阳终于破云而出,长空万里,一时红霞满天,金光灿灿。

    不知何方传来的琴声和箫音,如仙乐一般回荡在皇城上空,经久不绝。

    许多年后帝都百姓说起这一盛况,激动之情仍是溢于言表。

    那一日,天降瑞像,注定不同寻常。

    百鸟齐鸣,从四面八方而来,盘旋于皇城上方。

    领头之鸟,五彩之翎,唧唧一鸣,响彻万里。

    略显苍老的昭和帝仰首立于金銮殿外,疲惫的眉间却洋溢着欣喜。

    他之身旁,有一和尚,年岁过百,白眉之下的一双眼,睿智安详。

    突然,两声不同的婴儿啼哭先后传来,声震九霄。

    刹时,天上祥云齐聚,百鸟齐舞,直至皓月当空,仍久久徘徊,不愿离去。

    有一太监,匆匆而来,气喘吁吁,却极是兴奋。

    “恭喜皇上,太子妃和晋王妃各产一子,贺喜皇上,喜得皇孙。”

    年过五十的昭和帝爽声大笑,单手豪迈一挥。

    “传令下去,朕要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三年。”

    “遵旨。”

    老和尚微微一笑,双手合十:“皇上圣明。”

    昭和帝喜悦不减,却谦虚请教:“敢问大师,今日这天象何意?”

    老和尚满是皱纹的脸上笑意盈盈,那双眼睛不见一丝浑浊:“贺喜皇上,明君已降世,二十年后,大炎必将收复失土,再次一统天下。”

    昭和帝笑容又深了一分:“当真?”

    老和尚手持佛珠:“阿弥陀佛,大炎盛世指日可待。”

    昭和帝凝眉,神色认真:“今日朕喜得两位皇孙,不知哪一位是天命所归?”

    老和尚抬目望天,五彩翎鸟正领着百鸟朝西而去,头顶上空,两股龙气大有分庭抗礼之势。

    他手拨着佛珠,声音肃穆又慈悲:“肩携明月,移步生花。姿容绝世,恩泽天下。此女之夫,万民臣服,江山旖旎,尽在脚下。只是但凡盛世必先历浩劫,统一之途注定流血杀伐。幸此女福德深厚,心怀仁爱,她的福泽能弥补杀戮所造的罪孽,大炎必将昌盛。”

    昭和帝又问:“该如何寻得此女?”

    老和尚慈悲一笑:“此时尚未出生。但宿命天定,时机到了,他们必会相遇。”

    说完,朝昭和帝合掌躬身一拜,便转身离开。

    明黄的光里,昭和帝朝着那年老却坚挺如松的背影躬身行了大礼。

    翌日,护国寺佛音震天,街头百姓纷纷相告,主持觉慧大师午夜圆寂,留得舍利七颗。

    同一时刻,金碧辉煌的东宫内,太子妃静好抱着刚出生的儿子,脸上是幸福满足的笑。

    “儿子,等你爹爹回来,咱们一定要好好罚他。谁教他错过宝宝出生呢。”

    襁褓里的婴孩仿若心有灵犀,挥动着圆圆的手臂,咧嘴一笑。

    丫鬟绿竹逗弄着婴儿的小手,笑说道:“小姐也就嘴上说说,太子爷这一趟去江南处理水患,也委实够久了,等回来,小姐立马会忘了这会说的惩罚,到时只怕更心疼了。你说是不是啊,我们的小太子,将来的好皇上。”

    婴孩咿咿呀呀手舞足蹈,小嘴一张一合,口水便顺着唇角流下。

    太子妃嗔怪的看她一眼:“你这丫头,这里可不是我们自幼长大的太傅府,小心祸从口出。”

    绿竹不以为然:“昨日小殿下出生,百鸟来朝,连觉慧大师都说此乃明君降世,我们的小殿下一定会成为如元熙帝那样的千古明君。”

    太子妃温柔娴静的眼里划过一道隐忧:“可是,昨日出生的皇孙不只他一个。”

    绿竹一脸的理所当然:“可我们小殿下是太子殿下的长子啊。”

    太子妃用手轻轻抚着婴孩的小脸,眼里的担忧更深了一分:“我只要他平平安安,活地潇洒舒适便好。”

    说着,心里莫名升起一股慌乱,长廷,你怎么还不回来。

    十日后,江南传来急报,太子长廷治水途中,被洪水卷走,不幸遇难,侍卫叶寻跳水追随太子,失去音讯。

    皇上闻此噩耗,一病不起。

    一只白鸽停在太子妃寝殿的轩窗上,静好颤抖着手展开手中的纸卷。

    不足二十字,却让这娴雅的女子面如死灰,失了生气。

    “叶寻曾秘密私会晋王心腹,领命取太子性命。”

    熟睡的婴孩突然醒来,大哭不止,哭声振聋发聩,似是感应了母亲的绝望。

    静好抱起孩子,泪流满面,空洞的眼神终于有了丝微亮的光。

    她喃喃道:“宝宝,娘亲会保护你,你一定要好好活着,快乐活着。”

    是夜,一白袍男子躲开重重关卡,如一道清风,身姿灵敏地闪进东宫。

    月光照在他俊美的脸上,那双眼一如他手中的剑,冰冰冷冷,泛着寒光。

    静好一手抱着婴孩,一手提着小木箱,欣慰说道:“柳大侠,你真的来了。”

    男子眼里的冰雪似要被融化,他冷冷问道:“烟儿,她还活着,是不是?”

    静好点了点头。

    男子冰山一般的脸上终于泛起笑意,那一笑如大雪初霁,英俊难言。

    他低头说道:“她还活着,真好。”

    那声低叹里却含着一丝哽咽,另人为之动容。

    静好感概着说:“我以为你会问我她在何处。”

    男子抬头:“不必。她若活着,我定知道能找到她。今日你引我来,必有要事。”

    静好上前两步跪下:“今日静好将我儿托付给大侠,请大侠护佑他平安长大。”

    男子接过她手中的婴儿,语气一如往昔的淡漠:“你曾为救烟儿以身犯险,而她也视你为今生挚友。我想,这个孩子,烟儿定会喜爱他。如此,我便应了你的要求。你可还有什么话?”

    静好留恋地看了孩子一眼,双手托起小木箱:“请在我儿十岁之时,将这木箱转交于他。告诉他,他的爹爹虽来不及看他一眼,可爱他之心,不比这世上任何父亲少。”

    婴孩懵懂的目光落在母亲脸上,片刻后,绽起一枚笑。

    静好眼含泪光回以一笑,捂住嘴,任泪雨倾盆。

    男子接过木箱,转过身,淡淡道:“静好小姐,保重,走好。”

    说完,如来时一般,去时仍无声无息。

    几日后,太子的灵柩运回帝都。太子妃静好抱子**。

    昭和二十五年,昭和帝病逝于永乐宫,传位于晋王陆长治,并立晋王妃之子陆言为太子。

    晋王登基,改年号景初。

    这一年,逃不过命运,故事开了端,直至尘埃落定的那天。
………………………………

红尘客栈听旧事

    景初十四年,阳春三月,柳絮飘飘,芳草菲菲,江南一派风和日丽。

    明州城十里繁华街,红尘客栈里有一叫淮南的说书先生,正“啪”的一声拍下惊堂木:“最近唐门至毒――柳暗重现江湖,此毒无药可解,先后有数十门派掌门丧命于此,唐门少主唐昭亲自出蜀捉拿真凶。十八年前,江湖第一美人唐烟也因此毒丢了性命。”

    在客栈的一不起眼角落,有一少女,白纱遮面,一身蓝衣,青丝如瀑,只用一根白玉簪子挽起,目如秋水,波光潋滟,腰间系着的玉箫碧绿通透。此女名莫离,正听说书先生将一段江湖旧事娓娓道来。

    唐门唐烟,倾城之姿,天赋异禀,天下第一制毒解毒人,骨骼清奇,得清风老人亲传武艺。一出江湖,便引来无数青年才俊。

    这年唐烟十五,明州城外桃花坞,初遇神医苏杭。彼时满山桃花,灼灼其华,那一身青衫的男子,丰神俊朗,温和如玉。唐烟一袭白衣,眸如墨玉。两人初相识,却如故人归。于是相约游历江湖,一个治病,一个解毒。

    按理说这二人应该成一对神仙眷侣。可命运出其不意,唐烟先后遇见了流云庄少主穆天,剑圣传人柳云开,少年丞相莫问,都是风姿卓越,俊伟无双的男子。而神医苏杭,清毓却疏离,曲山女侠刘昔对其锲而不舍,江都才女温语扬言非君不嫁,逍遥宫掌门雪灵寸步不离跟随左右。相较于此类女子们的热烈奔放,唐烟却过于清高含蓄。苏唐二人因顾念种种,终没相互表达情意。

    魔宫入侵中原,盘龙山,唐烟坠崖,莫问追随其殉情。二人坠落深潭得以保命。

    后本朝与肃国作战,莫问领兵,唐烟随军行医。莫问误食唐门至毒柳暗,无药可解。奇女唐烟偏偏以命换命,将毒转移到自己身上,她说,我用我的一生来偿还你的深情。

    神医苏杭匆匆赶来,将唐烟带回药王谷,然,此毒委实霸道,第一美女,香消玉殒。苏杭一夜白头,苍老十岁。

    传闻唐烟葬于药王谷桃花树下,而一代神医从此避世,日日在坟前抚琴。

    从此,柳云开回了云苍山,穆天浪迹江湖,难寻踪影。

    丞相莫问后来娶妻生子,却在府里种满了木槿,因唐烟曾说木槿花虽朝生暮死,但每一次凋谢都是为了下一次更绚烂地开放,就像太阳不断地落下又升起,就像春去秋来四季轮转,却是生生不息。

    众人聚精会神,不时一阵唏嘘。

    客栈二楼的豪华厢房里,有一蓝衫少年,锦衣玉带,估摸十六七岁,剑眉星目,面如朗月,容颜清俊高雅,他的目光扫过楼下众人,停留在那蓝衣少女身上,喃喃自语:“是她。”

    两个月前,莫离初出江湖,听闻百晓生之丹青乃当世一绝,他所画之人必要容貌倾城且功夫一等。传闻他的聚宝阁里挂着天下最杰出的男女画像,楼层越上,代表容貌武功越卓尔不群。据说唐门唐烟和神医苏杭的画像陈列在最顶层。莫离正是唐烟之女,苏杭之徒。

    说书先生大部分所说都没错,只是十八年前唐烟并没死。

    话说神医苏杭将唐烟带回药王谷后,用金针封锁了其心脉,防止毒素扩散,彼时唐烟已有孕在身。苏杭天纵奇才,终于摸索出方法给唐烟续命,只是苏杭一夜白头,而唐烟失了功力。

    苏杭在药王谷种满了桃花,芳香袭人,唐烟白衣黑发,一如初遇。

    叹造化弄人,情深缘浅。

    唐烟抚着苏杭的白发,许诺来生定当携手不弃,她说死后就葬在桃树下,有他陪她。苏杭眉间尽是温柔缱倦,此生错过,他定要她的来生。

    后来,唐烟改名凌烟,与莫问回了京城,产子,名莫杭,四年后,得女,唤莫离。

    莫问爱妻如命,种了满园木槿。

    莫离八岁,唐烟去世,苏杭依约而来,带走其骨灰和莫离。

    那年,师父将骨灰亲手葬于桃花树下,刻了碑,唐烟之墓。那般风光霁月的男子一生不曾向娘亲诉情,此时眉眼间尽是繁华落尽的苍凉,那耀眼的白发像是在悲鸣故去的年华。

    六年里,莫离一手医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制毒解毒也更胜唐烟。一支玉箫为剑,当今江湖难逢敌手。容貌也越发的倾国倾城。

    十四岁,苏杭辞世,葬于唐烟墓旁,生不能相亲,死必要相守。莫离白纱遮面,离开药王谷,开始游历江湖。

    她游历的第一站便是安苏城。那夜,她如飞升的仙女,轻盈的飘进聚宝阁的最顶层。

    刚打开火折子,莫离微微蹙了眉,她仰起头环视了一周,从容淡定说道:“梁上君子不好当,阁下现身吧。”

    一少年从梁上跃下,身姿轻如鸿毛,优雅着地。

    点点火光中,两人都微愣了一瞬。

    那少年身着蓝衫,眉眼间清毓高贵,他看着莫离手中的火把,毫不慌乱,气定神闲。

    莫离心里赞了句,“好气度。”

    她瞥开眼,专心看着眼前的画,仿若那少年不曾存在一般。

    少年微微一笑,“在下与姑娘乃同道中人。”

    莫离抽了抽眼角,心想这人真是办点不肯吃亏,一句同道中人看似说地温雅,其实把她与他归为一类。

    她挑了挑眉,“公子你言错了,小女子才疏学浅怎么高攀都攀不到梁上。反而公子你,瞧瞧,玉树临风,即便黑暗之中仍是目光如炬,颇有梁上君子的风范。”

    少年扶额,这女子话说地温雅,实则讽刺他有鸡鸣狗盗之嫌。

    他仍是面色不改,温温一笑,“姑娘误会了,在下前来只是为了仰慕各位前辈的风姿,绝无一丝一毫不良企图,更莫说将名画占为己有。”

    彼时,莫离正站在唐烟的画像前,她打量了一下少年,点了点头,眼里促狭味道十足。

    “解释就是掩饰,不过,我信你。”

    少年见少女那双眼睛和画像上的第一美女如出一撤,不禁勾起了嘴角。

    “这整面墙壁都是唐烟的像,莫不是百晓生也是其倾慕者之一?”

    莫离挺听闻举起火把,认真地瞧着娘亲的每一幅像,画中场景不一,但皆让人身临其境,由其唐烟的神态与动作,无不是惟妙惟肖,细致入微。

    她赞叹道,“百晓生真不愧丹青圣手。”

    对面墙壁挂着四副男子像,皆是一等一的容貌。莫离认出了其中两幅是父亲和师父,剩余两幅画像中的男子,一位笑如朝阳,浑身磊落之气,另一位临渊而立,双目清冷。

    “穆天,柳云开。”莫离念到,“啧啧,真是貌胜潘安呐。”

    两面墙壁相对,似是画中的男子正深情地凝望着墙上的女子。

    莫离心里叹道,娘亲的桃花还真多。转念又想,那是这些男子的眼光太好。

    她再次看了看少年,见其站在一副画前,面色隐在暗处,瞧不清神色。

    “唐烟够美吧?”

    少年仍是微微一笑:“人间绝色,风华无双,传言不虚。”

    莫离凑上前去,只见此副画像上娘亲在舞剑,多了一个女子在抚琴,那女子面容姣好,神色温婉,气质娴静。

    画像右下角有几字:昭和十八年,烟遇静好。

    莫离讶然,“静好,原来长廷太子妃长这样,果然人如其命。”

    静好,那是娘亲心心念念的知己。

    少年眼神一闪,“可惜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于她而言,总是不切实际。”

    莫离怅然说道:“听闻太子长廷豁达宏远,生地玉树临风,太子妃静好更是京都洛城第一才女,二人乃天作之合。她那么爱太子长廷,势必至死相随,又怎会独自艰难求生。”

    少年抿唇,神色淡淡,一双黑眸却极亮:“这便是,情之所至,生死相许么?”

    阿离不语,目光从画像上移过,又落在那四位男子身上,眼有敬意。

    少年道,“他们四位都钟情唐烟,若是你,觉得谁更好?”

    莫离道,“都极好,难分高下。时机更重要。先入为主,后面的再好,也难以争辉。”

    少年高深一笑:“姑娘说得有理,人心如此,世事亦如是。”

    莫离不答,只看他一眼,陷入了沉思。

    少年凝神,片刻后道:“有人来了。”

    二人将将出窗落地,正遇上一少年,着紫衣,十五六岁模样,手里提着灯缓缓而来。

    莫离抬眸,向少年眨了眨眼,便飞奔离去。

    那少年先是惊异,后回过神大声喊道,“你,等一等,等一等――”

    只可惜,他的声音留不住少女轻盈离去的身影。

    蓝衣少年趁此朝另一方向离去。

    而今,那蓝衫少年把玩着掌中的碧釉瓷杯,目光定在那抹蓝色窈窕的身影上,感叹人生何处不相逢。

    说书先生清了清嗓,继续道:“如今唐昭已来了明州城,就歇在翠冷别院,锦州向来人杰地灵,唐昭生的极其英俊,据说百晓生正打算为新一代俊男美女画像,唐昭就在应邀之列。”

    莫离白色面纱下的嘴角已是满满笑意,唐门唐昭,虽素未谋面,但却是这世上除了爹爹和哥哥以外最亲的人,不妨前去会会。她一起身,轻轻一闪,身影已落在客栈外。楼上的少年随即尾随而去。

    明州城以湖光山色闻名,灵湖之美更是大炎第一。

    灵湖边的翠冷别院,两个蓝色身影一前一后越上了屋顶。

    后院,一男子面竹而立,几片青竹翠叶飘飘荡荡,落在那一身玄色衣衫上,他稍一弹指,姿势潇洒,衣袖上的竹叶便若蝴蝶,翩翩扬扬,

    他并未转身,声音如清泉坠落山涧随风而来:“阁下若不嫌弃,不妨与昭同饮此茶如何?”

    莫离脚尖一点,翩若惊鸿,身子瞬间立在唐昭眼前,裙裾飞扬,她并未看石桌上的茶水,而是上下打量起唐昭:“果真倜傥,锦州之风流,于斯尽矣。唐少潇洒,名副其实。”

    唐昭的眼里划过一道惊讶,赞道:“姑娘年纪轻轻,居然习地御风踏月,在下佩服。”

    御风踏月,乃江湖失传的绝顶轻功。

    莫离端起茶杯,嗅了嗅:“明前龙井。”

    唐昭灿然一笑:“好鼻子。”

    莫离从怀里摸出一个小玉瓶:“初次相见,将此为礼,此药名为花明,能解柳暗之毒。”

    唐昭见少女白纱下面容隐隐透着轮廓,双眼异常清澈明亮,眉目如江南的远山,映衬着明媚春光,于是忍不住微微一笑:“柳暗无解,敢问姑娘从何处得来良方?”

    莫离将解药置于石桌上,把玩着手中的玉箫:“以前是无解,实不相瞒,这解药着实花费了我一番时间,唐少尽管放心,若有差池,尽管找我。”

    唐昭笑道:“我信姑娘。只是姑娘与在下素不相识,为何前来相助?”

    莫离眨了眨眼,调笑道:“因为,你长地好看。”

    唐昭哈哈大笑:“好眼光。”

    他取下腰间的玉佩:“姑娘哪日若有需要,持此玉佩前来唐门,昭定全力以赴。”

    莫离欣然接过,此玉为上好的羊脂白玉,系在箫上,相得益彰:“谢了。”

    唐昭眸中灿然:“昭荣幸。敢问姑娘芳名?”

    莫离瞥了一眼腰间的玉箫,展颜道:“离箫。”

    “今日见姑娘性情与我家小妹极是相似,不妨唤我唐大哥吧。”

    “唐大哥听起来多疏远,不及昭哥哥亲近。”

    唐昭见少女眼中戏谑笑意十足,一愣一怔,便应道;“好,昭哥哥好。”
………………………………

不如一梦醉朝夕

    莫离离了翠冷别院,便施展轻功,飞奔至桃花坞。

    正是黄昏,天边红霞满天,万丈金光,西风扬起,碧草如波。

    满园桃花开的极其灿烂,芬芳袭来,似在等候故人。

    莫离想,二十多年前,娘亲和师父便是在此相遇,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她稍一纵身,便飞舞在林间,桃花簌簌落下,随着蓝色身影旋转,如蝴蝶翩跹。

    莫离轻轻一跃,飞身坐在一根枝桠上,解下玉箫,空灵的箫声便传遍林间,音色悠扬中似乎藏着一丝喑哑,如明明所见的是灿烂的笑容却不经意听见一声哽咽。

    新月正爬上天边,日月此刻同辉,那林间的身影,飘渺出尘的让人移不开眼,比细雨中的江南远黛更朦胧迷离。

    箫声尽,莫离朱唇轻启:“阁下一路从客栈经翠冷别院尾随至此,委实辛苦。”

    斑驳的树荫里缓缓走出一道修长的身影,眉眼如画的男子仰起头微微一笑:“又见面了。原来姑娘芳名离箫。在下宁远。”

    他向前又走了两步,蓝色锦衣泛着流光,纵身一跃,坐在了莫离身旁:“敢问姑娘方才所奏之曲何名。”

    莫离摩挲着箫端的玉佩,这会才发现上面有一个昭字,她微微勾起了唇角:“此曲名为不离。”

    一瓣桃花落在莫离发间,宁远伸手欲拈又突觉不妥,他将手隐在袖子里,面色里看不出一丝一毫窘迫。

    他问:“敢问姑娘和神医苏杭有何渊源。”

    莫离瞥了一眼身旁的少年,眼里探究之意十足:“公子为何肯定离箫识得神医?”

    宁远笑着答道:“若世上真有人能解柳暗之毒,唯有神医苏杭和唐门唐烟,然,十八年前唐烟已逝,剩余的可能必与苏杭前辈有关。”

    莫离凝视着眼前这少年,他眼里一片清辉,印着落霞与新月,熠熠光华似乎比艳若琉璃的满园桃花更勾魂夺目。

    宁远见她眼里先是讶然,那惊讶转瞬即逝,随后明眸清冽如深潭,平静地如狂风暴雨也掀不起波澜。

    莫离微微一笑,从容说道:“苏杭乃离箫之师,数月前已故去。方才之曲《不离》正是师父为唐烟所创。”

    她似乎又看见师父在桃花树下抚琴,声声皆是长相思,情不渝。忆起临终前师父满脸含笑,他说,离儿,为师终于可以和你娘团聚了,来世我定要和烟儿不离不弃,再不放手。

    想到此,莫离眼里不禁一片氤氲。

    宁远见眼前的少女微微湿了眼眶,心里一滞:“苏前辈虽驾鹤西去,想来在另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