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警战争游戏-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装甲厚60毫米,顶装甲厚35毫米,火炮防盾厚230毫米。t-10还装备了热烟幕释放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
与英美同期的重型坦克“征服者”和m103相比,t-10的火力较差,装甲防护相当,且外形更低矮,机动xing和可靠xing则要好的多。t-10没有火炮稳定器,而美国和英国40年代的m4和“白人队长”坦克就分别安装了火炮高低稳定器和双向稳定器。m-103重型坦克有m-14机械式弹道计算机、m-15合像式光学测距仪和双向稳定器,“征服者”也装有火炮双向稳定器。t-10在远距离上的命中率比英美重型坦克差的多。火控系统过于简陋,是t-10最大的缺点。t-10的优点在于它便于大批量生产。t-10系列坦克的总产量(约3000辆)远高于“征服者”(180辆)和m103(300辆)的产量,服役时间也长的多。
改进及变形车
1955年,t-10的改进型原型车,267工程1号和2号分别研制成功。1号装有火炮高低稳定器,2号则装备更好的双向稳定器。后来,更成熟的267工程1号车被转给车里雅宾斯克工厂做进一步的完善,项目代号随即改为731(731a)。1956年11月6ri,苏联国防部长朱可夫元帅命令731工程以t-10a的编号列入苏军装备。t-10a的批量生产工作在随即车里雅宾斯克工厂全面展开。t-10a装备了火炮高低稳定器,主炮换为d-25ts型(2a17)122毫米炮,加装了火炮抽烟筒。t-10a重型坦克于1957年11月7ri纪念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首次亮相。从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喀山弹药厂为t-10的d-25t火炮和以后t-10m的m62-t2
122毫米火炮研制了新的半可燃药筒。该药筒筒体由易燃的硝化赛璐珞制成,和我们今天牛皮纸打浆纤维加强制成的可燃药筒成分不太一样,筒底材料为黄铜。虽然可燃药筒技术是德国人在二战后期首先开始研制,但在坦克上实用还是由苏联人第一个实现的。由于这种药筒用于分装弹药,长度不长也用不着密封弹丸,所以它强度不足的问题并不明显。但后来t-62坦克使用的是115毫米定装弹,对药筒强度和密封xing要求较高,当时的可燃药筒达不到上述要求,再加上燃烧不完全等弱点,所以t-62仍然使用传统的黄铜药筒。直到t-64坦克的出现,半可燃药筒才在苏联坦克上得到广泛应用。
1957年,t-10b(730b)重型坦克根据朱可夫的命令投入生产,它安装了火炮双向稳定器,瞄准具为新式的t2s-29-14型。同年,还生产了加装1部电台的t-10bk指挥坦克。t-10b研制成功后,原来的t-10坦克也先后加装了火炮双向稳定器。
科京设计局的人员没有忘记对表现出众的t-10b进行改进。1957年9月26ri,国防部长朱可夫命令t-10的改进型样车――272工程列入苏军装备,这就是t-10m。t-10m于1958年-1966年在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和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工厂投入批量生产。车里雅宾斯克生产的一些t-10m和列宁格勒的产品在结构有所差异,它们被另赋予编号――734工程。734工程的炮塔基部的装甲进行了加强,车体外形也和科京局正宗的272工程有些差异。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和272工程相比,734工程并没有什么明显的xing能提高。其实,这不过是车里雅宾斯克的坦克设计人员试图摆脱科京遥控的一次努力罢了。t-10m坦克的改动量较大:它的主炮换为全新设计的新式的大威力m62-t2(2a17)122毫米坦克炮,这种火炮身管长度为54倍径,装有1个多气室反冲式炮口制退器带双向稳定器和火炮抽烟筒。这也是苏联最后的线膛坦克炮。炮长瞄准具也有du li的双向稳定器。苏联人宣称t-10m在行进间shè击命中率高达80%-92%,但是从它的火控装置来看,这不过是对自己装备的吹嘘。1967年,t-10m装备了新式的脱壳穿甲弹和破甲弹。脱壳穿甲弹的初速高达1600米/秒,这个速度高的有点让人难以置信,因为这已经很接近线膛炮发shè炮弹的极限速度了。穿甲弹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320毫米厚的垂直钢装甲板。破甲弹重14千克,初速900米/秒,破甲威力460毫米。辅助武器分别换为14。5毫米kpvt并列机枪和14。5毫米kpv高shè机枪。炮长们也经常用kpvt并列机枪进行测距(和英国用的测距机枪原理一样)。t-10m的炮长和车长均配备了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火炮右侧和车长指挥塔上都安装了红外探照灯,火炮旁边的l-2红外大灯通过连杆机构在高低方向上随动于火炮,车长指挥塔上的ou-zt探照灯则和指挥塔一起旋转。炮长的tpn-1夜间瞄准具的作用距离为1000米,车长的为500米。随后老的t-10坦克也加装了红外夜视系统。t-10m的装填手潜望镜被更换为tnp式。令人称奇的是,从1959年起,每50辆t-10m中就有1辆装备1挺带双向稳定器的kpv高shè机枪。这挺机枪还有1个由步兵野战装备改进的t2式du li稳定瞄准具。t-10m的火炮防盾和炮塔前部装甲被加厚到250毫米,还可以在炮塔后部携带1个象德国3、4号坦克那样的杂物箱。50年代末,它和t-55坦克一起首次在装甲技术研究院进行了在上坦克安装三防系统的试验。试验取得成功后,三防系统就作为一种制式装备开始在苏联坦克上应用,并用来改进其他的老式坦克。t-10m的战斗全重增加到了51。5吨,车全长为10560毫米,车高增加到2585毫米(至炮塔顶部)。它的发动机换成v-12-6机械增压柴油机,v-12-6柴油机是v-12-5的改进型,气缸容积没有变化,主要差别是加大了功率,减小了发动机长度并且提高了运行的可靠xing。v-12-6在转速为2100转/分时的功率为750马力(552千瓦)。发动机最大扭矩为2940牛顿・米,最大扭矩转速为1300-1500转/分。v-12-6的扭矩储备系数为1。172,速度系数1。4~1。62,平均有效压力为0。81兆帕。v-12-6的活塞平均速度为12。6米/秒,升功率14。2千瓦(19。3马力)/公升,标定转速下的燃油消耗率258克/千瓦・小时,单位体积功率377千瓦(513马力)/立方米,紧凑xing系数为26。56。750马力的v-12-6使t-10m的单位功率达到了14。7马力/吨。t-10m还取消了发动机车底检查门和冬季发动机进气口。为了减小坦克在恶劣路面上的颠簸,增加平均速度,t-10m每侧的减震器被增加到了6个,在第1、2、3、5、6、7负重轮处的平衡肘上装有液压减震器。对扭杆材料进行了改进,负重轮动行程被增大到了172毫米,主动轮的外形也有所变化,以容纳新的行星侧减速器。虽然t-10m的单位功率增加不多,但由于其悬挂系统进行了有效改进,使其最大速度增加到50千米/小时。这样在行军和战斗中,t-10m就能跟得上t-54/55和t-62了。t-10m还能再额外带2个容量各为200公升的辅助油箱,公路最大行程增加到350千米。尾部到个速抛油箱还可以换成2个大型发烟罐。1962年9月,车里雅宾斯克工厂对t-10m的传动系统进行了简化改装:变速箱被改为6前2倒,侧减速器、转向行星排都进行了改进。结果变速箱减轻到了507千克,并且还腾出100公升的空间来增加燃料储量。美中不足的是,该系统的湿式摩擦离合器导致其可靠xing和原系统相比稍有降低。这种传动装置简化型车则被称为709工程。1963年,t-10m加装了潜渡通气系统,可以克服5米深的水障碍。潜水系统的通气管被安置在车体右侧。1962年,装1台r-112短波无线电台t-10mk指挥坦克研制成功。为了腾出地方容纳电台,t-10mk的弹药基数被缩减到了22发。因为r-112功率比较大,设计人员还为它专门配备了汽油发电机组。当r-112的天线高度为10米,作为收发报机使用时作用距离100千米,作为无线电话使用时作用距离40千米。1964年,t-10m坦克加装了改进后的自动灭火系统。
50年代中期,为了和美国的280毫米“原子安妮”原子炮对抗,苏联人再次拿出了憨劲。1955年,他们在t-10和一些老式的“斯大林”式战车的底盘上生产出了271工程“电容器
-2p”406。4毫米超重型自行火炮――制式编号2a3。2a3的主炮是由原为流产的“苏联”号战列舰准备的**-54
406。4毫米加农炮。1957年,在t-10m和一些“斯大林”式战车的基础上,科京设计局协助位于莫斯科的苏联机械制造设计局研制了273工程,即2b1“酢浆草”420毫米超重型自行迫击炮。这2种自行火炮每侧的负重轮增加到了8个,拖带轮则有4个。由于它们的后坐力都非常的大,设计人员特意加强了悬挂系统。由于这2种自行火炮的体积重量实在太大,它们的运输和机动相当麻烦。2a3和2b1只能发shè火箭助推的原子炮弹,炮车自身不携带炮弹,由专用的弹药车供弹,由车尾的小吊车装弹,shè速每0。5发/1分。不过对于这些执行特殊任务的火炮来说,应该是没有什么火力密集度上的要求的。
2b1“酢浆草”仅仅在1957年的红场阅兵式露了一次面。实际上,苏联人在研制出它们之后,却从没有认真的考虑过如何使用它们。因为当时苏军前线航空兵的il-28“小猎兔犬”式轻轰炸机完全可以完成实施战术核突击的任务。同时,苏联能够携带低当量核弹头的战术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工作也接近完成,而且它们的使用要比这2种庞然大物要方便的多,shè程也更远。有意思的是,当时苏军的自行火炮编号尚未统一,2b1和2a3的编号还是原来迫击炮和加农炮的。自2s1自行火炮开始,苏军的自行加农炮、自行榴弹炮和自行迫击炮都统一使用2s*的编号。自2s6自行高炮出现后,苏军的自行高炮(弹炮合一系统)也开始使用2s*的编号。
50年代末,苏联第1代战术火箭研制成功后,曾有少量的t-10和t-10m的底盘被改装为战术火箭发shè车。但苏联人很快意识到用老式的“斯大林”战车一样能满足要求,而且在经济上更划算,用t-10改装发shè车的工作随即终止。
但由于t-10m的车体较长发动机功率大,仍有少数苏联远程弹道导弹被安置在以t-10m为底盘的发shè车上。
t-10还有一些没有定型生产的改进型和变形车,它们也是很有特sè的。
1950年,在t-10和is-7的基础上预研了一种130毫米重型自行火炮――263工程。由于130毫米炮已经在is-7重型坦克试验成功,再单独研制同口径的重型自行火炮的意义不大,所以该项目很快就下马了。
1956年,t-10的液力机械传动装置试验车――266工程诞生了。266工程样车的外形尺寸稍有变化,车长9715毫米(炮向前),车体宽3388毫米,车高至炮塔顶部为2460毫米。它的主武器是1门d-25ta
122毫米火炮,但其抽烟筒非常靠近炮口而且外形极为短粗。266工程有一个液力变矩器、湿式摩擦离合器、一个二zi you度的变速箱和2个二级行星转向机构和新式的刹车系统。266工程是第1种采用液力机械传动装置的苏联坦克,它为以后苏联研制新的液力传动装置装甲车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了给进攻中的部队提供有效的直接火力支援,科京设计局还于同年在t-10底盘上研制了重型突击炮su-152――268工程。注意,这个su-152和原来在kv坦克上开发的su-152没有任何关系。268工程乘员4人,战斗全重50吨,有1个很大的固定式战斗室,和isu系列自行火炮不同的是,它保留了驾驶员舱口。它的主武器是1门m-64
152。4毫米加榴炮,火炮有一个双气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在炮口附近有火炮抽烟筒。268工程的火炮防盾和苏联原来的自行火炮的式样完全不同,乍一看,倒是和德军的亨舍尔“虎王”的防盾有几分相似。m-64火炮还备有半自动装填机,shè速3发/分,方向shè界为12度。268工程携弹35发,炮弹为分装式,弹种包括穿甲弹和爆破杀伤弹。268工程有1具tsh-2a望远式瞄准具,和1具平行布置在火炮身管旁边的zis-5直接瞄准具。在268工程炮塔顶部车长舱口附近装有1具tkd-09体视式光学测距仪。炮塔顶部还有1挺kpv14。5毫米高shè机枪作为防空武器。268工程炮塔前部装甲厚达187毫米,倾角27。5度,侧面装甲厚100毫米,倾角20度,车体部分的装甲防护和t-10一样。由此可见,268工程完全具备和t-10一样的防护能力。268工程的发动机和t-10m的一样,为1台v-12-6
750马力柴油机,机动xing和t-10m一样。和苏军原有的isu-152、isu-152m自行火炮相比,268工程在防护、火力和机动xing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但268工程要比老式的自行火炮贵了将近1倍。苏军权衡利弊之后,以xing价比不高的理由放弃了268工程。
1958年,科京设计局还在t-10m和is-7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炮塔更大,采用圆滑外形车首(有点象m-48坦克)的277工程重型坦克。277工程坦克乘员4人,车体为全铸造式,战斗全重55吨,增加了1对负重轮和1对拖带轮,在第1、2、7、8负重轮处装有液压减震器。它的炮塔为液压驱动,主武器是1门威力强大的m65
130毫米火炮,有辅助输弹系统,备弹35发(一说26发),弹种为穿甲弹和榴弹;shè速3-4发/分。130毫米穿甲弹丸重30。7千克,初速1000米/秒,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280毫米厚的垂直钢装甲板。。m65火炮有双向稳定器,炮长拥有一具tpd-2s测距仪。火炮的右侧有一个红外大灯,通过连杆装置随动于火炮。车长指挥塔上有1个小一些的红外探照灯。最值得注意的是,277工程坦克装备了炮长三向稳定瞄准具。和双向稳定瞄准具相比,三向稳定瞄准具在倾斜方向也进行了稳定。但这样以来,大大增加了稳定器的技术难度和成本,降低了它的可靠xing。况且在倾斜方向实施稳定的意义也不太大,在后续的苏联坦克和世界其他各国研制的坦克,都没有采用三向稳定的瞄准具。277的炮塔也被安装在279工程重型坦克上。277工程的副武器是1挺14。5毫米kpvt并列机枪。277工程的发动机为1台功率强大的海军船用12缸v型m850机械增压柴油机,功率为1090马力(800千瓦),动力传动装置则和t-10m的类似。277工程还配备有三防系统,灭火装置和潜渡装置。277工程坦克于1958年生产了2辆样车。1955年,位于列宁格勒的涅瓦“列宁”机器制造厂在苏联率先开展了固定式燃气轮机(非喷气)的研制工作。同在列宁格勒的科京局近水楼台先得月,和“列宁”厂合作进行了坦克用燃气轮机的开发工作。50年代后期,工厂造出2台功率为300马力的gtd-3样机,并在277工程坦克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燃气轮机在低温启动xing和扭矩输出特xing上有着柴油机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燃气轮机的重量也比较轻。但在试验中,也明明白白的反映出了燃气轮机一些当时不可克服的缺点:滤清空气消耗量太大,油耗率是柴油机的2倍多。乘员们也不熟悉如何保养这种全新概念的发动机。不过,这次试验毕竟是苏联第一次坦克用燃气轮机试验,具有重大意义。它为ri后科京设计局的继任领导人**夫和克里莫夫发动机设计局合作,一起研制燃气轮机动力型的219工程坦克(t-80)打下了第一步坚实的基础。值得怀念的是,277工程是科京牵头设计的最后一种重型坦克。
继277工程坦克之后,科京设计局又于1957年开始了278工程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外界对于278工程的详情知之甚少,只了解它是以t-10和is-7为蓝本开发的。据猜测,278工程很可能还在图纸设计阶段时就夭折了。(278工程就是安装燃气轮机的278工程)
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上台并直接插足苏联坦克的采办事务,使苏联的坦克设计和工业部门经历了一个动乱的年代。众所周知,赫鲁晓夫是一个典型的唯火箭核武器主义者。为了迎合他对导弹的迷信,保住自己的设计局,苏联几位著名的坦克设计师纷纷推出了一些违心的反坦克导弹发shè车设计。科京设计局也不例外,他们在t-10m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系列反坦克导弹歼击车。现代的反坦克导弹发shè车一般以轻型通用装甲车为底盘,但那个时代的苏联“导弹坦克”都是以坦克为底盘,装甲厚重,重量也比较大,和坦克一样是一种进攻型武器,和现代以防御为主的反坦克导弹发shè车的结构及作战思想差别比较大。
50年代末,有1辆t-10m的炮塔被换为三导轨式的反坦克导弹发shè器。发shè器由电力驱动,发shè苏联第一代线导指令式反坦克导弹9m14“婴儿”式(at-3
“塞格”)。shè手通过与发shè器并列的固定瞄准具,手动控制导弹的飞行。发shè架下还备有6枚导弹。不过当时机械制造设计局的9m14导弹尚在试验之中,因此该车的xing能也由此变的很不稳定。
1958年,车里雅宾斯克770工程重型坦克的设计师伊萨科夫也设计出了一种非常前卫的导弹坦克――775工程。775工程以430工程(t-64的早期原型车)为底盘,炮塔极为矮小扁平,主武器是1门d-126
125毫米滑膛炮,并创造xing的带有自动装填机。科京设计局觉得这个设计很有新异,就势把775工程的炮塔搬到了经过改进t-10m的车体上。和t-10庞大的车体相比,它小小的炮塔显得极不相称。d-126与其说是滑膛炮倒不如说是导弹发shè器更贴切些。d-126的身管很短,身管壁厚也很薄,有一个紧口箍。由于d-126的膛压很低,因此它只能发shè分装式的“红宝石”炮shè导弹和“钻头”火箭助推破甲弹。“红宝石”炮shè导弹的初速达500米/秒,是当时最快的反坦克导弹。由于“红宝石”的初速已经远远超过了线导导弹放线器放线的速度,而且,在火炮内也根本无法布置放线器,所以,该导弹使用了当时先进的无线电指令式指导方式。“红宝石”炮shè导弹的最大shè程为4000米,到达最大shè程所需时间约为10秒,可以击穿500毫米厚的垂直钢装甲板。这个威力可以保证它击穿当时的一切外国坦克。这种样车乘员3人,重51。47吨,车长7250毫米,车宽3380毫米,车高2100毫米,车底距地高460毫米,机动xing和装甲防护与t-10m一样。这种坦克的预生产型实际上已经通过了工厂试验,苏军对它的进一步测试一直持续到1961年。无奈这种坦克太新cháo,炮shè导弹及其配套系统既不完善又很贵。该车只能携带2种弹药,任务种类过于单一,最终被苏军放弃。
1958年,科京领导的设计小组又在t-10m的底盘上研制出了282工程反坦克导弹发shè车。该车乘员3人,主要武器是2具du li的反坦克导弹发shè器,分别用来发shè直径为132毫米的3m11“长笛”(at-2
“蝇拍”)线导反坦克导弹和直径152毫米的新式远程反坦克导弹。该车战斗全重45t,最大速度55千米/小时。282工程样车与莫洛托夫的430工程样车(t-64早期原型车的导弹型)、卡尔采夫的167工程样车(t-62改进的导弹型)一起参加了1962年10月22ri为赫鲁晓夫举行的汇报表演,但被赫鲁晓夫否决。
在t-64a中型坦克出现以前,t-10坦克是苏联火力最强,装甲防护最好,同时也是最昂贵的坦克。t-10系列重型坦克生产了约3000辆,从1954年开始在苏军服役,1993年t-10重型坦克从俄军装备序列中除名。在长达40年的服役期间中,t-10系列坦克从未向外国出口。在冷战令人窒息的对峙中,t-10yin森的炮口骄傲地睥睨着铁幕那边资本主义的坦克。可是双方以导弹核武器保障起来的和平,却一直没有机会让威风凛凛的t-10重型坦克在和资产阶级的总决战中一展抱负。1968年8月20-21ri,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军队入侵了同为华约国的捷克斯洛伐克。苏军驻东德第1坦克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驻匈牙利3集团军所辖的t-10坦克参加了行动。这是t-10坦克参加的唯一一次实战,虽然它们并没有在这次行动中发shè一发炮弹。社会主义阵营最强的坦克用于入侵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大概是t-10坦克最大的悲哀了。1961年,装备115毫米滑膛炮的t-62问世,它的火力已经达到了t-10m坦克的水平,机动xing相当,防护xing能只比t-10m差一些。1967年,t-64中型坦克在防护xing和机动xing上超过了t-10m坦克。1969年,苏联新式的t-64a主战坦克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t-64a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更是使其对t-10m坦克获得了xing能上全面的压倒优势:它比t-10m轻10余吨,火力、防护和机动xing却要比t-10m强的多。至此,苏联已不再对老旧的t-10坦克进行改进。1973年,t-72坦克定型;1976年,更新的t-80坦克又定型了。曾经让t-10无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