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警战争游戏-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研制-7的过程中,他一直将kv系列的失败作为反面教材,旨在生产一种集重装甲、重火力、高机动等特点于一身的新式重型坦克,以超越以往的重型坦克。据现有的资料显示,他在is-7开发期间,在莫斯科红军装甲兵军事学院进行了装甲钢板和装甲防御相关的研究,并提交了以此为题的博士论文。在论文中,他对以往单纯的“厚装甲=装甲防御力“的传统设计构想进行了尝试xing的挑战。他认为,通过增加坦克装甲板硬度导致坦克重量大增,从而大大降低了机动能力的情况是可以避免的。is-71946年,沙什穆林回到列宁格勒。凭借着超人的大脑和该市海军研究所的各项资源,他开发出全新的“260工程”。同年9月8ri进行了成功的样车测试,12月25ri,第2号样车顺利通过45公里行驶测试,它拥有倾斜外形的车体和由怪异曲面组成的炮塔,另在炮塔上带有小型机枪塔。1947年,他对整体外形又进行了重新设计:大而扁平的新式炮塔和具有斜面的车体大大改善了它的避弹xing能。样车最终于1948年初完成,不久,苏军将其正式命名为is-7。基本构造

    is-7的基本构造,虽与苏联传统重型坦克的设计样式相差不多,但沙什穆林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就能设计完成这种70吨重,集“高机动,重火力和重装甲”于一体、具备“跑、攻、守”三种能力相结合的重型坦克,其高昂的斗志和充沛的jing力令人感到惊讶。在is-7的研制过程中,科京设计局也得到了当地海军研究所的大力帮助,其中is-7由海军1050马力船舶柴油引擎提供强大动力,而由海军130毫米改制的大口径坦克炮的威力在苏军坦克炮中无人可比,因此is-7的研制成功,与列宁格勒州、市党委之间的友好关系密不可分。is-7的成品也只有库宾卡坦克博物馆里唯一的一辆。他也是在同年才完成了改良型is-7的木制模型。虽然车体原型保持不变,但其炮塔外形却比美国m46坦克大两号,此外is-7也安装了可旋转式遥控机枪。科京设计局并没有生产出改进型is-7的样车。当然,苏联当年究竟生产了多少辆is-7,如今依然是未解之谜。

    从研制工作一开始,沙什穆林便将坦克的车框和炮塔等外装甲部分,列为增强坦克装甲防御'1'力的研究重点。研制过程中,样车的外装甲部分曾被反复多次制作,而且沙什穆林也有可能对该部分进行了多次弹xing强度试验。另外,is-7也参考了二战后期德军重型坦克的设计模式,采用了挂胶式履带和大直径负重轮。

    编辑本段发展由来

    “虎王”坦克在二战末期的表现实可谓一代伟大的庸才。其45万个工时和35万帝国马克的身价,与其庞大的身姿甚为相洽;但与工时不足其1/6的is-2相比,战绩上未免就有点令人黯然神伤,相比后起之秀is-3,就更只有找豆腐撞死的份儿了。尽管如此,虎王还是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理想――只有无比庞大,笨重,昂贵的坦克,一如巨大的恐龙,才是真正的暴力象征。

    尽管is-3早已在指标上几乎全面超越了虎王坦克,但是苏联人心尤未足。硝烟甫歇,各个设计局又开始加班加点,为红sè钢铁军团注入新的毁灭之血。一系列的坦克或者怪兽由此诞生。

    尼古拉・沙什穆林的团队当时研制的,就是这群怪兽中的王者。结果是,在重量上,虽然没有实现传说中kv-5那100吨体重的宏愿,但也接近了虎王的体重――is-7自重68吨。为了给恐龙找到一颗合适的心脏,沙什穆林打起了邻居列宁格勒海军研究所的主意――最后他的决定是海军轻型舰艇使用的1050匹马力的柴油机。海军的56-**型舰炮看起来也挺顺手,沙什穆林毫无顾忌地一起拿过来――那可是130mm口径的利器,单发炮弹重36。5kg,初速945米/秒。以及现代化的本自动装填系统,能保证在紧急时刻12/分钟的应急shè速,和10/分钟的正常shè速。加上那颗远超时代的心脏,is-7没有重蹈虎王的覆辙。其最大公路速度据称达到了59公里/小时。至此,is-7的尖牙重甲,一时无两,足以傲视群伦。

    战后苏联已经颇有余力,对新型武器的开发也不像战时那样追求生产效率而牺牲质量。故而沙什穆林可以像他们的德国同行一样使用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解决方式。为了无敌的防护xing能,就要加重装甲,为了还能跑起来,就使用海军的发动机;为了无敌的火力,就使用舰炮当坦克炮――反正从is-2时代苏联人就认识到无敌的火力比拘泥于火炮分类更重要,为了补偿大口径炮弹的重量,就使用自动装弹机。为了加强防空和反步兵火力,is-7上干脆装上了不是空前但是绝后的8挺机枪――反正已经够重了,也不在乎几挺机枪的分量。德国人的解决思路极大地拓展了-7的xing能潜力。当然也带来了类似的副作用――这就是is-7悲剧xing生涯的伏笔。1948年的时候第一辆原型车已经开始测试,当然一开始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对于车组人员来说是十分令人不满意。内部空间太挤了,比is-2那种狭小空间还要挤得多。炮弹也太沉,那么挤的情况下实在不好搬弄。机枪多得要溢出来,结果搞得所有的机枪弹药在战斗状态下都无法重装。悬挂装置没有走is系列的老路,而是使用了液压扭杆和虎王一般的大负重轮,只不过,在最大速度的时候容易损坏。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is7还是天下无敌,其火力和装甲可以媲美20年后的m60a1,在当时就是没有人能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其最大厚度305毫米的正面装甲,即便是is-7自己也不行。没有其他国家的坦克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承受is-7的正面攻击。火控在当时算一般的,但也不算太差。机动xing能追上t-34。在野地里跑起来也比兔子快。最终命运

    1949年,is-7被勒令停止生产。样车保留,但生产线移作它用。一代终极怪兽在正式诞生前的一瞬胎死腹中。没有经历硝烟,没有散播死亡,所有的样车只是静静地成为军事博物馆中的冰冷尸体。

    如同德国人的暴力杰作虎王一样,is-7太过沉重了。沉重也就意味着昂贵。不但是本身造价的昂贵,还有维护和使用上的昂贵。虎王的重量使得其使用上都受到了局限――承重70吨以下的桥梁都是无法通过的,基础设施较差的苏联对此更是敏感。此外,这些恐龙们的战绩都满可质疑。以虎王的45万工时的成本来说,相当于超过10辆的t34-85。在面对超过自己数量十倍的猎杀者的时候,虎王也只有被吞噬的命运。那么is-7能禁得起财大气粗的北约家潘兴们和谢尔曼们的围攻吗?

    最终苏联人选择转向了xing能一般但非常廉价的t-54/55来保证数量优势――岁月如梭,重型坦克的时代就伴随着kv系列,虎王,鼠式和js系列走进了历史终点站。主战坦克的身影即将出现在恐龙们的尸体之上。

    战斗全重68吨

    前苏联的is-7坦克技术数据乘员5人

    全长(炮向前)10000毫米

    车体长7380毫米

    宽3400毫米

    高2480毫米

    车底距地高450毫米

    主武器1门c-70

    53。7倍径130毫米加农炮,130毫米穿甲弹丸重30。7千克,初速1000米/秒,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280毫米厚的垂直钢装甲板

    弹药基数第一次设计26发最终30发

    辅助武器2挺14。5毫米kПВt机枪备弹1000发6挺7。62毫米cГmt机枪备弹6000发

    装甲防护

    车首前上装甲150毫米倾斜65度

    车体侧面装甲上部150毫米

    车体侧面装甲下部100毫米

    车体尾部装甲上部60毫米

    车体尾部装甲下部100毫米

    车体顶部装甲30毫米

    车体底部装甲20毫米

    炮塔正面装甲210毫米倾斜51度至60度炮盾装甲350毫米

    炮塔侧面装甲150毫米倾斜40度

    炮塔尾部装甲94毫米

    炮塔顶部装甲50毫米

    发动机m-50t12缸v型水冷4冲程柴油机

    功率1050马力(772千瓦)

    最大公路时速59千米/小时

    最大公路行程300千米

    过垂直墙高1。5米

    最大爬坡度30度

    单位压力0。9千克力/平方厘米

    电台10-pk-26
………………………………

苏俄T10重型坦克

    ()  t10重型坦克

    t-10重型坦克

    t-10重型坦克是苏联科京坦克设计局于1953年开发出的重型坦克。它主要装备了苏军的重型坦克师、坦克师的重型坦克团和du li重坦克团。t-10的主要作用是为t-54/55坦克提供远距火力支援和充当阵地突破战车。在t-10之后,苏联虽然又研制出了279工程、770工程等一些匠心独运的重型坦克,但它们都因重量太大、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等原因未能定型投产。1960年7月2ri,赫鲁晓夫下令停止一切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所以,t-10便成为了苏军装备的最后一种重型坦克。二战后,苏联的坦克设计部门和工业部门继承了战时的坦克发展思想,即同时研制不同吨位的轻型、中型和重型坦克。50年代初,苏联人的努力接出硕果,一代名车pi-76轻型坦克和t-54中型坦克相继问世,而重型坦克就是我们要说的t-10坦克。继pt-76和t-10之后,苏联就不再研制生产专门的轻型坦克和重型坦克了。

    作为“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的自然延续,1948底,红军装甲坦克兵总局要求研制一种重量不超过50吨的重型坦克。科京领导的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和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工厂设计小组根据要求开始了新式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科京在吸取了is-6电传动重型坦克失败的惨痛教训后,决定在新坦克上尽可能采用现有成熟的技术来减少设计难度和风险。最后设计小组决定,新坦克以is-3重型坦克为蓝本,尽量应用在is-4和is-7重型坦克上已获得验证的可靠的设计。由于设计难度不太大,所以科京的设计小组很快便组装了一个1:1的木制原型车模型。1949年,外形比较保守的730工程样车诞生了。经过设计局内部的初期论证后,工厂生产了少量样车供进一步的试验。1950年chun,这些样车在库宾卡坦克试验场进行了国家试验。试验证明,730工程是一种还算成功的重型坦克,但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最后试验委员会同意730工程以is-8的编号进行试生产,前提条件是必须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改进和完善。

    对is-8的改进工作困难重重,消耗了大量时间。在等待定型的漫长过程中,is-8又先后改名为is-9和is-10

    。1953年3月5ri,斯大林去世;苏联政局前景让人感到变幻莫测。嗅觉敏锐的科京立即把is-10改名为t-10。几年后的一场非斯大林化运动证明了他的眼光。1953年12月15ri,苏联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元帅命令t-10列入装备。1954年初,t-10正式在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工厂投入批量生产,直至1957年生产结束。

    t-10重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50吨,车全长9715毫米(炮口向前),车体长7250毫米,车宽3566毫米(至两侧翼子板)3380毫米(至两侧履带),车高2460毫米(至炮塔顶部),车底距地高460毫米。t-10的总体布局为传统式,从前到后依次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动力室。车体侧面布置有工具箱和乘员物品箱,带有2条钢缆绳,没有侧裙板。t-10的车尾上装甲板用铰链连结在下装甲板上,检修更换传动系统时可将其放下。车尾下装甲板上带有2块备用履带板,尾部翼子板上方布置有外组燃油箱。还有些t-10在车体右侧携带了一根用于自救的圆木。t-10坦克乘员4人:车长、炮长、装填手和驾驶员。

    t-10的车首结构和is-3极为相似,都是防弹外形较好的“鼓嘴鱼”式,在车首上部装备了v型防浪板,还有2个用于拖曳的挂钩。驾驶室位于车体前部zhong yāng,驾驶员的三角形舱门在火炮的正下方向右打开,座椅后方有1个车底安全门,动力室车体底部有发动机检查门。驾驶员舱门上有1具潜望镜,舱口附近车体上两侧各有1具观察镜,中间潜望镜可换为tvn-1主动式红外夜视仪(作用距离50米)。t-10的炮塔为龟壳式,顶部装有抽气风扇,周围焊有方便乘员上下车和供搭载步兵攀扶用的扶手。车长和炮长在炮塔的左侧,装填手在右侧。车长门向前打开,指挥塔上装有7具潜望镜。装填手门向后打开,其前部装有一具tps-1潜望镜。t-10坦克装备1部10-rt-26z电台和1台部pu-47-2电台。

    t-10的主要武器为一门47倍口径的122毫米

    d-25ta坦克炮,火炮有一个双气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没有稳定器。该炮全长6450毫米,重2270千克,炮栓为开口向右的半自动横楔式。火炮方向shè界为360度,高低shè界为-3度--+17度,车体尾部有一个炮管行军固定器。730工程和t-10的早期生产型都没有火炮抽烟设备,但随后生产的都在炮口附近加装了抽烟筒。t-10的火炮shè击俯角比较小,这也是其他苏联坦克的通病。火炮俯角小的坦克在反斜面阵地上的shè击比较困难。?俗非笸昝赖姆赖?庑谓档团谒?叨龋?植坏貌桓?鹋诜chun笞?爸昧舫鲎愎坏目占洌?樟?杓剖x缓迷谏浠鞲┙巧献龀隽巳貌健?-25ta坦克炮和安装在is-4重型坦克上的火炮弹道特xing完全一样,不同的是,t-10安装了电动辅助输弹装置,因此对炮尾部分结构进行了一些利于半自动装填的修改。t-10的辅助输弹装置由is-7坦克上的类似系统改进得来。装填前,火炮自动打到3度的仰角,装填手打开炮栓,然后装填手将弹丸放置在托弹盘上,推弹杆随即将弹丸推入炮膛,接着由同样的步骤装填药筒。药筒装填完毕后,炮栓自动关闭,同时托弹盘收回到火炮后坐所不能及的位置上,此时炮长即可开炮shè击。shè击完毕后,火炮自动回到3度仰角,半自动炮栓自动开栓,托弹盘就位后装填手即可进行下一次装填,shè速为3-4发/分。若输弹装置出现故障,采用全人工装弹时,shè速要降低到1。5-2发/分。122毫米炮弹为分装式,弹药基数30发。弹种有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穿甲弹重25。1千克,初速945米/秒,侵彻威力为185毫米垂直钢装甲板/1000米,145毫米垂直钢装甲板/2000米,有效shè程2000米。破甲弹可击穿400毫米的装甲板。榴弹重27。3千克,初速885米/秒,最大仰角shè击时shè程可达16600米。不知道苏联人出于何种考虑,穿甲弹和榴弹配用的药筒的规格还不一样。穿甲弹用药筒重20。86千克,榴弹用药筒重20。46千克。t-10的辅助武器为1挺位于火炮右侧的dshkm12。7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安装在装填手门前的dshkm高shè机枪。机枪弹药基数为1000发,由50发金属弹链供弹。并列机枪shè击口位于火炮防盾右部由炮长电动击发,而高shè机枪则要由装填手从舱口探出身子手动击发。炮长有1具放大倍率为7倍的tsh-2-27瞄准具和1具炮塔左侧开口的tpv-51观察镜,可以电动或手动cāo纵炮塔旋转。由于没有测距仪,炮长只能用视距法测距,即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已知,那么就可通过它在瞄准镜视场中所占的密位分划数估算出或直接读出目标距离,接着就可装定瞄准角。视距法说白了就是要炮长凭经验估计距离。这样以来,t-10坦克火炮在1000米距离以外的命中率就变得相当低。车长也可超越炮长电动控制炮塔旋转。但由于没有车长瞄准镜,车长不能进行超越shè击。另外,每名乘员人手一支冲锋枪,备弹600发,每个人带5枚手榴弹,车长还有1把信号枪和24发信号弹。

    t-10的早期型号发动机为一台v-12

    12缸v型水冷机械增压柴油机,转速为2100发/分时,功率为700马力(514千瓦)。v-12是由t-54坦克上的v-54柴油机改进来的。v-12与v-54的不同点是当柴油机转速为1700~1900转/分时,其相对增压压力不低于22。3千帕(0。22大气压);喷油提前角不同;进、排气凸轮轴也不一样。大批量生产的t-10安装的是v-12的改进型――v-12-5型。v-12-5的机械增压器安装在柴油机曲轴箱的前端,由曲轴驱动。因此,v-12-5的长度比v-54长了317毫米,超过了t-10动力室的宽度,不得不纵置安装。v-12-5的外形尺寸为长1900毫米,宽1080毫米,高1029毫米,重量约为974千克。v-12-5的缸径和冲程分别为150毫米和180毫米,气缸夹角60度,总排量为38。88升,转速为2100转/分时,功率为700马力(514千瓦),标定转速下的油耗率为258克/千瓦・小时。v-12-5的主起动装置采用起动电机起动装置,备用起动装置采用空气起动装置,在驾驶室布置有用于空气启动的高压空气瓶。

    t-10的发动机支架固定在车体侧装甲板上,以避免因底甲板过薄刚度不足发生变形,导致发动机与传动装置的连接部分不能正常工作(is-3重型坦克就有出现过类似的毛病)。发动机冷却装置为废气引shè式(科京同期的杰作pt-76也采用了类似的冷却装置),可以省掉风扇及其传动装置,减小了冷却消耗的功率。但废气引shè式冷却系统的散热效率不是很高,整套装置的体积也比较大,没有风扇冷却系统的紧凑。因此,废气引shè式冷却系统在坦克上应用的并不多。t-10重型坦克有3个发动机进气口,2个小的是冬季用的,1个大的是冬季进气口,这一设计极为罕见。t-10的传动装置由is-2重型坦克的传动装置发展而来的,是一种行星齿轮变速综合传动装置。这种传动装置具有变速、转向、制动和切断动力等作用,比t-54的固定轴式传动装置结构复杂的多。t-10的动力传动装置由机械式手动行星变速箱(zk式)、行星转向机构和侧减速器组成。变速箱为横轴式,有高、低速档位,每个档位又各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所以该变速箱共有8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因为变速箱变速范围较大,所以有利于提高坦克的平均行驶速度。变速箱用带有弹xing橡胶套管的半刚xing连接齿套与发动机相连,这样既可以获得满意的传动效率,又可以避免发动机过载。侧减速器由外啮合直齿轮和一级行星排组成,总减速比为11。t-10的驾驶装置为双杆手动式,不过后来又采用液压助力机构,以减轻驾驶员的cāo作强度。t-10的行走装置自科京设计局30年代后期的**k重型坦克一脉相承,和is-4重型坦克的差不多。t-10的行动装置采用了du li束装扭杆悬挂系统和摆杆式液压减震器,每侧有7个小直径全钢双轮缘负重轮(直径550毫米)和3个直径为310毫米的全钢双轮缘拖带轮。由于必需为安全门和检查门腾出空间,t-10的扭杆长度只比车底宽度的1/3梢多一点,因此它的负重轮动行程不大,只有区区的144毫米。(t-10的扭杆为束装结构,原理可借鉴钢丝绳。钢丝绳比相同长度和直径相同的钢棒的扭转角度大的多)t-10的诱导轮在前,并且与负重轮相同,主动轮在后。第1、第2和第7负重轮处装有摆杆式液压减震器。t-10坦克的履带为单销全钢履带,宽720毫米节距160毫米,无减震橡胶垫;每条履带由90块履带板连接而成。履带接地长4600毫米,履带中心距2660毫米,单位压力为74。5千帕。t-10的单位功率为14马力/吨,最大公路速度42千米/小时。t-10坦克内部油箱容量630公升,外组油箱容量300公升,最大公路行程200千米,使用尾部2个辅助油箱时,最大行程为290千米。t-10重型坦克的速度比t-54中型坦克的(50千米/小时)低,行程也比t-54的(400千米)小了许多。因此在和t-54一起机动时t-10坦克经常掉队。t-10的单位压力较低,故在松软地面有很好的通过xing。t-10的最大爬坡度62%(32度),过垂直墙高0。9米,越壕宽3米,涉水深1。5米,无潜渡装置。t-10重型坦克的履带接地长/履带中心距(l/b)值为1。73,比理想的1。60-1。65稍大,由此它的转向xing能不是太好。另外t-10的车体宽度比较大,即使是在使用宽轨铁路(轨距5英尺即1522毫米

    运输标准3。414米)的苏联,它还是要比平板车宽十几厘米。因此t-10在实施铁路机动时,会有一点小麻烦。

    t-10的装甲防护xing能极为优良。炮塔和车体的装甲倾角都很大,防弹外形良好。t-10的车体为全焊接结构,车首前上装甲厚120毫米。车首前下装甲厚100毫米,倾角54度,车体侧装甲厚80毫米,倾角40度,后装甲板厚60度,顶装甲厚35毫米,底装甲厚20毫米。炮塔为铸钢结构,外形低矮倾角很大,炮塔前装甲厚201毫米,侧装甲厚100毫米,后装甲厚60毫米,顶装甲厚35毫米,火炮防盾厚230毫米。t-10还装备了热烟幕释放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