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警战争游戏-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式中战车资料
服役年代:1944―1945
战车重量:17。2t
车体前装甲厚度:50mm
炮塔前装甲厚度:50mm车体侧装甲厚度:25mm
炮塔侧面装甲厚度:25mm
装甲类型:合金装甲
装甲结构:焊接
速度:44km/h
续航距离:210km发动机:240马力100式12缸风冷柴油发动机
主炮:1式47mm战车炮
乘员:5名
3式中战车是ri军第1型主要任务是进行战车对战的中战车,到战争结束时共服役160辆,全部驻守本土,战争中没有实战记录。此型中战车为1式中战车的修改型,车体与1式中战车完全相同,但炮塔的尺寸有所加大,战车各部位装甲厚度与1式中战车也相同。但3式中战车的主炮换装为3式75mm战车炮,大大增强了这种中战车的反战车火力,使这型中战车具备了与美军后期型m4中型坦克直面抗衡的能力,不过这型中战车整体xing能方面,对美军的后期型m4中型坦克并无优势
战车重量:18。8t
车体前装甲厚度:50mm
炮塔前装甲厚度:50mm
车体侧装甲厚度:25mm
炮塔侧面装甲厚度:20mm装甲类型:合金装甲
装甲结构:焊接
速度:38。8km/h
续航距离:210km
发动机:240马力100式12缸风冷柴油发动机
主炮:3式75mm战车炮(90式75mm野炮)乘员:5名
主要用途是战车对战,xing能比美军m4中型坦克优越的多,但发展的太晚,战争结束前只完工了6辆,另有2辆准备装150mm榴弹炮与150mm加农炮的改型在产,没有实战记录,4式中战车基本代表了ri军战时中战车的最高技术水平,ri本战后的61式战车也是有浓厚的4式中战车影子,不过4式中战车与1式/3式中战车都可视为97改中战车的变型。4式中战车基本是辆放大的3式中战车,无论车体还是炮塔尺寸都大了不少,防御装甲也加厚到了75mm(开始研制时也只准备安装50mm厚度正面装甲),这是种更新型的合金装甲,可以进行焊接或铸造,而且相同厚度抗弹能力,比早期只能铆接,只适合制作薄甲,而且加工烦琐的锻压合金甲,丝毫不下降,因此4式中战车的防弹能力是很强的,美军的m4中型坦克必需在很近距离开火才能威胁4式中战车
在火力方面,4式中战车在发展时曾考虑过用57mm速shè炮,88式75mm高shè炮,99式88mm高shè炮,4式75mm高shè炮这4种火炮作为主炮,最先出现的26吨先期试验车就安装过57mm速shè炮,但最后ri军经过测试否决了4式中战车使用57mm速shè炮作为主炮的方案,并决定将战车正面装甲加强到75mm厚。否决了57mm速shè炮方案后,ri军倾向于使用88式75mm高shè炮作为主炮,使用这种火炮作为主炮,加上75mm厚的合金装甲,4式中战车就对盟军各种中型坦克都有了优势,而且火炮成本低,但最后ri军决定不惜代价,为4式中战车安装99式88mm高shè炮或4式75mm高shè炮,因为ri军准备本土决战,希望4式中战车应还具备一定对抗美军重型坦克的能力,不能仅满足于能击败m4就行了,最终ri军确定了使用4式75mm高shè炮作为主炮的方案,原本4式中战车还要安装自动装弹机,但由于时间紧迫,所以开工生产的4式中战车被迫取消了安装自动装弹机
4式中战车在运动能力方面,由于每侧多装了1个负重轮,而且履带更宽,所以对比97改中战车履带接地压力并未增加,复杂地形通过能力远比盟军各型中型坦克优秀,此外4式中战车采用了新型400马力柴油机,这就使得4式中战车在重量因火炮与装甲加强而增大的情况下,不但运动能力行驶速度没有相对97改或3式中战车有所下降,反而最大行驶速度比1式中战车还快,可以称做ri军机动xing最好的战车,战场机动能力比轻战车还强
终战后美军考察团在ri本本土发现了4式中战车,经过察看测试后,美军考察团员感慨道:如果4式中战车早点研制,早点投产,并大量送上战场,那么太平洋岛屿战的战史就要改写了。
4式中战车在总体攻防能力与吨位重量的平衡设计方面,不但代表了ri本战时战车设计的最高水平,从全球角度来看,在战时也是属于顶级水准,如果4式中战车参与了实战,那将会给对方造成严重损失
4式中战车资料
服役年代:1945
战车重量:30。0t
车体前装甲厚度:75mm
炮塔前装甲厚度:75mm
车体侧装甲厚度:35mm
炮塔侧面装甲厚度:50mm
装甲类型:合金装甲
装甲结构:焊接
速度:45。0km/h
续航距离:250km
发动机:400马力4式12缸风冷柴油发动机
主炮:5式75mm战车炮(4式75mm高shè炮)
乘员:5名
主要用途是战车对战,但仍特别注重伴随掩护步兵的xing能,这种中战车与97式中战车虽有瓜葛,但在理论上基本属于全新发展,战争中只有样车,至于5式中战车的战斗能力,很多专著中称其是ri军二战时期最强的中战车,或者说至少与4式中战车也相当,不过如按战车对战角度看,似乎4式中战车综合能力还更强些
5式中战车的设计思路实际是丁型试制战车的发展,而不是97式中战车的深度发展,在这一点上可以说5式中战车至少在发展初期与97式中战车系列无瓜葛,丁型试制战车是偌门坎作战以后,ri军参考了毛子的坦克研制的一种战车战型中战车,不过这型中战车与97改中战车竞争失败,没有实际量产,这种试制战车在战车战能力方面不亚于97改,并同样有巨大发展潜力,但压制步兵的能力不如97改,此外成本也较高,所以在与97改的竞争中失败,随即发展停止
1944年ri军重新恢复了新战车的研制,开始紧急研制各种新式战车,ri军也在原来的丁型试制战车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中战车,这就是5式中战车,5式中战车原本计划使用全新的悬挂系统,shè控系统以及车体结构,但因时间紧迫,最后大部分设计还是使用了97式中战车系列的方案,这样就与97式系列又有了联系。5式中战车重量比4式中战车大,而且车体造型似乎也比4式中战车更威猛,按理来说那是应该比4式中战车更强大的,但是基于以下几点,却可以得到5式中战车恐怕还不如4式中战车强大的结论!!!
1,在火力方面,5式中战车的主炮与4式中战车相同,都是5式75mm战车炮,主炮威力方面两者相同,而且两者主炮shè控系统完全一致。虽然5式中战车比4式中战车多了1门1式37mm战车炮,但这种37mm战车炮对4式中战车正面根本就无效,即使侧面也要抵进到100米内才有一定威胁,因此战车对战,火力方面,5式中战车对比4式中战车并无优势
2,5式中战车的防御装甲与4式中战车为同一型合金装甲,而且厚度也相同,两者防护能力一致,5式中战车对比4式中战车也无优势,而且5式中战车的车体上多装的那1门37mm战车炮,使5式中战车车体正面多开了个口子,实际对车体正面的抗弹xing产生了一定破坏,因此,就战车战角度看,在车体正面的防护水平上,5式中战车还不如4式中战车
3,机动能力方面,5式中战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与4式中战车也相同,同样没有任何优势,在履带接地压力与悬挂系统弹xing方面,两者还是相同,但是,5式中战车每侧有8个负重轮,而4式中战车是7个负重轮,两者负重轮尺寸相同,5式中战车明显履带更长,在转弯控制反应方面就要比4式中战车迟钝,因此机动xing方面,4式中战车比5式中战车更优越
4,在动力装置方面4式中战车使用的是柴油发动机,而5式中战车是用汽油发动机,因此在动力舱被击穿的情况下,4式中战车比5式中战车更安全
5,5式中战车的体型较4式中战车略大,如果两者进行对抗,5式中战车被首先打中的可能xing更大
6,5式中战车与4式中战车都没有来得及安装自动装弹机,而且乘员数一样,都是5个人,但5式中战车却多了1门37mm战车炮,所以5式中战车的乘员工作量更大,作战中会比4式中战车的乘员更累,在持续作战中比4式中战车的乘员更早发生疲劳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只看战车战能力,5式中战车怕还不如4式中战车
5式中战车资料
服役年代:1945
战车重量:37。0t
车体前装甲厚度:75mm
炮塔前装甲厚度:75mm
车体侧装甲厚度:50mm
炮塔侧面装甲厚度:50mm
装甲类型:合金装甲
装甲结构:焊接
速度:45。0km/h
续航距离:200km
发动机:550马力98式4冲程12缸液冷汽油发动机
主炮:5式75mm战车炮x1,1式37mm速shè炮x1
乘员:5名
用于伴随引导掩护步兵,是ri本二战时期最初开发的一型重战车,该型重战车为多炮塔结构,在主炮塔前部有1个安装1挺6。5mm机枪的副炮塔,该型重战车未有实战记录
91式重战车资料
服役年代:1931―1945
战车重量:18。0t
车体前装甲厚度:20mm
炮塔前装甲厚度:20mm
车体侧装甲厚度:20mm
炮塔侧面装甲厚度:20mm
装甲类型:锻压合金装甲
结构:铆接
速度:25km/h
续航距离:―
发动机:150马力改造bmw汽油发动机
主炮:94式70mm战车炮
乘员:5名
用于伴随引导掩护步兵,是91式重战车的后续型,同样为多炮塔结构,在主炮塔前部有1个安装1门37mm战车炮的副炮塔,该型战车参加过77华北作战与1939偌门坎作战,95式重战车总共只造了4辆,战争中没有损失
95式重战车资料
服役年代:1932―1945'战车重量:26。0t
车体前装甲厚度:35mm
炮塔前装甲厚度:30mm
车体侧装甲厚度:30mm
炮塔侧面装甲厚度:25mm
装甲类型:锻压合金装甲
结构:铆接
速度:22km/h
续航距离:110km
发动机:290马力bmw直列液冷汽油发动机
主炮:94式70mm战车炮x
1
副炮:94式37mm速shè炮x1
乘员:5名
ri本陆军研制的第1种战车战型战车,主要用途是打击对方坦克,同样为多炮塔结构,在主炮塔前部有2个安装1门37mm战车炮的副炮塔,至于主炮是1门大正14年式105mm高shè炮,火力十分强大,这型重战车火力强大,装甲厚重,很具威力。但试验期间发现这种重战车开出去,道路破坏,桥梁倒塌,即使野外测试也多次发生淤陷,转向也不灵活,战场运动作战能力不足,很令ri军恼火,加上ri军没有北进,也无这种强力重战车的需求,所以迟迟没有量产,只造了1辆样车,1944年12月该样车也被下令解体
100式100吨重战车资料
服役年代:1942―1944。12
战车重量:100。0t
车体前装甲厚度:105mm
炮塔前装甲厚度:105mm
车体侧装甲厚度:70mm
炮塔侧面装甲厚度:85mm
装甲类型:锻压合金装甲
结构:多层铆接
速度:25km/h
续航距离:―
发动机:550马力液冷汽油发动机x
2
主炮:大正14年式105mm高shè炮x1
副炮:94式37mm速shè炮x2
乘员:11名
试制120吨重战车!ri本的“鼠”式?!
试制120吨超重战车以打击敌方坦克为主要任务,1944年1月开始制造,同样为多炮塔结构,在主炮塔前方与后部各有1个安装1门47mm战车炮的副炮塔,采用了新型履带与悬挂结构,接地压力减小,行动能力已可接受,火力更强大,装甲更厚实,主炮为1门威力非常强大的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衍生出的4式105mm战车炮,可以在远距离轻松的击毁盟军重型坦克,并有自动装弹机,这型重战车除了可以打击对方装甲目标以外也可以实施远程压制炮击,ri军决定把这种重战车作为本土决战利器,但120吨重战车样车通过测试准许量产后不久,战争就结束了,只有三菱重工下丸子工厂完成的唯一一辆样车,这辆样车在战争结束后被ri军自行分解销毁了,目前只有部分遗物保存在静冈县富士宫市若狮子神社。
试制120t重战车资料
服役年代:1944―1945
战车重量:120。0
t(一说为140。0t)
车体前装甲厚度:200mm
炮塔前装甲厚度:200mm
车体侧装甲厚度:150
mm
炮塔侧面装甲厚度:150mm
装甲类型:合金装甲
装甲结构:焊接
速度:20km/
h
续航距离:―
发动机:550马力液冷汽油发动机x2
主炮:4式105mm战车炮x1
副炮:1式47mm战车炮x2
(1前1后)
乘员:7名
3式中战车是ri军第1型主要任务是进行战车对战的中战车,到战争结束时共服役160辆,全部驻守本土,战争中没有实战记录。此型中战车为1式中战车的修改型,车体与1式中战车完全相同,战车各部位装甲厚度与1式中战车也相同。但炮塔的尺寸有所加大,3式中战车的主炮换装为由90式75mm野炮衍生出来的3式75mm战车炮,大大增强了这种中战车的反战车火力,使这型中战车具备了与美军后期型m4中型坦克直面抗衡的能力,不过这型中战车整体xing能方面,对美军的后期型m4中型坦克并无优势。
四式中战车,已经很有德军四号的感觉了!
主要用途是战车对战,xing能比美军m4中型坦克优越的多,但发展的太晚,战争结束前只完工了6辆,另有2辆准备装150mm榴弹炮与150mm加农炮的改型在产,没有实战记录,4式中战车基本代表了ri军战时中战车的最高技术水平,ri本战后的61式战车也是有浓厚的4式中战车影子,不过4式中战车与1式/3式中战车都可视为97改中战车的变型。4式中战车基本是辆放大的3式中战车,无论车体还是炮塔尺寸都大了不少,防御装甲也加厚到了75mm(开始研制时也只准备安装50mm厚度正面装甲),这是种更新型的合金装甲,可以进行焊接或铸造,而且相同厚度抗弹能力,比早期只能铆接,只适合制作薄甲,而且加工烦琐的锻压合金甲,丝毫不下降,因此4式中战车的防弹能力是很强的,美军的m4中型坦克必需在很近距离开火才能威胁4式中战车。
在火力方面,4式中战车在发展时曾考虑过用57mm速shè炮,88式75mm高shè炮,99式88mm高shè炮,4式75mm高shè炮这4种火炮作为主炮,最先出现的26吨先期试验车就安装过57mm速shè炮,但最后ri军经过测试否决了4式中战车使用57mm速shè炮作为主炮的方案,并决定将战车正面装甲加强到75mm厚。否决了57mm速shè炮方案后,ri军倾向于使用88式75mm高shè炮作为主炮,使用这种火炮作为主炮,加上75mm厚的合金装甲,4式中战车就对盟军各种中型坦克都有了优势,而且火炮成本低,但最后ri军决定不惜代价,为4式中战车安装99式88mm高shè炮或4式75mm高shè炮,因为ri军准备本土决战,希望4式中战车应还具备一定对抗美军重型坦克的能力,不能仅满足于能击败m4就行了,最终ri军确定了使用4式75mm高shè炮作为主炮的方案,安装了由4式75mm高shè炮衍生出的5式75mm战车炮,原本4式中战车还要安装自动装弹机,但由于时间紧迫,所以开工生产的4式中战车被迫取消了安装自动装弹机
4式中战车在运动能力方面,由于每侧多装了1个负重轮,而且履带更宽,所以对比97改中战车履带接地压力并未增加,复杂地形通过能力远比盟军各型中型坦克优秀,此外4式中战车采用了新型400马力柴油机,这就使得4式中战车在重量因火炮与装甲加强而增大的情况下,不但运动能力行驶速度没有相对97改或3式中战车有所下降,反而最大行驶速度比1式中战车还快,可以称做ri军机动xing最好的战车,战场机动能力比轻战车还强。
终战后美军考察团在ri本本土发现了4式中战车,经过察看测试后,美军考察团员感慨道:如果4式中战车早点研制,早点投产,并大量送上战场,那么太平洋岛屿战的战史就要改写了。而事实上ri本没有大型坦克登陆舰,根本不能向太平洋上港口设施不完备的岛屿输送整车重量超过18吨的战车,即使早就生产了4式中战车,也无法部署到那几个被美军进攻的岛屿上,事实上4式中战车完全是为本土决战研制的。
4式中战车在总体攻防能力与吨位重量的平衡设计方面,不但代表了ri本战时战车设计的最高水平,从全球角度来看,在战时也是属于顶级水准,如果4式中战车参与了实战,那将会给对方造成严重损失。
4式中战车资料
服役年代:1945
战车重量:30。0
t
车体前装甲厚度:75mm
炮塔前装甲厚度:75mm
车体侧装甲厚度:35mm
炮塔侧面装甲厚度:50
mm
装甲类型:合金装甲
装甲结构:焊接
速度:45。0km/h
续航距离:250km
发动机:400马力
4式12缸风冷柴油发动机
主炮:5式75mm战车炮
乘员:5名
大伊号100吨重战车!这是要赶超虎王么?!
ri本陆军研制的第1种战车战型战车,主要用途是打击对方坦克,同样为多炮塔结构,在主炮塔前部有2个安装1门37mm战车炮的副炮塔,至于主炮是1门由大正14年式105mm高shè炮发展出来的99式105mm战车炮,火力十分强大,这型重战车火力强大,装甲厚重,很具威力。但试验期间发现这种重战车开出去,道路破坏,桥梁倒塌,即使野外测试也多次发生淤陷,转向也不灵活,战场运动作战能力不足,很令ri军恼火,加上ri军没有北进,也无这种强力重战车的需求,所以迟迟没有量产,只造了1辆样车,1944年12月该样车也被下令解体。
大伊号100吨重战车资料
服役年代:1942―1944。12
战车重量:100。0
t
车体前装甲厚度:75mmx2
炮塔前装甲厚度:75mmx2
车体侧装甲厚度:35mmx2
炮塔侧面装甲厚度:75mm
+35mm
装甲类型:锻压合金装甲
结构:多层铆接
速度:25km/h
续航距离:―
发动机:550马力液冷汽油发动机
x2
主炮:99式105mm战车炮x1
副炮:94式37mm速shè炮x2
乘员:11名
这特么像面瘫虎啊?!
自行反战车炮,本土决战武器,主炮为威力巨大的5式105mm重加农炮,主要用途是打击美军可能会动用的潘兴式重型坦克,也可进行地面远程压制炮击,这型炮战车除了105mm主炮外还安装有1门47mm战车炮与2式甲型单装20mm高shè机关炮,此外正面装甲也异常厚重。
五式2型105mm炮战车资料
制造年代:1945
战斗重量:40
t
车体前装甲厚度:125mm
战斗室前装甲厚度:180mm
车体侧装甲厚度:25mm
战斗室侧面装甲厚度:25
mm
装甲类型:合金装甲
装甲结构:焊接
速度:42km/h
续航距离:―
发动机:550马力
98式4冲程12缸液冷汽油引擎
主炮:5式105mm重加农炮
副炮:1式47mm战车炮
乘员:6名
这也太矮戳穷了?!
自行远程压制火炮,用来为大部队提供远程压制火力,主炮为威力强大的5式105mm重加农炮,由于火力非常强劲,也被赋予了反战车任务,准备用来在本土决战中打击美军可能会动用的潘兴式重型坦克,这型自走加农炮采用97式中战车底盘,火炮是指向车体后方,这型自走加农炮是战争末期才出现,属于本土决战兵器。
97式105mm自走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45
战斗重量:―
车体前装甲厚度:25
mm
战斗室前装甲厚度:无
车体侧装甲厚度:25
mm
战斗室侧装甲厚度:无
装甲类型:合金装甲
装甲结构:铆接
速度:31km/h
续航距离:―
发动机:170马力
三菱sa12200vd型(97式)4冲程12缸气冷柴油发动机
主炮:5式105mm重加农炮
乘员:6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