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同人之绛珠重生-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邢夫人王夫人便领着李纨,王熙凤并贾环贾兰告了退。
贾老夫人和林夫人母女两个坐在榻上说私房话,黛玉和贾家三姐妹说些路途见闻,宝玉惯来是爱往女儿家身边凑的,然而旁边唯有一个晋贤是男孩且又是客,纵然他心思早就飞到姐妹堆里了,也不得不按捺下心思和这林表弟说话。
然而到底话不投机半句多,贾宝玉虽和林晋贤是嫡亲的姑表兄弟,然而一个惯爱在脂粉堆里打滚,被女眷们娇养,只知风花雪月;一个打出生就被父母寄予厚望,从咿呀学语时就被教导的是天地伦常,为的是光宗耀祖。年纪又还小,且又都是从小说一不二的公子哥儿,尚且还不大会和志趣不同的人应酬,这两个如何能谈到一起去。
这两兄弟勉强相互应付了几句,却都找不着话来说了。一个想着,这林表弟才这般年纪,如何就开始牵挂读书仕途了,日后莫不又是一个禄蠹,倒可惜了他这生的极好的相貌。一个心下纳罕,往日外祖家来信,只说这表兄是个聪敏不凡的,难道这不凡竟是在姐妹堆里显出来的?
………………………………
第三十三回
宝玉自然是不知道,他的言行使得自己的姑妈愤怒异常,按下决心再也不叫他见到这林妹妹。更不知道,贾老太太倒真原本是想把这林妹妹长长久久的留在自己家的。
原本贾老太太想着宝玉是二房子,虽则现在二房因着自己疼宠,倒比长房还强些,然而到底不能承爵,自己百年之后,二房定是要搬出去的。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老二虽比他哥哥强些,到底没继承他老子的强干,这辈子估计也就是五品官到头,顶多凭资历升上一级告老,便是祖上有眼了。宝玉虽然十二分的聪明,可自己也清楚的很,他于科举上大约也是有限的,可自己宁愿他这样,也好过像珠儿一样早早的就没了。
如今贾老太太这仅有的三个孙儿,环儿已经被他姨娘养的像个下流种子,琏儿还好,如今已成家立业,有个厉害媳妇儿,日后仗着这样一份家业,又有爵位,亏不着他。只是自己心肝肉儿养的宝玉,若是日后分出去了,难道要像那些住在后街的旁支族人一样,靠向他哥哥嫂子打秋风过活么?即使琏儿,凤丫头是个好的,心疼他们弟弟,可老大和老大媳妇可不一定会心疼这侄儿。
若叫宝玉做了林家女婿,林姑爷想着自己女儿,多少也会照顾些,他位高权重,宝玉的前程也就尽有了。然而这说起来到底有些算计的意味在,自己也觉得有些对不住女儿的。本来当日敏儿生了外孙女,女儿女婿年纪又都有许多,大家都以为林家也就只有这一个姑娘了。自己便想着,若叫两个玉儿成了,日后他们的孩子,长子姓贾,次子便随林姑爷姓林,也算传了他家的香火,这也是两全齐美的事情。然而,外孙的出生却是意外之喜,自己虽也为女儿高兴,然而这本是两全齐美的事情,却再也没甚两全的说头了。
毕竟老话说的,“嫁女嫁高,娶媳娶低”,不能说贾府的门楣就比林家低了,毕竟自己还是国公夫人,这里还是国公府,而林家,到底没有了爵位。可若是双玉结亲,即便是自己,也只能承认是宝玉高攀了黛玉。
也不是自己非要把双玉凑成一对,可宝玉成亲,孙媳妇的身份必不能低了,这几大国公府,和自家倒是家世相当,合适的女孩儿倒也并非没有,可听是二房的,便只肯拿旁支或是庶女来充数,这怎么相配。可世情如此,若是从相熟的老亲家,甄家虽是老亲,到底原在金陵,他们家的女孩,到底不知根底。其他几家姻亲,王家一个老二媳妇,一个凤丫头,不说他家没有适龄的丫头,便是有,也不成了,不然这贾家还不尽成了他家的。史家呢,湘云虽好,到底是个孤女,无父无母且又和他叔叔婶婶又隔了一层,另几个侄孙女,年纪太小不说,也被她们母亲看的紧,像是打定主意要求个前程的。
至于那薛家的,宝玉他娘倒是喜欢,可到底是商户出身,身份有差不说,还有个那样的兄长。也不知他娘是怎么想的,纵薛家有几个钱又如何,身份上的差距岂是能用钱补上的。更不用说,若是娶了薛丫头,宝玉有那样一个大舅子,少不得被拖累。
算来算去,竟无一人可比拟黛玉了。
可这到底只是贾老太太的一厢情愿,每一次和林夫人说起此事,林夫人皆是在信中委婉拒绝。贾老太太心中其实也不抱什么指望了。也是,女儿出嫁就成了别人家的人,这娘家的侄儿,如何比的上亲女儿的前程。姑爷的官位越发高了,外孙女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不要说是宝玉这个二房嫡子,便是琏儿这个荣府承爵人,怕是林家人都看不上了。
贾老太太不免意兴阑珊,然而到底女儿带着外孙女和外孙子回京了,这老太太心里便不免又燃起了几分希望。两个玉儿都还年幼,若教他们时常在一起相处,宝玉惯来是对姐妹们极好的,表兄妹两个青梅竹马的一块儿长大,敏儿晓得这女婿的好处,想来也是愿意的。
因此,她和自家女儿说话,虽也是太久没见,十分想念这女儿,也是有心把这小的凑在一起,好教他们相处多些。
她正绕着弯子说宝玉的好处时,却听女儿笑着对下头的小辈们道,“你们在下边说什么呢。”
贾老太太便看向自家的孙儿外孙,却见宝玉坐在姐妹中好似有些不知所措,晋贤儿脸色差的狠,自家的三个孙女一脸尴尬之色,黛玉倒是面色淡淡的。然而这六个孩子,没一个回话的。
贾老太太便皱眉道,“这是怎么了?你们姑妈问话呢,你们还有什么秘密不愿说。”她也听出了自家女儿声音里带了些寒意。
本来三春之中,探春平日算是在长辈面前有些脸面的,此时也不说话了,宝玉更是不晓得哪里惹了事,也讷讷不敢言,林夫人的脸上的笑意越发冷了。
迎春居长,此时也没奈何的,只好站出来道,“并没什么的,我们姐妹们都羡慕妹妹的肤色极好,都不用胭脂水粉。”到底没敢把宝玉扯出来。
贾老太太虽年迈,却并不糊涂,见迎春这样说,心里清楚这等小事哪里会叫自己女儿不高兴,想来当是宝玉又犯了痴病,亲近这新来的妹妹,叫他姑母误会了。
到底是自己亲孙儿,贾老太太恨铁不成钢的看了宝玉一眼,忙给他补救,引开话题笑道,“你们在北方长大,这里到底不像南边养人,水土都是好的,天气也暖和。”
探春便忙笑道,“正是呢,我们和林姐姐比起来,各个都像烧糊了的卷子了,可老太太,宁可不能见了林姐姐这样好看的孙女,就把我们这些不好看的给忘了啊。”
林夫人也不愿在自己娘家,当着自己儿女面前对这娘家侄儿发作,虽然心里已是十分嫌恶,却到底给了自己母亲几分面子。只是觉得十分对不起自己女儿,若晓得这侄儿是这种模样,自己就该寻个由子让他们呆在家里。玉儿见了这样轻浮的人,心里不知觉得怎样气恼呢。王氏到底是怎么教养孩子的,母亲也是,这孩子这样的轻浮,怎能不好好管教。
当下里也不说旁的,便教黛玉过来,笑着对贾老太太道,“母亲你不晓得,我这个女儿,容貌倒是寻常,性子倒娇的很,也是被她父亲宠坏了,从小当小子养。读书启蒙,都是他父亲一手操持,可惜了她投错了胎,不然倒好也学她父亲做个探花。如今她投了个女胎,说不得只好像我了。不过想来,做个探花夫人,倒也不错。”
贾老太太哪里能听不出自己女儿的意思,在众人面前这样说,显然不管日后黛玉是不是真的会嫁给探花,总之是不可能把黛玉许给宝玉了。
贾老太太却不知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只得含糊过去,心里却奇怪的很,往常女儿便是拒绝也是委婉说要姑爷做决定,自己不好做主,如何一会子便这样坚决了,便是宝玉此时不讨她喜欢,也到底是她侄儿。
因有着此事,待林如海传话过来说要归家时,本想多和母亲说说话的林夫人便顺水推舟的告了辞。
且不说林夫人心中如何气恼,暗暗下了决心,再也不叫宝玉见到自己女儿。只说贾老太太,私下里问了鸳鸯究竟堂上发生了何事。
鸳鸯是贾老太太心腹,哪里会不晓得贾老太太的心思,却也不敢说宝玉哪里不好,只把那宝玉的言行轻描淡写的说了些,又道,“许是林姑老爷教导的太严了些,宝二爷寻常也是如此,体贴姐妹,这不也是他的好处。向来林姑娘的平素家教太严了,才会觉得有些尴尬。”
贾老太太便叹了口气,“这也难怪,林姑爷家本来就是书香门第,规矩自然比我们家要重些。你们年轻,不晓得这里的轻重,前朝旧事,有那一等腐儒家,只因闺女接了人家一点饭食,便要女儿自杀的,这也是有的。宝玉也不好,虽是一片好心,到底有些不晓得轻重,到底还是年幼不知事。他姑妈也是,两个孩子还年幼,一团孩子气呢,做什么大惊小怪的。”
鸳鸯便笑道,“老太太说的是呢,说句越距的话,宝二爷才多大呢,一派天真性情,对这俗务有些不到之处也是寻常的。况且我瞧着,宝二爷似乎对林姑娘有些不同寻常呢。”
贾老太太便兴起道,“怎么说?”
鸳鸯便笑道,“我眼拙,也不知看的准不准,只我看着宝二爷眼睛都不眨的盯了林姑娘好一会,要说起来,林姑娘相貌虽极好,可咱们家的姑娘也不差,再有云姑娘,宝姑娘,那边东府的蓉大奶奶,那一个不是绝色的美人儿。林姑娘便是美人中的翘楚,倒也不至于就这么让宝二爷看呆了,想来定是宝二爷心里喜欢上了林姑娘。人说千里姻缘一线牵,扬州和京城可不就是千里之遥呢,想来是他们两个定是有些缘分的。”
贾老太太听的心里欢喜,面上却啐道,“你这小蹄子,懂得什么叫千里姻缘一线牵的,赶明儿,我也替你寻个一线牵的女婿,把你远远的嫁到千里之外去。”
鸳鸯心里知道这是在开玩笑,面上却做惶恐之色,“老太太可千万别这样,奴婢还想一辈子长长久久的呆在您身边伺候您呢。”
贾老太太笑而不语。
鸳鸯瞅着贾老太太的脸色,她是个忠心的,到底还是把话说出来,“可老太太,奴婢说句不中听的话,我们虽知道宝二爷是什么样的人,可姑太太不知道啊,再者,我看林姑娘,林少爷似乎也有些误会了。”
贾老太太便皱眉道,“是了,这姐弟两个都是林姑爷启的蒙,就怕他们被林姑爷教迂了。”
她的声音渐渐低落下去,敏儿也不愿亲上做亲,看着黛玉似乎也不大愿和宝玉亲近,林姑爷就更不用说了,难道这事真的行不通?罢了罢了,再看看,若是真的没法子,强扭的瓜也不甜,过些日子,还是送信让云儿过来住几天罢。
………………………………
第十九回(下)
原来,林夫人心中自诞下两个孩子之后一直存着一桩心事,也不知该对谁说去。虽说这两个孩子生下来算是了了林如海夫妇无子的心结,可是既已为人父母,林夫人少不得多为自家子女考虑些。
这两个孩子,皆是夫妇两个年纪偌大生的,时人少有长寿的,且不说别的,林如海之父便是还未等及林如海成年便去了;林如海之母也是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娶了媳妇没多久也撒手人寰;贾家这边虽有个长寿的贾老太君,却也同样有个来不及看到自己幼女出嫁的贾公。林如海和林夫人都已过不惑之龄,能不能看到子女长大成人便是连林夫人自己都说不好。
柳夫人正和黛玉说话,见黛玉年纪虽小却是品貌不俗,行为有礼更兼待人亦是落落大方。虽说亲缘已远,却是自己母家唯一的侄女,心里不由更喜欢了三分。不由对林夫人道,“侄女这样的品貌,日后不定又怎样的前途呢。”
林夫人忙收回了思绪,道,“她能有什么前途呢,这么小,你又看出什么来了。”
柳夫人便笑道,“这可难说了,谁知道日后呢。照我说,你也该预备着,虽说侄女年纪小,东西却是要从小攒起来的。”却到底因席上还有三位未出嫁的姑娘不好再细说。
林夫人却是明白的,心里也很是赞同。只是却不好在宴席上继续说下去,便又引开了话题。
柳家诸人到底还要赶去给石老太爷拜寿,在林府住了两天便又匆匆离去。不过这门亲戚也算恢复了往来,林夫人也同样以内侄的名义办了一份寿礼,又派了几个伶俐的管事跟着柳夫人诸人一同前去,又托柳夫人告了罪,算是给林如海的姑父拜寿。
柳夫人自然是应承的,亲戚总是要走动起来才能亲近,虽说不是图谋林家什么,可是林家这等官宦之家,又是以诗书传家,虽说人口单薄了些,可名望权势却是都有的,和这样的人家往来,只有好没有坏。
于林夫人也和柳夫人想的相差无几,到底不是闺中无知的少女了,虽不必言述,可是谁都知道,世家之间的往来,从来都和喜怒无关。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自林家迁至扬州亦有五年光阴,不说晋贤已从一个呀呀学语的幼童长成了一个似模似样的小学童,也不说林如海的鬓发添了多少银丝,便是黛玉,临近十岁,也渐渐有了些女儿家的仪态了。
却又是一个夏日,黛玉手里正抚着琴,旁边焚着素香,培着时令瓜果,隔了大约五六步的角落里,摆了一盆满满的冰块。
一曲终,黛玉停了手,复又取了琴谱,细细翻了两页。锦瑟便道,“姑娘,且歇歇吧。”黛玉尚未答话,外边又有小丫鬟的笑声,道,“姐姐们,姑娘可在,太太打发我来给姑娘送果子呢。”
黛玉便看向茉莉,茉莉忙告了罪出去呵斥了两句,方拿了一盘子荔枝进来道,“姑娘,太太让人送了盘荔枝来。”黛玉看了一眼,却是用雕花水晶大盘子盛的妃子笑,黛玉便道,“且先放在那里,等我看过了谱子再说。”茉莉便依言放在桌子上,又从房里放着散碎银钱的小匣子里拆了半吊铜钱去赏那小丫鬟。
等黛玉放下谱子,方欲再奏一曲,却听那旁边的西洋小座钟已滴滴答答的响了起来。锦瑟便笑道,“这会子总该歇了吧,等会还要去太太那里看那些个账本子,可别累着了。”
黛玉看了那钟一眼,道,“无妨,还有半个时辰才是去母亲那里学家务的时辰。”说着又开始抚弄起来。茉莉和锦瑟对视了一眼,均有些无奈。
大约是家学渊源,林夫人原也是喜欢弹这古琴的,只是后来当了家反而拨不出空来。黛玉学这古琴是林夫人启蒙的,却不想黛玉的天赋比夫人到还要高出许多,练琴也更勤勉的多。林如海又为她请了专授古琴的先生,因她学琴时年纪小,一般的古琴尚够不着,又特特为她定制了一张短琴。只是授琴的先生因去京城赶考,只教了两年便辞了馆,短琴也随着黛玉的长大不再适用。林夫人便又令人从京城林府寻了当年她陪嫁的一把古琴,虽比不得焦尾,绿绮,却也是前朝传下的古物,音色亦是颇为动人。
好不容易黛玉停了手,走到软榻前坐了。茉莉便出去让人打了水来给黛玉净手,锦瑟亦取了几枚荔枝到外间洗了手,剥皮去核,用玛瑙绞丝碟子装了,拿银签子插在果肉上便送到黛玉面前。
黛玉瞧了时辰,也不过用了两个,便道,“你们分着吃了吧,这个性热,我吃多了要上火的。”
那两个丫鬟见碟子里本也没有几枚,这个在外头虽难见,在林府又不是什么精贵东西,也都不是贪吃的。便相互推让了一回,却是拿到外间给外头的那些小丫鬟吃了。
黛玉歇息了一会,又换了一身衣裳,便领着几个丫鬟令人拿了前儿林夫人拿给她看的账本子,便去了林夫人日常起居理事之所。
林夫人这里正对着账,一旁摆了张木几,姚黄便坐在脚踏上靠着木几打算盘,魏紫便拿了朱砂在那里慢慢的勾对,林夫人独坐榻上一页页翻着丫鬟们对好的账册,见黛玉来了便笑道,“玉儿来了。”诸丫鬟亦纷纷行礼。
黛玉见过了母亲,便道,“母亲,您前几日令我看的账我都已经看过了。”说着便拿了丫鬟手里捧着的账册子递给自家母亲。
林夫人便拿了账册,见这里头都夹了小笺子,一笔笔的对过,又另有将各年的收支一一对比,皆是黛玉亲手所写,便知她是用了十足的功夫的,便仍将账册放到一边,令她坐到自己身边来。又见黛玉蹙眉似有些愁绪,便细细的问她。
黛玉便照实答了,“女儿看了近年的账,支出到还如往年,并没什么变化,不过是平常过日子外加年节用度和日常往来,纵有些东西价格比往年高了几成,却也只算寻常,不值什么。只是进项却少的厉害,咱们在扬州置的两个十来顷的庄子到手还没多久,偏遭了两年的旱,虽不算很厉害,却也少了收成,只好减租子。这样算来,咱们家日常用度和这边庄子所得不过是将将持平,还有些不够使得。若是碰着年节,还得另支银子。京城倒是没什么变化,庄子出产除了自用,卖了也是万把两银子,还有商铺的租子,虽不多却也没少的,这到没什么可议的。”
说道这里,旁边自有小丫鬟送了茶来,黛玉抿了一口,方又道,“可是苏州那里却是少的多了,按前几年的账算,每年除了庄子里自用的,还要供府里头的,就这样每年也都能有万把两的收益,可是这几年,因连着几年的天灾,统共几个庄子,倒有两个是颗粒无收,反倒还要别的庄子拨些粮食用度过去才能维持。”
林夫人正色听了,待她说完方叹道,“不错,可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遇上天灾哪里是人力所能抗衡的呢,不过勉力支持罢了。”说着又恐黛玉小孩子家家没经事,便安慰道,“不过你也尽管放心,咱们家离入不敷出尚且远着呢。便是真不够使了,咱们家历年的积蓄也够使几辈子了。不是我说的狂,咱们家库房里随随便便拿出一样东西便寻常人家活一辈子了。再说,这天灾再厉害,也总有过去的时日,不必担忧。”
黛玉便道,“娘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只是,我想咱们这样的人家自然是不需担忧的,只是那些穷苦的人家却不知道怎么过了。不说别的,这个夏天都好些日子没下过雨了,只怕今年的收成又要少了。咱们家的庄子碰到这样的天灾都是会免租减租,若是实在艰难的,还会和佃户放钱放粮。我这几日看账册,也知道咱们家遵循祖宗规矩,每年都会从收成里拨出些钱粮以助那些难以度日的穷苦人家,这原是积德行善的好事。只是我想着,咱们家能拨出钱粮来接济那些本无关联的穷困之家,何不如再拨些出来帮帮族里的人。林氏族人甚多,总有些是穷困潦倒难以度日的,又碰着这样的天灾,咱们帮了也是个善心。”
林夫人看了自家女儿一眼,便道,“是不是你听说了什么话,才会想起这事。”
黛玉垂了头,“是我听小丫鬟们说,有几个族人在苏州过不下去了,携了妻子过来投奔。我想咱们这一支和族里向来不亲近,想到投奔到这里来的,必是在老家过不下去了。咱们若能帮一把,一来也算是救人于危急之中,二来,咱们到底是一族的,虽说如今不亲近,可是日后如果相处好了,也能相互帮衬着。咱们先伸手帮一把,自然会有人感念父亲母亲施的恩德。”
………………………………
第二十回
林夫人听了黛玉的话,不由似笑非笑的扫了房里伺候的诸丫鬟一眼。黛玉见此忙道,“是我听我院子里洒扫的小丫鬟闲聊时无意说起的。”林夫人也不做计较,携了黛玉进到正房内室,又令诸人皆退下,方道,“好女儿,好在你这话是和我说的,若是和你爹说了,纵他疼你,心里只怕也要不痛快。”
黛玉正要答话,却又听林夫人道,“我知道你心意,只怕是觉得咱们家人丁稀少,支庶不繁,不是家业兴旺之相。家里又独有你们姐弟二人,等我们做父母的老了,你兄弟怕是独木难支,恐难以撑起林氏门户,若能和族里相互依仗却也是个助力。”
黛玉便道,“女儿正是这样想的,况且咱们家本是诗书传家的,历代皆是朝廷肱骨,虽已没了爵位,可爹爹却是以探花之荣入的庙堂。晋贤是嫡长子,日后也必是要科举出仕,眼瞅着他也是要正经读书的年纪了,若是挑几个老实憨厚的族兄弟们和他从小儿起便一同读书,若有穷苦的,寻常也资助两个钱。日后哪怕有一两个和贤哥儿能同朝为官的,也不指望如何感念咱们的恩义,只看着同窗之情,又是族兄弟,相互之间有个帮衬的人,这岂不比晋贤日后一个人苦苦撑着门户要好多了。”
林夫人叹了口气,“我的儿,你这话说的十分的明理,不枉你父亲的苦心教导。若是寻常家族,自是要如你所说,方是相处之道,家里才会有兴旺之相。只是凡事总有例外,咱们林家便是一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