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同人之绛珠重生-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恰巧宝钗来了,可不就补了这缺。

    王夫人本就和她娘是姐妹,又爱她端庄大方,自然很疼她,日子久了,便动了将她许给贾府的宝贝蛋儿,自己的儿子贾宝玉的念头。上行下效,一时贾府里金玉之说,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宝钗何等聪明之人,自然也是知道这些流言蜚语的。她原是信奉“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本也是无可无不可,因见自己母亲也是默许的,便知自己终身是定给了宝玉的。时日一长,宝玉又惯是个对女孩儿怜香惜玉,温柔小意的,她便也对自己这位姨家表弟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思。只是她素来以端庄之貌示人,既不想也不能叫人知道了自己这番情思,故而也从不表现出来,仿佛待宝玉如自家兄弟一般,只是旁人有没有看出来,却是难说了。

    若这薛宝钗和贾宝玉这般顺畅的成就了那“金玉良缘”,倒也不算是件坏事,偏生贾老夫人却是不愿自家宝贝孙子成了那薛家的女婿。原是打了自己外孙女林黛玉的主意,盖因黛玉之母是自己女儿,与自己必是一条心,又因黛玉之父乃是朝中重臣,定能提携了宝玉。只是林家却不肯进来这套来,林夫人好容易得了一个宝贝女儿,如何肯随意许出去,况且在她眼里,宝玉文不成,武不就,成日在姐妹中厮混,哪里是个能托付终生的人。

    贾老夫人是决计不肯叫王夫人的金玉之说得逞的,见林家的女孩儿不成,便又看中了自己娘家的侄孙女,史家二侯的侄女,史湘云。

    这湘云原也是个命苦的,她小时也常被贾老夫人接过来和宝玉玩耍,堪称是亲梅竹马,总角之交。只是她四五岁的时候,父亲便过世了,她母亲一时悲伤过度,也跟着去了,可怜她本是一个千娇万宠的侯门大小姐,一夕间便成了父母双亡的孤女。虽有两位婶婶照料,然而究竟不是自己亲娘,自然不可能十分周全。她虽素来开朗,本性却也是个十分求全之人。眼见自己从人人奉承的侯爷长女兼独女变作了侯爷的侄女,其中落差之大,岂能不叫一个小女孩儿铭记于心。

    待她出了孝,贾老夫人可怜她年幼失怙,便常接了她来。诸姐妹又对她一如往日,又有个宝玉素来待她如亲妹一般,宝钗又时时关怀,处处照料,自然叫他对贾府很是亲近。她虽是史家的女儿,但天长日久,反倒觉得贾家更亲近些。

    其中贾老太太是头一个亲近的,次一个却是宝钗,自她认得了宝钗,连她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宝玉都要退了一射之地。

    原宝玉对她虽好,也肯温柔小意,却也究竟是个贾母娇养出来的凤凰蛋儿,难免有些性子左扭之处,岂有不拌嘴,犯恼的时候。湘云虽并无太多心机,却也并非一个毫无城府之人,她又如何好在叫诸人看着自己与贾府的凤凰蛋儿吵闹,往往嘴上说了两句,便只能做忘了。然而宝钗又有不同,一来他们都年幼失父,二来宝钗年长几岁,也肯忍让,三来究竟宝钗对她也有几分真心实意,又是个惯能把三分心意表现作十分的,寻常又肯教导她为人处事。如此一来,湘云如何能不视她如亲姐。

    然而这些与林夫人黛玉母女两个并没有什么干系,黛玉不知道此时的林夫人,已把眼光看的更高了。盖因贾老太太与她道,初一朝贺时,正巧与南安老太妃碰了个面,听说皇后娘娘正为先帝幼子,圣上一母同胞的弟弟,宁王徒瑜选妃。
………………………………

第四十五回

    原来初一那日众诰命入宫朝贺,林夫人虽也入了宫,然而她因林如海已做了户部尚书,按其位次,便不在勋贵女眷那边站位。而贾老夫人既是国公诰命,自也有几个说的上话昔年旧交。

    便如南安太妃,因她姊妹原嫁到了史家,正是贾老太太的娘家嫂子,史湘云的亲祖母,因与贾老夫人在闺中交好。如今人到暮年,昔日里的姐妹也不剩下几个了,故而虽说平日往来不多,却也自有一番情分在。

    故而在朝贺前,诸人都在宫门口等候之时,南安太妃便请了贾老太太到马车一叙,无意中便说起了如今皇后娘娘正为宁王的婚姻大事犯愁。

    这宁王因先太后早逝,从小便由昔时还在做太子妃的皇后娘娘一手养大。如今也好有二十来岁,先前太上原也看中了一个,谁知这宁王不知那里打听了,说他们家的女孩儿不善诗书,日后成婚了不能说到一块去,执意不肯。后来那两个叛乱,把那女孩子家也扯进去了,这事便没了下文。

    后来新帝登基,这宁王又是圣上所深信之人,故而身负重任,一时也不在这事上多费心思,直到后来皇后瞧着这样总拖着实在不像,故向皇上请旨,为宁王选妃。

    宁王究竟是太上之子,这事儿自然绕不过太上去。听得此事,太上便传下谕来,说是定要为宁王选一个知书达理的旧家闺秀。皇后娘娘原是孝顺的,听了这谕只得召见诸勋贵家的女眷,果选了几个勋贵家的女孩子,谁知都不满意,故而此事便一直拖了下来,至今也没个后话。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贾老太太究竟是做了几十年国公夫人的人,听了这话心里便不由活动起来,又派人悄悄的去打探。究竟这么些年来,贾老夫人也不是一点人脉也没有,竟叫她探得一二。原来因当日宁王拒了太上定的女孩儿,耽误了亲事,又因他说要娶一个通诗文,有知识的女孩子方能夫妻和睦,圣上便立意要给他选一个琴棋书画皆精的才女,顶好要一个有这般家学渊源的女孩儿,方配的起他。

    贾老夫人得了消息,暗暗肚里一思量,自家的三个女孩儿是不成的,虽也在诗文上不算太差,却又是小的小,庶的庶,不成样子。然而自己外孙女呢?虽说外孙女若能做自己孙媳妇自然是最好的,然而如今此事已是不能,少不得另谋他途。但究竟也是自己外孙女,有这样的好事,如何能不想着她。况且若是她当真能有这番造化,做了王妃,无论是自己女儿还是林家本身,都少不了好处。而自己如能从中襄助一二,岂不让林家欠下一个人情,日后少不得多多关照荣府。

    再者,仔细想来,外孙女竟也再合适不过了:论身份,外孙女是林家的嫡长女,林家昔年也是侯门显宦,可称旧家勋贵之族,再者如今她父亲也还做着户部尚书,堪称是朝廷大员;论家学渊源,她爹当年也是正经科举出身,探花之名究竟不是枉来的;论才学,不说旁的,在自己家中这些女孩儿没一个是比的过她的,若和旁人比起来,也只有胜过的;再论容貌,也是个绝色的,若论起来,也独有昔年蓉儿媳妇那样的倾城之貌能与之相类。这样看来,说不得外孙女能定这样一个前程。

    贾老夫人越想越觉得此事可行,又恰巧与儿媳妇赌气,自觉儿媳妇生了个当皇妃的女儿后便越发得意起来,便有心想要促成此事。万一成了,自己女儿做了王妃之母,也不至叫儿媳妇一家独大,以至无人能辖制,日后当真给宝玉娶进一个薛家的女儿来。

    种种缘由,自是不方便说与林夫人听的,贾老夫人便只取其要,删其繁,给林夫人透露了一二。

    林夫人不知就里,听她这般说来,反倒想起一事来。原那日初一诸诰命入宫朝贺,皇后娘娘特特留了她并其他几位诰命夫人说话,也有问到子女上头,只是皇子们尚小,宁王又比黛玉大出许多,林夫人一时竟也不敢想到此处。

    贾老夫人听了她说的这话,大喜道,“这般看来,必是你们林家也在贵人们心里留了意,这王妃说不得就落到咱们玉儿头上了。”

    林夫人闻言便有些踌躇,“若玉儿真能有这般前程倒也不是不好,只是一来黛玉还小,这年岁相差的究竟还是大了些,二来皇后娘娘也未必看的中玉儿。更何况他父亲原又也想寻一个科举出身的女婿,也不定愿意叫玉儿去谋这前程。”

    贾老夫人便道,“科举出身这是女婿的想头,可你也想想,科举三年一次,能有多少未婚进士,又正巧与你女儿相配,哪有那般简单。若有一个不好,就是终身的事儿。况且我虽不大懂外头的事儿,昔年也听你父亲说过,一般进士选官,也要从七八品做起,这还算是好的,听说还有一年半载不得实缺,无官无职的。纵侥幸得了一官半职,若是留在京城,还有你们夫妻两个照应着;若是放到外面去,你忍心叫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孩儿到外面去受那风吹雨打。女婿是男人,只知前途要紧,再想不到此处的,这事,只有做母亲的会心疼。”

    林夫人闻言便驳道,“我当年不也是这般过来的,也没见有什么。”

    贾老夫人便道,“这话说的不对,咱们母女两个私下里说明了,林家那会子虽说已没了爵位,却仍旧还可堪称世家,况且女婿那会子又年轻就中了探花,前途不可限量。我这话摆在这里,若当时女婿真是个一穷二白,毫无家世的穷举子,不光是我,就是你没了的父亲也必不肯把你这国公府的小姐许给他的。”

    林夫人听了这话,脸上带了些恼色,“母亲,你说什么呢。”贾老太太把手一摆,道,“你竟先别忙着恼,如今你也做了娘,难道不知道嫁女嫁高,娶妻取低这个道理。况且咱们家娇养出来的女孩子,哪里是一般人家供养的起的。旁的不说,一年四季的衣裳头面,屋里的摆设玩器,哪一项不年年抛费几千两银子去。原你父亲在世时,也有进士娘子来拜会,算来也是半只脚踏进官门的人了,可她们的穿着打扮如何,难道你是不知道的?你忍心叫你一个金尊玉贵养大的女孩儿到头来,连金玉头面都打不起?”

    林夫人听自己母亲这般说来,心里也不得不有些意动。她年少时从未想过这些,总觉得这些太过世俗,可掌了家之后,方知世道。她自然是不曾受穷的,然而这么多年也看了不少人情冷暖。当日和林如海一道考取进士的同门,初为天子门生何等荣耀,然而多少年过去,又有多少连儿孙都有了的年纪,依然在微末小官的位置上郁郁不得志。至于他们的女眷……。

    林夫人道,“也未必都是如此,难道科举出身的都是寒门不成,若真是如此,我当年也做不得探花娘子了。”

    贾老夫人听她这话虽还是辩驳,但语气已软了三分,便知这是快要说动了,忙道“难道人人都是姑爷不成?况且就算你们慧眼识英雄,给玉儿寻到的女婿是个有才干的有身家地位的,可统归还不是为皇家人当差,混来混去几十年,又能如何,再强强的过皇家人?但若此事真成了,玉儿可就是正经的王妃娘娘了,比你如今还强些呢。”

    说着又软言道,“我本想把两个玉儿撮合在一起,只你不肯,我也知道为着什么缘故。纵我们看宝玉千般好,万般好,究竟没有功名,你们自然看不入眼。可这位不一样,人家是皇室中人,圣上的同胞兄弟,又很得重用,自然也是配的起你们女儿的。”说到底,贾老夫人还是心里不痛快,便刺了这一句。

    林夫人听得此话,那里敢承,“娘说的哪里话,娘如今还为女儿,外孙女操心,真叫我无地自容了。”

    贾老夫人叹道,“人说养儿百岁,常忧九十九。我独你一个女儿,如何能不为你们多想着些。”又道,“况且玉儿又是我唯一的外孙女,我看着比这些孙女都还强些。你若有这个心思,我便舍下脸面去求南安太妃,她和咱们家是老关系了,又在皇后娘娘面前素有几番脸面,若她去说,想必此事可行。”

    林夫人听了忙道,“此事不急,总要让我先和老爷商量了才是。”

    贾老夫人听了方道,“这也是正理。”又道,“若他不肯,也不必立刻勉强,细细的把话说给他听,姑爷原也是个疼孩子的,若你说清了其中好处,他必是肯的。”

    林夫人听了,只得答应道,“知道了。”再等女儿毫无所觉的和表姐妹们一块儿走进来时,林夫人又犹豫起来了,成与不成先是一说,不过想来女儿这般品貌,必是能叫人看入眼的。

    只是,做王妃,就真的能叫女儿一生平安喜乐吗?
………………………………

第四十六回

    转眼已至初夏,京中依旧风平浪静,然而这般平静的境况,却实在叫很有些人失望了起来。

    林夫人自然也是沉浸在失望之中的一个。

    这些日子以来,林夫人也并没闲着,一面和昔日就有几分旧交情的勋贵夫人们保持着往来,一面又积极的和清流文臣家的女眷们交好。她原就是十分聪敏伶俐之人,虽说这些年来一直都是说一不二的当家夫人,丈夫体贴,儿女懂事,家中安宁,因而并不爱玩弄什么小巧。然而若真遇着事,肯用心使些手段,也少有她达不到的目的。

    她深知自己母亲虽是好心,然而母亲是荣府的老夫人,女儿还是林家的姑娘,不可一味的把女儿的前途全托付给母亲。林家姑娘的前程,自然是要掌握在林家自己人的手上。

    说实话,林夫人其实也并未多做什么,无非也就是打探了些消息罢了。她原是故去的荣国公贾代善的爱女,虽则两个兄长不肖,她却因出身将门,很是懂些知己知彼,百战不怠的道理,既然动了那个心思,自然要好好争取一番,别的不说,至少当知道皇上皇后对宁王的婚事是个什么态度。若非要为宁王聘一个圣上心腹重臣的女孩儿,那不用说,林家自己就先断了那个念头;若听从太上的意思,选一个勋贵世族家的闺秀,也自有四王八公并诸侯家的千金顶在前头。林家虽也是世家旧族,可究竟已经失了侯爵,如今又圣心平平,竟是个两不靠。

    然而越是如此,林家的姑娘反而越有希望,若是圣上心腹,太上自然不肯,若是太上看重的勋贵千金,圣上又必然不肯,也不能总这样僵持着,必然要选一个折中的法子。况且,宁王如今也许多岁数了,说不得就等不及了呢?

    话虽如此,林夫人却也是从小儿起就在世家豪门里浸淫着大的,自然很是清楚,若是打探宫闱里的事,一个不好,必会拉下一个“私窥宫闱”的大罪。林夫人还不想为着一个八字尚且没一撇的事儿犯一个这样大的罪过,自然不会动那个心思。然而京城之中,权贵云集之地,若是有心,也不是探不出那一丝半点的消息来。

    可偏生皇后娘娘见过一次人之后,竟再也没了下文。一日两日,一月两月,林夫人等还心急火燎的等,成与不成,究竟是个结果,总没个音讯,怎么能不叫人着急上火?

    谁知过了不久,宫里传来消息,说是太上身体不适,太医说要到南方气候温暖之处养病。圣上本是十分纯孝之人,当下便令人在金陵营造行宫,预备太上南下养病。

    宁王便领了差事,到金陵去督造行宫了。正主儿不在,选妃之事自然也只得暂缓。这样一来,可不就叫那些有女儿待字闺中,正因宁王选妃一事而蠢蠢欲动的人家失望了么。便是林夫人,纵然很想为女儿博个前程,却也没有孤注一掷的想法。如今,又暗暗的开始观察起那位宋御史的家眷来了。

    虽说徒瑜即便是宁王,他的婚姻大事也须得尊重当时的习俗,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而,他的生母霍皇后早已离世,名义上的养母穆氏也早已自尽,便是还活着,也不过是个罪妇,自然不可能再对他的婚事有置喙的权力。如今有资格干涉徒瑜婚事的,除他自己外,也只有三个人,一是他的父亲,如今的太上皇;二是他的长兄,当今皇帝,再者,就是从小儿起便照顾他,待他如亲生子的长嫂皇后娘娘。

    徒瑜素来不是一个会盲从他人的人,即便他肯听从同时作为兄长和皇帝的长兄的某些旨令,适时的尊重作为父亲的太上的意思,但却也绝不意味着,他能够任由这两位全然的主宰他的人生。

    尤其是婚姻这件事情。

    因此,即便按照时下的常理来说,他在不在京城其实都不影响皇后为他选妃。可因着他的请求,皇后也只得暂且放下了此事,答应等他回来再做打算。反正,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皇帝的兄弟,就更不用担心娶亲的事情了。

    和时下许多王孙公子不一样,徒瑜是个十分挑剔之人,他信奉的是宁缺勿滥。况且他也并不觉得二十几岁还未成婚是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便如多年前,他坚拒了太上为他选的王妃――那其实是穆妃看中的人选,所有人都以为是因为他一心效忠兄长,不肯左右逢源,失了当时还是太子的长兄的信任,方才拒绝了穆妃。便是当时的皇帝,如今的太上并皇帝皇后,都是这样认为的。因而虽则当时叫穆妃失了好大一个脸面,以至两边彻底撕破脸面,闹得不欢而散。但太上心里虽不喜他的做法,却欣赏他的态度,因而十分回护他,更不用说皇帝和皇后的态度了。

    但说实话,他拒绝婚事,固然主要是为着这个原因,他实在没兴趣娶一个明知道和自己不会站在同一个立场上的妻子。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缘故,却是他当时才十多岁,实在不觉得那是一个可以成婚的年纪。

    他也承认,当时拿来拒婚的理由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或许实在有些过分,只是当时他实在找不到比挑剔那个女孩子本身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件事情。而且,出生后一直由太子和太子妃照顾的他,也并不知道用那样的藉口拒绝一个女孩子会有多严重。毕竟,他的观念还是更倾向于那个他曾经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世界。在那里,男女相亲不合适,是很正常的事情,别人有挑剔他的权力,他也有选择别人的权力。

    然而他虽然知道这是一个对女子非常苛刻的世界,但是他还是低估了这个世界苛刻的程度。那桩所谓的婚事固然是不了了之,然而他拒绝的那位姑娘,谁也不知道究竟是自愿,还是被自愿的遁入了空门,她的家族尚且显赫时倒还肯照看一二,寻常还送些钱物过去。等穆妃一系事败,他家父兄都被牵扯进去,自顾尚且不能,更何况对她多加照看?一旦没了财物,人情冷暖也就显现了。那姑娘实在没办法,便日日在庵里做绣活换钱,聊以度日。

    即便徒瑜并不后悔当日的做法,然而也实在对那姑娘抱有几分愧疚感,因而也对她颇有些关注,听说她日子过的艰难,便时常叫身边的小厮装作无意买下了她的绣品,算是帮她一把。

    这事原也不是什么大事,他也并没有很保密,因此皇帝知道了也只当寻常,还玩笑道,“既然动了怜香惜玉的心思,如今收来做个侍妾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日后若是她有福气,生了子嗣,母凭子贵做个侧妃,也未尝不可。”

    徒瑜却并没有这个心思,愧疚是愧疚,不喜欢也真的是不喜欢。他并没有因为愧疚就要照顾别人一辈子生活的这种觉悟。况且,他也并不觉的别人需要这种恩赐一般的照顾,看着如今越发贤良淑德的皇后,和每次宫中宴会时争奇斗艳的嫔妃们,他也只能对兄长这番话报以沉默。

    可是不管是那个世界,哪个时代,他是哪一种身份,大约都免不了被逼婚的窘况。与上次拒婚不同的是,这一次在他的婚事上角力的并非是穆妃和当初的太子;而是还留恋权位的太上,和更愿意他向贤王能臣的路子发展的皇帝,甚至还有想要把自己娘家姐妹塞给他,以求能为自己儿子添上几分助力的嫔妃们。譬如生了三皇子的周贵妃,竟然让儿子带着自己妹妹在皇宫里跑到大臣轮值的之处来制造“巧遇”,也实在让人觉得惊奇。

    他已经明白过来,想要像前世那个世界一样,按部就班的相见,相识,相恋,再发展到成亲生子,在这里是绝无可能。好人家的姑娘都被关在深宅大院里呢,到哪里去和人家谈恋爱?即便人家真的跑到自己面前来了,只怕自己也难免不多思量几番,是不是别有用意,另有所图。是,还有很多好姑娘出身贫寒,也常在市井中走动,见是肯定能见到的。问题在于,自己真的能够和她们成亲吗?即便是另一个号称开放,平等的世界尚且有门户之见,更何况在这个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的世界。他并不想耽误人家的青春,甚至毁灭人家的未来。便如皇后知道了周姑娘跑到他面前,纵有意外和三皇子做藉口,也将周妃严厉的训斥了一番,“纵然家世寒微,根基浅薄,也应当好生教养姑娘。皇宫重地也敢乱跑,还跑到前朝去了,亏得是只是撞见了宁王,不然你的脸面丢了是小,皇家的脸也要被你丢尽了。知道你入宫的早,让你与你妹妹相见是圣上怜惜你们做妃嫔的久居深宫,不能与家人相见,方降下圣恩让你们姐妹相见,略竟思念之情,不是叫你们动什么歪心思的。年纪越大越不知轻重,这样糊涂不识礼数,如何能教养好皇嗣。”

    纵然知道皇后这一番话更多的是借题发挥,敲打诸嫔妃,也难免叫他更警醒了。亏得这话只是在皇宫里流传,并未传到宫外去,不然不知道又会闹出什么事来。只是后来听说那位周姑娘又“巧遇”了忠顺王世子,如今已定了亲事,想必也是求仁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