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可能的过渡时期”一章里,魏特林嘲笑种种迄今为人所倡导的改良主义的改变社会状况的手段,例如要求改善教育制度,要求出版自由,要求改善对病人和老年人的扶养,要求一种比较公平的捐税立法制度,要求选举自由或甚至要求傅立叶式的联合组织。他看到,这样一些改革只是补缀工作,如果说这些在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里也有可能的话,它们也并没有抓住罪恶的根源,相反的是保持了剥削。因此在未来革命中的主要的任务,只能是消灭对于生产手段的私人所有制,或是,如魏特林有一次说的,“要把他们用来危害我们的手段夺取过来。”

    2

    这件事工人阶级只有在一次革命里才能完成。

    “推翻旧的事物就是革命;因此进步只有通过革命才可以实现。革命万岁”

    3这些见解十分清楚地表明了,在魏特林和那些乌托邦

    1本书第5758页。

    2本书第267页。

    3本书第244页。

    28

    42导  言

    主义者以及他们的反动的后继者们的看法之间有如何原则性的分歧和不同,并且说明通过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他对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曾作出了多少贡献,他揭露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并且号召工人的结合和他们的阶级团结。

    魏特林的最重要的功绩在于,他在工人阶级里找到了唯一的力量,只有这个力量才有能力消灭剥削,并建立起一个新的、社会主义的社会。由于这一点他远远胜过那种呼吁统治阶级的理解和同情的乌托邦主义。

    但是尽管这一认识是非常出众的,尽管魏特林由于这种认识和那些乌托邦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有很大的区别,就无产阶级革命如何实施这一点说,他仍是一个乌托邦主义者。这里表现了魏特林的“受小手艺工人的社会地位所限制的思想方法”

    ,他永远没有能达到对于一般社会生活,特别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因此在他的著作里,令人惊奇的远见与尚未克服的宗派观点:真知灼见与幻想;对现状的深入批判与草率的乌托邦空想,革命的力量和预见与历史局限性互相结合在一起。

    魏特林的历史观如他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里所表现的是并不一致的。

    它在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但是有许多倾向朝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突破。魏特林把人类历史分成三个时期:原始状态时期,从私有财产的发生到目前的时期不平等和压迫的统治和**时期。向第三个阶段的过渡必须在现在就准备起来。完全以启蒙的意义去理解的理性,在他看来也是社会的主要动力。但是因为发展

    29

    导  言52

    在一开始的时候是受获得的**所决定的,然后享受的**和它合在一起,这两种**一直统治到今天,因此理性、知识就受到排挤和压迫。

    但是理性就长期来说是更有力的东西;它不久就会克服贪欲和私利,为无阻碍的进步扫清道路。

    但是在这样一个粗略地勾划的历史观里,魏特林达到了一些重要的认识,凭着这些认识他远远地超出了资产阶级乌托邦主义者的认识之上;其中例如他达到了这样一种见解,认为有许多特定的阶级的存在,它们的行动是由经济的因素决定的,并且和这些阶级相应的各有一种一定的风俗道德;此外他还作出了这样一种论断,认为国家和一切上层建筑一样不是中立的,而是只为统治者服务的;最后他达到了这样一种有决定意义的认识,就是认为理性不能自行取得胜利,而是必须通过工人阶级的革命行动把它带领到统治地位上去。

    按照魏特林的这种历史观去进行经济关系和“社会罪恶的根源”的研究是反历史主义的和唯心主义的;在这里它绝对落后于,例如傅立叶的那些卓越的见解1。

    今天来详细地逐一批判他的错误首先是他关于私有财产的起源的提法

    ,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那就仿佛是故意要用这些错误把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描写得十分可笑了,何况资产阶级的敌人也早已这样来利用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里已经指出过魏特林的“局限的思想方法”

    ,后来恩格斯说到“正义者同盟”的盟员的时候曾经写道,“每当问题关系到具

    1参看恩格斯: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一书中有关傅立叶的论述。

    30

    62导  言

    体批判现存社会即分析经济事实的时候“

    ,不可避免地“手工业者旧有的成见对于他们就成为一种障碍。”

    1如果撇开这些不谈,魏特林对于资本主义个别经济现象的批判是非常尖锐而中肯的。同样他那论断,认为国家、法律、教会等等组织的任务是在于保卫和维护当前现实的经济关系,也是一个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论断。

    关于魏特林的未来社会的草图的问题,也很值得我们重视,他曾试图超越那种所谓平均的**恩格斯曾经明白指出过“法国的原始平均**”和魏特林的**之间的区别2

    ,就是在于他们所提出的能力选举和交易小时的制度。魏特林想靠这两个因素,一方面能防止未来社会中可能出现少数的特权统治,但是另一方面仍然能保证个体成员的自由更大的发挥余地。天才,也就是说优秀的工人和科学家,虽然不允许具有优先的地位,如同傅立叶所赋予他们的那样,并因而也没有任何机会去压迫和剥削别人,但是可以通过他们特别的劳绩而争取一种在经济生活和国家管理上更受人敬重的地位。最后,额外增加的劳绩通过交易小时应该给予额外的“享受”和“自由”作为报酬。无疑这是虽然不清楚,并且只是从个人利益来说明的一种卓见,认为劳绩在**里必须得到特别的表彰。

    就那逐渐成熟起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来说,这对于魏特林作为德国无产阶级的理论家,是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的,这

    1恩格斯:关于**者同盟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2卷,1955年莫斯科中文版,第341页。

    2同上书,第343344页。

    31

    导  言72

    就是他对于这个革命究竟采取什么态度。他很正确地断定了资本主义是不能通过改良来克服的,改良不可能触及到它的基础。但是由于他缺乏对于社会的规律性的认识,他忽视了当时在德国首先是要帮助资产阶级在未来的革命中完全战胜封建主义,并且,忽视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自由对于无产阶级的组织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这种认识的缺乏以及他对于一种尽可能地激进和彻底的革命的急切关心,使得他否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自由和对于这些自由的要求1。

    他在当时的条件下
………………………………

第4节

    ,空想地把**社会提出来作为直接斗争的目标。因此就不能回答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无产阶级的战略和策略这个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

    由于他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否定和要求立即实行无产阶级的革命,也就产生了一种对于民族问题的错误的总评价,尽管在这方面他给无产阶级介绍了许多重要的知识。他揭露了军事制度的假象的荣誉、操练、惩戒,揭露了那种贿赂公行的腐化现象,凭着这种贿赂,富家子弟可以逃避象压迫本国人民那样来压迫其他国家和平人民的那种“祖国”

    的任务。

    他讥笑沙文主义的“祖国保卫者”的陈词滥调,它不过是要为资产阶级的目的来利用无产阶级。

    “外来的敌人不会再夺去我们的财产,因为内部的敌人早已把我们的财产抢光了。

    一个人在一切外国所不能获得的东西,在祖国内也毫无所有,

    1魏特林完全看出,例如出版自由的好处,但是他认为这对于争取真正的自由来说只是事情的一半参看本书第248249页。在这个问题上他虽然从另一个前提出发无疑接近于“真正的社会主义者”。

    32

    82导  言

    这个人对于所谓祖国能有什么爱呢“

    1,“并不是祖国在危险中,而实在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孩子、我们年老的父母以及青年的前途在危险中。”

    2“一个这样的祖国,它养活它的一切成员,而不养活游手好闲的人,我可以喜欢它,为了它值得尽力,去为反抗非正义的事而斗争,为这样一个祖国,人们能够牺牲生命、血肉和自由;但是为了我们的祖国”

    3同样随着这样一些论断,魏特林也说出了一个重要的认识。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反动派所谓的工人是“没有祖国的家伙”的说法是彼此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的。魏特林明白地看透了这样连带关系。如他所看明白的,一方面无产阶级的直接的敌人是他们本国的资产阶级,另一方面为了和这个敌人斗争必须和国际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并且声明团结一致,所以他也认识到并且揭露了资产阶级的企图,就是要把本国的工人阶级和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隔离开,并且把外国的资产阶级宣布为他们的主要的敌人。对于这种资产阶级的欺骗说法,魏特林傲然地提出了他自己的无产阶级的见解:工人阶级居民的大多数只要生产资料还被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们就不会有祖国,这些少数人掠夺他们自己的国家,并且也掠夺外国以及外国的居民。所以战胜资本主义社会的斗争同时也就是创造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祖国的斗争。

    魏特林因此曾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和社会主义的国家的一定的本质的特性,但是并没有透彻地看到它们的发生和发展

    1本书第125页。

    2参看本书128129页。

    3本书第126页。

    33

    导  言92

    的历史的、规律性的过程。尽管有他那一切正确的论断,但是他没有认识到在德国建立一个统一的民主的民族国家是一个不可推延的历史任务。他的论断:工人无祖国,因为他们在一切国家里都失落得一样多、占有得一样少,这句话同样也被包含在**宣言里,但是在那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特别提出来,建立一个民族的德意志国家虽然暂时先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之下构成为无产阶级斗争的前提之一。这一点是魏特林所完全没有考虑到的。

    魏特林的最重要的成就在于这一见解,即认为实现永远消灭人剥削人的革命,唯一地只能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任务,只有无产阶级对此具有力量,并且也只有无产阶级具有能力来掌握夺到的国家政权和领导新的国家。

    1因此他给了工人阶级对于自己力量的信心,在行动中的坚决性和对于它的胜利的确信。

    在乌托邦主义者设想的种种制度中所固有的主要矛盾,是把社会的改组倚赖于这样一个阶级,这个阶级恰恰是以现存制度的永恒不变为它最大的利益的,魏特林通过下列这一点而彻底地克服了这个矛盾,就是他认为这种革命的唯一力

    1在“论选举”一章里,魏特林对议会主义作了严厉的批判。但是他的提法容易令人误解,似乎他是一个反对民主政治的人,或否认人民有能力领导自己。

    他在那里以轻蔑口吻谈到“大众的投票表决”

    ,“民主政治的怪物”

    见本书第179页。

    但是他心目中是指当时的那些议会和“民主政治”的官样文章。

    如他在下面写道第180页

    ,他指的只是那种已使他“感到厌恶”的,“由现行的选举制度所代表的所谓的民主政治”。

    通过他所提出的选举制度,他想要保证进步不会因为人们的无知而受到阻碍,或在无休止的争论中化为空谈。

    34

    03导  言

    量就是无产阶级。由此又产生了另一个矛盾。他还没有认识到那决定历史进程的客观的、历史的规律性,这些规律必须为无产阶级所认识,并且加以利用。对于他来说,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性,并不是由对于种种社会条件的深入了解而产生的,而是出于一种道德伦理的要求每个人的自由和福利以及全体人的和谐必须得到保证。

    因此无产阶级的革命对于他来说,并不是日益成熟的客观和主观条件的结果,而只是被压迫阶级的一种理解的结果,即为了挽救自己的灭亡,必须消灭这个不平等和不自由的制度。

    “因此我们不要说”

    ,他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写道,“人类对这件事指**革命导言作者

    还没有成熟。

    凡是能够躲避开困苦加在他的脖子上的那把刀子的事,人类都有能力去做的。对于这件事还需要什么长篇大论的学究式的讲解呢每个人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对于一切人,一个自由的制度总比一个奴隶制度好些“

    1因此对于他来说,革命的实行并不是一个按计划准备好的、由理论的观察决定的、由一个党领导的革命工人阶级的行动,而是在于一种群众自发的夺取政权的暴动。他认为社会状况还没有窒息、压迫到足以发动足够的人热心于革命,因此他认为有必要,把贫困迅速地推向最高峰,并且造成一种普遍的混乱,在这样的混乱中应该“趁着人民还生活在第一次欢腾鼓舞的热情中的时

    1本书第268页。

    35

    导  言13

    候“

    “一击连着一击”地打下去1,因此矛盾就在这里,就是:原是应该有一个高度发展的工人阶级和一个由科学理论领导的、大多数劳动人民出于确信而跟着它走的党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现在却要求由一群由于贫困而陷于绝望的群众没有领导地来进行。

    “那时候”魏特林写道,“不容许还四处寻觅一个领导人,那时候不容许在领导人的选举上多费挑剔。谁第一个首先站起来,谁就第一个带头往前冲,谁勇敢地坚持下去,并且在坚持斗争中把他的生活放在和其他一切人平等的地位上,他就是领导者。”

    2魏特林把革命看作是一个自发的群众行动,这种看法不通过一个革命的政党的领导,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有系统的思想上的准备必然要导致领导者的侥幸选举和那种带有宗教色彩的对于领导者的作用的过高估计。魏特林虽然也曾预感到,群众的政治成熟性在革命的行动中将会飞跃地增长起来,但是他不肯完全依靠这一点。

    关于如何实行革命,他的许多见解是不一致的。有一点是毫无疑义的,就是他把重点放在必须强力推翻统治阶级这一必要性上,但是他又不排斥革命也可以在和平的、渐进的道路上进行的可能性。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里他写道:“如果我不是首先主要为了全体人的自然的平等着想,我

    1本书第269页。

    2同上注。

    36

    23导  言

    也许会这样不同地说:我们的原则将可以完全只是沿着渐进的改良的道路来实现。是的一切好事都可以在这条道路上实现,唯有铲除那些有钱有势的人的个人利益不能走这条道路“

    1。接下去又说:“如果说到善良的愿望,那末当然我也愿望,一切都能随着时代在一条平静的、理性的道路上前进”

    2。

    最后他答复他的小资产阶级的敌对者说:“有些人也许要批评我,说我把实现好事情的希望,寄托在一种通过暴力的颠复上。对于这些人我必须回答说,事实本来是怎样,我就把它说成是怎样,”

    3在这些地方他的意见不是模棱两可的,认为一个“在渐进的道路上”的革命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

    ,并因此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另一些地方,对于这一点又疑惑不定:“革命是我们所必需的。

    至于这个革命是否只是单凭纯粹精神的力量去取得胜利,还是要配合上物质的暴力,我们必须等着瞧,并且无论如何我们要对这两种场合都有所准备“

    4。他假想“和平的”解决是这样,就是有一个人出现,“这个人以最大的热忱倾心于我们的原则,这样的一个人是要来到的,并且他将领导那旧制度的破坏和新制度的建立;而这样的一个人将是第二个救世主,比第一个救世主更伟

    1本书第260页。

    2本书第270页。

    3本书第282页。

    4本书第260页。

    37

    导  言33

    大“

    1,这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指的正是他自己。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强力的革命对于他来说始终是最后和最可靠的手段;整个他的这一本主要著作本身就证明了他的信念,他是怎样的不相信统治阶级的好意以及他又怎样为反对乌托邦主义者的这种学说而尖锐斗争。同时魏特林知道,在无产阶级胜利之后,必需要有一个专政的时期,以便镇压和最终地粉碎被推翻的剥削阶级的反抗,这一个时期也可能要和其他国家发生战争性的争执。对于这个时代他要求严格的纪律,要求一部分旧日法律的继续有效这些法律**里将会失去它们的功能以及全体人在军事上的准备。

    魏特林的天才正在于这里,就是:他在比较地还不发展的社会关系里,并没有承袭什么前人的科学传统,而能对于劳动阶级解放的各种条件取得许多有重大意义的卓越的见解。他已经在理论上预见了他那未来的、刚在形成中的阶级的解放。魏特林把强力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的道路教导给无产阶级,他还教导无产阶级,唯有依靠它自身的力量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魏特林的许多观点的历史局限性并不是偶然的,并且不只是受了当时德国工人运动的不成熟的限制。他缺乏工人阶级在1848年以前几年间的斗争中的国际经验,这些经验后来在**宣言里予以总结了,也缺乏两个革命年代的经

    1本书第272页。

    38

    43导  言

    验,特别是巴黎公社的经验,后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和革命理论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a随着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的出版,魏特林的革命活动达到了顶点。

    1843年他所面对的种种困难增加了。资产阶级的各地方政府日益采取更强烈的压迫手段,驱逐他和他的合作者出境,以及阴谋破坏他的杂志的印刷和出版。法国和德国方面的年轻一代的递寄也几乎完全断绝。但是主要的是,当时在瑞士根本不可能发生无产阶级的群众运动1。

    加以手艺工人中间的频繁的流动性也阻碍了一个稳固的工人组织的形成。

    只是在现代的工业企业里才能提供这样的条件。

    食堂逐渐变成了一种单纯消遣的场所,花费了许多钱而没有起到相应的政治作用。最后在许多协会里没有能消除资产阶级的青年德意志运动的影响,这种运动日益强烈地倾向于青年黑格尔哲学,并且日益获得更大的影响。所有这一切因素都促使魏特林日益退缩。

    但是我们在1843年的上半年,还可以看到许多文件,主

    1恩格斯曾经写道:“同盟的成员们虽然一般说来是些工人,但他们实际上几乎都是手工业者。当时剥削他们的人,甚至在世界各巨大都市里也多半只是小行东。甚至在大规模的裁缝业中,甚至在由于裁缝手艺业变成替大资本家工作的家庭工业后形成的现今所谓成衣工业中的剥削,当时甚至在伦敦也还刚刚产生出来”。这种情况也适用于瑞士。见恩格斯:关于**者同盟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2卷,1955年莫斯科中文版,第340页。

    39

    导  言53

    要是他在年轻一代上的文章,这些文件证明了他超出于资产阶级反对派之上,以及他对于小资产阶级的领导人物,特别是对维尔特的斗争。

    在这期间,魏特林把他的编辑部从威维迁往洛桑,但是他还存着这样一个想法,为了可能更好地进行宣传鼓动,想迁到苏黎世去。

    1843年5月初,他到了苏黎世,并且把他的第三部著作贫苦罪人们的福音交给印刷者赫斯去排印。

    他是那样的未加审慎,在该书出版之前,先印发了预定广告。

    在广告上说“这本书里有一百多处圣经的引文可以证明,自由思想的最大胆、最勇敢的结论完全和基督学说的精神一致。”

    1此外在广告单上包括有许多章节的篇目例如“耶稣教导废除私有财产”

    ,“耶稣教导废除金钱”

    ,“耶稣的原则就是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和罪人的交往”

    ,“耶稣绝不尊重私有财产”

    ,等等。这种广告落到苏黎世的教士手里,他们以侮辱上帝的罪名向检察厅检举魏特林。现在瑞士的资产阶级得到了久已盼望的机会,对魏特林并同时对苏黎世的激进派弗吕贝尔和福伦放手进攻。

    6月9日夜里,他和其他一个苏黎世协会的会员被捕,经过审讯除魏特林外又被释放。在印刷人赫斯那里排好的版,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