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小厨子-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岚在一边看了好久,终是忍不住问道:“夫君,您昨晚去了哪儿?让妾身好生担心。”

    “我的事你少管!”赛康冷喝一声,忽的站起身,“我要出去,今夜不回来。不准让任何人知道!”
………………………………

第八十五章:万事俱备

    经过夏商的调查,对自家所在街道的物价以及生活水平有了大概的了解。也正因为有了这次调查,让夏商开始对唐代的物价有了初步了解。

    物价首先颠覆了夏商对银子的看法,只有亲自去问过之后才能体会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有多强。

    一两银子可以买40斗米,合计500斤。

    也可以换20斗白面,合计250斤。

    等于粗布两匹。

    等于棉鞋30双。

    等于8口上好的大铁锅。

    等于15把菜刀。

    等于5斗烈酒!

    若非夏商亲耳听到,根本没法相信一锭小小的银子竟然这么值钱!回想自己买宅子的花费,两百两其实一点儿不便宜。还有就是翻修费用,竟要七百两!回想起来夏商便感觉心在淌血。

    说实话,在夏商了解到这些银子的价值后动了跟工人商量便宜点儿的心思,不过看到十来个工人在厅中忙上忙下,一个个累得气喘如牛的样子却怎么也看不了口。

    想象还是算了,平分到每个人手里的气势也不多。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房翻修的同时夏商也在为馆子开张做准备,该有的工具家具等等都一天天的添置,同时也联系好了菜农、屠户定时定量送货上门,甚至连挑潲水的农民也交代了。

    五日之后,一切准备就绪,房子翻新初见规模,当初的老房子已经完完全全变了模样,承重的老木全换成了新的,别的老木柱子都上了新漆,油亮亮的,看着跟新的一样,门前的牌匾也换了,挂上了大气的镀金匾额,夏商还想了个很骚气的名字,叫做“好吃有道”。从此这儿便不再是无人问津的老宅了,而是夏家的第一份产业――“好吃有道”。

    厅中,地板换成了大块的青砖,二楼楼板用新模板加厚一层,踩上去不再嘎吱作响。馆子的桌椅也换了,全是崭新的条形无腿案几,两边配的是棉质蒲团,按照夏商的理解,这店子虽小,里面的结构要配得上那块骚气的招牌,所以桌椅也要够骚气。这种结构是儒家文人喜欢的调调,加上此处偏僻正迎合了那些文人骚客的一股子骚情。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就等着个黄道吉日正式开业了。

    秋风吹来了落叶,也吹来了桑桑丫头,近日天气转凉,小妮子穿得也不那么清爽,领口白嫩嫩的肉肉看不到了,但脸上多了许多以往难以看到的欢愉。

    桑桑带来了算命先生的卦象,说是明日便可开张,而且必须大红大紫。

    厅中无人,桑桑欢喜得手舞足蹈,俨然没了在赛家时的规矩,看着像是这家店是她的一样。

    “夏大哥,以后这家店会来好多好多客人,你一个人忙不过来怎么办?还有,还有!你在厨房做菜,没人帮你收钱怎么办?又没人给你记账,你一个人忙得过来么?”

    “夏大哥?”夏商被这称呼叫得愣了愣。

    桑桑眼睛偷偷地看向了别处,装作满不在乎地道:“你现在不是赛家的下人了,我不能夏商夏商的叫啊。你比我大,我当然叫你夏大哥。”

    “额……好吧。”夏商无奈地点点头,“至于你说的那些问题,现在生意还没有开始,总要一步步来,等真的遇到那些问题再想办法吧。”

    桑桑点点头,好奇地问:“明日开张吗?”

    “开!当然要开,越早越好!”

    “那我去给你买炮仗,到时候可要热闹热闹。”

    ……

    安乐街忽然多了一家馆子,消息没有传递太远,至少让安乐街的的家家户户都有所听闻。最让大家好奇的并不是馆子开张,而是听闻馆子的老板是夏家那位办了宴席的厨子。

    赛家宴席上的四道菜出了名,背后的厨子自然也有了名气。只是夏商终日藏在赛家没有被人注意过,所以大多数的人对夏商并不了解,也没怎么了解过。可现在一传出赛家厨子自立门户的消息后,便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夏商会不会将赛家宴席上的四道菜作为招牌?

    要知道,那四道菜已经成了长安城各大酒楼比拼的焦点,谁家能做出最地道的菜品便会吸引更多有钱人光顾。

    其中就数云水阁的樱桃肉和食为天的干煸苦瓜最是出名,这两家也是最先破解赛家宴席菜品奥秘的,为此吸引了大量的好食客,据说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四道菜的正主出现了,如果他能对操刀宴席上的四道菜,明显会成为长安城最正宗的一家,想想都不知会赚多少钱。

    好在夏商开店的消息没有传太远,让安乐街主干道的“香食天下”能有所准备。

    如果夏商的馆子以这四道菜为招牌,对香食天下的生意绝对有致命的冲击。所以,香食天下的掌柜不得不早做准备。

    开业前的夜里,香食天下的探子就已经行动了,带回的消息却让胡掌柜不解,同时也稍稍安心。

    因为探子并未察觉夏商的小店会拿出赛家宴席的四道菜作为卖品。

    胡掌柜想不明白,那四道菜在京城名声这么大,为何不拿出来做菜品呢?

    “这次算那小子识相,若真用那四道菜为主打,可怪不得我使一些手段了。”

    身边的下人讪笑:“掌柜的,您真是多虑了。也不看看那家店的位置,还有规模,装饰等等,哪一样能跟咱们香食天下比?那种小店也只有寻常百姓会光顾,跟咱们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儿去。”

    “不可掉以轻心,能做出那四道菜的厨子岂能小看?万一打咱们个措手不及,香食天下在安乐街的地位可就不保了。”

    “嗨!哪儿呢呐?那家店今日购的菜品都打探清楚了,有鸡蛋,猪肉,青菜,茄子,再没有别的东西了。这不是做给寻常百姓吃的是什么?掌柜的就别瞎操心了,赶紧休息吧。”

    胡掌柜沉吟半晌,摇摇头:“不妥,这厨子总给人一种不安。明日你去瞧瞧,看看他搞些什么名堂?”
………………………………

第八十六章:皇上出宫

    翌日,长安城朱雀街的尽头,自那恢弘壮丽的宫墙内走出一辆车架,和一般民家的马骄类似。

    本是一辆的很普通的马车,但从那面墙里出来却显得不普通了。

    马夫衣着朴素,风尘仆仆,衣袖裤腿满是灰尘,但他的眼神和手上老茧却不像是一个马夫该有的。

    马车中有一人,中年,富商打扮,着着蓝底马褂,端坐车架之中不管怎么抖动身体依然笔直,入鹰一样的双眼直愣愣地看着前方,尽管前方是车帘,却也纹丝不动。

    一辆普通的车架坐着两个有些奇怪的人,如此一直到了云水阁停下。

    车夫领着轿中人往云水阁去,边走边说:“近来城中疯传四道精品佳肴,酸甜苦辣,四味各占其一,其中占据‘甜’之一词的便是老爷经常称道的樱桃肉。可是这樱桃肉的烹制手法乃小人祖上所传,一直不曾流落民间,而又有传言说这云水阁的樱桃肉堪比皇宫御膳,还有人严有过之而无不及。”

    “好了好了,这些朕……老爷我都已知晓。无需这么多解释,叫上樱桃肉试试便知。最好快些回去,案上尚有奏疏未阅。”

    “是是是。”车夫连连点头,要了云水阁最偏僻的一间包房,点了一份樱桃肉便开始等待。

    现在时间尚早,晨风怡人,车夫为富商开了一扇窗,然后就地倒上清茶,只是在这瞬间指尖多了一根银针,不着痕迹地插入水杯之中,然后笑了笑:“老爷,一切无恙。”

    此刻,那富商的身份已经呼之欲出了,便是那在中国历史留下浓重一笔的传奇帝王李世民。

    不过此刻的李世民气色不佳,一路都不怎么说话,端起茶润了润嗓子,然后就望向了窗外。

    至于皇上为何如此?面前这人心里清楚,满朝文武也清楚,天下百姓也清楚,只因两月前去世的长孙皇后。

    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为什么,却无人敢出言宽慰,或许也只有面前这个不要命的车夫敢插嘴了。

    “哎!”车夫叹了口气,“陛下难得出宫一次,又何必如此?您已经两月不曾真正放松过了。”

    “贾彧,朕知道你只是想让朕出来透透风。朕念你一心为主,所以领了你这份情。如今你的情朕已经领了,至于朕心中所想你也莫要太多参和,好好做菜便是你的本分。”

    “臣明白。”

    “呼!”李世民忽的露出一个放松的表情,起身甩了甩手,“好了,今日就如此吧。想吃樱桃肉时,你为朕做便是。回宫。”

    “陛下,您真的不试试这民间佳肴?天下之大,并非只有臣的菜式合陛下的胃口啊?”

    贾彧话音刚落,云水阁的小二端着樱桃肉来了。

    贾彧看了看皇上,轻声道:“老爷,既然菜都到了,何不坐下尝尝?”

    李世民也稍微犹豫,终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水云阁是唯一一个破解樱桃肉秘密的酒楼,来往此处尝鲜的客人多不胜数,各个皆是赞誉有佳。

    摆在李世民面前的一盘樱桃肉从色泽来看确实美极,跟身边这位叫做贾彧的御厨的作品一般无二,着实很难分出差别。

    李世民难得有了兴致,好奇地看着贾彧:“贾彧,你且说说,这樱桃肉跟你的比有何差别?”

    贾彧拧眉看了许久,摇摇头:“民间果真多能手,光从色泽来看确实找不出区别来。”

    李世民饶有兴致地笑了:“哦?能让贾彧说出这般话的人可不多,想来这云水阁的厨子费等闲之辈咯?”

    “徐媛,人称徐娘子。祖上为南朝梁慈源侯徐文整,据说因女生男志,痴迷厨艺,故而与家中不合,离家赴京担任云水阁主厨。此女厨艺精湛,臣早有耳闻。能制作出樱桃肉倒也不奇怪,只是不知味道如何?”

    贾彧先用银针一试,再夹了一块放入口中,顿时眯起了眼。

    李世民好奇心起,忙问:“口味如何?跟你的比怎样?”

    贾彧摇摇头,没有立即回答:“陛下也可试试。”

    李世民依言夹了一块,入口之后也眯起眼来,感受良久方才感叹:“妙极妙极!朕竟分不清彼此了!这樱桃肉国真跟你的一模一样!贾彧,你是行家,你觉得呢?”

    贾彧轻笑:“既然陛下说一样,那便是一样了。”

    “诶!但说无妨。”

    “既然皇上想听,臣便直言了。这樱桃肉从色泽和口味来讲的确跟臣所制樱桃肉一般无二,只是千万般滋味中却少了那么一点点滑。”

    “此话怎讲?”

    贾彧拿起筷子,重新夹起一块,只是他的动作很慢,一点点一点点夹起。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过程中,肉离开餐盘时跟餐盘中剩余的肉黏在一起,中间拉出了很长很长的糖丝。

    贾彧继续解释:“正如陛下所见,这道菜糖分过于浓稠,食之不便倒是其次,入口之后会有微微粘牙之感,更重要的是甜味偏重了一些。这样的差别微乎其微,一般人不会察觉,但若追求完美,这道菜还是有所欠缺。”

    李世民赞许地点着头:“不错,经你这么一说,朕还真觉得是个问题。回想往日在宫中,你所制樱桃肉便不会出现这么长的糖丝。看来这个徐媛还要磨练磨练才能有卿的功力。”

    “陛下谬赞了。”

    李世民重新起身,拍了拍手:“好了,该尝的也尝了。朕也有所放松,现在总该回宫了吧?”

    “是是是,自当回宫了。”

    两人留下满满一盘樱桃肉离开了包房,本该重回马车离开之时,却在门口的忽见一个熟面孔。

    “陛下,您看。”

    “哦?这不是肖博文么?”

    贾彧看着一边并无察觉的肖博文,轻笑着:“陛下,这好吃嘴定然是在品尝樱桃肉。还记得三年前他入宫与陛下首次品尝樱桃肉之后,曾多次央求臣下为他再现樱桃肉,却都被臣下拒绝。想来此人是忍不住了!”

    “这也是个懂食之人,不知是否能尝出其中差别?”

    “陛下若有兴致可以去听听。”

    不曾想李世民真有了兴致,跟贾彧搭了个眼色,偷偷站到了肖博文身后。

    此时的肖博文刚刚尝过一块,眯眼体会半晌,自言自语地小声道:“跟三年前相比倒无甚差别。哎!只可惜再无法呈现当日赛家的口味了。”
………………………………

第八十七章:开业酬宾

    肖博文口中的三年前自然是入宫首次品尝樱桃肉的时候,肖博文所说水云阁的樱桃肉和三年前相差无几,是说这里的樱桃肉跟皇宫里的相当。

    贾彧可以认同这样的说法,毕竟他也尝过,的确是相差无几。

    不过肖博文的后半句话却让贾彧皱起了眉头。

    什么叫“只可惜无法呈现出当日赛家的风味”?

    都知道这樱桃肉首次出现是在赛家,当日赛季的风味指的自然是赛家的樱桃肉。听肖博文的口气,岂不是说这樱桃肉比贾彧的手艺相当,比赛家的樱桃肉却差了些。这不就是说贾彧的樱桃肉没有赛家的好?

    贾彧越想越奇怪,这樱桃肉明明是自己祖上所传,自己的樱桃肉才是绝对正宗,为何会有这样的评价?换做别人还可以不予理会,但此话出自肖博文之口便不得不让人上心了。

    肖博文对食物很有研究,他的评判向来公道。

    贾彧实在忍不住准备上前询问,身边的李世民忽然轻咳一声:“时候不早了,该回宫了。”

    亏得是皇上,换做别人定没法阻止贾彧上前一探究竟。

    贾彧带着满心疑惑和不甘离开了水云阁,搀扶李世民上了马车,然后重新扮演起马夫的身份。

    回宫途中,贾彧一直心不在焉,车架里忽然传来声音:“贾彧,还在想刚才的事情?”

    “臣不敢。”

    “你也不要太在意,毕竟众口难调,各有各的说法。肖博文不过三年前尝过一次,记不得当初滋味也是正常。而且一人的评论不足以证明什么。”

    “臣明白。”

    “明白?”车架中传来了轻笑声,“你若是真那么容易明白就不会有这一手厨艺了。若实在想不明白,不如去问问洛洛,听说那丫头也参加了赛家的宴席。”

    ……

    时间转眼到了午时,安乐街的小街内少有热闹,人头攒动间炮仗声乍起,看热闹的小孩被吓得赶紧堵上了耳朵。

    好吃有道的大门前,鞭炮闪着电光炸得尘土漫天,阵阵热浪打在人的脸上透着股喜气。

    无数双眼睛盯着,无数的手指着,百姓相互谈论,声音全被鞭炮声盖过。

    赛家来了好多人,丫鬟和家丁都来给夏商壮声势,在门口吆喝着拉拢客人。

    待炮仗燃尽,夏商换上崭新的马褂以展现自己老板的身份,带着一顶圆顶官帽显得不伦不类。背后裤腰带上还别着刚脱下来的围裙,让身后的桑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夏商到不觉得,首次脱掉下人的粗布麻衣显得很兴奋,又要作出一副大老爷高高在上的模样,一切都很新鲜。

    走到大门口,装模作样地清了清嗓子,朝下方围观的百姓抱拳施礼:“各位安乐街的父老乡亲们中午好,鄙人姓夏名商,曾习得一些厨艺,故斗胆在此地开了这家‘好吃有道’,日后还请各位父老乡亲多多关照。同时也诸位放心,在咱的店里一定能吃到最放心最健康的食物,而且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下方立即有人询问:“说得这么好听,也不知你的饭菜咋卖?”

    “就是就是。说来听听,看咱们吃不吃得起?”

    夏商笑答:“开业酬宾,原价三十文一人的饭菜今日只要二十文一人。”

    此话一出,下方百姓忽然安静了。

    夏商也觉得奇怪,好端端的怎会出现此番景象?

    这时,下方一人问道:“方才你说什么?二十文一人?”

    经此一问,夏商才反应过来,原来是这些百姓还没听过一人头算钱的馆子。夏商只想着先在周围百姓之中打响名气,却忘了唐代还没有出现快餐。这倒是无心插柳。

    夏商心中窃喜,唐人不知快餐,那自己的营销模式应该更成功才对。

    “大家没有听错,二十文一个人。二十文一荤一素一汤,进门无须等待,即到即食,吃完便走。饭菜管够,好吃实惠。而且只有今日是二十文一个人,明日开始便是三十文了。”

    人群炸了锅,叽叽喳喳的声音不绝于耳。很显然,百姓对夏商的营销模式感觉新奇,价钱也不是不能接受,虽然没怎么听懂,不少人起了用二十文换次新鲜的念头。

    很快,有百姓进门,桑桑今日专程来帮忙,赶紧跑到自己的岗位,伸手挡住客人。

    “客官,这边这边,先交钱,后盛饭。”

    “啥?还有先交钱的?”客人嘀咕了一声,好在二十文不算多,对方没有太计较。

    桑桑将铜钱放入抽离,然后很麻溜地从右侧准备好的大盆中舀出饭菜。

    一个大斗碗,里面有米饭,肉末茄子,清炒青菜,一个煎蛋,然后再用一个小碗盛上清汤。

    夏商推出的简单套餐就完成了。

    客人端着碗还有些茫然:“这就可以吃了?”

    桑桑指了指厅中的蒲团和案几:“那边请,菜汤免费,喝了可以再打。加饭一次两文,加荤一次是十文,加素一次五文。”

    其实这种斗碗配饭菜的方式在很多大户人家的下人之间都有。

    只是少有将饭菜做得那么细致的,碗中米饭颗颗饱满,热气腾腾,肉末茄子更是油光透亮,香气扑鼻,青菜炒得晶莹剔透,煎蛋也浑然一体。加上桑桑装盘时有所注意,菜品和米饭搭配在碗中不显杂乱且色彩分明,无论从卖相还是从香味来讲都没有挑剔。

    还有便是那骚气十足的条形案几和高雅的蒲团,瞬间把就餐环境拉高了一个档次,让首位尝试的客人没有半句抱怨。

    不过最主要的还是看味道如何,客人先尝一口,接着便跟着了魔似得大口吃起来。

    外面好多人都踮脚看着呢,看着里面客人大快朵颐的模样不禁咽了口口水。

    很快,第二位,第三位客人进了楼中,情况和第一位客人一样,简单的饭菜莫名地激发出了每一位个人的食欲。

    所谓快餐,其根本就是要让人吃得快,本着薄利多消的原则,菜品搭配便要体现出“下饭”二字,肉末茄子便是下饭秘诀。茄汁和肉末混在一起,与土灶蒸制的白米饭混合,让饭菜自然地融为一体,对于唐代这些体力消耗严重的百姓是致命的诱惑。
………………………………

第八十八章:生意火爆

    正午,好吃有道楼中人满,门口十来张凳子也被坐得满满当当。但是门口这些人都不曾有吃食,他们都是闻讯赶来没找到位置的客人。虽然夏商提供了凳子供他们等候,但还是少不了一些抱怨。

    “哎,真就搞不懂了。都说了我愿意拿着碗在这外面吃,为啥就是不准呢?当真是有钱不会赚。”

    桑桑拿着一支粘了一点点墨的小山羊在人群中转悠,听到抱怨赶紧解释:“不要急嘛,咱们这好吃有道讲究的就是吃东西要有门道,哪儿能端着碗在这外面吃?多没讲究,好东西都是要等的。实在等不及可以将家里的碗带来,打饭回自家屋里去吃也是可以的。”

    那客人哭着脸:“小姑娘,你快给我看看,还要等多久?”

    “你多少号?”

    客人亮出手背:“喏。”

    “三十二号?快了,前面还有五个人。”

    这时,又有几个客人闻讯赶来,正要进门时,门口等着的二三十人齐声高喊:“慢着!排队!”

    这一声吼把那客人吓得一怔,茫然地看着身边不明所以,桑桑赶紧过去,用毛笔在他手背写上“五十七”:“客官,这边儿找个地儿坐着,待里面的客人吃完了方能进去。”

    客人茫然:“这是什么意思?”

    周围人哄笑:“是这儿的规矩,别楞了,大伙儿都一样。”

    才半个时辰,越来越多的人赶来“好吃有道”,他们都听说了这里正发生这奇事儿,吃饭的人不用点菜,进门收二十文,个个都能吃得满意而归。吃过的人都说饭实在,菜可口,比一般酒楼便宜而且更好吃。二十文一顿饭真算不上什么,至少长安城中只要有个院子的住户都吃得起。

    这么一来,但凡听说的人家都想来看看热闹,没事儿花费二十文尝尝鲜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所以,来光顾夏商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的一幕。

    恐怕从古至今也没出现过这等奇景,百姓在酒店门口排队等吃饭的事情很很快又要成为长安城的笑谈。

    一些关注好吃有道的有心人看得心急火燎,比如相隔不足百米的香食天下的探子。

    那探子站在人群中,看着好吃有道门口人满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