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活在新隋朝-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答,杨承很高兴,那他也没必要因为耽搁了长孙无忌的婚事而内疚,毕竟人家现在压根就不想要结婚,自己把他带走那可是在做好事啊。
“那就好,这几天你差不多可准备收拾行李了,估摸着明天圣旨就要下来了,七天内我们就要出发,知道了么?”
“恩。”
杨承站起身来就准备走,临到门口,他一脸复杂的看着长孙无忌,但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就走了。
长孙无忌等看不到杨承的影子了,很快就回到了后院,路过长孙无忧的闺房,看到自家妹妹一脸害羞的样子,他微微一笑。
自家妹妹这些年给自己的信里基本都会提及某人,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家妹妹的心事?
===
我发现了一件事,受伤的时候千万不能看于妈的剧,太活血了……
………………………………
第一二四章 棒子来吃狗!
虽然送来的军报上说高句丽军的第一次攻击被营州总管韦冲扛了下来,但是高句丽来势汹汹,营州他能扛住第一次未必能抗住第二次第三次,所以必须立刻发兵去救援营州,顺带便把高句丽彻底弄成历史的眼泪。
正是因为时间很紧迫,所以杨广也不可能弄得像历史上三征高丽一般声势浩大,什么祭天典礼各种典礼都上,光是全部军队出发就花了四十天,放那时是半作死,放现在是全作死,杨广还是很明白轻重缓急的。
所以此次出征并非是所有军队全部都集合到大兴,然后再朝营州出发,而是陆军直接到达距离营州最近的玄州,至于水军也是同样如此,在广陵集合,等主帅以及各路主将抵达后他们才出发,虽然这样还是很浪费时间,但总比一群人聚集到大兴再去营州要省时间的多。
并州是天下精兵之地,这不假,但问题是并州军还没从杨谅那事缓过劲来就要上战场,实在让人担心会不会出现哗变这种事情,所以必须要立马就派出一员大将去控制并州方面的形式。
最佳人选——不用说就是杨承了,他在军中原本就很有威望,史万岁这位老牌旗帜已经落下,高颎虽然有回春的样子,但是谁都知道,杨承不久之后就会成为头号,况且杨承曾经担任过并州总管,管理起来应该也要比其他不熟悉并州的人要顺利。
刚回到王府的杨承就听到了这么一道圣旨,他有些愕然,也有些哭笑不得。
原本还说是一星期呢,搞到最后他明天就得出发。
当天晚上的周王府很忙碌,废话,主心骨要出远门了,能不忙碌么?
这一忙碌,三个兔崽子也闹了半天,不过这和杨承没关系,他知道这哭只是一时的,等孩子哭累了,他自然会睡过去,当然——他醒过来后也许还会继续哭。
恩,在他眼中,当务之急是好好的安慰一下陈宁蕊,结果陈妈妈一点都不领情,将他轰出了卧房,杨承苦笑着摸摸鼻子,转过身子三步两步的就抱起了一个人,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这个人抱进了一旁的卧房,整个过程异常顺利,下人们甚至没发现一个大活人不见了——当然,他们发现了也没用。
“殿下……”子衿怯怯的看着杨承,“您这是做什么呀,奴要为您去准备衣物呢,辽东不比大兴,是苦寒之地,衣物一定要准备——”
杨承有些不耐烦的堵住了她的嘴,一阵长吻过后,他瞪着一双红眼睛看着气喘吁吁、两颊飞红的子衿,道:“我不管,这种事不还有别的下人么,况且我在大同都呆了两三年,辽东算什么!?”
子衿当然明白杨承的意思,但说到底,她觉得有些事情别人做的话她会不放心。
“行了别管这事,你要是真的要准备什么,大不了明天再准备。”
“可是万一在您走之前还没准备好……”
杨承解着自己的衣服,说道:“没事,来不及的话,你就让遥子把那些东西交给无忌,他也得去,让他帮忙带过来不就成了么。”
“哦。”听到这话子衿才放了心,点点头,但随即就觉得自己身上一凉,看了看,有些呆萌的问道:“殿下,您这是在干什么?”
“你。”杨承言简意赅。
子衿过了半天也没能理解杨承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她也不需要理解了,极度的充实感溢满心头,虽然已经有些陌生,但丝毫不影响子衿的发挥——人家一少。妇已经有九个月没做过这事了,一做起来那**自然就像泄洪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第一轮杨承居然占了下风,不过看着子衿在自己身上疯狂的动着,脸上带着充满幸福愉悦的潮红,杨承第二轮就成功的压倒了子衿,等到后面——不用说了,明天子衿是绝对别想起床了。
之所以这么急,因为这次出征的时间必然很长,杨承一个发育正常的男人又不玩捡肥皂的勾当,所以在军中必然会很辛苦,辛苦一个月和辛苦两个月,杨承当然选择前者,那这样的话现在就把火泄出来,辛苦的时间说不定能短点。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让一个女人憋一年多,实在不符合杨承怜香惜玉的性子——恩,也不知道自己的小蝌蚪们能不能真的那么强力,一发就中?
……
杨承第二天就走了,李元霸某种意思上也算是他的影子了,本体都走了,影子怎么可能不走。
他到玄州还有一段时间,那么现在就把镜头放到,营州城东百里的地方吧。
高句丽,作为一个和突厥差不多的没有经受过文化开化的国家,他们的官职在隋人眼中很奇特,当然,在杨承这个穿越人士眼中也很奇特。
比如说——仙人,没错,没有打错字,就是仙人,至于是什么意思,据说是先人的意思……额,还有太大使者、大使者、小使者,也不知道是棒子语言太匮乏了还是什么,一个使者都能弄的有什么太大……
恩,吐槽完毕。
现在先说说高元的情况吧。
高元他很纠结,他出兵时的想法可以说很简单,就是撑着杨谅叛乱来分一杯羹,但是等他发兵来到隋朝后,他才得知,杨谅早就已经被高颎五花大绑送到大兴了,现在的并州各种安稳,压根没他插手的机会。
若是现在把高元的肚子剖开,说不定他的肠子都变成青色的了。
打都打了,再怎么懊恼也于事无补,高元他在意的就是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
说他对隋朝这么大的地没想法,那绝对是骗人的,自古以来天朝就是一块大肥肉,四边的人都想要吃上一口,只不过,这块肉并非这么好咬的,很多时候都盖着一个大铁盖,若是真的贸然把嘴巴伸过去,很有可能把牙崩了。
把牙崩了那也就算了,这肥肉的主人可是会发火的啊。
“隋国天子不日就会派出大军,以式,你怎么看?”再发了一通火后,高元冷静下来,向坐下的将军们问道。
被他问到的那个人叫做姜以式,他父亲平原王高汤手下的一员大将,大部分了解隋唐历史的人都对三征高句丽那位把隋军整的很惨的大将乙支文德印象深刻,但是在乙支文德之前,姜以式才是高句丽军中的头号。
姜以式被点到了名,愣了片刻,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回答道:“王上,隋国此次必发大军,我军怕是难以抵挡……”
虽然姜以式讲的是丧气话,但是在座的那些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所以……臣听说,隋国一直以上国自居,所幸此次出征我们并没有直接占据隋国的领土,也未给他们带去什么损失,因此,臣……”说到这里,姜以式说不下去了。
高元的眉头皱起来,他听懂了姜以式的话:“以式是要孤向隋国求和称臣?”
虽然满心的不愿意,但是高元也承认这是一个好办法,当年他老爹就想要这么做,而自己也这么做过,既然面子已经丢了一次,那也再有一次也无所谓了。
毕竟若是真的将隋国惹急,他们倾国之力的话,那自己的高句丽必然不是对手。
“王上,隋国有一句话,识时务者为俊杰,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啊。”
高元咬了咬牙,心中发狠,反正,迟早有一天他会让隋国付出代价的!
“孤明白!”
高元他和姜以式的确很明白天朝那种尿性,只可惜这次隋军主将的尿性,他们不怎么明白啊。
孙子很早以前就说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然,后面还有话,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他们对隋国并非没有了解,可是某人对高句丽似乎更加了解点……
===
吐槽一下,尼玛高句丽的文史资料真是少到爆了!
………………………………
第一二五章 重整士气
好赶漫赶外带赶死了三匹马,杨承和李元霸抵达了玄州。
将身上的灰尘洗去,换上了铠甲,别上了宝剑,杨承吸了一口气,表情严肃,眼神凌厉,看上去似乎很厉害的样子。
此次大军的驻扎地距离玄州不远,杨承一进入——不,他还没进入这大营他就觉得一阵死气扑面而来,这让他不得不佩服一把杨广的高瞻远瞩。
“历史总是那么巧合啊……”骑在马上,杨承的表情很无奈。
李元霸没有说话,但投来了很疑惑的目光,杨承摸摸鼻子,解释道:“你有没有觉得,这和当年我们到朔州,从杨谅手中接手很相似?至少都是这么的死气沉沉,而且会如此死气沉沉的原因还都是因为高颎和杨谅……”
李元霸点点头,杨承却苦笑着摇摇头,当年他为了重新振起那群人的士气,硬生生的弄出了一把造神运动,但是今天他该怎么做才能重整士气呢?
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打一场大胜仗。
不过胜仗也不是你想打想打就能打得啊,杨承吐了一口气:“算了,先进去看看那群活死人吧。”
未时一刻,营中传来集合的号角声。
虽然死气沉沉得很,但好歹都是一群受过训练的军人,虽说离有素差得很远,不过他们还是在三分钟内迅速的集合了起来,原因很简单,“纣王”的凶名实在太响亮。
小兵王二的七舅姥爷的小姑子的孙子的好朋友是大同边军的,据王二所说,当年大同边军集合时间越过了那么一眨眼的时间,周王杨承也不生气,微微一笑表示让他们双手双脚捆着大沙袋跑步的练习量翻了一个倍。
大同边军的训练原本就要比并州军的训练严苛很多,翻个倍得是多可怕的概念?
杨承站在营门前的一个土丘上,一手搭在手腕上,最终念念有词:“201、202……”
等数到216的时候,他睁开了眼睛,看到面前虽然死气沉沉,但排列还算整齐的队伍,满意的点点头,在他看来这支队伍还有救。
至于为什么搭脉搏,这个时代又没钟,他身边也没有沙漏,只能用脉搏来判断时间了,所幸他还记得脉搏平均一分钟能跳72下。
今个儿吹的是西北风,风沙大得很,杨承看着下面的人,一个气运丹田,开口说道:“你们还认得本帅么?”
他说的并不算太响,可清晰的钻入了所有人的耳中。
“认得。”零零散散有几个人回话。
杨承眉峰一聚,表情也不复之前的平和,声音也洪亮了很多:“本帅听不见!”
他的声音一洪亮,所有人就都感觉到鼓膜在疯狂的震动,震得让人头疼。
“认得!”这次的声音要响很多。
但是杨承还是不满意,在他看来,二十五万大军异口同声说一个词,是可以产生强大的震动,至少可以让他脚底下震动。
“本帅听不见!”
“认得!”
大地在震动,杨承这才满意,这么一大吼下来,士兵们脸上的死气也淡去了不少。
“好,这样的话,我们就还有的谈,不然以你们刚刚的样子,本帅就真的觉得这仗没法打了。“
杨承搓了搓手,开始了他的就职演说——没办法,他实在想不出除了打一个大胜仗之外能够振奋士气的办法,所以他就干了一件很老土的事,推心置腹。
因为他相信一件事,这群并州军对自己,从心底里就有一种敬畏,一种无条件的信任。
“朝堂里很多人都说本帅是常胜将军,是什么什么,反正总而言之在他们口中,本帅无所不能,但真的如此么?不是!本帅是人,是人就会有弱点,至于什么常胜将军,那更是无稽之谈!本帅这么多年来,只参与过两场战争,总共参加过的战役,不超过五场,前面三场是平陈,后面两场是五年前的突厥,但是本帅运气很好,这五场都胜了。这是运气,但运气本身就是实力的一种,所以本帅也算是一个有实力的人。前面的三场,本帅是率领雍州军打得,而后面两场,本帅是带领哪支军队打得,你们知道么?”
“并州!”
杨承点点头:“没错!本帅是带着并州军打得,本帅是带领你们打得!并州是天下精兵之地!记住,是天下!不是江北!你们的实力,应该是天下第一的!你们都知道大同边军,但是大同边军何尝不是并州军呢?
本帅进来的时候,感觉到的是一股死气,你们并非哀兵,因为哀兵必胜,那个时候的你们绝对赢不了任何人,可是你们刚才的表现,本帅觉得你们还有救。本帅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你们在害怕什么……一个月前的事情,本帅不想多说,但是我想说,即便是大同边军交给逆王,逆王也是赢不了的,这并非什么正不正统,什么大不大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自古以来就是如此,逆王他压根就没有那个带兵的能力,又蠢得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所以结果很明显,但是结果也很悲哀,他一个蠢笨如猪的人输了,连带着你们这些有能力的精兵也一起以为自己什么都不行,这太滑稽了!五年前,本帅在朔州,所见到的的并州军就和之前的差不多,甚至五年前的并州军要比现在的更差,但是我们还是赢了,我们赢了很多军队都赢不了的突厥!是我们!是并州军将都蓝的头割下来的!你们为什么觉得自己没用!为什么觉得自己一定会输?我们能赢突厥,那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又算是什么东西!”
一通歇斯底里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杨承能从很多人眼中看到重燃的斗志。
“你们知道,这次的目标是什么么?将高句丽打回去?对,但是也不对!这只是我们暂时的目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打进平壤城!五年前!我们在三堆城外割下了都蓝的头!而这次,我们要在平壤城割下贼子高元的头!你们能明白么!”
“明白!”
“这次一同参与的,有十万的扬州水军,并州、扬州,本帅都曾担任过总管一职,对着两只军队本帅也自认为了解,说实在的,本帅觉得……咱们这次人比扬州的多,到的也比扬州的早,高元里咱们也比较近,而且这次,本帅已经事先奏请了朝廷,大同边军也会出战,他们和你们一样,都是并州军,咱们的战力本就不比扬州弱,甚至要强很多,有了大同边军,是如虎添翼,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咱们都不能拿个头功,那本帅可真的是没脸回大兴了,所以,为了让小弟有这个脸回家,小弟就在这拜托各位大哥行行好,不把高句丽爆出翔来咱们绝对不罢休!”
“哦!”
===
听说这几天在查?都市类死了一批?突然觉得历史类真安全,至于小h文什么的……反正都和我没关系,我继续写,恩。
………………………………
第一二六章 抵达营州
长孙无忌这些将领到达玄州是五天后的事情了,这五天里高元并没有做什么,恩,至少他没再脑残的发起对营州的第二波攻击,他只是在对自己的大营进行一遍又一遍的加固。
而杨承他也没有做什么,长孙无忌一群发令官还没来,他这个外行就只需要做外行的事情就好了,比如说训练阵型是,虽说这些阵型未必能完全用得上,但是这也算是一个练习了,想来在战场上调度士兵的时候能够更加容易。
高句丽实际上是一个很麻烦的种族。
天朝是农耕民族,擅长的是攻城,而突厥是游牧民族,擅长的是野战,这基本是一个共识了,那么高句丽擅长什么?他们是农耕民族,依山筑城,垦田游猎,但同时他们这些年已经吸收了很多游牧民族,游牧在经济上也很重要,这样一来,在军事上他们就既有农耕民族的筑城攻防,又有游牧民族的骑射野战。
这样就有些麻烦了,你和他玩城防,他和你搞野战,你和他搞野战了,他又玩城防了……进能远攻;退能守城,这的确很麻烦。
这也就是为什么隋唐几个皇帝都要找高句丽麻烦的原因,五十万这样的军队还能打,等他们扩到了百万,那打依旧是能打,可胜败难论不说,国力消耗的更是可怕。
所以才需要大同边军,这群从地狱里爬出来的人的野战水平绝对足够让突厥都悲剧不已,况且——大同边军到达抵达的时间要比长孙无忌等人要晚上三天,最主要的原因并非送信花了多久,也并非他们人比较多,而是他们将那些大炮给推过来了,未必会用上,但是有这么几个大铁疙瘩放着,也算是镇军之宝了。
抵达营州的时候,是十二月初了,杨承这几天最喜欢干的事大概就是看天了,倒不是说天上开花或者有什么吸引人的东西,只是这位对天象稍微有那么一点研究的人想要从云朵的移动上看出几百里外海面上的情况。
历史上隋朝和高句丽打,输了,但是这并不完全是人的过错,周罗睺他带的水军在海面上遭遇了风浪,恩,就像几百年后元朝打霓虹时遇到了“神风”一样,死的那叫一片凄惨,没办法,主动进攻的人是别人,主动权掌握在别人手里,他们只能疯狂赶路,兵贵神速,谁还会在意天气适不适合出海。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杨承也和杨广说过,让他告诉宇文述,在出海之前先问清楚那些靠海吃饭的人,这个天气能不能够出海,若是不能够,那么只是水军不来,杨承觉得还是可以打,但若是这群水军经过了那种风浪拖着一个残部过来,那还不如不来呢,没半分战斗力还浪费粮食,说不定还会将他好不容易提起来的并州军士气打压下去——你看啊,天都不站在我们这边呢。
这种想法很正常,在这个时代更是无比正常。
仁寿四年十二月初二,行军大元帅杨承带着此次一同出征领兵的副元帅樊子盖,登上了营州城墙这位的治军风格和杨承差不多,都是相当严格的,而且——此次率军的将领基本都有一个属性,说的简单点就是皇汉,对于高句丽这些异族,他们一般都是好脸欠奉,这也算是他和杨广达成一致的地方,既然不需要讲仁义道德了,那么那些想着我泱泱大国的人也就不需要再参加到这次战争中,浪费粮食。
放下望远镜,杨承笑的很开心:“高句丽果然是我朝的大敌啊……摆的那么整齐。”
一旁的樊子盖也放下了望远镜,凝重道:“元帅所言甚是,不知元帅可有什么良策?”
杨承很光棍:“没有,本帅在等他们的良策呢。”
“他们的?”樊子盖一愣,“元帅是说高句丽?”
“当然,我军已到营州,高元不可能不知道,那你说高元会如何呢?是打还是不打?”
“若是要打的话,那应该在十多日前就继续攻打了,绝不会拖到我军增援之时,所以元帅您觉得——高元这是要降?”
杨承一脸笑容,眼中却一片冰凉:“高元必然要投降那么一次,这是肯定的。”
“那元帅,太子殿下此次可是要我们将高元带到大兴的啊。”
“本帅知道啊,所以呢?”杨承笑的不以为然。
樊子盖浓眉一皱:“若是高元他投降了,那么我们……”
“所以呢?”杨承脸上的笑容转为冷笑,他当然不是对樊子盖冷笑,他在对高元冷笑。
……
既然杨承进入了营州城,那么城头上的军旗自然要换了,这个变动很快就落入了不远处高句丽军的眼中。
“王上,营州城上的军旗已经换了。”
高元放下酒杯:“换成什么了?”
“杨。”
一旁的姜以式面露不安,问道:“除此之外可还有其他变动?”
“没有了。”
等到斥候下去,高元有些不解的看着姜以式:“将军为何如此不安?”
“隋的国姓乃是杨,姓杨的,能带这么多兵出征的,不过三人,一是隋国的太子杨广,二是杨广的弟弟杨承,三就是隋国的尚书左仆射杨素,而其中,杨承和杨素很不好对付,但若是说起最不好对付的,恐怕就是杨承了。”
“杨承……孤记得此人今年似乎还不到二十吧?为何将军会说他不好对付?”
“此人算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了,当年平陈,他率领仅仅五百人就夜袭采石,打开了陈国的门户,况且——他还是一个心狠手辣之辈,当年他率军击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