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活在新隋朝-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句丽可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喜欢火葬,而死者的衣物随身物品在汉人眼中都是不祥的东西,而且为了让死者能够在阴间使用一般都是一把火烧掉或者入葬,而高句丽却要把这些死者的东西分给参加葬礼的人,太奇葩了……
杨承觉得渊子丹的葬礼他还是别参加的比较好,虽然他是一个五讲四美三热爱忠于祖国忠于党的饱受前进教育摧残的好少年,但是在这方面,他觉得自己还是迷信一点比较好。
等到将这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初六了。
仁寿四年十二月初七,行军大元帅杨承率二十一万大军准备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而此时,行军副元帅宇文述也率领十万水军,抵达了高句丽。
===
一本追的书又被河蟹了,又是都市类的,我要淡定……
………………………………
第一三九章 攻下辽东
和历史相比,杨承这次渡过辽河要轻松容易得多,毕竟高元是主动出击,而不是固守国土被动防御,历史上高元在辽河附近驻扎了大量兵马,所以隋炀帝出征的时候想要过辽河,那就要造桥,可是他这边造着高句丽那边就毁着,过了好久才将桥给筑好。
当然啦,也可以说这是杨承他们自作死的原因,不然以结成冰河的辽河的坚硬度,就算不筑桥也可以轻松过去,但是比起战绩来说,这作死也可以忽视掉,至于历史上,那只能说是老天的原因了,辽河那年解冻的比较早……
过了辽河,第一站便是辽东城,历史上隋炀帝攻了五个月也没能攻下来的辽东城。
辽东城,是辽东的门户,也是辽东地区最为坚固的一座城池,只要攻下了这座城,基本上辽东就归入囊中了,前提是你攻下了,也要能守住。
攻陷辽东城要比想象中的困难一点,事实上成功从营州那里撤退的高句丽军在隔天的凌晨就已经经过了辽东城,而他们在城门下吃了一个闭门羹,最后得到了一个让他们几乎抓狂的消息,他们是唯一一支经过了辽东城的军队!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之前的几支部队,特别是高元所在的那支部队并没有成功撤离,因为按照计划,所有部队都要在辽东进行补给之后继续才会继续撤离的,高元不认得路没关系,军队里总有能认路的吧。
带着些许的惶恐,他们在辽东城等了许久,最后也没能等到姜以式,领军将领很快就意识到这是出事的节奏,立刻派了一名骑士快马加鞭赶回平壤,将这件事告诉朝廷,让朝廷赶紧拿出解决方案,不然的话过不久隋军就会兵临城下,与此同时从辽东城附近的安市城、新城等几个城中借来兵马,目的只有一个,死守辽东城,辽东城是辽东最重要的城池,杨承没理由绕过这里,也不敢绕过这里,万一后勤被他们切断了怎么办?
历史上隋炀帝在这方面吃过大亏,杨承他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是有一点他很清楚,他要尽量避开隋炀帝的那些错误。
辽东距离平壤有一段距离,绝对不是一天就能来回的,至少也要四天左右,而就在第三天,杨承的大军就将辽东城给团团围住。
虽然从其他城中借了不少兵马过来,可是辽东城内拼死也就只有六七万人,若不是有辽东城这座坚城,怕是分分钟就会被隋军给吃抹干净。
既然是攻城,那必然是需要攻城器械,辽东城并非那种土堆做的城,于是——云梯、井阑。
这两样高句丽人还比较熟悉,云梯和井阑一般来说是搭配出战的,云梯是近战武器,将云梯架在墙上,士兵就可以爬上城头和敌军肉搏,但是云梯却也容易被人推下,这个时候就要让敌人没有时间没有这个手去推云梯,那么就需要井阑。
井阑是远程武器,也就是移动箭楼,一般和城墙差不多高,弓箭手在井阑里就可以用箭去攻击城墙上的人,从而给那些正在爬云梯的人争取时间。
当然,原本应该还有冲撞车的,这是用来攻打城门的,城门一破,这座城差不多也就破了。
不过杨承这次并没有携带冲撞车,开玩笑,有了火炮,还要冲撞车做什么,容易坏效率还没火炮高,但是他一开始并没有使用火炮,毕竟城门一旦毁了想要重新修一个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杨承他也不可能在辽东城里驻扎多少人,一旦城门破了,他攻进去是容易,别人攻进来也容易啊,万一高句丽玩了一招釜底抽薪,派大军走远路把辽东城占了,那在高句丽作战的隋军不就要断粮了么。
所以说,如果可以,杨承是绝对不想要动用火炮的。
城头的激战继续,高句丽在这方面看来的确很耐艹,即便有着云梯和井阑的搭配,能够成功冲上墙头的人也不多,杨承的表情已经不怎么好了,他实在不想要在这个地方浪费兵力,更不希望攻打高句丽的头炮就是一发哑炮,所以下令让隋军撤回。
城头上的高句丽军这才松了一口气,他们之前为了抵抗隋军花了太多的力气,看到隋军撤离,他们幸福的几乎想要晕倒,但是接下来的事告诉他们,杨承并没有放弃。
一个怪模怪样的黑漆漆铁疙瘩出现在他们眼前,距离城墙约有二三十米远,城头上的高句丽兵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看到一个隋兵快速的离开铁疙瘩,随后双手捂耳趴在地上,此时他们已经知道事情不对劲了,但是却无力去反抗。
只听到一声巨响,巨响对于他们来说没什么,但是他们却感觉到了来自脚底下的颤抖。
辽东这座坚城正在颤抖?
虽然只是那么一会会时间,但城头上的人都已经吓傻了。
杨承手一挥,炮筒指向了城门。
“将军,城墙被打下来一块……”辽东城头上一个士兵不可置信的说道。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骚乱,一名将领凑过去一看,原本因为剧烈运动而通红的脸顿时变得惨白。
看到这样,城头上的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而看向那个黑漆漆的铁疙瘩的眼神也变了,他们明白这个东西指向城门是什么意思。
城门一旦破了,那这城基本也就没有守下去的必要了,城中不过六七万人,隋军是他们的三倍,若是城门一破,隋军进城,那么他们怎么可能还有活路可言?
唯一的办法,就是投降了。
但是这个投降又没有水分,那就只有他们心里自己知道。
杨承其实并不想要接受投降,他想要用一场屠杀来震慑高句丽,只可惜——不过接下来还有别的城,他还是有那个机会的。
但是对于那些投降的高句丽军,他并没有什么宽宏大量的意思,隋炀帝的教训他记得很清楚,所以一进城他就让隋军将高句丽军的武器铠甲全部没收,一旦有人反抗,格杀勿论。
理由很简单,你既然投降了,那就代表你放弃战斗了,既然放弃战斗了,你要武器和铠甲做什么?
所幸,并没有什么人反抗,对于下层士兵来说,那一炮实在让他们失去了战意,而对于那些将领来说——他们就是典型的不知足,想要功劳,但也要命,这种好事实在太少了。
当然,也有一些忠臣进行了反抗,不过在看到那个神情委顿的高句丽王后,他们所有人都傻眼了。
一个月前高元率军经过辽东时是那么的意气风发,而此时,若不是杨承说这是高元,他们估计根本就不会去看那个人一眼吧。
高句丽王都已经被俘虏,那接下来……实在难以想象。
杨承也是难以想象,辽东城收入囊中,但是接下来该怎么办?高句丽不曾受过圣人教化,没有什么仁义礼智信的概念啊,他突然觉得三十五万大军太少了,放多了,那接下来的战斗怎么办,放少了,那他前脚撤离,高句丽人后脚就造反怎么办,收了他们的武器又能如何,他难道能把城内城外的木头给全部砍掉带走,能把城内的铁器全部收掉?
那军队的行军速度得有多慢?
杨承很头疼,此时渊独乐出现了,带着渊子丹的旧部,给出了一个不错的建议。
“辽东城属于高句丽西部,而统治西部的西部大人这个职位一般都属于渊家……”
一听开头杨承就明白了,点点头:“如果你能让这些人真心实意的归属大隋,那孤也不会如何。”
“殿下仁慈,在下必当竭尽全力规劝他们。”渊独乐留下这句话便离开了。
虽然说是什么仁慈宽宏,但是杨承留给他的时间可不多,按照计划,攻下辽东城的第二天,大军便要继续启程。
当天晚上,渊独乐一脸疲惫的出现在了杨承面前,向他汇报了最终结果。
“一半以上的人并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剩下的那些……”
杨承揉了揉眉心,一半以上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剩下的那些就由孤来处理吧。”
“殿下您这是……”渊独乐很清楚杨承口中的处理是什么意思,和杨承相处时间不长,但是他很清楚杨承在这种事情上既没有什么精力,更不会有什么耐心。
杨承笑的很轻松:“大隋不需要不忠心的人,他们既然不愿意归顺,那就去死好了。”
===
查了一下地图和史料,窝巢高句丽在隋朝的时候已经把国都迁到了长安城(此长安非彼长安),亏我还一直觉得都城是平壤呢,然后长安平壤到底在哪里,到底是不是一个地方,各有各的说法,我现在也囧了,那么书里就按照我的脑补吧,长安是长安,平壤是平壤,你们不用在意这些细节。
………………………………
第一四零章 跨过鸭绿江
就像渊独乐知道的那样,杨承既不会在这上面花什么精力,他更没有这个耐心。
杨承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很难定论,因为杨承本人也不知道他到底算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还是源自于很早以前他所想的一个问题,他之所以给予乞丐钱财,给予那些动物关爱,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是发自真心的喜爱或者同情,还只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加像一个正常人?
这个问题放到现在也同样适用,他这般包容着陈宁蕊,这般溺爱他的儿子——这到底发自内心的爱,还仅仅只是做一个样子?
他是真的不清楚。
不过现在不是研究杨承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的时候。
那些人很快就被带出了城外,在完全不明白什么情况的状态下,他们被坑杀了。
不明白情况是很正常的,他们当中也有不少人接触过汉学,也知道以一般中原人的做法,对待俘虏应该也许大概可能不会那么残忍——只可惜杨承他不是一般中原人,顺者昌逆者亡才是他的战场准则。
执行者是大同边军,虽说是坑杀,但并非所有人都是被杀了后扔进坑里的,还有一部分人是被活埋进去的。
忠诚是要代价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上官政那般有极好的人品能够脱险,并且因为那忠诚步步高升。
那些归顺隋军的人就站在城头看着曾经的同胞消失在泥土中,他们面无土色,生怕杨承把他们也活埋了。
不过此时渊独乐出来安抚他们了,表示只要归顺了隋朝,那就是隋人,隋军是不会对自己人用这种手段的。
这才让他们放了心,在他们看来,渊独乐的话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殿下,执行完毕。”
听完王蛇的报告,杨承点点头:“知道了。”
过了一会,杨承扯了扯嘴巴,他似乎是想要笑的,但是他的表情却又像是在哭,声音也很是嘶哑:“你说,后人会怎么评论今天孤的行为呢?是说孤杀伐果断是民族英雄,还是说孤暴虐无道残忍丧失?”
王蛇愣了一会,刚想要回答,可杨承却已经回答自己了:“罢了,功过原本就是后人评说的,孤哪怕有多么的高大全,他们若是想要泼脏水,那也总是能泼,说到底,孤眼睛一闭,他们怎么说孤管孤毛事,你下去吧。”
“是。”
……
虽说有渊独乐的安抚,但一下子两万人被杀掉,还是有不少人心中不安的,不过杨承的做法也很光棍,他就留下了一百人驻扎在辽东城,其余人全部撤出准备继续进攻。
他的意思也很简单,一百人,给了那些高句丽人可以说是充分信任了,若是他们还想要作死,他杨承他也可以奉陪,隋朝家大业大,这方面还是能够奉陪一个来回的。
辽东城收入囊中,附近的几个城也相继陷落,当然这个陷落并非杨承又发动大军前去攻打,而是让那些归顺的高句丽官员去劝说,那些城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兵马,又听说了杨承俘虏了高元,渊家的“渊子丹”也已经归顺隋军,还听说了那些没归顺的人的下场,于是他们就无节操的投降了。
这也幸亏活捉了高元,不然他们也绝对不会这般容易的归顺。
初八,杨承率领大军前往泊汋城,泊汋城也算是辽东和朝鲜半岛的分割点,因为鸭绿江就经过泊汋城。
这下真的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了。
攻下泊汋城那就真的是不费吹灰之力了,现在的泊汋城还是一座土城,和辽东城完全不能比,对于这座土城,大炮都不能用,因为一用那城墙估计就全塌了。
当然,前提是你想要保住这座城。
到了泊汋城,基本上就属于高句丽中部,换而言之到这里,渊家的影响力就不像之前那般的大了,所以说到这里,讲道理就是没有用的了。
只能用铁和血才能证明一切。
杨承手一挥,火炮不要钱般的连续发射了——五分钟。
好吧,实际上呢,起炮筒,放火药放炮弹这一系列动作至少要一分钟,而你火炮发射出去,你还不能立刻就继续发射,不然炮膛过热爆炸怎么办?
不过杨承这次不止带了一架火炮,二十架火炮一字排开,二十个炮弹攻向泊汋城——什么叫历史的尘埃?这就是了。
面对隋军这般可怕的攻击,城中的高句丽人为了避免变成历史的尘埃,很快就选择了投降,离开泊汋城的时候,杨承留下了五千人,而当时整座泊汋城才不过四千人,没办法,辽东地区的后勤就算出了问题,那修复起来也比较快,而在高句丽这里后勤出了问题,那真的是要叫天天不灵了。
攻下了泊汋城之后,杨承却没有一鼓作气继续往前冲,至少他没有,他选择了临时脱队,让樊子盖带着兵马继续前进,嘱咐了他几个要点后,就让他自由发挥了,而杨承自己则是带着一百人前往了——恩,鸭绿江的源头。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长白山。
之所以要去那里,大概还是因为一种虚荣作祟吧。
倒不是说登到山顶会多么光荣,他也不是因为这种事情,他的身后是几个大同边军,而这几个大同边军正抬着两样被红绸布盖着的东西,因为下着大雪,所以花了近一天时间才登上了主峰白云峰的峰顶。
杨承哈了一口气,查看了一下白云峰的景象,身后的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不过他没有,因为穿越之前,他曾经登过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也还是很实在的。
杨承转了几圈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地方:“就这儿吧。”
一个时辰后,白云峰顶端的山壁上被嵌进了一块匾额,匾额上白云峰这三个字。
这倒没什么,不过这三个大字的旁边,还有一列小字。
仁寿四年杨广
杨承看着匾额,满意的点点头。
这也算是一种悲剧吧,杨承对于后世棒子的长白山是咱们的思密达,西施是咱们的思密达这种说法,很不高兴,嘛,其实已经不是很不高兴的事情了,他甚至有撕了那群人的心思。
这块匾额也算是一个证据吧,虽然以棒子的无耻他们可能对这种事熟视无睹,不过并不是所有人眼睛都瞎了的啊,若是千百年后棒子还存在,还是那么无耻,如果他们想要用长白山来申遗,那他们先得将这行字给抹去,当然——他们也可以说杨广是他们家的。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只能摆脱杨广在地底下温柔的注视他们了。
嵌入了匾额之后,杨承很快就下山了,他没有在山顶上过夜的打算,也不准备在这里看日出。
上山容易下山难,如今又是冬天,天黑的早,所以没多久他们就只能举着火把了,几个士兵神色警惕,深怕山上有什么野兽出来袭击。
杨承倒是不以为然,现在可是冬天,动物都是要冬眠的。
但是他却忘记了一件事,有些动物是不需要冬眠的……
===
不要在意速度这个细节……
………………………………
第一四一章 萨水前平壤下
杨承他们下山自然不是原路返回的了,而是准备直接越过长白山山脉抵达高句丽,在和樊子盖他们会合。
长白山上有很多珍稀动物,当然,这个时候它们还没像后世那般只能用百或者十来做统计单位。
到了晚上,野兽们就要出来觅食了。
而杨承他们很不幸的——撞上了一只。
杨承就听到身后一阵惊呼,慌忙回头就看到火光簇簇,照亮了周围,一只白虎张牙舞爪,不断的咆哮。
所幸遇到的是老虎,要是遇到狮子那杨承估计就得悲剧了,想到这里他不禁看了一眼身旁的李元霸,也不知道这位能不能妖孽到把一群狮子毙掉的境界。
蓦地,杨承想起了一个问题。
长白山里面有老虎他知道,老虎不冬眠,他也想起来了,可是长白山里的老虎不应该是东北虎么?面前这只老虎却是通体雪白,若不是有阴影还有它身上的淡淡条纹,那杨承估计会把它和雪看为一体吧。
没错,这已经不是一只白虎了,白虎虽然白,但是它身上的条纹还是很清晰的,而这只身上的条纹淡的几乎要看不见。
这个时代又没什么褪色剂,就算有也没听说过老虎也能给自己褪色的实例啊。
想到这里,杨承的心通通直跳——这是一头雪虎!
但这样问题也很快就来了,雪虎那是孟加拉虎变异出来的白虎的进化版,孟加拉距离长白山那真的是一个南边一个北边,这老虎若真的是孟加拉虎那得跋涉多远才能到这里啊?
还是说,孟加拉虎其实是东北虎迁徙过去的?
正在纠结呢,一声凄凉的嘶吼将他从思考海洋中拉了过来。
回过神时,面前原本雪白的老虎已经布满了鲜血。
见到此景杨承不禁勃然大怒:“谁让你们开枪的!?”
不过话音刚落杨承就冷静下来了,他也能够理解这是为什么,这老虎看上去攻击性太高,就算不杀它,它估计也会先扑过来吧。
“罢了罢了……”杨承挥挥手,看到老虎的肚子颤动了几下,一声凄然的哀啸后便不动了。
杨承无视了身旁人的阻挡,上前摸着老虎的身体,感觉到尸体渐渐发凉,他叹了一口气:“将它好好埋葬了吧。”
“是。”
几个人抬起虎尸便要下山,李元霸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杨承问道:“元霸,怎么了?”
李元霸手一指:“那里有东西。”
“东西?什么东西?”接过一支火把,杨承就向李元霸指的地方走去,发现那是一个小土包,具体来说,那应该是一个洞穴,虎穴。
杨承的心跳得更快了,他突然明白那只老虎为什么会没事找事的跳出来对他们咆哮了。
快步上前,火光照亮了不算太深的洞穴,证实了杨承的猜测。
洞穴里一只毛还有些稀稀拉拉的小白虎正在睡觉,杨承叹了一口气,回头看了一眼虎尸,伸手将小老虎抱进了怀里,大概是感觉到了热量,小老虎很自然的往他的怀里蹭了蹭,抚摸着软软的虎毛:“走吧。”
……
原本杨承走的还是优哉游哉的,不过有了一只小老虎,他生怕这看上去比一只猫还较弱的百兽之王会被饿死,所以急着下山给他找奶源。
再想找只老虎自然是不可能的,而豹子这种野兽估计长白山里压根就没有,记得穿越前似乎曾经听说过因为母虎奶源不足,于是让狗或者羊来当奶妈的新闻,所以一下山杨承就派人去寻了一只羊奶妈回来。
第一天的喂奶还算顺利,在有些简陋的马车里,小老虎无意识的吸着羊的奶。头,过了一会它喝饱了,看到小老虎停止了动作,李元霸也松开了对羊的禁锢。
杨承将小老虎抱在怀里,突然听到亲兵的禀报:“殿下,我们已经赶上大军了。”
小半个时辰后,杨承出现在了樊子盖等人的面前,看到几天不见杨承怀里就出现了一只小白虎,几个将领的表情都有些古怪,但是他们也知道现在不是纠结着老虎的时候。
稍作了休整,第二天杨承带着几名将领就登到了高处,他们要观察敌情。
如果用望远镜的话,可以看到不远处有一条很宽的河流。
而过了那条河流,就是高句丽的国都平壤城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