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野心家-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仅仅从目前这些资料来看,贾家老宅这些族人,贪墨府里的金钱,已成定局。
他现在琢磨的事情,就是将来如何追回这笔钱的。
剩下的时间,就用来研究荣国公留下的那些资料,规划将来如何开发贾家营这块地方。
开垦土地,在技术和资金方面是难度最小的。照理应该首先进行。
但是有一个硬件要求,让贾瑞暂时放弃了这个打算。
原因其实也简单,就是没有那么多的劳动力。
他的替代方案,就是先造船。
一艘长三十米左右的大船,造价在六七千两银子区间。
虽然他现在还一下子拿不出这些银子,但是造船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些钱也不用一下子全都投入,可以分批投入。
这样一来,他的扑克生意利润,就可以支撑起来造船的费用。
现在朝廷虽然仍然实行海禁政策,但是这个政策实际上已经失败。
沿海地区的商贸活动十分活跃,地方官府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不少官员,都暗中参与。
所谓的倭寇,除了一些是真的倭寇之外,其实很多都是一些江南大商人雇佣的的东瀛武士、浪人,主要从事走私活动。
大部分海盗,也是亦商亦盗,有机会就抢一把,没机会就做走私生意。
茶叶、瓷器、丝织品、生丝等大量外流,换来白花花的银子,这就是江南沿海商贸的基本生态。
有无数人在其中发了大财,贾瑞可不想错过这场盛宴。
造船不仅仅可以用来做生意,可以出售,还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首先是可以造就一支工匠队伍,不断地扩大造船能力。
其次,可以锻炼出一支水手队伍。
不久的将来,必将天下大乱。这里靠近长江,建立一支水师,几乎是必然的的选择。
船和水手,就是水师的前提条件。
贾瑞正在船厂的小楼里面琢磨这些事情,贾琣来了。
“瑞兄弟,工匠找到了。”
贾琣这里虽然也能造船,但是只会建造小船,最大的船也不过两丈来长。
所以贾瑞就叫他留意找一些具有建造大船经验的工匠。
“在哪里找到的?”
“望云县,我家工匠的一个亲戚,叫做冯明路的,是个老工匠。带着十来个徒弟,前些年叫占城那边给请去造船。”
“那里天气炎热,有些水土不服,原来说好了在那里干三年。期满后就回到了望云县老家。如今若是请他,他愿意带着十来个徒弟一起过来。”
“好啊,他家在什么地方,明日我就去请他。”
“这个也不用着急,他的父亲上个月去世了,如今在家守孝,要再过两个月才能出来。”
“就怕他将来到了别的地方去,这样的人可不太好找。”
“如今建造大船的很少,他只愿意建造大船。有请他建造小船的,他都推辞了。此人极重承诺,既然答应到这里来,就不会悔改。”
“那也过去一下,跟他定下来才好。等我回金陵的时候,就顺便去拜访他一下。”
这个造船技师,责任重大,是个非常关键的人物。
他的从业经验,技术水平,他徒弟的水平,他们的报酬和待遇,将来造船的流程,资金预算,物料准备等很多问题,都需要提前敲定。
这样重大的事情,光凭着中间人传话,隔空谈判,未免有些太儿戏。
“如此也好,让他见到咱们的诚意,就更加稳妥了。”
说好了冯明路的事情,贾瑞就谈起了卫所的事儿。
贾家卫虽然叫“卫”,但在建制上,其实是个千户所。
原来的兵员定额是1120人。
贾瑞的远期目标,就是把这个千户所给恢复起来。
只有这样,将来建设军队或者水师,才名正言顺,才是合法的武装。
否则的话,你建立一支军队想干什么?是不是要造反啊?
没等你翅膀硬起来,朝廷就先把你给灭了。
“琣二哥,咱们这个千户所,上面归谁管?是归苏省指挥使司管辖么?”
“嘿嘿,咱们这个千户所,跟别的卫所不太一样,有些特别。”
“哦?特别在何处?”
“从卫所这面来说,本来应该归苏省都指挥使司管辖。但是当初的军户,大多是荣国公的亲兵和俘虏,这里又是船厂,加上又是荣国公,所以都指挥使司也不愿意管。”
也是啊,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是正二品,荣国公正一品,他怎么会愿意管这事儿呢。
“造船归工部管,那就是工部管这事儿喽。”
“说工部管也行,但是工部说,这是建造战船,他们管不着,应该归五军都督府管辖。”
五军都督府,就是管理全国各地卫所的,工部把球又踢给了军方。
都指挥使司就是五军都督府的下属衙门,叫它管,其实就跟叫都指挥使司管是一个意思。
“那就归五军都督府管喽。”
“你听我说啊,五军都督府也不愿意管,就说战船是水师的事儿,应该归水师管。”
“水师那边儿是什么意思?”
“水师说我们只管用船,也不管造船,况且这里还制造火炮,他们也管不着,应该归将作监管辖。”
“将作监只是正四品衙门,哪里愿意管荣国公,于是就说咱们是卫所,还是应该归五军都督府管。”
“五军都督府也不愿意管,最后就推到内阁去了,说是叫内阁直管。”
“内阁的大学士们说,一个千户所还叫我们来管,那我们一天还用不用干别的事儿啦?”
似乎也有道理啊,这些人扯起皮来,都有一套。
“那最后到底谁管啊?”
“这不就扯不明白了么,于是就闹到太祖那里去了。太祖也头疼,最后就说,你们谁也别管了,就叫荣国公自个管自个儿吧。”
“所以,咱们这个千户所,一直就是没人管,都是自个儿管自个儿。”
嘿,还能有这种操作。
不过,这是天大的好事儿,以后老子就自个儿管自个儿,哪个衙门也不尿它。
这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规矩,我倒是要看看,谁敢来管老子?
………………………………
第65章 哄皇上高兴
八月三十,贾瑞和胡杏山回到了金陵。
第二天就是发榜的日子,刚到辰时,两人就来到贡院门前。
巨大的牌坊前面,已经聚集了很多人。都在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乡试通过,就是举人。
举人就有资格被称为老爷,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官场。在社会阶层上,一下子就提高了一个档次,前途看好。
“来了,来了,出来了。”
“啊,终于来了,老天保佑,千万叫我榜上有名啊。”
人群立刻骚动起来。
一队兵丁出来,几个人扯着一张巨大的榜单,另一个人拿着刷子和浆糊,终于把榜单贴到了墙上。
“第一名解元,马福山。”
“马福山在么?谁是马福山?”
就有人纷纷打听。
“马福山,马福山,醒醒,你没事儿吧。你中了第一名解元。”
就见一个人倒在地上,旁边两个人正在使劲儿摇晃他。
原来这个马福山高兴过度,竟然晕了过去。
“哈哈哈……,我也中了,第六名。”
胡杏山一下子跳了起来,落地的时候,踩在贾瑞的脚上。
“兄弟啊,中了固然好,但你也别踩我脚啊,很疼的。”
“嘿嘿,瑞兄弟,这不是高兴么。你呢?快看看你中没中?”
“你都能中,我若是不中,岂不是要去跳江?第十二名。”
“嘿,第十二名,贾瑞,还真的中了啊?好,同喜同乐。”
两人正说着,陈文祥挤了过来。
“二位,恭喜恭喜,都中了,好。快回客栈去吧,一会儿报喜人就去了,找不着咱们,拿不着赏钱,心里怕是要骂人了。”
“老先生,难道你也中了?”
“嘿嘿,你们看看,第二十二名,陈文祥,正是鄙人。”
贾瑞一看,还真是二十二名。
两个二,这个老家伙可真是够二的。
他说自己这回一定能中,还真就没吹牛。
再看看胡杏山,贾瑞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这两个家伙,似乎都作弊了,我怎么就跟这么两个败类交上了朋友啊。
再看看落榜考生那沮丧的样子,有的人甚至嚎啕大哭,贾瑞的心情不禁有些复杂。
唉,有人欢乐有人愁,有人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个世道啊。
三人往回走的时候,见贾瑞闷闷不乐,陈文祥给胡杏山递了个眼神儿。
胡杏山拍拍贾瑞的肩膀。
“瑞兄弟,不用替别人伤感。我承认,自己做了些手脚。但是,。我不做手脚,别人也会做手脚。该不能上榜的,还是不能上榜。”
“胡兄不必解释,我不是为了此事。”
“那就好,那就好。瑞兄弟这么想,我就放心了。”
胡杏山心里其实很在意的,他担心贾瑞会因此瞧不起自己。
“瑞小友,这回就等着明年到京师会和啦,到时候咱们几个一起考进士去。”
陈文祥说道。
“你真的要去考?”
“那是当然,明年就是皇上的四十大寿,我这个九十八岁的老寿星参加会试,你说皇上能不高兴么?”
“是啊,皇上肯定高兴,那就……。咦?不对啊,你不是八十八岁么?怎么明年就九十八岁啦?”
一年就长了十岁,是我的记忆力不好,还是你的算术不好?
“你小点声。”
陈文祥把贾瑞和胡杏山拉到一边儿,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天祥,你是不是觉得。我这回作弊了?”
难道不是么?
你帮着别人作弊一辈子,这回就能金盆洗手学好啦?
“实话告诉你们,这回我还真就一点儿也没作弊。要说作弊,也是他们作弊。不管是否作弊,我这回都一定会中举,明白了么?”
你绕口令呢。
“不明白。”
“好吧,我就告诉你们实情。我的岁数,是他们给改的,他们需要一个人瑞。你们知道我的表字是什么吗?寿彭,寿比彭祖。明白了么?”
这回贾瑞明白了。
明年是皇上四十大寿,皇上的生日又在会试那几天。
这次的主考官徐道忠就和其他考官商量,把陈文祥的岁数改成九十八岁。
他的字又是寿彭,这就是个祥瑞。
所以,这一回即使不作弊,陈文祥也中定了。
不仅如此,明年到京城赶考的时候,应天府不仅给他出盘缠钱,还格外给他一百两银子奖励。
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哄皇上高兴。
竟然还有这种操作,我也真是服了。
回到客栈的时候,这里已经热闹起来。
中举的自然非常高兴,在一起嘻嘻哈哈的互相庆祝。
落第的人,已经开始收拾行李,离开金陵回家。
看着眼前的众生相,贾瑞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唉,算了,别人的事儿咱也管不着,还是管好自己吧。
不管怎么样,自己这回中举,回去也可以交代了。对于自己今后也有很大的好处。
没一会儿,锣声响起,报喜人来了。
贾瑞、胡杏山、陈文祥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一人打赏了九百文钱。
“来,吃酒,好好庆贺一下。”
胡杏山已经准备好了酒菜,早晨也没有吃饭,就等着这一刻。
胡杏山拉着贾瑞和陈文祥,就一起吃酒。
更有一些中举的举子,则第一时间跑到秦淮河去,找歌妓庆祝去了。
金陵也有一条宁荣街。
宁荣街的中部,是两座巨大的宅邸。东边的是宁国府,西边的是荣国府。
宁荣二府占据了整个宁荣街的一半。
两座府邸的周围,就是贾家留在金陵的十二房。
在宁荣街的最东边,也有一座大宅子。
虽然没有宁荣二府那样的规模和气势,但是也足够壮观。
宅子是去年建成入住的,这里比那两座老宅子多了不少人气。
此时,贾放和贾攸正在宅子里面喝茶。
贾放和贾攸,分别是第一代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的堂兄弟的嫡传后代。
望江县贾家营的贾湖,是贾演和贾源的庶弟,从血缘关系上来说,贾湖要比他们的两个堂兄弟近一些。
但贾湖是庶出,两个堂兄弟是嫡出,所以在荣宁二府的眼里,贾放和贾攸的地位,比贾琣三兄弟还要高一些。
也正是因为如此,两府北迁之后,留在金陵的产业,就交给了贾放和贾攸这两支人来打理。
贾放和贾攸正在闲聊,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锣鼓声。
两人出来一看,就见一队报喜人过来。
“贵府老爷贾瑞高中丙子年应天府乡试举人第一十二名。报喜人王桥。”
随即一张喜报就贴到了墙上。
贾放和贾攸愣了一阵,随即醒悟过来。
“原来家瑞中了。”
“是啊,没想到还真的叫他中了。”
“唉,来人,赏。”
这个报喜人王桥,也是个有心眼儿的人,在客栈那里报喜之后,就又到这里报了一回,目的就是多讨一份儿赏钱。
不管愿意不愿意,此时这么多人在场,贾瑞又是贾家人,两人也就只好硬着头皮打赏。
“唉,这个贾瑞,架子倒是不小,在金陵呆了这么久,也没说到这里来一趟,看来是没把咱们放在眼里啊。”
贾放说道。
“贾琏不是说了么,这个贾瑞很难缠。林如海的后事,就是他一手操纵的。如今怎么办?咱们是否出面?”
贾攸感觉有些棘手。
“贾雨村不是送来了鹿鸣宴的请柬么,明日参加鹿鸣宴,自然就见到了。哼,我倒是要看看,这个贾瑞到底是何方神圣!”
………………………………
第66章 鹿鸣宴
鹿鸣宴,是当地官府为新科举人举行的宴会,就在贡院举行。
参加宴会的,除了新科举人,还有本次考试的考官、地方主要官员、富商大儒等名流。
鹿鸣宴的宗旨,一是庆祝新科举人中第,而二是励志,三是为新科举人会试壮行。
除了这几样,其实一些隐性的东西,更为重要。
按照惯例,这次的考官,就是新科举人的座师,就有了师生之谊。这是一辈子的名分。
对于座师来说,有了新的门生。这些门生今后都对他执以师礼。
对于新科举人来说,在某种层度上,座师就是他们的靠山和门路。
之所以叫做鹿鸣宴,典出《诗经•鹿鸣》。
“鹿鸣呦呦,食野之苹”,意思是鹿发现了鲜美的野草,就呦呦叫着,招呼自己的同伴儿们来一起吃。
在文人看来,这是一种美德,有了好东西,愿意跟同伴儿们分享,而不是吃独食儿。
所以,就以了新科举子们互相照顾之意。
从这两个方面来讲,贾瑞觉得,这个鹿鸣宴,颇有些拉帮结伙大会的感觉。
举子们到齐,主考官徐道忠在众人的陪同下进场。举子们全体起立,大伙儿一块吟诵《鹿鸣》。
鹿鸣宴由应天府知府贾雨村主持,致了欢迎词之后,由徐道忠致庆祝词。
然后是新科举人代表解元马福山讲话,表示对于皇上和老师的感激之情,决心为朝廷效力,替百姓谋福云云,都是一些套路话。
讲话结束,就正式开宴。
既然是鹿鸣宴,就少不了鹿肉,这是一道主菜,鸡鸭鱼肉也都齐全,十分丰盛。
开始的时候,举子们还都比较拘谨。徐道忠和贾雨村等人提了几杯之后,酒劲儿上来,大伙儿就渐渐放开,气氛热闹起来。
话多了,喝的也冲了。
就有一些人大呼小叫,拼起酒来,更有一些人开始挨个桌子游走走,互相留下姓名、地址,便于以后联系。
贾瑞和胡杏山、陈文祥喝得正起劲儿,宋师爷过来。
“天祥,主翁请你过去一下,跟两位族人聚一下。”
贾雨村本来以为今天贾瑞会主动去找他,这既是礼貌,也好顺便对他表达一下感激之情,让他能在别人面前显摆一下自己跟贾府的关系。
但是贾瑞根本就不理这茬儿,心里恼火儿之余,只好主动来找贾瑞。
人家来找了,再不过去就不太好,贾瑞就做出高兴的样子过去。
“拜见知府大人,此前为了避嫌,一直没敢拜访大人,还请大人原谅。”
“天祥不必客气,都是自家人。举贤不避亲,天祥这次的卷子,我也看了,能够中举,确实当之无愧。”
贾雨村这话,有些意味深长。
他说举贤不避亲,就是暗示贾瑞,你这次能中,我是出了力的。
后面说的看了贾瑞的卷子,别人听了以为是客气话,但是贾雨村说的确实是实话。
以贾瑞的水平,只要不是故意打压他,确实应该中举。
贾瑞是什么人,贾雨村的意思他自然明白。
不过他也没拿这当回事儿,反正我一没作弊,二没求你,既不怕你抓什么把柄,也不欠你人情。
“不过,天祥文章尚可,诗词功夫上,却欠些火候。今后还要用功啊。”
贾雨村被贾政视为座上客,贾政把他作为励志典型,经常拿他给贾府子弟做榜样。
每次贾雨村到贾府去,贾政都要把宝玉和贾环叫去,接受贾雨村的指点。
这回贾瑞没拿他当回事儿,心里恼火,就顺便打击贾瑞一下。
诗词文章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况且考试中做的那种制式诗词,哪里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全部本事?
但是他这样说了,贾瑞此时也确实无法反驳。
贾雨村你个王八蛋,在这里等着我呢,等一会儿诗文会的时候,看我怎么打你的脸。
“对了,这两位天祥是否认识?”
贾雨村敲打了贾瑞,就放过此事,指着贾放和贾攸道。
“哎哟,恕我眼拙,还真就未曾见过,敢问……。”
“哈哈哈……,这才叫一家人不识一家呢。这位是贾放,这位是贾攸。是咱们府里留在金陵老宅十二房的人。京城两府在这里的产业,就是他们在掌管,按辈分来说,他们还是你的叔辈呢。”
“哎哟,这可失礼了,见过二位叔叔,以前不认识叔叔,失礼之处,还请涵涵。”
贾瑞站起来,以晚辈的身份见礼。
这两人虽然没见过面,但是名字却是知道的,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将成为他的主要对手。
但是现在还没到翻脸的时候,场面上的礼节还是要讲的。
“贤侄不用多礼,快快坐下,咱们是一家人,今日正好在一起好好喝上几杯。恭喜贤侄高中举人。”
贾放客气道。
“是啊,贤侄难得到金陵来一趟,这边事了,一定到老宅去看看。”
贾攸说道。
嘿嘿,我自然要去的,只是还没到时候。
“自然要走一趟的,不过还要到苏州去,先把姑老爷家的林姑娘接过来,到时候一起过去。”
“也好,我们就在家里等着了。都到了这里,你们若是不去住上一段时日,老祖宗知道了,还以为我们怠慢了呢。”
几个人在一起说了一会儿话,喝了两杯酒,贾雨村站了起来。
“你们几个多聊一会儿,我要去主持诗文会了。”
所谓的诗文会,是鹿鸣宴上的一个固定节目。
大伙儿都是举人,今天考上了,每个人就作一首诗词文章,即是彰显个人才华,也是助兴。
“大人只管去忙,不用管我们,我也等待多时了。”
“哦?莫非天祥已经有了佳作?”
贾雨村问道。
“不敢说流传千古,今日力压群芳,还是不难的。”
贾雨村略微一愣,随即恢复。
“好,那我就等着天祥的大作。若是真的如此,也给我贾家脸上添彩。”
贾雨村回到主位,跟徐道忠低声说了几句,就宣布诗文会开始。
一边早已经背好了笔墨纸砚,举子们其实也有准备,就过去写了起来。
现在也不是考试,任凭自由发挥,于是有的写诗,有的写词。有的写赋,有的写文,还有的画画,各显其能,力争把自己最拿手的一面展示出来。
贾瑞诗词功夫一般,前世又是个理工男,要想一鸣惊人,其实很难。
但是他有穿越者的杀手锏——抄,现在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刻。
贾雨村,这回就憋个大招儿,放个卫星,把你的眼珠子惊得掉在地上。
贾瑞略一思索,提笔就写下了——抄下了纳兰性德的《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