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人归-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多福的精神有些萎靡,现在到了晌午也全无食欲,搬了一把摇椅躺在山坡夹道处,被山林飞舞的清风一拂,倒是舒坦许多。
小梅倒出了两粒仁丹给宋多福服用,宋多福摆摆手,这些丸药能不吃还是不要吃的好。
店家娘子举了一张小桌几儿过来。一碟子南瓜子,一碟子黄杏,一碟子用醋浸泡过的黄瓜,一碟子用糖腌制过的酸梅。她也不往人家精贵的夫人面前凑,就把小桌几儿搁在小梅的手边。
他们这行当就是要有眼力劲儿。这位夫人衣着宽松,大腹便便,看着就是有孕在身的样子,就准备了这几样小食。
宋多福眼儿瞄过来。小梅就拉开装铜钱的袋子,抓了两把铜钱给店家娘子。
店家娘子兜着铜钱冲着小梅哑声点头哈腰的称谢,默默的退下了。
宋多福闭上了眼睛打哈欠道:“让护卫们吃好喝好,你也去用一点儿,我眯会儿。”
小梅蘸着卤肉汁吃了一个馒头,拿了一张矮凳坐在宋多福的脚下赶蚊虫,外头的人都知道宋多福困觉了,皆放轻了动作,直到另一对车马人员过来,马蹄纷踏,宋多福才被搅醒过来。
真是冤家路窄,或者说是狭路相逢,来着乃是许敏。
许敏在前年年底嫁了景王妃副仪卫正贾甫,去年除夕夜生下一个女儿。而今许敏也是往京城去,抱了蠕着嘴的女儿,也是从牛车上下来。
孩子蠕着嘴是要吃奶呢。许敏是片刻也等不得,扭头就朝后喊道:“曾嫂,曾嫂!”
曾嫂是奶娘。小丫头挑嘴,脾胃又弱,奶妈子换到第三个,就这个曾嫂能服侍得下来。曾嫂忙下了马车,揽过姐儿喂奶去了。
见惯了南北来客的店家娘子,见着这位夫人精致细白的容颜,婀娜曼妙的身姿,都要暗暗称赞一回,然后就暗愁了。
许敏母女俩儿的排场是很大的,一个给贾甫做了通房丫鬟的茜儿,一个奶娘,一个厨娘,两个保姆,两个小丫鬟两个使唤婆子,及十来个车夫护卫,这就有二十号人了,加上宋多福这一波人。小小的食肆就摆了四张桌子,宋多福的人已经占了两桌,都没有这么多的位置落坐。
程贾两边护卫对护卫,程家的护卫人少却是精悍,裹了粗布的剑鞘摆放在桌子上,一看就是不好惹的,也是有身份的。
宋多福既然醒了,就从屋后的夹道走出来看看这个场面。
迎面两个人对了个正脸。
眉眼如画的许敏一个闪神,就扯唇巧笑,道:“原来是宋姑娘!”
经过了三年,彼此都嫁为了人妇,许敏偏要把记忆停留在寄居在宣国公府的时刻。
宋多福骤然见到了许敏是心慌的。如今的她睡眼朦胧,粉黛不扫,和许敏站在一起,实在是被比下去了。但是转而一想,许敏俏丽婉约的柔美之态,那确实给她带来过巨大的危机,现在已经是时过境迁了,宋多福便也就一笑置之,道:“是贾夫人呐!”
两人的丈夫都是隶属仪卫司的武官,要说这些年毫无联系,还是知道彼此境遇的。现在景王襄王争储之势已经处在了白热化,两边的人马都紧紧的上了弦。
宋多福和许敏擦肩而过,把客套都省了。
“二奶奶,用点饭吧。”
近身服侍的差事都不用食肆的人。小梅从灶上端了饭菜过来。一盆清炖全鸡,一盘香煎小鱼,一个炒萝卜,一个炒芋丝和一晚米饭。设在路边的小食肆就那么几样食材。小梅等都是馒头配卤肉,填个饱。
宋多福拿起筷子就夹了一只鸡腿。她要慢慢的用饭,好好的吃饭。许敏那么大一个活人戳着,对她全无影响,她的胃口好得很。
许敏这一边就更加讲究了,都不用食肆的人,就借个灶儿。一个厨娘和两个婆子下去整治许敏的饭菜。还有奶娘曾嫂,她奶着姐儿,吃食都是单做的。
曾嫂奶过了孩子,将孩子抱过来。
许敏笑声甜美,嘴上叫着囡囡,囡囡,拿了一个彩绘的拨浪鼓,让女儿抓握。
宋多福正是喜爱孩子的时候,眼睛就不由的瞄过去。小孩子穿了一件大红色绣如意三宝的稠衣,脸蛋圆圆的,眼睛是丹凤眼,眉毛淡得看不出来,或许是生女肖父,和许敏并不相像。而已经生育一女的许敏,脸色俏丽似芙蓉,身段袅娜而多姿,和做姑娘的时候没有丝毫改变。
许敏也不动声色的观察着宋多福。
宋多福就变化了一点,她原本就不是清瘦的身材,圆润丰腴。生下了儿子喂足了一年的奶水,圆圆的脸盘子这么些天来清减了一些,也是和自己比较。要是和许敏比较,宋多福就可以称之为胖了。
总之,从模样身材到气质秉性,宋多福和许敏完全是没有可比性的两个女人,自然也没有任何替代的可能。
许敏垂下眼来,眼睑一阖一张,神态变得阴鸷。
她确定,当年在铜器铺子和程安国一见如故,她在程安国的眼神中看到了惊艳,那是对她的魅力天然产生的好感。那样的男人,怎么会对宋多福这一款的女人产生兴趣呢?那样的男人,不过是为了前程而迁就了婚姻罢了。
宋多福用过了饭菜,又歇息了一刻,想着这家食肆实在太浅,近三十号人占得满满当当,走动几步都不便宜,就套车上车,默不作声的离去了。
许敏目送了宋多福远去,面上清淡如菊,内心却有一个疯狂的念头在呼喊。
宜室宜家!
她曾听程安国这么评价过宋多福。
她曾经也满怀着憧憬,自问亦是一个宜室宜家的女子,最后却脱离了预定轨迹。不过她如今也不是寄居在宣国公府的表姑娘,期望着姑妈许氏和表姐朱妙华为自己谋一个前程。
她现在手上有钱有人,她不用蠢笨得亲自出手,应该就可以慰藉数年来难了的不甘!
不行,还是蠢笨!
另外一个声音在脑海里对驳,许敏及时扑住了疯狂的念头。
她不能想念他,她要忘记他!
她还有几十年的余生,她要风风光光的把日子过起来。
又过四日,宋多福缓缓的到达了京城,程安国就在北城门接着。着一袭宝蓝色薄稠袍服,站如劲松,高大而伟岸,俊逸的五官轮廓分明,或是是自小做了侍卫的原因,程安国就是襄王殿下的影子,如影相随,影子模糊了神态,总是淡定的少有表情。
宋多福就在人来人往之中,依恋的倚靠在程安国宽厚的肩膀上。
程安国揽住了宋多福已经显怀的腰肢,轻声问了一句,道:“累了?”
宋多福润了润唇,软声道:“有些想你了。”
程安国一直是不善言辞的,拦腰抱起了宋多福,换了一辆双驾薄毡马车,程安国也在马车里坐着,道:“焕儿也想你了……母亲给他取了名字,叫程焕。”
宋多福还是靠在程安国厚实的肩上,道:“母亲见了焕儿可欢喜?”
程安国浮现出微笑,道:“母亲说辛苦你了,说你养得好,这孩子养得和牛犊子似了,见着她老人家也不认生,穿衣吃饭都不娇惯,这样子很好。”
宋多福吹皱的心境渐渐平复了回去,面容安详。
她是全凭了在微末之时结交了襄王妃,才有了现在稳重英武的丈夫,可爱调皮的儿子,还有一位通情达理的婆婆。
那又怎么样呢?那是她的机缘,那是她的本事,丈夫是她的丈夫,在经年累月的日子里,他们除了夫妻的感情,还有相互扶持的道义。
程安国至少至少,不是一个违背道义,会将她弃之不顾的男子,如此,她也就心安了!
夫妇两人直入襄王府接儿子。
二十余日不见程焕都会喊人了,穿着小褂子摇摇摆摆的走过来,趴着程安国的小腿,清晰的喊了一句爹。睇着宋多福憋了半天,就是喊不出娘来。
程安国拢着儿子短肥腿,高高的把儿子举起来,还安慰宋多福道:“过几天,他也会喊你了。”
宋多福是没有任何争风吃醋的意思,她眼瞄到小桃的身上,她交代过的,让小桃多念几声爹,孩子听得多了,自然就先喊爹了。宋多福又把目光递到画屏身上,笑道:“我还没给王妃请安。”
画屏道:“王妃进宫去了,前儿吴王妃和荆王妃到京了。皇后娘娘在坤宁宫设宴。”
………………………………
第271章 二表哥
吴王妃,荆王妃,卫王妃,荆王妃,襄王妃。皇家的儿媳妇们,是第一次聚首在一起。
吴王妃长得纤细而瘦弱,她出自邯郸邵氏,其祖父官至右都御史,才达成了嫡长孙女和皇次子的婚约。不过邵氏一族乃至吴王府,就如同吴王妃的容颜一样,已然是羸弱衰败,内里的风光早就不在了。
皇后安席就坐,瞧着弱不禁风的吴王妃还伫立在那里,正要接过宫女手中的筷子布菜。
吴王妃浅笑道:“母后,儿媳有十余年未曾伺候过您,今日就让我尽一尽孝心吧。”
皇后是不在意这样的礼节,示意吴王妃入席,道:“我这宫里也不兴外头大户人家的规矩,你虽有孝心,我也无须让五个媳妇伺候着。”
吴王妃为长,她要站着立规矩,其他四位王妃都坐不下来了。
吴王妃向四位弟媳妇欠笑了一圈,施施然落坐。
荆王妃禀性怯弱温驯,只知奉承好了荆王殿下,在建昌的荆王府就是摆设一般的面团人,俱由荆王摆布。现在身处妯娌之间,就像锯了嘴的闷葫芦,说站就站,说坐就坐,因着样貌秀丽非常,混像个木头美人儿。
孙玉燕显然是乐意周旋在这样的场合,这样公平的召唤,似乎令她忘却了她嫁的是一个傻子,一个几等于软禁的王爷。身在富丽堂皇的坤宁宫正殿,孙玉燕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举起了酒杯愉悦的说道:“二嫂,三嫂,先吃我一杯酒。两位嫂嫂真是乐不思蜀,得有十年没有入京了吧。”
可不是如此,若非指名道姓的传召,吴王妃和荆王妃都不想上京来,而没有封地的卫王妃,当然是羡慕吴王妃,荆王妃在封地的自在。
“回回我都想来,只是这副身子骨不争气,得蒙王爷不弃。”说着吴王妃应景的干咳了两声。久病之妻不下堂,吴王夫妇是有恩爱之名的。
荆王妃就呵呵的笑了笑,不置可否。
接着方佩仪敬两位嫂嫂,李斐敬两位嫂嫂。皇后慢腾腾的道:“慢慢吃,先说会儿话吧。这回非得把你们招上来,是有好几件事要和你们说。”
吴王妃和荆王妃目向着皇后,皆是有点忐忑的。
丈夫在前头杀人放火,这两位就算不是呐喊助威,也没有做到劝诫之责。正所谓妻贤夫祸少。丈夫闯了祸事,也是为妻者不贤德的缘故。尤其是吴王府,吴王前脚离开封地,皇上就把吴王召集的方士锁拿了,吴王妃坐镇王府,也是担着干系的。
皇后倒不是要训斥两位王妃的,先和吴王妃道:“永安已经十五了,你们可有为她挑选相宜的郡马?”
吴王妃松了一口气,笑道:“王爷冷眼选了一两年,亲亲的闺女给了哪家都舍不得。”
皇后恍若未闻,和缓的说道:“挑个好人家吧,挑个知冷知热的丈夫。陛下头一个孙辈,起头的婚嫁,要开个好头。”
吴王妃称是,恭敬的领会了。
皇后转移到了荆王妃身上,想想皇上说的□□,在座的五位王妃也算是多灾多难的,就感慨道:“龙生九子,到了孙子这一辈,却还没有开枝散叶起来。不过王爷们都还年轻,往后谁知道呢。”
吴王妃想起养到十岁出头还夭折的儿子,差点落下了眼泪。荆王妃是木木的。李斐必须要有愧色。已经有子傍身的孙玉燕和方佩仪就从容了许多,孙玉燕还笑道:“本想说再过几日,由长史禀告好消息的。府里的侍妾石氏,已经怀有身孕了,一月有余,才摸出脉来。”
是阿芳怀了卫王的子嗣。
李斐轻轻的放下碗筷。阿芳去了卫王府之后,她就由着赵彦恒和寿春公主扶植去了。她只是王妃,许多事情一动不如一静,皇家的儿媳妇还是少出风头的好。再说了,县官不如县管,方佩仪还是拿着金印宝册的卫王妃。
吴王妃等纷纷举杯,祝贺方佩仪添子。
好像姬妾有子真是一件大喜事似了,不用自己辛苦的怀胎十月,痛苦的临盆生产,就白捡一个孩子。
皇后得了这样的好消息还是要表示一下的。当即赞了方佩仪贤德,赏了她一套红宝石头面,又着人去封赏石氏,让她好好养胎,诞育一个健康的皇嗣。
把皇上吩咐的事继续下去,皇后开诚布公的说道:“前些天老三说想过继儿子。这事儿陛下细细思量过了,说这事倒也可行,只是如今不行,如今他们兄弟几个都还年轻着,谁也不能匀出一个儿子给老三不是。等将来吧,等将来子嗣绵延,等将来荆王府实在无所出,再过继老三一个皇子。”
皇子!
在场的王妃都惊着了,皇上连太子都没有确立,就把后头继承者的儿子都安排好了,幼子出继荆王!
荆王妃是喜极而泣了。荆王无子,那么荆王去世之后,无子国除。若荆王妃死在荆王前头倒也罢了,若荆王妃还健在,无夫无子无封地的王妃,多么尴尬的人。
“三弟妹,真是恭喜你了!”
吴王妃朝荆王妃点头含笑,和先前的卫王妃一比,这声恭喜就说得实诚多了。
孙玉燕大胆的目向方佩仪和李斐,将来的皇子,无非是这二人膝下所出。而这二人纵然内心惊涛拍岸,面子上也得莞尔一笑,因为太子都没有定呢,谁知道,谁有资格把子嗣出继给荆王。
第三件事,皇上更改了先前定下的藩王世系派字,就是重新为子孙后辈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五个封王的儿子,和宫里的八皇子和九九皇子,依次是振举希兼达,刚毅循超卓,崇礼原谘访,迈伦敷惠润,启龄蒙颂体,应畴颁胄选,若依纯一行。
按着这样的顺序,吴王妃已经夭折的儿子,更名为赵振泳。孙玉燕所生的儿子,取名为赵崇鸿。方佩仪所生的儿子,取名为赵迈淜。
有儿子的王妃都遥谢父皇赐名。
一时饭毕,能公开来说的话都说完了,皇后笑语向孙玉燕等三人,道:“你们今儿就回吧。我是有十来年没有和老二老三媳妇说说话了,确实存了几句私房话。”
儿子取了名字,上了宗谱。孙玉燕心悬的大石落地,笑起来舒心畅快,道:“两位嫂嫂可得给我下帖子,我在卫王府恭候呢。或者两位嫂嫂莅临,我扫榻以待。”
“一定……”吴王妃轻声的应道。再看着皇后心慌得很,这会儿留下来总没有好事了。
“一定!”荆王妃爽快的应道,子嗣大事已经解决,其他都是小节。
就在孙玉燕等三人退出正殿的时候,有内监火烧眉毛似的往皇后跟前回话。
李斐垂下眼帘,依然从容的退出来。
“能有什么事呢?”孙玉燕也就是随口一说,睇向李斐道:“七弟妹,石氏已经怀孕了。你什么时候抽个空儿也见见。你是旧主,你去看看,我这个新主子这两年可没有亏待过她。”
诚邀王妃去探望一个姬妾。这话怎么听都有冷嘲热讽之嫌,可是孙玉燕偏偏说得真切,因为石氏阿芳有襄王府护着,是她动弹不得的姬妾。
李斐温和的说道:“我明天就去看看。”
孙玉燕嘲讽完了,自己反而堵得慌,加快了脚步独自离去。
方佩仪落在最后,卫王妃侍妾石氏的出处,她也是知道得一清二楚,她在李斐的身后缓缓的感慨道:“五嫂也真是的,朝你使性子算怎么回事。她要真有气性,逮不到七弟,朝寿春闹一闹也行。”
李斐一笑置之,道:“我是不去理她的。”
方佩仪嗟叹道:“细想想,就由她使使性子吧。她也只能使使性子而已。”
缓缓走至东华门,李斐和方佩仪彼此莞尔告别,登上王车,赵彦恒还在宫里,就无须再东华门等他了。
马车行了半程,幽露递上来今日的宫门抄。头一件事,就让李斐的呼吸一滞。
幽露看出了李斐的异色,凑上前道:“怎么了……”
幽露也是识字的,一封讣告就映入了眼帘,是黔国公病殁了,或者说是,夭折了。因为雄踞在西南的黔国公府,其身负黔国公爵位的郭绍谦,还是一个孩子。
郭绍谦元祐十九年出生,虚两岁就继承了公爵,不满十岁病殁了。
“去宣国公府。”李斐呼吸了数息,冷静下来道。
宫门抄一传十,十传百,在外头早就传扬开来,在坤宁宫领宴的李斐,消息算是滞后了。朱妙华早两刻钟到达宣国公府,正在和朱钦说这件事情。
“姐姐来了。”朱妙华笑脸相迎,说出口的话却是刻薄,道:“我听闻郭家大表嫂得罪过姐姐,不知道是怎么得罪了姐姐?”
郭绍谦的母亲陈太夫人,李斐好久没想起这个人了。既然朱妙华迫不及待的提起来,李斐也不会避之不谈,淡淡的说道:“当年襄王殿下钟情于我,大表嫂却不想我嫁入皇家而显贵,因此想在襄王殿下离开昆明之后虏截我。”
嫁入皇家的女子,名声必须像一张纯洁的白纸。陈太夫人之计不可谓不毒,就是下手太慢了点。
朱妙华要的就是李斐亲口承认和陈太夫人的过节,那么她就可以凄然的指摘道:“现在大表哥的嫡子死绝,黔国公的爵位,要落在二表哥身上了吧。”
襄王府和‘二表哥’郭坤交好!
………………………………
272。贤惠大度
赵彦恒在第二天日出放归王府,下马就问董让了,王妃这一日做什么?
主仆二人边走边说,董让答道:“王妃出宫之后即去宣国公府,和宣国公商量着送去黔国公府的奠仪。回府后和程二奶奶说了一会子话,再后就抄了一段《地藏经》,戌时歇息,清晨和丫鬟们一起摘茉莉花,这会儿在结绮阁。”
结绮阁是李斐专司研香制粉的地方。
清晨半开的茉莉花拣去茎蒂,令净。一斗花兑一斤清麻油,轻轻的用手搅拌揉碎了,让茉莉花和清麻油混合在一起。这是一件细致活儿,李斐已经搅了一刻钟,见到赵彦恒走进来手上搅和的动作也没有停,只是清悦的说道:“回来了。”
并不问宫闱的事,窥伺宫闱乃是大罪,宫闱的事该知道的,时机到了自然就知道了。就比如说黔国公郭绍谦,他也不是昨天病殁的,他病殁快一个月了。
李斐顿了顿,随即道:“你用过早膳了没有?”
赵彦恒摇头,李斐就继续道:“那你快去用早膳吧。我是已经用过了,就不能陪你了,瞧我这会儿忙的。”
李斐是做不到时时围着赵彦恒转。就比如现在,她要做香发茉莉油,将茉莉花搅拌揉碎在清麻油里,是第一步,这一步需要借助人体的手温,需要一气呵成,李斐没空陪赵彦恒用早膳。
赵彦恒转出去,又很快的转回来。李斐抱着那个大肚瓷瓮还在搅动,神思怅然。
赵彦恒走进了问道:“二嫂三嫂还好吗?”
李斐眼眸垂下来。她已经知道吴王在封地钻研炼金术,倒换了大量的真金白银,这里头吴王妃及她的娘家也没少掺和。荆王妃为求一个儿子没少折腾,自己生不了,就为荆王典买了许多宜生养,甚至是已经生养过一两个儿子的女人。
为了家业为了后嗣,吴王妃和荆王妃是大大的俗人。李斐转了一个身,抱着大肚瓷瓮靠着桌几道:“也就那样了,又不是住在一起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妯娌,骤然相见嘘嘘热闹着。”
赵彦恒讪讪笑了,替李斐托着点瓷瓮。
昨天皇后说的事,总有和李斐息息相关之处。昨夜李斐辗转反侧,今日李斐想明白了道:“父皇要过继一位‘皇子’给荆王为嗣。那时候我劝你营救岑长倩,你告诫过我不要掺和,我没有听从。是不是因为我横插的一杠子,把自己也陷进去了?”
赵彦恒没有刻意的安慰李斐,道:“世事无常!”
依着前世,皇上秘密处死了岑长倩,荆王和皇上闹得不愉快,荆王自然也不会厚着脸皮提过继了。现在岑长倩活下来,皇上和荆王关系融洽,就波及到了李斐。
所有的事情原有一道轨迹,被触碰之后脱离了原轨,就有了无限的可能。
李斐苦笑道:“原来好心未必有好报!”
营救岑长倩,营救一个老老实实,兢兢业业的大夫,李斐没有做错。结果却成了一颗苦果,对她,或者对景王妃,甚至是任何一个能晋升上去的王妃,把儿子过继出去,都不能算好事吧。
这里头没说嫡出庶出,对王妃来说也一样。
自己亲生的儿子过继出去纵然舍不得,庶子出继,也意味着丈夫身边有别的女人,还得容下她们生下庶子庶女。
李斐内心是气不过的,这样的事情,皇上一句话就决定了,皇家的王妃们算什么?只是一群生子的工具,像她手上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