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秀君临天下-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餐桌上,他就乘机一本正经地对刘秀说:

    “现在长安政局混乱,您有帝王之相,这是天命啊!”

    (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

    他知道称帝已经是刘秀的人生目标,自己先说出来,会得到刘秀的欢心。

    谁知刘秀不领情,严肃地说:

    “不用说了,要不我让刺奸将军拿办你!”

    (召刺奸收护军!)

    朱祐一怔,吓得不敢再说了。

    (祐乃不敢复言。)

    以中国语言文化的丰富微妙,说话、特别是说重要的话,是很有讲究的。

    该说的话要在该说的时候才能说,不该说的话永远不能说,而同样意思的话由不同的人来说意义也大不相同。

    这不,耿弇同样劝刘秀称帝,刘秀则十分高兴,从善如流。

    一天,刘秀正在邯郸温明殿里卧床休息,耿弇进来,走到床前报告工作:

    “我发现经过几场战斗,我们的将士吏员伤亡很大。请让我再回上谷一次,再征发一些人马过来。”

    刘秀反问道:

    “现在王郎已经消灭,河北已经太平,你还去征兵干什么?”

    其实刘秀心中也是早有打算,想看看这个年青将军心里怎么想的。

    耿弇说:

    “王郎虽然败亡了,天下用兵才刚刚开始呢!现在更始的使者从西边来,让我们解散军队,千万不能听他

    的!现在铜马、赤眉那样的武装还有几十伙儿,每伙儿都有数十万上百万人马,打起仗来所向披靡,更始帝是

    对付不了的,他们的失败用不了多久。”

    听了这话,刘秀忽地坐起,厉声喝道:

    “嘿!你说错了,我下令处死你!”

    (卿失言,我斩卿!)

    耿弇并不惊慌,他很清楚刘秀的心思,就从容地说:

    “大王对我就象父亲一般,所以我才敢把心里话说出来。”

    刘秀顿了顿说:

    “我给你开玩笑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我戏卿耳,何以言之?)

    耿弇抓住机会,向刘秀慷慨陈词。

    他的一番话既有对当前局势的精当分析,也有对刘秀的殷切建议,再次让刘秀对他刮目相看。

    他说:

    “现在天下老百姓吃尽了王莽当政的苦头,又重新想起刘家主政天下的好处。听说刘氏宗室起兵,老百姓

    没有不欢天喜地、望风归顺的,就像脱离虎口,回到慈母身边一样。更始王朝胡作非为,君臣秽乱,权臣和贵

    戚骄横不法,随心所欲地欺压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想起王莽当政的种种好处来。所以,我断言,这样

    的更始王朝一定会失败!主公您起于南阳,大战昆阳,挫败王莽的百万之师。现在您平定河北,又以人为本,

    德义为先,惩恶扬善,自律甚严,您的功劳和名声人所共知。如果您继续以仁义征服天下、以正义战胜邪恶,

    整个天下发一纸文书就可以平定。江山是最重要的,主公您只能自己得到,绝对不能让别人获得!”

    耿弇说的与刘秀心里想的完全一致,只是刘秀引而不发,自己不说、也不想让别人随便说破罢了。

    朱祐莽撞,首先把话说破,被刘秀熊了一通。

    在这个时候,我们没有发现邓禹、冯异等人劝说刘秀称帝的明确的记录,很可能他们觉得这个问题实在太

    敏感,不到火候不能提;也有可能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暗示或者委婉地提过,因为总的来说,刘秀称帝的准备工

    作目前还处于只能做、不能说的阶段。

    而年仅22岁的青年干部耿弇果断而明确地向刘秀建言,其机智之高明、谋虑之深远,确非常人能比。

    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刘秀抗命自立的想法蓄谋已久,耿弇力劝并自告奋勇北上发兵,坚定了他的信心、加

    快了他的节奏。

    劝刘秀称帝的亲信,当然并非仅仅是朱祐、耿弇,意见被刘秀乐于接受的,也并非耿弇一人。

    铫期,他作为我们的熟人,也对刘秀提出了称帝的建议。

    他是刘秀在攻打颍川时,亲自征召的人才。他从基层军职干起,完全凭着自己的德行和才干脱颖而出,在

    剿平王郎的多个郡县、攻克邯郸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侠肝义胆和机智勇敢,立下汗马功劳,刚刚被封为虎牙大

    将军。

    他对刘秀誓死忠诚,也得到了刘秀几乎绝对的信任。

    有一天,铫期求见刘秀,在汇报工作的同时,乘机劝刘秀拥兵自立,称帝当一哥。

    他说:

    “河北这一带,与边塞毗邻,人们习惯打仗,向来以勇猛著称。现在更始王朝不修政治,国势危在旦夕,

    天下百姓,无所归依。主公您拥有山河之固,拥有精锐之师,所作所为顺应老百姓思汉之心,如果称帝,天下

    谁敢不从?!”

    刘秀听了,笑道:

    “你想让你上次传跸的事儿成为事实吗?”

    (卿欲遂前跸邪?)

    大家可能还记得,4个多月前,在王郎的追杀下,刘秀率众逃离蓟城。

    由于老百姓围观拥堵,刘秀一行几乎无法走动。关键时候,铫期跃马挺戟,怒喝一声“跸!”硬是冲出一

    条路来。

    这个“跸”字就是为皇帝车驾开道才能喊的专门用语。

    好了,反正抗命更始、自立为帝只是时间问题,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又被下属说破,说破就说破吧!

    刘秀对铫期的劝进,报以幽默的反问,而不是象熊朱祐那样严肃和谨慎。

    他这样做除了对铫的高度信任(他也同样信任朱),也有顺应部下要求,从而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地称帝

    的考虑。

    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确实不能再客气了,干吧!

    于是,刘秀立即与更始翻脸:向更始派来的使者回话,河北尚未平定,不能去长安!

    从此,刘秀与更始王朝彻底决裂。

    (光武辞以河北未平,不就征。自是始贰于更始。)

    紧接着,刘秀立即封耿弇为大将军,北上幽州征调10郡的兵马。

    由于耿弇此行关系重大,刘秀觉得应该加派人手。

    事不宜迟,他找来邓禹,商量意见。

    邓禹推荐了吴汉。

    刘秀立即封吴汉为大将军,让他与耿弇一起到幽州出差,征调兵马。
………………………………

正文 96、  斩苗曾

这就是刘秀,慎思敏行,考虑问题深入、细致、周密,而一旦拿定主意,立即就干。

    刘秀从此对耿弇的信任一生未改,而耿弇对刘秀也赤胆忠诚,至死不渝。

    在我国封建社会,在纷纭复杂、尔虞我诈的政治军事斗争中,这种君臣之间相知相守的感情融合是极其罕

    见的。

    刘、耿之间的这种信任和忠诚很典型,集中体现了刘秀为人处世的风范,说明了刘秀为什么粉丝这么多的

    原因,也告诉人们:

    君子能走多远。

    趁着耿弇、吴汉出差,我们不妨多说几句。

    具体地说吧,刘秀之所以终其一生对耿弇和他的老爸耿况信任不改,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耿弇爷儿俩对刘秀超级忠诚,这是最重要的。

    这爷儿俩都是未曾谋面就慕名崇拜刘秀的。

    儿子崇尚刘秀的德才,放弃优裕的生活,甘冒生命危险、甘受颠簸之苦追随刘秀。

    老爸也不简单,为了帮助儿子实现追星的目的,其实也就是为了帮助刘秀,把自己的政治前途乃至于身家

    性命放在一边,联合渔阳太守彭宠,在关键时候给与刘秀宝贵的支持。

    大家要知道,当时的刘秀,除了满身的德才和崇高的声望一无所有,同时,他还在更始王朝受尽排挤。

    要知道,耿家这爷儿俩在上谷发兵归顺刘秀时,王郎的势力还十分强大。也就是说,在河北,在很多人看

    来,王郎才是刘氏宗室的真命天子。

    所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要不是出于一种超级忠诚,正当着高干的这爷儿俩不可能这么干。

    二是耿家爷儿俩都是太有才了!

    耿弇的年轻有为、大智大勇、才华横溢,我们已经见识过了,他老爸耿况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老耿是个大儒,在中央和地方都工作过,历经数朝,官至地方大员、封疆大吏(上谷郡太守)。

    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资料,我们认为,他的才干就集中体现在对复杂时局的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和成功操

    持上。

    他知人善任,重视和提拔下属寇恂,对还是黄口孺子的儿子耿弇言听计从,除了对刘汉的忠诚,自然还有

    对时局和这两个年轻人的深刻认识和充分信任。

    至于他在乱世中经略一方的才干,我们在下面一起说。

    三是这爷儿俩对刘秀独立发展的功劳很大。

    他们征调上谷突骑,为刘秀消灭王郎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久,小耿再上上谷,还有上佳的表现。

    就在不久前,小耿、寇恂率上谷突骑南下投奔刘秀时,老耿在上谷也没有闲着。

    那边刘秀在跟王郎对打时,更始王朝早就开始做钳制刘秀的各项工作了,派出使者来到幽州代郡,找到太

    守赵永征兵。

    老耿利用自己与赵永的朋友关系,极力劝阻赵,并且成功地鼓动他南下归顺刘秀。

    (时更始征代郡太守赵永,而况劝永不应召,令诣于光武。)

    赵永南下,找到刘秀表示归顺。

    可当赵永受刘秀指派返回代郡继续工作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他的部属张晔据城叛变!

    于是,老耿一面安排小儿子耿舒直接保护和帮助赵永,一面找来匈奴、乌桓兵。

    顺便说一下,这时候,耿舒已经被刘秀任命为胡服将军。

    耿况、耿舒爷儿俩部署一战而破代城,帮助赵永夺回了自己的领地。

    (永乃得复郡。)

    这样,代郡继上谷、渔阳之后,成为刘秀忠诚而可靠的战略根据地。

    远在长安的更始王朝虽然恨得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只好抓紧对刘秀下狠手。

    这还不算,耿家爷儿们的另一个大功,就是打败五校地方武装,保障了上谷一带的社会政治安定。

    五校军有20多万之众,趁着上谷精兵南下支援刘秀的时候,经常来上谷骚扰。

    耿况、耿舒父子率兵,时分时合迎敌,连战连胜,打得他们难以在上谷立足,只好溃走。

    (时五校贼二十余万北寇上谷,况与舒连击破之,贼皆退走。)

    所以,在老耿的主持下,上谷一带成为刘秀的十分巩固和可靠的根据地,在刘秀平定河北的战略布局中发

    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那么,更始要对刘秀下手,自然不会放过这里。

    这就有了我们前面说的,更始直接向幽州及上谷、渔阳两郡派遣干部。

    但是,更始王朝的“劣币”们并不懂得,或者懂得但并不能改变这个道理:

    乱世之中,说话是要靠实力的。

    我们就赶紧看下去吧。

    面对更始多管齐下的钳制动作,刘秀决定打出政治军事的组合拳,即:政治攻略和军事杀伐齐头并进,抗

    命更始王朝和剿平地方武装同时进行。

    他觉得自己有这个智慧,现在也有这个实力了!

    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整编和扩充军队,我们以后再说。

    因为,耿弇、吴汉已经出差上路了,他俩马上就有精彩表现,我们不能错过。

    在得知刘秀派耿弇、吴汉北上征兵的时候,刚刚被更始任命为幽州牧的苗曾密令各郡:不准发兵!

    吴汉与耿弇分头行动。

    吴汉认为,苗曾既然把工作做到这个份儿上,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只有先直接找他了。

    吴汉直奔幽州州治无终城(今河北蓟县附近),去找苗省长。

    由于这时候更始王朝已经到了晚期,加之体制机制原因,它从干部队伍中已经派不出“良币”了。

    也就是说,苗曾之流,实在拿不出手。

    你看。

    苗曾听说吴汉来了,以为他肯定猝不及防,就想设个圈套把他拿下。

    他精心布了个局,陈设重兵,打算把吴汉引进局里,再擒而斩之。

    他料到吴汉初来,不可能带很多人,也不可能立即就有什么行动,打他个措手不及还是可以的。

    为了把戏演好,表示自己的坦诚,使吴汉乖乖地入套儿,苗省长还摆出一副官架子,亲自出城迎接。

    吴汉仅率20名精骑。

    吴汉总是认为,演好戏不一定都要很多人。

    无终城外,吴汉与前来迎接的苗曾见面。

    双方刚照面,吴汉立即下令随从的骑士把苗拿下,就地斩首。

    苗的随从和守城的将士震惊得张口结舌。

    吴汉的动作很迅速、很连贯,随即指挥手下冲进城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关键人物和关键部位。

    (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汉即挥兵骑,收曾斩之,而夺其军。)

    吴汉这次几乎是独创虎穴了,他的这一行动如此生猛、如此突然,又如此成功,成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无终及其周边的城邑乖乖就范。

    几乎就在吴汉出手的同时,耿弇也很快来到老家上谷。

    他象跟吴汉商量好了似的,办起事儿来毫不啰嗦、干脆利落。

    一天,他亲率轻骑找到更始刚刚任命的上谷太守韦顺和渔阳太守蔡充,不由分说,就地斩首,简直就是吴

    汉杀苗曾的复制和翻版。

    耿弇、吴汉的举动震惊了整个幽州一带,对刘秀心有所属的干部群众兴高采烈,对王郎、更始抱有幻想的

    人则惊惧慑服。

    于是,耿、吴哥儿俩顺利地征调幽州各郡的精兵铁骑,迅速南下向刘秀复命。

    好了,再也没有什么要遮遮掩掩的了,干活吧!
………………………………

正文 97、  降铜马

公元24年秋,刘秀正式开始清剿河北农民起义军和地方武装的战争,第一个目标就是铜马武装。

    但是,开局并不顺利。

    按照刘秀的部署,盖延率领先头部队从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出发,正面与铜马对磕。他没能得手,只好

    退回清阳,却反而让铜马来了个反包围。

    (延等先至,战不利,还保城,为贼所围。)

    大家可能还记得盖延,不久前,他作为渔阳护军与吴汉、王梁率兵归顺刘秀,对刘秀的忠诚是没话说的。

    而他个人的身体条件、勇猛机智也都是出了名的。

    这样一位职业军官,刚照面就被打跑,可见铜马的战斗力确实不能小瞧。

    危机关头,幸亏邓禹率援兵赶到。

    邓禹不仅是刘秀的首席智囊,谋略超群,而且常常理论联系实际,在实战中也不时有精彩的表现。

    他给铜马来了个反包围,一番激战,大败铜马,顺便生擒其大将。

    (禹遂进与战,破之,生获其大将。)

    不光先头人马胜得辛苦,刘秀的另一员大将、勇冠三军的铫期打得更艰难。

    在这场打铜马的战斗中,铫期的任务是运送和保护军需辎重。

    在清阳、博平(今山东茌平境内)一带,他与铜马的数十万大军遭遇。

    铜马打起仗本来就有亡命之武,现在又有人数上的优势,士气很高。

    铫期率将士虽然也舍生忘死,还是连吃败仗。

    (期与诸将迎击之,连战不利。)

    在这关键时刻,铫期表现出过硬的作风。

    他率众背水而战,手下将士个个杀红了眼,毙敌无数。

    但是,铜马就是杀不完、也打不退,一批刚被铫期砍了,又有无数人马上来。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是不是尸堆如山,是不是河水变红,大家可想而知!

    幸好,就在铫期快要招架不住的时候,刘秀亲自带兵来救,不仅三下五除二杀退铜马的人马,而且撵着打

    他们。铫期方才转危为安。

    在这场清剿铜马的战役中,由于对方占据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且战斗力极强,刘秀认为不能硬来。

    他不断调整作战思路,迅速打出新的组合拳,扭转了不利局面,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首先,他着眼于实战的需要,整编部队,大力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这项工作在对铜马开战前就进行了,一直持续进行着。

    根据工作需要,他改变了将领、士卒大呼隆论堆儿的、“诸将同营”的旧体制,对将领调整了分工,把士

    卒和其他人员划拨给各位将领统帅指挥。

    (分吏卒各隶将军。)

    这个工作在今天看来当然很不起眼,但在当时刘秀手里,标志着他的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开始。

    与铜马开打了,刘秀驻扎在清阳时,吴汉率领从幽州征调的10郡的精兵赶来报到。

    这批部队人强马壮,旌旗整齐,一看就知道很有战斗力。

    吴汉来到清阳,顾不得休息,立即求见刘秀,呈上人马、兵器、辎重的册簿,全部交给刘秀安排。

    刘秀很高兴,根据工作需要作了合理调配。

    同时,刘秀为了稳定来之不易的根据地幽州一带,任命自己的秘书朱浮为大将军、幽州牧,北上驻守蓟城。

    朱浮的德才在刘秀的部属中并不怎么样,而且性格骄傲矜持,与同事的关系也很紧张。但他追随刘秀很早

    ,深得刘秀的信任,初来河北时任刘秀的秘书,打邯郸时升为偏将军,现在又被提拔为手握军政重权的封疆大

    吏。

    刘秀被当代一位伟人称赞为最会用人,而对朱浮的使用,是他极为罕见的看走眼的一例。

    关于朱浮,他将来会给我们制造一些事端,我们到时候再说。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朱浮初到幽州时,他理政安民、发展生产、打击叛逆,倒是把当地治理得井井

    有条,开局还是好的。

    (遂讨定北边。)

    其三,刘秀在亲自指挥的战斗中,对铜马采取了很有特色的战略战术,打得铜马口服心服。

    刘秀集中优势兵力,把铜马的主力包围在郩城(今河北辛集东)。

    但是,面对心急气燥的对手,刘秀围而不打。

    刘秀认真分析了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的特点,认为铜马人数众多、作风生猛,但长于斗狠,不善谋略。

    说白了,这股人马靠的是兜头就打的一阵子猛劲儿。

    如果避开这阵子猛劲儿,谁想拿下它都有多种方法。

    这样,刘秀光围不打,铜马沉不住气了。

    铜马仗着兵力优势,想速战速决。再者,人数多、吃的用的消耗的也多,困守孤城,时间久了,给养必然

    成为问题。

    还有,大家多是庄稼人,喜欢直来直去,打就打、不打就算。那刘秀鬼点子多,跟他玩儿得时间太长了很

    危险。

    于是,铜马多次挑战,主动找仗打。

    刘秀则严令部下:

    筑牢营垒,加强防守,养精蓄锐,不予理睬。

    城里的铜马渐渐感到既憋得难受、又手头紧张,不得不派出小分队外出抢粮食和财物。

    但是,一旦发现铜马的小股武装出来,刘秀立即派兵劫杀,毫不犹豫、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就地歼灭,彻底

    切断了铜马的供给线。

    (贼数挑战,光武坚营自守;有出卤掠者,辄击取之,绝其粮道。)

    这样,刚过了1个多月,铜马实在受不了了!

    他们的粮食吃完了,想打仗刘秀又不理睬,想出城找吃的,但派出去的人马出去多少就被刘秀给毁多少。

    这样搞下去,是谁都能被搞疯!

    实在不能坚持下去了!

    一天夜晚,又饿又心慌的铜马没有办法,只好弃城逃跑。

    他们瞅准了刘秀包围圈的一个缝隙,没命似的逃出城去。

    刘秀所以让包围圈留个缝隙,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立即挥军追击。

    刘秀就是刘秀,他并没有让他的将士们对铜马撵上就打,那样太累。

    按照刘秀的安排,将士们先撵一阵子,撵得铜马精疲力尽的时候,再一阵猛砍。

    这些精力充沛的将士砍累了,就放掉活着的铜马士卒,让他们继续跑。

    等铜马跑了没有多大会儿,将士稍加把劲儿就赶上了,又是一阵猛砍。

    到了馆陶(今属河北),刘秀的将士们突然发力,一场激战,把铜马的主力吃掉大半。

    (追至馆陶,大破之。)

    这时候,铜马大半主力或死或降,其余的则四处逃窜。

    谁知,刘秀正在打扫战场、接受投降,另外两支地方武装高湖、重连从东南方向赶来,支援铜马的余部。

    他们迅速与铜马的余部会合,不敢恋战,迅速向北转移。

    刘秀自然不会放弃这到嘴的肥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