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秀君临天下-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迅速与铜马的余部会合,不敢恋战,迅速向北转移。

    刘秀自然不会放弃这到嘴的肥肉,立即尾随追击。

    铜马、高湖、重连擅长打游击战,他们想赶紧摆脱刘秀,伺机再战。

    但是,这时候,刘秀不再玩儿潇洒,立即亲自率领幽州突骑追击。

    比起铜马和他们的友军,刘秀亲自指挥的幽州突骑更加擅长长途奔袭。

    经过数百里路的追逐,在蒲阳(今河北顺平一带),两军展开激战。

    最后,刘秀取得完胜。

    眼看实在不能再跟刘秀过招了,铜马、高湖、重连口服心也服,连忙向刘秀投降。

    (光武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

    这实在是刘秀的一场大胜仗:

    除了死掉的,铜马及其友军数十万将士要求投降!

    由于降者确实太多,又确实太需要这支力量扩大自己的实力,刘秀决定宽大为怀、以诚待之:

    封所有来降的将领为列侯。

    当然,刚才还在对砍,现在要成为哥儿们,这毕竟需要一个过程。

    受封的将领们虽然高兴,但知道刘秀谋略深远、心机难测,很怕自己被他忽悠了,个个都惴惴不安。

    刘秀的心腹们面对刚才还跟自己玩儿命的对手,也多怀戒心。

    这样,刘秀面前出现了一种自己的心腹不相信降者,降者也满腹疑虑的局面。

    他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种情况,随即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他立即下令刚刚归降的列侯们都回到自己原来的军营,还带自己原来的兵。

    接着,他又轻骑简从,一个军营一个军营地去看望大家。

    (敕令各归营勒兵,乃自乘轻骑按行部陈。)

    在此,刘秀表现出绝对的诚恳和自信。

    他每到一处,问寒问暖,真诚地询问大家的喜忧冷暖,亲热得象久别重逢的好朋友。

    降将们多是性情中人,他们都被刘秀所感动,相互议论说:

    “萧王这样推心置腹地对待我们,我们怎么能不以死报效呢?!”

    (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推心置腹”这个成语,就是来自这里,而有史料明确记载的、最早的实践者,就是刘秀。

    于是,大家无不心悦诚服,对刘秀佩服得五体投地。

    同时,刘秀的心腹们的戒心也都解除了。

    (由是皆服。)

    看看火候差不多了,刘秀又把这些投诚的将士化整为零、重新编组,分配给自己原来的各个将领统率。

    (悉将降人分配诸将。)

    这样,刘秀手里的部队迅速壮大,规模达数十万之众。

    由于原来的部属和这次收编的铜马将士,后来成为刘秀削平群雄、一统天下的基本力量,加之征服铜马也

    是他的得意之作,所以时人和史家都称他为“铜马皇帝”。

    就是在今天,不少史家也这样称之。

    不过,收降铜马,只是刘秀清剿河北众多农民起义军和地方武装的开始。

    他并没有满足,他要趁热打铁,扩大战果。

    这时候,刘秀侦察得知在射犬(今河南武陟一带),赤眉军的一部,与青犊、上江、大肜等武装10多万人

    在聚集,在一起商量着怎么联合对付刘秀。

    刘秀认为这既是聚歼他们的好机会,也可以趁机向河内一带扩展势力。

    于是,他就调兵遣将,挥师南下。

    他踌躇满志,志在必胜。

    我手里仅有几个人都能跟王郎周旋,现在拥兵数十万,是可以在疆场任意挥洒的时候了!

    到了这个时候,刘秀几乎认为,自己已经可以玩儿战争了。

    但是,射犬的战役并不好打。

    刘秀的大军从蒲阳出发,前将军耿纯为先锋。

    耿纯治军理政都是杰出人才,突出的特征是机智谨慎。

    他率先头部队直奔射犬。在离射犬几里远的地方,天色已晚,他便部署安营扎寨。

    当天夜里,耿纯的部队正在闭营休息,忽然,敌人趁夜偷袭。

    敌人也很聪明,知道刘秀用兵机谋深远,恐怕有诈,并没有冲到面前近战,而是用弓箭远射。

    耿纯的将士还在梦中,突遭如雨的箭矢,很快死伤了不少人。

    (贼忽夜攻纯,雨射营中,士多死伤。)

    在这危急关头,耿纯表现出大将风度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他一面迅速部署和约束部队,加强防备,坚守营垒,不得出战;一面精选敢死队2000人,悄悄出营从背后

    袭击敌人。

    这支敢死队个个都是能打能跑得精壮汉子。他们身着便装,手拿硬弓,每人仅配3支箭,跨上骏马,衔枚疾

    行。

    他们绕道来到敌人背后,突然擂鼓,齐声呐喊,同时用箭猛射敌人!

    敌人大惊,急忙撤军。

    耿纯的这招儿有点儿档次。

    赤眉、上江等武装虽然好勇斗狠,但喜欢干的是力气活儿,对耿纯这样有点儿技术含量的动作很不适应。

    眼下,他们不知道刘秀、耿纯用的哪招儿,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中了埋伏,只好在慌忙中赶紧后撤。

    耿纯一见敌人要跑,连忙趁机挥兵追击,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这次夜袭。

    战事刚结束,耿纯立即派轻骑飞速向刘秀报告军情。

    第二天早晨,刘秀率众将军来到耿纯的军营,慰劳将士。

    他亲切地对耿纯说:

    “昨天晚上很辛苦吧?”

    (昨夜困乎?)

    耿纯谦逊地回答:

    “全靠主公您的威德,我们幸运获得全胜。”

    (赖明公威德,幸而获全。)

    刘秀解释说:

    “大部队在夜里不能轻易移动,所以我们没能赶来救助大家。”

    他还进一步关心地对耿纯说:

    “军营进退无常,战场形势变化多端,为了安全起见,你的家眷就不要都住在军中了。”

    他随即下达人事任命,安排耿纯的族人耿伋为蒲吾(今河北灵寿西南)县长,让耿纯的家眷留居蒲吾。

    在兵荒马乱、攻伐连连的岁月,刘秀在百忙中安排耿纯家眷的生活和安全,体现了对他特别的关心。

    刘秀正面进攻射犬的战斗,打得也十分辛苦。

    担任正面主攻的是都护将军贾复。

    这是个猛人,大家并不陌生。

    他性格坚毅,英勇善战,纵横疆场,奋不顾身。

    同时,他又很有个性,为人棱角鲜明,常常气势凌人,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太好,所以在刘秀军中一度曾遭

    到排挤。

    但是,刘秀慧眼识人,用其所长,对他非常信任。

    现在,贾复挥军猛攻射犬,志在必得。

    射犬守敌刚刚领教了刘秀手下的厉害,拼命抵抗。

    战斗从早晨开始,一直打到下午,射犬仍然牢固不摧(阵坚不却)。

    刘秀知道将士们饿着肚子打到现在,连饭也没有顾得吃,就传令召来贾复,说:

    “大家都饿了,吃了早饭再打吧。”

    (吏士皆饥,可且朝饭。)

    贾复正憋着一股斗志,担心大家一吃饭,士气一下子短时间难以再鼓起来,就坚定地回答刘秀:

    “先破敌军,然后吃饭!”

    (先破之,然后食耳!)

    说完,他挺身冲在最前面,冒着守敌的矢石,攀上射犬城墙,奋勇砍杀,所向披靡。

    众将士在他的感召下,个个争先恐后,抢先杀敌。

    大家一鼓作气,一阵恶战,很快冲破射犬守敌的防线,拿下射犬,取得胜利。

    这一仗打下来,刘秀的手下诸将对贾复刮目相看。

    大家认为,老贾虽然脾气不好,但那是小节。老贾打起仗来不要命、有办法,实在够哥儿们,工作是没话

    说的!

    (诸将咸服其勇。)

    这次射犬之战,刘秀不仅重创赤眉、青犊等军,而且顺便打出一记组合拳,把更始派来监视和控制他的谢

    躬也收拾了。
………………………………

正文 98、  诛谢躬

如果说,刘秀在河北这儿剿灭地方武装时明火执仗,与对手当面对砍,更多的是力气活儿的话,那么,他

    与谢躬等更始势力的斗争则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更隐蔽、更复杂、更激烈、更血腥。

    刘秀公然抗命,不听更始王朝的调遣,更始并不能把他怎么样。

    其实大家都明白,刘秀所以这么做,本来就是有意要跟更始翻脸的。

    但是,谢躬率领的数万军队就在身边,对刘秀确实也是现实的威胁。

    老谢是南阳人,在更始王朝诸多“劣币”中,他的成色是稍好些的。

    他的德才固然不能跟刘秀的手下比,大体上也算是个正派人、勤快人。

    但是,他不懂军事,不会带兵打仗。

    换句话说,老谢是个老老实实处理具体政务的人。

    这样,他要是给刘秀过招,他跟刘秀实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所以,更始派他来出这趟差,实在失策。

    老谢心里当然也很清楚,自己奉命率领6位将军、数万人马来到河北,名义上是帮助刘秀打仗,实际是要抢

    夺胜利果实,同时监视、钳制并伺机干掉刘秀。

    他想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

    到河北以后,老谢安排大将军吕植屯兵淇园(今河南淇县),自己率主力参加刘秀攻伐王郎的最后几场战

    斗。

    当然,他这样参加战斗也不过是摆摆样子,主要目的还是看看有没有机会在刘秀的背后捅他几刀。

    他的这支更始军具有更始军队和整个干部队伍的突出特点:不讲纪律,不会干实在活儿,喜欢抢掠女人和

    老百姓的财物。

    老谢并没有能力驾驭这支部队。

    来河北不久,他和这支部队就以实际行动深入广泛地宣传了更始王朝的腐败无能。

    相当的不得人心!

    更可悲的是,老谢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自量力,老是故意找刘秀的茬儿。

    不过也可以理解,他来河北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刘秀挖陷阱、使绊子、捅刀子的。

    他打王郎毫无建树,倒是有几次与刘秀的人马发生摩擦,差点儿先动手。只是看到刘秀手下有不少忠诚舍

    命之士,他才犹豫起来。

    刘秀抗命更始的主意已定,对谢躬自然恨之入骨。

    但是,刘秀不想迎面跟老谢对砍。

    他觉得自己拿老谢不过是小菜一碟,有很多办法,只是选择在什么时间、采取哪种办法的问题。跟老谢这

    样的干部对砍,不光要自己的人马劳师动众,也显得自己太失水准。

    他想采取一种更有难度系数、更有观赏性、更稳妥的办法,既对更始军队和整个干部队伍造成威慑,也向

    河北的父老乡亲表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控制局势、惩恶扬善。

    当然,刘秀没有一见老谢就灭他,也跟当时王郎未除、地方势力未平,自己腾不出手来多少有一定的关系。

    公元24年春夏之交,王郎己诛,清剿地方势力的工作进展顺利,刘秀实在对老谢忍不下去了,决定尽快下手。

    这个时节的河北,气候宜人,乱象纷呈,正是玩手段、耍阴谋、打大仗、做大动作的好时候。

    为了下手的稳、准、狠,刘秀决定由吴汉、岑彭来贯彻自己的意图,必要时自己也活动一下手脚。

    谢躬与刘秀住在邯郸,吕植则驻扎在淇园,呼应着谢躬。

    老谢以为这种布局前后有呼有应,自己很是得势。

    刘秀派岑彭去淇园策反吕植。

    岑彭不辱使命,马到功成,吕植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成为刘秀的人。

    刘秀很高兴,随即任命岑朋为刺奸大将军,负责督察全军各营。

    (更始大将军吕植将兵屯淇园,彭说降之,于是拜彭为刺奸大将军,使督查众营。)

    这个职务相当于情报司令、保安司令或者军法队长,权力很大。原来祭遵担任这个职务,祭转任偏将军,

    现在岑朋接任了。

    刘秀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岑彭,说明岑已经成为他的核心部属。

    解决了吕植,刘秀就可以放心地玩儿谢躬了。

    大家都住在邯郸,但相互十分警惕,分区防守。

    前些日子,刘秀一直用笑里藏刀的办法对付老谢。

    他虽然心里对老谢欲必除之而后快,但常常装出哥儿们关系不错的样子,一有机会就夸他,在甜言蜜语中

    暗布杀机。

    老谢做事勤勉,刘秀常说:

    “谢尚书才真正是有能力的好干部!”

    (谢尚书真吏也!)

    老谢听的多了,就慢慢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忘掉了自己与刘秀不可调和的矛盾,忘记了自己身边随时

    可以掉脑袋的危险,忘记了刘秀的根本利益所在。

    (故不自疑。)

    旁观者清。

    老谢随同一起来出差的妻子是个精明又谨慎的女人,她劝老公不要被刘秀忽悠了。

    她对老谢说,将近1年前,刘秀在大哥被杀时,就装出一副诚惶诚恐、不动声色的样子,当时好多人都同情

    他,现在他翅膀硬了,不一样了吧?刘秀诡计多端,能量很大,现在手里又人多势众,怎么能不提防他呢?

    她说:

    “你与刘秀一向合不来,常常发生矛盾,如果轻信他那些言不由衷的甜言蜜语,不小心提防,早晚会栽在

    他的手里!”

    (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谢夫人能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应该说是有眼光的。

    但是,她的话并没有引起老谢足够的重视。他认为老婆是妇人之见,不予理睬。

    其实,谢夫人看到的和刚才说出来的,都是很准确的。

    王郎一死,刘秀立即着手灭谢。

    在岑彭说降吕植的同时,刘秀亲自操作对谢躬手下另一个大将马武的策反。

    老马也是老同志了,大家并不陌生。

    他早年为了避仇,参加了绿林军,属于新市兵那一支。

    他因为大小是个首领,加之作战勇武,曾被更始王朝任命为侍郎。

    在昆阳大战中,老马积极配合刘秀,完事儿后被提拔为振威将军。

    这次来河北,老马的任务就是在谢躬的领导下钳制刘秀。

    由于曾经同事过,刘秀对马武很了解,知道他是个难得的冲锋陷阵的将才。

    当然,要玩儿谢躬,不把马武摆平也是有点儿麻烦的。

    好在刘秀对马武知之甚深,他认为杀马武虽然也不费劲儿,但不如拉过来为我所用划算。

    刚拿下邯郸不久的一天,刘秀举行盛大的宴会,重点宴请谢躬和他的几个将军。

    刘秀设下圈套,想按照当年项羽对付刘邦的鸿门宴的套路,把谢躬干掉。

    这天的宴席上,刘秀多次想动手,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欲因以图躬,不克。)

    这时候,两人之间的关系还很紧张,都在找机会给对方下套子,加上老婆的反复提醒,老谢连吃饭都防着

    刘秀。

    我们能够想象,很可能老谢在自己的身边严密地布了防,而这些贴身护卫他的更始将士中,也很可能就有

    马武。

    宴会刚结束,刘秀独自邀请马武登上已故赵王的丛台叙旧。

    老同事老朋友了,酒后叙叙家常话纯属正常。

    下面的这番对话很有意思,刘秀于此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马武从此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马武是个典型的武将军,忠于职守,对刘秀也向来敬重。他将来还要向我们展示丰富多彩的人生。

    现在,他是谢躬的部属、刘秀的策反对象。

    刘秀十分和气地对马武说:

    “我现在得到了上谷、渔阳的精锐骑兵,想请将军来统率,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

    马武也对更始看透了,又何尝不知刘秀的谋略和才干,听了这话受宠若惊、怦然心动。

    他忍住内心的兴奋,连忙说:

    “我愚钝懦弱,没有什么谋略,怎么能当统率呢?”

    刘秀一看有戏,就接着说:

    “您久为将军,熟悉行军打仗,我目前手下的佐吏哪能跟您相比?!”

    (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吏同哉!)

    马武很感动,很高兴刘秀对自己的赏识,虽没有立即回答什么,但内心已打定主意归附他。

    (武由是归心。)

    这样,刘秀忽悠了谢躬本人,说降了吕植,策反了马武,就可以随时使出灭谢组合动作的最后一招了。

    这最后一招,就是刘秀版的调虎离山计。

    具体实施起来,就是刘秀策划和指挥,吴汉、岑彭具办。

    这时候,谢躬已经率军南下,驻扎邺城(今河南安阳北)。

    刘秀在谋划进攻射犬的同时,也按照调虎离山计的基本原理给他设下了圈套。

    在出兵南下前,刘秀请来谢躬,对他说:

    “我出兵射犬讨贼(指赤眉、青犊等),一定会大败他们。尤来在射犬山南,必然会逃亡隆虑山(今河南

    林州境内)。如果您奋发神威,进击这些散溃之兵,肯定手到擒来。”

    谢躬不知是计,觉得刘秀此举此言很有道理,说:“好!”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均如刘秀所料:

    他果然大败赤眉、青犊,尤来果然逃往隆虑山,老谢果然亲自率兵追击尤来。

    老谢来河北还没有什么建树,与刘秀连获大捷比起来,他自己也觉得实在不好意思。

    这次,他实在不想放弃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就留下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守住邺城,自己亲自率领大

    部人马追击尤来。

    可怜的老谢固然才干比不上刘秀,他甚至不知道有时候“穷寇莫追”。

    尤来与青犊等地方武装一样,打仗的风格向来是斗勇斗狠,逼急了什么事儿都能做出来。

    眼看被刘秀、谢躬夹击,他们立即拼命死战,还击谢躬。

    我们不敢跟刘秀过招,还不敢跟你打嘛!

    尤来自知没有退路,个个拼死作战,锐不可当。

    老谢惨败,死了数千人。

    (穷寇死战,其锋不可当,躬遂大败,死者数千人。)

    就在老谢率兵刚离开邺城的时候,刘秀立即命令吴汉、岑彭动手去拿邺城。

    吴汉先派了一个能言善辩的人进城,去说降太守陈康。

    这个舌辩之士就象不久前岑彭说服吕植一样,马到成功,很快说服了陈太守(康然之)。

    陈太守采取了极其配合的态度。

    他收押了大将军刘庆和谢躬的老婆孩子,打开城门,欢迎吴汉、岑彭进来。

    (于是康收刘庆及躬妻子,开门内汉等。)

    吴汉、岑彭迅速控制了整个邺城,并埋下重兵,专等老谢回来。

    老谢只知道忠于职守、好好干活儿,并不知道军中的欺诈和凶残,丝毫不逊于政界的倾轧。

    他出师即败,身心疲惫,带领残兵败将回到邺城,打算休整一下再说。

    他回到郊外,并不知道邺城已经姓刘,把大部队安扎下来,自己就带着几百个亲随轻装进城。

    来到郡衙,老谢等人一眼看到吴汉、岑彭二人高高地坐在堂上,大吃一惊,就要回头离开。

    吴、岑一声令下,埋伏在一旁的刀斧手一拥而上,围了上来。

    吴、岑并不审问,下令立即把老谢和随卫将军们就地斩首。

    邺城郊外老谢的将士们一听主帅被杀,而且是刘秀的人干的,全部缴械投降。

    这就是刘秀常见的动作风格:

    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先表现出温柔亲和的一面,然后抓住机会突然一击,往往一招或数招即可毙敌。
………………………………

正文 99、    第二十二章   称帝 

刘秀收拾了谢躬,表明他已经跟更始彻底撕破了脸,以后就是见面就打的仇人了。这同时也说明,更始王

    朝插手河北的企图已经失败,河北的各种地方势力已经基本上被刘秀肃清。

    也就是说,现在,河北基本上就是刘秀的了。

    但是,刘秀清醒地认识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他看到,一哥的宝座就在咫尺之遥,而几个强敌还在围着它打转儿,最后的斗争也将更加艰苦、更加残酷。

    他认为,自己应该准确把握形势,以河北为根据地,果断出招,以免功亏一篑。

    这时候,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应该与刘秀一起分析一下。

    转眼到了公元24年冬天,满怀对更始王朝强烈怨愤的赤眉军将领们经过一番犹豫和反复商量,决定把主力

    一分为二,一起西进,攻打更始都城长安。

    我们前面也说了,这既是赤眉寻找出路的需要,也是被更始“劣币”们逼的。

    大家本来想跟着更始过几天好日子,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