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秀君临天下-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样自称淮南帝,也不象赤眉那样自称三老、从事。也就是说,大家觉得,在眼前这个乱世,皇帝王侯保不了

    自己,乡村干部也没有办法,最重要的是有粮食吃、又不受气,而这样最可靠的,当然是拳头硬。

    冯异西行,心里想,自己要不辱使命,必须像师傅在河北那样,恩威并重、文武齐上、软硬兼施,打出一

    系列组合拳来。

    于是,他一面大张旗鼓地宣传刘汉王朝的恩德,深入细致地做老百姓的思想政治工作,一面严厉打击少数

    抗命不遵、胡作非为的暴徒。

    冯异深知,赤眉和地方武装虽然无赖、不论套,但多是饿极了的亡命之徒。所以,他在打组合拳的动作风

    格上是很沉稳、谨慎的,每一下都没有花架子,步步为营,招招夺命。

    这样,他动身没有多久,弘农一带就有十几个自称将军的人率部向他投降。

    (弘农群盗称将军者十余辈,皆率众降异。)

    这时候,为了配合冯异西征,刘秀也为可能东归的赤眉布下了天罗地网。

    刘秀一送走冯异,立即派破奸将军侯进屯兵新安(今河南渑池东),派建威大将军耿弇屯兵宜阳(今河南

    宜阳西),牢牢扼住这两处赤眉东归的必经之路。

    同时,刘秀还交待了战略战术:赤眉要是直接东来,就由耿将军出动宜阳部队往新安方向打;赤眉要是向

    南绕道,就由侯将军出动新安部队往宜阳方向打。

    实在厉害!

    刘秀的这套组合拳,其实就是口袋战术加尖刀夺命。

    冯异西进就是一把尖刀,既锋利、硬实,刀法又富于变化。

    实践证明,自投在刘秀门下,这把冯氏尖刀无论挖肉、还是剔骨,从没卷刃过。

    耿弇、侯进的两支队伍布好了口袋阵,以逸待劳,就等赤眉来钻了。

    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吧,赤眉目前就像有人两侧的胳膊腿儿被拽着缠着,胸前被抵着一把利刃,他想不

    就范很难。

    这样,只要没有谁来搅局,刘秀的这套组合拳、铁桶阵完全可以轻松地把赤眉拿下。

    但是,历史是如此精彩,总是以千姿百态和变化无常的面目示人,让人们目不暇接。

    当冯异徐徐西进的时候,在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与东逃的赤眉相遇。

    赤眉早就在长安待得不耐烦了,也实在待不下去了,拼命东逃:我们要回家!我们要吃饭!他妈的!

    赤眉简直归心似箭!

    跑在前面当先锋的是凶狠、勇猛的赤眉将军刘始、王宣等人。

    这时的赤眉是很饥饿的。人在饥饿时往往会有超常、或者失常的表现。

    日本有句格言,说两军相遇勇者胜。这强调的是勇敢。

    但我对此不敢苟同,因为我发现古今中外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勇敢固然是十分可贵的,可是智慧往往更

    有杀伤力。换句话说,在更多的时候,两军相遇或者是高手过招时,往往是智者占上风。

    面对凶猛的赤眉狂徒,冯异使出的是慢动作。

    他步步为营,扎住阵脚,完全是稳中求胜的打法。

    他越是这样,赤眉越狂躁,就猛冲猛打。而赤眉越急躁,他就越稳健,不求急攻,争取用最小的代价换取

    最大的胜利。

    就这样周旋了两个多月,冯异与赤眉交战数十个回合,不仅成功地降服赤眉将军刘始、王宣及其所部5000

    多人,还把赤眉主力牢牢地困在原地。

    (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按照刘秀的思路,赤眉缺少给养,困在哪儿时间长了都能困死。

    面对稳健的冯大将军,赤眉既打不过、又摆脱不掉,十分头痛。

    转眼已是来年春天,刘秀专门派遣使者来到华阴前线,封冯异为征西大将军,对他的精彩表现表示肯定和

    鼓励。

    如果按照这个势头,在刘秀战略战术的指导,和耿弇、侯进的配合下,假以时日,冯异要玩儿死赤眉应该

    没有太大的问题。

    可是,一个搅局人的出现,破坏了冯异的大好形势。

    可惜,这个搅局人是重量级的,因为他是邓禹。

    邓禹的职务被冯异取代,心里十分窝火、十分不甘。

    他想,自己被刘秀高度信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现在老是吃败仗,既对不起刘秀的栽培,自己也很没有

    面子。所以,他一边率领车骑将军邓弘等撤退,一边老是想打几个胜仗表现表现。

    其实,这时候他的给养也很困乏,部队的战斗力已经大大下降。他多次率领部队找仗打,都败在赤眉手下。

    (禹惭与受任而功不遂,数以饥卒徼战,辄不利。)

    他沮丧到了极点!我的满腹韬略,我的指点江山,还有我的光荣和梦想……。

    邓禹失望极了、郁闷极了,只好带着残兵败将悻悻东归。

    小邓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学问和能力是密切相联的,但又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有学问说明你懂得多,有能力说明你会干活。

    光有学问只能说明你懂得多,顶多是个读书人;光会干活儿只能说明你具体工作者,顶多是个熟练工匠。

    谁要是能把学问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他将获得巨大的力量,将是很可怕、很难战胜的。

    这就是当代一位伟人倡导的要“理论联系实际”。

    冯异一直从正面证明给我们看,小邓目前则老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准备反例。

    所以,这位伟人反复告诫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既是学风、也是作风上的要求。

    他和他的同事也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作了证明。

    当小邓狼狈地来到华阴时,已是次年春天,也正是冯异积小胜为大胜、打得赤眉没脾气的时候。

    一见到冯异,邓禹就提出跟他联手,共同进攻赤眉。

    (与异相遇,禹、弘要异共攻赤眉。)

    这其实是严重违反组织原则和工作纪律的。

    很显然,小邓已经无权再插手关中战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赶快回洛阳,见刘秀复命,等待组织上下一步

    的工作安排。对此,他当然不是不懂。

    但是,他实在想打个胜仗多少挽回点儿面子,又实在相信自己对刘秀的绝对忠诚和刘秀对自己的绝对信任

    ,就把原则和纪律先放一放。

    他认为联手冯异打赤眉,是自己此次西行唯一的、也是最后的选项了。

    于是,他与邓弘一起,要求冯异跟自己联合起来,立即发动对赤眉的进攻。

    一开始,冯异是坚决反对这样做的。因为猛捶乱打、速战速决正是赤眉的长项,而对于肩负军事、政治双

    重任务的冯异西征军,更需要的是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冯异认为,自己这些天来正是这样严格执行刘秀的战

    略意图,才取得不俗战果的。

    由于小邓是刘秀面前第一红人,又是自己的上级(大司徒),冯异只好委婉而耐心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他说:“我与赤眉军对抗了几十天,虽然多次俘获对方的猛将,但他们目前剩下的将士还有很多。我们可

    以渐渐地用恩德威信柔服他们,用武力速战破敌是很难的。皇上现在已经在东边派重兵扼住了几个咽喉要道,

    截住了敌人的东归之路,我在西边从容地打他们,按皇上的既定计划来破敌,才是完全之策。”

    冯异的这番话虽然委婉、耐心,意思表达得却清楚明白:

    对敌人只能智取,难以速胜。况且,皇上已经布下了口袋阵,按既定方针打下去是没问题的。领导,您歇

    歇吧。

    应该说,冯异说的这些,既是刘秀的战略部署,也是目前战场上的客观现实。同时,他还在这里提出了一

    个极其重要的政治军事理念:柔服。

    对于“柔服”这个理念,冯异的原话是这样表述的:“可稍以恩信倾诱。”

    就是说,可以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渐地用恩惠和威信说服打动他们。

    这个理念其实就是刘秀君临天下的理念,冯异深得真传,他理解得透、运用得活。

    但是,这时的邓禹求胜利、顾面子心切,根本听不进正确意见,坚持安排邓弘出兵挑战赤眉。邓弘率部跟

    赤眉死磕。

    赤眉在战斗里成长,也付出了血的代价,学会了不少招数。

    他们上上下下也渐渐明白,打仗其实也跟种庄稼一样,要看天时变化,要根据实际需要换换动作。总之,

    不能一条道儿走到黑。

    这在刘秀、冯异那儿,叫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惜,赤眉过去打仗只知道使蛮劲,明白这个道理太晚了。那就只能在邓禹、邓弘身上试试了!

    正好,两邓目前不在状态。

    双方激战几天,并没有明显分出高低胜败。

    赤眉决定使个阴招。

    这要是在刘秀、冯异那儿叫做“兵不厌诈”。

    这一天,在双方一阵对砍之后,赤眉假装败了,惊慌失措地逃走,连辎重也没顾得带上。

    邓弘的手下一看赤眉丢下的车辆上堆满大豆等粮食,就纷纷跑过去争抢。大家都累了,都饿了,赶紧抢吧!

    当大家一窝蜂跑到车跟前时,才发现自己上当了:车辆上装的都是灰土,上面薄薄地盖了一层大豆!

    但为时已晚。

    刚跑出不远的赤眉军立马回身杀过来,邓弘手下还没回过神儿来,被一阵猛打,四散溃逃。

    (弘遂大战移日,赤眉佯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赤眉引还击弘,弘军

    溃乱。)

    在关键时候,冯异是顾全大局的。

    他一见邓弘吃亏,连忙与邓禹一起联手救援。

    又是一番激战,在冯异和两邓的奋力拼搏下,赤眉才稍稍撤退。

    就在这刚刚打退赤眉、稳住阵脚的时候,冯异提出,同志们又累又饿,应该暂且休息,养精蓄锐,伺机再

    战。

    其实,他不需要提出,直接安排就行了,因为他受命全权负责西征事务。

    但是,正如我们前面说的,考虑到邓禹是刘秀面前的第一红人,又是自己的领导,冯异明知邓禹违反组织

    原则和工作纪律,还是不得不迁就一点儿、谦虚一点儿,尽量维护邓禹的威信。

    而邓禹则不听冯异的意见,认为赤眉刚刚小败,我们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

    这时候这样做,我们只能说小邓是急功近利了。冯异无奈,明知这样不是个办法,也只好服从领导。

    这个时候,赤眉已经打疯了,正在兴头上。

    我们前面也说了,赤眉是一帮擅长干急活儿的人,特别是在他们暴躁或者饥饿的时候,往往会有超常的发

    挥。

    而冯异的西征军和邓禹残部则很仓惶、很仓促,又饿又累。更重要的是,他们指挥官意见不统一,没有从

    容的、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当然,大家都看到了,冯异对拿下赤眉自有满腹韬略,但他现在为了迎合领导正在牺牲原则。

    结果可想而知。一番大战,赤眉完胜,冯、邓部属死伤3000多人。

    不仅如此,在赤眉的猛打猛攻下,邓禹仓惶逃命,随身仅剩下24个随从,一直跑到宜阳才算摆脱赤眉的追杀。

    冯异更是狼狈。为了不暴露自己,他不得不舍弃战马,步行逃命,千辛万苦,才得脱身。

    跑到回溪阪(今河南渑池南)时,他身边仅剩下几个人。

    冯异自投奔刘秀、独当一面带兵以来,从没吃过败仗,这次弄成这样,完全是邓禹瞎指挥、而自己又不能

    坚持正确意见造成的。

    这是一次让邓禹终身难忘的失败,不仅证明了刘秀用他西征独当一面、主持军机是错误的,而且表明,他

    的长项并不是带兵。

    想当初,他肩负刘秀的重托,率2万精兵强将西进,确实是豪华阵容。

    一上来,他坚决贯彻刘秀的战略战术,斩顽敌、收民心,不仅壮大了队伍,而且在关中建立了刘秀王朝的

    权威,他的个人威望也如日中天。

    他的品德才学、人文修养确实已经达到极高的境界,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固执、相当的固执。不幸的是

    ,这个缺点在复杂局面下又是致命的。

    这又使人想到经济学上的“木桶理论”,小邓的固执成为他的木桶最短的那块板子。

    越是在关键时候,“木桶理论”越能发挥作用。眼前,固执这块最短的木板让小邓的木桶几乎盛不到水。

    他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谋略超群,但是,他经不住赤眉的乱拳。

    这也从哲学的角度说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作风是何等重要!

    至此,他除了身边的24随从,数万大军已经或死或散、全部覆没。

    逃到宜阳,邓禹极其惭愧。不过,他还有自知之明,立即向朝廷打报告,请辞大司徒职务和梁侯爵位。

    刘秀对他违抗旨意、数次战败也十分生气,发文免去他的大司徒职务,但保留梁侯爵位。

    应该说,这次刘秀对他既生气、又客气,毕竟关系不一般嘛。

    (众皆死散。独与二十四骑还诣宜阳,谢上大司徒、梁侯印绶。有诏归侯印绶。)
………………………………

正文 119、   冯异作品、刘秀题跋

这一次,如果说同样是失败的话,那么邓、冯两人失败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

    邓禹是一败涂地,很凄惨;而冯异则反败为胜,很凄美。

    我们说冯异作为刘秀的嫡传弟子,对刘秀为人做事的真味体会最深,他的智慧谋略和操作能力是刘秀其他

    的弟子和粉丝难以企及的。

    这一次,他牺牲原则迎合邓禹,实属迫不得已。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这次明知必败的战斗中,他其实也留了一手。

    冯异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十分喜欢动脑子,往往能够有出人意料之举。

    他本人这一次对赤眉的失败,我们宁愿称为退却。

    在退却时,冯异就暗中部署部分可靠、又善战的将士乔装打扮,换上赤眉的衣服,把眉毛染成红色,有的

    混入赤眉队伍,有的就近潜伏在道路两侧。

    他跑回营地后,立即加固工事,迅速收集驻守的和被打散的队伍,算了算还有数万人。

    在世道乱成这样,一场惨败之后,还能聚集这么多将士,充分说明了冯异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复坚壁,收其散卒,招集诸营保数万人。)

    当然,这时候邓禹已经跑向宜阳了。

    没有了领导的瞎指挥,冯异完全可以轻装上阵。只要能放开手脚,他拿下赤眉还是有把握的。

    好吧,明天对决!

    冯异跟赤眉约定日期再打。

    (与贼约期会战。)

    其实,冯异这是忽悠赤眉的。

    因为赤眉完全可以一鼓作气把冯异、邓禹撂倒,冯异跟赤眉“约期会战”完全是因为自己想喘口气儿。

    不知道赤眉是饿得、累得没劲儿了,还是脑子进了水,他们同意跟冯异“约期会战”。

    一切都在按照冯异的计划进行。

    第二天一大早,赤眉出动上万人攻击冯异的先头部队,冯异仅派出少量人马前去解救。

    赤眉见此情形,认为冯异果然是手下的败将,也就这点儿能耐,于是倾巢出动,想一阵乱拳痛扁冯异。

    看看火候到了,冯异当然不能再示弱,立即出动大军正面迎敌,展开激战。

    (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

    这时候,赤眉仍然来猛的,而冯异则指挥着已经休息过的将士,完全把打仗摆弄成了艺术。

    双方激战大半天,到了中午,赤眉撑不住了,渐渐败下阵来,想跑。

    冯异岂能放手!

    他成功地为自己赢得了大半天喘息的时间,又成功地把对手拖住、耗跨,现在是出组合拳的时候了!

    他看火候到了,立即下令潜伏在附近的将士动手。

    这些乔妆打扮的将士本来就好战,眼下以逸待劳,早就按捺不住了,个个迅速冲出,猛砍赤眉。

    疲惫不堪的赤眉猝不及防,又无法分辨敌我,立即土崩瓦解,四散溃逃。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冯异下令全面追击,追到崤底(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大破赤眉,收降其将士及其家属8万多人。

    赤眉剩下的10多万人,赶紧东逃,想找个不象冯异这么厉害的投降。

    (追击,大破于崤底,降男女八万人。余众尚十余万,东走宜阳降。)

    冯异的捷报传来,刘秀十分高兴,立即颁旨慰劳,说:

    “平定赤眉,将士们确实劳苦功高,虽然开始时折翅受挫于回溪阪,但最终却能展翅高飞于渑池,可以说

    是早晨在东面失去的东西,晚上又从西面捡了回来。朝廷打算论功行赏,以酬答你们的功劳。”

    (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在这封表扬信中,刘秀对冯异这个爱徒的喜爱和器重溢于言表,史书专门记载他这次为了表扬冯异而颁发

    的圣旨加盖了玉玺(玺书劳异)。

    其实,皇帝发的正规文件都是要盖章的,这儿特意强调而已。

    顺便说一下,刘秀的这封表扬书,还给我们留下一句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冯异所击败的是赤眉主力,而在长安周边及西面、南面,还有不少地方割据武装。

    他并没有陶醉于眼前的胜利,而是很快又与同志们一道,整理行装,投入了新的战斗。

    以后,我们将腾出时间,继续聚焦冯异。

    再说刘秀,自登基以来也很忙,一边调兵遣将征讨各地,一边文武兼施巩固权力,时不时地御驾亲征一把

    ,还抽空生了几个儿子,把皇后也立了。

    这中间,也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我们将很快向大家陆续推出。

    现在,几乎在冯异取得大捷的同时,刘秀亲自率领重兵,驾临宜阳。

    此前,他早已布下了对赤眉的天罗地网,现在是收官的时候了。

    这时候的赤眉军,长时间打仗、抢掠,没有认真休整过;他们给养匮乏、长途跋涉,可谓精疲力尽;他们

    刚挨了冯异一顿痛扁,不仅战斗力大大下降,士气也低落到了极点;加之天寒地冻,又有地方武装不断趁火打

    劫,他们疲惫极了、惊恐极了、也狼狈极了。

    他们想跑,又跑不掉;想向冯异投降,又怕再挨打。

    所以,他们在饥寒交迫、损兵折将中,几乎是且战且退,才逃到宜阳。

    突遇刘秀的威武之师,赤眉惊恐万状、手足无措。

    (赤眉忽遇大军,惊震不知所为。)

    除了向刘秀乞降,赤眉已经别无选择了。

    这么多年在外面行军打仗、烧杀抢掠,赤眉也渐渐明白了:

    投降,其实也是个技术活儿,除了跪地求饶,还有很多其他复杂的东西在里面。

    要派一个有点文化的人去找刘秀接洽。

    由于赤眉长期不知道重视知识和人才,只知道拳头和棍棒,不仅所作所为缺少人文气息和技术含量,队伍

    中连个文静人都不好找。

    那就只有刘恭了!

    刘恭是盆子皇帝的大哥,读书多,肚子里点子也多,又是刘家爷们儿,派他去跟刘秀接洽最合适不过了。

    这家伙虽说说话办事儿絮叨,老是惹人烦,可是也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了。

    俗话常说的“弱国无外交”、“败将不可言勇”,都是说跟人过招是需要实力的。而现在的赤眉,已经是

    刘秀案板上的鱼肉,至于怎么切,全看刘秀的意思。

    刘恭拜谒刘秀,心里发虚,带着乞求的口吻问刘秀:

    “盆子率领百万大军前来投降,陛下打算怎样对待他?”

    刘秀答道:

    “饶你们不死罢了!”

    (待汝以不死耳!)

    到了这个份儿上,刘恭还想忽悠,所谓“百万大军”不过是10多万精疲力尽的残兵败将。当然,刘秀又岂

    能是轻易被忽悠住的!

    得到刘秀可以活命的承诺,赤眉立即认真准备投降的各项工作。

    两天以后,樊崇率领“皇帝”刘盆子、“丞相”徐宣与30多个赤眉高干,前来投降。

    这个场面很别扭,不,很滑稽。

    樊崇在赤眉的职务是御史大夫,乍看是朝廷的命官,其实是皇帝刘盆子的领导。因为他资格老、又力气大

    ,是赤眉实际上的一哥。

    徐宣本来是某县的狱卒,因为懂得《易经》,才被安排当了丞相。赤眉队伍里能干粗活儿的人成把抓,像

    他这样能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