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秀君临天下-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秀放开手脚,亲自跃马挺剑,指挥众将从四面八方猛攻昌虑。
(帝乃亲临,四面攻宪。)
城里的老董连忙分兵抵抗,已经无能为力。
未出3天,刘秀大军就把昌虑城捣破了。
接下来就是逃与追的故事了,很暴力、也很凄惨。
苏茂擅长反水和逃跑,动作快了半拍,先行一步跑出城去,直接投奔了张步。
董宪、庞萌惊慌失措,出城后逃到缯山(今山东枣庄东)。
但是,这哥儿俩气数尚存。
没过几天,他们的被打散了的部属们听说老板还活着,就三五相邀,聚集了数百人,又把老董、庞萌迎入郯城
,看能不能苟延残喘。
不知怎么的,佼彊是动作太慢,还是他有意磨蹭,一见董宪、庞萌跑了,自己赶紧带着手下投了降。
(佼彊将其众降。)
这样,就没有谁顾得理会刘纡了。他对双方来说都成了累赘。
他知道刘秀不会轻易放过自己,仓惶之间,也想跑出城去,但老是找不着北。他的身边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大家都在忙着照顾自己。
不过,有一个名叫高扈的军士忙里偷闲,想招呼他一下。
也很简单,高扈把刘纡的脑袋一割,向刘秀投了降。
(刘纡不知所归,军士高扈斩其首降。)
至此,刘永称帝的戏哑然谢幕。
但是,有几个演员还是不愿意下台。
大凡社会人生的大戏遇到变幻场次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有那么几个演员磨磨蹭蹭不想下台。对此,我们并不
说他们敬业,而宁愿说他们浪费舞台资源、耽误大家时间。
这个社会人生大戏的总导演是老天爷。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他,但知道他总是按照一定的剧本来安排大戏的起
承转合的。这个剧本就是“社会发展规律”。
按照这个剧本,哪个演员上、哪个演员下都应该是有规矩的。
如果谁该下台的不下,就会耽误其他演员上台表演,耽误广大观众欣赏。
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凡谁该下来的不下来,往往极有可能是他本人已经习惯了赖在舞台上的某种好处,而这
种好处又往往是通过不光彩的手段搞来的,也是不方便让广大观众知道的。
比如,王莽直到被人切片儿了,还死死不愿意下台,就说明了这个。
现在,磨磨蹭蹭不愿意下台的是董宪演员和庞萌演员。
董演员和庞演员在郯城,企图据守一番,看能不能捡个漏,再伺机翻盘。
但是,他们还没有来得及部署城防,刘秀就撵了上来。
刘秀一看,这两个演员已是强弩之末,不值得自己亲自动手,就安排吴汉等人攻城,自己走了。
作为人君,他除了打仗,还有很多事儿要做。而且,从内心来说,他是非常厌恶战争的。
刘秀离开郯城,到彭城、下邳、临淄等地巡视、检查工作去了。
………………………………
正文 128、 2个猛人
再说吴汉,按照刘秀的部署,迅速率军攻城。
郯城根本不经打,吴汉没捣鼓几下,城就破了。
这是公元29年8月。
郯城既破,董宪、庞萌弃城而出,逃到朐县(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哥儿俩又打算据守朐县,看这次能不能
捡漏翻盘。
吴汉自然不会罢休,随即包围了朐县县城。
(吴汉进围朐。)
说到这儿,有一个现象需要提请大家注意,这个现象背后可能是刘秀的战略战术思想出现了变化。
这个现象是:在帝乡作战,刘秀及其徒弟们处处心里留神、手下留情。
大家也知道,过去,刘秀和徒弟们打仗,向来不会对对手心慈手软的。他们血战昆阳,收拾谢躬,斩首王郎
,都玩儿得残酷而利索。而吴汉、耿弇等人更是落得“屠城悍将”、“屠伯”等称号。
但是,自从进军帝乡、讨伐刘永以来,无论刘秀本人还是他的徒弟们,打仗的动作都文静了许多。
这是有突出表现的。
一是攻城是攻城,但总是让对手有机会跑掉。如,吴汉打广乐时让周建、苏茂跑了,盖延围睢阳时让刘永带着
周建、苏茂跑了,甚至于刘秀亲自率领豪华阵容拿下桃城时,也让庞萌、苏茂、佼彊遛了。这不,吴汉打下郯城,
让董宪、庞萌跑到了朐县。
二是较少直接把对手干掉,而是逼着对手自己割自己的脑袋。如,刘永的脑袋是自己的部将庆吾砍掉的,他儿
子刘纡的脑袋则是军士高扈割下的。
三是战术首选是把对手耗死,实在不行再把对手杀了。比如,盖延两次打睢阳都是围而不攻,等到城里粮食吃
光了,自己再轻松取胜。王霸在垂惠对付苏茂、周建也是,他紧闭营门,养精蓄锐,对敌人不理不睬,苏、周差点
儿被逼疯,周建的弟弟周诵实在受不了,干脆献城投降。就是刘秀本人,在打困守昌虑的董宪时,也是耗得五校义
军把粮食吃光了退兵,才发动攻城的。
这种战略战术思想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打或者少打就能把对手灭了,很显然是最聪明、最好的作战方式了。
刘秀在帝乡普遍使用这招儿,也很显然是有着深远的考虑的。
这不,吴汉把董宪、庞萌包围在朐县城里,并没有立即捣城。
朐县属于东海郡,城防坚固,易守难攻,加之已是秋天粮食收获的季节,城里的粮草也很充足。
董宪、庞萌据守城里,吴汉倒是一时不能拿下。
但是,吴汉坚决贯彻执行刘秀的战略战术思想,似乎并不急于跟老董死磕。
吴汉的大军攻了几次,就把城死死围住:不打了,我耗死你!
吴汉不攻,但攻城的可能性却随时都存在;老董、庞萌虽然在城里能抗一阵子,但想出城半步都难。
吴汉胸有成竹:我用文火把你们小样儿的当鸭子蒸熟,看你们还能跑了不成?!
老董、庞萌则非常难受,就像一个人被捆起来动弹不得,随时都有可能会被痛扁一气,要经受这种煎熬,也是
需要一定心理素质的。
这样耗了大约半年,到了次年春,也就是公元30年2月,朐县城里的粮食快要吃完了。
春天本来青黄不接,就是城外有粮食,吴汉也不可能让它运进城半粒。
老董、庞萌慌了!
必须跑了!必须换个地方!
瞅准一个缝子,老董、庞萌连家属都没敢带,悄悄地、偷偷地突围而出。
他们带着手下马不停蹄,攻下赣榆(今江苏赣榆北)。
赣榆属于琅琊郡,靠近东海了,老董、庞萌退守这儿,打算做最后一搏。
我想,这哥儿俩目前心里肯定很憋气:我们无非是想称霸一方,大家出来混谁没有这心思?你刘秀不依不饶,
难道要把我们赶到海里去不成?
我想,这哥儿俩完全错了,古往今来,王者之心深不可测,根本容不下第二个王者。
我今为王,谁出头就打谁!
这是天下王者的心理底线。
这不,老董、庞萌立足未稳,刘秀的徒弟就打上门来了。
刘秀的这个徒弟名叫陈俊,现职琅琊郡太守。
陈俊是南阳人,本来是刘秀堂兄刘嘉的手下。更始王朝开张时,他作为长史在刘嘉面前听命。后来刘秀到河北
发展,刘嘉把他推荐给刘秀。
他对刘秀极端忠诚,刘秀也对他十分信任。
当然,他还具备刘秀的徒弟和粉丝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擅长打仗。
只是,陈俊像吴汉一样,也是个猛人中的猛人,打起仗来作风既锐利、又坚韧。说白了,他就是喜欢咬着对手
不放,猛砍狂扁,直到取胜。
不知大家还记得不记得,他随刘秀在安次打五校,激战之中,他跳下马来,徒步持刀,见谁砍谁,碰谁灭谁,
狂奔20多里,直到把五校的头目砍了才回来。
刘秀对他非常欣赏。他也得以封侯拜将,目前任职琅琊太守、强弩大将军。
他作为猛人中的猛人,早就威名远播。
本来,琅琊一带强盗横行。反正兵荒马乱,大家结伙成群,靠拳头、靠明抢暗偷混世。
陈俊上任时,刚到琅琊边界,强盗们就闻风散伙了。
(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
刘秀安排陈俊担任这个职务,本来是让他安顿地方、钳制张步的。
现在,一见老董、庞萌送上门来,陈俊岂能客气。
他立即带兵围攻赣榆,没捣腾几下,城就破了。
他见老董、庞萌突围,就穷追不舍,一路追杀。
他的动作很猛,一下子把老董、庞萌赶到了海边的沼泽之中。
(琅琊太守陈俊攻之,宪、萌走泽中。)
这时候,吴汉拿下朐县后,已经把老董、庞萌等人的老婆孩子全部拘获。
(会吴汉下朐城,进尽获其妻子。)
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老董彻底崩溃了!
郁闷啊!
老董思前想后,痛哭流涕地对身边的将士说:
“现在我们连家眷都被吴汉俘获了,一切都完了。大家跟了我这么久,落得这么个下场,实在对不起大家,让
大家受苦了!”
(妻子皆已得矣。嗟乎!久苦诸卿。)
老董郁闷至极,但并没有头脑发昏,他对刘秀已经是口服心服。
他痛苦地认为,既然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看来只有投降才能侥幸活命了。
有意思的是,庞萌也这么认为。
虽然古人云好马不吃回头草,但老庞觉得,既然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看来只要能侥幸活命,自己宁可不做好
马。
于是,老董、老庞哥儿俩商量:就这吧,赶紧向刘秀投降!
于是,他哥儿俩带着几十号人马,趁着天黑、抄个小道,想逃出来投降。
但是,他哥儿俩实在是命太苦。
可能是他们自称将军、王侯时间太久,或者他们跟刘秀厮战太久,或者说他们作为蹩脚的演员在舞台上磨蹭的
太久、惹恼的人太多,这哥儿俩已经没有机会了。
吴汉属下的校尉韩湛发现了老董、老庞的行踪,立即赶上前来追杀。
不知怎地,老董、老庞没能把自己打算投降的意图说个明白,赶紧拼命逃跑。
韩湛岂肯放手,穷追不舍。
在方与(今山东鱼台西),韩湛终于撵上,立即把老董斩首。
老庞也没有跑掉,被当地一个名叫黔陵的人砍了头。
哥儿俩的脑袋都被迅速送往洛阳。
刘秀闻讯很高兴,立即给韩、黔封侯。
(乃将数十骑夜去,欲从间道归降,而吴汉校尉韩湛追斩宪于方与,方与人黔陵亦斩萌,皆传首洛阳。封韩湛
为列侯,黔陵关内侯。)
………………………………
正文 129、 耿弇风格
刘永、董宪、庞萌是挂了,但是,刘秀这次在百忙中御驾亲征,还有个目的,就是要同时拿下张步。
关于张步的野心、作为和缺点,我们在前面或多或少地说了。
老张本来并没有什么帝王之才,但却有不小的帝王之志。
这当然是十分危险的。
他割据一方,就已经被刘秀讨厌;他接受刘永所封“齐王”的封号,而拒绝了刘秀,使得刘秀对他起了杀机;
到了他斩了刘秀的使臣、光禄大夫伏隆,刘秀就对他必欲除之而后快了。
只是当时,刘秀刚登基不久,南、北方战事都很吃紧,家务事儿也实在太多,还腾不出手来收拾他。
这样,趁着刘秀太忙,张步赶紧扩大势力,迅速占据了胶东、北海、济南、泰山等12郡之地。
随着讨伐刘永战争的推进,特别是要御驾亲征,刘秀认为既然出这趟差了,必须顺手把张步也拿下。
不过,这儿提醒大家注意,刘秀的所谓“拿下”有多种方法,比如,拿下谢躬是砍头,拿下刘玄是摧毁他的王
朝,拿下李轶是借刀杀人,拿下赤眉是先打得他们服气再收降,拿下刘永父子则是逼他们自己人割自己人的脑袋,
等等,不一而足。
那我们就看刘秀怎样拿下张步的吧。
刘永死的时候,张步曾一度打算拥立刘永的儿子刘纡为帝,自己学着王莽那样,搞个“定汉公”当当,再找机
会把天下涮到自己手里。
这在刘秀看来,老张简直真的是蹬着鼻子上脸了。
公元29年10月,刘秀在御驾东征的途中,安排讨伐张步,主要责任人是我们的熟人:建威大将军耿弇。
耿弇过去一直给我们的印象是杰出的青年将军。
想当年,刘秀正在河北艰难地摸爬,耿弇与吴汉、盖延等率领数千个哥儿们,南下投奔刘秀。他们千里奔袭,
杀掉王郎的高级干部400多人,毙其兵卒30000多人,攻克22座县城,在广阿与刘秀会合,给困境中的刘秀献上了一
份儿厚礼。
若不是对刘秀崇拜得极端的狂热,谁也不会干这事儿;同时,若不是太有才了,别说千里奔袭,别说攻城砍人
,谁能在这兵荒马乱的当口顺利找到刘秀也不容易。
时年21岁的耿弇做到了,他崇拜刘秀狂热得要命,千里奔袭又攻无不克。
此后,他追随刘秀四处征战,攻城略地,从无败绩。
刘秀称帝,在任命的首批高级干部中,就有他:建威大将军。
在刘秀的徒弟和粉丝中,耿弇完全可以说是个典型的代表:一是他对刘秀忠心耿耿,至死不渝;二是他非常有
能力,就是上面说的,他能征惯战,未尝败绩;三是刘秀也对他信任关爱有加。
当然,不少史家对耿弇持批评态度,认为他一生平定46郡,屠城300座,和吴汉一样“贪功好杀”。
不过,也有的史家不以为然,认为他才是“常胜将军”。
(弇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我想,我们还是在将来耿弇弥留之际,准备给他写悼词时再盖棺论定吧。
在耿弇即将挂帅打张步时,我们想向大家强调的是,耿弇能打,而且胸有韬略,是个儒将,刘秀认为他可堪大
用。
这几年来,耿弇基本上在忙于摆平敌人、镇守地方。
刘秀指哪儿、他打哪儿,而他打哪儿、就能摆平哪儿。
2年前(公元27年)的10月,刘秀回老家舂陵省亲,带上了他。
(弇从幸舂陵。)
这是刘秀当上一哥后第一次回老家,不光是衣锦还乡,还有其他更多复杂的政治意图。
刘秀以皇帝之尊,在老家修祖坟、建家祠,宴请家乡父老。
这么重要的活动,刘秀把耿弇带上,足见对他的器重。
这个时候,刘秀虽然已登大位,但天下还不完全是他的:不仅到处都有割据势力,而且下属中心怀叛意者也不
乏其人。
比如,渔阳太守彭宠、涿郡太守张丰先后反水,张步则自立为王。
耿弇向刘秀提出自己平定天下的宏大规划,并主动请缨,要求摆平北方叛乱,然后东征,收拾刘永、张步。
刘秀对他的胆略和勇气非常欣赏,便采纳了他的建议,委派他首先进攻渔阳。
所以说,刘秀这番御驾亲征,耿弇既是出谋划策者,也是具体落实者。
眼下打张步之前,耿弇已经先后联手朱祐、王常、祭遵、吴汉等,逼死彭宠、活捉张丰,攻城拔寨,收降士卒
40000多人。
在这些战争中,他们老耿家不光耿弇运筹帷幄、决战百里,而且耿弇的老爸、上谷太守耿况,他的弟弟、复胡
将军耿舒,都倾力配合、冲锋陷阵,立下了不世之功。
当然,刘秀也给了老耿家爷儿几个极大的嘉许,我们将在后面叙述彭宠的故事时再说。
现在,耿弇携屡战屡胜之威,按照刘秀的部署,发动了对张步的全面战争。
这个时候,刘秀正在亲自指挥吴汉、盖延等打击董宪、庞萌,让耿弇打张步,免得张步跟着找麻烦。
耿弇是认真的,当然,刘秀这时候也给予了他充分的授权。
在动手前,耿弇摆好了动作:首先整编部队,把投降的士卒与自己的基本队伍混编,搭建军中文官武将各级、
各个领导及工作班子,安排了承担各种任务、各个兵种的将士的战略战术,然后率领骑都尉刘歆、泰山太守陈俊,
指挥大军从朝阳桥(今山东济阳东)渡河,往东打。
(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泰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姑且把耿弇的这支部队叫“讨张军”吧。
这儿稍加说明,这年月名叫“刘歆”的较多,我们搞不清什么原因,刘秀的这个骑都尉刘歆与王莽的国师刘歆
同名同姓而不是一人。还有,猛人陈俊这时任职泰山太守,不久以后才调任琅琊太守的。
一见耿弇来犯,张步也做好了接招的准备。
他立即委派自己的大将军费邑驻军历下(今山东济南),同时派兵据守祝阿(今山东济南西),还在泰山、钟
城(今山东济南南)排列数十个军营,形成抗击讨张军的防线。
由于从来没有跟刘秀过过招儿,可以这么说,张步根本不怕刘秀。否则,他也不会在两年前杀掉刘秀的使者伏
隆。
现在,他认为自己以逸待劳,完全能够跟刘秀玩儿几把。
我想,老张这阵儿可能还认为,反正在乱世,谁的拳头硬谁是大哥。
耿弇进军,直取祝阿。既然老张铁了心,那就没说的了,打吧!
一天早晨,耿弇发动攻城,动作十分迅猛。并没有出现意外,还不到中午,祝阿城破了。
(自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
但是,耿弇的动作虽然很猛,却很有分寸。
这次,他并没有按照惯例屠城,并没有让手下把城捣烂、把人杀光,而是故意把包围圈留出一个缺口。
张步的士众惊魂未定,争先恐后逃出城去,奔向钟城。
于是,连锁反应出现了:
钟城的军民一见祝阿溃败,非常恐慌,立即收拾行李,弃城而逃。
(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亡去。)
一天之内,耿弇轻松夺取两城。
刚打照面,自己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连丢两城,费邑感到不好交待,赶紧调整部署。他分出一支人马,交给
自己的弟弟费敢率领,屯守巨里(今山东历城东)。
这样,费家哥儿俩分别在历下、巨里布防,形成了犄角之势。
但是,这种犄角之势唬不住耿弇。
耿弇打仗,动作又快、又狠、又变化多端,一般人是招架不住的。
现在,他迅速挥师包围了巨里。
不过,他扬起拳头,并未轻易落下,他想尽量用很小的代价换取很大的胜利。
这是师傅刘秀教的。
我们要说的是,耿弇自幼就熟读经书,酷好兵事,而且立志高远。经过这些年的实践,他对战争规律的了解已
经非常深刻透彻,对战争节奏的把握已经非常得心应手。
如果不考虑政治立场和人道主义,他跟师傅刘秀一样,也已经进入了可以“玩儿战争”的境界。
现在,他要对眼前的费家兄弟,先涮一把再说。
他一边围紧巨里,一边派将士大肆砍伐树木,并且高调放出风来,说要伐木料修造工具、填充堑壕,以便攻城。
(弇进兵先胁巨里,使多伐树木,扬言以填塞坑堑。)
到这时,张步的将士已经开始领教了耿弇的厉害,不少人悄悄地投降了过来。
几天后,耿弇得到报告,说是据守历下的费邑听说耿弇要攻巨里,正在谋划来搭救弟弟。
耿弇认为自己的计划奏了效。
于是,他继续高调做出部署:命令各单位紧急修造攻城器械,3天后全力攻打巨里。
同时,他又安排悄悄放松对被俘将士的监管,故意制造机会让他们中的个别人逃跑。其实,这是让他们带话的。
这些逃逸者回到历下,就把自己在耿弇哪儿听到、看到的报告上去。
费邑信以为真。
3天后,费邑果然按照耿弇的设计,亲自率领3万大军,前来营救巨里。
听到报告,见费邑上钩,耿弇十分高兴,对手下说:“我之所以大肆修造攻城器械,就是要吸引费邑过来,
现在他送上门来,不正是我们要求的吗?!”
于是,耿弇当即留下3000将士继续围城,自己亲自率领主力占据费邑必经之地的山岗高处。
待费邑带兵来到,耿弇居高临下,挥师冲杀下来,一阵痛扁,几乎全歼敌人。
同时,耿弇的手下还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