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秀君临天下-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费邑带兵来到,耿弇居高临下,挥师冲杀下来,一阵痛扁,几乎全歼敌人。
同时,耿弇的手下还顺手割下了费邑的脑袋。
可怜的费邑,就这样被耿弇轻松地玩儿死。
但这并没有算完,费邑的脑袋还可以用来做广告。
耿弇命令士兵把费邑的脑袋高高地挑起,在巨里城外走来走去,实际上是恐吓城里的张步守军的。
这一下,巨里军民迅速被恐惧所笼罩。
费敢既没有哥哥的胆量,也没有哥哥愚蠢,赶忙率兵逃跑,找自己的主子张步去了。
(继而收首级以示巨里城中,城中凶惧,费敢悉众亡归张步。)
这就是耿弇,既能战无不克,也可以不战屈人。
战事初开,就轻取4城,但耿弇仍然觉得很不过瘾。
刚才,他只是略施小技,还没有舒展开筋骨。
现在,他安排将士打扫战场,收集军需粮草。
随即,他纵兵东进。
这下子,他基本上可以不论套了。
讨张军所到之处,见城破城、见人扁人,凡是没拿下的城池都拿下,凡是没投降的敌人都扁倒。
他一气平定了40多座军营,攻破所遇到的城镇,完全占领了济南郡,马首直抵张步的都城剧县(今山东昌邑西)。
(弇复收其积聚,纵兵击诸未下者,平四十余营,遂定济南。)
张步虽然惨败,但实力尚存。
到了这个份儿上,他也只好亲自接招了。
其实他也不是什么亲自不亲自的,因为耿弇已经打上门来了。
张步本人驻扎在剧县,派弟弟张蓝率2万精兵防守位于剧县西北的西安(今山东桓台东),召集各郡干部军民
上万人马驻守西安东南的临淄(今山东临淄北)。
西安距临淄大约40华里。
这样,张步认为,自己形成了互为犄角的防线。
耿弇率军长驱直入,驻扎在画中(今山东桓台东南)。
画中是个小县城,但位置恰好在西安与临淄之间,耿弇用来当打张步的歇脚之地,还是完全可以的。
耿弇立即观察了周边形势,破敌之计很快了然于胸。他接下来的部署很有意思。
他发现,自己首先要破的两座城,西安城小,但有张蓝率领的2万精兵把守;临淄城大,是个名城,但守城的
是张步临时集中起来的各地干部军民,很庞杂。
这样,对讨张军和它的决策者来说,先扁谁,就看水平了。
耿弇集中手下各方面将校,召开军事会议,下令全军:整装戒备,5天后拿下西安。
(乃敕诸校会,后五日攻西安。)
张蓝觉得耿弇并不好对付,所以警惕性很高。他打探到耿弇的部署,不敢怠慢,督促手下将士日夜加强防守,
严阵以待。
战前的几天是很能折磨人的。
好不容易到了第5天,半夜时分,耿弇突然下令:全体将士立即起床,就“床”吃饭,做好行军和战斗准备,
天明赶到临淄城下。
(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城。)
耿弇要耍个动作,他相信这个动作能把张家兄弟、至少能把张蓝耍懵。
但是,讨张军内部却有不同意见。
为什么要放下小西安、去打大临淄?
先扁西安这个好打的不是更稳当吗?
持这个意见的不在少数,比如,护军荀梁。
荀将军等人的意见似乎不无道理,他们认为,以讨张军大胜的余威,围攻小小的西安,一人一脚也给城墙踹倒了。
(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
大家认为,打西安,临淄不能来救,而打临淄,西安必然来救。
只是,大家还是普通将军,而耿弇早就不是普通兵家了!
就像我们前不久说的,耿弇对战争的理解和把握已经极为深刻和透彻,他已经进入了一个可以玩儿战争的地步。
战争,是人类最残酷的游戏。
这个游戏集中了人类最多的智慧、资源,还有时间,所制造的灾难也超出了人类所有的其它活动。
不好意思,我们要冒昧地说一句,真正懂得战争真谛并能运用自如的,古往今来,并没有几个人。
注意,我们说的是对战争懂得真谛并能运用自如。
光有理论不算,赵括的纸上谈兵和我国红军时期老外李德的瞎指挥危害太大了;光能打仗也不算,那种只知道
扁人的将士只能算是战争机器,将逐渐被高科技产品所取代。
这种懂得战争并能运用自如的最高境界,或称之“玩儿战争”的最高境界,孙子称为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我们表示认可,同时还认为“以小战而能至大胜”的也算是。
能达到这个境界的,刘秀是一个,从他的实际表现来看,称之“战神”也并不为过。
从这个意义上说,耿弇也接近了这个境界。
不好意思,我们对此只能看个热闹。不过,在实战中,耿弇则要给大家把道理讲清楚。
他胸中自有主见,坚决不同意荀梁等将领要求先打西安的建议,耐心地劝说大家:
“西安听说我们要进攻,必然日夜加强防守,整天为自己担惊受怕,哪有功夫救别人。临淄则不然,我们突然
袭击,他们必定惊恐,一天之内就能打下来。临淄一旦攻克,西安就孤立了,张蓝跟张步隔绝,必然弃城逃去。这
样,我们就可以击一得二。我们如果先打西安,敌人兵力强悍,城池坚固,如果一时拿不下来,就会造成较大死伤
。就是把西安打下来了,张蓝还可以率军守临淄。临淄城大,他可以作为根据地呼应张步,观察我们的虚实,跟我
们相持。敌人的这两支队伍联合起来,后果难以预料。我们深入敌人腹地,给养并不充足,不出10来天,就会不战
自溃。大家的意见不对,听我的。”
于是,耿弇迅速挥师打临淄。
耿弇的动作太快、太准、太突然,半天功夫,即拿下临淄。他随即率军轻松占领该城。
(遂攻临淄,半日拔之,入据其城。)
接下来的戏就是完全按照耿弇的剧本演的了。
张蓝一见临淄失守,十分惊恐,立即率众逃回剧县他哥那儿。
很简单,他跑慢了怕挨打。
这样,耿弇准确把握了敌人的将士心理和防守虚实,他的声东击西、以小胜至大胜的战术初步实现。
但是,这只是开始,好戏还在后面呢。
按照时下战场惯例,耿弇的讨张军行军多日,粮草供应不会太充裕,现在打了胜仗,正是烧杀抢掠的时候,至
少也该到处抢一抢,改善一下生活。
张步就是这样想的。
不过,耿弇出牌未必按照常规。他严令三军,要求严明军纪,不得随意抢掠。
当然,他的这道军令的后半部分就很有意思了:大家先忍一忍,等张步来了再干这事儿。
这显然是要调戏一下张步,撩撩他生气。
(弇乃令军中无得妄掠剧下,须张步至乃取之,以激怒步。)
但张步并不是什么帝王之才,也没有什么帝王的胸怀。他虽然没有被耿弇激怒,却以另一种方式来钻耿弇的
圈套。
张步自立为王以来,曾经跟尤来、大彤等农民起义军打过仗,取得过胜利,所以很自负。
如果谁打一、两个胜仗就自称将军,手头有二两颜色就开染坊,那我们推测这有两种可能,其一他是顶尖高手
,我们说的颜色少不过只是他刚起步的时候,在玩儿剑走偏锋;其二他是个二百五,脑子里多少进了点水。
现在,张步听到耿弇的部署,哈哈大笑,对手下说:
“当年尤来、大彤的十几万兵马,我都可以就地打败他们。今天耿军少于他们,又都是转战疲劳,有什么可怕
的?”
于是,他决定跟耿弇一决高下。
这一天,张步带上自己的3个弟弟张蓝、张弘、张寿,还有原大彤渠帅重异等人,率领号称20万大军,气势汹
汹地奔赴临淄,驻扎在城东,准备攻城打耿弇。
古语说,打虎要上亲兄弟,上阵还靠父子兵。
张步把自己的3个弟弟都带上,可见对这场战斗的重视。他认为,自己这样搞,拿下耿弇不应该有什么问题。
不好意思,说到这儿,我们宁愿说老张是孤注一掷。
(步以弇兵少远客,可一举而取,乃悉将其众攻弇于临淄。)
在此期间,耿弇已经深刻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和战场局势,有了比较成熟的作战方案。当然,他也有了必胜
的信心。
他向刘秀书面报告说:
“目前我据守临淄,深挖壕堑、高筑营垒,张步从剧县来攻,人马疲惫。张步如果进攻,我诱而击之;如果逃
跑,我立即尾随追击。我依城而战,精锐百倍,以逸待劳,以实击虚,10天之内,可获张步的脑袋。”
(旬日之间,步首可获。)
在这儿,张步军力近20万,而耿弇的讨张军不过3万人马,兵力的悬殊是明显的。
耿弇看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他没有老拘泥于敌我人数对比,而是抓住了这些现象背后的更要命的东西:由人的精神面貌决定的真正的战斗
力!
所以,他认为,虽然敌众我寡,但敌我人心差别太大,自己对胜利很有把握。
刘秀对耿弇是极为信任的,完全赞同他的作战方案。
同时,耿弇还认为,有信心归有信心,真正打起来还要小心应对。
说到这儿,我不由得想起一位伟人的话,就是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耿弇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再说老张,打起仗来,他还是有私心的。硬仗在眼前,他让重异先上,自己哥儿几个在后面看看。
耿弇则亲自披挂上阵,率领三军出城,渡过淄水,与重异遭遇。
无论如何,这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如果硬磕,张步未必能占上风。
但是,耿弇想用尽可能小的代价,换取尽可能大的胜利;同时,他可能还想尽量增加这场战斗的观赏性。
这时候,讨张军的骑兵部队按捺不住,想冲上前去破敌。
耿弇打仗向来以快著称,手下的骑兵曾经屡建奇功。
这次,耿弇恐怕刚上来就把张步打痛了、他不敢玩儿下去了,就命令骑兵稍安勿躁。
耿弇觉得,这时候涮张步一把,既是必要的,也是不乏观赏性的。
他下令全军退却,而且,在退却的时候一定要装出害怕、疲弱的样子。
讨张军故意窝窝囊囊地退回临淄城里,以城为营,在城里布防。
(故示弱以盛其气,乃引归小城,陈兵于内。)
耿弇在临淄城内布防的同时,安排刘歆、陈俊在城外列营抗敌。
讨张军不能全部退回城里,这其实只是个技术问题。因为既然在城外跟敌人碰面了,无论怎么退都不能全退,
否则对方肯定会乘机跟着杀进来。
张步一见耿弇退缩、重异小胜,以为耿弇不过如此,傲气迅速膨胀。
他下令将士全力进攻。
刘歆迎头抗击,也并不客气。
临淄城里,耿弇登上已故齐王宫的环台观战,只见刘歆与张步打得难分难解。
临淄本是齐国的国都,这里过去有王宫、有环台,只是历经战乱,环台早就破败不堪,可基础尚存,用来观敌
瞭阵还是没问题的。
这时,耿弇看准了东门外的一处目标,那儿是张步的中军所在。
于是,他立即下了台子,跃马挥剑,亲自率领一部分精锐将士,冲出东门,杀向敌阵。
对阵时奋不顾身,专门捡硬骨头啃,是耿弇一贯的作风。
当时我们并不在现场,不知道张步怎么搞的,他的中军是横列迎敌的,或者说,耿弇是横冲杀入敌阵的。
张步一见城里有人杀出,立即组织抵抗,但动作还是慢了半拍,队伍被耿弇杀得乱七八糟。
(乃自引精兵以横突步阵于东城下,大破之。)
但是,毕竟张步的人马太多,就像6年前刘秀血战昆阳时那样,耿弇就是从敌人的尸体堆上跨过去,也是挺费
劲儿的。
耿弇决心重新演绎师傅刘秀当年的精彩!
张步仗着人多,组织手下拼死抵抗。他知道,到了这个份儿上,自己是输不起的。
耿弇一边指挥,一边亲自挥剑砍人。
突然,一支流箭射中了他的大腿。
他毫无畏惧,为了不影响大家的情绪,随手抽出腰间的佩刀削去剑杆,继续指挥。
他神态依旧,连身边侍卫也不知道他中箭。
(飞矢中弇股,以佩刀截之,左右无知者。)
一方人马太多,一方士气太盛,直到天黑,大家才罢手。
第二天天刚亮,耿弇又率兵出战。
不行,还得继续打!
这时候,刘秀在鲁城(今山东曲阜)听说耿弇与张步激战,立即率部前来支援,正在途中。
知道这个消息,陈俊就劝说耿弇:“张步的人马太多,我们不如暂且闭营修养,待皇上到了,再战不迟。”
耿弇根本不同意,厉声回答道:“那怎么行?皇帝将到,我们做臣子的应该杀牛备酒,恭迎圣驾、慰劳百官
,岂能把敌人留给皇上去打?!”
是啊,皇上来了,我们应该好好迎接、好好慰劳,怎么能把粗活儿、重活儿留给皇上去干?!
大家要知道,耿弇已负重伤,不知他是否顾得上药?
打吧!
耿弇挥师出战,激励将士,以少碰多。
遇上耿弇,张步只能自认倒霉。
这是一场极为惨烈的战斗。
耿弇率部死战,张步只有接招。
双方互有攻防,耿弇一度压着老张打,老张也一度打进城里。多次拉锯,谁都顾不得吃饭。
双方从早晨打到黄昏,谁也不能吃饭,耿弇再次重创老张。
临淄城内外,到处都是老张手下的尸体。除了大街小巷,连城里城外的沟壕也被填满。
(乃出兵大战,自旦及昏,复大破之;杀伤无数,沟堑皆满。)
一般人得胜利到了这个份儿上,是应该休息、上药了,但耿弇不是一般人、不是一般的将军。按照他自己一
贯的作风,不把敌人彻底打垮是不能算完的。
耿弇料定张步已经被打得没有还手之力,肯定要逃,就立即部署再战。自己的队伍就是“讨张军”嘛!
他盯准老张逃跑的必经之路,就在两侧布置了重兵。
当天夜幕降临,老张果然按照耿弇的设计悄悄逃跑。
到了埋伏处,讨张军突然杀出!老张无力再抵抗,只能快跑。
耿弇本来就是要实施追杀的,那就撵着砍吧!
讨张军打老张,边撵边砍,追杀了八、九十华里,直到钜昧水边,方才罢手。
这下,老张边跑边在沿途留下了更多的尸体,史称“八、九十里,僵尸相属。”
除了让老张放下无数的尸体,耿弇还让他放下了军需辎重2000多辆车。
老张毫无脾气,全靠自己跑得快才保住了小命,奔回剧县,而他的兄弟们则被打得四散亡命。
临淄之战,耿弇个人身负重伤,但他率领的讨张军打了个漂亮的以少胜多的歼灭战,取得完胜。
而张步个人虽然侥幸逃脱,但他赖以出来混的精锐部队彻底丧失,兄弟也被打散。当然,同时他的面子也丢完了。
在这一战中,耿弇的胆识、谋略、豪情,甚至于动作风格得到了集中表现。
只是可惜,史家对临淄之战关注不够,使得这个我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知名度还不高。
欢迎大家关注耿弇、关注临淄之战!
………………………………
正文 130、 “一线工作法”
公元29年10月,秋高气爽。
当刘秀带着大部队来到临淄时,战斗已经结束几天了。
刘秀十分高兴,亲自劳军,大会群臣诸将。
(后数日,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
刘秀对爱徒耿弇的表现十分满意,想公开表扬他。同时,他觉得自己既然御驾亲征了,就应该实行“一线工作
法”,那就是在工作中除了制定原则和方案,还要保障方案的有效实施;除了动动嘴,必要时还得动动手。
刘秀在大会上说:
“当年韩信攻破历下,开创了汉朝的基业。今天,耿将军打下祝阿,成就奇功。这两地都在齐国的西部,将军
与韩信的功劳相当啊!但是,韩信打的是已经投降的部队,而将军战胜的却是前来进犯的强悍之师,难度大多了。
”
在这儿,刘秀把耿弇跟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相比,又说耿弇的工作难度更大,对耿弇的赞誉和欣赏溢于言表。
紧接着,刘秀向张步喊话。他觉得目前老张已经是穷途末路,手里的选项不多了:要么接受联盟,赶紧归降
;要么顽抗到底,就是死路一条。
他说:“当年,田横用油锅烹杀了汉高祖的使者郦食其,后来田横归降的时候,高祖命令卫尉郦商(郦食其的
弟弟)不得跟他为仇。不久前,张步也杀了朕的使者伏隆,如果他来归降,朕也会要求大司徒伏湛(伏隆的老爸)
捐弃前嫌,尽释前怨。这都是相似的。”
刘秀很高兴,也正在兴头上,十分感慨,又掉转话题对耿弇说:“当年,将军在南阳舂陵,提出北伐、东征
的宏大计划,朕还以为不太容易实现呢,现在都一一落实,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著名的成语“有志者事竟成”,就来自于这儿,来自于刘秀对耿弇的赞叹。
同时,还要说明的是,时至今日,刘秀北伐歼灭叛乱的战斗也已经取得了胜利,那也有很多波澜壮阔的精彩故
事。只是我们这会儿太忙,稍等一阵子再详细地介绍。
刘秀的大会一结束,耿弇率领讨张军继续追击张步的残部。
刘秀发出了对张步招降的喊话,其实也等于是给老张留下个台阶。
但是,老张实在被耿弇打怕了:两军血战到了这个份儿上,联盟能联到什么程度,还是让人放心不下啊!
还是再跑两步再说吧。
于是,老张又跑到了平寿(今山东潍坊南)。
刘秀下令,要求耿弇继续追击。
虽然刘秀在大会上公开喊话,说如果张步归顺将捐弃前嫌,但谁要认为刘秀真的就是想搭建个台阶,让老张舒
舒服服地下来,那就错了。
果真如此,那么刘秀在伏隆被害时流泪,就纯属忽悠人。
刘秀当时动情地流泪,确实并没有忽悠伏隆的老爸伏湛,但是,现在,他要忽悠老张。
在徒弟耿弇充分表现的基础上,他想顺便玩儿个动作,涮死某些人。
当张步逃到平寿时,苏茂带领上万人来救援他。
(步退保平寿,苏茂将万余人来救之。)
不过,说苏茂来“救援”落难中的老张,实在是对他老苏的抬举。
老苏出身于更始王朝的讨难将军,更始完了他降刘秀,因为跟盖延闹矛盾又降了刘永,刘永不行了他又投降了
董宪,几个月前老董在昌虑被刘秀亲自指挥大军打败,他没有办法,只好投奔张步。
所以,老苏作为著名叛徒、刘秀必毁之人,是在屡次反水均没有什么如意的发展之后,仓惶“投奔”张步的。
眼下,到了平寿,苏茂装出一副关系很铁的样子,对张步关切地说:
“像邓奉率领的南阳精兵,像延岑那样勇敢善战的将领,耿弇都能把他们打败,大王您为什么非要主动去进攻
他呢?您既然招呼我来,为什么不能再等一等呢?”
张步本来就没有帝王气概,眼下被苏茂一问,确实不好意思,说道:
“惭愧惭愧,我无话可说。”
(负负,无可言者。)
是啊,在这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败将不可言勇,失败的“王侯”亦然。被人家扁了,还能说什么呢?!
老张过去的趾高气扬完全没了。
得知张步、苏茂见面了,刘秀并不担心。
他知道这是两个狗肉朋友,完全可以从中挑拨离间。
他派人分别告知两位:
“你们哥儿俩谁能先把对方干掉,并投降,我就封谁为列侯。”
(帝乃遣使告步、茂,能相斩降者,封为列侯。)
苏茂的心情很复杂。
他心想,自己出来混以来,在更始时期就做了将军,但后来一直不顺,虽然多次叛主,可都没有得到过什么多
大的好处,职务老是停留在将军的层次上。现在,刘秀开出了列侯的价码,谁能不动心呢?
不过,刘秀心机深奥,他会原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