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秀君临天下-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阴家哥儿俩,是少有的例外。

    不过,我们也要说,刘秀毕竟是一代明君,他在处理家务事儿,特别是涉及功臣和外戚时,是十分温和得体的,按照时下的话来说,他凭着自己虚怀若谷的心胸、博大精深的谋划和炉火纯青的手段,努力做到了和谐。
………………………………

正文 134、   郭皇后和河北集团     

说到这儿,我们还要回头说说刘秀的首位皇后郭圣通。

    我们始终认为,郭圣通也是比较优秀的,刘秀对她还是有感情的。

    刘秀登基前后,也就是她被立为后的前后,她接连为刘秀生了5个儿子。

    刘秀也对她投桃报李,不仅立她的儿子刘彊为太子,还大力提拔重用她的弟弟郭况。

    应该说,刘秀登基称帝以后的十几年,对郭圣通及她们老郭家还是非常宠爱的。

    但是,也就这么平安、和谐了才几年,郭、阴两家矛盾由星火而燎原,一系列深刻影响政局走向的事儿发生了。

    有的史家说刘秀登基不久,他的两个老婆郭圣通、阴丽华就开始争风吃醋,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

    从表面来看,郭圣通对刘秀宠爱阴丽华、冷落自己越来越不满,由不满而至于嫉恨,由嫉恨而至于其它,最后搞得局面不可收拾。

    我仔细琢磨了关于郭、阴两家的有关史料,断定这也仅仅是表面现象,事情的真相远远不是那么简单。

    由于很多种原因,我们无法看到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实的真相,真正的事实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

    当我们试图拂去浮躁的烟尘,深入探究一些问题的时候,虽然常常有所收获,但更多的时候是难以如愿的。

    更可怕的是,我们千辛万苦所得到的,往往是被扭曲的事实、被矫饰的真相和错综复杂的结论。

    怎么办?

    我们终究应该怎样看待我们身边过去、正在和将要发生的事儿?

    比如对待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我们还能看清楚吗?

    比如那些权威的观点和公认的定论,我们还能相信吗?

    比如身边正在和将要发生的事情,我们还能把握吗?

    朋友们,这些话题虽然沉重,但我的答案是:只要用心去做,我们完全能够看穿事实、借鉴历史、把握自己。

    不好意思,作为业余历史爱好者,我姑且把这种解读历史的方法叫做“平民历史观”。

    我稍感安慰的是,我用这种方法解读历史屡试不爽。

    这种方法有几个要害的环节:

    其一,以人们的利益为起点和主线来厘清各种人物关系和事件。

    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利益史。

    过去,大家都不好意思说,往往认为谈“利益”是很庸俗的事儿,甚至把“重利”看得有点肮脏。比如,有句很著名的诗就借怨妇之口抱怨道:“商人重利轻别离”。

    但是,我国历史上这种源远流长的“不好意思谈利”,其实只是一块不太干净的遮羞布,丝毫不影响某些人争权夺利、追名逐利,甚至不择手段地攫取公共利益、他人之利。

    别不好意思了,谁都是有自己的利益的。

    乞丐想在墙角多占一点地方,小职员想涨工资,家庭主妇想跟菜贩儿把价钱杀下来,刘秀想当皇帝,这都是利益。

    分析历史从人们的切身利益出发容易抓住人的本性,也就容易抓住历史的本质。

    其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是伟大的马克思教给我们的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解读历史同样很有用。

    刚才说了,由于多种原因,对于很多现象,我们很难把握真相。

    拿不到真相,我们情愿不去相信靠不住的所谓“真相”。

    无论多么困难,我们都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相,要摈弃浮躁、拒绝作秀,要拿出沙里淘金、把百炼钢化成绕指柔的耐心和功夫,去探究被层层包裹的、被反复扭曲的事实真相。

    其三,把历史交给老百姓来评说。

    历史其实是由无数老百姓创造的,是鲜活的、生动的、精彩的、感人至深的。

    如果把这样的历史仅仅交给少数人解说,肯定是枯燥乏味的。

    如果这样的历史被少数人控制,那肯定是非常危险的。

    真正的历史本来就是老百姓的历史。

    如果好好拿捏这样几个环节,再加上我们的聪明才智,大家完全可以成为擅于把握历史的人。

    好了,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刘秀的家庭琐事儿吧。

    眼看刘秀宠爱阴丽华不够,而对自己的关怀减少,郭圣通很不满、很不爽、很想找机会发泄。

    (后以宠稍衰,数怀怨怼。)

    本来,大凡哪个男人有一个以上的老婆,恩恩怨怨就会纠缠不清。在皇帝家里,更是说不清。

    本来,刘秀对郭圣通、对老郭家是做到了仁至义尽的,但郭圣通却很不满足。

    她的怨气除了有对刘秀宠爱阴丽华的醋意外,还另有文章。

    因为爱而吃醋,几乎是所以男人和女人的天性。

    虽然我国对这种男女间特有的感觉用“醋意”来表达,是唐初才有的事儿,但这种感觉早已有之。

    这“另有文章”除了郭圣通并没有阴丽华的心胸外,还在于她有着特殊的家世和实力,以至于她认为小阴根本就不配跟自己争宠。

    郭圣通认为,自己背后有河北集团,刘秀的天下就是我们帮助打下来的!自己当皇后是天经地义的!谁跟自己争宠都是不能允许的!

    确实,这个河北集团实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刘秀就靠它呢。

    这个河北集团是刘秀建立和巩固后汉王朝所提携和依赖的最重要的权力集团之一。

    河北集团的主要成员都是来自刘秀帝业初创的河北地区,核心人物有郭圣通的老郭家,她的娘舅、真定王刘扬家族。

    如果大家要继续看这个名单,还有这几个朋友:寇恂、耿况、耿弇、耿纯、盖延、邳彤、任光、王梁、冯勤,等等,这个名单很长。

    上述朋友都在刘秀君临天下途中立了汗马功劳,都是高干。

    且不论上述朋友官阶多高、影响多大,我们捡其中比较而言最没有名气的说一个,大家琢磨去吧。

    就说冯勤吧。

    他字伟伯,是魏郡繁阳(今河南临颖)人。

    他的曾祖父冯扬曾任前汉宣帝时的弘农太守,所生儿子兄弟8个曾经都是2000石的高干,老太爷时称“万石君”。

    冯勤本人早年做本郡太守铫期的副官(功曹),被铫太守推荐给刘秀。

    冯勤长于政务,明辨是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刘秀的中直机关一般干部(郎中),一直做到丞相(大司徒)。

    刘秀对冯勤十分信任,宠及他的老母亲。

    冯老太太以80高龄,还能得到刘秀的召见。

    每到这个时候,刘秀都要免了老太太的跪、叩之礼,安排身边的工作人员搀扶她。

    冯勤去世时,刘秀惋惜不已,亲自安排丧事。

    但是,这么优秀、这么得宠的冯大司徒,在河北集团里,不过是个小兄弟。

    在这个集团里,寇恂的谋略,耿弇的生猛,耿纯的忠诚,都是大家已经见识过的了。

    当然,至于刘秀当年正是娶了郭圣通才得到真定王刘扬的十几万兵马,才得到河北地区王族势力和地方豪强的支持,才拿下王郎、占据河北、进而问鼎天下,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儿。

    所以,郭圣通觉得,刘秀的天下,是她娘家人帮着搞定的!

    所以,出于这样的家世和心态,郭圣通觉得自己应该、而且能够专宠后宫。

    她认为自己出身高贵,没必要对谁谦和;社会关系强硬,不必对人太客气;儿子已经是皇太子,完全可以有恃无恐;自己作为皇后,就当然应该居高临下。

    这样,在后宫里,郭圣通专横、霸道,唯我独尊,处处都必须自己说了算。而对于朝廷大政,她也处处说话、打招呼。

    恰恰这个时候,刘秀经常出差。

    让郭圣通非常恼火的是,刘秀每次出差,都是带着阴丽华贵人,而不是带着她这个郭皇后。

    恼火啊!

    值得提出的是,郭圣通对于刘秀的后汉王朝,真的没把自己当做外人。

    她前廷、后宫的事儿都想过问,而且带着很大的情绪。

    心里有火就要发啊!

    郭圣通满怀嫉妒之火,见谁都想训,特别是阴丽华和其他妃嫔。

    后宫本来就是是非之地,妃嫔宫女们明里不敢顶撞皇后,背后说说,甚至添油加醋说说还是很容易的。

    宫廷本来就是名利场,各级干部们各有自己的打算和心思,明里不敢对后宫之事妄加评论,私下里议论议论还是很容易的。

    这样,郭圣通的脾气越来越大,名声也随之越来越坏。

    人们看看她,再想想阴丽华的雍容大度,对她的评价也就直线走低。

    郭圣通,一个背后有强大的河北官僚集团的支持、儿子被立为太子的皇后,一个骄横霸道、睚眦必报的皇后,逐渐成为刘秀不能容忍的皇后。

    我们虽然手头并没掌握有郭、阴两家矛盾斗争的事实,而且从阴丽华兄妹的表现来看,阴家始终谦逊礼让,但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由刘秀的这两个老婆引起的家庭纠纷,及其不可避免带来的朝野权力斗争,是非常复杂激烈的。

    大家都看到了:阴家一直在谦让,郭家一直在咄咄逼人。

    但是,阴家也不是吃素的,除了阴识、阴兴兄弟手握禁兵,掌管朝廷机要,成为皇族、外戚中很少这样把握重权的高干,而且还得到刘秀的绝对信任,阴家背后也有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南阳集团。

    不好意思,既然请大家到刘秀家的客厅里坐坐,本来主要是品茶话家常的,是想请大家暂时把办公室的事情放一放的。

    但是没办法,刘秀同志身为天子、一哥、皇帝,他的家事根本无法与国事分开,或者说,他的家事本身就是国家大事,而国事与他的家事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正文 135、   南阳集团

那么,我们就非得说说南阳集团了。

    南阳集团作为刘秀王朝最重要的权力集团之一,是如此强大,以至于谁能不敢正式地跟它玩花招儿。

    大家端好茶杯,坐好了。

    我们只要简单说说这个集团的几个特征,大家就明白了。

    首先,这个集团的成员多是出身南阳地区,故名。

    第二,这个集团的主要成员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刘汉宗室贵族,二是跟王莽王朝联系较少的地方豪强贵族。

    第三,这个集团的老大是刘秀。

    第四,这个集团成员之间关系极为紧密。他们之间或是直系、旁系血亲,或是姻亲,或是同学故旧,这些关系都是拆不开、砸不烂、打断骨头连着筋的。

    第五,这个集团的成员大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地方上的人脉关系,或者说,都曾经在地方上是呼风唤雨的人物,刘秀王朝开张了,他们更是如鱼得水。

    这样吧,请大家看看他们的名单,除了阴家兄弟,还有:刘秀,刘秀的娘舅樊宏,刘秀的叔叔刘良,本家叔叔刘歙、刘庆,堂兄刘祉、刘赐、刘嘉,姑表兄弟来歙,刘秀的二姐夫邓晨、妹夫李通。

    还有:邓禹、马武、卓茂、朱祐、韩歆、冯鲂、樊晔、杜茂、赵熹,等等。

    看到这儿,如果您还没有被吓着,那就在看看技术统计数据吧。

    仅在刘秀当一哥的32年间,共封了28个刘姓王侯,除了有10个名额给了自己的10个儿子外,其余18人都在本集团。

    此间,共有28人先后担任朝廷“三公”以上的职务,如太傅、大司马(太尉)、大司徒、大司空等,本集团占了11人,超过了三分之一。

    当然,本集团成员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担任文臣武将和封疆大吏的,只能说是多如牛毛了。

    这样,这个集团到底有多大的能量,大家尽管放飞自己的想象吧。

    自从刘秀登基开始,这个集团就牢牢地占据了后汉王朝的主导地位。

    很显然,在这个集团的尖顶,正是刘秀夫妇。

    至于这个女主人是谁,就看刘秀的安排了。

    想当初,刘秀是想把女主人的位子安排给阴丽华的,这大家都知道了。正是阴丽华的谦让,郭圣通才有机会的。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说,郭圣通企图专宠后宫,其实显然背后有着河北集团与南阳集团的激烈斗争。

    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一切都有可能。

    所以,我们说,公元33年发生的老阴家入室盗窃杀入案,绝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治安和刑事案件。

    大家试想一想,这时候刘秀登基已经9年了,老阴家女儿阴丽华是皇帝的贵人,两个儿子阴识、阴兴在朝廷位居机要、手握重兵,而刘秀对老阴家的宠爱和眷顾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而且,总的来说,京城洛阳、帝乡南阳一带作为老根据地,治安状况还是不错的。

    这样,如果凶手是小毛贼,不知道自己是在太岁头上动土,那么死了这几个人,当局破案应该不成问题。

    至少,即使破不了案,认真破案的态度应该是很坚决的,动作应该是很大的。

    而如果凶手是大毛贼,或者有大人物在背后策划,问题就复杂了,但问题再复杂,当局破案的态度和力度都是应该让广大干部群众知道的。

    事实上,当局是怎么组织力量破案的,没有谁知道,也没见记录。

    史家连刘秀登基后衣锦还乡,跟谁吃了饭、说了话都记得清清楚楚,而对这样的破案工作不见片文只字,我们只能说,这个工作要么没做,要么低调儿做了,又不想让人知道。

    这个工作不做太不正常,而低调儿则耐人寻味。

    总之,这起案件不了了之,只能说明当局想冷处理,而冷处理这个案件的原因又不能说到太直白。

    对于这个案件,我认真研读了有关资料。

    不好意思,我不是办案人员,也不是专业史家,甚至当时也没有旁观,时间又过去了太多的年头。

    但是,即便如此,我也完全能够看出来,刘秀本人对这个案件的态度是低调儿破案、高调儿悼念。

    至于为什么要、以及又是怎样低调儿处理的,有关同志只做不说,我只能把问题提出来,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琢磨。

    而所谓高调儿悼念,刘秀做得很到位,不,是极端到位。

    就这个问题,刘秀亲自对大司空下诏,满怀深情地回顾自己跟阴贵人的感情,以及出了这么大的案子自己的悲伤之情,表示一定要好好地追封阴贵人早逝的父亲和可爱的弟弟。

    诏书说:

    “我还是一个穷光蛋的时候,娶了阴丽华,由于要带兵东征西讨,我们两个人聚少离多。历尽沧桑变化,我们才脱离危险,过上了安稳的日子。阴贵人有母仪天下的美德,是皇后的最佳人选,但她坚决推辞,甘愿委身做个媵妾。朕非常欣赏和敬仰她的谦让美德,准备有机会封赏她的几个弟弟。谁知朕的心愿未了,他们遭遇这样的横祸,母子同命,实在让人止不住地悲伤。”

    (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愍伤于怀。)

    随即,刘秀安排,追封阴丽华早逝的老爸阴陆为宣恩哀侯,弟弟阴�为宣义恭侯,同时明确,阴丽华另一个小弟阴就承嗣老爸的哀侯爵位。

    这还不算,刘秀还安排由太中大夫亲自出面操办,为阴家的亡者举行隆重的葬礼。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个情况:

    刘秀对阴家之难是极为悲伤的;

    刘秀公开表白了自己对阴丽华的无限深情,这种深情来自贫贱而历久弥浓;

    对于阴家,怎么加封都不过分。

    更重要的是,刘秀在这里公开了自己立后的原因——同志们,真正应该、而且能够母仪天下的,是阴丽华贵人!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刘秀不可能不知道,他这么做对另一个女人的伤害有多大:郭圣通。

    这样,郭圣通的脾气越来越大、名声越来越坏,刘秀对她的反感也与日俱增。

    而无论阴家怎么做,郭家都嫉恨至极了。

    说到这儿,我们仍然不能说上面的案子是郭家干的,因为我们没有证据,也因为有人不想深究。

    那么,皇后的废、立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地摆在我们的男主人公——刘秀面前了。

    阴丽华天生丽质、温柔贤惠、举止有礼,她的儿子刘阳聪明伶俐,母子成为刘秀的至爱。

    当然,这也是郭圣通十分嫉恨却又无可奈何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看孩子们一个个长大了。
………………………………

正文 136、   孩子们

既然说到这儿,我们不妨再次介绍一下刘秀的孩子们。

    因为他们一天天长大,很多新的情况必然出现。

    来,快过来吧,孩子们!

    刘秀共有11个儿子、5个女儿。

    他的这5个女儿目前年龄还小,还羞于见人,我们以后会介绍她们的。

    他的这11个儿子分别出自郭圣通、阴丽华和许美人。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就对照着刘秀的册封文件介绍吧。

    刘秀于公元26年6月把郭圣通的儿子、也是他的长子刘彊立为太子以后,他的儿子们一个个陆续面世了。

    皇子们一天天长大,是要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的。

    于是,一些眼皮活泛的文臣武将就向刘秀提建议,要求册封诸位皇子。

    在这些纷纷提建议的同志中,比较积极、职务又比较高的,就有大司马吴汉等人。

    刘秀谦让了一番。

    虽说官职、爵位并没有编制限制,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但要把除了刘彊太子外的10个儿子一起都封了,数目太多。

    但是,吴汉等人很了解皇上的心思,认准了在这方面越提建议皇上越高兴,别看他这么推辞:

    皇上想封皇子,但还要做出不想封的样子。

    于是,大家再提。

    刘秀就一再推辞。

    一批高干窦融、李通、邓禹、贾复等也琢磨透了刘秀的心思,就联合上书,恳切要求刘秀恢复皇子封国制度。

    刘秀觉得这10来个儿子都还是几岁到10来岁的娃娃,一下子封以高位;确实不好意思。

    看看满朝文武,哪个不是追随自己在金戈铁马中打拼过来,哪个不是运筹帷幄的行家里手,哪个不是治国理政的技术人士。

    大家苦苦追求、耐心经营,才谋得个一官半职,如果自己的这几个屁孩儿一上来就享受高爵厚禄,确实感到难为情。

    于是,他把这个“工作”批转下去,让大臣们讨论觉定。

    大家讨论的结果可想而知。

    就这样,在大家再三的要求下,刘秀半推半就,“批准”册封皇子,由大司空窦融具办。

    (三奏乃许。)

    公元39年4月,窦融以朝廷的名义把刘秀的除太子刘彊外的10个儿子全部封为公。

    当然,刘秀爱子心切,觉得这么封还是不解渴的。

    公元41年10月,刘秀又把这10个儿子中的9个全部晋升为王。

    具体名单如下:

    郭圣通所生5个,(大儿子刘彊为太子)刘辅为沛献王,刘康为济南安王,刘延为阜陵质王,刘焉为中山简王;阴丽华所生5个,刘阳为东海王,刘苍为东平宪王,刘荆为广陵思王,(刘衡为临淮怀公,时已去世。),刘京为琅琊孝王;许美人所生1个,刘英为楚王。

    这里有两个情况顺便说一下,阴丽华的儿子刘衡公元39年和弟兄们一起被封为公,但他太没福气,不久就挂了,年龄太小又没有儿子,封国就被没收了。

    还有一个情况是关于刘英的。

    由于老妈许美人不被刘秀重视,刘英的地位在弟兄们中间最低,他常常感到自己很自卑;封国也最小最贫瘠,在彭城一带不怎么大的一点地方。

    (母许氏无宠,故英国最贫小。)

    许美人看在眼里,恼在心里,但从不敢声张。

    不敢硬抗,就只有软磨了。

    许美人让儿子继续呆在京城,磨蹭了10多年,刘英才到自己的封地去。

    (十七年晋爵为王,二十八年就国。)

    在后宫,根本没有许美人说话的机会。

    在郭圣通、阴丽华之间,几乎看不到她的存在,好像她不过是个普通的宫女。

    在刘秀王朝的政治舞台上,暂时还没有她和娘家人的位置。

    这一切,都在刘英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在这11个儿子中,刘秀最疼爱、最喜欢的是老四,就是阴丽华的大儿子刘阳。

    刘阳于公元28年5月出生于元氏县。

    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