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秀君临天下-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不仅亲自参加葬礼,还参加送葬的全过程,并要求朝廷领导班子都来参加。

    这还不够,他郑重地派出专门使者,把郭昌的灵柩迎来,让老两口合葬。

    同时,他追赠郭昌为阳安侯,谥节侯。

    (后母郭主薨,帝亲临哀送葬,百官大会,遣使者迎昌丧柩,与主合葬,追赠昌阳安侯印绶,谥曰思侯。)

    大家注意,刘秀对这个老丈人的追封,是费了一番脑筋的。

    刘秀在从郭圣通那儿拿去皇后位子的时候,加封她的弟弟、也是郭昌的儿子郭况为阳安侯,这是公元41年的事儿。

    追赠郭昌是在公元50年,也就是在加封郭况9年之后。

    这样,刘秀把阳安侯的爵位先拿给儿子、后来又以追赠的形式给老子,实际上绕了个大弯子,不仅完成了对老郭家爷儿俩的册封,而且通过对并无尺寸之功的老郭谥以“思侯

    ”,也给足了郭家面子。

    这些都发生在刘秀登基多年之后,过程长达9年,反应了刘秀的复杂心情。

    总而言之,刘秀在把皇后之位从郭圣通那儿拿给阴丽华以后,对阴家的万千宠爱自不必说,对郭家也是厚待有加,力求平衡。

    (礼待阴、郭,每事必均。)

    不好意思,话说到这儿,我还想提醒大家注意,刘秀在对待阴、郭两家时虽然力求“每事必均”,但事实上差距还是很大的。

    只是这种巨大的差距,才真正表现出刘秀到底对阴、郭两家谁更好,才最能体现出刘秀的战略意图。

    这种巨大的差距源自刘秀,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刘秀从易后时开始剥夺郭家的权力,而一直试图把帝国的核心权力交给阴家兄弟。

    大家不妨看看,刘秀在“毫不吝啬”地给郭家兄弟爵位的时候,实际上对他们明升暗降。

    郭况早年就在朝廷听差(黄门侍郎),年纪轻轻的就封了侯。后来,他也一度掌管了一点儿兵权(城门校尉)。

    但刘秀一再提升他的地位、加大他的封地的同时,把实权逐步从他手里拿走。后来,干脆让他在朝廷干迎来送往的工作(大鸿胪)。

    郭圣通的堂兄弟郭竟本来是朝廷特种兵总队长(骑都尉),易后以后,刘给他封个爵位(新郪侯),调他当东海相去了。

    郭竟的弟弟郭匡虽然也被封了侯(发干侯),但职务是朝廷资政(太中大夫)。

    而对于阴家哥儿们,刘秀过去极端信任,现在的信任也是有增无减。

    关于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大家只要比较一下,看阴家哥儿几个的职务在阴丽华称入主后宫前后,是如何不断提高的、实权是如何不断增强的,自然会有结论。

    这里,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情节是,阴丽华称后、刘阳当太子之后,刘秀任命阴识、阴兴哥儿俩分别担任京城公安局长(执金吾)和皇宫警卫队长(卫尉)的职务,同时

    ,还让他们辅导教育太子。

    有一年,刘秀病重,阴丽华直接任命阴兴为皇帝办公室主任(侍中),接受托孤。

    (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这充分说明,在阴丽华称后不久,在刘秀的信赖和支持下,阴家兄妹姐弟几个,完全可以控制帝国的时局和未来!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啊!

    其二,刘秀把郭圣通安排给他们的二儿子刘辅奉养,同时也把刘辅敲打得服服帖帖,而他精心培养阴丽华的儿子,早早奠定了刘庄、刘苍兄弟长期掌控帝国的基础。

    前太子刘彊还是很有才学、很有抱负的,但他不是刘秀心目中的接班人,这我们刚才都说了。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决不能在退位后的郭圣通周围形成新的权力中心。

    刘辅平庸,还胆小,如果稍加收拾,是给他老妈养老的最佳人选。

    刘辅起初(公元41年)被封为中山王,后来(公元44年)又被封为沛王,但他一直没有到自己的封地去。

    这个时候,国家法度松弛,上上下下的办事规矩也不是太严格。

    不光刘辅,他的不少被封王侯的兄弟、叔伯们也都不想离开京城繁华处,没有去自己的封地。

    大家逗留在洛阳,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扩大影响,争相呼朋引类,结交宾客。

    这就鱼龙混杂了。

    王侯将相们需要走狗,一些所谓的才子达人、闲杂人员需要攀龙附凤,大家沆瀣一气,吃吃喝喝、拉拉扯扯,今天议论一下朝政,明天打个抱不平,搞得洛阳大动荡没有、小

    冲突不断。

    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始帝刘玄的儿子刘鲤为报父仇杀人案发,牵扯到了刘辅。

    刘鲤是刘玄的小儿子,没见有什么德才,但肯定是个小人。

    当年刘玄死后,他兄弟3人在老妈带领下到洛阳投靠刘秀,刘秀出于复杂的政治考虑给他们哥儿仨都封了侯,刘鲤本人搞了个寿乡侯。

    刘鲤知道眼下是刘秀的天下,就拼命巴结刘辅,成了刘辅的门下客。

    刘鲤本性上就是寄生虫出身,食禄不思报国,先报父仇。

    但是,他搞错了对象:他认为是刘盆子害死自己老爸的,通过刘辅雇用了一个刺客,杀死了刘盆子的哥哥刘恭。

    这是一起严重的刑事案件。

    其实,刘恭是他老爸的恩人。

    当年,刘玄被赤眉军追杀,投降了还差点儿被砍,惶惶如丧家之犬,十二分的狼狈。

    是刘恭,冒着生命危险以自刎相逼,向樊崇等赤眉高干苦苦哀求,刘玄才保住了一条小命。

    不久,张卬、谢禄暗害刘玄,还是刘恭连夜收尸、安排了后事。

    杀刘恭,刘鲤其实是在恩将仇报。

    刘鲤犯案,自然得到了惩处。

    刘秀也被极大地震动了:必须严肃纲纪。

    刘秀立即实行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触犯国家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也决定杀猴儆鸡:把沛王刘辅打入天牢。

    刘辅在大狱了蹲了3天才被放出来。

    (寿光侯刘鲤,更始子也,得幸于辅。鲤怨刘盆子害其父,因辅结客,报杀盆子兄故式侯恭,辅坐系诏狱。三日乃得出。)

    侯爷相互残杀,王爷从中援手,这怎么说也是巨大的政治丑闻。

    刘秀把老二刘辅抓起来,既显示了他打黑除恶的决心,也等于劈头盖脸地给了老二几板子。

    虽然仅仅3天,但作为皇子、王爷,当事人威信扫地、颜面尽失是足够的了。

    从大狱里出来,刘辅内心深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痛苦地感觉到:天下是老爸的,未必就是自己的。自己无德无才,现在又没有老妈的强硬支撑,要想保全自己,只有谨言慎行,处处让老爸放心。

    刘秀这次对老二的敲打起到了长期的作用。

    不久,刘辅回到了自己的封国,严格约束身边的工作人员,埋头读书,敬养老妈,再也不参与政治活动。

    除了刘彊、刘辅,郭圣通5个儿子中的其他3个都不太有出息。

    也难怪,老大刘彊都让老爸废了,咱还有什么放不下?

    所以,他们哥儿几个大多走起了自暴自弃、奢侈享乐的路线。

    由于时间关系,对于他们的那些丑事儿,我们以后有闲功夫时再说。

    阴丽华也为刘秀生了5个儿子,除了刘庄之外,刘京是老幺,性格谦恭孝顺,爱好学习,得到老爸刘秀和哥哥刘庄的极度宠爱。

    不过,他出身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注定一生荣华,但也很难有什么作为。

    临淮怀公刘衡不幸,未及当王就过世了。

    广陵思王刘荆倒是“有才能而喜文法”,但他性格尖刻、阴狠,喜欢冒险。

    更加遗憾的是,他对老爸让刘庄当储君十分不满,一直想自己当一哥。

    刘秀在世时,他当然毫无机会,只是自己在脑子里想想罢了。

    刘秀刚过世,尸骨未寒,他立即着手抢权,后来还联手许美人的儿子刘英谋反,最后走上了不归路。

    很值得一提的是,阴丽华的又一个优秀的儿子、东平宪王刘苍。

    刘苍是刘秀的第6个儿子,跟老四刘庄感情极为亲密。

    他从小就酷爱学习,才思敏捷。成年后,他长得身材伟岸,须发飘逸,仪表堂堂。

    (苍少好经书,雅有智思,为人美须髯,腰带八围。)

    可以说,刘苍德才兼备,秀外慧中,是个典型的才子加帅哥。

    由于德才出众,刘苍深得刘秀的喜爱,是刘秀除刘庄以外的又一个重点培养对象。

    后来,刘秀过世、刘庄登基,他官至骠骑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掌控军政大权,长期协助刘庄执政。

    关于刘苍的政绩,我们将来还要细说,这儿想告诉大家的是,刘秀早早就有意培养他,有意安排他准备当好老四的助手,为了自己百年之后刘家江山的稳固打下基础。

    好了,话说到这儿,我们以刘秀的老婆孩子为重点,简单介绍了一下他的家务事儿,权当请大家来刘秀家的客厅小憩、茶叙。

    而之所以说是“简单”、“小憩”,一来刘秀家人丁兴旺、故事太多,我们说的仅仅是他家庭部分成员、在他登基早期的抢眼的表现,更多的以后再说;二来大家一直跟着刘

    秀在外面漂泊、看他东征西伐,有点累了,是暂时来他家客厅歇歇脚的;三是我们在刘秀家客厅闲聊,他本人则不在客厅,或者在朝廷办公,或者在外出差,一直在上班,一直在

    为大家演绎精彩的社会人生故事。

    总之,男主人不在家,我们不能在他家客厅长时间打坐。要是歇过劲儿来,大家出来吧,继续看刘秀是怎么工

    作的!
………………………………

正文 140 、    第二十八章   剪灭三雄(一)

刘秀确实是个大忙人。他既要顾家,又要工作。

    在家庭事务中,他既要为家族成员争取最大的的利益,又要为长期掌控帝国布好局,还要化解矛盾,平衡各方,力求和谐。

    在工作中,他既要制定实施治国安邦的方针政策,又要经常地安排、甚至亲自上阵征讨各处的异己势力。

    同时,作为皇帝,他的家事和工作根本无法严格地分开。

    好在刘秀不是一般的优秀,他把这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在处理这些林林总总的家事国事的时候,刘秀始终秉持一个宗旨,或曰目的,那就是:统一天下,巩固皇权。

    登基最初的这几年,孩子们有的还没有出生,有的年龄还小,郭圣通的脾气还没有那么坏,刘秀直接用于工作上的时间相对多一些。

    他目标明确,精力充沛,大动作不断。

    这儿,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这样一套系列动作:剪灭三雄。

    其实,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肯定也明白,在登基并坐稳的过程中,刘秀对付的武装割据集团何止3个。将来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将列表介绍。

    现在,想告诉大家的是,在这数以十计的武装割据集团中,除了前面已经介绍的,有3个实力最强,对刘秀威胁最大,我们想打包隆重推出。

    这哥儿仨也都是大家的熟人了,他们作为刘秀领衔主演社会人生大戏的主要演员,曾经与我们见过面,做过表演,有的表演还有一定的水准。

    这哥儿仨分别是:

    在北边渔阳自称燕王的彭宠,在西边天水自称西州大将军的隗嚣,在西南成都自称成帝的公孙述。

    我们之所以称这哥儿仨为“三雄”,也是有原因的:

    其一,他们都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就是坚决反对刘秀当一哥,自己称王称霸,找机会当一哥。

    比如,公孙述老早就在自己的手掌上刻上“公孙帝”的字样,后来在成都直接称了帝,彭宠、隗嚣分别称了王。

    其二,他们都在努力构筑自己的组织体系,文设佐官,武拜诸将,招徕人才,建立并不断扩充军队,势力膨胀很快。

    其三,他们都有自己的根据地,在那儿苦心经营,赢得群众,俨然形成了独立王国。

    要知道,如果有了上面这几个条件,很多地方都可以发展成为独立的国家。

    更要命的是,他们不仅自立、不承认刘秀的一哥地位,还时不时地直接进攻、回击刘秀。

    除了不姓刘,这哥儿仨都具备了随时可以一统天下的基本条件。

    这让刘秀非常不爽。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作为演员,这哥儿仨的表演风格是各不相同的:彭宠怀怨悲情,隗嚣儒而善谋,公孙述自负鸷狠。

    他们在跟刘秀搭戏时,用自己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地考验着刘秀。

    刘秀演员功力深厚,入戏出戏天衣无缝,表演的技艺如炉火纯青。

    他用很有针对性的动作跟这哥儿几个过招,时而静若处子、冷眼观摩,时而动如脱兔、手脚并用,没多久就把这哥儿几个踹下台去。

    这当然是很有看头的。

    这哥儿几个几乎是同时上台表演的,刘秀也几乎是同时跟他们对阵的。

    为了叙述的方便,也为了方便大家欣赏,我们只好按照他们下台的顺序来分别解说了。

    来吧,朋友们!
………………………………

正文 141 、    彭宠之忿

彭宠演员刚登台的时候,本来是打算好好地做刘秀的助手、好好演戏的,但是,刘秀对他很不感冒。

    几年前在河北,刘秀正跟王郎对决的时候,彭宠给予刘秀坚定的支持,是出了大力的。

    但是,彭宠没有从刘秀那儿得到他想得到的,刘秀也并没有给他,两个人的关系渐渐冷了下来。

    刘秀之所以没有给予彭宠所想要的高官厚禄,是有着极为复杂的考虑的。

    大家可能还记得,公元23年9月在河北,在刘秀打王郎的关键时刻,时任渔阳太守彭宠响应刘秀的号召,拜见、犒劳了刘秀一行,还安排部署吴汉、盖延、王梁率领3000精锐步兵、骑兵,联合上谷太守耿况的队伍,追随刘秀杀敌。

    刘秀对老彭的表现十分满意,以更始王朝的名义封他为建忠侯、大将军。

    (光武承制封宠建忠侯,赐号大将军。)

    这个时候,刘秀还是更始王朝的使者,封老彭这个职务已经是他最大的权力了。

    好像这还不算,刘秀还把自己心爱的佩剑赠给他,称赞他是自己的在北方发展的“贵人”。

    (遗宠以所服剑,又倚以为北道主人。)

    刘秀围攻邯郸好几个月,老彭在外围转运粮草,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遂围邯郸,宠转粮食,前后不绝。)

    应该说,刘秀在河北拿下最强大的对手王郎,老彭功不可没,刘秀也已经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

    不久,刘秀率军北上追击铜马等义军,来到蓟城。

    这时候,刘秀刚刚被更始王朝封为“萧王”,老彭前往住处拜谒。

    老彭心想,刘秀打了胜仗,被提拔了,自己出力不小,也应该水涨船高。

    刘秀接见了他,但并没有给他要提拔重用的信息。

    老彭觉得不爽,怏怏而回。

    他们两个的这次会面,史上没有详细记录,我们也不在现场,也无法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

    但可以肯定的是,刘秀正常接见,老彭心里不满。

    老彭作为一方诸侯,最大的个人问题无非是再进一步:封王。

    显然,刘秀没有满足他。

    不,老彭不仅不爽、不满,还愤愤不平,而且表现了出来。

    (及王郎死,光武追铜马,北至蓟。宠上谒,自负其功,意望甚高,光武接之不能满,以此怀不平。)

    这当然瞒不过刘秀的眼睛。

    刘秀看出了彭宠的心思,就叫来幽州牧朱浮问问。

    朱浮同志是刘秀演员的重要的助演,不久就给我们搞精彩表演,我们趁此机会把他推出。

    在刘秀演员领衔主演的社会人生大戏全集中,朱浮演员戏份儿并不太多,但在“刘秀诛彭宠”这一幕里,他表现得很抢眼,是这一幕的主演。

    况且,他跟刘秀关系特殊,在刘秀面前有一定的发言权,我们了解他,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刘秀。

    朱浮字叔元,沛国萧县人。

    他的生卒年月已经记录不详了,跟刘秀年纪大小差不多。

    我们大胆地推测,他很可能是刘秀的发小!

    因为,刘秀从8岁时即随叔父、时任萧县县长刘良读书,直到15岁时离开萧县,美好的少年岁月都是在萧县度过的。

    刘秀被封为萧王,不知道是不是跟他在萧县生活时间长、萧县情结重有关。

    很可能在这段时间,刘秀就结识了朱浮,而且两个人玩儿得还不错。

    因为,朱浮一出道儿,就在刘秀麾下担任秘书,并且又很快被提拔为偏将军。

    (初从光武为大司马主簿,迁偏将军。)

    这个时候是公元23年秋天,刘秀时任更始王朝的破虏将军,代理大司马职务,正在去河北独立发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时王莽刚刚被切片儿,刘縯刚刚被黑,更始王朝刚刚入都洛阳,刘秀本人正在备受排挤。

    也就是说,刘秀正处于大、小政治环境都十分恶劣的极端困难时期,身边可以说是随时随地都险象环生。

    他能安排一个人担任自己的秘书、并迅速提拔他,那么这个人肯定除了有水平、有能力之外,还要绝对可靠,比如,是自己的至亲,或者要好的同学、发小。

    在刘秀离开更始北上,随身仅带着的极少数心腹中,就有这位朱浮。

    当然,朱浮对刘秀也是绝对忠诚,从无贰心。

    拿下王郎之后不久,刘秀要收拾河北的地方势力,派吴汉、耿弇征调幽州10郡的精锐部队。

    时任幽州牧苗曾阳奉阴违,暗中要求各郡不要听从刘秀的调遣。

    吴汉生猛,率领20名特种兵奔驰到无极,老苗在路上迎接,被吴汉上前当场抓获,给砍了。

    随即,刘秀任命朱浮为幽州牧、大将军,在蓟城办公。

    朱浮出任幽州牧后,加上刘秀指挥有方,各方面共同努力,北方很快平定了。

    (光武遣吴汉诛更始幽州牧苗曾,乃拜浮为大将军幽州牧,守蓟城,遂讨定北边。)

    朱浮任职以后,一手协助刘秀安定北边,一手认真打理自己的政务,各方面事务安排的井井有条。

    对他的工作,刘秀是满意的。这些,也都是前话了。

    这次蓟城会面,刘秀看到了彭宠强烈的政治欲望,就找来朱浮问问。

    朱浮同志年轻时就以才华横溢闻名(少有才能),所幸遇到刘秀的欣赏,工作的积极性很高。

    朱浮对老彭是不满意的。

    见刘秀问起,他说:

    “过去吴汉在北方发兵时,大王(刘秀时任萧王)您把自己的佩剑赠给彭宠,还把他比作北道主人。这次见面,他的期望值很高,认为您对他一定高接远送,把酒言欢,私谈于密室。您没有这么做,所以他很失望。”

    (今既不然,所以失望。)

    朱浮同志很有才,看问题非常精准、深刻。

    接下来,他举了一个例子,说:

    “王莽当宰相时,大司空甄丰日夜在他面前参谋事务。当时不是有个传言嘛,说是‘夜半客,甄长伯(甄丰字长伯)’。甄丰俨然王莽面前第一红人。到了王莽篡位,甄丰本以为会再进一步,不料还不如以前,仅弄了个更始将军的衔儿。甄丰愤愤不平,老想搞小动作,最终导致被诛。”

    (及莽篡位后,丰意不平,卒以诛死。)

    这个例子举得太恰当了。

    刘秀听了,哈哈大笑,对朱浮说,彭宠还不至于此吧!

    (光武大笑,以为不至于此。)

    但是,在内心里,刘秀觉得必须舍弃老彭:

    一个前朝旧臣,政治欲望、功利意识过于强烈,干了一点儿工作就要求提拔,这样的干部决不能使用!

    刘秀对彭宠看得十分透彻,而老彭却并不懂刘秀的心思。

    除了政治欲望太强烈,干点儿工作就想提拔这些不讨上级喜欢的原因之外,刘秀内心里是把老彭看作政治上的异己分子的,不同于一般的前朝旧臣。

    我们不妨来看看老彭的“历史问题”。

    彭宠早年在郡机关上班,王莽篡政后被选拔到中央工作,担任王莽的堂兄弟、大司空王邑的秘书。

    刘秀兄弟公元22年扯旗起兵时,王莽指派他的堂兄弟大司马王寻、大司空王邑镇压他们和绿林军。

    这里,我们没有证据说老彭参与了砍人,但身为莽军主要指挥官的秘书,肯定也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

    后来,老彭是听说自己的弟弟加入了舂陵、绿林联军,怕自己被官府追究责任,才与同乡吴汉一起逃往渔阳的。

    那真是血雨腥风的岁月,刘秀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也失去了不少亲人,痛惜之情肯定是刻骨铭心的。

    这样,老彭有作为老对头的秘书这一“前科”,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