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秀君临天下-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褂幸恍┤怂淙皇窃诹跣愕腔蟛殴楦降模捕嗍腔宠砧ぶ牛芯煳车氐男坌模粤跣惚救思捌涫乱捣浅>囱觯试冈谒庀氯纹淝埂
把话说白了吧,刘秀并不缺他窦融,而他窦融非常需要刘秀。
同时,窦融认为,自己跟刘秀互相知道的很早,但接触很少,没有多深的个人渊源。仅有的关系,是两人还处于敌对状态,在昆阳血战中还差点儿对砍!
刘秀,你到底有多大的胸怀,才能够宽恕我的过去?
其实,刘秀早就原谅他窦融了。
无论出于政治考虑,还是出于做人的原则,刘秀都不想主动地与人为敌,不想得理不让人。更何况,刘秀目前认为,窦融和河西,都正是自己所需要的。
好了,现在的情况是:窦融铁了心要归附、追随刘秀,做好了随时听从刘秀召唤的一切准备。
同时,窦融还担心,刘秀要打谁了千万千万别忘了叫上自己!
好了,得到窦融和河西,刘秀拿下隗嚣和公孙述的底气更足了。
………………………………
正文 158 特种兵
刘秀决定再次御驾亲征,作为前奏,他派来歙先在前面走一趟。
公元32年4月,按照刘秀的部署,来歙和祭遵率军向西州进发,目标是略阳(今甘肃庄浪境内)。
部队在行军的过程中,祭遵病倒了,只好把自己手中的精锐将士拨出一部分交给来歙指挥,自己返回汧城营地。
来歙觉得这仗应该速战速决,要讲究个“快”字,必须先用特种兵解决问题。
于是,他就把祭遵留下的、加上自己的精兵整合一下,共计2000人马,亲自带队,率先突击前进。
略阳是西周的战略腹地,天水北方的门户,距离隗嚣的老巢不过200华里,城虽不大,战略意义极为重要。
打个比喻吧,小小的略阳城就是放在隗嚣胸口的一件兵器,他要是自己用,就是保护心脏的盾牌;要是对手用,无疑就是给他破腹取物的利刃!
来歙亲自带领这2000多特种兵快速前进,伐木架桥,开山取道,长驱直入。
他从渭水北岸的支流汧水溯河而上,经番须口(今甘肃陇县西北)、回中(今甘肃陇县北),翻过汧水与渭水另一个支流的分水岭,直扑略阳。
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羊肠小道,沿途不是湍急的河流,就是陡峭的山石,基本上不怎么适合人通行。别说是带着2000名特种兵通过,就是带着一个几十人的旅行团走这儿,也是极其困难的。何况老来他们还要随身携带笨重的武器、给养,还要防止敌人的伏击,还不能弄出多大的动静。
来歙带队快速突击,神不知鬼不觉,一举拿下略阳,立即砍了隗嚣的守将金梁,牢牢地控制了这座小城。
得知略阳失守,隗嚣和部下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思议、大惊失色,叫道:“这也太神了!”
(何其神也!)
老隗痛苦而迷茫地认为,在这样极端恶劣的道路条件下,来歙用这样的速度行军、用这样的速度破城、用这样的速度砍守将的脑袋,已经超出了常人的生理极限,也突破了军事常规!
捷报也迅速传到洛阳,刘秀非常高兴,说:
“略阳是隗嚣依靠的防守屏障、心腹之地,现在他的心腹已坏,我们要控制他的肢体就好办了!”
(略阳,隗所依阻,心腹已坏,则制其支体易矣。)
再说吴汉等将领,眼看冯异对恂邑攻可以取、驻可以守,来歙千里奔袭、翻山涉水擒拿略阳像儿戏一样,也想建功立业、个个摩拳擦掌。
大家互相打个招呼,一边向刘秀报告,一边争先恐后向陇西地区隗嚣的战略腹地进攻。
(争驰赴之。)
在洛阳的刘秀见到吴汉的报告很生气,立即下令派使者乘快马把大家追回来。
他同时给大家解释,隗嚣刚丢了略阳这个心腹重地,必然竭尽全力来争夺,待他精疲力竭时,大家再上。
大家稍安勿躁,原地待命,听命令!
其实,刘秀运筹帷幄,也知道千里之外的兵事,他怕吴汉等人打乱自己的战略节奏,要求大家遵守战场纪律。
果然,隗嚣如临大敌,绝不甘心丢掉略阳,决心拿出看家的本领也要拼死一搏,把略阳夺回来。
于是,他迅速部署王元、兴巡等将领把守有关要害部位,自己亲自率领其余全部主力数万人马进攻略阳。
远在成都的公孙述知道假如老隗完了,肯定是唇亡齿寒,自己将会直接暴露在刘秀的拳脚下面,就派出大将李育率兵支援老隗。
一时间,小小的略阳城被数万急红了眼的大军紧紧围着,包围圈像铁桶一般。
我们说来歙是军事奇才,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他既可以运筹帷幄,也可以具体操作;既可以在正面直接进攻,也可以从侧面挑拨离间;既可以挥师突击、攻城略地,也可以据守要津、固若金汤。
这次,面对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和陌生的地理环境,刘秀在亲征隗嚣之前让他先上,就是看中了他进可以强攻、退可以固守的出色本领。
现在,在略阳这个刚刚得手的弹丸小城,率领自己仅仅2000人马的、长途跋涉的疲惫之师,来歙防守得极为成功。
城外,恼羞成怒的隗嚣指挥数万大军轮番攻城,用尽了最大的力量和所有的办法。
城里,意志坚强的来歙面对几十倍于己的敌人毫不畏惧,带领将士拼死固守。
老隗很纳闷,一个小城,就那几个人守着,怎么就老是拿不下?
情急之下,他想出了一个主意,这是他绞尽脑汁的最后结果,也可能是战争史上最缺德的办法。
他指挥将士在略阳城外开山筑堤,修渠引水,放水淹城。
但是,这仍然没用,城里的来歙仍然率众坚强地守在各自的责任岗位上。
我们不在现场,也不能虚构,但完全可以想象,小小的略阳城外,隗嚣穷凶极恶地放水灌城,恨不得立即把这座小城和全城军民彻底消灭!
而在城里,来歙身先士卒地带领大家拼命堵水、导水,抢救老弱病残和重要物资,同时又意志如铁、绝不放弃!
这肯定是人类战争史最缺德的战术引发的最惨烈的战况!
史家不忍记载,我们只能沉痛地想象。
来歙与将士们抱着誓死坚守的决心,既绝不退让,又灵活机动,箭射光了、刀砍秃了,就拆房屋、砍树木,迅速补充兵器和工具。
总之,我们誓死不去!
这样,老隗指挥自己的几乎全部精锐力量拼命进攻略阳,连日作战,疲惫不堪,但毫无进展,也无计可施。
很显然,来歙以他过人的智慧、胆略和组织能力,创造了战争防守的奇迹!
在洛阳,刘秀一看火候已到,立即部署御驾亲征,到前线去指挥对隗嚣的全面进攻。
………………………………
正文 159 围剿:英雄本色(1)
刘秀亲率大军西行,心中已经有了必胜的把握。
他想,有来歙像一块虽然不大、但吸附力极强的磁铁一样紧紧把隗嚣的主力吸住,有吴汉、冯异等将军早就在周边地区布防,虎视眈眈,有自己亲自动手,要拿下隗嚣是没有悬念、也并不费劲儿的。
他知道来歙在略阳打得很辛苦,自己动作快点儿,就会早一点儿给他解围,他就日夜兼程,直抵漆邑。这是耿弇的驻防地。
这里,已经是作战的前沿了。
当刘秀稍作休息,还要往前走的时候,随行的以及当地驻防的将军们坚决劝阻他,说皇上亲征事关国家安危,万万不可轻易深入危险之地。
刘秀有点犹豫了。
(诸将多以王师之重,不宜远入险阻。)
是啊,大家都对风土、地理不熟,甚至隗嚣跟公孙述联手之后,我们到底面对多少敌人也搞不太清楚。
皇上,您一定要保重。
在西州、巴蜀用兵,由于山川险要、民族众多、社会复杂,是需要提高技术含量的。隗嚣目前老是拿不下来歙,说明在这儿打架不能光靠人多!
兵贵神速。
来歙每一刻都在艰难地抵抗,而隗嚣和公孙述每一天都有可能酝酿和实施新的行动。
为了做到既能知己、又能知彼,既积极、又稳妥,刘秀招来马援咨询。
马援连夜赶到,刘秀立即接见,把自己的打算和将领们的意见告诉了他。
马援直言不讳,说现在隗嚣的将士正呈现出土崩瓦解的势头,我们如果大举进攻,必定可以摧毁敌人、大获全胜。
刘秀也是这么认为的,关键是怎么进攻。
说着,马援让人拿出一些米来,当下在刘秀面前堆成山谷河流等地形地貌,然后在米堆前指点山川,提出自己的作战建议,设计部队进退往来的路线。这样,他对敌我双方局势的分析非常清楚明白,战场面貌的细节也无微不至地呈现出来。
趁着马援在给刘秀介绍,我们顺便说一下,这一会儿,马援其实发明了被后世广泛使用的一种工具:沙盘。
关于沙盘的来历,前些年颇多争议,有的说来自西方军队的军事“棋”兵推演,有的说来自200多年前瑞士人的发明等等,但这都不对。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沙盘最早用于军事上,指挥官们用来分析地理地形、研究作战方案、组织部队训练和实施作战计划,很实用、很方便;后来到了近代,英、美等国家的高等院校用于教学和研究;之后,西方国家逐渐用于工业、商业和建筑领域;目前,全世界几乎各个国家、各个行当都在使用这种直观、方便的工作工具。
我们同时可以肯定地说,有确凿记载的沙盘的最早出现,就是这会儿马援在刘秀面前弄的这一堆米!
现在,一边看着这堆米,一边听着马援的分析介绍,刘秀非常满意,高兴地说:
“这一下,敌人全在我眼底了!”
(虏在吾目中矣!)
第二天一大早,刘秀亲自督军出发,迅速抵达高平城外。
正在这时,凉州牧窦融率领数万兵马前来会合。
窦融一直在等待为刘秀建功的机会,这下带来了他的几乎全部家当,阵容相当豪华:河西5郡太守,也是他的5个哥儿们,以及他们的兵马;羌人等少数民族及地方豪强的人马;军需辎重5000多辆。
窦融出身世家,非常具有政治头脑。率军到达之后,他没有心急火忙地去见刘秀,而是先派身边的工作人员向刘秀请示:下官拜见皇上,应该用什么样的礼节才合适?
(融先遣从事问会见仪适。)
大家注意,窦融这绝不是多事、罗嗦。
当时战乱频仍,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论上级、下级之间,还是长辈、晚辈之间,礼仪十分简陋,或者说很不讲究的。即使皇帝举行朝会,文臣武将们也经常是嘻嘻哈哈、衣冠不整。
关于更始王朝开会时的乱象,大家已经见识过了。
刘秀开会时,大臣们也是乱哄哄的。
这一来是因为大家多数并没有接受过礼仪方面的培训教育;二来因为战事太紧,开会多是研究破城、砍人的事儿,很急的,大家没功夫讲究礼节;三是刘秀本人虽然是大学生出身,饱读诗书、精通礼仪,但也因为在战争的特殊环境中,不好对大家严格要求。
总之,大家本来多数就不是文静人,在这个靠拳头说话的时代,太讲究了影响效率,而动作慢了说挨打就挨打。
但是,刘秀认为,随着帝国的建立,国家的战略重心必将从以打仗为主,逐步转向以和平发展为主,这样,精神文明建设在引领社会思想、创造舆论条件和教化人民群众中的巨大作用,将会越发重要。
其中,文明礼仪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必须认真建设好、培育好。
窦融见皇帝先问礼,让人耳目一新,很好!
于是,刘秀想抓住这次机会,对随同自己的高级干部们进行一次文明礼仪教育和演习。
刘秀举行盛大的酒会,要求随行的高级干部们都参加,用极为隆重的礼节欢迎窦融和他的哥儿们。
(乃置酒高会,引见融等,待以殊礼。)
在一些程序性的言来语去之后,刘秀当场任命窦融的弟弟窦友为奉车都尉,堂弟窦士为太中大夫。
在这里,刘秀一举两得,既真诚地欢迎窦融正式加盟,又现身说法,给部属们上了一堂理论联系实际的文明礼仪课。
接下来,还得打仗。
刘秀安排下去,立即接着打隗嚣,对他的组合动作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
刘秀亲自部署,兵分几路进军,基本上就是热汤浇雪了。
他挥师所到之处,包括高平在内的、隗嚣的地盘,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立即出现守军或死或降、城池或降或破的景象。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同志站出来用手猛地一拨,使老隗阵营的多米诺骨牌倒得更快了。
大家见过这个同志,他叫王遵,本来也是老隗的这串骨牌中的一块,不久前来歙策反了他,他果断地离开众骨牌。
他现在的角色是,以刘秀的太中大夫、向义侯的身份,奉命在长安任吴汉大军的监军。
王遵同志也很聪明,归降以后总想干点儿什么报答刘秀,看准了刘秀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隗嚣部下像自己这样投诚。他想到了自己的铁哥儿们、隗嚣的将军牛邯。
牛邯同志也是老隗的资深将军,是王遵多年的好朋友,关系铁得要命。不久前看到王遵归附洛阳,他也暗暗地动心了。
王遵早就看准了隗嚣必然灭亡的结局,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好朋友跟着陪葬,就按照来歙的思路,给牛邯写了一封劝降信。
牛邯接信,妥善安排了自己的部下、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有关工作,毅然归顺刘秀。
刘秀非常高兴,还在军中,就立即封他为太中大夫。
如果说在原来隗嚣的阵营,马援、郑兴、班彪,以及王遵的出走还是因为大家看到了刘胜隗败的大趋势的话,那么,牛邯同志的出走,不仅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大趋势,而且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刘秀的组合拳已经打了过来,大刀利刃已经端起,谁再不跑过来就没命了。
于是,老隗阵营的这串多米诺骨牌迅速扑到在地。
在较短时间内,老隗手下有13位将军、16个属县以及10多万兵马,都投降了刘秀。
隗嚣见势不妙,派王元奔成都向公孙述求救,自己则赶紧带着家眷,从略阳战场逃往西城(今甘肃天水西)。
在刘秀大军摧枯拉朽的攻势面前,老隗的西城守将杨广就想坚持一把。前不久,马援写了封长信劝降他,他就不予理睬。
刘秀当然不会罢休,立即派吴汉、岑彭围剿西城。
………………………………
正文 160 围剿:英雄本色(2)
一见隗嚣遛了,公孙述派来帮忙打来歙的将军李育、田弇也泄气了,立即从略阳城外退居上邽(今甘肃天水)。
这样,在略阳艰难固守的来歙终于解围。
紧接着,刘秀再次举行盛大的酒会,既是庆祝略阳之捷,又是公开表彰来歙。
在酒会上,刘秀专门安排老来独坐一席,位置在各位将军之上,表现出对老来特别的恩宠。
刘秀高度评价老来多次出使西州、策反隗嚣部将、攻守略阳孤城的巨大功绩,并且诏令他驻守长安,监护各位西征将军。
同时,刘秀还赏赐老来的夫人丝帛1000匹。
老来这段时间辛苦了,功劳很大,现在去长安大本营监军吧。
刘秀试着打了上邽一下,李育拒绝投降。刘秀大概觉得自己身为皇帝,围着一座城打有点太欺负人,就命令耿弇、盖延上来合兵进攻。
眼看隗嚣已是强弩之末,刘秀向他发去招降的诏书,进行最后喊话:
“如果束手就擒,你们父子可以相见,不但不会受到惩罚,还会像高祖皇帝当年对待田横那样,大可以封王、小可以封侯。如果你们打算像黥布那样自取灭亡,也只好悉听尊便了。”
但是,老隗还是不投降。
于是,无奈之下,刘秀杀了老隗的儿子隗恂,命令吴汉和岑彭对西城,耿弇和盖延对上邽加紧进攻。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已是8月盛夏,隗嚣长期经营的西州已经只剩下西城和上邽2处,而上邽还在公孙述的援军李育、田弇手里。
刘秀看看这仗已经到了扫尾了,加之京城有紧急公务要处理,就要回洛阳了。
临走之前,除了要求将军们加紧攻城,刘秀还在两个方面做了安排。
其一,他对窦融哥儿几个封侯,同时命令他们回到自己的辖地,努力保境安民。
其中,窦融为安丰侯(食4县),窦友为显亲侯,竺曾为助义侯,梁统为成义侯,史苞为褒义侯,库钧为辅义侯,辛彤为扶义侯。
其二,刘秀特地赐书给岑彭等将军,叮咛下一步战略部署。
由于这道赐书非常有名,语气清楚明白,用词简洁流畅,我们不妨照录其中的几句:
“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又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在这儿,刘秀明确交待了下一步的行动目标。其余的,也就是感慨了。
人心苦于永不知足,已经平定陇地,又窥视着、想拿下蜀地。今天广为人知的成语“得陇望蜀”,就来自这道赐书。
当然,刘秀这儿并不是说要求将军们不要贪心不足,而是讲用兵的千辛万苦。
他还感叹:朕每次发兵,都累得须发白了很多!
刘秀在两军阵前、在军事动员令里大发人生之叹,显然不是玩儿文学,而是勉励将军们努力做事。
同时,根据我们手头所能掌握的资料,这也可能是刘秀的厌战思想首次这么正式地在文献里流露。
刘秀回去大约月把的时间,据守西城的杨广去世,隗嚣的境遇更加困顿了。
本来,按照刘秀的计划,剿灭隗嚣的战争从此收尾,再大规模用兵就是对公孙述的了。为此,他在回去之前,还交代了一项具体工作,就是:要求大司马吴汉遣回从州郡征调的兵马。
由于大军长途进入隗嚣领地,道路崎岖、运输困难,军需供应十分紧张。更主要的是,刘秀来到西州进一步看到,在这儿打仗确实不是靠人多。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在这山川盘绕的地方打仗,人多了并不能都派上用场,窝工、还费粮食。
隗嚣用5万部队拿不下来歙2000人坚守的略阳,就说明了这个。
所以,他明确要求吴汉,主要发挥中央军队的作用,从各郡调来的部队坐吃军粮,又没活儿干,如果出现逃亡的现象还会反过来涣散军心,必须一律遣回原籍。
但是,吴汉等将军并没有准确领会刘秀的意图,片面地认为人多力量大,就没有执行刘秀的这道命令。
还是人多了好干活,哥儿们聚起来,早点儿把敌人砍了,好收工!
但是,刘秀所担心的情况果然很快出现了。
吴汉指挥下的中央、地方混编的汉军十分疲惫,军粮减少,开小差的逐渐多了起来,士气和战斗力迅速下降。
在隗嚣方面,虽然绝大多数将士背叛而去,但仍有少数将士对他忠心耿耿、誓死效忠。
实事求是地说,老隗为人谦恭,平时待下属不薄,有一批铁杆支持者是完全正常的;而面对绝境,有人杀身成仁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来看王捷。
他是老隗的大将,现在负责防守西城西北角的屏障戎丘。
面对吴汉、岑彭部下的严密包围,王将军登上城头,对汉军将士大声喊道:
“我们作为为隗王守城的将士,都抱定必死的信念,绝无二心!希望你们赶紧退兵,请让我自杀表明决心!“
说完,王将军自刎身亡。
城里的隗军、城外的汉军都目睹了这一惨状,心里极为震撼。
应该说,王捷在城头高调儿自刎,对交战双方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效果:
对魁军来说,就是奋死抗争的斗志被重新唤起,大家忽然觉得,在战场上做个男人,就应该像王捷将军那样拿出自己的血性来。
对于汉军则截然相反,大家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茫然——我们跑那么远到这儿来打人家,到底为什么?于是,除了被饿跑的,畏惧的心态和怠工的现象很快蔓延。
这是刘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吴汉等人始料未及、也难以控制的。
所以,吴汉、岑彭老是拿不下西城,并不是偶然的。
很显然,如果拿不下西城,找不到隗嚣的下落,这战争就不能算完。
一天,岑彭想了个点子,在西城外拦蓄河水,用水灌城。
这种最缺德的点子当然并非岑彭原创,我们虽然无法知道过去的人是怎样使用这种缺德的办法的,但几个月前,隗嚣率军水灌略阳,就制造了一场惨剧。
我们无法要求战争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