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秀君临天下-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莽造假之所以能够长期得手,原因在于他具有最高级别伪君子的职称、擅长忽悠,也在于广大干部群众
还普遍缺乏鉴别真假黑白的能力,更在于缺乏防止造假的体制机制。
我们前面也说过,一个人可以一时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长期欺骗少数人,但他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
王莽用他的亲身经历给我们诠释了这个道理。
其次,一切事情成败的原因都集中表现为人的问题。
王莽一生都在玩人,最后还是毁在失去了所有的人,包括干部,也包括群众。
他在刚出道时,处处表现得谦恭、朴素、守法,赢得了当时各个社会阶层,也包括他的家族长辈的赞许。
实事求是地说,他在早期还是颇得人心的。
当时,前汉末年皇帝爷儿几个不好好工作,不少人就把国计民生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应该说,如果王莽本质上不是个虚伪的人,不喜欢欺诈、造假,他一直象早期表现的那样,表里如一,勤
政廉政,也是国家和老百姓的福气。
我们前面也说过,老百姓反对他并不是因为他篡汉,而是因为他本人胡来,以至于祸国殃民。
不择手段地掌握了国柄,却又不好好工作,胡作非为,这是非常令人讨厌的。
他正是因为早期赢得了人心,加上欺诈的手腕十分娴熟,才一步步控制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但是,由于本性使然,他是通过哄、骗、抢才登上一哥位子的,他本人不是、他没有也不可能团结使用德
才兼备的干部。
王莽从极端自私的个人目的出发,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一是罔顾干部条件和程序,把一些根本不具备干部素质的人弄进了公务员队伍。
大家只要回忆一下他怎么组建朝廷领导核心的,又是怎样通过在南郊哭天让数千人当官吃皇粮的,就明白
了。
至于他搞裙带关系,让自己的爷们儿弟兄们鸡犬升天、位及人臣,就更不要说了。
二是他和他的统治集团根本容不下诚实的人和有本事的人。
大家还记得吧,在天下乱成一锅粥时,有个使者刚说了几句实话,立即被撤了职。
而在昆阳大战时,官军如果采纳严尤的建议,先打宛城再收拾昆阳,那么刘秀想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将十
分困难,战争的结局乃至于历史都可能改写。
但是,无德无才的官军主帅,也就是王莽的堂兄弟王寻、王邑非要把愚蠢进行到底,很快就把官军主力一
下子玩儿完。
随着形势的发展,一批有本事的干部眼看再跟着王莽干实在没意思,还说不定身家难保,就纷纷改弦更张
了。
比如,岑彭向刘縯投降,冯异跟了刘秀,严尤则投靠了自立称帝的刘望。
更有甚者,还有的实在看不下去王莽胡来,干脆倒戈一击。
比如,王莽的亲家、国师公刘歆,和他的堂弟、卫将军王涉,就密谋政变,打算直接把他拉下马。
可想而知,王莽笼络并依靠这样一支基本素质不高、作风有明显问题的干部队伍,除了不断地把国计民生
搞糟,就是不断地搜刮老百姓、中饱私囊了。
至于王莽是怎么哄骗老百姓、欺压老百姓、饿死老百姓,导致老百姓纷纷起来抗争、直到把他切成碎块儿
,大家也都看到了整个过程。
在怎样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上,我们民族优秀的治政者总结了不少经验,也有很多感慨,“得人心者得天
下”,“老百姓是水,当权者是舟,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人民万岁”,等等。
但是,这些对老百姓的认识和感情,王莽一点儿都没有。
所以,王莽把广大干部群众照死里玩儿,最后也死在愤怒的老百姓手里。
“王莽现象”是一个骗子用欺诈创造奇迹的故事,也是一个玩弄老百姓最终被老百姓抛弃的哲理。
………………………………
72、 冰底之火
在宛城期间,在刘玄一伙的眼皮底下,刘秀成功地掩饰了自己的感情和心机,表演得很到位。
要知道,这时候更始政权声威正盛,刘玄和他的幕后操纵者全面控制了局势,“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全面
发挥作用,刘秀的支持者大多噤若寒蝉。
刘秀要通过自己的成功表演,不动声色地从刘玄手中把“光复汉室”的大旗借走,确实需要相当的胆识、
智慧和手段。
刘秀的小妹刘伯姬早就沉不住气了!大哥如此优秀、无端被黑,简直没有天理!
她本是巾帼英雄,性情刚直爽快,要不是刘秀拼命劝着拦着,她早就拔剑找人说理去了!
毕竟骨肉情深,伯姬对大哥被害悲愤万分,又实在憋得难受。
这时候,她与李通刚结婚不久。
这时候,联军上下都知道,在刘玄一伙布下陷阱害刘縯时,李通的弟弟李轶是几个挖坑的骨干之一。
于是,伯姬就把满腹的怨气撒向新郎李通。这时候,她不埋怨丈夫还能埋怨谁呢?
有一次,当着刘秀的面儿,伯姬又忍不住与李通吵骂。
她哭着对李通大叫:
“我们刘家到底怎么对不起你们李家了?你的弟弟为什么一心要杀我大哥?你们干脆把我和三哥(刘秀)
也杀了吧!”
李通是刘秀兄弟起事的伙伴,现在与李轶、李松兄弟三人又成了更始政权的红人。
关于他的品格和能力,历史上是有争议的,我们对他评价并不低,以后在他出场时再有针对性地说说。
他目前的身份是更始的柱国大将军、辅汉侯,受命持节镇守荆州。
至于这几天,他回宛城是度蜜月,还是帮着处理妻兄刘縯的后事,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李通在刘縯
被害一事上很低调。
眼下,被伯姬吵骂不休,李通也很委屈,气愤地说:
“你别和我搅缠了好吧?!我去先杀李轶、再杀昏君刘玄,替你大哥报仇!”
刘秀在一旁是十二分的冷静,他连忙拦住李通,对李通、伯姬夫妇好一番劝慰,才压住了伯姬心头的怒火。
后来,随着刘秀逐渐摆脱困境、势力不断壮大,伯姬终于明白了三哥暂时隐忍不发的原因。
确切地说,刘秀目前是隐忍,但并非不发。
慎思敏行、稳中求胜,是刘秀的风格。
在充分表现自己对更始顺从的同时,刘秀从没停止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只是,他有自己的方式。
首先,他利用自己平时与联军将士建立的良好关系,进一步广结善缘,尽可能多的赢得同情和支持。
他本来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大师,平时与联军各方面势力都能相处得好,眼下刻意为之,自然更有效果。
特别是几个关键人物,在这关键的时候,给了他关键的支持。
比如,冯异提醒他注意结交的左丞相曹竟、曹诩父子,作为更始的重要干部,就时时处处帮着刘秀讲话。
还有刘赐,大家也都熟悉,他是刘玄的堂兄,职务是光禄勋、大司徒。他不仅所处位置重要,更重要的是
与刘玄有血缘亲情,还对刘玄有生死之恩,我们前面曾叙述过。
刘赐一直都很喜欢刘秀这个本家兄弟,加之刘秀有意联络,他也自然处处帮着刘秀说话。
我们这里无需再多说,在目前极端复杂、困难的政治环境中,刘秀成功地处理了跟所有人的关系:
该蒙的被蒙住了,该安抚的被安抚了,该争取的被争取过来了。
同时,刘秀也给自己预留了后路:一旦宛城形势恶化,立即抽身另起炉灶!
关于这个,我们稍微多说几句,因为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史料在介绍刘秀这一段艰难岁月时,只是说他主动
谢罪以图生存。
我认真从浩繁的史料中研究有关当事人的活动,发现刘秀在从前线回宛城谢罪的同时,就作好了必要时抽
身动武的周密部署!
简单地说,刘秀的短期具体打算是:先来文的,不提报仇,光检讨自己的错误,争取顺利把“复兴汉室”
的大旗拿走,这是上策;一旦文戏演不下去,绝不能坐以待毙,立即抽身动武,这是中策;没有下策。
关于他的文戏,完全可以说表演得很好,大家都看到了。
我们来看他的另一手准备。
刘秀前不久拿下父城、收降冯异之后,对冯异的能力和忠诚十分满意,就安排他继续处理包括父城在内的
颍川郡5县的军政事务。
冯异打仗、理政都很内行,本来就是新莽颍川郡郡掾,职责就是巡守这5个县,现在铁下心来跟着刘秀干,
决心把这5个县打理成刘秀的可靠的根据地。
不知大家还记得不,前不久,刘秀携昆阳大捷的余威进攻父城,当时还是新莽副厅级干部的冯异受命巡守
这5个县,与父城县长苗萌合力抵抗,刘秀一时没能拿下,只好退兵该县的巾车乡暂作休整。
由此,也可见冯异突出的个人能力和5县防务的严谨、牢固。
所以,我们说,刘秀在抵宛作检讨的时候,已经布好了局:安排冯异好好经营这5县,作为他随时跟更始
翻脸、立即抽身动武的可靠根据地。
刘秀在宛城时,刘玄一伙儿有的似乎看到了刘秀的这步棋,就派其他将士进攻父城等地。
冯异只忠于刘秀,率众坚守抵抗,未曾让对方得手。
由于刘玄一伙儿在背后琢磨人、玩阴招还行,大多不擅长干重活、打硬仗,先后派出十几拨人马都没有把
父城等地拿下。
(光武南还宛,更始诸将攻父城者前后十余辈,异坚守不下。)
刘秀不仅为自己准备了另起炉灶的可靠根据地,而且还悄悄部署自己的势力向纵深发展:安排若干得力亲
信回家乡发展力量,随时策应自己!
所以说,刘秀在大哥被害的极端复杂的政治军事环境中,跑到宛城向刘玄请罪,不仅机谋深奥,而且给自
己预留了很宽阔的后路。
关于这个,我不妨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他的几个得力亲信,来看看他是怎样播撒火种的。
这样,一来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刘秀的策略和手段,二来这几个人将来还多次出场,并有十分精彩的表现,
先让他们亮一下相、打个招呼。
就说铫期、王霸、祭遵吧,他们都有过人的品格修养和能力才华,刘秀把他们看得很准,把他们领上自己
的君临天下之路,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政治舞台。
他们在追随刘秀的征途上赤胆忠诚,挥洒壮丽的人生,做出卓越的贡献,均名列“云台28将”。
铫期,字次况,是颍川郡郏县(今河南郏县)人。
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威严有度,注重信义。他本出身新莽官宦之家,父亲铫猛曾任桂阳太守。老爸
去世时,铫期服丧3年,其孝义很受家乡人敬重。
刘秀拿下颍川时,经冯异推荐,召来铫期,委任他为“贼曹掾”。
“贼曹掾”的职责是缉捕盗贼,是个很重要的职务。
刘秀刚认识他不久就委以重任,可见对他的信任。
刘秀果然没有看走眼。后来刘秀**发展时,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铫期对刘秀的忠诚从未改变。
铫期作战勇敢机智,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手刃敌人,虽自己负伤也在所不惜;他治军严谨,手下将士
纪律严明,每每攻城拔寨,从不发生掳掠老百姓的事情,这在当时已经十分难得;他对刘秀至忠至诚,除很少
时间被派出差、或者担任地方大员外,一生忠心耿耿地护卫在刘秀身边,生死不离。
这样一个优秀的铫期,刘秀在抵达宛城、向刘玄作“检讨”时,安排他回家乡“待命”。
王霸,字元伯,是颍川郡颍阳(今河南许昌市西)人,出身书香门第和干部家庭,祖父当过诏狱丞,父亲
当过郡决曹掾,他本人也作过狱吏。
但是,王霸很有抱负,平时言行举止慷慨有大志,老是嫌做狱吏无所作为。
他的父亲较为开明,就安排他游学长安,寻找发展机会。
当刘秀最初起兵路过颍阳时,王霸返乡,率领亲朋好友前去拜谒,表示愿意追随刘秀建功立业。
他诚恳而谦逊地说:“将军您兴起义军,我不自量力,仰慕您的威望和德行,很想跟随您行军打仗,以身
效劳。”
(将军兴义兵,窃不自知量,贪慕威德,愿充行伍。)
刘秀见他气宇轩昂,也待之以礼,诚恳地说:“我做梦都希望得到贤能之士的帮助,让我们共同成就一番
事业,坚持不懈、努力到底。”
(梦想贤士,共成功业,岂有二哉。)
从此,王霸开始追随刘秀南征北战。刘秀对王霸也没有看走眼。
在昆阳血战中,王霸紧随刘秀身边,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王霸一直忠诚地追随刘秀,戎马一生,克敌制胜,治理地方,安定边疆,立下无数功勋。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刘秀最困难的时候,跟着王霸一起来的亲朋好友实在受不了那份苦,一个个离开了,
他则坚定地追随刘秀不改初衷。
刘秀对他的忠诚很感动,说:“当初从颍川追随我的人都走了,只有您留下来,真是疾风知劲草,让我们
一起努力吧!”
(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疾风知劲草”这种对人的忠诚可靠的形象比喻,最初就是刘秀给王霸的。
眼下,这样一个忠诚可靠的王霸,也被刘秀安排回家乡颍阳发展力量。
还有一个祭遵,字弟孙,也是颍川郡颍阳县人,与王霸是老乡。
他从小喜欢读书,虽然家庭富裕、本人在县衙上班,但他生活十分节俭,待人接物谦恭有礼。
母亲去世的时候,他亲自背土筑坟。
有一次,一个地方基层干部欺负他,他积极结交侠士,把这个干部杀了。
原先,县里的人都认为他是个软弱、怯懦的读书人,打这个事儿以后,大家都畏惧他的胆识。
(初,县中以其柔也,既而皆惮焉。)
刘秀在昆阳大捷后回军经过颍阳,祭遵以县衙干部的身份数次求见。
刘秀欣赏他的气质修养、风度仪表,就收留并任命他为门下史。
后来,祭遵作为刘秀的儒将,纵横疆场、屡战屡胜;他执法如山、不避亲仇;他克己奉公、一生尽忠。
祭遵一生对刘秀忠心耿耿,加之品格高洁、能力出众、功勋卓著,自始至终都得到刘秀的高度重视和信任。
现在,同样忠诚而优秀的祭遵,也被刘秀安排返乡“待命”。
好了,有冯异的5个县为可靠的根据地,有这样一批与冯异一样出色和忠诚的铁杆粉丝策应,刘秀并不孤独。
所以,我们说,刘秀抵宛城作自我检讨,绝非束手就擒、送上门让刘玄一伙收拾。恰恰相反,他以守为攻
、以退为进,目的是为了向刘玄和更始王朝借“光复汉室”的旗帜。
当然,这是上策,也是一个险招。
他成功了!
在宛城被冷藏的这几个月,既险象环生,又令人窒息,刘秀终于成功地度过了!
在这些艰难的日子,他的新娘阴丽华也给与了他宝贵的支持。
这些天来,阴丽华始终伴随在刘秀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生活,陪他伤心、陪他落泪,陪他思索和憧
憬将来的日子,使他在虎穴里、冰窟中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直到再次被刘玄派去出差,刘秀才再次安排娇妻回新野娘家去。
………………………………
73、 实习洛阳
公元23年9月,也就是王莽被各路起义军和长安居民切成碎片儿不久,刘玄等人打算就近迁都到洛阳,到大
城市去发展。
到大城市去发展,是大家起事的一个梦想。但大城市是个什么样,大家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
大家本来出身于山野草泽,根本没有任何大城市生活经验,在王莽逼迫下,大家才拎着脑袋闯荡,才有了
今天的成绩。
将来会是个什么样子,对不起,哥儿们说不准。
那就先派人先去打探打探、安排安排吧。
不过,这是个重活。谁能拿下这活儿
经过反复考虑,刘玄等人觉得这活儿非刘秀莫属。因为只有刘秀在长安上过大学、有文化、还会打仗,也
就是说,刘秀有城市生活经验。
于是,他们派刘秀以代理“司隶校尉”的身份,打前站,先去洛阳整修办公场所,做好前期准备。
(更始将北都洛阳,以光武行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
这应该说是刘秀韬晦之计的重大成功。
这说明刘玄等人对刘秀有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因为迁都不是小事,做前期准备显然是个重活儿,“司隶校
尉”也是个十分重要的职务;同时,他们对刘秀又不完全放心,正是因为这个职务重要,不能让刘秀干长,先
让他代理一阵子。
既要他干活,又要能够卡住他,这是刘玄一伙儿的既定方针。
那我们就看看“司隶校尉”这个职务吧。
“司隶校尉”是前汉武帝晚年时开始设置的监察官,秩禄2000石,负责监察中央各级干部及京畿7郡的地方
干部,纠察缉捕各类重大案件,后来还兼有类似刺史一样掌管京畿地方政务的职责,职权重要而庞大。
所谓“行”“司隶校尉”,即代理此职。
“行”是前汉时期任用干部的一种方法,就是说某个职位出缺未补,又一时没有合适人选,暂时由某个干
部代理行使职权,也是一种临时措施。
更始王朝为了标榜自己继承西汉政权的统续,不仅有的官职沿用前汉官名,而且干部任用方法也比照前汉。
别管怎么说,刘玄等人把这份重要的职权交给刘秀,说明毕竟对刘秀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信任。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玄等人的这种信任又是有保留的。
我们不妨稍加分析,来看看更始王朝对刘秀不得不用、又不敢放手重用的矛盾心态。
其一,刘秀看起来对更始政权是忠诚的,加之刘赐、曹竟等人的庇护,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老是冷藏人
家也说不过去;
其二,在乱世之中,为一个政权收拾一个地方作都城,并不象攻城拔寨,只要把一个地方打烂就行了,而
是要文以能治、武以能安。而在更始的干部队伍中,文武兼备的人才确实不多,象刘秀这样能云中射雕、席间
挥毫的,更是打着灯笼难找;
其三,这是个实实在在的重活、脏活、累活儿,或者说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干得再好都是应该的,稍
有差池就有可能被问罪。既然这活儿一般的干部干不了、也不愿干,按惯例,就是刘秀的了;
其四,在刘玄等人看来,刘秀虽然很优秀,现在也不过是可放可收的掌中之物,暂时没有什么大的危害和
威胁,让他多干点儿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刘秀对刘玄等人的心思也是心知肚明,没有必要、也不能把话挑明罢了。
如果把话说白了,我刘秀根本没有打算得到你更始王朝的绝对信任,因为我根本没有打算陪你们玩儿到底!
我也根本不需要你更始王朝的绝对信任,因为我需要的只是你手里“光复汉室”的旗帜!
在我出险招、走上策来宛城检讨的时候,我的眼里只有这面鲜艳的“光复汉室”的旗帜。
为此,我需要机会。真正的机会并不要太多,我只要一、两次就足够了!
刘秀接到通知,立即打点行装、召集部属,来到洛阳。
收拾整理一个城市,对刘秀来说只能算小菜一碟了。但要把这个城市作为都城,刘秀也要认真对待。那就
先实习一把吧!
刘秀迅速开展工作,整修宫殿府邸是小活儿,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软件的建设上。
他首先按照前汉司隶校尉的规格配备了自己的官署和幕僚,又迅速向各有关方面发文件安排工作,认真整
顿吏治和讼狱。从工作秩序的建立,到官吏的衣着装束,他完全按照汉朝的旧制来搞。
(于是置僚属,作文移,从事司察,一如旧章。)
很快,刘秀把洛阳打理得井井有条。
我们不妨从衣着装束的细节来看一下。
古往今来,人们穿衣服主要有4个目的,或者说人们的服装主要有4个作用和功能:一是遮丑,二是御寒,
三是标志,四是美观。
这都是很好理解的,我们单说“标志”,就是说衣服还有表明身份的作用。
今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